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3008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3008A
CN114783008A CN202210336719.7A CN202210336719A CN114783008A CN 114783008 A CN114783008 A CN 114783008A CN 202210336719 A CN202210336719 A CN 202210336719A CN 114783008 A CN114783008 A CN 114783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area
touch
sub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67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洋
李哲
张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367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3008A/zh
Priority to US17/830,211 priority patent/US11703970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783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3008A/zh
Priority to US18/325,405 priority patent/US2023029718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以避免触控引线对透光孔造成遮挡,提高检测光的射入量。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指纹识别区包括透光孔;位于显示区的多个子像素;位于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的多条触控引线,触控引线与触控电极电连接;其中,显示区包括子像素间隔区,子像素间隔区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子像素间隔区中设有触控引线和透光孔中的至多一者。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指纹识别技术凭借指纹具有唯一身份的特性,在解锁、安全支付等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精度不佳,识别时容易发生误判。因此,如何提高指纹识别性能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避免触控引线对透光孔造成遮挡,提高检测光的射入量。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所述指纹识别区包括透光孔;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子像素;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区包括子像素间隔区,所述子像素间隔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所述子像素间隔区中设有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透光孔中的至多一者。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子像素间隔区中仅设有触控引线和透光孔中的至多一者,一方面,触控引线与透光孔位于不同的子像素间隔区,二者之间相距较远,即使因工艺误差等因素导致触控引线和/或透光孔的设置位置出现偏差,触控引线也不会覆盖住透光孔对透光孔造成遮挡,因而有效提高了能够经由透光孔射入的检测光的量,提高了指纹识别精度。
另一方面,若触控引线和透光孔位于同一子像素间隔区,要想实现触控引线不遮挡透光孔,要么,触控引线与透光孔之间就需要离的尽可能的远一些,要么,就需要减小触控引线的线宽。当增大触控引线与透光孔之间的距离时,触控引线和透光孔就会更趋于靠近子像素,使得触控引线和透光孔与子像素之间难以保持较大间距,容易出现触控引线遮挡子像素或者子像素遮挡透光孔的情况。当减小触控引线的线宽时,触控引线的电阻变大,导致触控检测信号的衰减程度也变大。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触控引线与透光孔位于不同的子像素间隔区,因而在保证触控引线不会遮挡透光孔的同时,既可以使触控引线与子像素之间以及透光孔与子像素之间均能保证足够的间距,即使触控引线和透光孔的设置位置出现偏差,也不会导致触控引线遮挡子像素或者子像素遮挡透光孔,还无需减小触控引线的线宽。换句话说,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在保证触控引线和透光孔与子像素之间具有足够间距的同时,还能缩小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距,提高像素密度,或者增大触控引线的线宽,以进一步减小触控引线的电阻,优化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电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引线的另一种膜层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的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的另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的再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的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的另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的再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电极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为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显示面板内通常设有多个用于进行指纹成像的透光孔。但由于这类透光孔的尺寸很小,因而很容易受到显示面板内某些金属膜层的遮挡,导致经由透光孔射入的检测光减少,指纹识别精度不佳。
对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显示区1包括指纹识别区2,指纹识别区2包括用于进行指纹成像的透光孔3。其中,显示区1可以仅局部区域复用为指纹识别区2,也可以全部区域均复用为指纹识别区2。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1的多个子像素4、位于显示区1的多个触控电极5和位于显示区1的多条触控引线6。其中,触控电极5和触控引线6可位于子像素4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的一侧,触控引线6与触控电极5电连接,用于将触控电极5感应到的触控检测信号传输至驱动电路中,进而使驱动电路根据接收到的触控检测信号对手指的触摸位置进行判断。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5可为自容式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5独立设置且呈矩阵式排布,各触控电极5分别与一条触控引线6电连接。手指触摸显示屏时,手指的电容叠加到触控电极5上,使触控电极5感测到的电容发生变化,进而根据不同位置的触控电极5所传输的触控检测信号,对手指的触摸位置进行判断。
显示区1包括子像素间隔区7,子像素间隔区7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4之间,且子像素间隔区7中设有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中的至多一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见图2,子像素4背向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可设置用于遮挡环境光的底部金属层8,透光孔3可以为贯穿底部金属层8的通孔。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子像素4发出的光可作为识别所用的光传输至手指并被手指反射,反射回来的检测光透过透光孔3射入显示面板底部的光感传感器9中,进而根据不同位置的光感传感器9所采集到的检测光的强度,对指纹的谷脊进行识别。
