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智能化零件焊接固定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制造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智能化零件焊接固定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在研发制造时,需要将零件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焊接时需要首先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固定,目前,常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固定,在固定之前,还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印刷电路板摆正,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操作费力,同时由于对印刷电路板的固定和拆卸均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智能化零件焊接固定设备,使其自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定位固定,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固定时减少工作人员的参与,使得工作人员只需将印刷电路板放置在指定的区域即可,且无需进行手动摆正,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工作效率高。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智能化零件焊接固定设备,从而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智能化零件焊接固定设备,包括:
内部设置有腔室的箱体,箱体顶端和底端均为敞口结构;
箱体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上横板和下横板,其中,上横板上设置有方形孔,下横板底端设置有四根支腿;
箱体上设置有夹持定位机构,包括两条滑轨和平台,两条滑轨的右端均安装于箱体内右壁上,且两条滑轨呈前后对称排列,两条滑轨的相对一面上均设置有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设置有滑块,两个滑块之间设置有筒体,筒体内部设置有内腔,筒体顶端穿过方形孔,且筒体与方形孔内壁滑动接触,平台安装于筒体上方,且平台外侧的四个方向上设置有四组夹持板;
箱体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螺纹驱动轴,驱动电机通过螺纹驱动轴与夹持定位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夹持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活塞板,第一活塞板上下滑动安装于筒体内腔中,第一活塞板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伸缩杆,其中,伸缩杆顶端穿过筒体顶壁并与平台底端中部连接,伸缩杆底端穿过筒体底壁,伸缩杆底端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设置有两块斜板,且两块斜板呈前后对称排列,箱体内前壁和内后壁上均设置导向板,两块导向板的左端均向下倾斜,且两块导向板的倾斜角度与两块斜板上的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两块斜板的斜面与两块导向板的底面滑动接触;
其中,筒体顶端呈圆周状等距连通设置有四组支撑管,四组支撑管内均紧密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板,每组第二活塞板上均设置有联动柱,四组夹持板分别安装于四组联动柱上。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内螺纹套筒,内螺纹套筒转动安装于箱体左壁上半部,且内螺纹套筒与螺纹驱动轴同轴心,筒体上设置有固定块,螺纹驱动轴一端与固定块转动连接,螺纹驱动轴另一端从内螺纹套筒中穿过,螺纹驱动轴上的螺纹与内螺纹套筒上的螺纹相吻合,内螺纹套筒上固定套设有从动轮,驱动电机安装于箱体左壁下半部,驱动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右端穿过箱体左壁,且输出轴右端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传动套设有皮带。
进一步地,箱体内底壁上设置有“T型”轨道,“T型”轨道上滑动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的前端和后端均铰接设置有伸缩套杆,两个伸缩套杆的顶端分别与移动板前端和后端铰接。
进一步地,两条滑轨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左端设置有两根支杆,两根支杆呈前后对称排列,且两根支杆左端均与箱体内左壁上半部连接,其中,螺纹驱动轴穿过连接板并与连接板之间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箱体内前壁和内后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板,两块限位板分别位于对应的两块导向板的左侧,上横板底端左侧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中心与螺纹驱动轴的轴心对齐。
进一步地,上横板顶端左侧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顶端设置有多个螺纹安装槽。
进一步地,每一组夹持板、支撑管、第二活塞板和联动柱的数量均至少设置为三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工作人员首先将印刷电路板放置于平台上,驱动机构带动夹持定位机构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加紧固定,即驱动电机通电,之后通过螺纹驱动轴带动筒体沿着方形孔向左移动,筒体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滑块分别沿着对应的滑槽滑动,筒体带动平台和四组夹持板向左移动,此过程中,平台向下移动的同时四组夹持板做向心运动,在平台向下移动到最低点时,四组夹持板对平台上的印刷电路板进行夹持固定,而此时,平台刚好移动到指定的加工位置上,通过外界焊接设备将零件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自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定位固定,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固定时减少工作人员的参与,使得工作人员只需将印刷电路板放置在指定的区域即可,且无需进行手动摆正,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右前顶角向下斜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右前顶角向下斜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箱体、夹持定位机构和驱动机构的部分结构左前向下斜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T型”轨道处的部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图2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导向板和限位板处的部分结构示意立体图;
