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2838B - 循环澄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循环澄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2838B
CN114772838B CN202210549645.5A CN202210549645A CN114772838B CN 114772838 B CN114772838 B CN 114772838B CN 202210549645 A CN202210549645 A CN 202210549645A CN 114772838 B CN114772838 B CN 114772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ater
flocculation
filtering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96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72838A (zh
Inventor
邓海
孟兵华
刘小红
肖应东
李国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ong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ong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ong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ong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96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2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2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2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72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2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 C02F1/48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for separation of magnetic materials, e.g. magnetic floccu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4Flow arrangements
    • C02F2301/046Recirculation with an external loo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循环澄清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循环澄清装置结构包括壳体、第一控制阀、加药混合管及控制模块;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循环出水口,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澄清出水口以及进水口;第一控制阀用于按照预设的混合水比例分别控制与循环出水口连通的第一进水管道和输送原水的第二进水管道的出水流量,加药混合管靠近循环出水口设置且与第一控制阀的控制出水口连通,加药混合管的混合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连通进水口,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使输送管道内的混合水以预设的输送速度进入进水口。本申请的实施例能降低药剂的使用,提升絮凝效果。

Description

循环澄清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澄清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澄清装置,如水力循环澄清池,其工作原理属泥渣循环型澄清池。它是利用原水的压力,用水力提升器吸人含有泥渣的液体进行混合和达到泥渣循环回流。当带有一定压力的原水投加混凝剂后,以高速通过水射器喷嘴时,在水射喉管周围形成负压,从而将数倍于原水的回流泥渣吸入喉管,并与之充分混合。由于回流泥渣和原水的充分接触,混合,凝聚,絮凝,大大加强絮粒间的吸附作用,迅速地形成较大的絮凝体,在分离区中分离,获得较好的效果。由于它具有无机械传动设备,构造简单,施工较易,运行简便。但是相关技术中,循环澄清装置反应部分凝聚、絮凝时间较短,使得药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循环澄清装置,能降低药剂的使用,提升絮凝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循环澄清装置,所述循环澄清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循环出水口,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澄清出水口以及进水口;所述壳体用于控制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混合水的水力沿程为先向下后上升,以进行多级过滤澄清处理;所述循环出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道;
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按照预设的混合水比例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进水管道和第二进水管道的出水流量;所述第二进水管道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阀输送原水;
加药混合管,所述加药混合管靠近所述循环出水口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控制出水口连通,所述加药混合管的混合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进水口;
