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3823A -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3823A
CN114763823A CN202110037188.7A CN202110037188A CN114763823A CN 114763823 A CN114763823 A CN 114763823A CN 202110037188 A CN202110037188 A CN 202110037188A CN 114763823 A CN114763823 A CN 114763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shaft
driven gear
synchronizer
ge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71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伟
肖继生
张倍坚
黄波
周友
石兴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371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38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3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38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5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ith more than on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convertible for varying the gear-ratio, e.g. for selecting one of several shafts as the in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5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nine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even 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包括发动机、两根输出轴及各自通过离合器连接于发动机的两根输入轴;第一输入轴上设有三、五七挡的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上设有二四、六、八挡的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上设有二、五、六挡从动齿轮,第二输出轴上设有三、四、七、八挡从动齿轮,从动齿轮通过相应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相应的输出轴,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五挡、六挡和二挡的挡位齿轮绕行传递至第一输出轴实现一挡动力输出,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六挡、五挡和七挡的挡位齿轮绕行传递至第二输出轴实现九挡动力输出。取消一、九挡的挡位齿轮,通过绕行实现一、九挡传动,速比范围广,传动效率高,轴向尺寸短,零件少,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速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是将两个变速箱和两个离合器集成在一个变速器内,两根可转动地套接在一起的输入轴分别与其中一个离合器相连接,两根输入轴分别传输两个变速箱速度组的动力,通过在两个离合器之间自动切换从而完成换挡程序,因此可实现换挡过程的动力换挡,即在换挡过程中不中断动力,克服了AMT(Automated MechanicalTransmission,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的缺点,车辆在换挡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始终可以传递到车轮,换挡迅速平稳,不仅保证了车辆的加速性,而且由于车辆不再产生由于换挡引起的急剧减速情况,也极大的改善了车辆运行的舒适性。现有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一般对应各前进挡位设置有挡位齿轮,若增多挡位齿轮实现更多挡位,则存在结构复杂、零件多、轴向长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难以应用于前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小型车上,同时由于负载较大,会影响传动效率,若减少挡位齿轮实现缩短轴向长度,使发动机较难工作在最佳工作区域,传动效率较低,从而对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方案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包括发动机、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设有三挡主动齿轮和五七挡主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设有二四挡主动齿轮、六挡主动齿轮和八挡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有二挡从动齿轮、五挡从动齿轮和六挡从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有三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七挡从动齿轮和八挡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均设置有同步器,所述二挡从动齿轮、所述五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通过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三挡从动齿轮、所述四挡从动齿轮、所述七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挡从动齿轮通过位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所述五七挡主动齿轮、所述五挡从动齿轮、所述六挡从动齿轮、所述六挡主动齿轮、所述二四挡主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绕行传递至第一输出轴,能实现一挡动力输出;
