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6980B - 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6980B
CN114796980B CN202210719839.5A CN202210719839A CN114796980B CN 114796980 B CN114796980 B CN 114796980B CN 202210719839 A CN202210719839 A CN 202210719839A CN 114796980 B CN114796980 B CN 114796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column
spring
damping
sealing telescopic
spira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98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96980A (zh
Inventor
李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Oscen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Oscen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Oscen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Oscen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198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6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96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6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6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6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8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force-resisters
    • A63B21/0083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force-resisters of the piston-cylinder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Linearly-compressed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054Features for injury prevention on an apparatus, e.g. shock absor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054Features for injury prevention on an apparatus, e.g. shock absorbers
    • A63B2071/0063Shock absorb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固定杆上设有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上密封伸缩柱通过设置的第一滑柱在第一螺旋槽内适配滑动,下密封伸缩柱通过设置的第二滑柱在第二螺旋槽内适配滑动;上、下密封伸缩柱均保持单向下移;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外侧还套设安装有阻尼缸,阻尼缸内且位于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还设有阻尼装置;以使把手带动阻尼缸在阻尼装置的作用下往复移动进行韧带拉伸;随着上、下密封伸缩柱的下移,二者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阻尼装置压缩程度越大,韧带拉伸强度逐渐提升,越靠下时突破阻尼所需要的力越大。本发明提高了韧带拉伸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拉伸训练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
背景技术
减震装置,在机械缓冲减震方面应用广泛,主要是用于对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或者产品的结构保护。但是现有的减震装置大多都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性价比不高,还有一部分是结构较为简单,其减震缓冲效果不佳、缺少安全限位、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明显感觉到减震的阻力调节不在合理的安全范围,也就失去了减震的意义。因此,现有的减震装置缺少相应的安全限位保护措施、减震效率和安全性较低的难题是亟待解决的。
进一步讲,在训练设备上通过减震装置进行训练和力量恢复是非常常见。常规的训练拉伸的方法主要有坐立拉伸韧带、卧位拉伸法、站直压腿等,训练设备与减震装置的使用密不可分,由于在肢体辅助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做准备活动拉伸,不能过快,过猛,尤其是冬季锻炼前后应该活动四肢;如果拉伸前不进行热身,现有的辅助训练器又缺少安全有效的减震装置,则会容易引起肌肉韧带拉伤,关节脱位。现有的部分辅助训练工具中为了防止拉伸损伤,采用阻尼拉伸装置作为减震装置,然而,现有阻尼拉伸装置,无法根据不同的拉伸极限位置调节阻尼的强度,存在辅助训练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现有的减震装置缺少相应的安全限位保护措施、减震效率和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底板,其前后延伸分布;
固定杆,设置在底板左右两侧;固定杆上设有螺旋方向相同的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第一螺旋槽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槽的螺距;
拉伸结构,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固定杆上;拉伸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左侧的第一拉伸结构和设置在底板右侧的第二拉伸结构,且第一拉伸结构与第二拉伸结构相同;第一拉伸结构包括上密封伸缩柱和下密封伸缩柱,上、下密封伸缩柱分别套设安装在固定杆的上部和下部;上密封伸缩柱通过设置的第一滑柱在第一螺旋槽内适配滑动,下密封伸缩柱通过设置的第二滑柱在第二螺旋槽内适配滑动,且二者之间运动互不干涉;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套接可伸缩,且上、下密封伸缩柱均保持单向下移;
