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9439B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9439B
CN114779439B CN202210462760.9A CN202210462760A CN114779439B CN 114779439 B CN114779439 B CN 114779439B CN 202210462760 A CN202210462760 A CN 202210462760A CN 114779439 B CN114779439 B CN 114779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satisfy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27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79439A (zh
Inventor
柯再霖
王浩
邢天祥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27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94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9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9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79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9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以及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7.0mm<f1*tan(Semi‑FOV)<13mm。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便携式电子产品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对搭载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光学成像镜头在不同场景下的拍照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搭载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孔径一般最大只能达到光圈数2.0,像面大小只能达到1/3英寸,在低照度环境下拍摄的照片噪点大、像面暗、画质不够锐利,照片放大时变得非常模糊,照片成像质量差。因此,在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的基础上,如何使光学成像镜头兼具大孔径和较大的像面,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以及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7.0mm<f1*tan(Semi-FOV)<13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矢高SAGY72、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81以及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78满足:-1.2<(SAGY72+T78)/SAG81≤-1.0,其中,第七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是指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上,除了与光轴的交点外,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满足:4.0mm<ImgH/Fno<5.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3满足:0<V1-(V2+V3)<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玻璃,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满足:V1/N1>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3满足:1.0<(V1-V2)/V3<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满足:5.0<f1/(CT1*N1)<6.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CT7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矢高SAGY72满足:1.4<CT7/SAGY72<1.6,其中,第七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是指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上,除了与光轴的交点外,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垂直高度Yd72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72满足:0.5≤Yd72/DT72<0.6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的平均值DT7、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的平均值DT8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的平均值DT1满足:2≤(DT7+DT8)/(2*DT1)≤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56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67满足:2≤CT6/(T56-T67)≤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垂直高度Yd72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垂直高度Yd82满足:2.0<Yd72/Yd82<4.5,其中,第八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是指所述第八透镜像侧面上,除了与光轴的交点外,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矢高SAGY82满足:0<100*SAGY82<2.0,其中,第八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是指所述第八透镜像侧面上,除了与光轴的交点外,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34、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45与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满足:1.4<(T34+T45)/CT4<1.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CT7与所述第八透镜的中心厚度CT8满足:0.9≤CT1/(CT7+CT8)<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56满足:-1.6<SAG61/T56≤-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2.5<f/(R14-R13)<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2.0<f/(R7-R8)≤-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10*f/|R12|<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0<10*f/R16<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f/f2-(f/f3+f/f4)<-0.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TTL与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5。
本申请采用了八片式镜头架构,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在满足成像要求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大孔径、大像面、良好的成像质量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以及
图15示意性示出了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临界点L及临界点处的矢高SAGY72和从临界点L至光轴的垂直距离Yd72、以及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例如八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这八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八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通过合理的分配光学成像镜头各个透镜的正负光焦度,可有效地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提升成像质量。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有利于增大光学成像镜头的视场角;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镜头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以及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使得光线的倾角变大,实现大像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形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较大的调试空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7.0mm<f1*tan(Semi-FOV)<13mm,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Semi-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光学成像镜头满足7.5mm<f1*tan(Semi-FOV)<13mm,使得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具有较强的曲折力,避免光线发散,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大像面和小广角,防止视场角过大而导致畸变等像差问题。