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3688A - 纱线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3688A
CN114803688A CN202210065569.0A CN202210065569A CN114803688A CN 114803688 A CN114803688 A CN 114803688A CN 202210065569 A CN202210065569 A CN 202210065569A CN 114803688 A CN114803688 A CN 114803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ckage
unit
holding
tension appl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55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尾雄帆
麻洋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03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36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65H67/083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handling the yarn-end of the new supply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44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in which the package, core, or former is engaged with, or secured to, a driven member rotatable about the axis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4Driv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提供容易进行将第1纱线与第2纱线连接之前的准备作业的纱线卷绕装置。卷绕单元(2)具备:张力施加装置(31),其对纱线(Y)施加张力;保持部(32c),其构成为在纱线(Y)在走纱方向上断成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时,保持第1纱线(Y1);臂驱动马达(32d),其构成为使保持部(32c)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单元控制部(15)。在使第1纱线(Y1)保持于保持部(32c)的状态下,单元控制部(15)控制臂驱动马达(32d),使保持部(32c)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之后,使保持部(32c)返回第1位置而停止。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6-132574号公报所记载的纱线卷绕装置构成为,一边通过张紧器(张力施加装置)对从纺杯(喂纱体)拉出的纱线施加张力,一边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并且,纱线卷绕装置构成为,在走纱方向上,在喂纱体与卷装之间纱线断开时,将喂纱体侧的纱端与卷装侧的纱端连接。
具体而言,纱线卷绕装置具备:使纱端彼此捻合的绞接装置(接纱装置);将喂纱体侧的纱线(第1纱线)的纱端引导至接纱装置的钳纱管;和将卷装侧的纱线(第2纱线)的纱端引导至接纱装置的吸嘴。通过由中央控制单元(控制部)控制这些结构要素的动作,将喂纱体侧的纱端与卷装侧的纱端连接。
虽没有记载于日本特开2016-132574号公报,但在没有设置有上述接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例如通过操作人员的手,或者通过以操作人员能够携带的方式构成的公知的手动绞接器,将第1纱线与第2纱线连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将第1纱线与第2纱线连接之前,预先将第1纱线的纱端和第2纱线的纱端拉出至操作人员容易进行作业的位置为止。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特开2016-132574号公报记载有如下纱线切断装置:为了能够取出纱端彼此连接而形成的接头(日本特开2016-132574号公报中记载为接纱部),在接头形成之后切断纱线。然而,针对在切断纱线之后纱端具体怎样被拉出没有提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需要由操作人员将第1纱线与第2纱线连接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容易进行将第1纱线与第2纱线连接之前的准备作业。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是以卷绕从喂纱体拉出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的方式构成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张力施加装置,其构成为在走纱方向上对向上述卷装侧行进的上述纱线施加张力;保持部,其构成为在上述纱线断成上述走纱方向上的上述喂纱体侧的第1纱线与上述走纱方向上的上述卷装侧的第2纱线时,保持上述第1纱线;移动驱动部,其构成为能够使上述保持部在能够捕捉上述第1纱线的第1位置与能够将上述第1纱线导入上述张力施加装置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部,在使上述保持部保持上述第1纱线的状态下,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移动驱动部,在使上述保持部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移动之后,使上述保持部返回上述第1位置而停止或者使上述保持部在向上述第1位置返回的中途的第3位置停止。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保持部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能够将第1纱线导入张力施加装置。由此,与操作人员将第1纱线导入张力施加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省去操作人员的麻烦。其后,通过使保持部在第1位置或者第3位置停止,能够容易从保持部取出第1纱线。如以上那样,在需要由操作人员将第1纱线与第2纱线连接的纱线卷绕装置中,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第1纱线与第2纱线连接之前的准备作业。
