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5600A -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5600A
CN114765600A CN202011626372.7A CN202011626372A CN114765600A CN 114765600 A CN114765600 A CN 114765600A CN 202011626372 A CN202011626372 A CN 202011626372A CN 114765600 A CN114765600 A CN 114765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ipv6 address
ipv6prefix
ipv6
service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63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5600B (zh
Inventor
惠少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068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9497A/zh
Priority to CN202011626372.7A priority patent/CN11476560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8051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161A1/zh
Priority to US18/270,333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6795A1/en
Priority to EP21913902.9A priority patent/EP4254899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76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5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5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5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1Routing in networks with a plurality of addressing schemes, e.g. with both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80Ingress point selection by the source endpoint, e.g. selection of ISP or POP
    • H04L45/85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92Address allocation by self-assignment, e.g. picking addresses at random and testing if they are already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04Address structures or forma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9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68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 sub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以实现终端设备与路由设备支持的多个网络均可通信。方法为:路由设备从多个网络获取多个IPv6前缀,根据第一路由策略在多个IPv6前缀中确定第一IPv6前缀,将第一IPv6前缀分配给终端设备;第一IPv6前缀与第一网络对应;从终端设备接收包括第一IPv6地址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与第二网络对应,根据第一IPv6地址和第二网络对应第二IPv6前缀确定第二IPv6地址,向第二网络发送包括第二IPv6地址的第二数据业务请求;第一IPv6地址由终端设备基于第一IPv6前缀和本地地址确定,第二网络为多个网络除第一网络外的任一网络。

Description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业务可靠性及带宽叠加的诉求,需要路由设备例如用户端设备(customer-premises equipment,CPE)等支持双网双通能力,例如,路由设备可以支持固定网络(简称固网)和移动网络的双上行连接,进而该路由设备为其下挂的终端设备提供上行双链路选择,从而提升业务带宽及连接可靠性。
目前,通常采用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地址实现在上述路由设备支持双上行连接的场景中的业务数据传输。由于IPv4地址存在不够用的情况,因此提出来可以通过IPv6地址来替代IPv4地址。其中,IPv6地址包括128位,一般前64位为前缀(prefix),后64位为本地地址。
具体的,在IPv6地址的分配过程中,路由设备在开机连接一个网络后,连接的网络侧为路由设备分配一个IPv6 prefix,本地地址根据本地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地址而确定,IPv6 prefix和本地地址组成IPv6地址,该IPv6地址即为网络侧为路由设备分配的IPv6地址。在路由设备在支持双网双通的场景时,不同的网络分配置不同的IPv6prefix;而路由设备通过某一IPv6地址与不同的网络进行通信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与该网络无法连接通信,导致业务失败,使得当前在路由设备的双连接场景中采用IPv6地址实现业务并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用以实现对路由设备下挂的终端设备的IPv6地址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与路由设备支持的多个网络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路由设备从多个网络获取多个IPv6前缀,根据第一路由策略在所述多个IPv6前缀中确定第一IPv6前缀,并将所述第一IPv6前缀分配给所述路由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所述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IPv6地址,所述第一IPv6地址由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IPv6前缀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本地地址确定的;所述路由设备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与第二网络对应,然后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的第二IPv6前缀确定第二IPv6地址,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二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IPv6地址;其中,所述多个IPv6前缀与所述多个网络一一对应;所述第一IPv6前缀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多个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网络以外的任一个网络。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终端设备生成唯一的IPv6地址,并且在终端设备的IPv6前缀请求的业务对应的网络的IPv6前缀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路由设备对终端设备的地址以及该网络的IPv6前缀生成新的地址,以实现终端设备与该网络之间的通信,从而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与路由设备支持的多个网络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也即可以实现终端设备可以访问不同的IPv6前缀的网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路由策略可以为将所述多个网络中负载能力最高的网络对应的IPv6前缀确定为所述第一IPv6前缀。这样所述路由设备在多个IPv6前缀中确定负载能力最高的网络对应的IPv6前缀作为最终确定的IPv6前缀,可以减少路由设备对终端设备的地址的转换,从而可以提高转发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路由策略为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者终端设备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网络。这样可以成功确定终端设备需要访问的网络,从而将终端设备的数据业务请求准确发送至对应的网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IPv6前缀作为所述路由设备的IPv6前缀,并根据所述第一IPv6前缀和所述路由设备的本地地址确定所述路由设备的IPv6地址。这样在多连接场景下,路由设备可以有唯一的IPv6地址,可以确保通信地址单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第二IPv6前缀确定所述第二IPv6地址,具体方法可以为:所述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IPv6地址中的所述第一IPv6前缀替换为所述第二IPv6前缀,得到所述第二IPv6地址。这样所述路由设备可以准确地得到对应第二网络的第二IPv6地址,以使将终端设备的数据业务请求成功地发送到访问的网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之前,所述路由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所述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IPv6地址中的所述第一IPv6前缀替换为所述第二IPv6前缀,得到包括所述第二IPv6地址的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对所述第二IPv6地址进行冲突检测。这样可以避免终端设备的IPv6地址在第二网络内的冲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之前,所述路由设备还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向所述第一网络发送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网络对所述第一IPv6地址进行冲突检测。这样可以避免终端设备的IPv6地址在第一网络内的冲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三数据业务请求,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路由策略确定所述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将所述第三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第一网络。这样路由设备可以准确地将终端设备对应第一网络的数据业务请求发送至第一网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路由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接收第四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四数据业务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二IPv6地址;所述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二IPv6地址的所述第二IPv6前缀替换为所述第一IPv6前缀生成所述第一IPv6地址,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五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这样可以实现与终端设备IPv6前缀不同的网络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也即可以实现与终端设备IPv6前缀不同的网络对终端设备的访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路由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第六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六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向所述终端设备转发所述第六数据业务请求。