阻尼缸,可上下滑动密封的套设安装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第一拉伸结构的阻尼缸与第二拉伸结构的阻尼缸之间还设有连接件保持二者同步运动;连接件上设有可滑动的把手;
阻尼装置,设置在阻尼缸内且位于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配置成在初始状态,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的间距最大;随着上、下密封伸缩柱的下移,二者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阻尼装置压缩程度越大,韧带拉伸强度逐渐提升,且越靠下时突破阻尼所需要的力越大。
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上密封伸缩柱外侧壁上的第一挡环、固定安装在下密封伸缩柱外侧壁上的第二挡环;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相对转动;且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的圈数为M,第二弹簧的圈数为N,M≥N+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第一挡环挤压接触、底端与第二挡环挤压接触;且第一弹簧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弹簧的横截面为内端小、外端大的梯形,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间隔分布,保持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始终接触;第一弹簧的两端均设有挡片。
进一步优选的,正常拉伸训练状态下,阻尼缸的运动行程长度等于第一挡环与阻尼缸上端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一挡环位置不变;当韧带拉伸突破极限的状态,把手向下推动阻尼缸,使得阻尼缸带动第一挡环下移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相对转动的行程变长,且第二弹簧相对于第一弹簧转动时阻尼缸与上密封伸缩柱的相对移动量增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槽的深度大于第二螺旋槽的深度;第一螺旋槽的宽度小于第二螺旋槽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上密封伸缩柱下部套设在下密封伸缩柱的上部内侧;且上密封伸缩柱下部的周向外壁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导向柱,下密封伸缩柱上部的周向内壁还设有适配导向柱结构的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凹型结构的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左右两端的固定环,固定环与阻尼缸外壁固定连接;把手设置在连接板凹型结构的水平部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把手与连接件之间还设有可调节两个把手之间左右宽度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板与把手连接处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贯穿把手的下端面与连接板保持固紧;调节螺栓的端部还有调节旋钮。
优选的,所述底板下方还连接有支撑架,且底板上还设有适配人体站位的脚垫。
一种应用减震装置的辅助训练器,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为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减震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增加阻尼装置进行相应的安全限位保护,提高了该减震装置的减震效率和实用性,防止使用者在使用该减震装置时出现的训练伤害;进一步提高了该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进一步满足了在正常的训练拉伸状态下,实现把手带动阻尼缸在阻尼装置的作用下往复移动进行韧带拉伸,在此状态下,阻尼缸在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往复滑动,上、下密封伸缩柱的间距不变;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相对于第一弹簧往复转动,以较小的阻尼效果作用在把手上,使训练者在合适的训练范围区间进行往复韧带拉伸训练;且初始状态,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的间距最小,提高了韧带拉伸训练的安全保护效果;
当训练者韧带拉伸突破上一阶段训练状态的极限时,把手向下推动阻尼缸,使得阻尼缸带动第一挡环下移,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相对转动的行程变长,韧带拉伸强度变大;此时随着上、下密封伸缩柱的下移,二者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被逐渐压缩,第一弹簧螺距减小,第二弹簧被顶开直径变大,进一步造成第二弹簧与阻尼缸的间隙变小,阻尼液相对流动变缓;此后训练者又进入到下一阶段的正常训练拉伸状态,在此过程中,带动把手和阻尼缸在阻尼缸的运动行程内,第二弹簧相对于第一弹簧相对转动的行程增大,同时把手越靠下时突破阻尼所需要的力越大,推动量越小,不仅提高了训练者的训练拉伸效率,而且保证了在拉伸越向下推时,推动越慢、越难,起到了对训练者的安全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B向剖面图;
图5为图4中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拉伸结构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上、下密封伸缩柱的套接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中:1-底板,2-固定杆,21-第一螺旋槽,22-第二螺旋槽,3-拉伸结构,41-上密封伸缩柱,411-导向柱,42-下密封伸缩柱,421-导向槽,43-第一滑柱,44-第二滑柱,45-阻尼缸,6-阻尼装置,61-第一挡环,62-第二挡环,63-第一弹簧,64-第二弹簧,65-挡片,7-连接件,71-连接板,72-固定环,73-调节结构,74-调节螺栓,75-调节旋钮,8-把手,9-支撑架,10-脚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应用减震装置的辅助训练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
