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5706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5706A
CN114745706A CN202210330539.8A CN202210330539A CN114745706A CN 114745706 A CN114745706 A CN 114745706A CN 202210330539 A CN202210330539 A CN 202210330539A CN 114745706 A CN114745706 A CN 114745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data
transmission
target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05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忠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ku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ku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ku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Zeku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305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457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45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570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937 priority patent/WO202318517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该传输周期内,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由于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率,同时分别向各目标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因此,可以在提高了通信带宽的同时,避免产生邻道干扰。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上所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其中,蓝牙技术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例如,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均支持蓝牙通信功能。通过蓝牙技术可以实现在开启蓝牙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将音频信号传输至与之配对的蓝牙音频设备中进行播放,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听歌、进行电话会议等活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
但是,现在的蓝牙技术所能够实现的通信带宽非常有限,而随着传输数据的数据量的不断增大,现在的蓝牙技术所能够提供的通信带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数据量较大的数据的传输速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通信带宽,进而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
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
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所述传输周期内,向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所述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所述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
数据包获取模块,用于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
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所述传输周期内,向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所述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所述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在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该传输周期内,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即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同一时段内采用不同的频率向各目标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由于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率,同时分别向各目标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因此,可以在提高了通信带宽的同时,避免产生邻道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方法中蓝牙数据传输的信令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图4中在传输周期内,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再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第二蓝牙通信连接的架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蓝牙数据传输的信令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图10中数据包获取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蓝牙设备称为第二蓝牙设备,且类似地,可将第二蓝牙设备称为第一蓝牙设备。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两者都是蓝牙设备,但其不是同一蓝牙设备。
随着电子设备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蓝牙技术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例如,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均支持蓝牙通信功能。通过蓝牙技术可以实现在开启蓝牙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将音频信号传输至与之配对的蓝牙音频设备中进行播放,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听歌、进行电话会议等活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
但是,现在的蓝牙技术所能够实现的通信带宽非常有限,而随着传输数据的数据量的不断增大,现在的蓝牙技术所能够提供的通信带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数据量较大的数据的传输速度要求。例如,目前的蓝牙标准协议中BR蓝牙,可以实现的传输速率为1Mbit/s,而EDR蓝牙,可以实现的传输速率为2M bit/s或3M bit/s。低功耗蓝牙(BLE,Bluetooth Low Energy)可以实现的传输速率为1M bit/s或2M bit/s。而在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时,例如,在传输无损音乐时要求的最低传输速率需要达到10M bit/s(这里的数值只是举例)。因此,采用传统的蓝牙技术无法传输无损音乐这种数据量较大的数据,即传统的蓝牙技术所提供的传输带宽依然较小,不能满足人们对数据量较大的数据的传输速度要求。
具体的,传统方法中,如图1所示,为传统方法中蓝牙数据传输的信令图。电子设备预先分别与2个蓝牙耳机(耳机1及耳机2)之间建立蓝牙通信连接,具体的,电子设备分别和耳机1建立CIS1蓝牙连接,和耳机2建立CIS2蓝牙连接,且1个蓝牙连接只传输单耳蓝牙数据。其中,CIS(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指的是逻辑传输通道。耳机1的CIS1与耳机2的CIS2组成了CIG(Connected Isochronous Groups),同一个CIG内的CIS具有相同的时间戳,以保证同一个group内耳机1的CIS1、耳机2的CIS2的数据是同步的。这里的蓝牙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当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CIS1和CIS2采用了时分复用TDD模式,即在一个CIG event中,采用同一频率先传输CIS1中的数据,然后再依然采用该频率传输CIS2中的数据。其中,在采用同一频率先传输CIS1中的数据时,包括2个Sub_interval,这2个Sub_interval构成了一个CIS1 event,第一个Sub_interval指的是电子设备向耳机1传输蓝牙数据的时间周期,第二个Sub_interval指的是耳机1返回蓝牙数据的时间周期。同理,再依然采用该频率传输CIS2中的数据时,也包括2个Sub_interval,这2个Sub_interval构成了一个CIS2event,第一个Sub_interval指的是电子设备向耳机2传输蓝牙数据的时间周期,第二个Sub_interval指的是耳机2返回蓝牙数据的时间周期。这4个Sub_interval构成了一个CIGevent。其中,针对CIS1,一个ISO_interval指的是在一个CIG event x中蓝牙数据的起始发送时刻CIS1 Anchor point,到下一个CIG event x+1中蓝牙数据的起始发送时刻CIS1Anchor point之间时间周期。针对CIS2,一个ISO_interval指的是在一个CIG event x中蓝牙数据的起始发送时刻CIS2 Anchor point,到下一个CIG event x+1中蓝牙数据的起始发送时刻CIS2 Anchor point之间时间周期。