这样可以实现网络对终端设备的访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路由设备,该路由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的设计示例中路由设备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路由设备的结构中可以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的设计示例中路由设备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可选的,收发模块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调制解调器;处理模块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前缀策略模块和路由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路由设备的结构中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器,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可以用于收发消息或数据,以及用于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路由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的设计示例中路由设备的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路由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提及的终端设备、路由设备和多个网络。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示例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可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针对第一方面中的各种可能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说明,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IPv6地址的分配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组网情况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场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包转发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用以实现对路由设备下挂的终端设备的IPv6地址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与路由设备支持的多个网络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其中,本申请所述方法和装置(即路由设备)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路由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IPv6 prefix或IPv6地址,以及路由终端设备和网络之间的业务数据。例如,路由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CPE、路由器、无线交换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WIFI)无线路由器、光网络终端、WIFI无线中继器、便携式终端热点等等。
2)、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站点(station,STA)、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等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另外,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IPv6地址的分配过程可以如图1所示,其中,图1中以路由设备为CPE,以终端设备为STA示出。具体的,CPE开机连接LTE或5G网络后,网络侧为CPE分配一个IPV6 prefix,CPE根据本地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计算出IPv6本地地址,然后组成唯一IPv6地址,该IPv6地址即为网络侧为CPE分配的IPv6地址。当STA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CPE后,STA向CPE发起路由请求(router solicitation,RS),RS请求用于请求分配IPv6 prefix,CPE通过路由通告(routeradvertisement,RA)消息将自身的IPv6 prefix返回给STA,STA根据IPv6 prefix+本地地址生成自己的IPv6地址。
由于相同地址前缀生成的IPv6地址有可能重复,因此在CPE或STA启动生成IPv6地址前需要通过邻节点请求(neighbor solicitation,NS)请求网络对该IPv6地址进行地址冲突检测(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DAD),以及通过是否接收到邻节点公告(neighbor advertisement,NA)消息来确定该IPv6地址是否存在冲突(其中收到NA消息则说明有冲突,在一段时间内没收到NA消息则说明没有冲突),进而确保该地址在该前缀域内不冲突的情况下才能正式启动该IPv6地址。
进一步地,当CPE在已经与LTE或者5G建立上行连接的基础上,再建立与固网(或第二条LTE或5G网络连接)的第二条上行IPv6连接的情况下,具体组网情况可以如图2所示。
由于CPE先与LTE/5G建立IPv6连接,此时CPE获取到IPv6 prefix 1并分配给STA 1和STA2,CPE及STA1和STA 2的IPv6地址基于IPv6 prefix 1生成。当CPE与固网建立第二条IPv6连接时,固网为CPE分配了IPv6 prefix 2,在这种情况下,CPE及STA1和STA2的IPv6地址的前缀仍为IPv6 prefix 1。当STA 1和STA 2根据路由规则(例如LTE/5G连接中断)经过CPE路由连接固网时,由于STA 1和STA 2的IPv6 prefix 1与固网的IPv6 prefix2不一致,因此导致STA 1和STA 2与固网的连接无法通讯。即IPv6协议规定,STA访问网络时,携带的源地址prefix必须和网络自身的prefix相同,如果不同则该请求将被拒绝,业务无法使用,因此导致CPE采用IPv6地址实现业务并不灵活。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IPv6地址的管理方法,以实现对路由设备下挂的终端设备的IPv6地址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与路由设备支持的多个网络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的管理方法可以适用于以下场景:(1)局域内网和外网需要隔离的场景,如图3所示。例如,某医院某医生在查看某病人在本医院的历史病例的情况下,采用的是医院固网,即局域内网,而该医生在访问某网页显示的新闻时,访问的是移动网络(如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网络、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等),即外网。(2)存在一些业务需要连接固网实现,其余业务均可以通过连接移动网络实现的场景,如图4所示。例如,在某些地区,视频类业务等需要通过固网实现,游戏类业务需要移动网络实现。(3)为了网络的可靠性,采用至少两个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的场景,如图5所示。例如,在通过终端设备直播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进行视频录制业务,通过第二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进行文本消息收发业务。应理解,上述列举的三个场景仅仅是示例性地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路由设备支持双网络连接或者多网络连接的场景,本申请此处不再一一列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双网络连接可以指路由设备分别与固网和移动网络的连接,还可以指路由设备分别与两个相同或者不同的移动网络的连接;多网络连接可以指路由设备分别与固网和移动网的多个网络连接,还可以指路由设备分别与多个移动网络的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的管理方法适用的场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路由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网络。例如,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的管理方法适用的一种示例性的场景示意图。在图6中,以终端设备为STA为例,以路由设备为CPE示出。图6示出的场景示意图可以包括两个STA(例如STA 1、STA 2)、CPE和两个网络(例如网络1和网络2)。其中,STA1和STA2均需要通过CPE连接网络1和/或网络2进行业务。具体的:
网络1和网络2可以为不同的网络,例如网络1和网络2分别为固网和移动网络,又例如网络1和网络2分别为不同的移动网络;网络1和网络2也可以为相同的移动网络。示例性的,移动网络可以为5G、LTE等,固网可以为固网电信网络,简称“固网”,是透过金属线或光纤线等固体媒体传送信号的电话网络。网络1和网络2与CPE之间分别建立IPv6连接1和IPv6连接2。网络1可以为CPE分配IPv6 prefix 1,网络2可以为CPE分配IPv6prefix 2。
在本申请中,在CPE中增加了前缀代理(prefix proxy)功能,其功能可以通过如图6示出的前缀策略(prefix policy)模块实现。其中,prefix policy模块可以实现对STA的IPv6地址与网络连接之间的关系的管理,以使STA成功通过相应的网络进行业务。此外,CPE还可以包括图6示出的路由模块和调制解调器(modem)模块。示例性的,路由模块可以用于实现CPE与STA之间的通信。路由模块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第六版(dynamic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version 6,DHCPv6)模块等。其中,prefix policy模块可以通过路由模块为STA 1和STA 2分配IPv6 prefix。modem模块可以用于实现CPE与网络之间的通信。CPE可以通过modem模块与网络1建立IPv6连接1,以及通过modem模块与网络2建立IPv6连接2。当modem模块与网络1建立IPv6连接1后,modem模块内部创建广域网(widearea network,WAN)1,WAN 1与IPv6连接1对应;当modem模块与网络1建立IPv6连接1后,modem模块内部创建WAN 2,WAN 2与IPv6连接2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CPE与网络1建立IPv6连接1时,CPE从网络1获取到IPv6prefix1,当CPE与网络2建立IPv6连接2时,CPE从网络2获取到IPv6 prefix 2。CPE将获取到的IPv6 prefix 1和IPv6 prefix 2存储到prefix policy模块,由prefix policy模块进行管理。CPE中的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一路由策略选择一个IPv6 prefix作为CPE的IPv6prefix,并将该IPv6 prefix通过路由模块分配给STA 1和STA 2。其中,第一路由策略可以为将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对应的IPv6前缀作为默认IPv6前缀。在本申请中,负载能力的高低可以指网络可连接的负载业务的类型数量,或者,负载能力的高低可以指网络可连接的负载终端的数量,或者负载能力的高低还可以指网络可以并发处理负载数量或吞吐量等。当然,负载能力的高低还可以有其它解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例如,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STA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确定大部分业务需要通过IPv6连接1实现,仅有小部分业务通过IPv6连接2实现,则prefix policy模块确定IPv6连接1可连接的负载较多,也即确定IPv6连接1为负载能力较高的网络连接,因此将IPv6 prefix 1作为CPE的IPv6 prefix,并将该IPv6 prefix 1通过路由模块分配给STA 1和STA 2,如图6所示。又例如,prefix policy模块确定所有业务默认连接IPv6连接1,则prefix policy模块确定IPv6连接1可连接的负载较多,也即确定IPv6连接1为负载能力较高的网络连接,则prefix policy模块将IPv6 prefix 1作为CPE的IPv6 prefix,并将该IPv6 prefix 1通过路由模块分配给STA 1和STA 2,如图6所示。又例如,prefix policy模块当确定IPv6连接1可以并发处理数量较多的负载时,则确定IPv6连接1为负载能力较高的网络连接,prefix policy模块将IPv6 prefix 1作为CPE的IPv6 prefix,并将该IPv6prefix 1通过路由模块分配给STA1和STA 2,如图6所示。
