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6842A - 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6842A
CN114756842A CN202011572953.7A CN202011572953A CN114756842A CN 114756842 A CN114756842 A CN 114756842A CN 202011572953 A CN202011572953 A CN 202011572953A CN 114756842 A CN114756842 A CN 114756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sign
gen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29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振铎
马立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iguang Treasure B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iguang Treasure B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iguang Treasure B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iguang Treasure B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729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6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6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6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激活信息;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识别方式单一造成的用户识别安全性低、信息量小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识别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日益增加,例如治疗疾病、协助办公、户外旅游等等。在电子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电子设备常常属于私人财产或限定范围人员的财产,即只有某些具有该电子设备使用权的人才能使用该设备,因此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往往需要用户进行识别。
目前,电子设备对于用户的识别操作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利用在电子设备端输入用户特有的账号和密码,来进行对电子设备的开启,即当用户输入了正确的账号密码之后,电子设备才能够为该用户进行服务,但是这种方式的安全性非常低,当用户以外的人员知晓该用户的账号密码的时候,用户以外的人员便可以随意使用该电子设备;第二,利用用户的指纹等体征信息进行电子设备使用权的验证,这种方法安全性较高,但是用户的指纹等体征信息过于单一,仅仅只能验证用户的权限而已,而对于用户的使用剩余次数(如治疗仪会员卡)、用户的有效期等无法进行录入。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由于识别方式单一造成的用户识别安全性低、信息量小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包括:获取激活信息;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激活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触发操作。
可选的,所述体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包括:将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与预设体征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所述体征判断结果。
可选的,所述体征判断结果包括以下之一:匹配成功、匹配失败。
可选的,所述用户识别结果包括以下之一:识别成功、识别失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激活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触发操作。
可选的,所述体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比对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与预设体征信息进行比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所述体征判断结果。
可选的,所述体征判断结果包括以下之一:匹配成功、匹配失败。
可选的,所述用户识别结果包括以下之一:识别成功、识别失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运行时执行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获取激活信息;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的方式,通过对用户激活信息以及体征信息进行识别和判断,实现了电子设备对用户进行安全性高、信息量大的识别操作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识别方式单一造成的用户识别安全性低、信息量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对于用户的识别操作一般为用户根据电子设备显示器的提示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证明该用户为电子设备的使用者,其中用户名和密码是该用户特有的信息。但是当该用户将此用户名和密码不慎泄露,那么用户以外的任何人通过输入该用户名和密码,也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激活,并使用该电子设备,这样就造成了由于用户名和密码的操作方式过于简单,安全性很低的原因,导致电子设备被其他人所使用,对该电子设备真正的使用者造成了损失。
实施例一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激活信息。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用在电子设备对于用户的识别用途上,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的激活装置对用户的身份和用户信息进行初步识别,激活装置可以是用户的IC卡片,其中包括了若干用户对于该电子设备的使用信息,例如,用户的使用权剩余次数、用户IC卡的有效期限、用户的年龄、性别、使用历史等,具体涵盖哪种用户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处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所使用的、用于电子设备初步识别的激活装置还可以是手机,其中当手机作为激活装置的时候,激活方式可以是利用手机验证码进行激活操作,也可以是利用手机的扫描装置对电子设备生成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和识别,并通过相关验证逻辑步骤进行验证,以达到电子设备对该用户的使用权的识别效果。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激活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触发操作。
具体的,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用户激活信息激活之前,用户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幕收到用户的触发操作信息,并将该信息反馈至处理器处,处理器根据上述用户的触发操作信息向显示器件发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进行激活装置的操作。其中,触发操作信息可以是用户根据操作电子设备的需求进行功能选择和初始参数配置,使得电子设备在对该用户进行一对一服务之前,执行一些简单而必要的前置操作,来节省整个过程的步骤。
例如,用户对近视治疗仪进行开启操作,近视治疗仪在接通电源开启之后,会提示用户对系统功能进行选择,那么此时用户在近视治疗仪的触摸屏幕上选择系统的B功能,然后该近视治疗仪的显示屏显示“请放入用户IC卡”的提示信息,即提示用户进行后续的身份激活操作。
步骤S204,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
