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1014B - 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81014B CN114781014B CN202210684708.8A CN202210684708A CN114781014B CN 114781014 B CN114781014 B CN 114781014B CN 202210684708 A CN202210684708 A CN 202210684708A CN 114781014 B CN114781014 B CN 1147810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object
- resource
- ith
- extension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5 scrip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199 Buxus sempervir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349 chromosom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303 genetic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8—Execution paradigms, e.g. implementations of programming paradigms
- G06F9/4488—Object-oriented
- G06F9/449—Object-oriented method invocation or resolu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在目标容器中的初始填充结果;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获取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其中,所述扩展类型包括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中的一种;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通过本申请,能够提高目标容器的填充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多边形模型是计算机图形中最流行、最重要,且得到最广泛支持的模型表示方法。而二维装箱的基本过程是:依次将每个多边形按照某种规则放入容器;每次放入之后更新容器的可放置区域,然后再放置下一个多边形,直到所有多边形已放入或者容器已满。图1给出了装箱过程的一个中间状态,其中左侧是尚未放置的多边形,右侧是已被放置好的多边形以及容器的剩余空间。装箱问题不仅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研究,其成果在工业界也得到了大量应用。已有相关技术提供的装箱算法在得到装箱结果之后,往往会存在较大的空隙,即便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仅仅是对部分多边形进行扩展,或者对所有多边形进行同类型的扩展,装箱填充率的提升效果有限,无法超越人工装箱优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目标容器中资源对象的填充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在目标容器中的初始填充结果;
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获取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
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其中,所述扩展类型包括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中的一种;
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在目标容器中的初始填充结果;
第一移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其中,所述扩展类型包括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中的一种;
第一扩展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中,在获取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的初始填充结果之后,首先基于该初始填充结果进行全局均匀化处理,以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然后再获取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并基于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最后基于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由于是对目标容器中的每个资源对象都进行了扩展,并且在扩展之前将资源对象移动至中心位置,从而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最大比例的扩展,而且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是基于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信息自适应确定出的,其中扩展类型包括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对于能够进行各向异性扩展的资源对象进行各向异性扩展,而对于只能够进行各向同性扩展的资源对象进行各向同性扩展,从而模拟出人工装箱调整的效果,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填充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装箱问题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4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对应可用空间中心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将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移动至第一目标可用空间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是人工修改装箱结果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边形分类扩展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的再一种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V岛不处于局部扩展空隙中心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向异性扩展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向同性扩展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向异性扩展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向同性扩展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中大规模UV岛扩展前后的装箱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1)装箱问题(Packing Problem),一般意义上的装箱问题是指将一组规则或者不规则的二维或者三维物体,按照某种规则排列在一个给定的规则或者不规则容器中,从而达到特定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装箱问题聚焦于将二维不规则多边形装箱在一个二维容器中,如图1所示。在美术制作术语中,也将待装箱的二维不规则多边形称为UV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二维不规则多边形称为资源对象。
2)非拟合多边形(NFP,No Fit Polygon),是指一个多边形B沿着另外一个多边形A的内壁进行滑动时,其边界上的某个参考点的轨迹所形成的多边形。NFP定义了对多边形B在多边形A所定义的区域内进行装箱时,该参考点被放置的可行区域。
4)遗传算法(GM,Genetic Algorithm),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该算法通过数学的方式,利用计算机仿真运算,将问题的求解过程转换成类似生物进化中的染色体基因的交叉、变异等过程。在求解较为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时,相对一些常规的优化算法,通常能够较快地获得较好的优化结果。
5)空间搜索树(AABB Tree):一种基于K-d树原理实现的空间搜索树,其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三维几何图元的空间包围盒。该数据结构可以快速报告查询图元是否与树中的图元相交,以及具体的相交类型、相交位置等。
6)出血值(Padding):装箱问题中的美术专业用语,指装箱过程中对UV岛间进行间距保护使之留有一定空隙。一般UV岛装箱中常用的做法是根据装箱空间分辨率,每128个像素取一个像素作为出血值,例如256x256分辨率通常采用2个像素值作为出血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装箱优化的对象处理方法,首先对相关技术中的装箱算法进行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常用的装箱算法有基于NFP和最低重心的方法,在实现时,依次为每个待放置的多边形确定多个候选角度以及依据候选角度确定多个候选位置,按照重心最低的候选位置放置相应多边形。在实践研究中发现,按照这种装箱方法放置后,容器中会存在较大空隙,因此填充率较低。
在相关技术中,提出一种针对已有装箱结果进行位置优化以提升填充率的方案。通过迭代地将一些UV岛进行各向同性扩展并且放入更大的空隙中,来逐步提高整个装箱的填充率。这种方法通过近似均匀地扩大已装箱的UV岛并优化它们的位置,可以使得装箱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它依然无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填充率,其原因有二:1)UV岛只有在进行位置更新的时候才可以进行等比例扩大,这样就限制了对没有进行位置更新的UV岛的扩展;2)对于部分允许进行各项异性扩展的UV岛,该算法并不支持,从而影响了填充率的进一步提升。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保持资源对象各项同性/各项异性特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装箱利用率,从而满足特定需求。下面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例性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可以实施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专用消息设备,便携式游戏设备)等各种类型的用户终端,也可以实施为服务器。下面,将说明设备实施为终端时示例性应用。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终端200、网络300和第二终端400,其中,第一终端200和第二终端400通过网络建立有通信连接,网络300可以是广域网或者局域网,又或者是二者的组合。
用户可以利用第一终端200完成虚拟对象的三维模型设计,该虚拟对象可以是游戏场景中的虚拟对象,还可以是虚拟现实场景或者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虚拟对象,例如可以是虚拟人物,虚拟建筑物,以及虚拟植物等,而显示在虚拟场景中的虚拟对象是通过纹理映射技术(Texture Mapping)对该虚拟对象的三维模型进行纹理贴图后得到的,从而可提升显示在游戏画面中的虚拟对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200在完成对虚拟对象的三维模型设计后,将三维模型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400,第二终端400可以对虚拟对象的三维模型进行面片剖分,得到二维的资源对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称为UV岛或者多边形),然后在对二维的资源对象进行装箱处理。在实现时可以对二维的资源对象进行装箱处理,从而得到初始填充结果,该初始填充结果可以是利用预设的装箱算法对多个资源对象进行装箱处理得到的,还可以是在利用预设的装箱算法对多个资源对象进行装箱处理后,再对得到的装箱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全局优化得到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初始填充结果后,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然后再通过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其中,所述扩展类型包括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中的一种,之后是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由于第一目标对象占用的空间小于该最大空隙,并且将第一目标对象移动之后进行了放大处理,从而使得容器的总空余空间变小,提升填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200和第二终端400可以是同一个终端,也即通过同一个终端完成对象设计和纹理渲染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400还可以是从服务器中获取待渲染的三维虚拟对象,然后第二终端400对三维虚拟对象进行面片剖分,得到多个二维的资源对象,并将多个资源对象进行装箱处理以及全局优化处理,从而提高填充率。
这里的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第一终端200和第二终端4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车载智能终端等,但并不局限于此。终端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4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第二终端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10、存储器450、至少一个网络接口420和用户接口430。终端4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440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44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44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3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40。
处理器41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例如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用户接口430包括使得能够呈现媒体内容的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431,包括一个或多个扬声器和/或一个或多个视觉显示屏。用户接口43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432,包括有助于用户输入的用户接口部件,比如键盘、鼠标、麦克风、触屏显示屏、摄像头、其他输入按钮和控件。