所述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所述六挡主动齿轮、所述六挡从动齿轮、所述五挡从动齿轮、所述五七挡主动齿轮和所述七挡从动齿轮绕行传递至第二输出轴,能实现九挡动力输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相互嵌套设置;
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同步器包括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
所述二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六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二同步器、所述五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三同步器依次布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
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五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六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五挡从动齿轮连接;
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同步器包括第四同步器和第五同步器;
所述四挡从动齿轮、所述第四同步器、所述八挡从动齿轮、所述七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五同步器和三挡从动齿轮依次布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
所述四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四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二输出轴,所述七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五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二输出轴。
可选地,所述七挡从动齿轮、所述五七挡主动齿轮和所述五挡从动齿轮为共面齿轮组。
可选地,所述二四挡主动齿轮、所述六挡主动齿轮和所述八挡主动齿轮沿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布置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上。
可选地,所述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倒挡从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并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一输出轴,且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三挡主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为共面齿轮组。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并用于向车轮输出动力的第一主减齿轮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并用于向车轮输出动力的第二主减齿轮,所述第一主减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减齿轮同时与差速器的齿圈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减齿轮、所述第二主减齿轮和所述差速器的齿圈为共面齿轮组。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减齿轮位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的背离所述第一同步器的一侧,所述第二主减齿轮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的背离所述第四同步器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设置七个挡位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取消了一挡和九挡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从而减少四个挡位齿轮,通过其它前进挡位的挡位齿轮绕行的方式,实现一挡和九挡传动,以较少的挡位齿轮获得多挡位传动,速比范围大,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分配更加合理,发动机有更多的几率工作在其最佳区间,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缩短轴向长度,节省安装空间,零件少,简化结构,减轻重量,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通过两个离合器的选择性结合,将发动机的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两个输入轴中的一个上并通过同步器选择性的将该输入轴联动的从动齿轮中的一个传动连接于输出轴,即可实现某一前进挡位的动力输出,需要换挡时切换对应的离合器和同步器的工作状态即可,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简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发动机;2、第一输入轴;3、第二输入轴;4、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
6、第一离合器;7、第二离合器;
8、第一同步器;9、第二同步器;10、第三同步器;11、第四同步器;12、第五同步器;
13、第一主减齿轮;14、第二主减齿轮;15、差速器;151、齿圈;
224、二四挡主动齿轮;222、二挡从动齿轮;242、四挡从动齿轮;
231、三挡主动齿轮;232、三挡从动齿轮;
257、五七挡主动齿轮;252、五挡从动齿轮;272、七挡从动齿轮;
261、六挡主动齿轮;262、六挡从动齿轮;
281、八挡主动齿轮;282、八挡从动齿轮;
29、倒挡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包括发动机1、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3、第一输出轴4和第二输出轴5,第一输入轴2通过第一离合器6连接于发动机1,第二输入轴3通过第二离合器7连接于发动机1;
第一输入轴2上固设有三挡主动齿轮231和五七挡主动齿轮257;五七挡主动齿轮257是指一个齿轮既用于五挡传动又用于七挡传动;
第二输入轴3上固设有二四挡主动齿轮224、六挡主动齿轮261和八挡主动齿轮281;二四挡主动齿轮224是指一个齿轮既用于二挡传动又用于四挡传动;