显然,基于图1可知,在电子设备与2个蓝牙耳机之间传输蓝牙数据时,第一蓝牙设备均是采用同一频率向第二蓝牙设备、第三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因此,只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采用该同一频率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采用该同一频率向第三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如此,传统方法所能够提供的通信带宽较低,数据的传输速度较低。
为了解决传统的蓝牙技术所提供的传输带宽依然较小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第一蓝牙设备220及第二蓝牙设备240、第三蓝牙设备260,第一蓝牙设备220及第二蓝牙设备240之间建立了蓝牙通信连接,第一蓝牙设备220及第三蓝牙设备260之间也建立了蓝牙通信连接。这里的第一蓝牙设备220也可以称之为主设备端(Master端),第二蓝牙设备240、第三蓝牙设备260也可以称之为从设备端(Slave端)。第一蓝牙设备220在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该传输周期内,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
其中,第一蓝牙设备22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第二蓝牙设备240、第三蓝牙设备260可以但不限于是蓝牙音频设备、蓝牙视频设备或其他蓝牙设备等,其中,蓝牙音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耳机、蓝牙音响等,蓝牙视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蓝牙手表、蓝牙电视等。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以运行于图2中的第一蓝牙设备220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320至步骤360,其中,
步骤320,在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
第一蓝牙设备在向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在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这里需要保证第一蓝牙设备、各目标蓝牙设备均保持蓝牙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其中,蓝牙通信连接也可以称之为蓝牙通道,即在第一蓝牙设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建立不同的蓝牙通道。这里的蓝牙通信连接,用于在两个蓝牙设备之间传输蓝牙数据。
具体的,在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先进行配对,然后才能进行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的具体步骤,不在此进行赘述。
步骤340,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
其中,传输周期指的是第一蓝牙设备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一次蓝牙数据,以及第一蓝牙设备接收目标蓝牙设备返回的一次蓝牙数据之间的时间段。即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传输周期都是相同的,且在蓝牙通信协议中所规定的该传输周期一般是固定的。
针对各传输周期,第一蓝牙设备需要通过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发送蓝牙数据包,即第一蓝牙设备需要通过与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向该目标蓝牙设备发送蓝牙数据包。因此,第一蓝牙设备需要先获取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
第一蓝牙设备从音频子系统(或称之为Audio子系统)中获取到待发送的蓝牙数据(即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待发送的蓝牙数据的数据形式一般为业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然后,需要对业务数据单元SDU进行组包处理,生成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即蓝牙数据包。具体的,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第一蓝牙设备从音频子系统(或称之为Audio子系统)中获取到待发送至该目标蓝牙设备的SDU,然后对SDU组包后依次得到多个待发送至该目标蓝牙设备的PDU。针对各传输周期,从多个待发送至第二蓝牙设备的PDU中依次获取一个PDU,作为与该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目标蓝牙数据包。
步骤360,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传输周期内,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
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之后,此时就可以采用不同的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各目标蓝牙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预设传输频率。具体的,采用与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
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采用自适应跳频技术从蓝牙频段中确定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不同的预设传输频率。具体的,可以基于各目标蓝牙设备的邻道干扰指标,确定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邻道干扰指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中射频芯片中滤波器的滤波能力相关。若滤波能力较强,则所确定的各目标蓝牙设备的预设传输频率之间的间隔较小;若滤波能力较弱,则所确定的各目标蓝牙设备的预设传输频率之间的间隔较大,避免产生邻道干扰。例如,假设针对第一传输周期,采用自适应跳频技术确定确定第一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为第一传输频率,确定第二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为第二传输频率,确定第三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为第三传输频率,以此列推。
在确定了各目标蓝牙设备的预设传输频率之后,则在该传输周期内,就可以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具体的,电子设备上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蓝牙模块,即蓝牙模块的数目与目标蓝牙设备的数目相对应,一个蓝牙模块对应一个目标蓝牙设备。那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蓝牙模块,采用不同的频率通过与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分别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即采用第一蓝牙模块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与第一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连接向第一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同理,以此类推。例如,电子设备中仍然包括一个蓝牙基带芯片、一个射频芯片,只是可以由该一个蓝牙基带芯片、一个射频芯片实现至少两个蓝牙模块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传统方法中,第一蓝牙设备均是采用同一频率向第二蓝牙设备、第三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因此,只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采用该同一频率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采用该同一频率向第三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如此,传统方法所能够提供的通信带宽较低,数据的传输速度较低。而本申请中,在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即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同一时段内采用不同的频率向各目标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由于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率,同时分别向各目标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因此,可以在提高了通信带宽的同时,避免产生邻道干扰。
接上一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同一时段内采用不同的频率向各目标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描述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目标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预设数据量差值为与预设间隔时长对应的传输数据量;预设间隔时长为传输周期内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与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具体的,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同一时段内采用不同的频率向各目标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采用不同的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邻道干扰。但是,由于此时通过多个蓝牙通信连接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由于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的长度一般不同,那么,就会在一个传输周期内出现通过一个蓝牙通信连接在接收蓝牙数据时,另一个蓝牙通信连接在发送蓝牙数据。而射频芯片中的发射机向外发射信号的功率一般在10-20dBm之间,而射频芯片中的接收机接收信号的功率一般在-60dBm到-90dBm之间。因此,若射频芯片中的发射机在向外发射信号的同时,接收机接收信号,显然,就会出现阻塞干扰。阻塞干扰指的是接收机附近有一个非同频的大功率发射,使接收机阻塞,不能正常接收信号的现象。