存储器450可以是可移除的,不可移除的或其组合。示例性的硬件设备包括固态存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存储器450可选地包括在物理位置上远离处理器410的一个或多个存储设备。
存储器450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450旨在包括任意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50能够存储数据以支持各种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程序、模块和数据结构或者其子集或超集,下面示例性说明。
操作系统451,包括用于处理各种基本系统服务和执行硬件相关任务的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网络通信模块452,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420到达其他计算设备,示例性的网络接口420包括:蓝牙、无线相容性认证(WiFi)、和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等;
呈现模块453,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与用户接口430相关联的输出装置431(例如,显示屏、扬声器等)使得能够呈现信息(例如,用于操作外围设备和显示内容和信息的用户接口);
输入处理模块454,用于对一个或多个来自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432之一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或互动进行检测以及翻译所检测的输入或互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采用软件方式实现,图3示出了存储在存储器450中的对象处理装置455,其可以是程序和插件等形式的软件,包括以下软件模块:第一获取模块4551、第一移动模块4552、第二获取模块4553、第一确定模块4554和第一扩展模块4555,这些模块是逻辑上的,因此根据所实现的功能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或进一步拆分。将在下文中说明各个模块的功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方式实现,作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是采用硬件译码处理器形式的处理器,其被编程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例如,硬件译码处理器形式的处理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或其他电子元件。
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例性应用和实施,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处理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服务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计算机设备为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图4A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S101,获取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在目标容器中的初始填充结果。
这里,多个资源对象可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对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资源对象可以是对虚拟对象的三维模型进行剖分得到的二维多边形(下述简称为多边形),该多边形可以是带孔洞的多边形,也可以是不带孔洞的多边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资源对象可以是游戏制作行业中的UV岛,其中,UV岛的本质即为上述的多边形。另外,该资源对象还可以是对实际对象进行展开及分块处理后得到。目标容器用于承载资源对象,该目标容器也可以为形状为多边形的二维物体。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作为示例,初始填充结果可以是利用预设的装箱算法,将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依次添加到目标容器得到的。例如可以利用基于NFP+遗传算法的装箱算法、基于NFP和最低重心原则的自动装箱算法等等。另外,初始填充结果还可以是对利用预设的装箱算法对多个资源对象进行装箱处理后得到的装箱结果进行全局位置优化之后得到的。初始填充结果可以包括各个资源对象的中心点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包括各个资源对象的外轮廓顶点的位置信息、目标容器的空余位置等。
步骤S102,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该步骤在实现时,可以根据初始填充结果依次确定将各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移动至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所在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的移动信息,并在基于所述移动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移动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移动至所述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步骤S103,获取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
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资源对象的左右对称属性信息和上下对称属性信息。左右对称属性信息能够表征资源对象是否为左右对称的,上下对称属性信息能够表征资源对象是否为上下对称的。在确定资源对象是否为左右对称时,将资源对象以经过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点且垂直于x轴的竖直中心线为分割线进行划分,得到左右两个部分,并确定左右两部分的重合率,如果两者重合率大于预设的重合阈值(例如90%),则确定该资源对象是左右对称的。确定资源对象是否为上下对称的实现过程与上述过程是类似的。
每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对象集合和第二对象集合,其中,第一对象集合中包括的是该资源对象所包含的资源对象的对象标识,第二对象集合中包括的是包含该资源对象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对象标识。
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是否包含第p个资源对象在实现时,可以首先获取第i个资源对象的各个孔洞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资源对象可以是二维多边形,当一个二维多边形内部包含有其他多边形时,被包含的多边形可以称为是该二维多边形的孔洞。资源对象的各个孔洞信息可以包括孔洞上的各个顶点名称、顶点位置以及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然后再从第p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随机确定一个参考点,确定所述参考点是否位于第i个资源对象中的孔洞内部。作为示例,可以利用CGAL提供的库函数检查该参考点是否在第i个资源对象中的孔洞内部。其中,在实现时,是依次判断该参考点是否位于第i个资源对象中的各个孔洞内部,如果该参考点不位于第i个资源对象中所有孔洞内部,那么确定该参考点不位于第i个资源对象中的孔洞内部,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不包含第p个资源对象;如果该参考点位于第i个资源对象中某个孔洞内部,则确定该参考点位于第i个资源对象中孔洞内部,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包含第p个资源对象。
步骤S104,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
其中,所述扩展类型包括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中的一种,各向同性扩展是指资源对象在各个方向的扩展比例是相同的,各向异性扩展是指资源对象在不同方向的扩展比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该步骤在实现时,可以首先判断资源对象是否具备内部对称特征,当该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可以将该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确定为各向同性扩展,进一步地,如果该资源对象还包含有其他子资源对象,那么其他子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也为各向同性扩展;当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确定该资源对象是否被父资源对象包含,如果未被父资源对象包含,那么确定该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如果被其他父资源对象包含,如果其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那么该资源对象也为各向同性扩展;如果其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那么还需要确定其兄弟资源对象的是否具备内部对称特征,如果其兄弟资源对象均具备内部对称特征,确定该资源对象和其兄弟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如果存在至少一个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的兄弟资源对象,则确定该资源对象和其兄弟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步骤S105,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
该步骤在实现时,如果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首先确定出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确定该资源对象不包含其他子资源对象时,按照第一扩展比例对该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资源对象;如果该资源对象包含其他子资源对象时,那么其他子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也为各向同性扩展,此时会对该资源对象和该资源对象包含的子资源对象同时按照第一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如此不仅可以避免该资源对象和其包含的子资源对象发生交叠,而且可以提高扩展效率。如果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那么确定资源对象在各个扩展方向的第二扩展比例,如果该资源对象不包含其他子资源对象,那么将该资源对象在各个扩展方向上按照对应的第二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即可,如果该资源对象包含其他子资源对象,且其他子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也为各向异性扩展时,那么将该资源对象和其子资源对象在各个扩展方向上按照对应的第二扩展比例同时进行扩展,从而提高扩展比例;如果该资源对象包含的子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不为各向异性扩展时,那么则不能同时扩展该资源对象和子资源对象,从而避免该资源对象和子资源对象产生重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中,在获取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的初始填充结果之后,首先基于该初始填充结果进行全局均匀化处理,以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然后再获取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并基于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最后基于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由于是对目标容器中的每个资源对象都进行了扩展,并且在扩展之前将资源对象移动至中心位置,从而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最大比例的扩展,而且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是基于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信息自适应确定出的,其中扩展类型包括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所以对于能够进行各向异性扩展的资源对象进行各向异性扩展,而对于只能够进行各向同性扩展的资源对象进行各向同性扩展,从而模拟出人工装箱调整的效果,进而提高目标容器的填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5之后,为了再进一步确定步骤S105得到的扩展结果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填充率,是否还具有更优的扩展结果,如图4B所示,还可以执行下述的步骤S106至S112:
步骤S106,在对第1个至第N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后,确定所述目标容器的第一填充率。
步骤S105中是按照资源对象的标识,从第1个资源对象到第N个资源对象进行顺序扩展的,在扩展之后,可以基于目标容器的总容量和扩展后的各个资源对象已占用的空间,确定出目标容器的第一填充率,也即将各个资源对象已占用的空间求和,得到已占用总空间,再将已占用总空间处于目标容器的总容量即得到第一填充率。
步骤S107,确定第一填充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填充率阈值。
其中,当确定所述第一填充率小于预设的填充率阈值时,进入步骤S108;当确定第一填充率大于或者等于该填充率阈值时,说明已经达到预期的扩展效果,此时进入步骤S112。
步骤S108,依次对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按照各自对应的扩展类型进行扩展处理,得到第二次处理后的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
在该步骤中,将初始填充结果中的各个资源对象按照倒序,从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依次基于各自对象的扩展类型进行扩展处理,得到第二次处理后的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倒序对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时,对于单个资源对象来说,扩展过程与顺序对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的实现方式是类似的,只是处理顺序不同。
步骤S109,确定所述目标容器的第二填充率。
步骤S110,确定第二填充率是否大于第一填充率。
其中,当所述第二填充率大于所述第一填充率时,进入步骤S111;当第二填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填充率时,进入步骤S112。
