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4270A - 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4270A
CN114794270A CN202210542988.9A CN202210542988A CN114794270A CN 114794270 A CN114794270 A CN 114794270A CN 202210542988 A CN202210542988 A CN 202210542988A CN 114794270 A CN114794270 A CN 114794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ea
taste
rose
tea beve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29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军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5429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42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94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427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茶饮,其包括:红枣1000‑1300份、茯茶500‑700份、普洱茶40‑60份、绿茶20‑40份、鸡内金5‑15份、决明子10‑30份、苦荞5‑15份、花椒1‑5份、绿豆10‑20份、蕨麻1‑10份、桂圆5‑15份、桔饼40‑60份、闽姜30‑50份、核桃仁20‑40份、玉米须1‑10份、金银花1‑10份、雪菊1‑10份、栀子1‑10份、党参1‑10份、淡竹叶1‑10份、陈皮1‑10份和枸杞1‑10份。其针对西北地区燥热、干冷的气候,去火祛湿,具有调理养生的功效,且风味独特,口感好。将红枣炒制后再进行熬制,所制得的茶保留了红枣的香甜和红枣的色泽,但没有红枣的酸味,口感香甜,色泽浓郁。

Description

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凉茶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目前的凉茶,主要是针对南方地区潮热湿冷的气候,南方人饮用居多。
茯茶是六大茶系中的黑茶,是黑茶中最具特色的品种,西北地区的人饮用居多。
茶饮的历史悠久,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饮料。当前市场上常见的茶饮没有针对西北地区燥热、干冷气候的茶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饮,其针对西北地区燥热、干冷的气候,去火祛湿,具有调理养生的功效,且风味独特,口感好。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饮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简单,制作出来的茶饮没有酸味,口感好。
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茶饮,其包括:红枣1000-1300份、茯茶500-700份、普洱茶40-60份、绿茶20-40份、鸡内金5-15份、决明子10-30份、苦荞5-15份、花椒1-5份、绿豆10-20份、蕨麻1-10份、桂圆5-15份、桔饼40-60份、闽姜30-50份、核桃仁20-40份、玉米须1-10份、金银花1-10份、雪菊1-10份、栀子1-10份、党参1-10份、淡竹叶1-10份、陈皮1-10份、枸杞1-10份。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茶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步骤S1,将红枣炒制备用;将其余药材清洗后,烘干,粉碎后与红枣混合,制得颗粒;
步骤S2,将颗粒放入器皿中熬制后过滤,制成茶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申请提供一种茶饮,适合燥热干冷的西北地区人民饮用。其能够去火祛湿,调理身体,且口感、风味俱佳。
2、本申请提供一种茶饮的制备方法,将红枣炒制后再进行熬制,所制得的茶保留了红枣的香甜和红枣的色泽,但没有红枣的酸味,口感香甜,色泽浓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一种茶饮,按重量分数计,其包括:红枣1000-1300份、茯茶500- 700份、普洱茶40-60份、绿茶20-40份、鸡内金5-15份、决明子10-30 份、苦荞5-15份、花椒1-5份、绿豆10-20份、蕨麻1-10份、桂圆5-15 份、桔饼40-60份、闽姜30-50份、核桃仁20-40份、玉米须1-10份、金银花1-10份、雪菊1-10份、栀子1-10份、党参1-10份、淡竹叶1-10 份、陈皮1-10份和枸杞1-10份。
红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成熟后变为红色。其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的功效。可供药用,有养胃、健脾、益血、滋补、强身之效,枣仁和根均可入药,枣仁可以安神,为重要药品之一。
茯茶,又名泾阳茯砖茶,其茶体紧结,其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清香持久、陈香显露、清彻红浓、醇厚回甘绵滑,其具有消食健胃,杀腥解腻,降脂减肥,降压降糖,生津御寒的饮用功能。对主食肉类、缺少蔬菜、水果的人们,长期饮用茯茶既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又能消食化滞、和胃润肠、通便利尿、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例预防作用。茯茶性温,有消食利水、补气之效。
普洱茶,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普洱茶的属性温和,可以暖胃,再加上普洱茶甘醇顺滑,进入人体之后形成膜附着于胃部的表层,可以保护胃不受到外界的刺激,非常适合养胃。
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味甘,性平。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苦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纤维素、18种氨基酸、叶绿素及镁、钾、钙、铁、锰、锌、铬、铜、硒等多种成分,是谷类作物中唯一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的作物。味苦、性平,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能炼五脏滓秽”,认为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