因此,为了解决阻塞干扰的问题,就要避免出现在一个传输周期内通过一个蓝牙通信连接在接收蓝牙数据时,另一个蓝牙通信连接在发送蓝牙数据,即要避免一个传输周期内出现接收机在接收蓝牙信号的同时,发射机在向外发射蓝牙信号。而由于在一个传输周期内,BLE协议要求一个蓝牙通道中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和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存在预设间隔时长,例如该预设间隔时长为150us,当然,这里的150us只是举例。即在该预设间隔时长内不发射信号,与不接收信号。因此,可以计算与预设间隔时长对应的传输数据量,即为预设数据量差值。只要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所有目标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则就可以保证通过在某一个蓝牙通道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发送结束以及预设间隔时长结束之前,通过另一个蓝牙通道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发送结束。那么,当通过该某一个蓝牙通道接收目标蓝牙设备返回的蓝牙数据包时,该其他蓝牙通道刚好进入了预设间隔时长。因此,不会造成阻塞干扰。当然,这里的某一个蓝牙数据包与其他蓝牙数据包可以互换,同理,也不会造成阻塞干扰。
因此,在第一蓝牙设备从音频子系统(或称之为Audio子系统)中获取到待发送的业务数据单元SDU之后,对业务数据单元SDU进行组包处理,生成PDU即蓝牙数据包的过程中,保证对待发送至各目标蓝牙设备的SDU进行组包生成的目标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可选的,各目标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相等,例如,第一目标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为1522字节,第二目标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也为1522字节,当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这里数据包的数据量,也可以理解为数据包的包长。如此,则第一目标蓝牙数据包将与第二目标蓝牙数据包同时发送结束,则与第一目标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蓝牙通道、与第二目标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通道同时进入预设间隔时长,再同时接收各目标蓝牙设备返回的目标蓝牙数据包。即在一个传输周期内,第一目标蓝牙数据包与第二目标蓝牙数据包的发送起始时刻及发送结束时刻完全对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同一时段内采用不同的频率向各目标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如此就会出现阻塞干扰。为了避免阻塞干扰,在第一蓝牙设备从音频子系统中获取到待发送的业务数据单元SDU之后,对业务数据单元SDU进行组包处理,生成PDU的过程中,保证对待发送至各目标蓝牙设备的SDU进行组包生成的目标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其中,预设数据量差值为与预设间隔时长对应的传输数据量。预设间隔时长为传输周期内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与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如此,就可以保证通过在某一个蓝牙通道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发送结束以及预设间隔时长结束之前,通过另一个蓝牙通道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发送结束。那么,当通过该某一个蓝牙通道接收目标蓝牙设备返回的蓝牙数据包时,该其他蓝牙通道刚好进入了预设间隔时长。因此,不会造成阻塞干扰。当然,这里的某一个蓝牙数据包与其他蓝牙数据包可以互换,同理,也不会造成阻塞干扰。
接上一个实施例,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包括第二蓝牙设备及第三蓝牙设备;步骤320,在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包括:
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步骤340,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包括:
在传输周期内,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
步骤360,预设传输频率包括第一传输频率及第二传输频率;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传输周期内,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包括:
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以运行于图2中的第一蓝牙设备220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4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420至步骤460,其中,
步骤420,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第一蓝牙设备在向第二蓝牙设备、第三蓝牙设备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这里需要保证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及第三蓝牙设备均保持蓝牙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其中,蓝牙通信连接也可以称之为蓝牙通道,即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道,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道。这里的蓝牙通信连接,用于在两个蓝牙设备之间传输蓝牙数据。
具体的,在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先进行配对,然后才能进行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的具体步骤,不在此进行赘述。
步骤440,在传输周期内,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
针对各传输周期,第一蓝牙设备需要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蓝牙数据包,因此,第一蓝牙设备需要先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即获取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所传输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同理,在该传输周期内,第一蓝牙设备需要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蓝牙数据包,因此,第一蓝牙设备需要先获取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即获取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所传输的第二蓝牙数据包。
第一蓝牙设备从音频子系统(或称之为Audio子系统)中获取到待发送的蓝牙数据,待发送的蓝牙数据的数据形式一般为业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然后,需要对业务数据单元SDU进行组包处理,生成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即蓝牙数据包。具体的,第一蓝牙设备从音频子系统(或称之为Audio子系统)中获取到待发送至第二蓝牙设备的SDU,然后对SDU组包后依次得到多个待发送至第二蓝牙设备的PDU。针对各传输周期,从多个待发送至第二蓝牙设备的PDU中依次获取一个PDU,作为第一蓝牙数据包。相应地,第一蓝牙设备从音频子系统(或称之为Audio子系统)中获取到待发送至第三蓝牙设备的SDU,然后对SDU组包后依次得到多个待发送至第三蓝牙设备的PDU。针对各传输周期,从多个待发送至第三蓝牙设备的PDU中依次获取一个PDU,作为第二蓝牙数据包。
例如,针对第一个传输周期,从多个待发送至第二蓝牙设备的PDU中获取第一个PDU,作为第一蓝牙数据包。针对该第一个传输周期,从多个待发送至第三蓝牙设备的PDU中获取第一个PDU,作为第二蓝牙数据包。
步骤460,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针对各传输周期,在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即获取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所传输的第一蓝牙数据包,以及,获取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即获取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所传输的第二蓝牙数据包之后,此时就可以采用不同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具体的,蓝牙是一种工作在2.4GHz(2.40~2.48GHz)ISM频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且因为蓝牙数据传输主要采用自适应跳频技术进行传输,所以在进行一次蓝牙数据传输之前,先确定传输信道即传输频率。其中,自适应跳频技术是建立在自动信道质量分析基础上的一种频率自适应和功率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技术。采用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在通信过程中自动避开被干扰的跳频频点,并以最小的发射功率、最低的被截获概率,达到在无干扰的跳频信道上长时间保持优质通信的目的。