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使所述输送管道内的所述混合水以预设的输送速度进入所述进水口。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循环使用壳体内的沉淀水,进而使得壳体内未充分使用的药剂可以再次被利用,并通过加药混合管可以使得药剂混合更加充分,同时辅助利于絮凝和沉降的输送速度,提升絮凝和沉降效果,因此,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实施例在絮凝前所需的药剂量更少且效果更好。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置有: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为上端开口的腔体且位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沉淀池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所述循环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
过滤壳体,所述过滤壳体的下端开口且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所述过滤壳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沉淀池上方的过滤区;
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用于将所述过滤区分隔形成上下设置的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
澄清壳体,所述澄清壳体与所述过滤壳体的内侧壁形成沉淀澄清区;所述澄清壳体为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沉淀澄清区连通的若干澄清出水口的第一腔体;
第二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用于将所述沉淀澄清区分隔形成上下设置的澄清区和沉淀区,所述澄清区与所述第二过滤区通过溢流管道连通;
絮凝壳体,所述絮凝壳体为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溢流管、絮凝出水口的第二腔体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絮凝壳体的下端穿出所述澄清壳体;所述絮凝壳体通过所述溢流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絮凝壳体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圆柱段和圆锥段,所述圆柱段内设有导流柱筒,所述导流柱筒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圆柱段长度的三分之二,且所述导流柱筒的长度为所述絮凝壳体上的絮凝进水口到所述圆柱段上端面距离和所述絮凝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外径的两倍之和。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絮凝壳体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圆柱段和圆锥段,所述圆柱段内设置有导流柱筒,所述导流柱筒的外径为所述圆柱段的0.9倍。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柱筒的下端连接有导流锥筒。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圆锥段的圆锥角小于或等于60度。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的一端沿所述澄清壳体的下端外侧壁周向连接并形成朝向所述沉淀池开口的腔体。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过滤结构包括至少三个不同过滤精度的过滤网,相邻两个所述过滤网的孔网间距为预设的第一距离以使所述澄清区内的澄清水的上升速度在40-50mm/s内。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用于使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区内的过滤水的上升速度在0.7-1mm/s内。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药混合管包括依次连接的PAM混合器、磁粉混合器以及PAC混合器,所述PAM混合器连通所述混合出水口,所述PAC混合器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出水口。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循环澄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循环澄清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所示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所示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所示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0、第一进水管道110、第二进水管道120、澄清出水口130、上壳体140、下壳体150、手孔151、
第一控制阀210、流量计220、调节阀230、循环泵240、
加药混合管300、PAM混合器310、磁粉混合器320、PAC混合器330、
沉淀池410、过滤壳体420、第一过滤结构430、澄清壳体440、第二过滤结构460、过滤网461、絮凝壳体470、溢流管471、絮凝出水口472、导流柱筒474、导流锥筒475、导流片480、环形集水槽490、
输送管道510、视察窗口520、排污管530、隔板540、通槽541、加强件550、
絮凝区610、絮凝沉淀区620、澄清区630、沉淀区640、第一过滤区650、第二过滤区660、沉渣区6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按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计数特征的数量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循环澄清装置,如水力循环澄清池,其工作原理属泥渣循环型澄清池。它是利用原水的压力,用水力提升器吸人含有泥渣的液体进行混合和达到泥渣循环回流。当带有一定压力的原水投加混凝剂后,以高速通过水射器喷嘴时,在水射喉管周围形成负压,从而将数倍于原水的回流泥渣吸入喉管,并与之充分混合。由于回流泥渣和原水的充分接触,混合,凝聚,絮凝,大大加强絮粒间的吸附作用,迅速地形成较大的絮凝体,在分离区中分离,获得较好的效果。由于它具有无机械传动设备,构造简单,施工较易,运行简便。但是相关技术中,循环澄清装置反应部分凝聚、絮凝时间较短,使得药耗增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循环澄清装置,参照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循环澄清装置包括:
壳体100,壳体100的下端设置有循环出水口,壳体100的上端设置有澄清出水口130以及进水口;壳体100用于控制进水口进入的混合水的水力沿程为先向下后上升,以进行多级过滤澄清处理;循环出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道110;
第一控制阀210,第一控制阀210用于按照预设的混合水比例分别控制第一进水管道110和第二进水管道120的出水流量,第二进水管道120用于向第一控制阀210输送原水;
加药混合管300,加药混合管300靠近循环出水口设置且与第一控制阀210的控制出水口连通,加药混合管300的混合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510连通进水口;
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用于使输送管道510内的混合水以预设的输送速度进入进水口。
因此,通过循环使用壳体100内的沉淀水,进而使得壳体100内未充分使用的药剂可以再次被利用,并通过加药混合管300可以使得药剂混合更加充分,同时辅助利于絮凝和沉降的输送速度,提升絮凝和沉降效果,因此,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实施例在絮凝前所需的药剂量更少且效果更好。
需说明的是,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第二控制阀包括流量计220和调节阀230,通过流量计220检测输送管道510上的流量,计算出输送速度,进而可以通过调节阀230调节输送管道510的流量以达到预设的输送速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模块,流量计220和调节阀230均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控制模块实时监测输送管道510上的流量以使输送管道510上的实时输送速度和预设的输送速度保持一致。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控制阀210设置为三通阀,以依次控制水流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210设置有多个,参照图1所示,分别控制第一进水管道110和第二进水管道120的流量,同时在第一进水管道110和第二进水管道120的汇集处还设置循环泵240,并在循环泵240的输出口设置第一控制阀210,以进行多重控制。优选的,本申请中采用多个第一控制阀210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的,在第一进水管道110设置的第一控制阀210为球阀,第二进水管道120设置的第一控制阀210为电动阀,在循环泵240设置的第一控制阀210为电动阀,并在循环泵240处的电动阀前设置单向阀。
需说明的是,输送速度可以设置为0.9-1.0m/s,示例性的,如设置为0.9m/s,又如设置为1.0m/s,又如设置为0.94m/s、0.97m/s等。需说明的是,适当调整输送速度,有利于絮体的絮凝和沉降,当输送速度在0.9-1.0m/s时,不会因过大的进口速度导致进入到进水口的絮体破碎。
需说明的是,在壳体100内进行澄清处理时,存在药剂未被充分反应的情况,通过循环处理(将循环水与原水按比例混合),可以大大的提高药物的利用率,降低用药量,进而降低运行成本。优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循环流量与原水(即污水)流量比为1:2。
需说明的是,加药混合管300连通有加药箱之类的装置(图中并未示出),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实时控制往加药混合管300内投加药剂的剂量,加药混合管300用于将第一进水管道110、第二进水管道120内的水和药剂充分混合。
需说明的是,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上壳体140和下壳体150,上壳体140和下壳体150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运输。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壳体100上设置有视察窗口520,视察窗口520用于观测壳体100内沉淀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视察窗口520查看污泥的堆积情况进行人工排污。需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控制模块进行自动监测,实现自动排污。
需说明的是,参照图1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壳体100设置为圆筒状,沿着壳体100截面的直径方向依次设置为絮凝区610、絮凝沉淀区620、沉淀澄清区、过滤区以及沉渣区670,混合会从进水口进入到絮凝区610后下沉到沉渣区670中;当水流过多时,则会从絮凝区610的上部分流入絮凝沉淀区620并进入到沉淀澄清区中,沉淀澄清区中的大颗粒絮凝体沉淀至沉渣区670中,沉淀澄清区中小颗粒的絮凝体跟随水流上升过滤并通过溢流管道下沉到过滤区的底部,进而在过滤区进行上升过滤输出。此时,絮凝的行程被延长,使得絮凝效果更好。
可理解的是,参照图3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壳体100内设置有:
沉淀池410,沉淀池410为上端开口的腔体且位于壳体100下方,沉淀池410上端与壳体100的侧壁连接,循环出水口设置于沉淀池410的侧壁;
过滤壳体420,过滤壳体420的下端开口且与壳体100的侧壁连接,过滤壳体420与壳体100之间形成有位于沉淀池410上方的过滤区;
第一过滤结构430,第一过滤结构430用于将过滤区分隔形成上下设置的第一过滤区650和第二过滤区660;
澄清壳体440,澄清壳体440与过滤壳体420的内侧壁形成沉淀澄清区;澄清壳体440为下端设置有与沉淀澄清区连通的若干澄清出水口130的第一腔体;
第二过滤结构460,第二过滤结构460用于将沉淀澄清区分隔形成上下设置的澄清区630和沉淀区640,澄清区630与第二过滤区660通过溢流管道连通;
絮凝壳体470,絮凝壳体470为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溢流管471、絮凝出水口472的第二腔体且与进水口连通,絮凝壳体470的下端穿出澄清壳体440;絮凝壳体470通过溢流管471与第一腔体连通。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沉淀池410设置在下壳体150,其他结构均设置在上壳体140。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在第一过滤区650的底部、第一沉淀池410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530,排污管530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0的靠近所述第一沉淀池410底部处设置有手孔151,手孔151对应所述第一沉淀池410的位置设置有视察窗口520用于观察第一沉淀池410底部的污泥状态。
