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4468A - 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4468A
CN114804468A CN202210469412.4A CN202210469412A CN114804468A CN 114804468 A CN114804468 A CN 114804468A CN 202210469412 A CN202210469412 A CN 202210469412A CN 114804468 A CN114804468 A CN 114804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nking water
direct drinking
water
ozon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94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慧
刘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shui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shui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shui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shui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94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44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04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4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o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78Details relating to ozone treatment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3Downstream control, i.e. outlet monitoring, e.g. to check the treating agents, such as halogens or ozone, leaving the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3O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2Odour removal or prevention of malodo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属于原水杀菌技术领域,该杀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采集储水桶中的直饮水信息;(2)抽取直饮水并对其进行杀菌处理;(3)对循环系统进行优化调整;(4)采集杀菌后直饮水信息以进行反馈;(5)对浪费的直饮水进行收集分配;本发明通过流量监测模块、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的协同配合,能够智能调节杀菌模块的运行功率,大幅提高直饮水的纯净度,保证用户的日常使用。同时自行对异常原因进行排查锁定以及反馈,能够保证直饮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能够对浪费的直饮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水杀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背景技术
直饮水,也称为活化水、健康活水,采用纳滤分离膜装置等进行过滤,杀死其中的病毒和细菌并过滤掉自来水中异色,异味,余氯,臭氧硫化氢,细菌,病毒,重金属,阻挡悬浮颗粒改善水质,同时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用离子交换体软化水质,在最后通过高能量生化陶瓷的作用将水体能量化,矿化,达到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直接饮用健康水的标准,直饮水一般采用分质供水的方式直通住户,并通过净水设备,直接进行净化,并活化,能量化,模拟自然水的净化体系进行处理,直接输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现有的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无法调整杀菌模块的运行功率,容易导致直饮水存在异味,影响用户正常饮用;此外,现有的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无法对浪费的直饮水进行二次利用,水资源浪费过高,破坏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该杀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采集储水桶中的直饮水信息:主服务器通过储水桶内部的水质检测模块收集直饮水所含细菌基本信息,同时构建杀菌记录表对收集到的直饮水信息进行记录;
(2)抽取直饮水并对其进行杀菌处理:水泵对直饮水进行抽取,并将直饮水传输至杀菌系统中进行原水净化;
(3)对循环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收集直饮水净化系统信息,并构建该直饮水净化系统三维模型,同时实时监测直饮水杀菌传输过程,并对传输过程进行调整维护;
(4)采集杀菌后直饮水信息以进行反馈:对杀菌完成后的直饮水所含细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将其上传至杀菌记录表中进行对比;
(5)对浪费的直饮水进行收集分配:对各用户浪费的直饮水进行收集,同时对浪费的直饮水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浪费的直饮水进行集中分配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2)中所述杀菌系统具体包括回水管路,臭氧射流器、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以及流量监测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2)中所述原水净化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水泵对储水箱中的直饮水进行抽取,并将其运输至回水管路中,同时流量监测模块对直饮水流量进行收集;
步骤二:流量监测模块通过连续传输不同的电信号将直饮水流量信息发送至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
步骤三:臭氧射流器接收到流量信息后,并依据直饮水流量向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注射臭氧以使水中的臭氧含量保持在0.1~0.2mg/L之间;