假设针对第一传输周期,采用自适应跳频技术确定第一蓝牙数据包的传输频率为第一传输频率,确定第二蓝牙数据包的传输频率为第二传输频率。其中,可以基于第二蓝牙设备及第三蓝牙设备之间的邻道干扰指标,确定第一传输频率及第二传输频率。邻道干扰指标与第二蓝牙设备及第三蓝牙设备中射频芯片中滤波器的滤波能力相关。若滤波能力较强,则所确定的第一传输频率与第二传输频率之间的间隔较小;若滤波能力较弱,则所确定的第一传输频率与第二传输频率之间的间隔较大,避免产生邻道干扰。
在确定了第一传输频率及第二传输频率之后,则在该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就可以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具体的,电子设备上可以包括2个蓝牙模块,那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蓝牙模块,采用不同的频率通过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分别向第二蓝牙设备、第三蓝牙设备发送蓝牙数据包。即采用第一蓝牙模块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理,采用第二蓝牙模块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例如,电子设备中仍然包括一个蓝牙基带芯片、一个射频芯片,只是可以由该一个蓝牙基带芯片、一个射频芯片实现第一蓝牙模块及第二蓝牙模块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针对各传输周期,获取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所传输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及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所传输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传统方法中,第一蓝牙设备均是采用同一频率向第二蓝牙设备、第三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因此,只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采用该同一频率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采用该同一频率向第三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如此,传统方法所能够提供的通信带宽较低,数据的传输速度较低。而本申请中,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即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同一时段内采用不同的频率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向第三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由于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率,同时分别传输第一蓝牙数据包及第二蓝牙数据包,因此,可以在避免产生邻道干扰的同时,将通信带宽提高一倍左右,进而提高了通信带宽、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接上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进一步描述步骤440,在传输周期内,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包括:
步骤442,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
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之后,若第一蓝牙设备需要向第二蓝牙设备、第三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则首先第一蓝牙设备需要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这里,第一蓝牙设备可以从自身的存储或缓存中获取第一蓝牙数据及第二蓝牙数据,也可以从网站上下载第一蓝牙数据及第二蓝牙数据,当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其中,第一蓝牙数据为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待发送的蓝牙数据;第二蓝牙数据为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待发送的蓝牙数据。且这里的第一蓝牙数据及第二蓝牙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这里的蓝牙数据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或文件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444,根据预设数据量差值,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
第一蓝牙设备在获取了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之后,由于这些第一蓝牙数据、第二蓝牙数据均为业务数据单元SDU,所以需要对业务数据单元SDU进行组包处理,生成协议数据单元PDU,即蓝牙数据包。
具体的,预设数据量差值为与预设间隔时长对应的传输数据量;预设间隔时长为传输周期内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与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因此,为了解决阻塞干扰的问题,可以根据预设数据量差值,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
其中,具体的组包过程包括:首先,第一蓝牙设备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拼接或拆分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其次,基于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及预设数据量差值,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拼接或拆分生成多个与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其中,对第一蓝牙数据进行拼接的过程指的是在把多个长度较短的SDU(第一蓝牙数据)封装成一个PDU(第一蓝牙数据包)的过程,针对第二蓝牙数据进行拼接的过程也是同理。其中,对第一蓝牙数据进行拆分的过程指的是在把一个长度较长的SDU(第一蓝牙数据)拆分成多个PDU(第一蓝牙数据包)的过程,针对第二蓝牙数据进行拆分的过程也是同理。
首先,根据预设数据量差值,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其次,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即在同一个传输周期内,一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与一个第二蓝牙数据包是成对出现的,且该第一蓝牙数据包与该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例如,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一个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为1522字节,假设预设数据量差值为20字节,那么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与该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字节可以在1502~1542字节之间,当然,以上数值只是举例。如此,依次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
步骤446,在传输周期内,从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从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与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其中,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
在根据预设数据量差值,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并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之后,在每个传输周期内,从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从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与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即针对每个传输周期,均获取一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以及一个与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因为此时该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该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所以,在同一个传输周期内通过第一蓝牙通道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通过第二蓝牙通道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预设间隔时长。如此,假设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就能够保证第一蓝牙设备通过第二蓝牙通道开始接收第二蓝牙设备返回的蓝牙数据包时,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通道进入了预设间隔时长,此时不会接收蓝牙数据包,也不会发送蓝牙数据包。因此,不会造成阻塞干扰。当然,假设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同理,也不会造成阻塞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传输周期内,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时,可以根据预设数据量差值,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然后,在每个传输周期内,就可以从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从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与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因为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所以,在同一个传输周期内通过第一蓝牙通道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通过第二蓝牙通道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预设间隔时长。如此,就避免出现在一个传输周期内通过一个蓝牙通道在接收蓝牙数据包时,另一个蓝牙通道在发送蓝牙数据包,因此,不会造成阻塞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传输频率包括第一传输频率及第二传输频率;步骤360,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传输周期内,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包括:
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具体的,在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包括第二蓝牙设备及第三蓝牙设备的情况下,则就可以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其中,针对各传输周期,可以基于第二蓝牙设备及第三蓝牙设备的邻道干扰指标,确定第一传输频率及第二传输频率。例如,针对第一个传输周期,可以基于邻道干扰指标,确定第一传输频率与第二传输频率之间的安全距离为相隔4Mhz以上。进一步,确定与第二蓝牙设备对应的第一传输频率为2404Mhz,确定与第三蓝牙设备对应的第二传输频率为2408Mhz。那么,在第一个传输周期的发送起始时刻,就可以采用第一传输频率2404MHz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2408MHz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基于自适应跳频技术,针对下一个传输周期,基于邻道干扰指标,确定与第二蓝牙设备对应的第一传输频率为2412MHz,确定与第三蓝牙设备对应的第二传输频率为2416MHz。那么,就可以在该下一个传输周期的发送起始时刻,就可以采用第一传输频率2412MHz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2416MHz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即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同一时段内采用不同的频率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向第三蓝牙设备传输蓝牙数据包。由于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率,同时分别传输第一蓝牙数据包及第二蓝牙数据包,因此,可以在避免产生邻道干扰的同时,将通信带宽提高一倍左右,进而提高了通信带宽、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620,在传输周期内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三蓝牙数据包;
步骤640,在传输周期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接收第三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四蓝牙数据包。
具体的,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在第一蓝牙设备分别同时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之后,第二蓝牙设备也会向第一蓝牙设备返回第三蓝牙数据包,第三蓝牙设备也会向第一蓝牙设备返回第四蓝牙数据包。
在一个传输周期内,BLE协议要求一个蓝牙通道中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和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存在预设间隔时长,例如该预设间隔时长为150us,当然,这里的150us只是举例。那么,此时在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加上预设间隔时长,得到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此时在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加上预设间隔时长,得到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
在传输周期内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三蓝牙数据包,且也是采用第一蓝牙通信连接接收第三蓝牙数据包。在传输周期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接收第三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四蓝牙数据包,且也是采用第二蓝牙通信连接接收第三蓝牙数据包。即在一个传输周期内,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均是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收发蓝牙数据包。同理,在该传输周期内,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均是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收发蓝牙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在传输周期内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三蓝牙数据包。在传输周期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接收第三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四蓝牙数据包。即在一个传输周期内,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均是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收发蓝牙数据包。同理,在该传输周期内,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均是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收发蓝牙数据包。由于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率,因此,可以在避免产生邻道干扰的同时,将通信带宽提高一倍左右,进而提高了通信带宽、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传输周期内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三蓝牙数据包之前,包括:
步骤610,在传输周期内获取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
在一个传输周期内,BLE协议要求一个蓝牙通道中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和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存在预设间隔时长,例如该预设间隔时长为150us,当然,这里的150us只是举例。那么,此时在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加上预设间隔时长,得到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此时在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加上预设间隔时长,得到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传输周期内获取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然后,在传输周期内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三蓝牙数据包。由于BLE协议要求一个蓝牙通道中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和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存在预设间隔时长,假设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就能够保证第一蓝牙设备通过第二蓝牙通道开始接收第二蓝牙设备返回的第三蓝牙数据包时,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通道进入了预设间隔时长,此时不会接收蓝牙数据包,也不会发送蓝牙数据包。因此,不会造成阻塞干扰。当然,假设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同理,也不会造成阻塞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传输周期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接收第三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四蓝牙数据包之前,包括:
步骤630,在传输周期内获取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传输周期内获取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在传输周期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接收第三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四蓝牙数据包。由于BLE协议要求一个蓝牙通道中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和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存在预设间隔时长,假设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就能够保证第一蓝牙设备通过第二蓝牙通道开始接收第二蓝牙设备返回的第三蓝牙数据包时,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通道进入了预设间隔时长,此时不会接收蓝牙数据包,也不会发送蓝牙数据包。因此,不会造成阻塞干扰。当然,假设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同理,也不会造成阻塞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相同,则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与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相同。