步骤S111,将所述第二次处理后的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确定为目标扩展结果。
步骤S112,将处理后的第1个资源对象至第N个资源对象确定为目标扩展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顺序对目标容器中的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之后,通过上述步骤S106至步骤S112,在确定目标容器的第一填充率未达到预设的填充率阈值时,按照倒序对目标容器中的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并得到第二填充率,最终将第一填充率和第二填充率中的较大值对应的扩展结果确定为目标扩展结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目标容器的填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步骤S21至步骤S212实现,以下结合图5对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21,获取预设的移动迭代次数阈值和单个资源对象的移动次数阈值。
其中,移动迭代次数阈值是大于或者等于单个资源对象的移动次数阈值的,移动迭代次数阈值和移动次数阈值可以是根据资源对象总数确定的,还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设定的。
步骤S22,获取当前移动迭代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设定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变量,初始值为0,每完成第1个资源对象至第N个资源对象的一轮移动之后,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加1。
步骤S23,确定当前移动迭代次数是否小于移动迭代次数阈值。
其中,当所述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小于所述移动迭代次数阈值时,进入步骤S24;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大于或者等于该移动迭代次数阈值时,进入步骤S103。
步骤S24,获取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
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
步骤S25,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是否小于移动次数阈值。
其中,当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小于所述移动次数阈值时,进入步骤S26,当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大于或者等于移动次数阈值时,进入步骤S29。
步骤S26,确定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移动至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所在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的移动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可以用第i个资源对象对应的包围盒中心来表征,其中,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围盒可以是第i个资源对象的坐标轴对齐包围盒,也可以是第i个资源对象的紧致包围盒,资源对象的包围盒一般为矩形,包围盒中心为矩形的两个对角线的交点。
该步骤在实现时,可以将第i个资源对象沿x轴分别向左、向右移动,确定向左移动到与其他资源对象接触时的向左移动量,确定向右移动到与其他资源对象接触时的向右移动量,按照(向右移动量-向左移动量)/2计算出第i个资源对象在x轴方向的移动信息。移动信息可以包括移动量和移动方向,其中,(向右移动量-向左移动量)/2的绝对值表征移动量,(向右移动量-向左移动量)/2的正负表征移动方向,正表示向右移动,负表示向左移动。同样地,将第i个资源对象沿y轴分别向上、向下移动,确定向上移动到与其他资源对象接触时的向上移动量,确定向下移动到与其他资源对象接触时的向下移动量,按照(向上移动量-向下移动量)/2计算出第i个资源对象在y轴方向的移动信息。
举例来说,第i个资源对象向左移动量为3,向右移动量为5,向上移动量为4,向下移动量为8,那么在x轴方向的移动信息为(5-3)/2=1,也即移动量为1,移动方向为向右,在y轴方向的移动信息为(4-8)/2=-2,也即移动量为2,移动方向为向下。
步骤S27,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该步骤在实现时,首先基于步骤S26确定出来的移动信息确定出第i个资源对象的移动距离,由于步骤S26确定出的移动信息包括x轴方向的移动信息d1和y轴方向的移动信息d2,那么第i个资源对应的移动距离即为,然后判断第i个资源对象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当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移动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进入步骤S28;当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的移动距离小于或者等于该距离阈值时,进入步骤S29。
步骤S28,按照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移动至所述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并更新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
该步骤在实现,可以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是否包含其他子资源对象,如果第i个资源对象包含有子资源对象,那么在移动第i个资源对象时,是将第i个资源对象和其包含的子资源对象同时进行移动,此时在移动第i个资源对象时,第i个资源对象与其包含的子资源对象之间的相对关系不变,因此,在该步骤中仅更新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而不用更新第i个资源对象的子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
步骤S29,将i=i+1。
步骤S210,确定i是否等于N+1。
其中,当i等于N+1,说明已经完成第1个资源对象至第N个资源对象的本轮移动迭代过程,此时进入步骤S211。当i不等于N+1,说明还没有完成本轮移动迭代过程,此时进入步骤S24。
步骤S211,在完成第1个资源对象至第N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迭代过程后,更新所述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得到更新后的当前移动迭代次数。
更新当前移动迭代次数,也即将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加1。
步骤S212,确定更新后的当前移动迭代次数是否小于移动迭代次数阈值。
其中,确定所述更新后的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小于所述移动迭代次数阈值时,进入步骤S24,继续对所述第1个资源对象至第N个资源对象进行移动处理;确定所述更新后的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移动迭代次数阈值时,说明已经达到移动结束条件,进入步骤S103。
由于在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时,一个资源对象的移动可能会对其邻近的其他资源对象是否处于对应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而产生影响,因此进行一轮移动迭代往往不能实现大多数资源对象位于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因此,可以对资源对象进行多轮移动迭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个资源对象的移动次数阈值和整体的移动迭代次数阈值进行设定,通过设定单个资源对象的移动次数阈值避免由于某个或某些资源对象发生循环移动而导致的超时;通过设定移动迭代次数阈值能够避免在资源对象岛特别多的情况下而导致效果不明显的多次迭代并最终超时。在实现时,可以根据资源对象的总数设定移动迭代次数阈值和单个资源对象的移动次数阈值,从而能够在保证执行效率的同时,达到最佳移动效果,以实现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之间的自适应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4“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可以通过图6所示的步骤S41至步骤S48实现,以下结合图6对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41,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是否具备内部对称特征。
其中,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
由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属性信息包括左右对称属性信息和上下对称属性信息,该步骤在实现时,当基于左右对称属性信息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是左右对称,或者当基于上下对称属性信息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是上下对称的,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进入步骤S42;当基于左右对称属性信息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不是左右对称,并且基于上下对称属性信息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不是上下对称的,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进入步骤S45。
也就是说,第i个资源对象满足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至少之一时,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第i个资源对象既不满足左右对称又不满足上下对称,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
步骤S42,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是否被父资源对象包含。
由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中包括第一对象集合和第二对象集合,其中,第一对象集合中包括的是该资源对象所包含的子资源对象的对象标识,第二对象集合中包括的是包含该资源对象的父资源对象的对象标识,该步骤在实现时,可以判断第二对象集合是否为空,当第二对象集合不为空,说明第i个资源对象被父资源对象包含,此时进入步骤S43。当第二对象集合为空,说明第i个资源对象未被父资源对象包含,此时进入步骤S48。
步骤S43,获取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
步骤S44,确定该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是否为各向同性扩展。
其中,当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时,进入步骤S45;当该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时,进入步骤S46。
步骤S45,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步骤S46,获取所述父资源对象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步骤S47,确定其他子资源对象是否均具备内部对称特征。
其中,当基于所述其他子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其他子资源对象均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进入步骤S48;当基于所述其他子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确定至少存在一个其他子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进入步骤S45。
步骤S48,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
在上述步骤S41至步骤S48所在实施例中,在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时,如果第i个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则直接将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确定为各向同性扩展,从而保证在进行扩展处理后不发生形变,而如果第i个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需要进一步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是否被父资源对象包含,如果没有被包含就可以将其扩展类型确定为各向异性扩展,进而能够实现各个方向的最大扩展,而如果第i个资源对象被父资源对象包含时,如果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那么为了避免扩展后造成资源对象之间的重叠,将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也确定为各向同性扩展,而如果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那么如果该父资源对象的所有子资源对象均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就可以将第i个资源对象以及其他子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确定为各向异性扩展,如此在扩展过程中不仅能避免不同资源对象之间的重叠,还能保证在各个扩展方向都进行了最大比例的扩展,从而提高目标容器的填充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多个资源对象进行装箱处理,所得到的初始填充结果中,会存在一个资源对象内部还嵌套包含有其他资源对象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几个资源对象为对称关系的情况,此时,上述步骤S105“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通过以下步骤S51至步骤S519实现,以下对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51,确定目标容器中是否存在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对象。
其中,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当确定所述目标容器中不存在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对象时,进入步骤S52;当确定目标容器中存在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对象时,进入步骤S517。
步骤S52,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是否为各向同性扩展。
当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时,进入步骤S53;当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时,进入步骤S58。