具体的,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初步身份验证后,即用户使用激活装置对该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权进行激活之后,电子设备出现采集用户体征信息的提示消息,此时用户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提示信息进行体征信息的采集,其中,体征信息是用户自身身体特征方面的信息,用于表征该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即该用户的体征信息是否符合电子设备预先录入的体征信息,当符合体征信息的判断时,电子设备成功地识别了该用户的身份。
可选的,所述体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
具体的,用户的体征信息是预先录入到电子设备中的,其中体征信息可以是用户的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例如,第一次启动电子设备的时候,电子设备会提示用户录入需要进行验证的手指的指纹,以便以后在电子设备进行用户身份识别的时候对该用户进行指纹识别。该指纹识别装置安装与电子设备的屏幕一侧,方便用户根据电子设备屏幕上的提示进行指纹识别的操作。
体征信息可以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其中之一,也可以均包括以上三种体征验证方式,当体征验证功能包括以上三种信息的时候,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即手指优先进行验证,其次是面容以及虹膜识别,增加用户的便捷度体验效果。
步骤S206,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收集到用户的体征信息之后,需要根据用户的体征信息进行判断,即判断该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可以使用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包括:将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与预设体征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所述体征判断结果。
可选的,所述体征判断结果包括以下之一:匹配成功、匹配失败。
具体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中预设了需要进行验证的用户的体征信息,当用户进行体征信息验证的时候,电子设备会根据采集到的用户的实时体征信息与预设在电子设备处理器存储空间内的该用户的体征信息进行比对,通过比较器的比较,验证该体征信息是否符合用户预存于电子设备处理器存储空间中的体征信息值,如果符合则生成“匹配成功”的判断结果,如果不符合则生成“匹配失败”的判断结果,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会根据判断结果生成输出指令,显示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以便提示用户体征信息的判断结果。
例如,用户通过扫描指纹信息来进行近视治疗仪的用户验证操作,近视治疗仪的中央处理器将该用户的指纹信息与用户预设与该近视治疗仪处理器中的指纹信息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数据相似度比对,近视治疗仪处理器得到相似度大于90%的比对结果,那么近视治疗仪的显示屏幕上出现“匹配成功”字样,提示用户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处理。
步骤S208,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可选的,所述用户识别结果包括以下之一:识别成功、识别失败。
具体的,如果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体征信息验证后,其体征信息验证结果为匹配成功的话,那么说明该电子设备的整个用户识别过程是合格的,即电子设备对用户使用权的识别成功。另一方面,当体征信息验证结果为匹配失败的话,那么说明该电子设备的整个用户识别过程是不合格的,即电子设备对用户使用权的识别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识别成功的用户,电子设备会自动进行下一步的用户操作指示,例如治疗参数配置等。对于识别失败的用户,电子设备会提示用户返回体征信息验证步骤,进而采取二次验证的操作,以保证验证的准确性,排除用户的误操作可能性。
实施例二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用于获取激活信息。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用在电子设备对于用户的识别用途上,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的激活装置对用户的身份和用户信息进行初步识别,激活装置可以是用户的IC卡片,其中包括了若干用户对于该电子设备的使用信息,例如,用户的使用权剩余次数、用户IC卡的有效期限、用户的年龄、性别、使用历史等,具体涵盖哪种用户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处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所使用的、用于电子设备初步识别的激活装置还可以是手机,其中当手机作为激活装置的时候,激活方式可以是利用手机验证码进行激活操作,也可以是利用手机的扫描装置对电子设备生成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和识别,并通过相关验证逻辑步骤进行验证,以达到电子设备对该用户的使用权的识别效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触发操作。
具体的,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用户激活信息激活之前,用户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幕收到用户的触发操作信息,并将该信息反馈至处理器处,处理器根据上述用户的触发操作信息向显示器件发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进行激活装置的操作。其中,触发操作信息可以是用户根据操作电子设备的需求进行功能选择和初始参数配置,使得电子设备在对该用户进行一对一服务之前,执行一些简单而必要的前置操作,来节省整个过程的步骤。
例如,用户对近视治疗仪进行开启操作,近视治疗仪在接通电源开启之后,会提示用户对系统功能进行选择,那么此时用户在近视治疗仪的触摸屏幕上选择系统的B功能,然后该近视治疗仪的显示屏显示“请放入用户IC卡”的提示信息,即提示用户进行后续的身份激活操作。
采集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
具体的,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初步身份验证后,即用户使用激活装置对该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权进行激活之后,电子设备出现采集用户体征信息的提示消息,此时用户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提示信息进行体征信息的采集,其中,体征信息是用户自身身体特征方面的信息,用于表征该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即该用户的体征信息是否符合电子设备预先录入的体征信息,当符合体征信息的判断时,电子设备成功地识别了该用户的身份。
可选的,所述体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
具体的,用户的体征信息是预先录入到电子设备中的,其中体征信息可以是用户的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例如,第一次启动电子设备的时候,电子设备会提示用户录入需要进行验证的手指的指纹,以便以后在电子设备进行用户身份识别的时候对该用户进行指纹识别。该指纹识别装置安装与电子设备的屏幕一侧,方便用户根据电子设备屏幕上的提示进行指纹识别的操作。
体征信息可以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其中之一,也可以均包括以上三种体征验证方式,当体征验证功能包括以上三种信息的时候,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即手指优先进行验证,其次是面容以及虹膜识别,增加用户的便捷度体验效果。
判断模块34,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收集到用户的体征信息之后,需要根据用户的体征信息进行判断,即判断该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可以使用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比对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与预设体征信息进行比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所述体征判断结果。
可选的,所述体征判断结果包括以下之一:匹配成功、匹配失败。
具体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中预设了需要进行验证的用户的体征信息,当用户进行体征信息验证的时候,电子设备会根据采集到的用户的实时体征信息与预设在电子设备处理器存储空间内的该用户的体征信息进行比对,通过比较器的比较,验证该体征信息是否符合用户预存于电子设备处理器存储空间中的体征信息值,如果符合则生成“匹配成功”的判断结果,如果不符合则生成“匹配失败”的判断结果,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会根据判断结果生成输出指令,显示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以便提示用户体征信息的判断结果。