可选的,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相等,例如,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为1522字节,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也为1522字节,当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如此,则第一蓝牙数据包将与第二蓝牙数据包同时发送结束,则与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蓝牙通道、与第二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通道同时进入预设间隔时长,则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与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相同。然后,在同一接收起始时刻,第一蓝牙设备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接收第三蓝牙数据包,同时第一蓝牙设备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接收第四蓝牙数据包。即在一个传输周期内,第一蓝牙数据包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起始时刻及发送结束时刻完全对齐,第三蓝牙数据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相同,则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则在一个传输周期内,第一蓝牙数据包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起始时刻及发送结束时刻完全对齐,第三蓝牙数据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相同。如此,能够在避免邻道干扰的同时,避免阻塞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蓝牙设备包括第一蓝牙模块及第二蓝牙模块;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包括:
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通过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
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通过第二蓝牙模块与第三蓝牙设备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具体的,如图7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第二蓝牙通信连接的架构图。图7中包括第一蓝牙设备中的应用处理器720(AP,Application Processor),蓝牙固件740(BLE mode Firmware)、蓝牙基带芯片760(BLE BaseBand)、RF(射频)芯片780。其中,1个蓝牙基带芯片中包括2个蓝牙基带模块(BLE mode BaseBand),1个RF芯片中包括2个RF模块。当然,也可以分别采用1个蓝牙基带芯片,1个蓝牙基带芯片中包括1个蓝牙基带模块。也可以分别采用1个RF芯片,1个RF芯片中包括1个RF模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AP可以与BLE mode Firmware建立连接、BLE mode Firmware再与BLE modeBaseBand1建立连接、BLE mode BaseBand1再与RF模块1建立连接,RF模块1再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连接,构成了第一蓝牙通信连接。AP可以与BLE mode Firmware建立连接、BLEmode Firmware再与BLE mode BaseBand2建立连接、BLE mode BaseBand2再与RF模块2建立连接,RF模块2再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连接,构成了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蓝牙模块包括BLE mode BaseBand1及RF模块1,因此,第一蓝牙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第二蓝牙模块包括BLE modeBaseBand2及RF模块2,因此,第一蓝牙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蓝牙模块与第三蓝牙设备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蓝牙基带芯片中包括2个蓝牙基带模块(BLE modeBaseBand),RF芯片中包括2个RF模块,且第一蓝牙模块包括BLE mode BaseBand1及RF模块1,第二蓝牙模块包括BLE mode BaseBand2及RF模块2。所以,就可以在同一个蓝牙基带芯片、同一个RF芯片中实现2个蓝牙模块的功能,然后,第一蓝牙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第一蓝牙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蓝牙模块与第三蓝牙设备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即在同一个蓝牙基带芯片、同一个RF芯片中实现了2个蓝牙通信连接(蓝牙通道)的功能,具有同时传输2路蓝牙数据的能力。即在不增加硬件成本、不占用硬件空间的前提下,实现了同时传输2路蓝牙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220,该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包括第一蓝牙设备220及第二蓝牙设备240、第三蓝牙设备260,第一蓝牙设备220及第二蓝牙设备240之间建立了蓝牙通信连接,第一蓝牙设备220及第三蓝牙设备260之间也建立了蓝牙通信连接。其中,第一蓝牙设备220可以为智能手机,第二蓝牙设备240为第一耳机(Eardud1)及第三蓝牙设备260为第二耳机(Eardud2)。该方法包括:
步骤802,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步骤804,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
步骤806,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相同;
步骤808,在传输周期内,从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从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与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数据包;
步骤810,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步骤812,在传输周期内获取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
步骤814,在传输周期内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三蓝牙数据包;
步骤816,在传输周期内获取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其中,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与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相同;
步骤818,在传输周期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接收第三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四蓝牙数据包。
具体的,图9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蓝牙数据传输的信令图。可以理解CIS1和CIS2采用了频分复用FDD模式,采用了不同的频率同时传输CIS1和CIS2中的数据。图9中上半部分为智能手机(Master端)与Eardud1(Slave端)之间传输蓝牙数据的信令图,即通过CIS1传输蓝牙数据的信令图。针对CIS1,一个ISO_interval指的是该ISO_interval中第一个Sub_interval的蓝牙数据的起始发送时刻CIS1 Anchor point,到该ISO_interval中最后一个Sub_interval的蓝牙数据的起始结束时刻CIS1 Anchor point之间的时间周期。一个ISO_interval中包括多个Sub_interval,每个Sub_interval对应一个Sub_event。例如,在一个Sub_event1中Master端采用第一传输频率F1向Slave端发送“M>S”数据包,再过预设间隔时长后Slave端采用第一传输频率F1向Master端发送“S>M”数据包。
图9中下半部分为智能手机(Master端)与Eardud2(Slave端)之间传输蓝牙数据的信令图,即通过CIS2传输蓝牙数据的信令图。针对CIS2,一个ISO_interval指的是该ISO_interval中第一个Sub_interval的蓝牙数据的起始发送时刻CIS2 Anchor point,到该ISO_interval中最后一个Sub_interval的蓝牙数据的起始结束时刻CIS2 Anchor point之间的时间周期。针对CIS2的一个ISO_interval等于针对CIS1的一个ISO_interval。一个ISO_interval中包括多个Sub_interval,每个Sub_interval对应一个Sub_event。例如,在与CIS1时间对齐的一个Sub_interval中,同时在一个Sub_event1中Master端采用第二传输频率F2向Slave端发送“M>S”数据包,再过预设间隔时长后Slave端采用第二传输频率F2向Master端发送“S>M”数据包。从图中可知,采用第二传输频率F2向Slave端发送“M>S”数据包,与采用第一传输频率F1向Slave端发送“M>S”数据包的包长相同。