CPE根据IPv6 prefix 1以及CPE的本地地址生成CPE的IPv6地址,STA 1和STA 2分别根据IPv6 prefix 1以及自身的本地地址生成自身的IPv6地址,例如,STA 1的IPv6地址为IPv6 prefix 1+地址(address,addr)1,STA 2的IPv6地址为IPv6 prefix 1+addr 2,如图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STA 1和STA 2在接入CPE后,向CPE发送地址请求后,CPE的prefixpolicy模块执行上述为STA 1和STA 2的IPv6 prefix的分配。可选的,STA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CPE。
当然,prefix policy模块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业务需求重新确定IPv6prefix,实现动态更新CPE的IPv6 prefix以及STA的IPv6 prefix,从而保证业务性能较好,提高传输效率。
由于基于相同的IPv6 prefix生成的IPv6地址有可能重复,因此在CPE或STA启动生成IPv6地址前需要通过邻节点请求(neighbor solicitation,NS)请求网络对该IPv6地址进行DAD冲突检测,以及通过是否接收到邻节点公告(neighbor advertisement,NA)消息来确定该IPv6地址是否存在冲突(其中收到NA消息则说明有冲突,在一段时间内没收到NA消息则说明没有冲突),进而确保该IPv6地址在该前缀域内不冲突的情况下才能正式启动该IPv6地址。具体的,例如下图8中步骤812-步骤818或者下图9中步骤912-步骤918示出的过程,某一个STA(例如STA 1)将自身的IPv6地址通过NS消息广播给CPE,以完成该STA 1的IPv6地址的DAD冲突检测。在本申请中,CPE除了完成该STA 1在IPv6地址对应的网络域内的IPv6地址的DAD冲突检测之外,CPE还将该STA 1的NS消息转发给prefix policy模块,以使prefix policy模块实现代理该STA 1的IPv6地址的DAD流程。prefix Policy模块将该STA1的IPv6地址的前缀(例如IPv6 prefix 1)分别替换为其它网络连接(例如IPv6连接2)的IPv6 prefix(例如IPv6 prefix 2),然后构造成对应的新IPv6地址(例如IPv6 prefix 2+addr 1),再模拟STA 1通过modem模块向每个网络发送对应IPv6 Prefix的NS消息,以检测对应的IPv6地址是否在本网络域内冲突,如果prefix policy模块收到来自某个网络连接上的DAD NA应答消息,说明对应的IPv6地址采用该网络的IPv6前缀时存在冲突,则prefixpolicy模块将该NA应答消息通过路由模块转发给对应的STA,让其重新生成本地地址后重新发起DAD流程。如果在规定时间内STA 1没收到任何NA消息,则STA1正式启用对应的IPv6地址(IPv6 prefix 1+addr 1)。这样,可以保证任一个STA的IPv6地址在任一个网络域内均不冲突,以保证后续业务数据的成功传输。
在本申请中,由于上述描述的prefix policy模块可以模拟STA在每个网络域使用该网络的IPv6 prefix替换STA的IPv6 prefix发起DAD冲突检测流程,对应的网络就可以记录在该网络对应的网络连接上的IPV6地址可达,进而网络侧就可以直接访问该IPv6地址,从而实现网络侧可以访问到该IPv6地址对应的STA。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维护了CPE的IPv6 prefix与其他网络的IPv6 prefix的映射关系,当STA在进行业务时,STA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时源IP(source IP,SIP)使用STA 的IPv6地址,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选择合适的网络连接。例如,图7所示的业务数据包转发示意图中,STA 1发送的业务数据包的SIP 1为IPv6 prefix 1+addr 1,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当确定STA 1的业务数据包需要转发到自身的IPv6 prefix对应的网络时,则直接通过CPE与对应的网络的IPv6连接进行数据包转发,也即直接将STA 1的SIP 1为IPv6 prefix 1+addr 1的业务数据包转发到调制解调器模块中与网络1对应的WAN 1模块;STA 2发送的业务数据包的SIP 2为IPv6 prefix 1+addr 2,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当确定STA 2的业务数据包需要转发给其他网络(例如网络2)时,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存储的映射关系将业务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的IPv6prefix 1替换为需要连接的网络的IPv6 prefix,也即网络2的IPv6 prefix 2,生成新的业务数据包的SIP 3为IPv6 prefix2+addr 2,然后再将处理后的业务数据包(也即SIP 3为IPv6 prefix 2+addr 2的业务数据包)通过与对应的网络的IPv6连接转发给目的网络,也即将STA 2的SIP 3为IPv6 prefix 2+addr2的业务数据包转发到调制解调器模块中与网络2对应的WAN 2模块,以使转发到网络2。
在网络侧访问任一个IPv6地址时,网络侧的访问消息可以通过modem模块到达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当确定访问的IPv6地址的IPv6 prefix与自身的IPv6 prefix相同时,则直接将访问消息通过路由模块转发给IPv6地址对应的STA,当确定访问的IPv6地址的IPv6 prefix与自身的IPv6 prefix不相同时,将访问消息中的目的IPv6地址中的IPv6 prefix替换为自身的IPv6 prefix,然后将访问消息通过路由模块转发给对应的STA。
需要说明的是,图6、图7中仅以STA为两个,网络为两个为例示出,但这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场景的限定。应理解,在实际场景中,可以有比两个STA更少或者更多的STA,以及有比两个网络更多的网络。并且,图6、图7中的STA可以替换为其他的终端设备,CPE可以替换为其他的路由设备,对此本申请不再一一列举说明。
基于以上实施例,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的一个具体的示例。图8所示的示例可以应用于图2或图3所示的场景下,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以两个终端设备为STA1和STA2,以路由设备为CPE,以两个网络为固网和移动网络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的,该示例的具体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CPE开机注册到固网,具体的,CPE的modem模块向固网发送第一注册消息。
具体的,在modem模块完成到固网的注册后,modem模块在内部创建WAN 1,通过WAN1与固网连接,也即WAN 1与固网的连接对应。
步骤802:CPE的modem模块从固网获取IPv6 prefix 1。
步骤803:CPE的modem模块根据IPv6 prefix 1和CPE的本地MAC地址生成IPv6_1地址,IPv6_1地址为CPE在固网中的IPV6地址。
具体的,modem模块在生成IPv6_1后,通过NS消息广播到固网连接域内,对IPv6_1进行DAD检测,确定IPv6_1在5G1连接域内没有冲突,则将IPv6_1地址确定为CPE在5G 1网络中的IPV6地址。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modem模块在将IPv6_1通过NS消息广播到固网连接域内后,如果收到NA消息,则CPE重新生成IPv6_1的后64位,并再次发起NS消息广播进行DAD检测。
步骤804:CPE的modem模块将固网连接的WAN 1与IPv6_1的对应关系发送给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805:CPE再次注册到移动网络,具体的,CPE的modem模块向移动网络发送第二注册消息。
同理,在modem模块完成到移动网络的注册后,modem模块在内部创建WAN 2,通过WAN 2与移动网络连接,也即WAN 2与移动网络的连接对应。
步骤806:CPE的modem模块从移动网络获取IPv6 prefix 2。
步骤807:CPE的modem模块根据IPv6 prefix 2和CPE的本地MAC地址生成IPv6_2地址,IPv6_2地址为CPE在移动网络中的IPV6地址。
具体的,modem模块在生成IPv6_2后,通过NS消息广播到移动网络连接域内,对IPv6_2进行DAD检测,确定IPv6_2在移动网络连接域内没有冲突,则将IPv6_2地址确定为CPE在移动网络中的IPV6地址。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modem模块在将IPv6_2通过NS消息广播到移动网络连接域内后,如果收到NA消息,则CPE重新生成IPv6_2的后64位,并再次发起NS消息广播进行DAD检测。
步骤808:CPE的modem模块将移动网络连接的WAN2与IPv6_2对应关系发送给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809: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一路由策略确定默认连接为固网连接,并将CPE根据IPv6 prefix 1生成的地址IPv6_1作为CPE的IPv6地址。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策略可以为将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对应的IPv6前缀作为默认IPv6前缀,prefix policy模块可以将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作为默认连接。在本申请中,负载能力的高低可以指网络可连接的负载业务的类型数量,或者,负载能力的高低可以指网络可连接负载终端的数量,或者负载能力的高低还可以指网络可以并发处理的负载数量或吞吐量等。当然,负载能力的高低还可以有其它解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负载能力高的网络的判断可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STA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进行判断。例如,游戏类业务需要通过固网实现,视频类业务需要移动网络实现,语音类业务需要固网实现等等,也即游戏类业务与固网连接对应,视频类业务与移动网络连接对应,语音类业务与固网连接对应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固网连接可以与游戏类业务和语音类业务等N种业务对应,而移动网络连接可以与视频类业务等M种业务对应,固网连接对应的N种业务多于移动网络连接对应的M种业务(即N大于M),也即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是固网连接。又例如,在STA 1与固网连接对应,STA 2与移动网络连接对应,以及其他STA(例如STA 3等)与固网连接对应的情况下,固网连接可以与STA 1和其他STA等X个STA对应,移动网络连接可以与STA 2等Y个STA对应,固网连接对应的X个STA多于移动网络连接对应的Y个STA(即X大于Y),也即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是固网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prefix policy模块可以将并发处理负载数量较多的网络连接作为负载能力高。例如,当确定固网连接可以并发处理数量较多的负载时,则以固网连接作为默认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以固网连接负载能力较高,将固网连接作为默认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当确定移动网络连接负载能力较高时,则以移动网络作为默认连接,相应的IPv6_2作为CPE的IPv6地址。
步骤810:STA 1向CPE发送第一IPv6前缀请求,第一IPv6前缀请求用于为STA 1请求IPv6 prefix。
具体的,该第一IPv6前缀请求发送到CPE的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将该第一IPv6前缀请求转发到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811: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通过路由模块将IPv6 prefix 1通过第一响应消息返回给STA 1。
