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7309A - 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57309A CN114757309A CN202210676871.XA CN202210676871A CN114757309A CN 114757309 A CN114757309 A CN 114757309A CN 202210676871 A CN202210676871 A CN 202210676871A CN 114757309 A CN114757309 A CN 1147573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physical
- matrix
- monitoring
- f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5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6403 short-term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787 long-term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204 osm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67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26 G1 to G0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3 precurs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569 neur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06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35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56 factor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00 overflow downdraw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47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5—Fusion techniqu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5—Fusion techniques
- G06F18/251—Fusion techniques of input or preprocessed dat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4—Recurrent networks, e.g. Hopfield networ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4—Recurrent networks, e.g. Hopfield networks
- G06N3/0442—Recurrent networks, e.g. Hopfield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memory or gating, e.g. 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 or gated recurrent units [GRU]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lgebr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属于水利工程灾害防治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后,对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并据此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将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确定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灾害危险等级。采用本发明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工程灾害预警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灾害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灾害监测预警是指通过应变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渗压计、声发射和遥感等技术手段,监测整体水利工程或潜在灾害体变形、微震等指标,在灾害尚未发生或达到危险临界值之前,预先向受到威胁的地区或人群发出警报。
工程结构失稳过程不同监测指标的响应不同步,单一的响应指标或同类信号间的对比分析预测岩体破坏误差大,预警时间不统一,不能实现全寿命周期智能预测,水利工程领域缺乏有效的多物理属性信号融合预警技术。更为理想的灾害预警技术是通过工程诊断与数据智能融合,建立多元服役监测信息智能感知协同融合、多维性态数据特征提取识别、并行驱动多维服役反演、全时服役融合推演时变预测的多元监测数据协同融合预警方法。
数据融合是对多物理场信息按时序和准则自动分析和综合处理得出结论或决策的技术,包括多传感器和多信息输入、合成规则、表示形式等。目前,数据融合技术在航天、自动驾驶、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广泛。在工程破坏预警方面的应用还刚起步,尚未建立统一的融合规则和有效的融合算法,缺乏成熟的不同物理属性信号的融合预警技术。若能针对水利工程领域提出有效的多物理场数据融合方法,有望提高工程破坏预警精度,实现工程时变预测的多元感知协同融合和全寿命周期智能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以提高工程灾害预警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包括:
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对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
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
根据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并通过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
将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
根据所述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确定所述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灾害危险等级。
可选地,所述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为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波速传感器、渗透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以及电磁辐射传感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感器按照时间序列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
对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或均值拟合方法进行预处理,移除异常或噪声数据,得到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具体包括: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具体包括: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并通过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具体包括:
将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作为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权重,将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应的归一化样本矩阵作为样本集对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训练,采用型函数作为网络激活函数,得到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
通过所述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特征级融合,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新冲突系数,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和;所述各预警等级包括处于稳定期、处于发展期和处于警报期;、和分别为处于稳定期、处于发展期和处于警报期的基本概率赋值。
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归一化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