步骤四:当臭氧与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完全混合后,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依据直饮水流量自行调整至合适功率,并对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进行紫外线照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二中所述电信号具体包括高电平以及低电平,其中,高电平信号用“1”表示,低电平信号用“0”表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3)中所述调整维护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回水管路、臭氧射流器、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以及流量监测模块在三维模型中进行标注,同时依据流量监测模块收集的流量信息对直饮水传输流量进行实时标注更新;
第二步:对直饮水中的臭氧含量进行实时监测,若臭氧含量不在在0.1~0.2mg/L之间,则通过主服务器对臭氧射流器进行功率调整;
第三步:当直饮水传输流量值异常时,则降低水泵功率,并对流量异常原因进行排查,同时将异常原因发生位置进行标记,同时反馈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维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4)中所述收集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S1.1:对净化后的直饮水所含细菌菌落总数与CJ94-2005《饮用净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纯水菌落总数进行对比;
S1.2:若菌落总数大于规定的纯水菌落总数,则将该直饮水通过循环系统反馈回水管路中进行二次杀菌,同时对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功率进行调整;
S1.3:对符合规定的直饮水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进行收集,并将其录入杀菌记录表,并将其与净化前直饮水所含细菌聚落总数进行对比,同时将消灭的细菌菌落进行标注,并反馈给工作人员进行查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5)中所述集中分配具体步骤如下:
S2.1:对各用户浪费的直饮水总量进行统计,并按照浪费总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同时依据各用户浪费总量依次发送相关节水警告;
S2.2:对收集到的直饮水总量进行统计,并对该区域缺水地区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通过传输水管将直饮水传输至相关地区进行二次利用;
S2.3:主服务器对日直饮水用量、月直饮水用量以及年直饮水用量进行收集,并构建用水日志对各直饮水用量进行记录,同时将其上传至云存储平台供工作人员查看以及打印。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相较于以往的杀菌方法,本发明通过流量监测模块对直饮水流量进行收集,流量监测模块通过连续传输不同的电信号将直饮水流量信息发送至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当臭氧射流器接收到流量信息后,并依据直饮水流量向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注射臭氧以使水中的臭氧含量保持在规定范围内,臭氧与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完全混合后,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依据直饮水流量自行调整至合适功率,并对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进行紫外线照射,同时通过构建三维模型对直饮水净化系统进行异常检测,同时将异常原因发生位置进行标记,同时反馈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维护,通过流量监测模块、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的协同配合,能够智能调节杀菌模块的运行功率,大幅提高直饮水的纯净度,保证用户的日常使用,同时自行对异常原因进行排查锁定以及反馈,能够保证直饮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2、该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通过主服务器对各用户浪费的直饮水总量进行统计,并按照浪费总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同时依据各用户浪费总量依次发送相关节水警告,然后主服务器对收集到的直饮水总量进行统计,并对该区域缺水地区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通过传输水管将直饮水传输至相关地区进行二次利用,分配完成后,主服务器对日直饮水用量、月直饮水用量以及年直饮水用量进行收集,并构建用水日志对各直饮水用量进行记录,同时将其上传至云存储平台供工作人员查看以及打印,能够对浪费的直饮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调整维护方法:
采集储水桶中的直饮水信息:主服务器通过储水桶内部的水质检测模块收集直饮水所含细菌基本信息,同时构建杀菌记录表对收集到的直饮水信息进行记录。
抽取直饮水并对其进行杀菌处理:水泵对直饮水进行抽取,并将直饮水传输至杀菌系统中进行原水净化。
具体的,水泵对储水箱中的直饮水进行抽取,并将其运输至回水管路中,同时流量监测模块对直饮水流量进行收集,流量监测模块通过连续传输不同的电信号将直饮水流量信息发送至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当臭氧射流器接收到流量信息后,并依据直饮水流量向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注射臭氧以使水中的臭氧含量保持在0.1~0.2mg/L之间,臭氧与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完全混合后,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依据直饮水流量自行调整至合适功率,并对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进行紫外线照射。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杀菌系统具体包括回水管路,臭氧射流器、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以及流量监测模块。
此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流量监测模块所发送的电信号具体包括高电平以及低电平,其中,高电平信号用“1”表示,低电平信号用“0”表示。
对循环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收集直饮水净化系统信息,并构建该直饮水净化系统三维模型,同时实时监测直饮水杀菌传输过程,并对传输过程进行调整维护。