步骤S53,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该步骤的实现过程与步骤S102的实现过程是类似的,在实现时可参考步骤S102的实现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步骤S102中已经将目标容器中的多个资源对象进行了全局均匀化处理,但是在对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后,会对未进行扩展处理的资源对象的位置产生影响,因此会使得资源对象不再处于对应可见空间的中心位置,因为在对第i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之前,再次将第i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以保证确定出的最大扩展比例。
步骤S54,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
该步骤在实现时,可以采用双向射线法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首先从当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沿着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顶点朝外发射射线,得到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交点,并据此计算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然后从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顶点,朝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发射射线,得到和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最近交点,并据此计算对应的第二候选扩展比例。将第一候选扩展比例和第二候选扩展比例中的最小者作为第一扩展比例,从而避免进行扩展时与其他资源对象重叠。
步骤S55,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是否包含其他子资源对象。
其中,当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有其他子资源对象时,进入步骤S56;当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不包含其他子资源对象时,进入步骤S57。
步骤S56,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按照所述第一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该步骤在实现时,是以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为扩展中心,将第i个资源对象和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按照第一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步骤S57,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按照所述第一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
当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不包含其他子资源对象时,就仅需要对第i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即可,在实现时,以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为扩展中心按照第一扩展比例对第i个资源对象进行各向同性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
步骤S58,获取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并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确定旋转角度和第一旋转方向。
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是指经过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的多条基线中宽度最大的一条基线。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为第i个资源对象的一种属性信息,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包括主轴与x轴之间的夹角,在将第i个资源对象填充至目标容器或者在移动第i个资源对象时,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会发生变化。假设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为45度,那么根据该主轴信息,可以确定出旋转角度为45度,第一旋转方向为顺时针。
步骤S59,将N个资源对象按照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得到旋转后的N个资源对象。
在该步骤中,是将目标容器中的N个资源对象均进行了旋转,从而保证第i个资源对象与其他资源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其中,旋转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为水平方向,也即旋转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与x轴平行。
步骤S510,将所述旋转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该步骤的实现过程与步骤S102的实现过程是类似的,在实现时可参考步骤S102的实现过程。
步骤S511,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在预设的各个扩展方向上的第二扩展比例。
该步骤在实现时,可以从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确定各个扩展方向对应的多个候选点;从各个候选点延对应的各个扩展方向发射第三射线,确定各条第三射线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最近交点,基于最近交点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在各个扩展方向上的第二扩展比例。
步骤S512,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是否包含有其他子资源对象。
其中,当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有其他子资源对象时,进入步骤S513;当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未包含其他资源对象时,进入步骤S514。
步骤S513,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在所述各个扩展方向上按照各自对应的第二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扩展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由于在步骤S58和步骤S59中已经将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旋转至水平方向,那么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围盒的相邻边一个是水平方向,一个是竖直方向,扩展方向可以是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至少之一,该步骤在实现时,是以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围盒上各个扩展方向对应的反方向上的边为基准,将第i个资源对象和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在各个扩展方向上按照各自对应的第二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扩展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以扩展方向为向上为例进行说明,是以第i个资源对象包围盒下侧的水平边为基准(也即下侧的水平边保持不动),将第i个资源对象和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向上扩展对应的第二扩展比例。
步骤S514,将第i个资源对象在所述各个扩展方向上按照各自对应的第二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
步骤S515,将N个资源对象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为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在该步骤中,将该目标容器中的N个资源对象按照与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该旋转角度,从而将目标容器中的N个资源对象恢复至旋转前的姿态。
步骤S516,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分别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所述对称对象的第二参考扩展比例。
当第i个资源对象具有对称对象时,那么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和其对称对象的扩展类型是相同的。该步骤在实现时,如果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那么可以利用参考下述步骤S541至步骤S546类似的过程,分别确定出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所述对称对象的第二参考扩展比例;如果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那么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58至步骤S511确定出第i个资源对象在各个扩展方向的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所述对称对象在各个方向的第二参考扩展比例。
步骤S517,将所述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所述第二参考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对称对象的目标扩展比例。
该步骤在实现时,如果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那么第i资源对象和对称对象各自对应一个参考扩展比例,那么将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对称对象的目标扩展比例;如果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那么第i个资源对象和对称对象在各个扩展方向上均对应一个参考扩展比例,假设扩展方向有四个,分别为上下左右,那么该步骤在实现时,是将第i个资源对象和对称对象在每个扩展方向上对应的参考扩展比例中最小值确定为各个扩展方向的目标扩展比例。
步骤S518,按照所述目标扩展比例对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对称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对称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对第i个资源对象和对称对象进行扩展后,与其他资源对象发生交叠,那么将第i个资源对象和对称对象恢复至扩展前。
通过上述步骤S51至步骤S518,能够在对第i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时,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是否具有对称对象以及第i个资源的扩展类型进行不同的扩展方式,其中第i个资源对象不具有对称对象时,那么就直接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进行扩展,然而当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其他子资源对象时,还可以将第i个资源对象和第i个资源对象的子资源对象同时进行扩展,如此不仅能够避免第i个资源对象扩展时与其内部包含的子资源对象之间发生交叠,并且还能同时扩展多个资源对象,从而提高对象处理效率;而当第i个资源对象具有对称对象时,需要分别确定出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对称对象的第二参考扩展比例,并取最小值作为目标扩展比例,从而保证第i个资源对象和对称对象在扩展后仍能够保持大小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4“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541,获取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
获取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在实现时,可以首先获取资源对象上的每条边,以及各条边的两个相邻面,然后判断各条边的相邻面是否均属于资源对象内部,如果一条边的相邻面均属于资源对象内部,则确定该条边为内部边,否则确定该条边为外边界,将一个资源对象的各个外边界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该资源对象的外边界。
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可以用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围盒的中心来表示。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可以包括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外边界上的顶点的顶点标识、顶点索引等信息,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包括第i个资源对象外边界上的顶点标识、顶点索引等信息。
步骤S542,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向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的各个第一顶点发射第一射线,确定各条第一射线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各个第一最近交点。
该步骤在实现时,可以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构建第一空间搜索树,该第一空间搜索树上的图元为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的连接边,然后通过第一空间搜索树确定各条第一射线与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各个第一最近交点。
步骤S543,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所述各个第一顶点的第一顶点坐标和各个第一最近交点的第一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5431,获取间隔距离。
该间隔距离对应其他实施例中的出血值,该间隔距离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装箱空间的分辨率自动确定出来的,例如,可以假设每128个像素取一个像素作为间隔距离,那么256*256分辨率通常采用2个像素值作为间隔距离,如此根据装箱空间的分辨率自动计算并预留间隔距离,能够有效避免人工装箱手动保留间隔距离可能引起的错误。
