CN114811921B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11921B CN114811921B CN202210270793.3A CN202210270793A CN114811921B CN 114811921 B CN114811921 B CN 114811921B CN 202210270793 A CN202210270793 A CN 202210270793A CN 114811921 B CN114811921 B CN 1148119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windward
- fan
- wi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lass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同一侧板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改向风道,设置于风机组件至换热组件之间的风场中,以将风机组件吹出的风引导至出风口,所述改向风道包括第一迎风段和第二迎风段。第一迎风段的第一后端的第一切线与换热组件形成第一夹角,第二迎风段的第二前端的第二切线与换热组件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本申请中的改向风道,可以顺利的将风机组件吹出的风引导至出风口后吹出,实现对风向的改变。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风管式空调器是空调的一种,其具有节省空间、仅需做局部吊顶的优点,相比于壁挂式空调器和柜式空调器,内嵌式的风管式空调器,仅有出风口和进风口露在外面,与用户的装修更加适配。
现有技术中,风管式空调器的进风口通常设置于前面板,出风口通常设置于下面板。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风管式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拆装复杂,当需要对内部结构件进行更换或维护时,需要将吊顶的前面板和下面板都拆下,拆装维护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解决风管机的进风口位于吊顶前方,出风口位于吊顶下方,拆装维护复杂等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同一侧板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改向风道,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至所述换热组件之间的风场中,以将所述风机组件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所述改向风道包括:第一迎风段,靠近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和,第二迎风段,沿所述第一迎风段延伸,且远离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沿所述风机组件的风吹出的方向,所述第一迎风段包括第一前端和第一后端,所述第二迎风段包括第二前端和第二后端,其中,所述第一后端的第一切线与所述换热组件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前端的第二切线与所述换热组件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90°;且,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后端的第三切线与所述换热组件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大于或等于75°,且小于或等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迎风段和第二迎风段均为内凹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迎风段和/或所述第二迎风段的横切面为最速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迎风段向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所在的平面作投影,得到第一投影面积,所述第二迎风段向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所在的平面作投影,得到第二投影面积,其中,所述第一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投影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投影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对吹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改向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之间,且,所述改向风道包括:第一改向风道,其迎风面朝向所述第一风机,以将所述第一风机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和,第二改向风道,其迎风面朝向所述第二风机,以将所述第二风机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如前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换热组件,风机组件和改向风道。机壳的同一侧板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改向风道设置于风机组件至换热组件之间的风场中,以将风机组件吹出的风引导至出风口。改向风道包括第一迎风段和第二迎风段,第一迎风段的第一后端的第一切线与换热组件形成第一夹角,第二迎风段的第二前端的第二切线与换热组件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这样,使得风机组件吹出的风顺利的从第一迎风段的第一后端吹至出风口。通过改向风道的设置,实现了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同一侧板上,将风机组件的风有效的改向引导,从出风口处吹出。当需要对风管机内部的结构部件进行更换或维护时,只需要将进风口和出风口所在的侧板拆下来既可,简化了对风管机内部结构件的更换或维护。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改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改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改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改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改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改向风道的改向效果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改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改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改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称布局的改向风道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机壳;110:前面板;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20:底板;