在上述第1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将沿着从上述喂纱体朝向上述张力施加装置行进的上述纱线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移动驱动部,以使上述保持部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作为上述第3位置的比上述第1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靠能够进行将上述第1纱线的纱端与上述第2纱线的纱端连接的作业的作业空间侧的位置停止。
在本发明中,操作人员接触第1纱线变得更容易。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准备作业。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位置没有设置有将上述第1纱线的纱端与上述第2纱线的纱端连接的接纱装置,而是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工作业将上述第1纱线的纱端与上述第2纱线的纱端连接。操作人员能够在容易进行手工操作的位置实施接纱作业。
在上述第1或者第2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张力施加装置构成为,能够在能够引导被上述保持部保持的上述第1纱线的打开状态与能够对由上述保持部引导的上述第1纱线给予阻力的阻力施加状态之间切换状态,上述控制部在使保持着上述第1纱线的上述保持部向上述第2位置移动之前使上述张力施加装置的状态成为上述打开状态,在使保持着上述第1纱线的上述保持部从上述第2位置开始移动之前,将上述张力施加装置的状态从上述打开状态切换为上述阻力施加状态。
在本发明中,在将第1纱线引导至张力施加装置之后,能够通过张力施加装置对第1纱线施加阻力。因此,能够防止第1纱线从张力施加装置脱落。
在上述第1~第3中任一个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卷装支承部,其构成为将上述卷装支承为能够旋转;卷装驱动部,其构成为能够使上述卷装向与卷绕上述纱线的朝向相反的朝向旋转;以及操作部,其构成为能够由操作人员操作,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纱线断成上述第1纱线和上述第2纱线的状态下,在上述操作部被进行了操作时使上述卷装驱动部动作。
在为了将第1纱线与第2纱线连接而将第2纱线从卷装拉出时,在纱线细的情况下和/或者卷装重(即,惯性质量大而不易旋转)的情况下,若操作人员拉动纱线,则纱线恐怕禁不住拉伸应力而被扯断。然而,为了避开该情况而由操作人员用手使卷装反转的情况下,较麻烦,而且恐怕导致卷装表面的纱线损伤。在这一点上,在本发明中,通过操作操作部,能够抑制麻烦和/或者卷装的损伤,并且容易拉出第2纱线。
在上述第4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从进行用于使上述卷装驱动部的动作开始的第1操作起至进行用于使上述卷装驱动部的动作结束的第2操作为止,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卷装驱动部持续动作。
在本发明中,能够与操作人员的操作对应地拉出任意长度的第2纱线。
在上述第4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每当进行一次用于使上述卷装驱动部动作的规定操作时,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卷装驱动部以规定时间动作。在本发明中,每当进行一次规定操作时,能够拉出预先决定的长度的第2纱线。因此,通过预先进行适当的设定,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拉出适当的长度的第2纱线。
在本发明的接纱方法中,使纱线卷绕装置执行了如下工序之后由操作人员将纱线连接:第一工序,使第1纱线成为由保持部保持的状态;第二工序,控制移动驱动部而使上述保持部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以及第三工序,使上述保持部返回上述第1位置并停止,或者使上述保持部在向上述第1位置返回的中途的第3位置停止,上述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张力施加装置,其构成为在走纱方向上对向卷装侧行进的上述纱线施加张力;保持部,其构成为在上述纱线断成上述走纱方向上的上述喂纱体侧的上述第1纱线与上述走纱方向上的上述卷装侧的上述第2纱线时,保持上述第1纱线;上述移动驱动部,其构成为能够使上述保持部在能够捕捉上述第1纱线的第1位置与能够将上述第1纱线导入上述张力施加装置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部。