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9843A - 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9843A
CN114789843A CN202210434748.7A CN202210434748A CN114789843A CN 114789843 A CN114789843 A CN 114789843A CN 202210434748 A CN202210434748 A CN 202210434748A CN 114789843 A CN114789843 A CN 114789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body
container
accommodating space
needl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47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9843B (zh
Inventor
杜泽天
黄曾�
田佳乐
阳国桂
杨宇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tong Chengdu New Drug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Nuclear Physics and Chemistry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Xiantong Atomic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Nuclear Physics and Chemistry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Xiantong Atomic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Nuclear Physics and Chemistry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filed Critical Sichuan Xiantong Atomic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47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9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9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9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9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9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36Closures with frangible parts adapted to be pierced, torn, or removed, to provide discharge ope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配置为容置放射性颗粒;橡胶盖体,与所述容器本体密封扣合,配置为被液体引导针穿透,使得医用液体冲击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放射性颗粒,并将携带有放射性颗粒的医用液体经所述液体引导针自所述容置空间内取出;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其中第二容置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逐渐向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靠近。

Description

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基于放射性微球的放射性栓塞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对于少数患者,放射性微球治疗可以使肿瘤降级,为手术切除或肝脏移植创造条件。原发性肝癌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五位,在肿瘤病死率中排第三位,超过60%的患者在肝癌确诊时已失去接受根治性治疗(肝切除、肝移植)的机会。
放射性微球是一种低毒性、靶向肝癌制剂,由数百万个放射性微球组成,医生通过导管介入的方法将这些放射性微球(直径为15~35μm) 注射到肝动脉内,微球经动脉血流被“优先捕获”进入相应的肝脏组织,滞留于肿瘤末梢血管,持续产生射线杀伤肿瘤组织,使病灶接受局部高剂量放疗并发挥部分栓塞效应,同时对非肿瘤组织及其他器官影响较小,实现肝癌细胞高选择性高效的杀灭。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配置为容置放射性颗粒;
橡胶盖体,与所述容器本体密封扣合,配置为被液体引导针穿透,使得医用液体冲击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放射性颗粒,并将携带有放射性颗粒的医用液体经所述液体引导针自所述容置空间内取出;
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其中第二容置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逐渐向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靠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逐渐汇聚至第一点,第一点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射性颗粒的密度为1.0~4.0g/cm3,粒径为10μm~50μm,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为30°~45°,使得所述位于容器本体底部的放射性颗粒在医用液体冲击的作用下易于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容器本体的经过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截面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呈凹向所述容器本体的外侧壁的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容器本体的经过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截面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呈凹向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容器本体的经过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截面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子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多个子段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依次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容器本体的经过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截面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子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多个子段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依次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引导针包括进液针和出液针,所述橡胶盖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分别配置为所述进液针和出液针的扎入位置,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的直线连线经过所述橡胶盖体的顶面的中点,且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中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中点的距离相等,所述中点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还包括封装盖体,所述封装盖体将所述橡胶盖体固定至所述容器本体上,封装盖体至少暴露橡胶盖体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位于所述中间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针包括位于其针头侧壁的出液口,所述出液针包括位于其针头侧壁的进液口,所述进液针和出液针垂直于所述橡胶盖体的顶面穿透所述橡胶盖体扎入至容器内时,所述出液口与进液口的朝向相反,所述进液口相较于所述出液口更加远离所述橡胶盖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高度与第一容置空间的高度的比的范围位于1:3~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橡胶盖体的材质为丁基橡胶,使得所述橡胶盖体与所述液体引导针接触的部分具有自密闭性,避免所述医用液体泄露。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前述实施例所述容器在转移放射性颗粒中的用途。