200:离心风机;210:叶轮;220:蜗壳;221:吸风口;222:排风口;223:法兰;224:卡钩;230:单轴电机;240:双出轴电机;250:电机座;251:支架;260:改向风道;261:第一迎风段;262:第二迎风段;263:上迎风段;264:下迎风段;2611:第一切线;2621:第二切线;2622:第三切线;2631:第一凸出导风段;2641:第二凸出导风段;
300:隔板;310:安装口;311:卡口;
40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如风管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结合图1-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00、换热组件、风机组件和改向风道260。其中,机壳100的同一侧板上设有出风口112和进风口111。换热组件设置于机壳100内。换热组件位于出风口112处或进风口111处。风机组件设置于机壳100内。改向风道260设置于风机组件至换热组件之间的风场中,以将风机组件吹出的风引导至出风口112。
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机壳100内,在风机组件的吹送作用下,机壳100内的空气在改向风道260的作用下改向,吹向出风口112处,最后吹入室内。可选地,改向风道260将风机组件吹出的风改向90°后,从换热组件吹出。
通过在风场中设置改向风道260,可以将风机组件吹出的风进行改向,最终顺利的从出风口112处吹出,实现了空调室内机将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设置于机壳100的同一侧板上。当需要对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构件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只需要将设置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的这一侧板拆卸下来既可,简化了对空调室内机的拆装和维护。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可以为风管机。可选地,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可以设置于机壳的前面板110,如图1所示。这样,在需要对风管机进行拆装和维护时,仅需要将前部的出风格栅拆卸下来既可。可选地,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以设置于机壳100的下面板。通常,用户装修的吊顶的下部的面积较大,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机壳的下面板,可以增加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积,同时,方便了对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部件的更换和维护。
可选地,改向风道260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所在的平面作投影,得到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的面积。
可以理解为,如图7所示,改向风道260的整个迎风面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所在的方向作投影,即,向图中的左侧作投影,得到的投影与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相重叠,或者,投影的部分与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相重叠。改向风道260用于对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吹出的风进行改向。本公开实施例中,改向风道260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的面积,可以将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吹出的风全部进行改向,并从出风口112处吹出,提高了对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吹出的风的改向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换热组件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改向风道包括斜面和/或曲面。
可选地,改向风道的迎风面可以为斜面,从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向换热组件倾斜,如图3所示。可选地,改向风道的迎风面也可以为曲面,如图5和图6所示。
可选地,改向风道包括第一迎风段261和第二迎风段262。第一迎风段261靠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第二迎风段262沿第一迎风段261延伸,且远离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其中,第一迎风段261为斜面,第二迎风段262为曲面。
如图4所示,改向风道的第一迎风段261为斜面,第二迎风段262为曲面。风具有附壁效应,风道组件吹出的风,一部分在改向风道260的作用下改向,经换热组件后吹出,另一部分在会沿着改向风道260前进。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改向风道260分为至少两个迎风段,当风在附壁效应的作用下沿着第一迎风段261前进时,由于第二迎风段262为曲面,曲面与斜面的连接处打破了第一迎风段261的风的附壁效应,使风从第一迎风段261的后端吹向换热组件,提高了换热组件的换热均匀性,同时也提高了出风口112处的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改向风道260为曲面,曲面包括内凹面和外凸面。其中,内凹面和/或外凸面为迎风面。
改向风道260的内凹面式的迎风面如图5的第一迎风段261所示,改向风道260的外凸面式的迎风面如图5的第二迎风段262所示。改向风道260的迎风面可以全部为内凹面,也可以全部为外凸面,也可以为内凹面和外凸面的组合,以顺利的将风机组件吹出的风进行改向,引导至换热组件,最终从出风口112处吹出。
可选地,改向风道260包括第一迎风段261和第二迎风段262。第一迎风段261靠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第二迎风段262沿第一迎风段261延伸,且远离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其中,第一迎风段261为内凹面,第二迎风段262为外凸面和/或内凹面。
如图5所示,第一迎风段261为内凹面,第二迎风段262为外凸面。风机组件吹出的部分风会沿着内凹面式的第一迎风段261前进一段距离。本实施例中,第二迎风段262为外凸面,相比于内凹式的迎风面,外凸式的迎风面更容易打破风的附壁效应,减弱风沿着风道前进的现象,加快了吹向外凸式风道的风改向效果,提高了出风口112出风的均匀性。同时,内凹式的第一迎风段261的后端与外凸式的第二迎风段262相连接,第一迎风段261后端的风的附壁效应被打破,使风吹向换热组件,提高了出风口112的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迎风段261为内凹面,第二迎风段262为内凹面。
两个连续的内凹面式的迎风面有利于打破风的附壁效应,如图7所示。风机组件吹出的部分风会沿着第一迎风段261前进,当风运动至第一迎风段261与第二迎风段262的交界处时,风的附壁效应被打破,风不继续沿着改向风道前进,而是吹向换热组件,提高了出风口112处的出风均匀性,不至于集中至改向风道260的最后端对应的出风口112处吹出。