第一输出轴4上设有二挡从动齿轮222、五挡从动齿轮252和六挡从动齿轮262;
第二输出轴5上设有三挡从动齿轮232、四挡从动齿轮242、七挡从动齿轮272和八挡从动齿轮282;
第一输出轴4和第二输出轴5上均设置有同步器,二挡从动齿轮222、五挡从动齿轮252和六挡从动齿轮262通过位于第一输出轴4上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第一输出轴4,三挡从动齿轮232、四挡从动齿轮242、七挡从动齿轮272和八挡从动齿轮282通过位于第二输出轴5上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第二输出轴5;
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依次经五七挡主动齿轮257、五挡从动齿轮252、六挡从动齿轮262、六挡主动齿轮261、二四挡主动齿轮224和二挡从动齿轮222绕行传递至第一输出轴4,能实现一挡动力输出;
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依次经六挡主动齿轮261、六挡从动齿轮262、五挡从动齿轮252、五七挡主动齿轮257和七挡从动齿轮272绕行传递至第二输出轴5,能实现九挡动力输出。
此外,各前进挡位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对应啮合。
本申请中,为简化说明,将第一输入轴2及第二输入轴3统称为输入轴,第一输出轴4及第二输出轴5统称为输出轴,输入轴和输出轴统称为轴,前进挡位的主动齿轮统称为主动齿轮,前进挡位及后续倒挡的从动齿轮统称为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统称为挡位齿轮,第一离合器6及第二离合器7统称为离合器,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简称为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设置七个挡位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取消了一挡和九挡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从而减少四个挡位齿轮,通过其它前进挡位的挡位齿轮绕行的方式,实现一挡和九挡传动,以较少的挡位齿轮获得多挡位传动,速比范围大,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分配更加合理,发动机1有更多的几率工作在其最佳区间,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缩短轴向长度,节省安装空间,零件少,简化结构,减轻重量,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通过两个离合器的选择性结合,将发动机1的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两个输入轴中的一个上并通过同步器选择性的将该输入轴联动的从动齿轮中的一个传动连接于输出轴,即可实现某一前进挡位的动力输出,需要换挡时切换对应的离合器和同步器的工作状态即可,使用方便。五七挡共用一个主动齿轮、二四挡共用一个主动齿轮,减少两个齿轮,减轻重量,缩短了轴向长度,在相同外型尺寸的前提下能设置更多的前进挡位,从而使速比范围较大,速比分配更加合理,进而使发动机有更多的几率工作在其最佳区间,明显提高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油耗。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输入轴2和第二输入轴3相互嵌套设置;
设于第一输出轴4上的同步器包括第一同步器8、第二同步器9和第三同步器10;
二挡从动齿轮222、第一同步器8、六挡从动齿轮262、第二同步器9、五挡从动齿轮252、第三同步器10依次布置于第一输出轴4上;
二挡从动齿轮222和六挡从动齿轮262通过第一同步器8输出动力至第一输出轴4,五挡从动齿轮252通过第三同步器10输出动力至第一输出轴4,六挡从动齿轮262通过第二同步器9与五挡从动齿轮252连接;
设于第二输出轴5上的同步器包括第四同步器11和第五同步器12;
四挡从动齿轮242、第四同步器11、八挡从动齿轮282、七挡从动齿轮272、第五同步器12和三挡从动齿轮232依次布置于第二输出轴5上;
四挡从动齿轮242和八挡从动齿轮282通过第四同步器11输出动力至第二输出轴5,七挡从动齿轮272和三挡从动齿轮232通过第五同步器12输出动力至第二输出轴5。
其中,第一同步器8用于二挡和六挡的切换,第三同步器10用于五挡的切换,第四同步器11用于四挡与八挡的切换,第五同步器12用于七挡和三挡的切换,第二同步器9和第一同步器8共同用于一挡的切换,第二同步器9和第五同步器12共同用于九挡的切换。
同一输出轴上,利用相邻齿轮之间的间隙布置同步器,有利于减小输出轴的轴向尺寸;
利用两个嵌套设置的输入轴分别设置七个前进挡位中的三、四个挡位的主动齿轮,利用两个输出轴分别设置七个前进挡位中的三、四个挡位的从动齿轮,同时借用挡位实现一挡和九挡,在与普通六、七挡变速器相同外型尺寸的前提下设置了九个挡位,从而使传动比范围变大,传动比分配更加合理,使发动机1有更多的几率工作在其最佳区间,进而明显提高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结构简单、紧凑,有利于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取消了一挡和九挡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七挡从动齿轮272和八挡从动齿轮282相邻设置,且为位于同一输出轴上的四个从动齿轮中的中间两个从动齿轮,使得五七挡主动齿轮257和八挡主动齿轮281可对应设置在不同的输入轴上,仅增加一个同步器(第二同步器9),且四挡从动齿轮242、八挡从动齿轮282、七挡从动齿轮272和三挡从动齿轮232依次布置,二挡从动齿轮222、六挡从动齿轮262和五挡从动齿轮252依次布置,即可通过五挡、六挡和二挡的挡位齿轮绕行实现一挡,通过六挡、五挡和七挡的挡位齿轮绕行实现九挡,从而使自动变速器能够进行九个前进挡位的动力输出,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加工,零件少,传动效率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七挡从动齿轮272、五七挡主动齿轮257和五挡从动齿轮251为共面齿轮组;结构简单、紧凑,传动平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二四挡主动齿轮224、六挡主动齿轮261和八挡主动齿轮281沿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布置于第二输入轴3上。利用第二输入轴3对应于八挡从动齿轮282和四挡从动齿轮242之间的空间布置六挡主动齿轮261,有利于缩短第二输入轴3的长度,在相同外型尺寸的前提下能设置更多的前进挡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倒挡从动齿轮29设于第一输出轴4上,并通过第三同步器10输出动力至第一输出轴4,且与三挡从动齿轮232啮合。