具体的,将回水管路、臭氧射流器、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以及流量监测模块在三维模型中进行标注,同时依据流量监测模块收集的流量信息对直饮水传输流量进行实时标注更新,并对直饮水中的臭氧含量进行实时监测,若臭氧含量不在在0.1~0.2mg/L之间,则通过主服务器对臭氧射流器进行功率调整,当直饮水传输流量值异常时,则降低水泵功率,并对流量异常原因进行排查,同时将异常原因发生位置进行标记,同时反馈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维护,通过流量监测模块、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的协同配合,能够智能调节杀菌模块的运行功率,大幅提高直饮水的纯净度,保证用户的日常使用。同时自行对异常原因进行排查锁定以及反馈,能够保证直饮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参照图1,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外,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调整维护方法:
采集杀菌后直饮水信息以进行反馈:对杀菌完成后的直饮水所含细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将其上传至杀菌记录表中进行对比。
具体的,对净化后的直饮水所含细菌菌落总数与CJ94-2005《饮用净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纯水菌落总数进行对比,若菌落总数大于规定的纯水菌落总数,则将该直饮水通过循环系统反馈回水管路中进行二次杀菌,同时对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功率进行调整,并对符合规定的直饮水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进行收集,并将其录入杀菌记录表,并将其与净化前直饮水所含细菌聚落总数进行对比,同时将消灭的细菌菌落进行标注,并反馈给工作人员进行查看。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CJ94-2005《饮用净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纯水菌落总数具体为50cfu/1ml。
对浪费的直饮水进行收集分配:对各用户浪费的直饮水进行收集,同时对浪费的直饮水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浪费的直饮水进行集中分配处理。
具体的,首先主服务器对各用户浪费的直饮水总量进行统计,并按照浪费总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同时依据各用户浪费总量依次发送相关节水警告,然后主服务器对收集到的直饮水总量进行统计,并对该区域缺水地区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通过传输水管将直饮水传输至相关地区进行二次利用,分配完成后,主服务器对日直饮水用量、月直饮水用量以及年直饮水用量进行收集,并构建用水日志对各直饮水用量进行记录,同时将其上传至云存储平台供工作人员查看以及打印,能够对浪费的直饮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直饮水二次利用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以及工厂用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杀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采集储水桶中的直饮水信息:主服务器通过储水桶内部的水质检测模块收集直饮水所含细菌基本信息,同时构建杀菌记录表对收集到的直饮水信息进行记录;
(2)抽取直饮水并对其进行杀菌处理:水泵对直饮水进行抽取,并将直饮水传输至杀菌系统中进行原水净化;
(3)对循环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收集直饮水净化系统信息,并构建该直饮水净化系统三维模型,同时实时监测直饮水杀菌传输过程,并对传输过程进行调整维护;
(4)采集杀菌后直饮水信息以进行反馈:对杀菌完成后的直饮水所含细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将其上传至杀菌记录表中进行对比;
(5)对浪费的直饮水进行收集分配:对各用户浪费的直饮水进行收集,同时对浪费的直饮水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浪费的直饮水进行集中分配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杀菌系统具体包括回水管路,臭氧射流器、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以及流量监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原水净化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水泵对储水箱中的直饮水进行抽取,并将其运输至回水管路中,同时流量监测模块对直饮水流量进行收集;
步骤二:流量监测模块通过连续传输不同的电信号将直饮水流量信息发送至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
步骤三:臭氧射流器接收到流量信息后,并依据直饮水流量向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注射臭氧以使水中的臭氧含量保持在0.1~0.2mg/L之间;
步骤四:当臭氧与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完全混合后,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依据直饮水流量自行调整至合适功率,并对回水管路中的直饮水进行紫外线照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电信号具体包括高电平以及低电平,其中,高电平信号用“1”表示,低电平信号用“0”表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调整维护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回水管路、臭氧射流器、多功率流式紫外灯以及流量监测模块在三维模型中进行标注,同时依据流量监测模块收集的流量信息对直饮水传输流量进行实时标注更新;
第二步:对直饮水中的臭氧含量进行实时监测,若臭氧含量不在在0.1~0.2mg/L之间,则通过主服务器对臭氧射流器进行功率调整;
第三步:当直饮水传输流量值异常时,则降低水泵功率,并对流量异常原因进行排查,同时将异常原因发生位置进行标记,同时反馈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维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收集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S1.1:对净化后的直饮水所含细菌菌落总数与CJ94-2005《饮用净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纯水菌落总数进行对比;
S1.2:若菌落总数大于规定的纯水菌落总数,则将该直饮水通过循环系统反馈回水管路中进行二次杀菌,同时对臭氧射流器以及多功率流式紫外灯功率进行调整;