相对于相关技术,本公开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容器本体的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逐渐向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靠近,即容器本体容置空间的底部基本呈类似倒锥形,在将容器插入双针系统利用医用液体将容器本体内的放射性颗粒从容器本体内移出时,有利于放射性颗粒在医用液体的冲击下快速均匀的分布在容器本体内的液体内,使得放射性颗粒在医用液体的带动下均匀地从容器本体内移出。
橡胶盖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分别配置为所述两个液体引导针的扎入点,方便操作人员将双针系统的液体引导针插入容器内,且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的直线连线经过所述橡胶盖体的顶面的中点,且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中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中点的距离相等,所述中点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上,使得液体引导针可以扎入特定的位置,使得容器内的放射性颗粒可以放射性颗粒在医用液体的带动下均匀地从容器本体内移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入双针系统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橡胶盖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放射性颗粒,例如为放射性微球,可以是放射性玻璃微球,平均粒径10~50μm,作为一种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颗粒,其可以通过导管介入的方法注射到患者体内。例如可以采用双针系统利用医用液体,例如生理盐水,将容器内的放射性颗粒转移至患者体内。具体地,双针系统包括液体引导针,液体引导针的数量例如为2个,液体引导针扎透容器的橡胶盖体,伸入容器的容置空间内,液体引导针包括进液针和出液针,进液针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将医用液体,例如生理盐水,注入容器内,使得容器内的放射性颗粒,例如为放射性微球,受到冲击,并在生理盐水的带动下,放射性微球经由出液针自容器内排出,进而通过传输管注入患者体内。
发明人发现常规的放射性颗粒容器,例如常规的西林瓶,的内部底部基本是平的,不利于放射性颗粒,例如为放射性微球,在双针系统中的有效传送。
本公开提供一种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配置为容置放射性颗粒;橡胶盖体,与所述容器本体密封扣合,配置为被液体引导针穿透,使得医用液体冲击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放射性颗粒,并将携带有放射性颗粒的医用液体经所述液体引导针自所述容置空间内取出;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其中第二容置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逐渐向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靠近。
容器本体包括第一容器部分和第二容器部分,其中第一容器部分的内壁限定出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器部分的内壁限定出第二容置空间。
采用该种设置容器本体容置空间的底部基本呈类似倒锥形,在将容器插入双针系统利用医用液体将容器本体内的放射性颗粒从容器本体内移出时,有利于放射性颗粒在医用液体的冲击下快速均匀的分布在容器本体内的液体内,使得放射性颗粒在医用液体的带动下均匀地从容器本体内移出。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放射性颗粒的容器100,包括:容器本体10以及橡胶盖体30。容器本体10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20,所述容置空间配置为容置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容置空间2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21和第二容置空间22,其中第二容置空间2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1靠近所述容器本体10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逐渐向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靠近,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例如为柱状,第二容置空间22例如基本为倒锥状。容器本体10包括第一容器部分11和第二容器部分12,其中第一容器部分11的内壁限定出第一容置空间21,第二容器部分12的内壁限定出第二容置空间22。
橡胶盖体30,与所述容器本体10密封扣合,配置为被液体引导针穿透,使得医用液体冲击位于所述容置空间20内的放射性颗粒,并将携带有放射性颗粒的医用液体经所述液体引导针自所述容置空间20内取出。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入双针系统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双针系统包括述液体引导针40,液体引导针40穿透橡胶盖体30插入容器本体10内。液体引导针40的数量例如为2个,包括进液针41和出液针42。进液针41例如与注射器相连接,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将医用液体,例如生理盐水,加压注射至容器本体10内,注入容器本体10的医用液体由于具有较高的压力,会对容器本体10内的放射性颗粒,例如为放射性微球,进行冲击,使其基本上均匀分散在入容器本体10内的液体中,并在高压的生理盐水的带动下经由出液针42自容器内排出,进而通过传输管注入患者体内。
图3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如图2和图3所示,进液针41 和出液针42穿透橡胶盖体30插入装有放射性颗粒的容器100中时,进液针41相较于出液针42插入的更深,即进液针41的针头相较于出液针42的针头更加靠近容器100的底部,例如,进液针41的针头位于第二容置空间22内,出液针42的针头位于第一容置空间21内。如此设置,进液针41提供的高压的生理盐水可以对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进行更加有效的冲击,且有利于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随着生理盐水均匀排出。装有放射性颗粒的容器100通常会预先装有一定量的医用液体,例如无菌水,来保存放射性颗粒,当容器100接入双针系统时,需要先将进液针41相较于出液针42内的气体排出,使他们内部充满医用液体,例如生理盐水,在插入容器100中,并且使得进液针41和出射针42的针头均被容器100中预先设置的医用液体浸没,防止双针系统在向患者体内注入放射性颗粒时掺入气体。
进液针41包括位于其针头侧面处的出液口411,出液针42包括位于针头侧面处的进液口421,两者例如均为斜口针,为了使得容器100 内的放射性颗粒在排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均匀,进液针41的出液口411与进液口421基本上朝向相反方向设置,所述进液口421相较于所述出液口411更加远离所述橡胶盖体,如此设置,进液针41和出液针42之间形成液体通路,可以使得放射性颗粒在生理盐水的冲击的作用下在容器内形成多次循环流动,基本均匀的分布在容器中的液体后由出液针42排出容器100。
本文中所说的包括位于其针头侧壁的出液口的进液针和出射针例如包括斜口针,即出液口位于针头端部的斜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通路之间的流量为1~30ml/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橡胶盖体的材质为丁基橡胶,例如为覆聚四氟乙烯膜丁基橡胶,使得所述橡胶盖体与所述液体引导针接触的部分具有自密闭性,避免所述医用液体泄露。具体地,可以耐受容器内不大于 100psi的液体压强而不泄露液体。