多物理场数据级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
多物理场特征级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并通过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
多物理场数据决策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
灾害危险等级评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确定所述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灾害危险等级。
可选地,所述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为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波速传感器、渗透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以及电磁辐射传感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感器按照时间序列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
数据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或均值拟合方法进行预处理,移除异常或噪声数据,得到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可选地,所述归一化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样本数据矩阵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建立样本数据矩阵;所述样本数据矩阵中的每列数据对应不同传感器采集的不同物理场监测指标;所述物理场监测指标包括应变、位移、应力、波速、渗透压、温度、声发射、电磁辐射;
可选地,所述多物理场数据级融合模块具体包括: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对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根据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并通过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将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根据所述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确定所述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灾害危险等级。采用本发明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工程灾害预警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架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单个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岩体破坏预警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以提高工程灾害预警精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架构的原理示意图。参见图2,本发明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架构包括传感器层、指标层和融合层。其中,传感器层主要是根据技术规范要求或者专家评审方案,在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例如隧洞的不同位置布设应变、位移、渗透压、应力、声发射传感器等监测手段,实时采集各监测传感器的数据,并传输至指标层。指标层实时获取隧洞监测传感器数据,根据获取的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或均值拟合等方法进行预处理,移除异常或噪声数据,得到较为光滑的多物理场监测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物理场监测时间序列数据库。对隧洞破坏多物理场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多元数据的量纲差异。融合层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岩体破坏多元监测数据进行敏感性解析,选取岩体破坏主要信息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解决多元监测数据间冗余和重叠信息对隧洞安全风险评价的影响;构建多维LSTM网络,对多物理场数据进行特征分析识别,得到各证据体基本概率分配,克服证据理论构造基本概率分配函数的难题;切比雪夫距离改进D-S证据理论,解决高冲突证据导致决策错误的问题,实现多证据体融合决策,克服单一的响应指标预警时间不统一问题,从而进行科学预警。
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该步骤1获取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建立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库。本发明中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简称时序数据)可为多传感器监测的相似材料破坏试验或水利工程现场监测数据。所述的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包括位移、应变、应力、波速、渗透压、温度、声发射、电磁辐射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实时监测数据。
首先根据技术规范与专家评审方案,在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如潜在滑坡部位,脆弱岩体,桥梁、房屋结构应力集中区域等)布设应变、位移、应力、波速、渗透压、温度、声发射、电磁辐射等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物理场监测数据作为实时监测数据,并按照时间序列存储。通过位移、应变等多传感器获得实时监测数据后,通过小波分析或均值拟合等方法进行预处理,移除异常或噪声数据,得到较为光滑的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从而建立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库。
因此,所述步骤1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具体包括:
步骤1.1: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为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波速传感器、渗透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以及电磁辐射传感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感器按照时间序列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
步骤1.2:对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或均值拟合方法进行预处理,移除异常或噪声数据,得到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步骤2:对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
该步骤2将多物理场监测数据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转化为无量纲的纯量,便于不同单位和不同量级的指标进行对比。将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组成矩阵{位移,应变,应力,波速,渗透压,温度,声发射,电磁辐射…},矩阵中数据的排列按照时间坐标各自对应,以此建立样本数据矩阵,并对样本数据矩阵中每列数据进行归一化转换,从而消除多元监测参数的量纲差异。
所述步骤2对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具体包括:
步骤2.1:将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按照不同物理场监测指标{应变,位移,应力,波速,渗透压,温度,声发射,电磁辐射…}的顺序组成样本数据矩阵;所述样本数据矩阵中的每列数据对应不同传感器采集的不同物理场监测指标;所述物理场监测指标包括应变、位移、应力、波速、渗透压、温度、声发射、电磁辐射;为物理场监测指标的个数。
式中,为每列数据的序号数,即表示样本数据矩阵中第列第个时序数据的数据值;是时序数据的归一函数值,也是构成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的第列第个时序数据。第列数据的值域为,即和分别为样本数据矩阵中第列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中的每列数据代表一种物理场监测指标(简称指标或监测指标)。
步骤3: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