操作人员能够高效地执行接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卷绕单元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3是卷绕单元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4的(a)是表示张力施加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的(b)是表示张力施加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基于单元控制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的(a)是表示纱线引导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的(b)是表示纱线引导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的(c)是表示纱线引导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的(d)是表示纱线引导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的(a)是表示操作部被操作的状况的说明图,图7的(b)是表示拉出第2纱线的状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将多个卷绕单元2排列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与左右方向正交且重力作用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将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纱线Y行进的方向作为走纱方向。
(自动络纱机的概略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1的主视图。自动络纱机1具备多个卷绕单元2(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落纱装置3、机台控制装置4。
多个卷绕单元2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卷绕单元2分别构成为,进行将从喂纱体Bs拉出的纱线Y卷绕于卷绕纱管Bw(参照图2)而形成卷装P的卷绕处理。作为喂纱体,选择喂纱卷装或者喂纱纱管。卷绕单元2例如能够将从喂纱体Bs拉出的纱线Y回卷于卷绕纱管Bw,形成所希望的形状和所希望的密度的卷装P。落纱装置3构成为,配置于多个卷绕单元2的上方,并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落纱装置3在接收到来自某个卷绕单元2的满卷的信号时,移动至该卷绕单元2的上方,进行满卷的卷装P的取下和空的卷绕纱管Bw的向卷绕单元2的装配等作业。机台控制装置4例如配置于多个卷绕单元2的左方。机台控制装置4与卷绕单元2的单元控制部15(后述)和落纱装置3的控制部(未图示)电连接。
(卷绕单元)
接下来,参照图2,对图3和图4的(a)、(b)卷绕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卷绕单元2的概略的主视图。图3是卷绕单元2的概略的侧视图。图4的(a)、(b)是表示张力施加装置31的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3所示,卷绕单元2具有单元主体10、喂纱部11、纱线处理部12、卷绕部13、操作部14、单元控制部15(本发明的控制部)。单元主体10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的构件。在单元主体10的侧面部安装有喂纱部11、纱线处理部12和卷绕部13。喂纱部11、纱线处理部12和卷绕部13依次从下侧向上侧排列配置。在单元主体10的上端部的前表面设置有操作部14。
喂纱部11用于将卷绕于喂纱体Bs的纱线Y一边退绕一边供给。喂纱部11具有喂纱体支承部21和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喂纱体支承部21将喂纱体Bs支承为大致直立状态。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通过限制筒23对纱线Y从喂纱体Bs退绕时的鼓起进行限制。限制筒23构成为,随着卷绕于喂纱体Bs的纱线量减少而向下方移动,将上述鼓起的大小保持为恒定大小。在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的上侧设置有检测有无行进的纱线Y的探纱器(未图示)。
纱线处理部12构成为进行针对纱线Y的规定的处理。纱线处理部12具有张力施加装置31、纱线引导装置32、纱速传感器33。
张力施加装置31构成为,对行进的纱线Y施加规定张力。张力施加装置31例如配置于喂纱部11的正上方。换句话说,纱线Y从喂纱部11朝向张力施加装置31沿着上下方向向上方行进。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方向。张力施加装置31是所谓的门式的装置。即,如图2所示,张力施加装置31具有多个固定门体31a和多个可动门体31b。多个固定门体31a和多个可动门体31b在上下方向上交替配置。固定门体31a和可动门体31b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以后端部为基端部地被悬臂支承。
可动门体31b能够在张力施加状态(参照图2的实线和图4的(b)。本发明的阻力施加状态)与打开状态(参照图2的虚线和图4的(a))之间切换状态。在可动门体31b为张力施加状态时,如后述那样,对纱线Y施加张力。在可动门体31b为打开状态时,能够将纱线Y引导至固定门体31a和可动门体31b(针对详情将后述)。例如如图2所示,在张力施加状态下,可动门体31b位于比固定门体31a靠右侧处。在该状态下,纱线Y主要与固定门体31a的左侧的侧面和可动门体31b的右侧的侧面接触。在该状态下,通过固定门体31a和可动门体31b,使纱线Y屈曲。在该状态下,纱线Y与固定门体31a和可动门体31b接触的同时行进,由此通过固定门体31a和可动门体31b给予由摩擦力形成的阻力。由此,对纱线Y施加有张力。通过变更可动门体31b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来变更张力的强度。即,可动门体31b越向右侧移动,则纱线Y的屈曲角度越大,纱线Y与固定门体31a和可动门体31b之间的接触长度变长。由此,由固定门体31a和可动门体31b对纱线Y给予的摩擦力(阻力)增加,作为该结果,张力增加。
另一方面,在打开状态下,可动门体31b位于比固定门体31a靠左侧处。在该状态下,纱线Y至少没有与可动门体31b接触。在该状态下,能够从张力施加装置31的前侧将纱线Y引导至张力施加装置31。在打开状态下,没有对纱线Y施加张力。