步骤812:STA 1根据IPv6 prefix 1和STA 1的本地MAC地址生成STA 1的IPv6地址IPv6_1_1,并向CPE发送NS广播消息(也即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以实现对IPv6_1_1地址的DAD检测,其中NS广播消息中包含IPv6_1_1。
具体的,该NS广播消息发送到CPE的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将该NS广播消息转发到modem模块。
步骤813:CPE的modem模块将STA 1的NS广播消息(也即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转发给固网,以完成IPv6_1_1的IPv6的DAD检测。
步骤814:CPE的路由模块将STA 1的IPv6_1_1发送给prefix policy模块,触发prefix policy模块代理STA 1完成在移动网络连接域内的IPv6 DAD检测。
步骤815:prefix policy模块将IPv6_1_1的IPv6 prefix 1替换为IPv6 Prefix2,重新生成移动网络连接域内的IPv6_2_1。
步骤816:prefix policy模块模拟STA 1通过modem模块向移动网络发送NS广播消息(也即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以进行DAD检测,其中NS广播消息(也即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中包括IPv6_2_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和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均以NS广播消息示出,并示出了每个NS广播消息中包括的IPv6地址。
步骤817:如果STA1收到来自CPE的NA消息,则代表IPv6_1_1地址在固网和移动网络域内存在冲突,则执行步骤818。
其中,该NA消息来自固网或者移动网络,具体的,固网或者移动网络将该NA消息发送给modem模块,modem模块将该NA消息转发给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再转发给STA 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仅示出NA消息从modem模块通过路由模块发送给STA 1的过程,对固网或移动网络到modem模块的过程不再示出。
步骤818:STA 1重新生成IPv6_1_1的后64位,STA 1根据IPv6 prefix 1和STA 1的本地MAC地址得到新的IPv6地址IPv6_1_3,然后再次发起NS广播消息以进行IPv6 DAD。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STA 1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NA消息,则STA1将IPv6_1_1作为自己的IPv6地址。在本实施例以下的描述中,以STA1将IPv6_1_1作为自己的IPv6地址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步骤819:STA 2向CPE发送第二IPv6前缀请求,第二IPv6前缀请求用于为STA 2请求IPv6 prefix。
同理,该第二IPv6前缀请求发送到CPE的路由模块,路由6模块将该第二IPv6前缀请求转发到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820: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通过路由模块将IPv6 prefix 1通过第二响应消息返回给STA 2。
步骤821:STA 2根据IPv6 prefix 1和STA 2的本地MAC地址生成STA 2的IPv6地址IPv6_1_2,并向CPE发送NS广播消息,以实现对IPv6_1_2地址的DAD检测,其中NS广播消息中包含IPv6_1_2。
同理,该NS广播消息发送到CPE的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将该NS广播消息转发到modem模块。
步骤822:CPE的modem模块将STA 2的NS广播消息转发给固网,以完成IPv6_1_2的IPv6的DAD检测。
步骤823:CPE的路由模块将STA 2的IPv6_1_2发送给prefix policy模块,触发prefix policy模块代理STA 2完成在移动网络域内的IPv6 DAD检测。
步骤824:prefix policy模块将IPv6_1_2的IPv6 prefix 1替换为IPv6 Prefix2,重新生成移动网络连接域内的IPv6_2_2。
步骤825:prefix policy模块模拟STA 2通过modem模块向移动网络发送NS广播消息,以进行DAD检测,其中NS广播消息中包括IPv6_2_2。
步骤826:如果STA2收到来自CPE的NA消息,则代表IPv6_1_2地址在固网和移动网络域内存在冲突,则执行步骤827。
其中,该NA消息来自固网或者移动网络,具体的,固网网络或者移动网络将该NA消息发送给modem模块,modem模块将该NA消息转发给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再转发给STA2。
步骤827:STA 2重新生成IPv6_1_2的后64位,STA 2根据IPv6 prefix 1和STA2的本地MAC地址得到新的IPv6地址IPv6_1_4,然后再次发起NS广播消息以进行IPv6 DAD。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STA 2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NA消息,则STA2将IPv6_1_2作为自己的IPv6地址。在本实施例以下的描述中,以STA2将IPv6_1_2作为自己的IPv6地址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819-步骤827涉及的STA2的IPv6地址的生成过程与步骤810-步骤818中涉及的STA1的IPv6地址的生成过程类似因此为了简洁,在图8中不再一一示出步骤819-步骤827的具体过程,在图8中仅概括示例,可以参见步骤810-步骤818的示例。
步骤828:STA 1向CPE发送第三数据业务请求,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中的源IP地址为IPv6_1_1。
该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到达CPE的路由模块。
步骤829:CPE的路由模块将第三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830: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固网,即该业务的数据包需要路由到固网连接,则将第三数据业务请求通过modem模块基于固网连接转发到固网。
示例性的,prefix policy模块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prefix policy模块可以根据STA 1请求IPv6 prefix的消息中包含的STA1的业务类型标识,或者根据STA1请求DAD检测的NS消息中包含的业务类型标识确定STA1的业务类型,也即可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然后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路由策略确定该业务需要连接固网;或者,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中包含业务类型标识,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包含的业务类型标识结合路由策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固网。当然,还可以有别的方法,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中,第二路由策略可以为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根据STA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等,确定需要连接的网络。也即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的网络的具体方法可以为:prefixpolicy模块可以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根据STA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等,确定需要连接的网络。示例性的,此处以prefix policy模块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固网为例说明。
步骤831:STA2向CPE发送第一数据业务请求,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中的源IP地址为IPv6_1_2。
该第一数据业务请求到达CPE的路由模块。
步骤832:CPE的路由模块将该第一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833: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一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移动网络,即该业务的数据包需要路由到移动网络连接,则将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中的源IP地址IPv6_1_2替换为IPv6_2_2,生成新的第二数据业务请求。
具体的,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一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移动网络的方法,与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固网的方法类似,可以互相参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步骤834:prefix policy模块将数据业务请求3通过modem模块基于移动网络连接转发到移动网络。
步骤835:如果云侧需要通过移动网络访问STA1,则移动网络在收到云侧的第四数据业务请求后,将第四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CPE的modem模块,其中,第四数据业务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为IPv6_2_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仅示出移动网络收到云侧的第四数据业务请求后转发的过程,不再示出移动网络从云侧接收第四数据业务请求的过程。
步骤836:CPE的modem模块将第四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837:prefix policy模块将第四数据业务请求中的目的地址IPv6_2_1替换为IPv6_1_1,生成第五数据业务请求。
具体的,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目的地址IPv6_2_1可以确定需要访问的STA为自己下挂的STA1,然后将IPv6_2_1中的IPv6 prefix 2替换为IPv6 prefix 1得到STA1的地址IPv6_1_1。
步骤838:prefix policy模块将第五数据业务请求发送给路由模块。
步骤839:路由模块根据第五数据业务请求中的IPv6_1_1寻址到STA 1,然后将第五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STA 1。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仅示出了云侧通过移动网络访问STA 1的情况,云侧通过移动网络访问STA 2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云侧需要通过固网访问STA1,则固网在收到云侧的第六数据业务请求后,将第六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CPE的modem模块,其中,第六数据业务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为IPv6_1_1。CPE的modem模块将第六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prefix policy模块。prefix policy模块将第六数据业务请求发送给路由模块。路由模块根据第六数据业务请求中的IPv6_1_1寻址到STA1,然后将第六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STA 1。