需说明的是,溢流管471用于澄清液和小絮体的流出,絮凝出水口472用于大絮体的汇集和排出。
可理解的是,絮凝壳体470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圆柱段和圆锥段,圆柱段内设有导流柱筒474,导流柱筒47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圆柱段长度的三分之二,且导流柱筒474的长度为絮凝壳体470上的絮凝进水口到圆柱段上端面距离和絮凝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外径的两倍之和。
需说明的是,絮凝进水口和进水口可以是不同管径的输送管道,絮凝进水口靠近导流柱筒474的侧壁设置。示例性的,圆柱段长度为l1,絮凝进水口的中心与圆柱段上端面距离为d,絮凝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外径为D,则导流柱筒474的长度且l=d+2D,优选的,/>
需说明的是,导流柱筒474用于增加絮凝颗粒的碰撞机率,延长絮凝壳体470围合形成的絮凝区610内的絮凝时间。
需说明的是,随着导流柱筒474插入深度的增加,絮体在絮凝区610的停留时间延长,大、小絮体互相碰撞絮凝成更大絮体,溢流管471流出的小絮体减少。但过大的插入深度会对导致已经沉降的絮体受流场作用在沉降区(即位于絮凝出水口472下方的区域)形成漩涡,使得被带入溢流管471,导致溢流管471溢流出水水质变差。因此,选择合适长度的导流柱筒474能提升最终过滤效果。
需说明的是,由于设置有圆锥段,混合水从进水口进入口,会在旋流与微旋涡作用下发生碰撞絮凝,絮体自上向下运动,大絮体沿圆柱段经过絮凝区610沉降到圆锥段,继续沿圆锥段滑落到底部由絮凝出水口472排出,排出的大小絮体受旋流与微旋涡作用下发生碰撞絮凝,絮体自上向下运动,大絮体沉降到沉淀池410的底部堆积。不能沉降的较小絮体随水流由溢流管471流出,进入澄清壳体440与絮凝壳体470之间的絮凝沉淀区620,小絮体在絮凝沉淀区620受重力和水流作用下发生碰撞絮凝,形成较大絮体,絮体自上向下运动,絮体堆积在絮凝沉淀区620底部或经澄清出水口130流入沉淀区640,当絮凝沉淀区620内的絮体堆积到足够量的时候,靠自身重力和水流,进入沉淀区640,沉淀区640内的不能沉降的较小絮体随水流向上运动,通过第二过滤结构460过滤,不能通过的絮体聚集在第二过滤结构460底部,絮体通过分子扩散和彼此撞击,形成较大絮体,较大絮体在自身重力下,向下沉淀,最终滑落到沉淀池410底部形成的沉渣区670中堆积。通过第二过滤结构460的过滤液体进入到澄清区630,当液位高于澄清区630的溢流口,不能沉降的微小絮体随液体经溢流口流入溢流管道进入到第二过滤区660,大颗粒絮凝体沉降在第二过滤区660的底部,不能沉降的微小絮体,在第一过滤结构430的作用下,形成较大絮体,然后自由沉淀,堆积在第二过滤区660的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过滤区660上的视察窗口520观察污泥堆积情况,当污泥量大于或等于排放量时,打开排污阀,将泥渣排入泥渣收集池。
需说明的是,参照图4所示的实施例,澄清壳体440和絮凝壳体470之间还设置有隔板540,隔板540位于溢流管471的下方,隔板540的两边分别与澄清壳体440、絮凝壳体470的侧壁连接,在隔板540上设置有若干通槽541用于液体流动。
可理解的是,参照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絮凝壳体470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圆柱段和圆锥段,圆柱段内设置有导流柱筒474,导流柱筒474的外径为圆柱段的0.9倍。
需说明的是,随着导流柱筒474外径的增大,絮凝区610轴向横截面积减小,小絮体之间的碰撞增加。当外径过大时,絮体受到的剪切力更大,由进料口进入的絮体直接与内置导流筒碰撞,破碎形成细小絮体,小絮体被带入溢流流出,导致出水水质变差。因此,通过设置为圆柱段的0.9倍,可以优化溢流管471流出的水。
可理解的是,导流柱筒474的下端连接有导流锥筒475。
需说明的是,设置导流锥筒475可以增强絮体的分离性能。导流锥筒475末端的末端絮凝区610与澄清区630的横截面积之比产生变化,进而影响絮体的分离性能以及流动速度。其中,导流锥筒475的倾斜角越大,末端的絮凝区610与澄清区630的横截面积之比也随之增大,絮体的分离性能也随之增强,且速度略有降低,大絮体的破碎也随之降低,溢流水质变好。因此,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导流锥筒475的倾斜角设置为2°。倾斜角表示导流锥筒475外壳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的角度。
可理解的是,圆锥段的圆锥角小于或等于60度。
需说明的是,过大的圆锥角不利于絮凝体排出。将圆锥段的圆锥角小于或等于60度可以絮凝体排出的效果更好。
可理解的是,参照图3、图5所示的实施例,壳体100内还设置有导流片480,导流片480的一端沿澄清壳体440的下端外侧壁周向连接并形成朝向沉淀池410开口的腔体。
需说明的是,参照图3所示,腔体呈伞状,进而使得絮凝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伞状的倾斜面导入至沉淀池410的边缘进行沉淀。
可理解的是,参照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第二过滤结构460包括至少三个不同过滤精度的过滤网461,相邻两个过滤网461的孔网间距为预设的第一距离以使澄清区630内的澄清水的上升速度在40-50mm/s内。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三个过滤网461可以分别为5目、10目、50目。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第一距离不做限制,优选的,第一距离为100mm,充分保障了孔网之间的缓冲空间。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过滤结构460设置在澄清壳体440的中部。
可理解的是,第一过滤结构430用于使进入第一过滤区650内的过滤水的上升速度在0.7-1mm/s内。
需说明的是,第一过滤结构430可以是三级斜管组件。
可理解的是,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加药混合管300包括依次连接的PAM混合器310、磁粉混合器320以及PAC混合器330,PAM混合器310连通混合出水口,PAC混合器330连通第一控制阀210的出水口。
需说明的是,参照图1所示,PAM混合器310、磁粉混合器320以及PAC混合器330依次水平间隔设置。
需说明的是,磁粉可以增强絮凝效果,同时磁粉是通过物理方式进行絮凝,结合循环使用的方式,可以节约磁粉的使用量。PAM混合器310用于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混合,如聚丙烯酰胺。PAC混合器330用于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的混合,如聚合氯化铝。