该步骤3用于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数据前兆信息的敏感性,实现多物理场数据级融合。主要通过多元统计方法(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MSA)挖掘步骤2中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物理场数据内在联系,解析岩体破坏各指标的敏感性,选择出反映工程灾害主要物理监测参量,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多物理场数据级融合。
所述步骤3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具体包括:
所述步骤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多物理监测数据,消除多元信息间冗余信息,获得归一后各参量贡献度;利用因子分析解析物理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潜在参量或因子的挖掘,区分各类物理参量前兆信息的敏感性,选择出反映工程安全状态主要监测指标或主要公因子,实现了多物理场监测参数的数据级融合。
步骤4:根据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并通过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
该步骤4依据步骤3中各指标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Memory,LSTM)初始化,通过多维LSTM网络进行特征级融合,初步判断工程结构安全状态。
工程结构变形过程与多物理场时序数据之间存在高度非线性关系。长短期记忆网络是一种时间递归网络,拥有较强非线性特征挖掘能力。通过步骤3得到的各物理场参量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初始化变量权重,作为LSTM的输入源进行训练,输入层中单元数量为传感器类型的数量,提取各物理场的特征信息进行特征层融合,初步判断工程安全状态。
所述步骤4根据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并通过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具体包括:
步骤4.1:将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作为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权重,将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应的归一化样本矩阵作为样本集对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训练,采用型函数作为网络激活函数,得到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
将步骤3计算的各指标权重作为各监测指标反应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敏感性指导LSTM初始输入源,输入源为各指标监测的时间序列数据,权重即网络初始化权重,每个指标有一个重要度进行训练,提取各监测数据特征,输出下面D-S证据理论各证据体的基本概率进行融合。
单个LSTM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当前单元状态,它由遗忘门、输入门和输出门三个不同的门调节。表示隐藏层状态,表示当前输入量,表示型函数,表示逐点相乘,表示逐点相加。下标表示当前时刻,下标表示上一时刻。表示上一时刻的隐藏层状态,表示上一时刻的单元状态。tanh表示双曲正切函数。
当前单元状态和隐藏层状态的值由公式(9)计算。
式中,和分别代表当前时刻遗忘门、输入门、单元状态和输出门对应的权重指标,和分别表示当前时刻遗忘门、输入门、当前单元状态和输出门对应的偏差向量。和分别表示当前时刻和上一时刻的隐藏层状态,表示当前输入量,表示型函数。和分别表示当前时刻和上一时刻的单元状态。表示逐点相乘,表示逐点相加。为计算过程的一个中间参数。
利用数据样本的均方误差MSE判断LSTM网络性能的质量,误差值越小,则训练网络的融合结果越好。
步骤4.2:通过所述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特征级融合,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
表1 LSTM输出层定义
将LSTM输出结果作为各证据体预警等级基本概率赋值,见表2。
表2 基本概率赋值汇总表
步骤5:将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
所述步骤5将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具体包括:
本发明引入切比雪夫距离(Chebyshev Distance)表征证据之间的冲突程度,对高冲突证据进行校正;将步骤4中LSTM网络的输出结果转化为D-S证据理论的证据输入,克服证据理论构造基本概率分配函数的难题,得到工程不同危险等级的发生概率。
D-S证据理论冲突系数为:。若值较大,说明证据之间的冲突较大,融合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导致决策错误。为克服上述弊端,本发明引入切比雪夫距离表征证据之间的冲突程度,对冲突证据进行校正。切比雪夫公式将两证据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两证据体的无穷范数,该距离能更好的反映出证据间的不一致程度。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概念,推导证据体 和 的距离方程式:
所述各预警等级包括处于稳定期、处于发展期和处于警报期;、和分别为处于稳定期、处于发展期和处于警报期的基本概率赋值。、、分别表示LSTM的第1、2、3个输出结果,也就是预警等级的第1、2、3个基本概率赋值。
步骤6:根据所述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确定所述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灾害危险等级。
该步骤6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对岩体破坏危险等级进行评判。
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评判灾害危险等级的过程如下:设定第一、第二阈值门限、;若满足公式(15),那么,将作为最终的评判结果,即将作为所述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灾害危险等级;其中 ,表示处于稳定期,表示处于发展期,表示处于警报期。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预警方法输出基本概率赋值 、 和 ,分别作为隧洞岩体处于稳定期、发展期和警报期的概率,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方法评判隧洞预警等级,预警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中隧洞安全状态评价结果用不同风险等级的概率表示,直观反映出隧洞破坏发生的级别与概率。图4中,左侧纵轴表示预警等级概率,右侧纵轴表示多物理场监测指标归一化参数,横坐标表示时间。点线图的数值为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归一化参数,柱形图上的数值对应不同时刻隧洞预警等级的概率,横轴下方为基本概率指派方法的决策结果,从左到右依次对应稳定期、发展期和警报期。这样可以从图4中读出例如时刻1500隧洞岩体处于稳定期的概率为60%,处于发展期的概率为40%;时刻3500隧洞岩体处于发展期的概率为44%,处于警报期的概率为56%。从而实现了隧洞破坏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分级预警和概率预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用于水利工程领域实时监测预报及稳定性评价,主要包括:获取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建立多物理场监测时间序列数据库;解析各物理场监测参数前兆信息的敏感性,实现多物理场数据级融合;通过多维长短期记忆网络实现多物理场数据的特征级融合,初步判断工程结构安全状态;通过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实现多物理场数据的决策融合,确定不同危险等级的发生概率,采用基本概率指派方法评判灾害危险等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评价指标为多物理场数据,通过归一化处理,消除各指标间量纲差异,便于不同类型物理场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下对比分析。
2、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多传感器监测数据敏感性,通过选出反映工程状态主要监测指标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引入多元信息融合技术实现工程时变预测的多元感知协同融合预警,打破单一因素判别的局限性和多因素对比分析的主观性,充分考虑多物理场参量变化影响,提高预测准确性。
4、工程安全状态评价结果用不同风险等级的概率表示,直观反映出工程灾害发生的级别与概率。
5、引入切比雪夫距离(Chebyshev Distance)表征证据之间的冲突程度,对高冲突证据进行校正,提高融合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归一化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
多物理场数据级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
多物理场特征级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并通过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