纱线引导装置32设置于张力施加装置31的附近。纱线引导装置32构成为,在卷绕处理期间由于某种理由而使纱线Y在喂纱部11与卷绕部13之间断开时,进行用于将走纱方向上的喂纱部11侧的纱线Y(以下,第1纱线Y1)与卷绕部13侧的纱线Y(以下,第2纱线Y2)连接的准备动作(详情将后述)的一部分。作为纱线Y断开的原因,例如可举出卷绕处理期间的断纱等。在进行了准备动作之后,由操作人员将第1纱线Y1的纱端与第2纱线Y2的纱端连接。操作人员例如使用能够携带的公知的接纱装置100,将第1纱线Y1(参照图3的双点划线)的纱端与第2纱线Y2(参照图3的双点划线)的纱端连接。或者,操作人员也可以用手将第1纱线Y1的纱端与第2纱线Y2的纱端连接。能够进行将第1纱线Y1的纱端与第2纱线Y2的纱端连接的作业的作业空间S是例如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前侧的空间。换言之,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前侧的空间是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前后方向上的作业空间S侧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下方向正交(交叉)的前后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方向。
更详细而言,纱线引导装置32具有:能够以转动轴32a为中心而转动的管状的臂32b、配置于臂32b的末端部的保持部32c、对臂32b进行转动驱动的臂驱动马达32d(本发明的移动驱动部)。转动轴32a的轴向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转动轴32a例如配置于张力施加装置31的上侧。臂32b是大体以U字状屈曲的管状的构件。臂32b至少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参照图3)。臂32b配置为,保持部32c的移动范围包括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下侧的位置(参照图2的实线和图3的实线)和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上侧的位置(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和图3的双点划线)。换言之,保持部32c能够在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下侧的位置与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上侧的位置之间移动。另外,臂32b配置为能够使保持部32c位于作业空间S(参照图3)或者该作业空间S附近。保持部32c具有与未图示的负压源连接的吸引口。保持部32c构成为,通过利用负压源所生成的负压而吸引捕捉第1纱线Y1,从而能够保持第1纱线Y1。保持部32c例如还具有能够在吸引口的附近把持纱端的把持构件(未图示),但不局限于此。臂驱动马达32d构成为,通过使臂32b回旋驱动而使保持部32c移动驱动。臂驱动马达32d与单元控制部15电连接,并由单元控制部15控制。
纱速传感器33是对行进的纱线Y的速度(纱速)进行检测的装置。纱速传感器33在例如纱线Y由于某种原因而断开进而无法检测出纱线Y时,向单元控制部15输出规定信号。
卷绕部13用于将纱线Y卷绕于卷绕纱管Bw而形成卷装P。卷绕部13具有摇架41(本发明的卷装支承部)、接触罗拉42、卷装驱动马达43(本发明的卷装驱动部)、横动装置44。摇架41构成为,将卷绕纱管Bw(卷装P)支承为旋转自如。接触罗拉42在与形成于卷绕纱管Bw的卷装P接触的状态下旋转,从而卷装P和卷绕纱管Bw通过与接触罗拉42接触的接触摩擦而从动旋转。由此,纱线Y朝向卷绕纱管Bw行进。
卷装驱动马达43构成为,旋转驱动接触罗拉42而能够使接触罗拉42向将纱线Y卷绕于卷装P的朝向(正转方向)和能够从卷装P拉出纱线Y的朝向(反转方向)双方旋转驱动。在通常的卷绕处理时,接触罗拉42被正转驱动,从而卷装P正转,将纱线卷绕于卷装P。另外,在准备作业时,接触罗拉42被反转驱动,从而卷装P反转(详情将后述)。
横动装置44构成为使朝向卷绕纱管Bw行进的纱线Y横摆。横动装置44具有例如未图示的臂、安装于臂的末端部的横动引导件44a、对臂在左右方向上摆动驱动的横动马达44b。横动马达44b使臂摆动驱动,由此横动引导件44a沿着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由此,行进期间的纱线Y因横动引导件44a而横摆。纱线Y因横动装置44而横摆同时卷绕于卷绕纱管Bw。由此,形成卷装P。
操作部14构成为,能够由操作人员操作。如图2所示,操作部14配置于单元主体10的上端部的前表面。操作部14具有多个操作按钮51、显示部52、再开开关53。操作按钮51例如具有向上的三角形状的操作按钮51a和向下的三角形状的操作按钮51b。操作按钮51a、51b构成为,例如在由操作人员的手指按压时成为接通状态,在操作人员的手指离开时成为断开状态。显示部52例如是公知的液晶显示器。此外,显示部52例如也可以具有未图示的LED灯。再开开关53是用于在卷绕处理暂时停止的情况下使卷绕处理再开的开关。操作部14与单元控制部15电连接。
单元控制部15内置于单元主体10。单元控制部15具备CPU、ROM、RAM。单元控制部15根据储存于ROM的程序,通过CPU控制卷绕单元2的各结构要素。
在具备以上的结构的卷绕单元2中,单元控制部15在使卷装P与接触罗拉42接触的状态下驱动卷装驱动马达43而使接触罗拉42旋转。由此,从喂纱体Bs拉出的纱线Y卷绕于卷绕纱管Bw而形成卷装P(卷绕处理)。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2中,如上述那样,在纱线Y在走纱方向上断开时,需要由操作人员将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将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连接之前的准备作业。即,需要预先将第1纱线Y1的纱端和第2纱线Y2的纱端拉出至操作人员能够进行将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连接的作业的位置(作业空间S)。此处,为了容易进行准备作业,单元控制部15进行以下那样的控制。
(第1纱线的拉出控制)