可选地,沿风机组件的风吹出的方向,内凹面包括前端和后端,其中,内凹面的后端的切线垂直于换热组件。
可以理解的是,内凹面的前端为靠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的一端,内凹面的后端为远离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的一端。内凹面的后端的外切线垂直于换热组件,有利于使内凹面的风全部吹向换热组件,提高了换热组件的换热效果,提高了出风口112处的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迎风段261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迎风段262的面积。
相对于第二迎风段262,第一迎风段261更加靠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由于风具有下沉作用,风在第一迎风段261的附壁效应更加显著。本实施例中,第二迎风段262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迎风段261的面积,整体减小了风的附壁效应,提高了出风口112处的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沿风机组件的风吹出的方向,第一迎风段261包括第一前端和第一后端,第二迎风段262包括第二前端和第二后端。其中,第一后端的第一切线2611与换热组件形成第一夹角,第二前端的第二切线2621与换热组件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第一后端,第一迎风段261的第一前端更加靠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相对于第二后端,第二迎风段262的第二前端更加靠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可选地,“前端”可以理解为前端点处,“后端”可以理解为后端点处。
如图8所示,第一后端的第一切线2611与换热组件形成第一夹角a,第二前端的第二切线2621与换热组件平行或接近平行,第二切线2621与换热组件之间的夹角为0°或者接近0°。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a大于第二夹角,使得第一迎风段261的第一后端的风的附壁效应被打破,从第一后端切出,吹向换热组件,而不是继续贴壁流向第二迎风段262,提高了出风口112处的出风均匀性。
第一夹角越大,且第二夹角越小,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之间的差值越大,第一迎风段261的第一后端的风的附壁效应更容易被打破,使风从第一迎风段261的第一后端吹至出风口。可选地,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90°。第二夹角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20°。
如图9所示,第二后端的第三切线2622与换热组件形成第三夹角b。第三夹角越大,越有利于将第二迎风段262的第二后端的风顺利的引导至换热组件。可选地,第三夹角大于或等于75°,且小于或等于90°。
可选地,第一迎风段和/或第二迎风段的横切面为最速曲线。
两点之间,直线线段距离最短,但是两点之间速度最快的路径却是曲线。例如,在一个斜面上,摆两条轨道,一条是直线,一条是曲线,起点高度以及终点高度都相同。两个质量、大小一样的小球同时从起点向下滑落,曲线的小球反而先到终点。而在众多曲线中最速曲线可以使小球最快达到终点。最速曲线是一条摆线,摆线是指一个圆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时,圆上一固定点所经过形成的轨迹。并且,初始坐标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最速曲线上向下滑运动,能够同一时刻抵达终点。
第一迎风段261和第二迎风段262的迎风面均为内凹面时,如图7所示,第一迎风段261和/或第二迎风段262的横切面为最速曲线。当风机组件的出风沿着最速曲线型的第一迎风段261和第二迎风段262运动时,空气能够快速吹向出风口112,提高了室内机的出风速率。并且,风机组件同一时刻吹在第一迎风段261和/或第二迎风段262上不同位置的空气,能够同时流动至第一迎风段261和/或第二迎风段262的后端,这样使得改向风道260的第一迎风段261和/或第二迎风段262的出风更加均匀。
可选地,第一迎风段261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所在的平面作投影,得到第一投影面积,第二迎风段262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所在的平面作投影,得到第二投影面积。其中,第一投影面积与第二投影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风机组件的排风口的面积。
可以理解为,如图7所示,改向风道260的第一迎风段261和第二迎风段262的迎风面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所在的方向作投影,即,向图中的左侧作投影,得到的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之和与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相重叠,或者,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之和的部分与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相重叠。改向风道260用于对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吹出的风进行改向。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投影面积与第二投影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的面积,可以将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吹出的风全部进行改向,并从出风口112处吹出,提高了对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吹出的风的改向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换热组件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投影面积。
相对于第二迎风段262,第一迎风段261更加靠近风机组件的排风口222,第一迎风段261上气流的附壁效应更大。为了减小存在附壁效应的风在风机组件的总吹风的占比,第二迎风段262的面积大于第一迎风段261的面积,也可以理解为,第二投影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投影的面积。这样,第二迎风段262所分配的待改向的风较多,减小了总吹风的附壁效应,提高了改向风道260的改向效率,进而提高了出风口112处的风的出风均匀性和出风效率。
可选地,改向风道260包括上迎风段263和下迎风段264。上迎风段263将风机组件吹出的上部的风引导至出风口112的第一位置处吹出,下迎风段264将风机组件吹出的下部的风引导至出风口112的第二位置处吹出。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不同。如图10所示。