需要说明的是,云侧通过固网访问STA 2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的移动网络可以为5G或者LTE或者未来的网络(例如6G),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又一个实施例中,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图9所示的示例可以应用于图5所示的场景下,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以两个终端设备为STA1和STA2,以路由设备为CPE,以两个网络为5G1和5G2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的,该示例的具体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CPE开机通过modem模块注册到5G1网络。
具体的,CPE的modem模块可以通过注册(register)消息或者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建立((protocol data unit,PDU)session setup)消息注册到5G1网络。
在modem模块完成到5G1网络的注册后,modem模块在内部创建WAN 1,通过WAN1与5G 1连接,也即WAN 1与5G 1的连接对应。
步骤902:CPE的modem模块从5G1网络获取IPv6 prefix 1。
步骤903:CPE的modem模块根据IPv6 prefix 1和CPE的本地MAC地址生成IPv6_1地址,IPv6_1地址为CPE在5G 1网络中的IPV6地址。
具体的,modem模块在生成IPv6_1后,通过邻节点请求NS消息广播到5G1连接域内,对IPv6_1进行地址冲突检测DAD检测,确定IPv6_1在5G1连接域内没有冲突,则将IPv6_1地址确定为CPE在5G 1网络中的IPV6地址。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modem模块在将IPv6_1通过NS消息广播到5G1连接域内后,如果收到邻节点公告NA消息,则CPE重新生成IPv6_1的后64位,并再次发起NS消息广播进行DAD检测。
步骤904:CPE的modem模块将5G1连接的WAN 1与IPv6_1的对应关系发送给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905:CPE通过modem模块再次注册到5G2网络。
同理,CPE可以通过register消息或者PDU session setup消息注册到5G2网络。
同理,在modem模块完成到5G2网络的注册后,modem模块在内部创建WAN 2,通过WAN 2与5G 2连接,也即WAN 2与5G 2的连接对应。
步骤906:CPE的modem模块从5G2网络获取IPv6 prefix 2。
步骤907:CPE的modem模块根据IPv6 prefix 2和CPE的本地MAC地址生成IPv6_2地址,IPv6_2地址为CPE在5G 2网络中的IPV6地址。
具体的,modem模块在生成IPv6_2后,通过NS消息广播到5G2连接域内,对IPv6_2进行DAD检测,确定IPv6_2在5G2连接域内没有冲突,则将IPv6_2地址确定为CPE在5G 2网络中的IPV6地址。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modem模块在将IPv6_2通过NS消息广播到5G2连接域内后,如果收到NA消息,则CPE重新生成IPv6_2的后64位,并再次发起NS消息广播进行DAD检测。
步骤908:CPE的modem模块将5G2连接的WAN2与IPv6_2对应关系发送给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909: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一路由策略确定默认连接为5G1连接,并将CPE根据IPv6 prefix 1生成的地址IPv6_1作为CPE的IPv6地址。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策略可以为将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对应的IPv6前缀作为默认IPv6前缀,prefix policy模块可以将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作为默认连接。在本申请中,负载能力的高低可以指网络可连接的负载业务的类型数量,或者,负载能力的高低可以指网络可连接负载终端的数量,或者负载能力的高低还可以指网络可以并发处理的负载数量或吞吐量等。当然,负载能力的高低还可以有其它解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负载能力高的网络的判断可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STA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进行判断。例如,游戏类业务需要通过5G1实现,视频类业务需要5G2实现,语音类业务需要5G1实现等等,也即游戏类业务与5G1连接对应,视频类业务与5G2连接对应,语音类业务与5G1连接对应等等;在这种情况下,5G1连接可以与游戏类业务和语音类业务等N种业务对应,而5G2连接可以与视频类业务等M种业务对应,5G1对应的N种业务多于5G2对应的M种业务(即N大于M),也即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是5G1连接。又例如STA 1与5G1连接对应,STA 2与5G2连接对应,以及其他STA(例如STA 3等)与5G1连接对应的情况下;5G1连接可以与STA 1和其他STA等X个STA对应,5G2连接可以与STA 2等Y个STA对应,5G1连接对应的X个STA多于5G2对应的Y个STA(即X大于Y),也即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是5G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prefix policy模块可以将并发处理负载数量较多的网络连接作为负载能力高的网络连接。例如,当确定5G1可以并发处理数量较多的负载时,则以5G1作为默认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以5G1负载能力较高,将5G1连接作为默认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当确定5G2负载能力较高时,则以5G2作为默认连接,相应的IPv6_2作为CPE的IPv6地址。
步骤910:STA 1向CPE发送RS IPv6 prefix请求,RS IPv6 prefix请求用于为STA1请求IPv6 prefix。
具体的,该RS IPv6 prefix请求发送到CPE的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将该RS IPv6prefix请求转发到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911: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通过路由模块将IPv6 prefix 1通过路由通告RA消息返回给STA 1。
步骤912:STA 1根据IPv6 prefix 1和STA 1的本地MAC地址生成STA 1的IPv6地址IPv6_1_1,并向CPE发送NS广播消息(也即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以实现对IPv6_1_1地址的DAD检测,其中NS广播消息中包含IPv6_1_1。
具体的,该NS广播消息发送到CPE的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将该NS广播消息转发到modem模块。
步骤913:CPE的modem模块将STA 1的NS广播消息(也即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转发给5G1,以完成IPv6_1_1的IPv6的DAD检测。
步骤914:CPE的路由模块将STA1的IPv6_1_1发送给prefix policy模块,触发prefix policy模块代理STA 1完成在5G2域内的IPv6 DAD检测。
步骤915:prefix policy模块将IPv6_1_1的IPv6 prefix 1替换为IPv6 Prefix2,重新生成5G2连接域内的IPv6_2_1。
步骤916:prefix policy模块模拟STA 1通过modem模块向5G2发送NS广播消息(也即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以进行DAD检测,其中NS广播消息(也即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中包括IPv6_2_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和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均以NS广播消息示出,并示出了每个NS广播消息中包括的IPv6地址。
步骤917:如果STA 1收到来自CPE的NA消息,则代表IPv6_1_1地址在5G1和5G2域内存在冲突,则执行步骤918。
其中,该NA消息来自5G1网络或者5G2网络,具体的,5G1网络或者5G2网络将该NA消息发送给modem模块,modem模块将该NA消息转发给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再转发给STA 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仅示出NA消息从modem模块通过路由模块发送给STA1的过程,对5G网络到modem模块的过程不再示出。
步骤918:STA 1重新生成IPv6_1_1的后64位,STA 1根据IPv6 prefix 1和STA1的本地MAC地址得到新的IPv6地址IPv6_1_3,然后再次发起NS广播消息以进行IPv6 DAD。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STA1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NA消息,则STA 1将IPv6_1_1作为自己的IPv6地址。在本实施例以下的描述中,以STA 1将IPv6_1_1作为自己的IPv6地址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步骤919:STA 2向CPE发送RS IPv6 prefix请求,RS IPv6 prefix请求用于为STA2请求IPv6 prefix。
同理,该RS IPv6 prefix请求发送到CPE的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将该RS IPv6prefix请求转发到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920:CPE的prefix policy模块通过路由模块将IPv6 prefix 1通过RA消息返回给STA 2。
步骤921:STA 2根据IPv6 prefix 1和STA 2的本地MAC地址生成STA 2的IPv6地址IPv6_1_2,并向CPE发送NS广播消息,以实现对IPv6_1_2地址的DAD检测,其中NS广播消息中包含IPv6_1_2。
同理,该NS广播消息发送到CPE的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将该NS广播消息转发到modem模块。
步骤922:CPE的modem模块将STA 2的NS广播消息转发给5G1,以完成IPv6_1_2的IPv6的DAD检测。
步骤923:CPE的路由模块将STA 2的IPv6_1_2发送给prefix policy模块,触发prefix policy模块代理STA 2完成在5G2域内的IPv6 DAD检测。
步骤924:prefix policy模块将IPv6_1_2的IPv6 prefix 1替换为IPv6 Prefix2,重新生成5G2连接域内的IPv6_2_2。
步骤925:prefix policy模块模拟STA 2通过modem模块向5G2发送NS广播消息,以进行DAD检测,其中NS广播消息中包括IPv6_2_2。
步骤926:如果STA 2收到来自CPE的NA消息,则代表IPv6_1_2地址在5G1和5G2域内存在冲突,则执行步骤927。
其中,该NA消息来自5G1网络或者5G2网络,具体的,5G1网络或者5G2网络将该NA消息发送给modem模块,modem模块将该NA消息转发给路由模块,路由模块再转发给STA2。
步骤927:STA 2重新生成IPv6_1_2的后64位,STA 2根据IPv6 prefix 1和STA 2的本地MAC地址得到新的IPv6地址IPv6_1_4,然后再次发起NS广播消息以进行IPv6 DAD。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STA 2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NA消息,则STA2将IPv6_1_2作为自己的IPv6地址。在本实施例以下的描述中,以STA2将IPv6_1_2作为自己的IPv6地址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919-步骤927涉及的STA2的IPv6地址的生成过程与步骤910-步骤918中涉及的STA1的IPv6地址的生成过程类似因此为了简洁,在图9中不再一一示出步骤919-步骤927的具体过程,在图9中仅概括示例,可以参见步骤910-步骤918的示例。
步骤928:STA1向CPE发送第三数据业务请求,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中的源IP地址为IPv6_1_1。
该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到达CPE的路由模块。
步骤929:CPE的路由模块将第三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930: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5G 1,即该业务的数据包需要路由到5G1连接,则将第三数据业务请求通过modem模块基于5G1连接转发到5G1。