步骤S5432,基于该间隔距离和所述各个第一最近交点的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一最近交点对应的第一目标点的第一目标坐标。
其中,第一目标点为第一射线上的点,第一目标点与第一最近交点之间的距离为该间隔距离,且第一目标点在所述第一最近交点和对象中心之间。
步骤S5433,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和所述各个第一顶点的第一顶点坐标确定所述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距离;
步骤S5434,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和各个第一目标点的第一目标坐标确定所述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二距离;
步骤S5435,基于所述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
在实现时,将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二距离除以第一距离即得到了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
步骤S544,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的各个第二顶点向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发射第二射线,确定各条第二射线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各个第二最近交点。
该步骤在实现时,可以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构建第二空间搜索树,该第二空间搜索树上的图元为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的连接边,然后通过第二空间搜索树确定各条第二射线与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各个第二最近交点。
步骤S545,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所述各个第二顶点的第二顶点坐标和各个第二最近交点的第二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二顶点对应的第二候选扩展比例。
这里,首先基于该间隔距离和所述各个第二最近交点的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二最近交点对应的第二目标点的第二目标坐标。其中,第二目标点为第二射线上的点,第二目标点与第二顶点之间的距离为该间隔距离,且第二目标点在所述第二顶点和对象中心之间。再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和所述各个第二最近交点的交点坐标确定所述各个第二顶点对应的第五距离,并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和各个第二目标点的第二目标坐标确定所述各个第二顶点对应的第六距离;各个第二顶点对应的第六距离除以对应的第五距离,得到各个第二顶点对应的第二候选扩展比例。
步骤S546,将多个第一候选扩展比例和多个第二候选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
在上述步骤S541至步骤S546所在的实施例中,在确定第i个资源对象进行各向同性扩展时采用的第一扩展比例时,采用双向射线法,首先从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沿着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顶点朝外发射第一射线,得到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与其他资源对象的第一最近交点,并据此计算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然后从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顶点,朝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发射第二射线,得到和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第二最近交点,并据此计算对应的第二候选扩展比例,并且在计算第一候选扩展比例和第二候选扩展比例的时候,预留出了间隔距离,也即预留出了部分空隙,从而能够避免在进行资源对象扩展时与其他资源对象发生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11“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在预设的各个扩展方向上的第二扩展比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5111,获取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围盒。
步骤S5112,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确定第j个扩展方向对应的多个候选点。
由于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顶点是按照逆时针方向排序的,该步骤在实现时,如果第j个扩展方向为向上方向,那么将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起点x坐标大于终点x坐标的连接边确定为候选连接边,将候选连接边的顶点确定为候选点,然后将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上的外边界上的顶点沿第j个扩展方向(也即向上)的反方向(也即向下)做投影,将投影到候选连接边上的点也确定为第j个扩展方向上的候选点。类似的,如果第j个扩展方向为向下,那么将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起点x坐标小于终点x坐标的连接边确定为候选连接边,将候选连接边的顶点确定为候选点,然后将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上的外边界上的顶点沿第j个扩展方向(也即向下)的反方向(也即向上)做投影,将投影到候选连接边上的点也确定为第j个扩展方向上的候选点。
步骤S5113,从各个候选点沿所述第j个扩展方向发射第三射线,确定各条第三射线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第三最近交点。
j为小于或者等于M的正整数,M为扩展方向总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该步骤在实现时,可以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构建第二空间搜索树,该第二空间搜索树上的图元为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的连接边,然后通过第二空间搜索树确定各条第三射线与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各个第三最近交点。
步骤S5114,确定所述各个候选点到所述包围盒的目标边的各个第三距离,并确定所述各个第三最近交点到所述目标边的各个第四距离。
所述目标边为所述包围盒上与所述第j个扩展方向的相反方向对应的边。比如第j个扩展方向为向上,那么目标边为包围盒上的下侧水平边,第j个扩展方向为向左,那么目标边为包围盒上的右侧竖直边。
步骤S5115,基于所述各个第三距离和对应的所述各个第四距离,确定各个候选点对应的第三候选扩展比例。
在实现时,将各个候选点的第四距离除以对应的第三距离,即得到了各个候选点对应的第三候选扩展比例。
步骤S5116,将多个第三候选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j个扩展方向对应的的第二扩展比例。
在上述步骤S5111至步骤S5116所在的实施例中,确定对第i个资源对象进行各向异性扩展时在各个扩展方向上的第二扩展比例时,可以首先从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确定各个扩展方向对应的多个候选点,然后从各个候选点向各个扩展方向发射第三射线,确定各条第三射线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第三最近交点,并根据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围盒上各个扩展方向的反方向对应的目标边、第三最近交点以及候选点确定出各个扩展方向对应的第二扩展比例,如此能够实现对第i个资源对象在各个扩展方向上进行最大程度的扩展。
下面,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的示例性应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诸如2UV展开这一特定类型的装箱问题,往往允许对UV岛进行一定幅度的扩展,从而改进装箱效果。例如对于图7所示的2UV展开,原始装箱结果如左侧701所示,那么大部分美术工作人员会对这部分UV岛进行扩展,达到右侧702所示的效果,以便于在渲染时提高内存利用率,从而最大化纹理分辨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分析美术人工的做法,提炼蕴含在人工操作中的思想来设计对应的算法。以图8左侧的初始装箱结果801为例,对于美术人工而言,会移动各个UV岛,使得不同UV岛之间的间距大致相同;然后开始对不同的UV岛进行分类扩展。例如对于右上侧矩形框8011所示的具有的内部对称特征的UV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周围空间,会较多地进行垂直方向的拉伸,同时稍微进行水平方向的拉伸,得到如图8中802右上侧矩形框8021所示的扩展结果。虽然这种各向异性的拉伸会导致发生一定的形变,但是由于该UV岛相对比较规整,所以并不会引起纹理的扭曲。而对于左下侧矩形框8012所示的没有内部对称特征的UV岛,为了避免引起纹理扭曲,往往对它进行各向同性的等比例扩展。得到如图8中802左下侧矩形框8022所示的扩展结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在实现时,可以分为图9所示的两个步骤:
步骤S901,全局均匀化处理。
在实现时,对所有UV岛进行全局均匀化处理,以使得不同UV岛之间的间距大致相同。
步骤S902,分类扩展。
其中,图9所示的UV岛仅仅包含其外部边界和内部孔洞,而不再包含多边形区域的内部边。这是因为区域内部边并不会对装箱过程和结果有任何影响。所以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首先提取各个UV岛的外轮廓(包含外部边界和内部孔洞),并且在后续装箱优化中仅仅考虑各个UV岛的外轮廓。
以下对上述步骤S901和步骤S902的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一、全局均匀化
对于一个给定的装箱结果,所要扩展的UV岛未必处于其所在空隙的中心位置,如图10的两个圆圈1001和1002中的UV岛所示。这种情况将导致其扩展受到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地消除这种影响,需要首先对所有UV岛进行全局“摇匀”,也即全局均匀化处理。进行全局均匀化处理的原理是:想象各个UV岛之间的空隙处存在着“虚拟弹簧”,其弹力将促使各个UV岛之间因相互排斥而运动,最终达到受力平衡。基于这一思想,全局均匀化处理在实现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9011,根据UV岛数量,定义最大迭代次数P和单UV岛最大移动次数Q。
其中,P为正整数,Q为小于或者等于P的正整数。
步骤S9012,对于每个UV岛,如果确定其累计移动次数小于N,则计算它所在的局部空隙的中心点,并移动该UV岛,使其包围盒中心点同局部空隙中心点重合,并更新其累计移动次数。
步骤S9013,如果在步骤S9012中没有UV岛被移动,则算法结束。
如果在一轮移动迭代中,所有的UV岛的包围盒中心点均位于各自对应的局部空隙中心,那么在本轮迭代中没有UV岛被移动,此时全局均匀化处理结束。
步骤S9014,更新当前迭代次数,如果确定已经达到了最大迭代次数M,则算法结束,否则转步骤S90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之所以定义单个UV岛的最大移动次数Q,是因为在实践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循环移动导致超时;之所以定义最大迭代次数P,也是发现对于UV岛特别多的情况,如果不定义最大迭代次数,则容易导致效果不明显的多次迭代并最终超时。在实践中,为了达到效率和效果之间的自适应平衡,可以设置当UV岛数量小于10个时,P=Q=8;当UV岛数量小于20时,P=Q=5;而当UV岛数量大于20时,P=Q=3。
二、分类扩展
在诸如2UV展开这类应用中,往往对不同的UV岛存在不同的扩展需求。例如对于图11左侧中圆圈1101和1102内的UV岛,由于它们存在明显的内部对称特征,所以对其x方向和y方向分别施加不同的扩展比例并不会引起纹理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原则是尽量充分扩展UV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填充率。将这种扩展方式称为各项异性扩展,得到的扩展结果如图11右侧椭圆1103和1104所示。
而对于不存在内部对称特征的UV岛,如图12中左侧的圆圈1201内所示,一旦进行各项异性的扩展,则容易引起纹理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原则是首先保证纹理不扭曲,然后再对UV岛进行尽量充分的扩展。此时,必须对UV岛的各个方向施加相同的扩展比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称这种扩展方式为各向同性扩展,其扩展结果如图12中的右侧中圆圈1202所示。
以上多边形分类仅仅是针对2UV展开这一特定需求而设计的。对于其它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的UV岛分类,并对其实施不同类型的扩展。
在对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的实现过程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的一种数据结构:基于轴对齐包围盒的空间搜索树(AABB Tree,Axis-Aligned Bounding Box Tree)进行说明。AABB树是一种基于K-树原理的空间搜索树,其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几何图元的空间包围盒。该数据结构可以快速报告查询图元是否与树中的图元相交,以及具体相交类型、相交位置等。如果查询图元是点,则还可以查询最近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带孔)多边形的边来构造空间搜索树。基于这种数据结构,分类扩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9021,记录每个UV岛的孔洞所包含的UV岛集合;
步骤S9022,按照正序,对每个UV岛分别执行步骤S9023,得到顺序扩展结果;
步骤S9023,如果当前待扩展UV岛具有内部对称特征,则执行各向异性扩展,否则执行各项同性扩展;
步骤S9024,如果顺序扩展结果的填充率已经满足要求,则算法结束,否则转步骤S9025;
步骤S9025,按照逆序,对每个UV岛再次分别执行步骤3),得到逆序扩展结果;
步骤S9026,比较顺序扩展结果和逆序扩展结果,选择填充率最高者,作为最终的扩展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之所以在步骤S9021中首先记录每个UV的孔洞中所包含的UV岛集合,是因为如果当前UV岛的孔洞中包含其它UV岛,那么在扩展过程中其内部UV岛也需要做同步扩展。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和内部UV岛发生交叠,而且可以提高扩展效率。以下对各向异性扩展和各向同性扩展的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各向异性扩展:各向异性扩展允许UV岛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扩展比例,因此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分别进行独立扩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向异性扩展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31,旋转所有UV岛,使得当前UV岛的主轴和x轴平行,并记录旋转角度。