容器本体10的内壁的设计会影响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的冲击效果,进而影响放射性颗粒的传输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 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10的底部逐渐汇聚至第一点S,所述第一点S位于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上。采用该种设计,容器本体10内的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可以获得较好的冲击效果,进而获得较佳的传输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10的底部逐渐汇聚,但并不是汇聚至同一点,第二容置空间22基本上呈倒置的棱台状或圆台状,其第二容置空间的形状依然可以对容器本体10内的放射性颗粒的冲击分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射性颗粒的密度为1.0~4.0g/cm3,粒径为10μm~50μm,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合理设计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使得放射性颗粒易于自容器本体10向外传输。如图1所示,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β为30°~45°。采用该种设计容器本体10内的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可以获得较好的冲击效果,使得所述位于容器本体底部的放射性颗粒在医用液体冲击的作用下易于流通,实现更好的传输效果。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截面经过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如图4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在截面中呈矩形,结合图1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例如为棱柱体、圆柱体等。第二容置空间22在截面中的呈倒三角型,结合图1所示,第二容置空间22例如为倒置圆锥或者倒置棱锥状。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β呈预定角度,例如为30°~45°。采用该种设计,容器本体10内的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可以获得较好的冲击效果,实现更好的传输效果。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截面经过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如图5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在截面中呈矩形,结合图1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例如为棱柱体、圆柱体等。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呈凹向所述容器本体10的外侧壁的弧形。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与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的夹角β呈预定角度,例如为30°~45°。这里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指的是,截面图中弧形的侧壁221的切线与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的夹角,该些夹角均位于30°~45°的范围内。采用该种设计,容器本体10内的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可以获得较好的冲击效果,实现更好的传输效果。具体地,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受到进液针高压液体的冲击,可以大致沿着第二容置空间22的弧形侧壁221向上运动,在整个容置空间20内形成循环对流,使得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可以基本上均匀地分散在容置空间20内,有利于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均匀输送。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截面经过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如图6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在截面中呈矩形,结合图1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例如为棱柱体、圆柱体等。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呈凹向容器本体10的中线m的弧形。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与所述容器本体 10的中线m的夹角β呈预定角度,例如为30°~45°。这里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指的是,截面图中弧形的侧壁221的切线与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的夹角,该些夹角均位于30°~45°的范围内。采用该种设计,容器本体10内的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可以获得较好的冲击效果,实现更好的传输效果。具体地,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受到进液针高压液体的冲击时,由于靠近S点处的尖端汇聚结构,使得S点出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使得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在冲击力和反作用力可以基本上均匀地分散在容置空间20内,有利于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均匀输送。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截面经过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如图7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在截面中呈矩形,结合图1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例如为棱柱体、圆柱体等。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子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多个子段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依次增大,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些子段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均位于30°~45°的范围内。所述子段的数量例如为2个或更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22的侧壁221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子段,即第一子段221a,第二子段 221b以及第三子段221b,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第一子段221a,第二子段221b以及第三子段221b与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 m的夹角依次增大,第一子段221a,第二子段221b以及第三子段221b 与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的夹角均位于30°~45°的范围内。采用该种设计,容器本体10内的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可以获得较好的冲击效果,实现更好的传输效果。具体地,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受到进液针高压液体的冲击,可以大致沿着第二容置空间22的分段侧壁221向上运动,在整个容置空间20内形成循环对流,使得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可以基本上均匀地分散在容置空间20内,有利于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均匀输送。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颗粒的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截面经过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如图8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在截面中呈矩形,结合图1所示,第一容置空间21例如为棱柱体、圆柱体等。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2的侧壁221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子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多个子段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依次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些子段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均位于30°~45°的范围内。所述子段的数量例如为2个或更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22的侧壁221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子段,即第一子段221a,第二子段 221b以及第三子段221b,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第一子段221a,第二子段221b以及第三子段221b与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 m的夹角依次减小,第一子段221a,第二子段221b以及第三子段221b 与所述容器本体10的中线m的夹角均位于30°~45°的范围内。采用该种设计,容器本体10内的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可以获得较好的冲击效果,实现更好的传输效果。具体地,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受到进液针高压液体的冲击时,由于靠近S点处的尖端汇聚结构,使得S点出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使得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在冲击力和反作用力可以基本上均匀地分散在容置空间20内,有利于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均匀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2的高度是第一容置空间21的高度的1/3~1/2。