一种应用减震装置的辅助训练器,包括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底板1,前后延伸分布。固定杆2,设置在底板1左右两侧;固定杆2上设有螺旋方向相同的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22,第一螺旋槽21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槽22的螺距。第一螺旋槽21的深度大于第二螺旋槽22的深度。第一螺旋槽21的宽度小于第二螺旋槽22的宽度。由于第一螺旋槽21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槽22的螺距,保证第一滑柱43的滑动下移速度大于第二滑柱44,因此,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22势必会有交点。如此设置,保证第一滑柱43在第一螺旋槽21内滑动、第二滑柱44在第二螺旋槽22内滑动,二者互不影响,防止出现二者错位滑动的现象,保证该减震装置的正常安全运行。
拉伸结构3,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固定杆2上;拉伸结构3包括设置在底板1左侧的第一拉伸结构和设置在底板1右侧的第二拉伸结构,且第一拉伸结构与第二拉伸结构相同。第一拉伸结构包括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分别套设安装在固定杆2的上部和下部。上密封伸缩柱41通过设置的第一滑柱43在第一螺旋槽21内适配滑动,下密封伸缩柱42通过设置的第二滑柱44在第二螺旋槽22内适配滑动,第一滑柱43与上密封伸缩柱41顶端的距离等于第二滑柱44与下密封伸缩柱42底端的距离。上密封伸缩柱41、下密封伸缩柱42之间套接可伸缩,且上密封伸缩柱41、下密封伸缩柱42均保持单向下移。上密封伸缩柱41、下密封伸缩柱42的内侧壁、固定杆2外侧壁上设有竖直分布的棘齿结构,保证单向下移和运动后的位置锁止。
阻尼缸45,可上下滑动密封的套设安装上密封伸缩柱41、下密封伸缩柱42之间;第一拉伸结构的阻尼缸45与第二拉伸结构的阻尼缸45之间还设有连接件7保持二者同步运动。连接件7上设有可滑动的把手8。实现把手8带动阻尼缸45在阻尼装置6的作用下往复移动进行韧带拉伸;随着训练者突破上一阶段训练的极限后,阻尼缸45带动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下移,由于上密封伸缩柱41在第一螺旋槽内下移快,下密封伸缩柱42在第二螺旋槽内下移慢,二者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阻尼装置6压缩程度越大,韧带拉伸强度逐渐提升,且越靠下时突破阻尼所需要的力越大。底板1下方还连接有支撑架9,便于移动。且底板1上还设有适配人体站位的脚垫10,使得训练者有良好的站位姿势,防止出现滑倒的现象。
阻尼装置6,设置在阻尼缸45内且位于上密封伸缩柱41、下密封伸缩柱42之间,配置成在初始状态,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之间的间距最大;随着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的下移,二者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阻尼装置压缩程度越大,韧带拉伸强度逐渐提升,且越靠下时突破阻尼所需要的力越大。满足了在正常的训练拉伸状态下,训练者推动把手8带动阻尼缸45在阻尼装置6的作用下往复移动进行韧带拉伸,在此状态下,阻尼缸45在上密封伸缩柱41、下密封伸缩柱42之间往复滑动,上密封伸缩柱41、下密封伸缩柱42的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64相对于第一弹簧63往复转动,以较小的阻尼效果作用在把手8上,使训练者在合适的训练区间进行往复韧带拉伸训练。且初始状态,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之间的间距最大,随着训练者的逐步突破韧带拉伸的极限,二者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两个弹簧被逐渐压缩,阻尼液流动相比上一阶段变得缓慢,防止出现训练者用力过猛造成韧带受伤的情况,提高了韧带拉伸训练的安全保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装置6包括固定安装在上密封伸缩柱41外侧壁上的第一挡环61、固定安装在下密封伸缩柱42外侧壁上的第二挡环62。第一挡环61与第二挡环6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可相对转动。且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63的圈数为M,第二弹簧64的圈数为N,M≥N+2。如此设置,保证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之间的相对转动,在正常的韧带拉伸训练中,阻尼缸45在自上向下的推动行程内,不需要克服太大的力,就能完成韧带拉伸训练。当训练者韧带拉伸突破上一阶段训练状态的极限时,使得阻尼缸45带动第一挡环61下移,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相对转动的行程变长,阻力变大,韧带拉伸强度变大。此时随着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的下移,二者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此后训练者又进入到下一阶段的正常训练拉伸状态,在此过程中,带动把手8和阻尼缸45在阻尼缸45的运动行程内,第一弹簧63被压缩,第二弹簧64倍进一步压缩顶开直径变大,第二弹簧64相对于第一弹簧63相对转动的行程增大,同时把手8推动越靠下时突破阻尼所需要的力越大,推动量越小,不仅提高了训练者的训练拉伸效率,而且保证了在拉伸越向下推时,推动越慢、越难,起到了对训练者的安全保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63的顶端与第一挡环61挤压接触、底端与第二挡环62挤压接触;且第一弹簧63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弹簧64的横截面为内端小、外端大的梯形,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间隔分布,保持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始终接触;第一弹簧63的两端均设有挡片65,第二弹簧的上、下斜面上还设有钢珠,便于二者之间相对转动,且同时设置挡片保证二者在一定范围的相对转动,防止错位滑出,便于训练者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韧带拉伸训练,防止用力过大或过猛而出现的紧急韧带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正常拉伸训练状态下,阻尼缸45的运动行程长度等于第一挡环61与阻尼缸45上端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一挡环61位置不变;当韧带拉伸突破上一阶段的极限的状态,使得阻尼缸45带动第一挡环61下移后,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相对转动的行程变长,且第二弹簧64相对于第一弹簧63转动时阻尼缸45与上密封伸缩柱41的相对移动量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上密封伸缩柱41下部套设在下密封伸缩柱42的上部内侧;且上密封伸缩柱41下部的周向外壁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导向柱411,下密封伸缩柱42上部的周向内壁还设有适配导向柱411结构的导向槽421,保证二者之间相对滑动的稳定性,阻尼缸内充满有阻尼液,在阻尼缸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阻尼液流动提供部分的阻尼力,提升训练者在安全合理范围内的韧带拉伸训练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7包括凹型结构的连接板71、设置在连接板71左右两端的固定环72,固定环72与阻尼缸45外壁固定连接;把手8设置在连接板71凹型结构的水平部分。