针对CIS1的下一个Sub_interval,同理,在一个Sub_event1中Master端采用第一传输频率F3向Slave端发送“M>S”数据包,再过预设间隔时长后Slave端采用第一传输频率F3向Master端发送“S>M”数据包。针对CIS2中对齐的下一个Sub_interval,同理,在一个Sub_event1中Master端采用第二传输频率F4向Slave端发送“M>S”数据包,再过预设间隔时长后Slave端采用第二传输频率F4向Master端发送“S>M”数据包。依次类推,进行蓝牙数据包的传输。从图中可知,采用第二传输频率F2向Slave端发送“M>S”数据包,与采用第一传输频率F1向Slave端发送“M>S”数据包的包长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相同,则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则在一个传输周期内,第一蓝牙数据包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起始时刻及发送结束时刻完全对齐,第三蓝牙数据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相同。如此,能够在避免邻道干扰的同时,避免阻塞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000,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该装置包括:
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020,用于在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
数据包获取模块1040,用于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
数据包发送模块1060,用于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传输周期内,向各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目标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预设数据量差值为与预设间隔时长对应的传输数据量;预设间隔时长为传输周期内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与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包括第二蓝牙设备及第三蓝牙设备;通信连接建立模块,还用于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数据包获取模块1040,还用于在传输周期内,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数据包获取模块1040,包括:
蓝牙数据获取单元1042,用于获取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及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
组包单元1044,用于根据预设数据量差值,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
蓝牙数据包获取单元1046,用于在传输周期内,从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从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第二蓝牙数据包;其中,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组包单元1044,还用于将第一蓝牙数据进行拼接或拆分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基于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及预设数据量差值,将第二蓝牙数据进行拼接或拆分生成多个与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其中,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传输频率包括第一传输频率及第二传输频率;数据包发送模块1060,还用于在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蓝牙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三蓝牙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在传输周期内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三蓝牙数据包;
第四蓝牙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在传输周期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第二传输频率接收第三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四蓝牙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接收起始时刻确定模块,用于在传输周期内获取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起始时刻确定模块,还用于在传输周期内获取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相同,则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与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蓝牙设备包括第一蓝牙模块及第二蓝牙模块;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020,还用于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通过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通过第二蓝牙模块与第三蓝牙设备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预设传输频率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目标蓝牙设备的邻道干扰指标,确定与各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上述数据传输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数据传输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传输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可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电子设备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双数据率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 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链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DRAM(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DRDRAM(Direct 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
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
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所述传输周期内,向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所述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所述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目标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据量差值;所述预设数据量差值为与所述预设间隔时长对应的传输数据量;所述预设间隔时长为所述传输周期内蓝牙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刻与蓝牙数据的接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包括第二蓝牙设备及第三蓝牙设备;所述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所述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传输周期内,获取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及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传输周期内,获取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包及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包括:
获取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蓝牙数据及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蓝牙数据;
根据所述预设数据量差值,将所述第一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将所述第二蓝牙数据进行组包生成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
在所述传输周期内,从所述多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第一蓝牙数据包,从所述多个第二蓝牙数据包中依次获取一个与所述第一蓝牙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蓝牙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数据量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传输频率包括第一传输频率及第二传输频率;所述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所述传输周期内,向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所述目标蓝牙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传输周期内的发送起始时刻,采用第一传输频率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蓝牙数据包,同时采用第二传输频率通过所述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蓝牙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传输周期内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所述第一传输频率接收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蓝牙数据包;