在实现时,可以通过当前UV岛的主轴信息确定将主轴旋转至与x轴平行时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然后旋转所有UV岛,从而使得当前UV岛的主轴和x轴平行。
步骤S232,提取当前UV岛外部的所有UV岛的边界线段,并构建对应的空间搜索树T。
步骤S233,将当前UV岛移动到其局部间隙的中心。
在实现时,可以是将当前UV岛的包围盒的中心移动到当前UV岛对应的局部间隙的中心。
步骤S234,沿着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分别做最大扩展:
A)对于当前UV岛外边界上的每个候选点,沿着当前方向向外发射射线,利用T计算最近交点,从而确定当前顶点(线段)朝外的最大扩展比例;
B)在所有的最大扩展比例中,选择最小者作为该方向上的最终扩展比例,以其反方向为基准,扩展该UV岛及其孔洞中所包含的所有UV岛;
步骤S235,根据步骤S231所记录的旋转角度,将所有UV岛旋转回原始位置。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向异性扩展的实现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3中1301为原始装箱结果中的一部分,其中待扩展UV岛为1301中心部位的矩形,由于该待扩展UV岛具备内部对称特征,因此进行各向异性扩展,在实现时向上、下、左、右扩展,其中,通过图13中的1302可以看出,在向上扩展时,可以从矩形上边界的边上选择3个点作为候选点,向上发射射线,以确定向上扩展的扩展比例;向下扩展时,可以如图13中的1303所示,从矩形的下边界上选择2个点作为候选点,向下发射射线,以确定向下扩展的扩展比例;向左进行扩展时,可以如图13中的1304所示,从矩形的左边界上选择9个候选点,向左发射射线,以确定向左扩展时的扩展比例;向右进行扩展时,可以如图13中的1305所示,从矩形的右边界上选择5个候选点,向右发射射线,以确定向右扩展时的扩展比例,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扩展后,可以得到图13中右下角1306所示的最终扩展结果。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原始UV岛在不同方向上扩展了不同的比例,并且均得到了最充分的扩展。
各向同性扩展:为了避免纹理扭曲,对于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的UV岛需要采用各向同性扩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向同性扩展的实现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241,提取当前UV岛外部的所有UV岛边界并构建对应的空间搜索树T1。
步骤S242,将当前UV岛移动到其局部间隙中心。
步骤S243,提取当前UV岛的边界,并构建其对应的空间搜索树T2。
步骤S244,采用双向射线法确定最大扩展比例:
A)从当前UV岛中心,沿着其边界顶点朝外发射射线,得到和T1的最近交点,并据此计算对应的扩展比例;
B)从其余UV岛边界顶点,朝当前UV岛的中心发射射线,得到和T2的最近交点,并据此计算对应的扩展比例;
步骤S245,计算步骤S244中得到的所有扩展比例中的最小者作为最终扩展比例,然后对当前UV岛及其内部岛进行各向同性的等比例扩展。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向同性扩展的实现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4中的1401是原始待扩展的UV岛;1402是部分朝外发射的射线;1403是部分朝内发射的射线;1404是最终的扩展结果。由于1402和1403中所示的每条射线都对应一个扩展比例,所以只要选择所有射线所对应的扩展比例中的最小者,并据此对当前UV岛进行扩展,就可以确保不会和周围UV岛发生交叠。而此时的扩展比例也是该UV岛在不和其它UV岛发生交叠的前提下所能扩展的最大比例。
在实施自动2UV展开项目的美术资源中,往往存在一组或者多组对称UV岛。有时用户希望在装箱过程中保持这些对称UV岛的大小。基于此,在进行分类扩展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9021’,记录每个UV岛的孔洞所包含的UV岛集合;
步骤S9022’,提取对称UV岛,将对称UV岛集合记为A,其余非对称UV岛集合记为B;
步骤S9023’,对于集合A中的每组对称UV岛:
a)对于该组对称UV岛中的每个UV岛,将其移动到局部空隙中心,并根据其分类计算最大扩展比例;
b)获得a)中所有扩展比例中的最小者,作为该组对称UV岛的最终扩展比例,并对该组所有对称UV岛进行同比例扩展;如果扩展导致发生了交叠,则恢复原样;
步骤S9024’,对于集合B中的每个非对称UV岛,仍然按照步骤S9023提供的方法进行分类扩展。
在上述步骤S9021’至步骤S9024’中,优先考虑针对对称UV岛的分类扩展。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步骤S9023’。在该步骤中,首先判断当前组的对称UV岛是否是具备内部对称特征的,如果是,则采用各向异性方式计算最大扩展比例;否则采用各向同性方式来计算最大扩展比例。在组内所有UV岛计算出最大扩展比例后,取其中的最小者作为最终扩展比例,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发生交叠。然而同组对称UV岛也有可能相邻,使得按照最小比例扩展依然发生交叠。所以在实质扩展之后需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发生了交叠则恢复原样,并跳过对该组对称UV岛的扩展。如此,能够保证对称UV岛同比例的扩展,因而能够满足美术人员的特定需求。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处理方法,分别针对小规模UV岛、中等规模UV岛以及大规模UV岛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如图15所示的扩展结果。其中,在图15中,1501、1503和1505分别为小规模UV岛、中等规模UV岛以及大规模UV岛扩展之前的装箱效果,1502、1504和1506分别为小规模UV岛、中等规模UV岛以及大规模UV岛扩展之后的装箱效果,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经过多边形分类扩展之后,不仅装箱填充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而且UV岛各向同性/各向异性的特性也得到了完好的保存。这两点非常符合2UV展开中美术工作人员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处理方法对自动2UV展开项目的填充率提升,在某游戏公司的14个项目的美术资源上进行了批量测试,得到了如表1所示的统计结果。将美术资源的名称分别用A,B,…,N来代替。
表1、多边形分类扩展算法有益效果的统计对比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加了多边形分类扩展之后,填充率有了10%-15%的提高。尤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多边形分类扩展之前的平均填充率往往不及人工装箱结果;但是加了多边形扩展之后,自动装箱结果的平均填充率除了项目D之外全部超越人工填充率。表1同样揭示出,增加了多边形分类扩展之后,装箱填充率超越人工的占比可以有平均30%左右的提升。
下面继续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装置455的实施为软件模块的示例性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存储在存储器450的对象处理装置455中的软件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551,用于获取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在目标容器中的初始填充结果;
第一移动模块4552,用于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第二获取模块4553,用于获取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4554,用于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其中,所述扩展类型包括各向同性扩展和各向异性扩展中的一种;
第一扩展模块4555,用于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移动模块,还用于:
获取预设的移动迭代次数阈值和单个资源对象的移动次数阈值;
获取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当所述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小于所述移动迭代次数阈值时,获取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
当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小于所述移动次数阈值时,确定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移动至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所在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的移动信息;
基于所述移动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移动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移动至所述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并更新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在完成第1个资源对象至第N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迭代过程后,更新所述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得到更新后的当前移动迭代次数;
第二移动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更新后的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小于所述移动迭代次数阈值时,继续对所述第1个资源对象至第N个资源对象进行移动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表征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是否被父资源对象包含,其中,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
当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未被父资源对象包含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表征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被父资源对象包含时,获取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
当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时,获取所述父资源对象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当基于所述其他子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其他子资源对象均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
当基于所述其他子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确定至少存在一个其他子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扩展模块,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目标容器中不存在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对象,且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时,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
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
当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有其他子资源对象时,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按照所述第一扩展比例,对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扩展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
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向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的各个第一顶点发射第一射线,确定各条第一射线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各个第一最近交点;
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所述各个第一顶点的第一顶点坐标和各个第一最近交点的第一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
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的各个第二顶点向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发射第二射线,确定各条第二射线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各个第二最近交点;
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所述各个第二顶点的第二顶点坐标和各个第二最近交点的第二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二顶点对应的第二候选扩展比例;
将多个第一候选扩展比例和多个第二候选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扩展模块,还用于:
获取预设的间隔距离,基于所述间隔距离和所述各个第一最近交点的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一最近交点对应的第一目标点的第一目标坐标;
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和所述各个第一顶点的第一顶点坐标确定所述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距离;
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和各个第一目标点的第一目标坐标确定所述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述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扩展模块,还用于:
当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时,获取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并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确定旋转角度和第一旋转方向,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