把手8与连接件7之间还设有可调节两个把手8之间左右宽度的调节结构73。调节结构73包括设置在连接板71与把手8连接处的调节螺栓74,调节螺栓74贯穿把手8的下端面与连接板71保持固紧;调节螺栓74的端部还有调节旋钮75,如此设置,便于根据训练者的肩宽进行调节把手的位置,使得训练者处于一个良好的站姿,便于后续进行韧带拉伸训练,防止出现因站位不合理导致的韧带拉伤现象。
工作过程:
初始状态下,上密封伸缩柱41处于固定杆2的最高位置,此时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大。训练者站在底板1对应的脚垫10位置处,弯腰直腿并手握把手8,进行上下移动。
训练者的韧带拉伸都是循序渐进的,在本实施例中,开始时,阻尼缸45在训练者常规的韧带拉伸范围内,推动把手8带动阻尼缸45往复上下移动,此时第一挡环61和第二挡环62的位置均不变,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之间的相对距离也不变。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64相对于第一弹簧63的往复转动,同时阻尼液很轻松的在阻尼缸45内上、下腔流动,以较小的阻尼效果作用在训练着对应的把手8上,使训练者在合适的安全的训练区间进行往复韧带拉伸训练。
训练者在重复上述数个回合的熟悉状态和初步拉伸后,若训练者手动向下推压把手8突破上一阶段的韧带拉伸极限的时候,阻尼缸45上端面将带动第一挡环61向下压,使得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相对固定杆2在各自的螺旋槽内转动。第一螺旋槽21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槽22的螺距,因此上密封伸缩柱41转动下移的快,下密封伸缩柱42转动下移的慢,二者之间的相对距离缩小。因此压缩了第一挡环61和第二挡环62之间的间距,进而压缩了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使得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的螺距变小,进而使得第一弹簧63向外挤压第二弹簧64,第二弹簧64的直径被顶大。促使第二弹簧64外侧壁与阻尼缸45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变小,会迫使阻尼液不那么轻松在阻尼缸45内的上、下流动,增大阻尼力。第二弹簧64的圈数进一步减少且进一步少于第一弹簧63的圈数,因此使得阻尼缸45在往复上下移动过程中驱动第二弹簧64相对于第一弹簧63转动的行程变长。
即是在突破极限后进入到上密封伸缩柱41和下密封伸缩柱42稳定的又一阶段韧带拉伸状态,在此阶段训练者向下推动把手8带动阻尼缸45往复又以较小的阻尼效果进行韧带拉伸训练,但是此阶段的韧带拉伸行程增加,推动把手8向下拉伸韧带的力大于上一阶段的推动力。使训练者在“更大更深”的训练行程中往复训练,且把手8带动阻尼缸45越靠下时突破阻尼所需要的力越大,推动下移量越小,不仅提高了训练者的训练拉伸效率,而且保证了在训练者拉伸越向下推把手8时,推动越慢、越难,起到了对训练者的安全保护效果,因此对训练者的拉伸强度要求越大,同时对训练者的保护作用越强。通过阻尼装置6的能力调节适配了不同韧带拉伸强度的训练,保证训练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训练者的安全性。随着韧带拉伸强度的逐渐提升,对应提升的训练阶段这一区间活动范围越大,使得在高强度的拉伸区间范围内,训练者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大范围的往复训练,更进一步提高了韧带拉伸训练的效率。
本发明的一种减震装置的实施例,与上述的一种应用减震装置的辅助训练器的实施例中的减震装置结构相同,不在赘述。同时该减震装置可以用于常规的辅助训练器,也还可以用于其他的韧带训练拉伸、医疗肢体恢复锻炼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其前后延伸分布;
固定杆,设置在底板左右两侧;固定杆上设有螺旋方向相同的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第一螺旋槽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槽的螺距;
拉伸结构,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固定杆上;拉伸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左侧的第一拉伸结构和设置在底板右侧的第二拉伸结构,且第一拉伸结构与第二拉伸结构相同;第一拉伸结构包括上密封伸缩柱和下密封伸缩柱,上、下密封伸缩柱分别套设安装在固定杆的上部和下部;上密封伸缩柱通过设置的第一滑柱在第一螺旋槽内适配滑动,下密封伸缩柱通过设置的第二滑柱在第二螺旋槽内适配滑动,且二者之间运动互不干涉;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套接可伸缩,且上、下密封伸缩柱均保持单向下移;
阻尼缸,可上下滑动密封的套设安装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第一拉伸结构的阻尼缸与第二拉伸结构的阻尼缸之间还设有连接件保持二者同步运动;连接件上设有可滑动的把手;
阻尼装置,设置在阻尼缸内且位于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配置成在初始状态,上、下密封伸缩柱之间的间距最大;随着上、下密封伸缩柱的下移,二者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阻尼装置压缩程度越大,韧带拉伸强度逐渐提升,且越靠下时突破阻尼所需要的力越大,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上密封伸缩柱外侧壁上的第一挡环、固定安装在下密封伸缩柱外侧壁上的第二挡环;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相对转动;且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的圈数为M,第二弹簧的圈数为N,M≥N+2,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第一挡环挤压接触、底端与第二挡环挤压接触;且第一弹簧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弹簧的横截面为内端小、外端大的梯形,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间隔分布,保持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始终接触;