发明人在研究兼具触控和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时发现,在对显示面板中的触控电极5和触控引线6进行设计时,为降低对子像素4的遮挡,再次参见图3,触控电极5可以为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等透光导电材料形成的块状电极,或者,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电极5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触控电极5也可以为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网格状电极,触控电极5的镂空区域暴露子像素4。而为减小触控检测信号在触控引线上传输时的压降,提高触控位置检测的准确性,触控引线6则一般由电阻率较低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触控引线6还需要具有足够的线宽以进一步降低其电阻。
发明人研究发现,当触控电极5为金属网格结构时,可以直接通过在金属网格上设置断点的方式实现对透光孔3的避让,金属网格基于其结构特点,即使部分位置存在断点也不会完全脱离电极主体,保证金属网格上的各个金属条彼此连通,因而仍能保证正常功能的实现。但对于触控引线6来说,如果在触控引线6上设置镂空或者断点,则很容易导致触控电极5与驱动电路之间发生断路,进而导致触控检测信号无法正常传输,因而目前难以实现触控引线6对透光孔3的避让。尤其是采用自容式触控时,触控引线6必然需要穿过显示区才能与多个触控电极5一一对应电连接,因而显示区内存在大量的触控引线6,导致透光孔3被触控引线6遮挡的风险更大。
对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使触控引线6的延伸方式和透光孔3的排布方式相互配合,使在任意相邻两个子像素4之间的子像素间隔区7中仅设有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中的至多一者,一方面,触控引线6与透光孔3位于不同的子像素间隔区7,二者之间相距较远,即使因工艺误差等因素导致触控引线6和/或透光孔3的设置位置出现偏差,触控引线6也不会覆盖住透光孔3对透光孔3造成遮挡,因而有效提高了能够经由透光孔3射入的检测光的量,提高了指纹识别精度。
另一方面,若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位于同一子像素间隔区7,要想实现触控引线6不遮挡透光孔3,要么,触控引线6与透光孔3之间就需要离的尽可能的远一些,要么,就需要减小触控引线6的线宽。当增大触控引线与透光孔之间的距离时,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就会更趋于靠近子像素4,使得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与子像素4之间难以保持较大间距,容易出现触控引线6遮挡子像素4或者子像素4遮挡透光孔3的情况。当减小触控引线6的线宽时,触控引线6的电阻变大,导致触控检测信号的衰减程度也变大。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触控引线6与透光孔3位于不同的子像素间隔区7,因而在保证触控引线6不会遮挡透光孔3的同时,既可以使触控引线6与子像素4之间以及透光孔3与子像素4之间均能保证足够的间距,即使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的设置位置出现偏差,也不会导致触控引线6遮挡子像素4或者子像素4遮挡透光孔3,而且还无需减小触控引线6的线宽。
换句话说,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在保证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与子像素4之间具有足够间距的同时,还能缩小相邻子像素4之间的间距,提高像素密度,或者增大触控引线6的线宽,以进一步减小触控引线6的电阻,优化触控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内部,子像素4、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引线6、透光孔3与子像素4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间距是指这两者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示例性的,如上所述的触控引线6与透光孔3之间的间距是指触控引线6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孔3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引线6在满足不与透光孔3位于同一子像素间隔区7的条件下,触控引线6的延伸方式可根据子像素4的排布方式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再次参见图3,当子像素4在第二方向Y和/或第三方向Z上非对齐排布时,触控引线6可呈折线延伸,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述的触控引线6呈折线延伸指的是触控引线6的一个整体的走向,也就是从显示面板的俯视角度看,单条触控引线6整体呈纵向的折线延伸。或者,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6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当子像素4在第二方向Y和/或第三方向Z上对齐排布时,触控引线6也可呈直线延伸。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电极5和触控引线6可以不同层设置,示例性的,参见图2和图3,触控引线6可以位于触控电极5背向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此时,显示面板中的多个触控电极5可为形状、面积均相同的电极块。或者,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电极5和触控引线6的另一种膜层位置示意图,触控电极5和触控引线6也可以同层设置,此时,触控引线6从触控电极5的一侧引出。需要说明的是,当触控电极5和触控引线6同层设置时,为实现对触控引线6的避让,沿触控引线6延伸方向排列的触控电极5的尺寸可能存在差异。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3的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子像素4包括位于指纹识别区2的第一类子像素10,与第一类子像素10相邻的至少部分子像素间隔区7内设有透光孔3。
在该种设置方式中,透光孔3在指纹识别区2中的分布密度较大,指纹识别区2中每个第一类子像素10旁边都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孔3,因而每个第一类子像素10发出的光被手指反射回来后,都能经由旁边的透光孔3射入光感传感器9中,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大了光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检测光的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3的另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子像素4包括位于指纹识别区2的第一类子像素10,子像素间隔区7包括第一类子像素间隔区11,第一类子像素间隔区11位于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类子像素10之间,透光孔3位于至少部分第一类子像素间隔区11。
如此设置,透光孔3仅位于某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类子像素10之间,也就是第一类子像素10仅在第一方向X上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透光孔3,此时,透光孔3在指纹识别区2中的排布更加均匀分散,在保证透光孔3具有较高分布密度的同时,不会出现某个第一类子像素10旁边分布的透光孔3过分密集的情况,进而可以避免经由相邻透光孔3射入的检测光的相互干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3的再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像素组12,像素组12包括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多个子像素4,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相交。其中,相邻两个像素组12中的子像素4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错位排列。