单元控制部15在卷绕处理期间纱线Y断开时(例如,从纱速传感器33接受到表示纱线Y断开的信号时),进行以下那样的第1纱线Y1的拉出控制。参照图5和图6的(a)~(d)详细地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由单元控制部15进行的张力施加装置31和纱线引导装置32的控制的流程图。图6的(a)~(d)是表示纱线引导装置32的动作的说明图。
作为初始状态,单元控制部15控制卷绕单元2的各结构要素而执行卷绕处理。在卷绕处理期间,张力施加装置31的状态是张力施加状态(参照图2的实线和图4的(b))。在卷绕处理期间,纱线引导装置32的保持部32c位于不与纱线Y干涉的待机位置。首先,单元控制部15在纱线Y断开时(S101),控制卷绕单元2的各结构要素而使卷绕处理暂时停止(S102)。接下来,单元控制部15控制纱线引导装置32的臂驱动马达32d(参照图2)而使保持部32c位于能够吸引捕捉第1纱线Y1的第1位置(参照图6的(a))(S103)。另外,单元控制部15控制纱线引导装置32而通过负压吸引捕捉第1纱线Y1。该吸引捕捉的动作也可以与步骤S103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步骤S103的紧后进行。
接下来,单元控制部15使张力施加装置31的状态成为打开状态(S104;参照图4的(a))。换句话说,单元控制部15在使捕捉了第1纱线Y1的保持部32c向第2位置移动(后述的S105)之前,使张力施加装置31的状态成为打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4也可以在步骤S103之前进行或者与步骤S103同时进行。
接下来,单元控制部15通过控制臂驱动马达32d而使臂32b转动,由此使保持部32c移动得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上侧(S105;参照图6的(b))。图6的(b)所示的保持部32c的位置(第2位置)是在上下方向上隔着张力施加装置31而与第1位置相反一侧的位置。由此,将第1纱线Y1引导至张力施加装置31。更具体而言,第1纱线Y1在左右方向上在固定门体31a与可动门体31b之间配置(参照图4的(a)的双点划线)。接下来,单元控制部15控制张力施加装置31而将可动门体31b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张力施加状态(S106;参照图4的(b))。换句话说,单元控制部15在使捕捉了第1纱线Y1的保持部32c从第2位置移动(后述的S107)之前,将张力施加装置31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张力施加状态。由此,第1纱线Y1由固定门体31a和可动门体31b保持(换言之,将第1纱线Y1导入张力施加装置31)。在张力施加装置31的状态为张力施加状态时,通过固定门体31a和可动门体31b对第1纱线Y1给予阻力。因此,防止第1纱线Y1从张力施加装置31脱落。
接下来,单元控制部15控制臂驱动马达32d使臂32b转动,使保持部32c在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返回的中途的位置(第3位置)停止(S107。参照图6的(c))。第3位置是在上下方向上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位置。另外,第3位置是在前后方向上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前侧(作业空间S侧)且比第1位置和第2位置双方靠前侧的位置。由此,操作人员容易用手从保持部32c取出第1纱线Y1。并且,优选第3位置是在上下方向上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上侧(在上下方向上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第2位置侧)。通常,在张力施加装置31的附近或者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下侧配置有用于将喂纱体Bs供给于喂纱体支承部21的装置(未图示)等各种装置。因此,在保持部32c在张力施加装置31的附近或者在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下侧处停止的情况下,用于操作人员用手取出第1纱线Y1的空间恐怕变窄。在这一点上,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在比张力施加装置31靠第2位置侧处充分地确保用于用手取出第1纱线Y1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就单元控制部15而言,在上述的步骤S107中,取代使保持部32c在第3位置停止,而使保持部32c返回至第1位置并停止(参照图6的(d))。在这样的情况下,第1纱线Y1也从喂纱体Bs被拉出且受张力施加装置31保持。换句话说,用于将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连接的准备作业的一部分通过纱线处理部12来执行。因此,能够减少由操作人员进行的准备作业的麻烦。
(第2纱线的拉出控制)
接下来,对由单元控制部15形成的第2纱线Y2的拉出控制进行说明。在卷绕单元2中,在行进中的纱线Y断开时,如上述那样,卷绕处理暂时停止。此时,卷装P因惯性而继续旋转一段时间,因此,第2纱线Y2全部卷绕于卷装P。因此,作为将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连接之前的准备作业,操作人员需要从卷装P拉出第2纱线Y2。然而,例如在纱线Y较细的情况下和/或者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的量多(即,惯性质量大)的情况下,若单纯地拉动第2纱线Y2,则恐怕第2纱线Y2禁不住拉伸应力而被扯断。然而,若为了使第2纱线Y2从卷装P退绕而由操作人员用手使卷装P旋转,则较麻烦,而且也恐怕导致卷装P的表面的纱线Y损伤。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控制部15如以下那样进行第2纱线Y2的拉出处理。以下,参照图7的(a)、(b)进行说明。图7的(a)是表示操作部14被操作的状况的说明图。图7的(b)是表示第2纱线Y2被拉出的状况的说明图。