示例性的,prefix policy模块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prefix policy模块可以根据STA 1请求IPv6 prefix的消息中包含的STA1的业务类型标识,或者根据STA1请求DAD检测的NS消息中包含的业务类型标识确定STA 1的业务类型,也即可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然后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路由策略确定该业务需要连接5G 1;或者,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中包含业务类型标识,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包含的业务类型标识结合路由策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5G 1。当然,还可以有别的方法,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中,第二路由策略可以为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根据STA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等,确定需要连接的网络。也即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的网络的具体方法可以为:prefixpolicy模块可以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根据STA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等,确定需要连接的网络。示例性的,此处以prefix policy模块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5G 1为例说明。
步骤931:STA 2向CPE发送第一数据业务请求,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中的源IP地址为IPv6_1_2。
该第一数据业务请求到达CPE的路由模块。
步骤932:CPE的路由模块将该第一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933: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一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5G 2,即该业务的数据包需要路由到5G2连接,则将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中的源IP地址IPv6_1_2替换为IPv6_2_2,生成第二数据业务请求。
具体的,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一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5G 2的方法,与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需要连接5G 1的方法类似,可以互相参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步骤934:prefix policy模块将第二数据业务请求通过modem模块基于5G2连接转发到5G2。
步骤935:如果云侧需要通过5G2网络访问STA 1,则5G2网络在收到云侧的第四数据业务请求后,将第四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CPE的modem模块,其中,第四数据业务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为IPv6_2_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仅示出5G 2网络收到云侧的第四数据业务请求后转发的过程,不再示出5G2网络从云侧接收第四数据业务请求的过程。
步骤936:CPE的modem模块将第四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prefix policy模块。
步骤937:prefix policy模块将第四数据业务请求中的目的地址IPv6_2_1替换为IPv6_1_1,生成第五数据业务请求。
具体的,prefix policy模块根据目的地址IPv6_2_1可以确定需要访问的STA为自己下挂的STA 1,然后将IPv6_2_1中的IPv6 prefix 2替换为IPv6 prefix 1得到STA 1的地址IPv6_1_1。
步骤938:prefix policy模块将第五数据业务请求发送给路由模块。
步骤939:路由模块根据第五数据业务请求中的IPv6_1_1寻址到STA 1,然后将第五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STA 1。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仅示出了云侧通过5G 2访问STA 1的情况,云侧通过5G2访问STA 2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云侧需要通过5G1网络访问STA 1,则5G1网络在收到云侧的第六数据业务请求后,将第六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CPE的modem模块,其中,第六数据业务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为IPv6_1_1。CPE的modem模块将第六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prefix policy模块。prefix policy模块将第六数据业务请求发送给路由模块。路由模块根据第六数据业务请求中的IPv6_1_1寻址到STA 1,然后将第六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STA 1。
需要说明的是,云侧通过5G1访问STA 2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的5G1可以替换为LTE1,5G2可以替换为LTE2,流程不变,可以参见上述流程,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示例性的,参阅图10所示,路由设备100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001和处理模块1002。其中,收发模块1001可以但不限于实现图8、图9中调制解调器的功能,处理模块1002可以但不限于实现图8、图9中路由模块和前缀策略模块的功能。具体的,路由设备1000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时,具体可以包括:
收发模块1001,用于从多个网络获取多个IPv6前缀,多个IPv6前缀与多个网络一一对应,将多个IPv6前缀发送至处理模块1002;处理模块1002,用于根据第一路由策略在多个IPv6前缀中确定第一IPv6前缀,并将第一IPv6前缀分配给路由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第一IPv6前缀与第一网络对应;以及,获取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IPv6地址,第一IPv6地址由终端设备基于第一IPv6前缀和终端设备的本地地址确定的;以及,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与第二网络对应,第二网络为多个网络中除第一网络以外的任一个网络;以及,根据第一IPv6地址和第二网络对应第二IPv6前缀确定第二IPv6地址,向收发模块1001发送第二业务请求,第二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第二IPv6地址;收发模块1001,还用于向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数据业务请求。
一种示例中,第一路由策略可以为将所述多个网络中负载能力最高的网络对应的IPv6前缀确定为所述第一IPv6前缀。
另一种示例中,第二路由策略可以为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者终端设备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网络。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将第一IPv6前缀作为路由设备的IPv6前缀。
具体的,处理模块1002在根据第一IPv6地址和第二网络对应第二IPv6前缀确定第二IPv6地址时,具体用于:将第一IPv6地址中的第一IPv6前缀替换为第二IPv6前缀,得到第二IPv6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处理模块1002获取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之前,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获取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包括第一IPv6地址;将第一IPv6地址中的第一IPv6前缀替换为第二IPv6前缀,得到包括第二IPv6地址的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向收发模块1001发送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收发模块1001还用于向第二网络发送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对第二IPv6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向收发模块1001发送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收发模块1001还用于:根据第一IPv6地址向第一网络发送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用于请求第一网络对第一IPv6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示例性的,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获取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数据业务请求,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第一IPv6地址;确定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与第一网络对应;向收发模块1001发送第三数据业务请求;收发模块1001,还用于根据第一IPv6地址将第三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一网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收发模块1001还用于从第二网络接收第四数据业务请求,第四数据业务请求中包含第二IPv6地址,将第四数据业务请求发送至处理模块1002;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将第二IPv6地址的第二IPv6前缀替换为第一IPv6前缀生成第一IPv6地址;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数据业务请求,第五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第一IPv6地址。
在一种实施例中,收发模块1001还用于:从第一网络接收第六数据业务请求,第六业务数据请求中包括第一IPv6地址,将第六数据业务请求发送至处理模块1002;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根据第一IPv6地址向终端设备转发第六数据业务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示例性的,参阅图11所示,该路由设备1100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101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2。可选的,路由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03。其中,所述存储器1103可以设置于路由设备1100内部,还可以设置于路由设备1100外部。通信接口1101可以用于收发消息或数据,处理器1102可以控制通信接口1101接收和发送数据或消息。