显示区1包括像素组间隔区13,像素组间隔区13位于相邻两个像素组12的子像素4之间。像素组间隔区13包括第一类像素组间隔区14和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其中,触控引线6位于第一类像素组间隔区14,透光孔3位于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该种设置方式下,触控引线6与透光孔3分别位于不同的像素组间隔区13,即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各占一列,在保证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相距较远的前提下,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的排布也更加规则。
进一步地,再次参见图9,第一类像素组间隔区14与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沿第二方向Y交替设置。此时,触控引线6和透光孔3各占一列交错排布,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之间均间隔有一个第一类像素组间隔区14,避免多个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集中分布,进而降低了不同位置的光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检测光的量的差异程度。
进一步地,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可等间距排列,即,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之间的距离相等,此时,透光孔3在整个指纹识别区2中的分布更为均匀,指纹识别区2不同位置的光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检测光的量的均一性更优。
此外,为提高各个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中透光孔3的分布均匀性,进一步地,透光孔3在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中也可等间距排列,即,透光孔3沿着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的延伸方向等间距排列,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15中任意相邻两个透光孔3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3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像素组12包括沿第二方向Y依次交替排列第一像素组16和第二像素组17。第一像素组16包括沿第三方向Z交替排列的第一子像素18和第二子像素19,第二像素组17包括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多个第三子像素20,在第二方向Y上,第三子像素20分别与第一子像素18和第二子像素19非对齐排列。
透光孔3位于第三子像素20和与其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第一子像素18之间,和/或,透光孔3位于第三子像素20和与其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第二子像素19之间,第一方向X分别与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交。
其中,第一子像素18可以为用于发射红光的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19可以为用于发射蓝光的蓝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20可以为用于发射绿光的绿色子像素。
可以理解的是,受到发光材料特性的影响,发射不同颜色光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不同。一般来说,绿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高于红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红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高于蓝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若将透光孔3设置在发射相同颜色光的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若该颜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较高,那么可能导致该颜色的反射光的亮度较高而超出指纹识别能力,而若该颜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较低,那么又有可能导致该颜色的反射光的亮度过低而导致无法被识别。
为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子像素4的排布方式以及透光孔3的设置位置,透光孔3位于相邻两个不同颜色子像素之间,两个不同颜色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经由手指反射回来后,两种颜色的反射光的亮度可以中和,避免反射光亮度过高或者过低,优化识别效果。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6的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6的另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显示区1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设置的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第一区域21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一引线区23和第一非引线区24,第二区域22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引线区25和第二非引线区26,并且,第一非引线区24和第二非引线区26相邻设置。
其中,与第一区域21中触控电极5电连接的触控引线6位于第一引线区23,与第二区域22中触控电极5电连接的触控引线6位于第二引线区25,指纹识别区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非引线区24和第二非引线区26。其中,图11示意的是指纹识别区2部分位于第一非引线区24和第二非引线区26,部分位于第一引线区23和第二引线区25的情况,图12示意的是全部指纹识别区2均位于第一非引线区24和第二非引线区26的情况。
在该种设置方式中,第一区域21中的触控引线6集中设置在远离第二区域22一侧的第一引线区23,而第二区域22中的触控引线6则集中设置在远离第一区域21一侧的第二引线区25,如此一来,相邻排列的第一非引线区24和第二非引线区26中没有触控引线6延伸,当指纹识别区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非引线区24和第二非引线区26时,可以减少贯穿指纹识别区2的触控引线6的数量,这样不仅能降低触控引线6对指纹识别区2的遮挡,提高指纹识别区2的透光率,使更多的检测光能够经由指纹识别区2射入透光孔3,还能增大指纹识别区2中所能设置透光孔3的子像素间隔区7的数量。例如,当全部指纹识别区2均位于第一非引线区24和第二非引线区26时,不存在贯穿指纹识别区2的触控引线6,此时,指纹识别区2中全部的子像素间隔区7均可以设置透光孔3,透光孔3的分布密度可达最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6的再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触控电极5包括第一触控电极27和第二触控电极28。第一触控电极27位于第一区域21,且第一触控电极27在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指纹识别区2交叠,第一触控电极27背离指纹识别区2的一侧与触控引线6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28位于第二区域22,且第二触控电极28在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指纹识别区2交叠,第二触控电极28背离指纹识别区2的一侧与触控引线6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第一触控电极27为例,再次参见图13,第一触控电极27背离指纹识别区2的一侧是指:在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27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60和第二侧61,其中,第一侧60为第一触控电极27中与指纹识别区2发生交叠的一侧,未与指纹识别区2发生交叠的第二侧61则为第一触控电极27中背离指纹识别区2的一侧。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与第一触控电极27电连接的触控引线6从第一触控电极27背离指纹识别区2的一侧引出,与第二触控电极28电连接的触控引线6从第二触控电极28背离指纹识别区2的一侧引出,如此一来,这部分触控引线6与指纹识别区2不交叠,既不会遮挡指纹识别区2,也不会占用指纹识别区2中的子像素间隔区7。