在操作按钮51b为接通状态时,单元控制部15使卷装驱动马达43的旋转轴以规定转速反转,使接触罗拉42反转驱动并使卷装P反转。例如,在操作人员用手指持续按压操作按钮51b期间(参照图7的(a)),维持操作按钮51b的接通状态。由此,在操作人员用手指持续按压操作按钮51b期间,卷装驱动马达43持续动作,卷装P持续反转。因此,即便不强烈地拉动第2纱线Y2,也能够容易地将第2纱线Y2从卷装P拉出(参照图7的(b))。在操作人员使手指离开操作按钮51b而使操作按钮51b成为断开状态时,单元控制部15使卷装驱动马达43停止。通过以上那样的拉出处理,能够与操作人员的操作对应地拉出任意长度的第2纱线Y2。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用手指按压操作按钮51b的操作是用于使卷装驱动马达43的反转动作开始的第1操作。另外,操作人员使手指离开操作按钮51b的操作是用于使卷装驱动马达43的反转动作结束的第2操作。
在进行了以上那样的第1纱线Y1的拉出控制和第2纱线Y2的拉出控制之后,操作人员使用接纱装置100(参照图3)将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连接。最后,操作人员按压再开开关53(参照图2)。由此,再次开始中断的卷绕处理。
如以上那样,通过使保持部32c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能够将第1纱线Y1导入张力施加装置31。由此,与操作人员将第1纱线Y1导入张力施加装置31的情况相比,能够省去操作人员的麻烦。其后,通过使保持部32c在第1位置或者第3位置停止,能够容易地将第1纱线Y1从保持部32c取出。如以上那样,在需要通过操作人员将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连接的卷绕单元2中,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连接之前的准备作业。
另外,使保持部32c在前后方向上作为第3位置的比第1位置和第2位置靠作业空间S侧的位置停止,由此,操作人员接触第1纱线Y1变得更容易。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准备作业。
另外,单元控制部15在使捕捉了第1纱线Y1的保持部32c向第2位置移动之前,使张力施加装置31的状态成为打开状态。另外,单元控制部15在使捕捉了第1纱线Y1的保持部32c从第2位置移动之前,将张力施加装置31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张力施加状态。由此,能够切实地将第1纱线Y1引导至张力施加装置31。另外,能够抑制在将第1纱线Y1引导至张力施加装置31之后第1纱线Y1从张力施加装置31脱落。
另外,单元控制部15在纱线Y断成第1纱线Y1与第2纱线Y2的状态下,在操作部14被操作时使卷装驱动马达43动作而使卷装P反转。这样,通过操作操作部14,能够抑制麻烦和/或者卷装P的损伤,并且容易拉出第2纱线Y2。
另外,从操作按钮51b被按压起至手指离开操作按钮51b为止(即,从进行第1操作起至进行第2操作为止),单元控制部15使卷装驱动马达43持续动作。由此,能够与基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对应地拉出任意长度的第2纱线Y2。
接下来,针对在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了变更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其中,针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内容,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使捕捉了第1纱线Y1的保持部32c向第2位置移动(S105)之前,单元控制部15使张力施加装置31的状态成为打开状态(S104),但不局限于此。步骤S104与步骤S105例如也可以同时进行。另外,在使捕捉了第1纱线Y1的保持部32c从第2位置移动(S107)之前,单元控制部15将张力施加装置31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张力施加状态(S106),但不局限于此。步骤S106与步骤S107例如也可以同时进行。
(2)在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按压操作按钮51b的操作是第1操作,手指从操作按钮51b离开的操作是第2操作,但不局限于此。例如,操作按钮51b也可以构成为每当被按压时在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换句话说,也可以是,在操作按钮51b为断开状态时按压一次操作按钮51b的操作是第1操作,并且在操作按钮51b为接通状态时再次按压操作按钮51b的操作是第2操作。
(3)在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4具有操作按钮51a、51b,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取代操作按钮51a、51b而例如设置有未图示的触摸面板。
(4)在至此的实施方式中,单元控制部15从进行针对操作部14的第1操作起至进行第2操作为止,使卷装驱动马达43持续动作,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单元控制部15设定为,在按压一次操作按钮51b时(本发明的规定操作),使卷装驱动马达43以规定时间动作。这样一来,每当进行一次规定操作时,能够拉出预先决定的长度的第2纱线Y2。因此,通过预先进行适当的设定,能够利用简单的操作拉出适当的长度的第2纱线Y2。规定时间例如也可以在机台控制装置4中预先设定。或者,也可以取代规定时间而将用于拉出第2纱线Y2的规定长度的信息存储于机台控制装置4。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使接触罗拉42反转时的圆周速度的信息也存储于机台控制装置4。而且,也可以基于规定长度的信息和圆周速度的信息来计算规定时间。
(5)在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卷装P反转而将卷装驱动马达43的旋转轴反转驱动,但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是,卷装驱动马达43仅为了将纱线Y卷绕于卷绕纱管Bw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设置有在纱线Y断开时使卷装P与接触罗拉42分隔开的未图示的分隔机构和与从接触罗拉42隔开的卷装P进行反转驱动的未图示的卷装驱动部。而且,卷装驱动马达43也可以设置于摇架41。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卷装驱动马达43使卷绕纱管Bw直接旋转。