具体的,处理器11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11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其中,通信接口1101、处理器1102和存储器1103之间相互连接。可选的,通信接口1101、处理器1102和存储器1103可以通过总线1104相互连接;总线11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103,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103可能包括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1102执行存储器1103所存放的应用程序,使得路由设备1100实现上述图8或图9所示的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
具体的,该路由设备1100在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时,具体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涉及的路由设备、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STA)和至少一个网络。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使得所述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由设备从多个网络获取多个IPv6前缀,所述多个IPv6前缀与所述多个网络一一对应;
所述路由设备根据第一路由策略在所述多个IPv6前缀中确定第一IPv6前缀,并将所述第一IPv6前缀分配给所述路由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IPv6前缀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
所述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IPv6地址,所述第一IPv6地址由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IPv6前缀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本地地址确定的;
所述路由设备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与第二网络对应,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多个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网络以外的任一个网络;
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的第二IPv6前缀确定第二IPv6地址;
所述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二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IPv6地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策略为将所述多个网络中负载能力最高的网络对应的IPv6前缀确定为所述第一IPv6前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由策略为根据预定业务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或者终端设备与网络连接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网络。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IPv6前缀作为所述路由设备的IPv6前缀;
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IPv6前缀和所述路由设备的本地地址确定所述路由设备的IPv6地址。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第二IPv6前缀确定所述第二IPv6地址,包括:
所述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IPv6地址中的所述第一IPv6前缀替换为所述第二IPv6前缀,得到所述第二IPv6地址。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
所述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IPv6地址中的所述第一IPv6前缀替换为所述第二IPv6前缀,得到包括所述第二IPv6地址的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
所述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对所述第二IPv6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向所述第一网络发送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网络对所述第一IPv6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三数据业务请求,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
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路由策略确定所述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
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将所述第三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第一网络。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接收第四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四数据业务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二IPv6地址;
所述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二IPv6地址的所述第二IPv6前缀替换为所述第一IPv6前缀生成所述第一IPv6地址;
所述路由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五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第六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六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
所述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向所述终端设备转发所述第六数据业务请求。
11.一种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从多个网络获取多个IPv6前缀,所述多个IPv6前缀与所述多个网络一一对应,将所述多个IPv6前缀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路由策略在所述多个IPv6前缀中确定第一IPv6前缀,并将所述第一IPv6前缀分配给路由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IPv6前缀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以及
获取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IPv6地址,所述第一IPv6地址由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IPv6前缀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本地地址确定的;以及
根据第二路由策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与第二网络对应,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多个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网络以外的任一个网络;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第二IPv6前缀确定第二IPv6地址,向所述收发模块发送第二业务请求,所述第二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IPv6地址;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业务请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IPv6前缀作为所述路由设备的IPv6前缀。
13.如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第二IPv6前缀确定所述第二IPv6地址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IPv6地址中的所述第一IPv6前缀替换为所述第二IPv6前缀,得到所述第二IPv6地址。
14.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处理模块获取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业务请求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
将所述第一IPv6地址中的所述第一IPv6前缀替换为所述第二IPv6前缀,得到包括所述第二IPv6地址的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
向所述收发模块发送所述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第二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络对所述第二IPv6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向所述收发模块发送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向所述第一网络发送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所述第一邻居请求广播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网络对所述第一IPv6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16.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三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
确定所述第三数据业务请求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
向所述收发模块发送所述第三数据业务请求;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将所述第三数据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第一网络。
17.如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二网络接收第四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四数据业务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二IPv6地址,将所述第四数据业务请求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二IPv6地址的所述第二IPv6前缀替换为所述第一IPv6前缀生成所述第一IPv6地址;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五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五数据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
18.如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第六数据业务请求,所述第六业务数据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IPv6地址,将所述第六数据业务请求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IPv6地址向所述终端设备转发所述第六数据业务请求。
19.一种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收发消息或数据;