多物理场数据决策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
灾害危险等级评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确定所述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灾害危险等级。
所述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为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波速传感器、渗透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以及电磁辐射传感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感器按照时间序列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
数据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或均值拟合方法进行预处理,移除异常或噪声数据,得到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所述归一化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样本数据矩阵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建立样本数据矩阵;所述样本数据矩阵中的每列数据对应不同传感器采集的不同物理场监测指标;所述物理场监测指标包括应变、位移、应力、波速、渗透压、温度、声发射、电磁辐射;
所述多物理场数据级融合模块具体包括:
本发明方法及系统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对工程破坏多元监测参量进行敏感性解析,选择出反映工程安全状态主要监测信息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避免了多元监测数据间冗余和重叠信息对工程安全风险评价的影响;构建多维LSTM网络对多物理场数据进特征提取识别,得到各证据体基本概率分配,克服了证据理论构造基本概率分配函数的难题;采用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解决了高冲突证据导致决策错误的问题,并对多证据体融合决策,克服了单一的响应指标预警时间不统一问题。可以通过本发明方法及系统的上述实施过程选择出反应工程安全状态多传感器主要监测参量,建立多元服役监测信息智能感知协同融合、多维性态数据特征提取识别、全时服役融合时变预测的工程灾害多元监测数据协同融合概率预警及分级预警,显著提高提高工程灾害预警精度。
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对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
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
根据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并通过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
将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
根据所述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确定所述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灾害危险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为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波速传感器、渗透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以及电磁辐射传感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感器按照时间序列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
对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或均值拟合方法进行预处理,移除异常或噪声数据,得到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具体包括:
7.一种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归一化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归一化样本矩阵;
多物理场数据级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矩阵,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
多物理场特征级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物理场监测指标对于工程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导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初始化训练,并通过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
多物理场数据决策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结果作为证据输入,根据切比雪夫距离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获得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
灾害危险等级评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融合后各预警等级的基本概率赋值,采用基本概率指派的决策方法确定所述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灾害危险等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工程结构潜在危险部位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为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波速传感器、渗透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以及电磁辐射传感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感器按照时间序列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
数据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或均值拟合方法进行预处理,移除异常或噪声数据,得到所述多物理场监测时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物理场数据级融合模块具体包括: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76871.XA CN114757309B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
GB2218904.7A GB2619786B (en) | 2022-06-16 | 2022-12-14 | Project disaster warn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collaborative fusion of multi-physics monitoring data |
US18/091,663 US20230410012A1 (en) | 2022-06-16 | 2022-12-30 | Project disaster warn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collaborative fusion of multi-physics monitoring data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76871.XA CN114757309B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57309A true CN114757309A (zh) | 2022-07-15 |
CN114757309B CN114757309B (zh) | 2022-09-02 |
Family
ID=82336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76871.XA Active CN114757309B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410012A1 (zh) |
CN (1) | CN114757309B (zh) |
GB (1) | GB2619786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28810A (zh) * | 2022-11-09 | 2023-04-07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坑智能监测方法 |
CN115981258A (zh) * | 2022-12-22 | 2023-04-18 | 新疆敦华绿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的智能控制系统及预警方法 |
CN116432475A (zh) * | 2023-06-08 | 2023-07-14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钢结构疲劳裂纹扩展的多因素耦合协同预警方法、系统 |