更具体地,f1和Semi-FOV可满足:7.5mm<f1*tan(Semi-FOV)<8.5mm,7.5mm<f1*tan(Semi-FOV)<9mm,7.5mm<f1*tan(Semi-FOV)<10mm,,7.5mm<f1*tan(Semi-FOV)<11mm,7.5mm<f1*tan(Semi-FOV)<12mm,7.5mm<f1*tan(Semi-FOV)<14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2<(SAGY72+T78)/SAG81≤-1.0,其中,SAGY72是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矢高,第七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是指第七透镜像侧面上,除了与光轴的交点外,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具体临界点的位置如图15临界点L所示。SAG81是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T78是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2<(SAGY72+T78)/SAG81≤-1.0,有利于各个透镜尺寸分布均匀,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组装稳定性,并且减小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像差,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0mm<ImgH/Fno<5.0mm,其中,ImgH是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no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光学成像镜头满足4.0mm<ImgH/Fno<5.0mm,有利于同时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大光圈和高像素。更具体地,ImgH和Fno可满足:4.3mm<ImgH/Fno<4.6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V1-(V2+V3)<10,其中,V1是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是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是第三透镜的阿贝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V1-(V2+V3)<10,有利于避免第一透镜相对于其他透镜产生较大的色差,使得各个透镜的色差难以平衡。更具体地,V1、V2和V3可满足:6.0<V1-(V2+V3)<7.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V1/N1>45,其中,V1是第一透镜的阿贝数,N1是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光学成像镜头满足V1/N1>45,有利于降低第一透镜的色散和折射率,减小光线的偏转角以及控制第一透镜的色差。更具体地,V1和N1可满足:53<V1/N1<5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0<(V1-V2)/V3<1.5,其中,V1是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是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是第三透镜的阿贝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0<(V1-V2)/V3<1.5,有利于避免第三透镜相对于其他透镜产生较大的色差,使得各个透镜的色差难以平衡。更具体地,V1、V2和V3可满足:1.0<(V1-V2)/V3<1.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5.0<f1/(CT1*N1)<6.0,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N1是第一透镜的折射率,CT1是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光学成像镜头满足5.0<f1/(CT1*N1)<6.0,有利于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光焦度和尺寸大小,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更好的加工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4<CT7/SAGY72<1.6,其中,CT7是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SAGY72是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矢高,第七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是指第七透镜像侧面上,除了与光轴的交点外,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具体临界点的位置如图15临界点L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4<CT7/SAGY72<1.6,有利于减小第七透镜物侧面上主光线的入射角,能提高光学成像镜头与芯片的匹配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5≤Yd72/DT72<0.65,其中,Yd72是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垂直高度,第七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是指第七透镜像侧面上,除了与光轴的交点外,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具体临界点的位置如图15临界点L所示。DT72是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5≤Yd72/DT72<0.65,有利于降低第七透镜的敏感度,方便第七透镜的加工成型。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DT7+DT8)/(2*DT1)≤2.5,其中,DT7是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的平均值,DT8是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的平均值,DT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的平均值。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DT7+DT8)/(2*DT1)≤2.5,有利于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尺寸,满足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提升解像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CT6/(T56-T67)≤3.0,其中,CT6是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T56是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67是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CT6/(T56-T67)≤3.0,有利于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厚度敏感性,矫正场曲。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Yd72/Yd82<4.5,其中,Yd72是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垂直高度,第七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是指第七透镜像侧面上,除了与光轴的交点外,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具体临界点的位置如图15临界点L所示。Yd82是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垂直高度。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0<Yd72/Yd82<4.5,有利于有效限制光线的偏折,保证光学成像镜头与芯片的匹配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mm<100*SAGY82<2.0mm,其中,SAGY82是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矢高。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mm<100*SAGY82<2.0mm,有利于降低第八透镜的敏感度,方便第八透镜的加工成型。更具体地,SAGY82满足0.2mm<100*SAGY82≤1.6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4<(T34+T45)/CT4<1.8,其中,T34是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T45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CT4是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4<(T34+T45)/CT4<1.8,有利于有效的限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位置,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紧凑,同时有利于矫正轴外像差,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像质。