在所述传输周期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所述第二传输频率接收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蓝牙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周期内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所述第一传输频率接收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蓝牙数据包之前,包括:
在所述传输周期内获取所述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所述第一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所述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周期内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采用所述第二传输频率接收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蓝牙数据包之前,包括:
在所述传输周期内获取所述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基于所述第二蓝牙数据包的发送结束时刻及所述预设间隔时长,确定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二蓝牙数据包的数据量相同,则所述第三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与所述第四蓝牙数据包的接收起始时刻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包括第一蓝牙模块及第二蓝牙模块;所述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蓝牙模块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一蓝牙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三蓝牙设备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蓝牙模块与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建立第二蓝牙通信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的邻道干扰指标,确定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目标蓝牙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不同的蓝牙通信连接;
数据包获取模块,用于在传输周期内,针对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获取向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发送的目标蓝牙数据包;
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采用预设传输频率通过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通信连接,在所述传输周期内,向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同时发送所述目标蓝牙数据包;其中,所述预设传输频率为与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对应的传输频率,且不同的所述目标蓝牙设备所对应的预设传输频率不同。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210330539.8A 2022-03-31 2022-03-3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7457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0539.8A CN114745706A (zh) 2022-03-31 2022-03-3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43937 WO2023185171A1 (zh) 2022-03-31 2022-12-30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0539.8A CN114745706A (zh) 2022-03-31 2022-03-3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5706A true CN114745706A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7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0539.8A Pending CN114745706A (zh) 2022-03-31 2022-03-3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45706A (zh)
WO (1) WO20231851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171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129415A (ko) * 2009-06-01 2010-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기반의 오디오 데이터 출력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
CN113228701B (zh) * 2018-12-28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设备
CN114125791B (zh) * 2020-08-31 2022-12-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推送方法及音频推送系统
CN112188415B (zh) * 2020-09-27 2021-11-26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蓝牙同步数据串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766477A (zh) * 2021-09-23 2021-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745706A (zh) * 2022-03-31 2022-07-12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171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5171A1 (zh)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7565B2 (en) Optimized architecture for streaming audio applications
CN112313977B (zh) 利用通信共存的低时延音频流式传输
US9838062B2 (en) Wireless headset system with two different radio protocols
EP3618305B1 (en) Dual-mode 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 chip,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terminal
US20110044303A1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a contention window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111586882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30118965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로의 비-통신 시간 기간들(dtx, drx)의 이동 디바이스 요청들
CN115244881B (zh) 用于低能量音频的广播中继微微网
US20140247785A1 (e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US10952280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voice traffic over a bluetooth link
JP2011515948A (ja) アップリンクにおける半永続的配分の動的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上書き
CN102857609B (zh) 在耳机与基站之间传输无线电信号
JP2023528613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装置、端末及び記憶媒体
CN114745706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040889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109148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569474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确认信号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2011711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6001724B1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15836548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5669210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19425B (zh) 调整功率的方法、终端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US10764023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3574953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000710A1 (zh) 处理广播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