例如,用户通过扫描指纹信息来进行近视治疗仪的用户验证操作,近视治疗仪的中央处理器将该用户的指纹信息与用户预设与该近视治疗仪处理器中的指纹信息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数据相似度比对,近视治疗仪处理器得到相似度大于90%的比对结果,那么近视治疗仪的显示屏幕上出现“匹配成功”字样,提示用户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处理。
生成模块36,用于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可选的,所述用户识别结果包括以下之一:识别成功、识别失败。
具体的,如果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体征信息验证后,其体征信息验证结果为匹配成功的话,那么说明该电子设备的整个用户识别过程是合格的,即电子设备对用户使用权的识别成功。另一方面,当体征信息验证结果为匹配失败的话,那么说明该电子设备的整个用户识别过程是不合格的,即电子设备对用户使用权的识别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识别成功的用户,电子设备会自动进行下一步的用户操作指示,例如治疗参数配置等。对于识别失败的用户,电子设备会提示用户返回体征信息验证步骤,进而采取二次验证的操作,以保证验证的准确性,排除用户的误操作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所述的方法。
具体的,上述方法包括:获取激活信息;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运行时执行所述的方法。
具体的,上述方法包括:获取激活信息;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激活信息:
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
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激活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触发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包括:
将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与预设体征信息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所述体征判断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判断结果包括以下之一:匹配成功、匹配失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结果包括以下之一:识别成功、识别失败。
7.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激活信息;
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激活信息,采集体征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生成体征判断结果;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体征判断结果,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触发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容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比对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体征信息与预设体征信息进行比对;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所述体征判断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判断结果包括以下之一:匹配成功、匹配失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结果包括以下之一:识别成功、识别失败。
13.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572953.7A 2020-12-25 2020-12-25 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756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2953.7A CN114756842A (zh) 2020-12-25 2020-12-25 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2953.7A CN114756842A (zh) 2020-12-25 2020-12-25 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6842A true CN114756842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24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2953.7A Pending CN114756842A (zh) 2020-12-25 2020-12-25 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68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8851B1 (ko) 신원들을 검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7241317B (zh) 生物特征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用户终端设备以及身份认证服务器
JP2019522278A (ja) 身分認証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598796A (zh) 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825382A (zh) 一种移动支付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453205B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8510290B (zh) 通话中客户信息修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99708A (zh) 一种双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671806B (zh) 一种用户的认证方法、用户认证设备及用户认证系统
WO2019218905A1 (zh) 验证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210214A (zh) 一种虚拟现实支付系统及其支付方法
CN110990811A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1882425B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3486316A (zh) 用户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3589579B2 (ja) 生体認証装置及び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AU2013205126A1 (en) Facial recognition streamlined login
CN113707157B (zh) 基于声纹识别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599639B (zh) 身份验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416954A (zh) 电力工具多人模式管理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530230A (zh) 一种指纹认证的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756842A (zh) 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TWI722337B (zh) 交易系統、自動櫃員機及無卡交易方法
CN108717635B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鉴权或标识的方法及系统
CN114467283B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JP2009031986A (ja) チャレンジ&レスポンス型指静脈認証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