图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橡胶盖体的俯视图。结合图1-3、9,10,橡胶盖体30与容器本体10密封扣合,使得位于容器本体内的置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密封存存放。容器100还包括封装盖体50,封装盖体50将所述橡胶盖体固定至所述容器本体上,封装盖体至少暴露橡胶盖体30顶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暴露橡胶盖体30的顶面的中间部分 3B,包覆橡胶盖体30的顶面的周边部分3A,并且封装盖体50锁固在容器100的颈部,使得橡胶盖体30不易与容器本体10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10所示,橡胶盖体30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部31和第二凹部32,分别配置为所述进液针41和出液针42的扎入位置,所述第一凹部31与第二凹部32的直线连线经过所述橡胶盖体 30的顶面的中点M,且所述第一凹部31与所述中点M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凹部32与所述中点M的距离相等,所述中点M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m上。
该用该种设计,在将容置有放射性颗粒的容器接入双针系统用于向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颗粒时,可以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使得双针系统的进液针41和出液针42分别对准橡胶盖体30的有第一凹部31和第二凹部32刺入,第一凹部31和第二凹部32具有引导进液针41和出液针 42刺入的作用。第一凹部31和第二凹部32的尺寸分别可以与进液针 41和出液针42的针径相仿,例如略小于进液针41和出液针42的针径。且第一凹部31和第二凹部32沿垂于橡胶盖体30的顶面的方向上具有预定深度,使得其引导进液针41和出液针42垂直于橡胶盖体30的顶面穿透橡胶盖体30。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操作人员,或者不同的操作均可以实现进液针 41和出液针42在准确的位置插入容器,避免进液针41和出液针42插偏导致容器100内放射性颗粒,例如放射性微球不能被有效冲击,进而影响排出效果。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提供前述实施例中的所述容器在转移放射性颗粒中的用途,例如是前述实施例中的所述容器在利用双针系统转移放射性颗粒中的用途。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配置为容置放射性颗粒;
橡胶盖体,与所述容器本体密封扣合,配置为被液体引导针穿透,使得医用液体冲击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放射性颗粒,并将携带有放射性颗粒的医用液体经所述液体引导针自所述容置空间内取出;
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其中第二容置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逐渐向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逐渐汇聚至第一点,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放射性颗粒的密度为1.0~4.0g/cm3,粒径为10μm~50μm,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为30°~45°,使得所述位于容器本体底部的放射性颗粒在医用液体冲击的作用下易于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在所述容器本体的经过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截面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呈凹向所述容器本体的外侧壁的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在所述容器本体的经过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截面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呈凹向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在所述容器本体的经过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截面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子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多个子段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在所述容器本体的经过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截面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子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多个子段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的夹角依次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液体引导针包括进液针和出液针,所述橡胶盖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分别配置为所述进液针和出液针的扎入位置,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的直线连线经过所述橡胶盖体的顶面的中点,且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中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中点的距离相等,所述中点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还包括封装盖体,所述封装盖体将所述橡胶盖体固定至所述容器本体上,封装盖体至少暴露橡胶盖体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位于所述中间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进液针包括位于其针头侧壁的出液口,所述出液针包括位于其针头侧壁的进液口,所述进液针和出液针垂直于所述橡胶盖体的顶面穿透所述橡胶盖体扎入至容器内时,所述出液口与进液口的朝向相反,所述进液口相较于所述出液口更加远离所述橡胶盖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高度与第一容置空间的高度的比的范围位于1:3~1:1。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橡胶盖体的材质为丁基橡胶,使得所述橡胶盖体与所述液体引导针接触的部分具有自密闭性,避免所述医用液体泄露。
13.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容器在转移放射性颗粒中的用途。
CN202210434748.7A 2022-04-24 2022-04-24 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 Active CN114789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4748.7A CN114789843B (zh) 2022-04-24 2022-04-24 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4748.7A CN114789843B (zh) 2022-04-24 2022-04-24 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9843A true CN114789843A (zh) 2022-07-26
CN114789843B CN114789843B (zh) 2022-11-22

Family

ID=8246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4748.7A Active CN114789843B (zh) 2022-04-24 2022-04-24 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984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7816A (ja) * 2000-07-04 2002-01-22 Daikyo Seiko Ltd 医薬品用有底筒状容器