其中,在上述设置方式中,触控电极5和触控引线6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不同层设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再次参见图13,第一引线区23与第二引线区25之间的距离L1大于或等于指纹识别区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L2,即,指纹识别区2仅位于第一非引线区24和第二非引线区26,触控引线6与指纹识别区2相互避让,触控引线6不与指纹识别区2交叠,既提高了指纹识别区2的透光率及透光孔3的分布密度,还可以在避免触控引线6遮挡指纹识别区2的同时将第一引线区23和第二引线区25中的触控引线6的长度设置为相等,使各触控引线6负载一致。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6再一种结构示意图,触控引线6包括第一触控引线29和第二触控引线30,第一触控引线29和第二触控引线30位于第一引线区23,且第一触控引线29位于第二触控引线30靠近第一非引线区24的一侧,第一触控引线29的长度小于第二触控引线30长度,指纹识别区2的部分位于第一引线区23。和/或,触控引线6包括第三触控引线31和第四触控引线32,第三触控引线31和第四触控引线32位于第二引线区25,且第三触控引线31位于第四触控引线32靠近第二非引线区26的一侧,第三触控引线31的长度小于第四触控引线32长度,指纹识别区2的部分位于第二引线区25。
基于上述触控引线6的设置方式,第二触控引线30与第四触控引线3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触控引线29与第三触控引线31之间的距离,因而第二触控引线30与第四触控引线32之间具有更大的未被触控引线6贯穿的面积。基于该种结构,指纹识别区2可位于第二触控引线30与第四触控引线32之间,在保证触控引线6不贯穿指纹识别区2的前提下,指纹识别区2的面积可以设置的更大。例如,当前的触控尺寸L3(触控电极5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触控尺寸是指相邻两个触控电极5中,一个触控电极5的第一边缘到另一个触控电极5的第一边缘之间的距离)一般为4mm左右,第一引线区23或第二引线区25中触控引线6所占用的总宽度L4为1mm左右,采用上述设计后,指纹识别区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L2可以增大至大于6mm。
进一步地,再次参见图14,在第一区域21中,沿第一引线区23指向第一非引线区24的方向,触控引线6的长度递减,和/或,在第二区域22中,沿第二引线区25指向第二非引线区26的方向,触控引线6的长度递减,从而在保证触控引线6不贯穿指纹识别区2的前提下,可以将指纹识别区2的面积设置的更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6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6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显示区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区域33和至少一个第四区域34,第三区域33位于第一区域21远离第二区域22的一侧,第四区域34位于第二区域22远离第一区域21的一侧。
其中,第三区域33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三引线区35和第三非引线区36,第三引线区35指向第三非引线区36的方向与第一引线区23指向第一非引线区24的方向相同,第三区域33中的触控引线6位于第三引线区35。第四区域34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四引线区37和第四非引线区38,第四引线区37指向第四非引线区38的方向与第二引线区25指向第二非引线区26的方向相同,第四区域34中的触控引线6位于第四引线区37。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对于位于指纹识别区2一侧的第一区域21和第三区域33,两个区域中的触控引线6均位于所在区域远离第二区域22的一侧,对于位于指纹识别区2另一侧的第二区域22和第四区域34,两个区域中的触控引线6则均位于所在区域远离第一区域21的一侧,指纹识别区2两侧的触控引线6趋于对称分布,触控引线6的排布更加规则。而且,如此设置,不同区域中触控引线6的分布情况一致,提高了不同区域中触控引线6对环境光的反射均匀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引线6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显示区1包括第一中轴线39,为更大程度地提高触控引线6规则排布以及提高反射均一性,触控引线6可沿第一中轴线39对称设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再次参见图15和图16,指纹识别区2包括第二中轴线40,为更大程度地提高触控引线6规则排布以及提高反射均一性,第一引线区23中的触控引线6和第二引线区25中的触控引线6沿第二中轴线40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区2的第二中轴线40和显示区1的第一中轴线39可以重合。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3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孔3的又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二方向Y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像素组16和第二像素组17,第一像素组16包括沿第三方向Z交替排列的第一子像素18和第二子像素19,第二像素组17包括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多个第三子像素20,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相交;并且,在第二方向Y上,第三子像素20分别与第一子像素18和第二子像素19非对齐排列。
参见图18,透光孔3位于与第三子像素20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上相邻的子像素间隔区7内。或者,参见图19,透光孔3位于与第三子像素20在第一方向X和第四方向W上相邻的子像素间隔区7内,第一方向X分别与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交,第四方向W分别与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交。
当触控引线6不贯穿指纹识别区2时,指纹识别区2中透光孔3的分布密度可达更大。透光孔3采用上述设置方式时,在保证透光孔3具有较大分布密度的同时,透光孔3在指纹识别区2中的分布更加均匀,因而不同位置的光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检测光的量的均一性更优。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再次参见图4,触控电极5包括第一镂空部41,在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镂空部41与子像素4交叠,以使触控电极5暴露子像素4,不对子像素4进行遮挡,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其中,触控电极5可以由ITO等透光导电材料形成,也可以由电阻较低的金属材料形成。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电极5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触控电极5包括位于指纹识别区2的第一类触控电极42,至少部分第一类触控电极42包括第二镂空部43,在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镂空部43与透光孔3交叠,以使触控电极5暴露透光孔3,减小触控电极5对透光孔3的遮挡,更大程度地增大经由透光孔3射入光学传感器的检测光的量,提高指纹识别精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21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所述指纹识别区包括透光孔;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子像素;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区包括子像素间隔区,所述子像素间隔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所述子像素间隔区中设有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透光孔中的至多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像素包括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的第一类子像素,与所述第一类子像素相邻的至少部分所述子像素间隔区内设有所述透光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像素包括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的第一类子像素,所述子像素间隔区包括第一类子像素间隔区,所述第一类子像素间隔区位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子像素之间;