需说明的是,参照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第一过滤区650的上部分设置有环形集水槽490,环形集水槽490的一端和澄清出水口连通,用于将第一过滤区650多级过滤后的水输出以进行循环使用(如产线使用等)。
需说明的是,参照图3所示的实施例,在壳体100内还设置有若干加强件550,分别用于固定导流片480、环形集水槽490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循环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循环出水口,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澄清出水口以及进水口;所述壳体用于控制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混合水的水力沿程为先向下后上升,以进行多级过滤澄清处理;所述循环出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道;
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靠近所述循环出水口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按照预设的混合水比例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进水管道和第二进水管道的出水流量,所述第二进水管道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阀输送原水;
加药混合管,所述加药混合管靠近所述循环出水口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控制出水口连通,所述加药混合管的混合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进水口;
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使所述输送管道内的所述混合水以预设的输送速度进入所述进水口;
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为上端开口的腔体且位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沉淀池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所述循环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
过滤壳体,所述过滤壳体的下端开口且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所述过滤壳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沉淀池上方的过滤区;
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用于将所述过滤区分隔形成上下设置的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
澄清壳体,所述澄清壳体与所述过滤壳体的内侧壁形成沉淀澄清区;所述澄清壳体为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沉淀澄清区连通的若干澄清出水口的第一腔体;
第二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用于将所述沉淀澄清区分隔形成上下设置的澄清区和沉淀区,所述澄清区与所述第二过滤区通过溢流管道连通;
絮凝壳体,所述絮凝壳体为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溢流管、絮凝出水口的第二腔体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絮凝壳体的下端穿出所述澄清壳体;所述絮凝壳体通过所述溢流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所述絮凝壳体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圆柱段和圆锥段,以使大絮体沿圆柱段经过絮凝区沉降到圆锥段,继续沿圆锥段滑落到底部由絮凝出水口排出,排出的大小絮体受旋流与微旋涡作用下发生碰撞絮凝,絮体自上向下运动,大絮体沉降到沉淀池的底部堆积;所述圆柱段内设有导流柱筒,所述导流柱筒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圆柱段长度的三分之二,且所述导流柱筒的长度为所述絮凝壳体上的絮凝进水口到所述圆柱段上端面距离和所述絮凝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外径的两倍之和;所述导流柱筒的外径为所述圆柱段的0.9倍;导流柱筒用于增加絮凝颗粒的碰撞机率,延长在絮凝壳体围合形成的絮凝区内的絮凝时间;所述导流柱筒的下端连接有导流锥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段的圆锥角小于或等于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的一端沿所述澄清壳体的下端外侧壁周向连接并形成朝向所述沉淀池开口的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包括至少三个不同过滤精度的过滤网,相邻两个所述过滤网的间距为预设的第一距离,以使所述澄清区内的澄清水的上升速度在40-50mm/s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用于使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区内的过滤水的上升速度在0.7-1mm/s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混合管包括依次连接的PAM混合器、磁粉混合器以及PAC混合器,所述PAM混合器连通所述混合出水口,所述PAC混合器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出水口。
CN202210549645.5A 2022-05-20 2022-05-20 循环澄清装置 Active CN114772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9645.5A CN114772838B (zh) 2022-05-20 2022-05-20 循环澄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9645.5A CN114772838B (zh) 2022-05-20 2022-05-20 循环澄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2838A CN114772838A (zh) 2022-07-22