CN116776135A (zh) * | 2023-08-24 | 2023-09-19 | 之江实验室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物理场数据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6820166A (zh) * | 2023-06-08 | 2023-09-29 | 山东鼎赢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低温控温控流量系统及方法 |
CN117036082A (zh) * | 2023-07-18 | 2023-11-10 | 湘煤立达矿山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矿山管理系统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92155B (zh) * | 2023-06-26 | 2024-06-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隧道健康状态监测预警方法 |
CN117907174B (zh) * | 2024-01-10 | 2024-08-23 | 中国矿业大学 | 基于光吸收和电荷感应法融合的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
CN117574321B (zh) * | 2024-01-16 | 2024-04-12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海量监测巡检信息融合模型的大坝安全评估方法 |
CN117593653B (zh) * | 2024-01-19 | 2024-05-07 | 山东元鸿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基于遥感监测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 |
CN118141342A (zh) * | 2024-01-25 | 2024-06-07 | 深圳大学 | 一种深基坑施工工人生理健康监测及环境监测预警方法 |
CN117726181B (zh) * | 2024-02-06 | 2024-04-30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煤矿典型灾害风险异构信息协同融合与分级预测方法 |
CN117807381B (zh) * | 2024-02-23 | 2024-05-24 |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 | 一种农业技术推广记录数据智能管理系统 |
CN117828539B (zh) * | 2024-03-06 | 2024-05-24 | 昆明智合力兴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数据智能融合分析系统及方法 |
CN118067849A (zh) * | 2024-04-17 | 2024-05-24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一种岩石破坏预警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CN118133189B (zh) * | 2024-04-30 | 2024-07-16 | 长沙金码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桥梁结构健康状态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8171179B (zh) * | 2024-05-10 | 2024-07-12 | 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和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和交通工程安装管理站、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和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地铁站火灾应急响应救援决策系统及方法 |
CN118378902B (zh) * | 2024-06-25 | 2024-10-0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管廊施工安全评价方法 |
CN118442125B (zh) * | 2024-07-08 | 2024-09-13 | 山东光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的煤炭矿井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
CN118484668B (zh) * | 2024-07-15 | 2024-10-01 | 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 | 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智能数据处理方法 |
CN118568667B (zh) * | 2024-07-24 | 2024-10-18 | 山东大学 | 基于多模型融合的隧道围岩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CN118653819B (zh) * | 2024-08-19 | 2024-11-01 | 克拉玛依创业有限公司 | 用于定向井钻井的防碰风险控制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57884A (zh) * | 2013-09-27 | 2014-02-05 | 杭州银江智慧城市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监控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预警方法 |
CN103914064A (zh) * | 2014-04-01 | 2014-07-09 | 浙江大学 | 基于多分类器和d-s证据融合的工业过程故障诊断方法 |
CN108960618A (zh) * | 2018-06-29 | 2018-12-07 | 厦门大学 | 一种基于bim和云证据理论的施工风险预警方法 |
CN110009872A (zh) * | 2019-05-09 | 2019-07-12 | 东北大学 | 一种岩坡工程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
CN110555247A (zh) * | 2019-08-16 | 2019-12-1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多点传感器数据和BiLSTM的结构损伤预警方法 |
CN111999171A (zh) * | 2020-08-21 | 2020-11-27 | 青岛理工大学 | 基于声发射监测的硬岩节理面突然错动失稳预警方法 |
US20200387785A1 (en) * | 2019-06-05 | 2020-12-10 | Wuhan University | Power equipment fault detecting and positioning metho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erence fusion |
CN112163630A (zh) * | 2020-10-12 | 2021-01-01 | 清华大学 | 一种基于不平衡学习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
CN112232396A (zh) * | 2020-10-08 | 2021-01-15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lstm与d-s证据理论的舰船编队意图融合识别方法 |
CN112330002A (zh) * | 2020-10-27 | 2021-02-05 | 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地面坍塌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22313B (zh) * | 2019-12-30 | 2022-01-1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lstm的海洋平台空气压缩机故障诊断方法 |
CN111337768B (zh) * | 2020-03-02 | 2021-01-19 | 武汉大学 |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深度并行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
CN111931806A (zh) * | 2020-06-23 | 2020-11-13 |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
-
2022
- 2022-06-16 CN CN202210676871.XA patent/CN114757309B/zh active Active
- 2022-12-14 GB GB2218904.7A patent/GB2619786B/en active Active
- 2022-12-30 US US18/091,663 patent/US2023041001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57884A (zh) * | 2013-09-27 | 2014-02-05 | 杭州银江智慧城市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监控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预警方法 |