改向风道260用于将风机组件吹出的风进行改向。在进行改向过程中,风机组件吹出的风吹到改向风道260后,部分风会产生附壁效应,沿着改向风道260运动。本实施例中,将改向风道260分为上迎风段263和下迎风段264。上迎风段263将上部的风引导至出风口112的第一位置,下迎风段264将下部的风引导至出风口112的第二位置,使得改向风道260引导风机组件吹出的风从出风口112的不同位置吹出,提高了出风口112处的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上迎风段263包括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用于将沿上迎风段263运动的风导出;下迎风段264包括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用于将沿下迎风段264运动的风导出。其中,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位于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的前面,或者,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位于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的后面。
如图10所示,上迎风段263为内凹型曲面,内凹型的曲面设置有一个凸起处,即,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用于打破风的附壁效应,使风从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处吹向出风口112;类似的,下迎风段264也为内凹型曲面,设置有一个凸起处,即,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用于打破风的附壁效应,使风从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处吹向出风口112。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和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前后设置,引导风从出风口112的不同位置吹出,提高了出风口112的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上迎风段263包括由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连接的第一上迎风段和第一下迎风段,下迎风段264包括由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连接的第一下迎风段和第二下迎风段。其中,第一上迎风段和第二上迎风段为内凹面;和/或,第一下迎风段和第二下迎风段为内凹面。
如图10所示,第一凸出导风段2631将上迎风段分为第一上迎风段和第一下迎风段,第二凸出导风段2641将下迎风段分为第一下迎风段和第二下迎风段。这样,可以从第一上迎风段、第一下迎风段、第二上迎风段和第二下迎风段的后端,这四个位置,将风引导至出风口,进一步提高了出风口112处的出风均匀性。可选地,第一上迎风段和/或第二上迎风段的横切面为最速曲线。第一下迎风段和/或第二下迎风段的横切面为最速曲线。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出风口设置于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风机组件包括对吹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改向风道设置于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之间,且,改向风道包括第一改向风道和第二改向风道。第一改向风道的迎风面朝向第一风机,以将第一风机吹出的风引导至出风口,第二改向风道的迎风面朝向第二风机,以将第二风机吹出的风引导至出风口,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改向风道”的实施例均可以用于此处的“第一改向风道”和“第二改向风道”,此处不再赘述。可选地,第一改向风道与第二改向风道对称设置。
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有换热组件的换热腔和设置有风机组件的风机腔。风机腔包括第一风机腔和第二风机腔,两个风机腔分别设置于换热腔的左右两侧。换热腔内的换热器400设置于出风口112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室内机的机壳100被构造为长方体形,采用吊顶安装方式,且机壳100的底板120水平设置,机壳100的一侧板朝向室内且被称为前面板110。机壳100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均设置在前面板110上,这样机壳100的其他侧板以及底板120和顶板可根据装修需求与墙体或柜体贴合,从而达到隐藏室内机的作用,进而提高装修效果。
可选的,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200,离心风机200包括叶轮210,叶轮210的轴线平行或垂直于机壳100的底板120。
可选的,如图2所示,机壳100的前面板110上设有一个出风口112和两个进风口111,且两个进风口111分别位于出风口112的两侧。风机组件包括两个离心风机200,两个离心风机200吸风口221分别设置于两个进风口111处,且两个离心风机200的排风口222相对设置。两个改向风道260相对称地设置于两个离心风机200之间,且每一离心风机200的排风口222朝向一个改向风道260,分别用来引导两个离心风机200的出风向出风口112流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两个离心风机200的排风口222相对设置,两个改向风道260对称设置于两个离心风机200之间的布局方式。可以看出,在出风口112较长的情况下,难以采用传统的管道式风道。原因是传统的管道式风道,需要通过通风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离心风机200的排风口222和机壳100出风口112,而通风管道的端口的大小有限,难以适配较长的出风口112。而本发明通过设置如图2所示的两个对称的改向风道260,打破了对出风口112长度的限定,提高了出风口112的长度,相较于传统的管道式风道,制造成本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离心风机200还包括蜗壳220,风机组件还包括隔板300。蜗壳220限定出蜗壳风道,叶轮210位于蜗壳风道内;并且,蜗壳风道的第一端为离心风机200的吸风口221,第二端为离心风机200的排风口222;隔板300设有安装口310;蜗壳220位于隔板300的一侧,蜗壳风道的第二端安装在隔板300上,且排风口222与安装口310相对应,同时排风口222朝向改向风道260。这样,通过隔板300能够有效固定蜗壳220。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机壳100内,叶轮210转动时通过离心力将机壳100内的空气从吸风口221吸入蜗壳风道内,并且经过压缩后从排风口222吹向改向风道260,最后空气沿改向风道260的两个曲面向机壳100的出风口112流通,最后均匀地吹入室内。
可选的,蜗壳风道的第二端的后端伸出隔板300的安装口310。蜗壳风道第二端的侧壁贴靠安装口310的内壁,这样安装口310对风道蜗壳220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提高了蜗壳220和隔板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蜗壳风道的第二端的周边设有法兰223,法兰223和隔板300上设有相对应的螺栓孔。使用与螺栓孔相适配的螺栓紧固件可将法兰223固定于隔板300上。
可选的,法兰223和蜗壳220的连接处设有板筋。通过板筋对法兰223起到支撑和防护的作用,提高了法兰223和蜗壳2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蜗壳风道的第二端的周边设有卡钩224,隔板300的安装口310的周边设有卡口311。卡钩224与卡口311相对应,通过将卡钩224卡接于卡口311可将蜗壳220固定于隔板300。