US20020081401A1 (en) * 1998-07-11 2002-06-27 Lothar Hessok Universal container for medicinal purpose
US20030198577A1 (en) * 2002-04-19 2003-10-23 Trade Winds Direct, Inc. High recovery vial construction
EP1632268A1 (en) * 2004-09-03 2006-03-08 Mallinckrodt Inc. Container for radioactive material
US20060088446A1 (en) * 2004-10-26 2006-04-27 Dade Behring Marburg Gmbh Pierceable, flexible device for covering containers for liquids
CN102028619A (zh) * 2009-09-29 2011-04-27 吴振文 可容置不同注射药剂之容器
US20110247975A1 (en) * 2010-04-09 2011-10-13 Gino Rapparini Filtering permeable thermoformed container for beverage-making products with a reinforcement ring
US20140220192A1 (en) * 2011-07-19 2014-08-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aled Containe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9845177B1 (en) * 2016-08-16 2017-12-19 Mark Goodson Drinking cup
US20180319582A1 (en) * 2017-05-08 2018-11-08 G-Pak Technology Inc. Beverage Capsule
CN109592230A (zh) * 2017-09-30 2019-04-09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饮料胶囊和饮品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1401A1 (en) * 1998-07-11 2002-06-27 Lothar Hessok Universal container for medicinal purpose
JP2002017816A (ja) * 2000-07-04 2002-01-22 Daikyo Seiko Ltd 医薬品用有底筒状容器
US20030198577A1 (en) * 2002-04-19 2003-10-23 Trade Winds Direct, Inc. High recovery vial construction
EP1632268A1 (en) * 2004-09-03 2006-03-08 Mallinckrodt Inc. Container for radioactive material
US20060088446A1 (en) * 2004-10-26 2006-04-27 Dade Behring Marburg Gmbh Pierceable, flexible device for covering containers for liquids
CN102028619A (zh) * 2009-09-29 2011-04-27 吴振文 可容置不同注射药剂之容器
US20110247975A1 (en) * 2010-04-09 2011-10-13 Gino Rapparini Filtering permeable thermoformed container for beverage-making products with a reinforcement ring
US20140220192A1 (en) * 2011-07-19 2014-08-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aled Containe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9845177B1 (en) * 2016-08-16 2017-12-19 Mark Goodson Drinking cup
US20180319582A1 (en) * 2017-05-08 2018-11-08 G-Pak Technology Inc. Beverage Capsule
CN109592230A (zh) * 2017-09-30 2019-04-09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饮料胶囊和饮品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武晓梦等: "一次性串联管在西林瓶装水针制剂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大众标准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9843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90677B1 (en) Apparatus for delivery of radio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
ES2626275T3 (es) Dispositivo compacto de reconstitución de medicamentos y método
KR101728236B1 (ko) 수액세트의 3방 밸브
JP2016198679A (ja) コネクタ
US9072881B2 (en) Vascular access port
JP2011516178A (ja) 放射能標識治療物質注入システム、装置、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方法
JPS6297562A (ja) 不溶性物質を生体に投与する装置
CN114789843B (zh) 放射性颗粒的容器及其用途
JP2022031443A (ja) デュアルルーメンivスパイク付き液体移送装置
Anteby et al. Getting chemotherapy directly to the liver: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hepatic artery chemotherapy
CN114906476B (zh) 橡胶盖体、容器及其用途
CN108653875B (zh) 一种输液过滤装置以及输液设备
KR102226362B1 (ko) 주사액 안전주입용 커넥터
US20220313912A1 (en) Holder for administrating radiation or anticancer chemotherapy sensitizer
US20230248899A1 (en) Medical Delivery Assembly With Multi-Port Needle
US20230270946A1 (en) Vial geometries for optimal mixing
JP2024019362A (ja) 医療器具および医療器具セット
US20230026471A1 (en) Injectable materials delivery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2494461B1 (ko) 투메센트 용액 제조 키트
CN221083749U (zh) 一种穿刺针和穿刺针系统
CN215460903U (zh) 一种肿瘤化疗装置
US20210093780A1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backflow
RU280499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траартериального введения суспензий и растворов, допускающее контрастирование целевой артерии
JP7213528B2 (ja) 加圧式医薬品注入器
CN117017400A (zh) 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200 Tianfu 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City,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No. 1000 Qihuang 1st Road, Shuangli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otong (Chengdu) New Dru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NUCLEAR PHYSICS AND CHEMISTRY,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Address before: 611135 room 4, floor 1, building 2, No. 733, second section of Furong Avenue, Yongning Town, Wen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Xiantong atomic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NUCLEAR PHYSICS AND CHEMISTRY,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