倒挡从动齿轮29与三挡从动齿轮232啮合,第三同步器10实现倒挡从动齿轮29传动连接于第一输出轴4,通过三挡从动齿轮232换向实现倒挡,以此借用三挡从动齿轮232作为惰轮,减少了倒挡专用的倒挡主动齿轮,实现齿轮重复利用,在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上有较大的贡献;第一输出轴4上和第二输出轴5上各设置四个从动齿轮,有利于缩短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整体长度,能应用于前驱车辆。
具体地,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3、第一输出轴4和第二输出轴5通过轴承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
具体地,第一输入轴2和第二输入轴3上的主动齿轮可通过焊接、花键、过盈压装或者直接生成于相应的输入轴,从而实现相应主动齿轮与输入轴的连接及同步转动。
具体地,第一输出轴4和第二输出轴5上的所有从动齿轮均通过轴承空套在相应的输出轴上,从而实现相应从动齿轮与输出轴的转动连接。
具体地,除第二同步器9外,其它同步器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相应的轴上,第二同步器9的齿毂通过焊接、花键、过盈压装或者直接生成于六挡从动齿轮26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三挡主动齿轮231、三挡从动齿轮232和倒挡从动齿轮29为共面齿轮组;结构简单、紧凑,传动平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设于第一输出轴4上并用于向车轮输出动力的第一主减齿轮13以及设于第二输出轴5上并用于向车轮输出动力的第二主减齿轮14,第一主减齿轮13和第二主减齿轮14同时与差速器15的齿圈151啮合。通过两个主减齿轮分别对两个输出轴输出的动力进行减速增扭,更好地匹配车轮的动力需求。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主减齿轮13、第二主减齿轮14和差速器15的齿圈151为共面齿轮组,结构简单、紧凑,传动平稳。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主减齿轮13位于二挡从动齿轮222的背离第一同步器8的一侧,第二主减齿轮14位于四挡从动齿轮242的背离第四同步器11的一侧;结构简单、紧凑,方便与差速器15相连。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器6和第二离合器7集成为共用离合器壳体的双离合器,优选湿式双离合器,结构简单,更有利于减小系统负载。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包括九个前进挡位和倒挡工作模式,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各挡位进行说明如下:
对一至九挡和倒挡工作状态的说明,除特别强调处于结合状态的离合器以外,另一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某一输出轴参与输出动力时,除特别强调处于结合状态的同步器以外,参与动力输出的输出轴上的其它同步器处于分离状态。
一挡工作时,第一离合器6结合,第二同步器9将二挡从动齿轮222与六挡从动齿轮262结合,第一同步器8将二挡从动齿轮222与第一输出轴4结合,动力传动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6-〉第一输入轴2-〉五七挡主动齿轮257-〉五挡从动齿轮252-〉第二同步器9-〉六挡从动齿轮262-〉六挡主动齿轮261-〉第二输入轴3-〉二四挡主动齿轮224-〉二挡从动齿轮222-〉第一同步器8-〉第一输出轴4-〉第一主减齿轮13-〉差速器15-〉车轮。
二挡工作时,第二离合器7结合,第一同步器8将二挡从动齿轮222与第一输出轴4结合,动力传动路线为:发动机1-〉第二离合器7-〉第二输入轴3-〉二四挡主动齿轮224-〉二挡从动齿轮222-〉第一同步器8-〉第一输出轴4-〉第一主减齿轮13-〉差速器15-〉车轮。
三挡工作时,第一离合器6结合,第五同步器12将三挡从动齿轮232与第二输出轴5结合,动力传动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6-〉第一输入轴2-〉三挡主动齿轮231-〉三挡从动齿轮232-〉第五同步器12-〉第二输出轴5-〉第二主减齿轮14-〉差速器15-〉车轮。
四挡工作时,第二离合器7结合,第四同步器11将四挡从动齿轮242与第二输出轴5结合,动力传动路线为:发动机1-〉第二离合器7-〉第二输入轴3-〉二四挡主动齿轮224-〉四挡从动齿轮242-〉第四同步器11-〉第二输出轴5-〉第二主减齿轮14-〉差速器15-〉车轮。
五挡工作时,第一离合器6结合,第三同步器10将五挡从动齿轮252与第一输出轴4结合,动力传动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6-〉第一输入轴2-〉五七挡主动齿轮257-〉五挡从动齿轮252-〉第三同步器10-〉第一输出轴4-〉第一主减齿轮13-〉差速器15-〉车轮。
六挡工作时,第二离合器7结合,第一同步器8将六挡从动齿轮262与第一输出轴4结合,动力传动路线为:发动机1-〉第二离合器7-〉第二输入轴3-〉六挡主动齿轮261-〉六挡从动齿轮262-〉第一同步器8-〉第一输出轴4-〉第一主减齿轮13-〉差速器15-〉车轮。
七挡工作时,第一离合器6结合,第五同步器12将七挡从动齿轮272与第二输出轴5结合,动力传动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6-〉第一输入轴2-〉五七挡主动齿轮257-〉七挡从动齿轮272-〉第五同步器12-〉第二输出轴5-〉第二主减齿轮14-〉差速器15-〉车轮。
八挡工作时,第二离合器7结合,第四同步器11将八挡从动齿轮282与第二输出轴5结合,动力传动路线为:发动机1-〉第二离合器7-〉第二输入轴3-〉八挡主动齿轮281-〉八挡从动齿轮282-〉第四同步器11-〉第二输出轴5-〉第二主减齿轮14-〉差速器15-〉车轮。
九挡工作时,第二离合器7结合,第二同步器9将五挡从动齿轮252与六挡从动齿轮262结合,第五同步器12将七挡从动齿轮272与第二输出轴5结合,动力传动路线为:发动机1-〉第二离合器7-〉第二输入轴3-〉六挡主动齿轮261-〉六挡从动齿轮262-〉第二同步器9-〉五挡从动齿轮252-〉五七挡主动齿轮257-〉七挡从动齿轮272-〉第五同步器12-〉第二输出轴5-〉第二主减齿轮14-〉差速器15-〉车轮。
倒挡工作时,第一离合器6结合,第三同步器10将倒挡从动齿轮29与第一输出轴4结合,动力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6-〉第一输入轴2-〉三挡主动齿轮231-〉三挡从动齿轮232-〉倒挡从动齿轮29-〉第三同步器10-〉第一输出轴4-〉第一主减齿轮13-〉差速器15-〉车轮。
换挡过程举例说明如下:
一挡换二挡过程:一挡时,第二同步器9将五挡从动齿轮252与六挡从动齿轮262结合,第一同步器8将二挡从动齿轮222与第一输出轴4结合,第一离合器6结合,第二离合器7分离;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发出一挡换二挡指令后,此时第二离合器7仍处在分离状态,即第二离合器7和第二输入轴3都不传递动力;随着换挡过程继续,第一离合器6逐渐分离,与此同时第二离合器7逐渐结合,此过程中,始终有离合器结合,不会出现扭矩中断;第一离合器6完全分离、第二离合器7完全结合后,换挡过程结束。此时第一离合器6处在分离状态,即第一离合器6、第一输入轴2不传递动力,发动机1扭矩经由第二离合器7传递到二挡从动齿轮222上。
二挡换三挡过程:二挡时,第一同步器8将二挡从动齿轮222与第一输出轴4结合;第二离合器7结合,第一离合器6分离;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发出二挡换三挡指令后,换挡执行机构预先将第五同步器12和三挡从动齿轮232结合;此时第一离合器6仍处在分离状态,即第一离合器6和第一输入轴2都不传递动力;随着换挡过程继续,第二离合器7逐渐分离,与此同时第一离合器6逐渐结合,此过程中,始终有离合器结合,不会出现扭矩中断;第二离合器7完全分离、第一离合器6完全结合后,换挡过程结束。此时第二离合器7处在分离状态,即第二离合器7、第二输入轴3不传递动力,发动机1扭矩经由第一离合器6传递到三挡从动齿轮232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述及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由于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是在原传统的手动变速器基础上进行自动化的,从而以结构简单的平行轴式结构达到了结构复杂的旋转轴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的效果,结构更加紧凑,因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MT的资源,所以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制造成本,使其成本低于AT、CVT等自动变速器。
具体地,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6、第二离合器7、第一同步器8、第二同步器9、第三同步器10、第四同步器11和第五同步器12均连接于控制器并受控制器控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包括发动机、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设有三挡主动齿轮和五七挡主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设有二四挡主动齿轮、六挡主动齿轮和八挡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有二挡从动齿轮、五挡从动齿轮和六挡从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有三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七挡从动齿轮和八挡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均设置有同步器,所述二挡从动齿轮、所述五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通过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三挡从动齿轮、所述四挡从动齿轮、所述七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挡从动齿轮通过位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二输出轴;
所述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所述五七挡主动齿轮、所述五挡从动齿轮、所述六挡从动齿轮、所述六挡主动齿轮、所述二四挡主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绕行传递至第一输出轴,能实现一挡动力输出;
所述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所述六挡主动齿轮、所述六挡从动齿轮、所述五挡从动齿轮、所述五七挡主动齿轮和所述七挡从动齿轮绕行传递至第二输出轴,能实现九挡动力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相互嵌套设置;
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同步器包括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
所述二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六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二同步器、所述五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三同步器依次布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
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五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六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五挡从动齿轮连接;
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同步器包括第四同步器和第五同步器;
所述四挡从动齿轮、所述第四同步器、所述八挡从动齿轮、所述七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五同步器和三挡从动齿轮依次布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
所述四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四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二输出轴,所述七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五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二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七挡从动齿轮、所述五七挡主动齿轮和所述五挡从动齿轮为共面齿轮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四挡主动齿轮、所述六挡主动齿轮和所述八挡主动齿轮沿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布置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倒挡从