可选的,蜗壳220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上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围限出蜗壳风道。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拆分后,便于检修蜗壳220内的构件。
可选的,离心风机200的叶轮210的轴线平行于机壳100的底板120设置,离心风机200还包括单轴电机230和电机座250。电机座250设置于隔板300上且与单轴电机230相对应,用以安装固定单轴电机230。这样,蜗壳220和电机座250均安装于隔板300上。
可选的,离心风机200的叶轮210的轴线平行于机壳100的底板120设置,离心风机200还包括双出轴电机240和电机座250。电机座250设置于隔板300上且与双出轴电机240相对应,用以安装固定双出轴电机240。这样,蜗壳220和电机座250均安装于隔板300上。
可选的,离心风机200的叶轮210的轴线垂直于机壳100的底板120设置,此时离心风机200采用躺平安装的方式。离心风机200包括单轴电机230和电机座250,如图15所示,单轴电机230设置于叶轮210的下方且驱动轴穿设于叶轮210,电机座250设置于单轴电机230下方且固定于机壳100的底板120上。电机座25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支架251。这样通过电机座250固定单轴电机230,通过支架251承托蜗壳220,使离心风机200更加稳固。
可选的,离心风机200的叶轮210的轴线垂直于机壳100的底板120设置,此时离心风机200采用躺平安装的方式。离心风机200包括单轴电机230和电机座250,单轴电机230设置于叶轮210的上方且驱动轴穿设于叶轮210,电机座250设置于单轴电机230上方且固定于机壳100的顶板上,电机座250用以固定单轴电机230。这样通过电机座250吊装单轴电机230。
可选的,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400,换热器400覆盖出风口112或进风口111。若换热器400设置于进风口111处,则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机壳100时与换热组件进行热交换;若换热器400设置于出风口112处,则空气从出风口112吹入室内时与换热组件进行热交换。
可选的,换热器400被构造为U形,且U形的开口朝向出风口112或进风口111。这样,U形的换热器400能够增大换热面积,提高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率。
可选的,换热器400被构造为板片形,且其板面平行于出风口112或进风口111所在的平面。这样,采用平行于出风口112或进风口111所在平面的板片形的换热器400,能够节省机壳100内的安装空间。
可选的,换热器400被构造为板片形,且其板面倾斜于出风口112或进风口11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采用平行于出风口112或进风口111所在平面的板片形的换热器400,采用倾斜于出风口112或进风口111所在平面的板片形的换热器400,能够增大换热面积,提高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率。
可选的,进风口111处设有换热组件,出风口112处设有净化组件。换热组件用以和途径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净化组件用以净化途径的空气。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机壳100时与换热组件进行热交换,机壳100内的空气从出风口112进入室内时被净化组件净化,这样提高了室内机的出风的空气质量。
可选的,出风口112处设有换热组件,进风口111处设有净化组件。换热组件用以和途径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净化组件用以净化途径的空气。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机壳100时被净化组件净化,机壳100内的空气从出风口112进入室内时与换热组件进行热交换,这样提高了室内机的出风的空气质量。
可选的,净化组件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覆盖出风口112或进风口111。空气过滤器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HEPA过滤器、玻璃纤维过滤器、静电过滤器、活性炭纤维过滤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同一侧板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位于出风口处;
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改向风道,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至所述换热组件之间的风场中,以将所述风机组件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所述改向风道包括:
第一迎风段,靠近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和,
第二迎风段,沿所述第一迎风段延伸,且远离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
沿所述风机组件的风吹出的方向,所述第一迎风段包括第一前端和第一后端,所述第二迎风段包括第二前端和第二后端,其中,所述第一后端的第一切线与所述换热组件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前端的第二切线与所述换热组件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并且,所述第一迎风段和第二迎风段均为内凹面,第一迎风段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迎风段的面积,所述第一迎风段和/或所述第二迎风段的横切面为最速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90°;且,
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后端的第三切线与所述换热组件形成第三夹角,
所述第三夹角大于或等于75°,且小于或等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迎风段向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所在的平面作投影,得到第一投影面积,所述第二迎风段向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所在的平面作投影,得到第二投影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投影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投影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对吹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改向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之间,且,所述改向风道包括:
第一改向风道,其迎风面朝向所述第一风机,以将所述第一风机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和,
第二改向风道,其迎风面朝向所述第二风机,以将所述第二风机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70793.3A CN114811921B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70793.3A CN114811921B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11921A CN114811921A (zh) | 2022-07-29 |