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使得所述路由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计算机调用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626372.7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Active CN114765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6853.3A CN117459497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CN202011626372.7A CN114765600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PCT/CN2021/138051 WO2022143161A1 (zh) 2020-12-31 2021-12-14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US18/270,333 US20240106795A1 (en) 2020-12-31 2021-12-14 Ipv6 address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outing device
EP21913902.9A EP4254899A4 (en) 2020-12-31 2021-12-14 PROCEDURE FOR CONFIGURING IPV6 ADDRESSES AND ROUT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6372.7A CN114765600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06853.3A Division CN117459497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5600A true CN114765600A (zh) 2022-07-19
CN114765600B CN114765600B (zh) 2023-10-20

Family

ID=8226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6372.7A Active CN114765600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CN202311306853.3A Pending CN117459497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06853.3A Pending CN117459497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6795A1 (zh)
EP (1) EP4254899A4 (zh)
CN (2) CN114765600B (zh)
WO (1) WO202214316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5453A (zh) * 2023-03-06 2023-05-02 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前缀确定方法、装置、cpe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37198A1 (zh) * 2022-08-19 2024-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络的路由方法、接入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2534A (zh) * 2008-08-29 2011-07-2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前缀委派
CN102340452A (zh) * 2011-10-14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个IPv6地址前缀实现路由传输的方法和无线设备
CN106331191A (zh) * 2015-06-19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IPv6网络的方法及网关
US9608913B1 (en) * 2014-02-24 2017-03-28 Google Inc. Weighted load balancing in a multistage network
CN107580079A (zh) * 2017-08-31 2018-01-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042899A1 (zh) * 2018-08-27 2020-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地址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3031A (zh) * 2019-11-15 2020-03-24 西安居正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IPv6网络地址配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635A (zh) * 2008-12-17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v6地址配置方法和系统
US20110087991A1 (en) * 2009-10-13 2011-04-14 Fluk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Entry and Enhanced Presentation of IPv6 Addresses
CN102984288B (zh) * 2012-11-19 2017-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管理IPv6地址冲突的方法及系统
CN110337836B (zh) * 2017-02-27 2023-08-18 苹果公司 用于管理多个锚点以用于多归属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2534A (zh) * 2008-08-29 2011-07-2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前缀委派
CN102340452A (zh) * 2011-10-14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个IPv6地址前缀实现路由传输的方法和无线设备
US9608913B1 (en) * 2014-02-24 2017-03-28 Google Inc. Weighted load balancing in a multistage network
CN106331191A (zh) * 2015-06-19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IPv6网络的方法及网关
CN107580079A (zh) * 2017-08-31 2018-01-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042899A1 (zh) * 2018-08-27 2020-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地址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3031A (zh) * 2019-11-15 2020-03-24 西安居正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IPv6网络地址配置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NG TIAN;等: "Traffic Engineering in Partially Deployed 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Network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vol. 28, no. 4, XP011806321, DOI: 10.1109/TNET.2020.2987866 *
邬钧霆;季新生;兰巨龙;: "可重构路由器中多路径查找方法研究",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no. 0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198A1 (zh) * 2022-08-19 2024-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络的路由方法、接入设备及介质
CN116055453A (zh) * 2023-03-06 2023-05-02 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前缀确定方法、装置、cpe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55453B (zh) * 2023-03-06 2023-06-13 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前缀确定方法、装置、cpe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54899A4 (en) 2024-06-05
CN117459497A (zh) 2024-01-26
CN114765600B (zh) 2023-10-20
WO2022143161A1 (zh) 2022-07-07
US20240106795A1 (en) 2024-03-28
EP4254899A1 (en) 202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24147A1 (en) Application re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U2536374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доступа к услуге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ей
US20210392561A1 (en) Path, pat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365727B (zh) 通信方法和相关装置
US10945180B2 (en)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JP2020537453A (ja) データ伝送チャネル処理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972954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996196B (zh) 路由寻址方法、短消息下行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22143161A1 (zh)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11107672B (zh) 一种建立多路径连接的子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86351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NS messages
KR101159434B1 (ko) 네트워크 할당
CN112040471A (zh) 用于发送终端策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2295206B1 (ko)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 노드의 동작 방법
CN109196895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31449B (zh) 一种arp请求转发方法、装置和wlan通信系统
WO2022007657A1 (zh) 一种域名系统请求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KR20080080613A (ko) 역방향 터널을 생성하는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WO2014169590A1 (zh) 一种数据业务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JP7254951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端末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14301831A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568715B1 (en) Mobile node, care of address acquisi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and dhcp server
KR20190135052A (ko) Ip 주소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141528A1 (zh) 一种确定mec接入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25038B (zh) 一种服务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