CN114772838B true CN114772838B (zh) 2023-12-08

Family

ID=82408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9645.5A Active CN114772838B (zh) 2022-05-20 2022-05-20 循环澄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283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667U (zh) * 1988-02-12 1989-10-11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高浊度水的高效澄清装置
US4931175A (en) * 1988-09-07 1990-06-05 Lenox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c. Water clarifying apparatus
CN202415298U (zh) * 2012-01-16 2012-09-05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循环净化浊水的系统
CN202590444U (zh) * 2012-04-17 2012-12-12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套筒式澄清池
CN211521700U (zh) * 2019-10-31 2020-09-18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水力循环澄清池
CN113860454A (zh) * 2021-11-09 2021-12-31 温华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澄清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7714B2 (en) * 2001-04-30 2003-02-11 Parkson Corporation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ballasted floccul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667U (zh) * 1988-02-12 1989-10-11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高浊度水的高效澄清装置
US4931175A (en) * 1988-09-07 1990-06-05 Lenox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c. Water clarifying apparatus
CN202415298U (zh) * 2012-01-16 2012-09-05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循环净化浊水的系统
CN202590444U (zh) * 2012-04-17 2012-12-12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套筒式澄清池
CN211521700U (zh) * 2019-10-31 2020-09-18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水力循环澄清池
CN113860454A (zh) * 2021-11-09 2021-12-31 温华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澄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2838A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65780C (en) Thickener and method for thickening
WO2006036014A1 (ja) 凝集分離装置
CN208229453U (zh) 下流式高效混凝沉淀池
US20030173289A1 (en) Self diluting feedwell including a vertical educ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dilution employing same
CN107244724B (zh) 一种适用于分散污水排水特性的小型混凝沉淀池及方法
CN114772838B (zh) 循环澄清装置
CN215479956U (zh)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
CN216639008U (zh) 自适应变循环颗粒污泥水处理器
CN216639004U (zh) 自循环加密颗粒污泥净水装置
CN108946890A (zh) 一种集净化与浓缩为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4084981A (zh) 简单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及工作方法
CN21149705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113968639B (zh)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净水装置
CN113968607B (zh)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
CN114105271B (zh) 自循环加密颗粒污泥净水装置
CN211971859U (zh) 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设备
KR100865784B1 (ko) 와류유도수단이 구비된 침전장치
CN209740882U (zh) 一种能够控制固态物上浮的澄清池
CN114105288B (zh) 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EP1637205A1 (en) Flocculaing settling device
CN210885464U (zh) 叶轮驱动的污泥循环澄清池
CN218262087U (zh) 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
CN219972088U (zh) 一种雨水处理设备
CN118479690B (zh) 一种脱硫废水预沉池及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KR20140041201A (ko) 일체형 응집침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