CN114811921B true CN114811921B (zh) | 2024-08-09 |
Family
ID=82531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70793.3A Active CN114811921B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1192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41126U (zh) * | 1986-02-28 | 1987-09-05 | ||
CN106382681A (zh) * | 2016-11-04 | 2017-0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N208475585U (zh) * | 2018-03-09 | 2019-02-05 | 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最速曲线管状可视化出风口装置 |
CN210688457U (zh) * | 2019-10-31 | 2020-06-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30351B2 (ja) * | 1991-10-18 | 1998-03-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DE4233932A1 (de) * | 1992-10-09 | 1994-04-14 | Nickel Gmbh Heinrich | Vorrichtung zur Laminarisierung raumlufttechnischer Anlagen |
JPH06159783A (ja) * | 1992-11-17 | 1994-06-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吹出用チャンバ |
KR20000055125A (ko) * | 1999-02-03 | 2000-09-05 | 구자홍 | 패키지형 공기조화기의 공기 유로구조 |
DE202005017821U1 (de) * | 2005-11-15 | 2006-01-12 | Naber Holding Gmbh & Co. Kg | Rohrbogen für Fluidkanäle |
KR100928595B1 (ko) * | 2007-12-28 | 2009-11-26 |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 덕트의 배기구조 |
CN202792238U (zh) * | 2012-07-05 | 2013-03-1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器 |
CN107514674B (zh) * | 2016-06-15 | 2021-10-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06403040A (zh) * | 2016-11-03 | 2017-02-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出风结构和空调器 |
DE202017100820U1 (de) * | 2017-02-15 | 2017-08-25 | Ilgaz Özpolat | Umlenkstück |
CN108709250B (zh) * | 2018-07-11 | 2023-04-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2022
- 2022-03-18 CN CN202210270793.3A patent/CN1148119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41126U (zh) * | 1986-02-28 | 1987-09-05 | ||
CN106382681A (zh) * | 2016-11-04 | 2017-0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N208475585U (zh) * | 2018-03-09 | 2019-02-05 | 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最速曲线管状可视化出风口装置 |
CN210688457U (zh) * | 2019-10-31 | 2020-06-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11921A (zh) | 2022-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81844B1 (en) | Turbo fan and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 |
KR20140028191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109084368B (zh) | 空调器 | |
CN114811921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4811738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4811721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440338B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CN114811737B (zh) | 净化模块和空调器 | |
CN101078556B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 |
CN217235799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464650U (zh) | 用于风管机的室内机及风管机 | |
CN114811722B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811731B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811742B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811924B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108386905B (zh) | 空调 | |
CN114811925B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218154768U (zh) | 管道机 | |
CN219868408U (zh) | 用于风管机的出风结构和风管机 | |
CN220062077U (zh) | 用于浴室空调器的出风筒、浴室空调器 | |
CN21104116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876136U (zh) | 柜装空调器和柜子组件 | |
CN217235809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95156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876450U (zh) |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的外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