CN103914064A (zh) * | 2014-04-01 | 2014-07-09 | 浙江大学 | 基于多分类器和d-s证据融合的工业过程故障诊断方法 |
CN108960618A (zh) * | 2018-06-29 | 2018-12-07 | 厦门大学 | 一种基于bim和云证据理论的施工风险预警方法 |
CN110009872A (zh) * | 2019-05-09 | 2019-07-12 | 东北大学 | 一种岩坡工程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
US20200387785A1 (en) * | 2019-06-05 | 2020-12-10 | Wuhan University | Power equipment fault detecting and positioning metho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erence fusion |
CN110555247A (zh) * | 2019-08-16 | 2019-12-1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多点传感器数据和BiLSTM的结构损伤预警方法 |
CN111999171A (zh) * | 2020-08-21 | 2020-11-27 | 青岛理工大学 | 基于声发射监测的硬岩节理面突然错动失稳预警方法 |
CN112232396A (zh) * | 2020-10-08 | 2021-01-15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lstm与d-s证据理论的舰船编队意图融合识别方法 |
CN112163630A (zh) * | 2020-10-12 | 2021-01-01 | 清华大学 | 一种基于不平衡学习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
CN112330002A (zh) * | 2020-10-27 | 2021-02-05 | 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地面坍塌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L. PENGYU: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 using LSTM and D-S evidence theory", 《2020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CISCE)》 * |
任禀洁,徐海军,张黎明: "井壁远程自动监测与灰色预测预报系统的应用", 《科技风》 * |
李鹏翔: "硬岩岩爆预测预警研究进展", 《煤炭学报》 * |
王玉红: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 《世界有色金属》 *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28810A (zh) * | 2022-11-09 | 2023-04-07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坑智能监测方法 |
CN115981258A (zh) * | 2022-12-22 | 2023-04-18 | 新疆敦华绿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的智能控制系统及预警方法 |
CN116432475A (zh) * | 2023-06-08 | 2023-07-14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钢结构疲劳裂纹扩展的多因素耦合协同预警方法、系统 |
CN116432475B (zh) * | 2023-06-08 | 2023-08-29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钢结构疲劳裂纹扩展的多因素耦合协同预警方法、系统 |
CN116820166A (zh) * | 2023-06-08 | 2023-09-29 | 山东鼎赢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低温控温控流量系统及方法 |
CN117036082A (zh) * | 2023-07-18 | 2023-11-10 | 湘煤立达矿山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矿山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17036082B (zh) * | 2023-07-18 | 2024-05-10 | 湘煤立达矿山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矿山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16776135A (zh) * | 2023-08-24 | 2023-09-19 | 之江实验室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物理场数据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6776135B (zh) * | 2023-08-24 | 2023-12-19 | 之江实验室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物理场数据预测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619786A (en) | 2023-12-20 |
US20230410012A1 (en) | 2023-12-21 |
GB202218904D0 (en) | 2023-01-25 |
GB2619786B (en) | 2024-09-04 |
CN114757309B (zh) | 2022-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57309B (zh) | 多物理场监测数据协同融合的工程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 |
CN117726181B (zh) | 一种煤矿典型灾害风险异构信息协同融合与分级预测方法 | |
CN113391622B (zh) | 利用多元多步预测技术的航天器姿态系统异常检测方法 | |
CN112257942B (zh) | 一种应力腐蚀开裂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0555247A (zh) | 一种基于多点传感器数据和BiLSTM的结构损伤预警方法 | |
CN114358192B (zh) | 一种多源异构滑坡数据监测融合方法 | |
Son et al. | Deep learning-based anomaly detection to classify inaccurate data and damaged condition of a cable-stayed bridge | |
CN118094427A (zh) | 基于动态图注意力的物联网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2668526A (zh) | 基于深度学习和压电主动传感的螺栓群松动定位监测方法 | |
CN117556347A (zh) | 一种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电力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方法 | |
GB2623358A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ult diagnosis of nuclear power circulating water pump based on optimized capsule network | |
CN114662327A (zh) | 一种用于auv舱内泄露监测的辅助方法 | |
CN113722140B (zh) | 基于小样本学习的工业报警泛滥根源诊断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4417729A (zh) |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区环境安全预警方法 | |
CN117909777A (zh) | 一种工业多变量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2069621B (zh) | 基于线性可靠度指标的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方法 | |
CN113688770A (zh) | 高层建筑长期风压缺失数据补全方法及装置 | |
CN118013275A (zh) | 丝杠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
CN114638039B (zh) | 一种基于低秩矩阵恢复的结构健康监测特征数据解释方法 | |
CN116170200A (zh) | 电力监控系统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311739A (zh) | 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及环境信息融合的多传感器火灾检测方法 | |
CN111898664B (zh) | 一种基于Block-Bootstrap和多阶段聚类的桥梁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 | |
CN117349770B (zh) | 一种结构健康监测多应变传感器数据异常检测与修复方法 | |
CN118520403B (zh) | 一种用于工业金融属性数据的自适应动态数据验真方法及系统 | |
CN117992726B (zh) | 一种面向旋转机械的多级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