将N个资源对象按照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得到旋转后的N个资源对象,其中,旋转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为水平方向;
将所述旋转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在预设的各个扩展方向上的第二扩展比例;
当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有其他子资源对象时,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在所述各个扩展方向上按照各自对应的第二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扩展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将N个资源对象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为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扩展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围盒;
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确定第j个扩展方向对应的多个候选点;
从各个候选点沿所述第j个扩展方向发射第三射线,确定各条第三射线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第三最近交点;
确定所述各个候选点到所述包围盒的目标边的各个第三距离,并确定所述各个第三最近交点到所述目标边的各个第四距离,所述目标边为所述包围盒上与所述第j个扩展方向的相反方向对应的边;
基于所述各个第三距离和对应的所述各个第四距离,确定各个候选点对应的第三候选扩展比例;
将多个第三候选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j个扩展方向的第二扩展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目标容器中存在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对象时,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分别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所述对称对象的第二参考扩展比例;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所述第二参考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对称对象的目标扩展比例;
第二扩展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目标扩展比例对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对称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对称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对第1个至第N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后,确定所述目标容器的第一填充率;
第三扩展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填充率小于预设的填充率阈值时,依次对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按照各自对应的扩展类型进行扩展处理,得到第二次处理后的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容器的第二填充率;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填充率大于所述第一填充率时,将所述第二次处理后的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确定为目标扩展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对象处理装置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对象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将引起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处理方法,例如,如图4A、图4B、图5和图6示出的对象处理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闪存、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执行指令可以采用程序、软件、软件模块、脚本或代码的形式,按任意形式的编程语言(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或者声明性或过程性语言)来编写,并且其可按任意形式部署,包括被部署为独立的程序或者被部署为模块、组件、子例程或者适合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单元。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以但不一定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可以被存储在保存其它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例如,存储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Markup Language)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中,存储在专用于所讨论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代码部分的文件)中。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对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在目标容器中的初始填充结果;
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获取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
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其中,当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或者,所述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且被父资源对象包含且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时,所述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确定为各向同性扩展;当所述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且未被父资源对象包含时,所述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确定为各向异性扩展;当所述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且被父资源对象包含且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时,如果所述资源对象的兄弟资源对象均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所述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如果存在至少一个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的兄弟资源对象,所述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包括:
获取预设的移动迭代次数阈值和单个资源对象的移动次数阈值;
获取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当所述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小于所述移动迭代次数阈值时,获取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
当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小于所述移动次数阈值时,确定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移动至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所在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的移动信息;
基于所述移动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移动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移动至所述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并更新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第1个资源对象至第N个资源对象的当前移动迭代过程后,更新所述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得到更新后的当前移动迭代次数;
确定所述更新后的当前移动迭代次数小于所述移动迭代次数阈值时,继续对所述第1个资源对象至第N个资源对象进行移动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包括:
当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表征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是否被父资源对象包含,其中,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
当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未被父资源对象包含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包括:
当基于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表征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包括:
当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被父资源对象包含时,获取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
当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包括:
当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时,获取所述父资源对象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当基于所述其他子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其他子资源对象均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
当基于所述其他子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确定至少存在一个其他子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时,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包括:
当确定所述目标容器中不存在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对象,且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时,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i=1,2,…N,N为资源对象总数,N为大于2的整数;
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
当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有其他子资源对象时,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按照所述第一扩展比例,对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包括:
获取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
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向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的各个第一顶点发射第一射线,确定各条第一射线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各个第一最近交点;
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所述各个第一顶点的第一顶点坐标和各个第一最近交点的第一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
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的各个第二顶点向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象中心发射第二射线,确定各条第二射线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各个第二最近交点;
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所述各个第二顶点的第二顶点坐标和各个第二最近交点的第二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二顶点对应的第二候选扩展比例;
将多个第一候选扩展比例和多个第二候选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扩展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所述各个第一顶点的第一顶点坐标和各个第一最近交点的第一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包括:
获取预设的间隔距离,基于所述间隔距离和所述各个第一最近交点的交点坐标确定各个第一最近交点对应的第一目标点的第一目标坐标;
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和所述各个第一顶点的第一顶点坐标确定所述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距离;
基于所述对象中心的中心坐标和各个第一目标点的第一目标坐标确定所述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述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各个第一顶点对应的第一候选扩展比例。
11.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包括:
当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时,获取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并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信息确定旋转角度和第一旋转方向,i=1,2,…N,N为大于2的整数,表示资源对象总数;
将N个资源对象按照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得到旋转后的N个资源对象,其中,旋转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的主轴为水平方向;