所述透光孔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类子像素间隔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组,所述像素组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
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组间隔区,所述像素组间隔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像素组的所述子像素之间;
所述像素组间隔区包括第一类像素组间隔区和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其中,所述触控引线位于所述第一类像素组间隔区,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像素组间隔区与所述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等间距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孔在所述第二类像素组间隔区中等间距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交替排列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
所述第一像素组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组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子像素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非对齐排列;
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和与其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子像素之间,和/或,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邻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引线区和第一非引线区,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引线区和第二非引线区,并且,所述第一非引线区和所述第二非引线区相邻设置;
其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所述触控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引线区,与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所述触控引线位于所述第二引线区,所述指纹识别区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非引线区和所述第二非引线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所述指纹识别区交叠,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背离所述指纹识别区的一侧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所述指纹识别区交叠,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背离所述指纹识别区的一侧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线区与所述第二引线区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引线包括第一触控引线和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和所述第二触控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引线区,且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靠近所述第一非引线区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长度,所述指纹识别区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引线区;
和/或,所述触控引线包括第三触控引线和第四触控引线,所述第三触控引线和所述第四触控引线位于所述第二引线区,且所述第三触控引线位于所述第四触控引线靠近所述第二非引线区的一侧,所述第三触控引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触控引线长度,所述指纹识别区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引线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沿所述第一引线区指向所述第一非引线区的方向,所述触控引线的长度递减;
和/或,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沿所述第二引线区指向所述第二非引线区的方向,所述触控引线的长度递减。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区域和至少一个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一侧,所述第四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三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三引线区和第三非引线区,所述第三引线区指向所述第三非引线区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引线区指向所述第一非引线区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区域中的所述触控引线位于所述第三引线区;
所述第四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引线区和第四非引线区,所述第四引线区指向所述第四非引线区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引线区指向所述第二非引线区的方向相同,所述第四区域中的所述触控引线位于所述第四引线区。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中轴线,所述触控引线沿所述第一中轴线对称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纹识别区包括第二中轴线,所述第一引线区中的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区中的所述触控引线沿所述第二中轴线对称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所述第一像素组包括沿第三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组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子像素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非对齐排列;
所述透光孔位于与所述第三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子像素间隔区内;