S1.3:对符合规定的直饮水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进行收集,并将其录入杀菌记录表,并将其与净化前直饮水所含细菌聚落总数进行对比,同时将消灭的细菌菌落进行标注,并反馈给工作人员进行查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集中分配具体步骤如下:
S2.1:对各用户浪费的直饮水总量进行统计,并按照浪费总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同时依据各用户浪费总量依次发送相关节水警告;
S2.2:对收集到的直饮水总量进行统计,并对该区域缺水地区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通过传输水管将直饮水传输至相关地区进行二次利用;
S2.3:主服务器对日直饮水用量、月直饮水用量以及年直饮水用量进行收集,并构建用水日志对各直饮水用量进行记录,同时将其上传至云存储平台供工作人员查看以及打印。
CN202210469412.4A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Pending CN1148044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9412.4A CN114804468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9412.4A CN114804468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4468A true CN114804468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0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9412.4A Pending CN114804468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0446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662A (zh) * 2000-11-08 2001-04-1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一种优质直饮水的杀菌系统及方法
US20090255874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Water Chef, Inc. Versatile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563153A (zh) * 2017-12-29 2018-09-21 安力斯(天津)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饮用水杀菌器集成控制系统
CN109250772A (zh) * 2018-10-25 2019-01-22 浙江钻邦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杀菌监管系统
KR20210006034A (ko) * 2019-07-08 2021-01-18 이현철 정수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662A (zh) * 2000-11-08 2001-04-1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一种优质直饮水的杀菌系统及方法
US20090255874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Water Chef, Inc. Versatile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563153A (zh) * 2017-12-29 2018-09-21 安力斯(天津)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饮用水杀菌器集成控制系统
CN109250772A (zh) * 2018-10-25 2019-01-22 浙江钻邦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杀菌监管系统
KR20210006034A (ko) * 2019-07-08 2021-01-18 이현철 정수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岳荣春等: "《医院消毒技术与应用》", 人民军医出版社, pages: 3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3092B (zh) 一种水厂专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52057B (zh) 智能直饮水给水售水系统及其供水方法
CN104355453A (zh) 一种净水厂全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630279A (zh)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病原微生物控制装置及运行方法
CN107143000B (zh) 智能水质调控无负压给水设备及其供水方法
CN110269002A (zh) 一种可控水量的雏鸡饮水装置和饮水系统
CN114804468A (zh) 一种直饮水系统循环多效臭氧uv联合杀菌方法
CN107098508B (zh) 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及其供水方法
CN111270729A (zh) 一种农村安全供水净化系统
CN201156196Y (zh) 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液自动供液系统
CN111559839A (zh) 污水处理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医疗污水处理监控分析系统
CN205076923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9292129U (zh) 畜牧用水净化装置
CN208684649U (zh) 一种带有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中央净水设备
CN207919629U (zh) 智能无负压多路分质给水设备
WO2019178841A1 (zh) 一种集约化奶牛场养殖废水滴灌系统及运行管理方法
CN207919650U (zh) 智能直饮水给水售水系统
CN107165221B (zh) 分质给水设备及其供水方法
CN215479899U (zh) 一种将中水制除盐水采用全内反射紫外线杀菌的工艺统
CN214261335U (zh) 一种畜禽养殖的电解水消毒系统
CN210795973U (zh) 一种自动控制净水器及系统
Grose et al. Supplying high quality drinking water to remote communities in Scotland
CN205151943U (zh) 一种家用净水系统
CN107142994B (zh) 智能无负压分质给水设备及其供水方法
CN203794707U (zh) 一种管道直饮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