将所述旋转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在预设的各个扩展方向上的第二扩展比例;
当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有其他子资源对象时,将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子资源对象在所述各个扩展方向上按照各自对应的第二扩展比例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扩展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
将N个资源对象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其他子资源对象,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为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在预设的各个扩展方向上的第二扩展比例,包括:
获取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外部的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信息和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包围盒;
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外边界上确定第j个扩展方向对应的多个候选点,j为小于或者等于M的正整数,M为扩展方向总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从各个候选点沿所述第j个扩展方向发射第三射线,确定各条第三射线与所述其他资源对象的外边界的第三最近交点;
确定所述各个候选点到所述包围盒的目标边的各个第三距离,并确定所述各个第三最近交点到所述目标边的各个第四距离,所述目标边为所述包围盒上与所述第j个扩展方向的相反方向对应的边;
基于所述各个第三距离和对应的所述各个第四距离,确定各个候选点对应的第三候选扩展比例;
将多个第三候选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j个扩展方向的第二扩展比例。
1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目标容器中存在第i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对象时,基于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分别确定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的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所述对称对象的第二参考扩展比例;
将所述第一参考扩展比例和所述第二参考扩展比例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对称对象的目标扩展比例;
按照所述目标扩展比例对所述第i个资源对象和所述对称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i个资源对象和处理后的对称对象。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第1个至第N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后,确定所述目标容器的第一填充率;
当确定所述第一填充率小于预设的填充率阈值时,依次对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按照各自对应的扩展类型进行扩展处理,得到第二次处理后的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
确定所述目标容器的第二填充率;
当所述第二填充率大于所述第一填充率时,将所述第二次处理后的第N个资源对象至第1个资源对象确定为目标扩展结果。
15.一种对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的多个资源对象在目标容器中的初始填充结果;
第一移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初始填充结果,将各个资源对象移动至各自对应的可用空间的中心位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对称属性信息和包含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其中,当资源对象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或者,所述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且被父资源对象包含且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时,所述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确定为各向同性扩展;当所述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且未被父资源对象包含时,所述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确定为各向异性扩展;当所述资源对象具备内部对称特征且被父资源对象包含且所述父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时,如果所述资源对象的兄弟资源对象均具备内部对称特征,所述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异性扩展,如果存在至少一个不具备内部对称特征的兄弟资源对象,所述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为各向同性扩展;
第一扩展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资源对象的扩展类型,对所述各个资源对象进行扩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各个资源对象。
16.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对象处理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对象处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84708.8A CN114781014B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23/089104 WO2023241212A1 (zh) | 2022-06-17 | 2023-04-19 | 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US18/435,778 US20240177396A1 (en) | 2022-06-17 | 2024-02-07 | Objec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84708.8A CN114781014B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81014A CN114781014A (zh) | 2022-07-22 |
CN114781014B true CN114781014B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242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84708.8A Active CN114781014B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77396A1 (zh) |
CN (1) | CN114781014B (zh) |
WO (1) | WO202324121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81014B (zh) * | 2022-06-17 | 2022-09-0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04468A (zh) * | 2014-12-19 | 2015-04-0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三维移动模式序列与密母算法的三维装箱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31412B2 (en) * | 2000-12-21 | 2005-08-1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xtensible actions and container types in an extensible scene graph system |
US9396035B2 (en) * | 2013-12-06 | 2016-07-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ulti-dimensional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bin-packing with per-branch combination tries |
CN104504469A (zh) * | 2014-12-19 | 2015-04-0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三维移动模式序列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装箱方法 |
CN113791914B (zh) * | 2021-11-17 | 2022-03-1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
CN113920184B (zh) * | 2021-12-13 | 2022-03-1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边形简化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255160B (zh) * | 2022-02-28 | 2022-06-1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781014B (zh) * | 2022-06-17 | 2022-09-0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对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6-17 CN CN202210684708.8A patent/CN114781014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19 WO PCT/CN2023/089104 patent/WO202324121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4
- 2024-02-07 US US18/435,778 patent/US2024017739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04468A (zh) * | 2014-12-19 | 2015-04-0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三维移动模式序列与密母算法的三维装箱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41212A1 (zh) | 2023-12-21 |
US20240177396A1 (en) | 2024-05-30 |
CN114781014A (zh) | 2022-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44900B2 (en) | Primitive-based 3D building modeling, sensor simulation, and estimation | |
CN112734641B (zh) | 目标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
CN112347546A (zh) | 基于轻量级设备的bim渲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180080051A (ko) | 기계 학습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0990516B (zh) | 地图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
US20150187130A1 (en) |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2.5D Extruded Polygons from Full 3D Models | |
US20240208679A1 (en) | Optimized packing of polygons into a container | |
WO2022166681A1 (zh) | 一种虚拟场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294258B (zh) | 三维模型的展开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40177396A1 (en) | Objec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CN107798725A (zh) | 基于Android的二维住房户型识别和三维呈现方法 | |
WO2023160050A1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077746A (zh) | 用于网络传输和实时渲染的3d纹理模型的自动优化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05874511B (zh) | 模拟设备 | |
CN116246012A (zh) | 一种虚拟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US20230351696A1 (en)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CN115033972B (zh) |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批量单体化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231800B (zh) | Bim图形的优化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JPH10293862A (ja) | 三次元オブジェクトデータ処理方法 | |
WO2021101992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generative urban design where maps are generated using fractals | |
CN116824082B (zh) | 虚拟地形的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CN117786147B (zh) |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视野范围内数据展示方法及装置 | |
EP3842911B1 (en) | A 3d interface with an improved object selection | |
CN115018893B (zh) | 一种建筑细部结构自动单体化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
Martijn et al. | Detect illegal buildings based on LiDAR point cloud dat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08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