(6)在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从卷装P拉出第2纱线Y2而将卷装P反转驱动,但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是,操作人员用手使卷装P反转的同时从卷装P拉出第2纱线Y2。
(7)在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纱线Y1的拉出控制时,在将第1纱线Y1引导至张力施加装置31(S105)之前将张力施加装置31切换为打开状态(S104),但不局限于此。例如,步骤S104与步骤105也可以同时开始。或者,卷绕单元2也可以构成为,即便在张力施加装置31为张力施加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1纱线Y1引导至张力施加装置31。即,例如,也可以在张力施加装置31的前侧设置有未图示的引导构件,上述引导构件构成为使正朝向张力施加装置31向后侧移动的第1纱线Y1以波浪状屈曲。
(8)在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卷绕单元2具备门式的张力施加装置31,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卷绕单元2具备:通过在多个盘部(未图示)之间夹着纱线Y而对纱线Y给予阻力的盘式的张力施加装置(未图示)。
(9)本发明不局限于自动络纱机1的卷绕单元2,能够应用于从喂纱体拉出纱线而形成卷装的各种纱线卷绕装置。

Claims (8)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以卷绕从喂纱体拉出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的方式构成,所述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张力施加装置,其构成为在走纱方向上对向所述卷装侧行进的所述纱线施加张力;
保持部,其构成为在所述纱线断成所述走纱方向上的所述喂纱体侧的第1纱线与所述走纱方向上的所述卷装侧的第2纱线时,保持所述第1纱线;
移动驱动部,其构成为能够使所述保持部在能够捕捉所述第1纱线的第1位置与能够将所述第1纱线导入所述张力施加装置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控制部,
在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第1纱线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动驱动部,在使所述保持部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之后,使所述保持部返回所述第1位置而停止,或者使所述保持部在向所述第1位置返回的中途的第3位置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沿着从所述喂纱体朝向所述张力施加装置行进的所述纱线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时,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动驱动部,以使所述保持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作为所述第3位置的比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靠能够进行将所述第1纱线的纱端与所述第2纱线的纱端连接的作业的作业空间侧的位置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位置没有设置有将所述第1纱线的纱端与所述第2纱线的纱端连接的接纱装置,而是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工作业将所述第1纱线的纱端与所述第2纱线的纱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施加装置构成为,能够在能够导入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第1纱线的打开状态与能够对由所述保持部导入的所述第1纱线给予阻力的阻力施加状态之间切换状态,
所述控制部在使保持着所述第1纱线的所述保持部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之前使所述张力施加装置的状态成为所述打开状态,在使保持着所述第1纱线的所述保持部从所述第2位置移动开始之前,将所述张力施加装置的状态从所述打开状态切换为所述阻力施加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装支承部,其构成为将所述卷装支承为能够旋转;
卷装驱动部,其构成为能够使所述卷装向与卷绕所述纱线的朝向的相反的朝向旋转;以及
操作部,其构成为能够由操作人员操作,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纱线断成所述第1纱线和所述第2纱线的状态下,在所述操作部被进行了操作时使所述卷装驱动部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进行用于使所述卷装驱动部的动作开始的第1操作起至进行用于使所述卷装驱动部的动作结束的第2操作为止,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卷装驱动部持续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当进行一次用于使所述卷装驱动部动作的规定操作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卷装驱动部以规定时间动作。
8.一种接纱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纱线卷绕装置执行了如下工序之后由操作人员将纱线连接:
第一工序,使第1纱线成为由保持部保持的状态;
第二工序,控制移动驱动部而使所述保持部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以及
第三工序,使所述保持部返回所述第1位置并停止,或者使所述保持部在向所述第1位置返回的中途的第3位置停止,
所述纱线卷绕装置具备:
张力施加装置,其构成为在走纱方向上对向卷装侧行进的所述纱线施加张力;
所述保持部,其构成为在所述纱线断成所述走纱方向上的所述喂纱体侧的所述第1纱线与所述走纱方向上的所述卷装侧的第2纱线时,保持所述第1纱线;
移动驱动部,其构成为能够使所述保持部在能够捕捉所述第1纱线的所述第1位置与能够将所述第1纱线导入所述张力施加装置的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控制部。
CN202210065569.0A 2021-01-20 2022-01-20 纱线卷绕装置 Pending CN1148036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7006A JP2022111528A (ja) 2021-01-20 2021-01-20 糸巻取装置
JP2021-007006 2021-01-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3688A true CN114803688A (zh) 2022-07-29

Family

ID=7870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5569.0A Pending CN114803688A (zh) 2021-01-20 2022-01-20 纱线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32844B1 (zh)
JP (1) JP2022111528A (zh)
CN (1) CN11480368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47360A (ja) * 2008-08-21 2010-03-04 Murata Machinery Ltd 繊維機械
JP5471924B2 (ja) * 2010-07-15 2014-04-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DE102015000570A1 (de) 2015-01-17 2016-07-21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werten der Spleißverbindun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32844A1 (en) 2022-07-27
JP2022111528A (ja) 2022-08-01
EP4032844B1 (en) 2023-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5611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guiding method
EP2479129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KR20180044825A (ko) 선조체의 권취 장치 및 권취 방법
EP1407995A2 (en) Yarn slack eliminating device for spinning machine
JP2012218922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引き出し方法
CN111542481B (zh) 纱线卷绕机
JP2007223779A (ja) 糸巻取機
JP2007153554A (ja) 糸巻取機
EP2738127A2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thdrawal method
EP1457446B9 (en) Tension control and slack eliminating device for a yarn winder
CN106698096B (zh) 接纱机构、纱线卷绕装置以及接纱方法
CN113044661B (zh) 纱线卷取机
CN114803688A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13201828A (zh) 接头装置、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EP3025996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with a yarn joining device, and yarn joining method
WO2013111322A1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及びワイヤ電極除去装置
JP2013063838A (ja) 糸巻取機
WO2015029292A1 (ja) 糸巻取装置
JP7553257B2 (ja) 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において糸継ぎ結合部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ならびに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
JP2016137959A (ja) 糸巻取機
JP3952976B2 (ja) 糸継ぎ装置を備えた紡績機
CN112660914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捕捉方法
JPH10297827A (ja) 自動ワインダ
CN113825714B (zh) 线条体的卷绕装置及线条体的卷绕方法
JP2007008721A (ja) 糸の繰り出し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使用した糸継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