花椒,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蛔虫等症。
绿豆,绿豆清热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绿豆汤是家庭常备夏季清暑饮料,清暑开胃,老少皆宜。
蕨麻,为蔷薇科植物鹅绒委陵菜的块根。6~9月采挖。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的功效,治脾虚腹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
桂圆,果实营养丰富,是名贵的高级滋补品,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能。
桔饼,桔饼是一种颇具特色的食品,是用带桔皮的红桔加工而成的天然食品,没有桔皮中的苦味,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闽姜,具有健脾开胃和驱寒的功效。
核桃仁,具有补虚强体,消炎杀菌,健脑防老,润燥滑肠的作用。
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味甘、淡,性平。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
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雪菊,具有抗衰老,降血糖的作用,还能美白养颜,滋润肌肤,改善睡眠。
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
党参,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
淡竹叶,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膀胱经;体轻渗泄,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与山楂、神曲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者。
枸杞,味甘,性平。具有养肝,滋肾,润肺之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茶饮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百合1-5 份、茯苓5-15份、芡实5-15份、薏米5-15份、葛根1-10份、胖大海1- 10份、玛卡1-5份、山药1-10份、罗汉果1-5份、酸枣仁1-10份、夏枯草1-10份、玫瑰花5-15份和茉莉花5-15份。
百合,百合富含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及钙、磷、铁、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素等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效。具备镇咳祛痰、镇静、滋阴润肺、强壮和抗癌作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平,味甘、淡。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和宁心的功效。
芡实,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补脾祛湿,益肾固精的功效。
薏米,味甘,性淡。归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治黄疸,水肿,淋病,疝气,经闭,带下,虫积腹痛。
葛根,味甘、辛,性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寒。可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
玛卡,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
山药,味甘,性温、平,无毒。补脾胃亏损,治气虚衰弱、消化不良、遗精、遗尿及无名肿毒等。
罗汉果,味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排毒、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可用于益寿延年、驻颜悦色及治疗痰热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消渴烦躁诸症。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功效。常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
玫瑰花,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美容养颜,令人神爽。玫瑰花中富含香叶醇、香茅醇、橙花醇、苯乙醇等多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含有木糖、维生素C、苹果酸、葡萄糖及蔗糖等营养成分。玫瑰花味甘,性温,气味芳香,药性平和,具有理气和血、排毒养颜、和血散淤、开窍化淤、疏肝醒脾、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调节机理的功效。
茉莉花,味辛、微甘、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理气、止痛、解毒、消肿、和胃的功效。茉莉花可以缓解胃痛,治疗慢性胃病,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胸部及腹部疼痛;可以平心安神,缓解紧张情绪,使人心情愉悦;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治疗皮肤炎症;可以保护肝脏,提高视力;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起到润肤美容、排毒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茶饮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猕猴桃 30-40份、沙棘1-10份、桑葚1-10份、山楂1-5份、乌梅5-15份和菠萝 5-15份。
猕猴桃,其口感酸甜可口,风味较好,猕猴桃干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驱风的作用。
沙棘,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具有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的功效。
桑葚,味甘,性寒,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作用,并能治阴虚津少、失眠等。桑葚的主要营养成分有水分、糖分、粗蛋白、灰分、粗纤维、游离酸、可溶性无氮物等,此外,桑葚中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及易于吸收的多糖、丰富的维生素、红色素及人体缺乏的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有一定的药理学价值。