更具体地,T34、T45和CT4满足1.4<(T34+T45)/CT4<1.7。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9≤CT1/(CT7+CT8)<1.2,其中,CT1是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7是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CT8是第八透镜的中心厚度。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9≤CT1/(CT7+CT8)<1.2,有利于更好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增加第一透镜与法兰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同一方向组装。更具体地,CT1、CT7和CT8满足0.9≤CT1/(CT7+CT8)<1.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6<SAG61/T56≤-1.0,其中,SAG61是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T56是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6<SAG61/T56≤-1.0,有利于减小第六透镜物侧面上主光线的入射角,能提高光学成像镜头与芯片的匹配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5<f/(R14-R13)<3.5,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R13是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是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5<f/(R14-R13)<3.5,有利于更好的校正色差,提高成像质量;同时避免第七透镜表面过度弯曲造成光学成像镜头公差敏感性增加的问题。更具体地,f、R13和R14满足2.9<f/(R14-R13)<3.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f/(R7-R8)≤-1.0,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0<f/(R7-R8)≤-1.0,有利于更好的校正色差,提高成像质量;同时避免第四透镜表面过度弯曲造成光学成像镜头公差敏感性增加的问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0*f/|R12|<1.0,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R12是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0*f/|R12|<1.0,有利于更好的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量,进而可以改善轴外视场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f和R12满足0<10*f/|R12|<0.6。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10*f/R16<2.5,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R16是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10*f/R16<2.5,有利于更好的控制高级球差对光学成像镜头的贡献,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f和R16满足1.5<10*f/R16<2.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5<f/f2-(f/f3+f/f4)<-0.3,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5<f/f2-(f/f3+f/f4)<-0.3,有利于设置合理的正三阶球差和负五阶球差,平衡光学透镜所产生的负三阶球差和正五阶球差,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小的球差,保证轴上视场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TTL/ImgH<1.5,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ImgH是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光学成像镜头满足TTL/ImgH<1.5,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超薄化和高像素。更具体地,TTL和ImgH满足1.0<TTL/ImgH<1.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八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光学成像镜头的体积、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具有在满足成像要求的同时达到大孔径和较大的像面的特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八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八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和滤光片E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9,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6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为86.0°。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和A30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和滤光片E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9,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为84.9°。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3
/>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和滤光片E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9,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9.8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为78.4°。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5
/>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和滤光片E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9,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9.4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为80.0°。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
表7
/>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和滤光片E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9,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为83.8°。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
表9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4075E-05 1.6575E-04 -1.8433E-04 1.0410E-04 -3.9607E-05 9.6785E-06 -1.6432E-06
S2 -5.0859E-03 1.1508E-03 1.1415E-04 -2.7514E-04 1.4130E-04 -4.2370E-05 7.6511E-06
S3 -6.7771E-03 1.1171E-03 1.1795E-03 -1.3906E-03 9.4999E-04 -4.1994E-04 1.1940E-04
S4 -2.8192E-03 3.0100E-04 1.0259E-03 -8.5636E-04 4.7507E-04 -1.5882E-04 3.0064E-05
S5 -4.1736E-03 3.9712E-04 -1.3200E-03 1.5493E-03 -9.6329E-04 3.8525E-04 -9.3049E-05
S6 -3.9378E-03 -4.0867E-04 -6.8164E-04 1.3160E-03 -1.2556E-03 7.8074E-04 -3.0666E-04
S7 -6.5710E-03 -3.7365E-03 1.3360E-03 -1.0767E-03 3.8259E-04 -4.6917E-05 -1.2137E-05
S8 -9.6504E-04 -1.1251E-02 6.8502E-03 -7.1500E-05 -4.7456E-03 4.7583E-03 -2.5647E-03
S9 -3.5606E-04 -2.1132E-02 1.7030E-02 -8.8505E-03 3.1888E-03 -7.8325E-04 1.1774E-04
S10 3.1014E-03 -1.9820E-02 1.4527E-02 -7.3928E-03 2.8012E-03 -7.9045E-04 1.6413E-04
S11 1.0331E-02 -1.2769E-02 1.1977E-02 -9.3645E-03 5.3896E-03 -2.2769E-03 7.0586E-04