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并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一输出轴,且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为共面齿轮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并用于向车轮输出动力的第一主减齿轮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并用于向车轮输出动力的第二主减齿轮,所述第一主减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减齿轮同时与差速器的齿圈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减齿轮、所述第二主减齿轮和所述差速器的齿圈为共面齿轮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减齿轮位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的背离所述第一同步器的一侧,所述第二主减齿轮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的背离所述第四同步器的一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2110037188.7A 2021-01-12 2021-01-12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Pending CN1147638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7188.7A CN114763823A (zh) 2021-01-12 2021-01-12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7188.7A CN114763823A (zh) 2021-01-12 2021-01-12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3823A true CN114763823A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4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7188.7A Pending CN114763823A (zh) 2021-01-12 2021-01-12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63823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56936A1 (de) * 2004-11-23 2006-06-01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Stufenwechsel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7917167A (zh) * 2016-10-09 2018-04-17 昆山德拉特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56936A1 (de) * 2004-11-23 2006-06-01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Stufenwechsel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7917167A (zh) * 2016-10-09 2018-04-17 昆山德拉特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06496U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WO2015055086A1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112343976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10106498U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10770063U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4763824A (zh)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80B (zh) 十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10106499U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10106497U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3883238B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111853170A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75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83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4763823A (zh)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78B (zh) 十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79B (zh) 十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4763822A (zh)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4763821A (zh) 九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3775706A (zh) 十速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2B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389853B (zh) 一种十速双离合变速器、变速箱及汽车
CN113685504B (zh)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7B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6B (zh)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497B (zh)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