山楂,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菠萝,味甘、微酸,性微寒,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还能帮助消化。可用于伤暑、身热烦渴、腹中痞闷、消化不良、小便不利、头昏眼花等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茶饮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苹果100- 400份和玫瑰酱10-30份。
苹果,味甘,性凉。具有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开胃,醒酒的功效。但苹果易氧化,不易熬煮,在熬煮好其余药材之后再加入苹果和玫瑰酱,能够增加茶饮的香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茶饮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红枣1200 份、茯茶600份、普洱茶50份、绿茶30份、鸡内金10份、决明子20份、苦荞10份、花椒2份、绿豆15份、蕨麻5份、桂圆10份、桔饼50份、闽姜40份、核桃仁35份、玉米须5份、金银花5份、雪菊5份、栀子6份、党参5份、淡竹叶5份、陈皮6份、枸杞6份、百合3份、茯苓10 份、芡实10份、薏米10份、葛根5份、胖大海5份、玛卡3份、山药5 份、罗汉果3份、酸枣仁5份、夏枯草5份、玫瑰花10份、茉莉花10份、猕猴桃200份、沙棘5份、桑葚5份、山楂2份、乌梅10份、菠萝10份、苹果300份和玫瑰酱20份。
上述配方以红枣为君料,以茯茶为臣料,以食药同源的草本植物为辅料,并添加了一些水果。红枣维生素含量极高,滋阴补阳;茯茶消食利水、补气,口感醇厚;普洱茶和绿茶能够增加茶饮的茶香味,其余的药材能够去火祛湿,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脾宁心。猕猴桃、桑葚等水果干的加入,能增加茶饮中的维生素含量,使得茶饮不仅具有红枣的鲜甜,还具有水果的清甜,味道甜而不腻。上述配方还加入新鲜的苹果和玫瑰酱,起到增加香味的作用。上述配伍合理,长期服用去火祛湿,可调理身体,对人体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茶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步骤S1,用武火炒制红枣;将其余药材清洗后,烘干,粉碎后与红枣混合,制得颗粒;
步骤S2,将颗粒放入器皿中熬制后过滤,制成茶饮。
需要说明的是,需将红枣炒制皮焦肉黄,方可去除红枣中的酸味,增加茶饮的香甜,使得茶汤色泽浓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清洗后还包括将药材放入温度为15-25℃水中浸泡0.5-1.0h。浸泡有助于药材中的有效物质浸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颗粒的粒径大于2mm。该粒径范围内,熬制出的茶饮所含的有效物质成分高。若粒径过小,会导致茶汤浑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之后,还包括,将苹果和玫瑰酱加入所述茶饮中。苹果和玫瑰酱能够增加茶饮的香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茶饮中加入糖类物质。糖类物质例如白砂糖、蜂蜜等有助于出味。可以根据个人的饮用习惯添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根据表1准备各原料。
表1实施例1-实施例7中各原料的配比(g)
Figure BDA0003650282040000111
Figure BDA0003650282040000121
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为:
将红枣用大火炒至皮焦肉黄备用;将其余药材清洗后,烘干,粉碎后与红枣混合,制得粒径为2mm的颗粒;将颗粒放入陶瓷器皿中熬制后,加入苹果和玫瑰酱,过滤,加入白砂糖制成茶饮。
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为:
将红枣用大火炒至皮焦肉黄备用;将其余药材清洗后,烘干,粉碎后与红枣混合,制得粒径为3mm的颗粒;将颗粒放入陶瓷器皿中熬制后,加入苹果和玫瑰酱,过滤,加入蜂蜜制成茶饮。
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为:
将红枣用大火炒至皮焦肉黄备用;将其余药材清洗后在15℃的水中浸泡0.5h,随后烘干,粉碎后与红枣混合,制得粒径为4mm的颗粒;将颗粒放入陶瓷器皿中熬制后,加入苹果和玫瑰酱,过滤,加入蜂蜜制成茶饮。
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其余药材清洗后在25℃的水中浸泡1.0h。
实施例5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其余药材清洗后在20℃的水中浸泡0.8h。
实施例6-7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
对比例的原料配比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之处在制备方法不同。对比例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清洗后,烘干,粉碎后混合,制得粒径为2mm的颗粒;将颗粒放入陶瓷器皿中熬制后,加入苹果和玫瑰酱,过滤,加入白砂糖制成茶饮。
实验例
随机选取路人免费品尝本申请的茶饮,并对茶饮的色泽、口感和香味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本实验选取实施例2-实施例6和对比例中制成的茶饮作为评价对象。一共收取到42份有效评分表,具体结果见表1。
表2茶饮的平均得分表
Figure BDA0003650282040000131
由表1可知,实施例2和实施例6中添加了苹果和玫瑰酱,香味得分较其他组高。对比例中的红枣没有进行炒制,口感得分较低,仅有7.8分,实施例2-实施例6中的红枣在熬制前进行了炒制,炒制后的红枣没有酸味,更加香甜,因此口感更好,熬制出来的茶饮色泽也更高。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茶饮,以红枣为君料,以茯茶为臣料,以食药同源的草本植物为辅料,并添加了一些水果。红枣维生素含量极高,滋阴补阳;茯茶消食利水、补气,口感醇厚;普洱茶和绿茶能够增加茶饮的茶香味,其余的药材能够去火祛湿,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脾宁心。猕猴桃、桑葚等水果干的加入,能增加茶饮中的维生素含量,使得茶饮不仅具有红枣的鲜甜,还具有水果的清甜,味道甜而不腻。上述配方还加入新鲜的苹果和玫瑰酱,起到增加香味的作用。上述配伍合理,长期服用去火祛湿,可调理身体,对人体大有裨益。