S12 -3.9667E-02 1.0970E-02 -1.1030E-03 -6.4779E-04 3.6187E-04 -9.8391E-05 1.7019E-05
S13 -3.2072E-02 5.7031E-03 -1.6186E-03 4.3020E-04 -9.3197E-05 1.4799E-05 -1.6685E-06
S14 1.3187E-02 -1.0223E-02 3.0293E-03 -6.2907E-04 9.4292E-05 -1.0364E-05 8.4633E-07
S15 -8.0616E-03 2.6296E-03 -6.7023E-04 1.3883E-04 -1.9517E-05 1.8759E-06 -1.2775E-07
S16 -1.4372E-02 3.3025E-03 -7.2878E-04 1.2051E-04 -1.4330E-05 1.2153E-06 -7.3521E-08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1.7760E-07 -1.0012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2 -7.7390E-07 3.3268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2.0925E-05 2.0445E-06 -8.4773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4 -2.5283E-06 2.7731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5 1.2740E-05 -7.5728E-07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7.4196E-05 -1.0069E-05 5.8795E-07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7 4.8973E-06 -5.0774E-07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8.7542E-04 -1.9448E-04 2.7338E-05 -2.2137E-06 7.8831E-08 0.0000E+00 0.0000E+00
S9 -5.8169E-06 -1.4788E-06 3.3498E-07 -2.8473E-08 9.2746E-10 0.0000E+00 0.0000E+00
S10 -2.4530E-05 2.5451E-06 -1.7274E-07 6.8580E-09 -1.2028E-10 0.0000E+00 0.0000E+00
S11 -1.6046E-04 2.6604E-05 -3.1714E-06 2.6411E-07 -1.4558E-08 4.7662E-10 -7.0105E-12
S12 -1.9473E-06 1.4631E-07 -6.9438E-09 1.8911E-10 -2.2576E-12 0.0000E+00 0.0000E+00
S13 1.3372E-07 -7.6340E-09 3.0797E-10 -8.5704E-12 1.5638E-13 -1.6825E-15 8.0832E-18
S14 -5.1670E-08 2.3526E-09 -7.8798E-11 1.8858E-12 -3.0530E-14 2.9971E-16 -1.3479E-18
S15 6.3166E-09 -2.2876E-10 6.0239E-12 -1.1240E-13 1.4082E-15 -1.0619E-17 3.6384E-20
S16 3.1718E-09 -9.6808E-11 2.0433E-12 -2.8385E-14 2.3358E-16 -8.6259E-19 0.0000E+00
表10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和滤光片E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9,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为85.8°。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
表11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5.8382E-05 3.0627E-04 -3.5686E-04 2.2337E-04 -9.0306E-05 2.3217E-05 -3.8637E-06
S2 -5.0234E-03 1.1089E-03 2.3032E-04 -4.0000E-04 2.0878E-04 -6.3675E-05 1.1637E-05
S3 -6.7709E-03 1.0291E-03 1.6167E-03 -1.9695E-03 1.3583E-03 -5.9710E-04 1.6780E-04
S4 -2.8824E-03 2.8614E-04 1.3850E-03 -1.3440E-03 8.1020E-04 -2.9516E-04 6.2647E-05
S5 -4.2045E-03 1.1690E-04 -5.0720E-04 6.5478E-04 -3.9607E-04 1.6455E-04 -4.2017E-05
S6 -4.2238E-03 3.2403E-04 -1.8984E-03 2.7756E-03 -2.4020E-03 1.3650E-03 -4.9949E-04
S7 -6.6399E-03 -3.8830E-03 1.9904E-03 -1.7634E-03 7.9212E-04 -1.9673E-04 2.0564E-05
S8 -1.0456E-03 -1.2343E-02 9.6242E-03 -3.6492E-03 -1.6916E-03 2.9474E-03 -1.8110E-03
S9 -1.0022E-03 -2.0571E-02 1.6727E-02 -8.6152E-03 2.9777E-03 -6.5610E-04 6.9613E-05
S10 2.3619E-03 -1.8734E-02 1.3665E-02 -6.8356E-03 2.5180E-03 -6.8652E-04 1.3763E-04
S11 9.4844E-03 -1.1952E-02 1.1422E-02 -9.0813E-03 5.2714E-03 -2.2259E-03 6.8499E-04
S12 -4.0061E-02 1.1894E-02 -2.0607E-03 -1.2862E-04 1.9347E-04 -6.2859E-05 1.1911E-05
S13 -3.2398E-02 6.5913E-03 -2.2909E-03 6.8778E-04 -1.5247E-04 2.3707E-05 -2.5846E-06
S14 1.2503E-02 -9.2525E-03 2.4000E-03 -4.0337E-04 4.3631E-05 -2.7124E-06 3.6099E-08
S15 -8.2425E-03 2.8353E-03 -7.5169E-04 1.5505E-04 -2.1339E-05 1.9874E-06 -1.2968E-07
S16 -1.4278E-02 3.2015E-03 -6.8296E-04 1.0872E-04 -1.2413E-05 1.0092E-06 -5.8450E-08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3.8177E-07 -1.8023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2 -1.1823E-06 5.0867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2.8990E-05 2.7906E-06 -1.1408E-07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4 -6.7038E-06 2.4675E-07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5 6.3665E-06 -4.2760E-07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1.1387E-04 -1.4681E-05 8.1895E-07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7 9.5827E-07 -3.0284E-07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6.5646E-04 -1.5112E-04 2.1773E-05 -1.7969E-06 6.5024E-08 0.0000E+00 0.0000E+00
S9 5.8352E-06 -3.2878E-06 5.0968E-07 -3.8056E-08 1.1564E-09 0.0000E+00 0.0000E+00
S10 -1.9914E-05 2.0092E-06 -1.3317E-07 5.1815E-09 -8.9288E-11 0.0000E+00 0.0000E+00
S11 -1.5396E-04 2.5198E-05 -2.9653E-06 2.4402E-07 -1.3310E-08 4.3194E-10 -6.3089E-12
S12 -1.4377E-06 1.1128E-07 -5.3492E-09 1.4556E-10 -1.7154E-12 0.0000E+00 0.0000E+00
S13 1.9984E-07 -1.1016E-08 4.3010E-10 -1.1619E-11 2.0654E-13 -2.1736E-15 1.0261E-17
S14 9.7353E-09 -9.9737E-10 5.1667E-11 -1.6509E-12 3.2830E-14 -3.7418E-16 1.8723E-18
S15 6.0678E-09 -2.0531E-10 4.9902E-12 -8.5003E-14 9.6317E-16 -6.5158E-18 1.9887E-20
S16 2.4112E-09 -7.0306E-11 1.4170E-12 -1.8799E-14 1.4785E-16 -5.2239E-19 0.0000E+00
表1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和滤光片E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9,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实施例7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4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为86.8°。
表13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3
/>
表14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7分别满足表15中所示的关系。
/>