第一弹簧的两端均设有挡片,正常拉伸训练状态下,阻尼缸的运动行程长度等于第一挡环与阻尼缸上端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一挡环位置不变;当韧带拉伸突破极限的状态,使得阻尼缸带动第一挡环下移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相对转动的行程变长,且第二弹簧相对于第一弹簧转动时阻尼缸与上密封伸缩柱的相对移动量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槽的深度大于第二螺旋槽的深度;第一螺旋槽的宽度小于第二螺旋槽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伸缩柱下部套设在下密封伸缩柱的上部内侧;且上密封伸缩柱下部的周向外壁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导向柱,下密封伸缩柱上部的周向内壁还设有适配导向柱结构的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凹型结构的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左右两端的固定环,固定环与阻尼缸外壁固定连接;把手设置在连接板凹型结构的水平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连接件之间还设有可调节两个把手之间左右宽度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板与把手连接处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贯穿把手的下端面与连接板保持固紧;调节螺栓的端部还有调节旋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方还连接有支撑架,且底板上还设有适配人体站位的脚垫。
7.一种应用减震装置的辅助训练器,包括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
CN202210719839.5A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 Active CN114796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9839.5A CN114796980B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9839.5A CN114796980B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6980A CN114796980A (zh) 2022-07-29
CN114796980B true CN114796980B (zh) 2022-09-09

Family

ID=82522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9839.5A Active CN114796980B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96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6822B (zh) * 2022-08-31 2023-10-10 南京横溪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能力可调的阻尼装置及训练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7121A1 (en) * 2001-02-06 2002-08-08 Te Hsiang Chen Resistance device for a physical exerciser
CN110917594B (zh) * 2019-12-18 2021-04-09 沈阳体育学院 一种啦啦操转体训练辅助装置及方法
CN213466665U (zh) * 2020-10-15 2021-06-18 杜甫 一种慢性病预防用辅助锻炼装置
CN112370734B (zh) * 2020-11-13 2021-07-16 郑州师范学院 一种舞蹈韧带拉伸训练的智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6980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96980B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辅助训练器
CN208959237U (zh) 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
EP2394901A1 (en) Reciprocating-type variable-speed pedal structure for scooter
CN111184981A (zh) 一种建设运动用肌肉训练装置
CN109011333B (zh) 一种液压缓冲式臂力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2789613U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拉力背肌训练器
CN111803333A (zh) 一种便捷的神经外科用腰椎锻炼装置
CN108355313B (zh) 一种深蹲锻炼器械
CN218129193U (zh) 一种舞蹈动作练习课后身体放松修复装置
CN213432828U (zh) 一种基于骨科脊柱手术的康复装置
CN211635084U (zh) 一种健身用可调式仰卧起坐装置
CN114307058A (zh) 一种背撑曲腿式多功能居家健身运动设备
CN210963712U (zh) 户外扩胸训练器
CN210631642U (zh) 一种健美操用踏板
CN216798618U (zh) 一种儿童舞蹈的下腰器
CN218900713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207941151U (zh) 弹压锻炼器
CN218923701U (zh) 一种老年医学康复训练装置
CN219208871U (zh) 一种锻炼臂力的健身拉力器
CN214181642U (zh) 一种老年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
CN217908798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综合体育训练腿部用训练机械
CN114618126B (zh)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CN218165898U (zh) 一种肢体运动康复装置
CN210205768U (zh) 手指肌肉伸展力量训练器
CN218980344U (zh) 一种下肢力量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