本申请提供一种茶饮的制备方法,将红枣炒制后再进行熬制,所制得的茶保留了红枣的香甜和红枣的色泽,但没有红枣的酸味,口感香甜,色泽浓郁。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茶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其包括:红枣1000-1300份、茯茶500-700份、普洱茶40-60份、绿茶20-40份、鸡内金5-15份、决明子10-30份、苦荞5-15份、花椒1-5份、绿豆10-20份、蕨麻1-10份、桂圆5-15份、桔饼40-60份、闽姜30-50份、核桃仁20-40份、玉米须1-10份、金银花1-10份、雪菊1-10份、栀子1-10份、党参1-10份、淡竹叶1-10份、陈皮1-10份和枸杞1-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还包括百合1-5份、茯苓5-15份、芡实5-15份、薏米5-15份、葛根1-10份、胖大海1-10份、玛卡1-5份、山药1-10份、罗汉果1-5份、酸枣仁1-10份、夏枯草1-10份、玫瑰花5-15份和茉莉花5-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还包括猕猴桃30-40份、沙棘1-10份、桑葚1-10份、山楂1-5份、乌梅5-15份和菠萝5-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还包括苹果100-400份和玫瑰酱10-3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包括红枣1200份、茯茶600份、普洱茶50份、绿茶30份、鸡内金10份、决明子20份、苦荞10份、花椒2份、绿豆15份、蕨麻5份、桂圆10份、桔饼50份、闽姜40份、核桃仁35份、玉米须5份、金银花5份、雪菊5份、栀子6份、党参5份、淡竹叶5份、陈皮6份、枸杞6份、百合3份、茯苓10份、芡实10份、薏米10份、葛根5份、胖大海5份、玛卡3份、山药5份、罗汉果3份、酸枣仁5份、夏枯草5份、玫瑰花10份、茉莉花10份、猕猴桃20份、沙棘5份、桑葚5份、山楂2份、乌梅10份、菠萝10份、苹果300份和玫瑰酱20份。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步骤S1,将武火炒制红枣;将其余药材清洗后,烘干,粉碎后与红枣混合,制得颗粒;
步骤S2,将颗粒放入器皿中熬制后过滤,制成茶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清洗后还包括将药材放入温度为15-25℃水中浸泡0.5-1.0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颗粒的粒径大于2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之后,还包括,将苹果和玫瑰酱加入所述茶饮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茶饮中加入糖类物质。
CN202210542988.9A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47942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2988.9A CN114794270A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2988.9A CN114794270A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4270A true CN114794270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14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2988.9A Withdrawn CN114794270A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942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1250C (zh) 保健茶
CN106889233A (zh) 一种袋泡参苓白术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5049A (zh) 一种小青柑养生健胃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78359A (zh) 一种美颜塑身花草茶
CN110122803A (zh) 一种诺丽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68004A (zh) 一种含陈皮的白茶调味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9609A (zh) 糯米酒荞麦果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9782A (zh) 一种金花火麻养生茶
CN106343091A (zh) 一种减肥瘦身茶凉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18132A (zh) 一种清肝明目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000695A (ko) Dha 함유 기억력 강화 및 피로회복 증진용 한약재 조성물 수능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444950B (zh)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KR20120008263A (ko) 천년초 선인장 액상 음료의 제조방법
KR101783549B1 (ko) Dha 함유 피로회복 증진 보조식품용 조성물 수능단(수능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94431B1 (ko) 기호성이 우수한 한방 혼합차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444929B (zh) 一种春季养身中午茶袋泡茶
CN108159191B (zh) 壮阳健肾的组合物、用途和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4937B (zh) 一种秋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CN114794270A (zh) 一种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1543A (zh) 一种花果茶饮料
CN104719537A (zh) 一种花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05579A (zh) 去火凉茶
CN104273616B (zh) 雪莲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85019B1 (ko) 기능성 침출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444936B (zh) 一种夏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