表15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装置,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0)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构成,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以及
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
7.0mm<f1*tan(Semi-FOV)<13mm,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
10*f/|R12|<1.0,以及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
0<10*f/R16<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矢高SAGY72、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81以及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78满足:
-1.2<(SAGY72+T78)/SAG8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满足:
4.0mm<ImgH/Fno<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3满足:
0<V1-(V2+V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玻璃,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满足:
V1/N1>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3满足:
1.0<(V1-V2)/V3<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满足:
5.0<f1/(CT1*N1)<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CT7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矢高SAGY72满足:
1.4<CT7/SAGY72<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垂直高度Yd72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72满足:
0.5≤Yd72/DT72<0.6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的平均值DT7、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的平均值DT8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的平均值DT1满足:
2≤(DT7+DT8)/(2*DT1)≤2.5。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56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67满足:
2≤CT6/(T56-T67)≤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垂直高度Yd72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垂直高度Yd82满足:
2.0<Yd72/Yd82<4.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临界点处的矢高SAGY82满足:
0 mm <100*SAGY82<2.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34、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45与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满足:
1.4<(T34+T45)/CT4<1.8。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CT7与所述第八透镜的中心厚度CT8满足:
0.9≤CT1/(CT7+CT8)<1.2。
16.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T56满足:
-1.6<SAG61/T56≤-1.0。
17.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
2.5<f/(R14-R13)<3.5。
18.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
-2.0<f/(R7-R8)≤-1.0。
19.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
-0.5<f/f2-(f/f3+f/f4)<-0.3。
20.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TTL与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
TTL/ImgH<1.5。
CN202210462760.9A 2022-04-28 2022-04-28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1147794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2760.9A CN114779439B (zh) 2022-04-28 2022-04-28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2760.9A CN114779439B (zh) 2022-04-28 2022-04-28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9439A CN114779439A (zh) 2022-07-22
CN114779439B true CN114779439B (zh) 2023-07-18

Family

ID=82435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2760.9A Active CN114779439B (zh) 2022-04-28 2022-04-28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943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16913A (ja) * 2015-12-24 2017-06-29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影光学系
CN107703609A (zh) * 2017-11-22 2018-02-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089506A (zh) * 2021-12-15 2022-02-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16913A (ja) * 2015-12-24 2017-06-29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影光学系
CN107703609A (zh) * 2017-11-22 2018-02-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089506A (zh) * 2021-12-15 2022-02-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9439A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274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681040B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8873253B (zh) 摄像镜头
CN11055448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67814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469669B (zh) 摄像镜头
CN10940728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34154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34691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63274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924084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36185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609376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39877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885179B (zh) 摄像镜头组
CN110426823B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2180566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67940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673305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1236417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1086745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2505898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91946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04760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917658B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