或者,所述透光孔位于与所述第三子像素在第一方向和第四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子像素间隔区内,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交,第四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交。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镂空部,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镂空部与所述子像素交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的第一类触控电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包括第二镂空部,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镂空部与所述透光孔交叠。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336719.7A 2022-03-31 2022-03-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7830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6719.7A CN114783008A (zh) 2022-03-31 2022-03-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830,211 US11703970B2 (en) 2022-03-31 2022-06-01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8/325,405 US20230297182A1 (en) 2022-03-31 2023-05-30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6719.7A CN114783008A (zh) 2022-03-31 2022-03-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3008A true CN114783008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27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6719.7A Pending CN114783008A (zh) 2022-03-31 2022-03-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1703970B2 (zh)
CN (1) CN11478300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0639A (zh) * 2017-08-16 2017-12-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46354A (zh) * 2018-06-11 2018-11-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29100A (zh) * 2019-12-31 2020-05-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97892A (zh) * 2020-04-14 2020-08-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13318A (zh) * 2020-08-27 2020-11-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158004A1 (en) * 2020-12-29 2021-05-27 Hubei Yangtze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238402A (zh) * 2021-05-10 2021-08-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68089B1 (en) * 2016-08-23 2021-07-2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apertures
CN109144311B (zh) * 2018-07-26 2022-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指纹识别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168646A1 (zh) * 2020-02-25 2021-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0639A (zh) * 2017-08-16 2017-12-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46354A (zh) * 2018-06-11 2018-11-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29100A (zh) * 2019-12-31 2020-05-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97892A (zh) * 2020-04-14 2020-08-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13318A (zh) * 2020-08-27 2020-11-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158004A1 (en) * 2020-12-29 2021-05-27 Hubei Yangtze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238402A (zh) * 2021-05-10 2021-08-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91771A1 (en) 2022-09-15
US20230297182A1 (en) 2023-09-21
US11703970B2 (en)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408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6254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28200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43043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2141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US10013090B2 (en) Self-capacitan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055507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nd driving method
CN10537328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384229B1 (ko) 지문인식가능 터치스크린 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US10942591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237676B2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driving method
CN11089041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28048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12418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130944A1 (en) Touch-control structure,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5507728U (zh) 触控面板
CN115485649A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1045553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7082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41979A1 (en) Display devic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109964A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8300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30697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257747B (zh) 触控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4995680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