附图标记:1、箱体;2、上横板;3、下横板;4、方形孔;5、支腿;6、夹持定位机构;601、滑轨;602、平台;603、滑块;604、筒体;605、夹持板;606、第一活塞板;607、伸缩杆;608、移动板;609、斜板;610、导向板;611、支撑管;612、第二活塞板;613、联动柱;7、驱动机构;701、驱动电机;702、螺纹驱动轴;703、内螺纹套筒;704、固定块;705、从动轮;706、输出轴;707、主动轮;708、皮带;8、“T型”轨道;9、滑动板;10、伸缩套杆;11、连接板;12、支杆;13、限位板;14、隔板;15、安装座;16、螺纹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智能化零件焊接固定设备,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本发明的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智能化零件焊接固定设备,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如图1、2和3所示,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智能化零件焊接固定设备,包括:内部设置有腔室的箱体1,箱体1顶端和底端均为敞口结构;箱体1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上横板2和下横板3,其中,上横板2上设置有方形孔4,下横板3底端设置有四根支腿5;箱体1上设置有夹持定位机构6,包括两条滑轨601和平台602,两条滑轨601的右端均安装于箱体1内右壁上,且两条滑轨601呈前后对称排列,两条滑轨601的相对一面上均设置有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设置有滑块603,两个滑块603之间设置有筒体604,筒体604内部设置有内腔,筒体604顶端穿过方形孔4,且筒体604与方形孔4内壁滑动接触,平台602安装于筒体604上方,且平台602外侧的四个方向上设置有四组夹持板605;箱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7,包括驱动电机701和螺纹驱动轴702,驱动电机701通过螺纹驱动轴702与夹持定位机构6连接。
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印刷电路板放置于平台602上,驱动机构7带动夹持定位机构6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加紧固定,即驱动电机701通电,之后通过螺纹驱动轴702带动筒体604沿着方形孔4向左移动,筒体604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滑块603分别沿着对应的滑槽滑动,筒体604带动平台602和四组夹持板605向左移动,此过程中,平台602向下移动的同时四组夹持板605做向心运动,在平台602向下移动到最低点时,四组夹持板605对平台602上的印刷电路板进行夹持固定,而此时,平台602刚好移动到指定的加工位置上,通过外界焊接设备将零件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自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定位固定,。
在上述过程中,自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定位固定,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固定时减少工作人员的参与,使得工作人员只需将印刷电路板放置在指定的区域即可,且无需进行手动摆正,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工作效率高。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2、3和6所示,夹持定位机构6还包括第一活塞板606,第一活塞板606上下滑动安装于筒体604内腔中,第一活塞板606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伸缩杆607,其中,伸缩杆607顶端穿过筒体604顶壁并与平台602底端中部连接,伸缩杆607底端穿过筒体604底壁,伸缩杆607底端设置有移动板608,移动板608上设置有两块斜板609,且两块斜板609呈前后对称排列,箱体1内前壁和内后壁上均设置导向板610,两块导向板610的左端均向下倾斜,且两块导向板610的倾斜角度与两块斜板609上的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两块斜板609的斜面与两块导向板610的底面滑动接触;其中,筒体604顶端呈圆周状等距连通设置有四组支撑管611,四组支撑管611内均紧密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板612,每组第二活塞板612上均设置有联动柱613,四组夹持板605分别安装于四组联动柱613上。
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印刷电路板放置于平台602上,驱动电机701通过螺纹驱动轴702带动筒体604向左移动,筒体604带动移动板608向左移动,移动板608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斜板609沿着导向板610的地面滑动,由上述结构描述可知,导向板610左端向下倾斜,进而使得斜板609在向左移动的同时向下运动,斜板609带动移动板608向下运动,使得平台602带着印刷电路板向下运动,平台602带动伸缩杆607向下运动,伸缩杆607带动第一活塞板606向下运动,第一活塞板606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活塞板606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四组支撑管611内的第二活塞板612均做向心运动,第二活塞板612通过联动柱613带动夹持板605做向心运动,通过夹持板605对平台602上的印刷电路板进行夹持固定,工作人员仅需要将印刷电路板放置于平台602上即可,在平台602向左移动到指定焊接工位的过程中,可自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夹持固定,工作效率高。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3和5所示,驱动机构7还包括内螺纹套筒703,内螺纹套筒703转动安装于箱体1左壁上半部,且内螺纹套筒703与螺纹驱动轴702同轴心,筒体604上设置有固定块704,螺纹驱动轴702一端与固定块704转动连接,螺纹驱动轴702另一端从内螺纹套筒703中穿过,螺纹驱动轴702上的螺纹与内螺纹套筒703上的螺纹相吻合,内螺纹套筒703上固定套设有从动轮705,驱动电机701安装于箱体1左壁下半部,驱动电机701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706,输出轴706右端穿过箱体1左壁,且输出轴706右端设置有主动轮707,主动轮707和从动轮705上传动套设有皮带708。
在使用过程中,驱动电机701通过输出轴706带动主动轮707旋转,主动轮707通过皮带708带动从动轮705旋转,从动轮705带动内螺纹套筒703旋转,内螺纹套筒703原地转动的过程中,螺纹驱动轴702向左运动,由于螺纹驱动轴702右端与安装在筒体604上的固定块704转动连接,进而使得螺纹驱动轴702带动筒体604向左运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和4所示,箱体1内底壁上设置有“T型”轨道8,“T型”轨道8上滑动设置有滑动板9,滑动板9的前端和后端均铰接设置有伸缩套杆10,两个伸缩套杆10的顶端分别与移动板608前端和后端铰接。
在使用过程中,滑动板9沿着“T型”轨道8水平移动,移动板608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两个伸缩套杆10的长度被压缩,滑动板9随着移动板608一起向左移动,滑动板9与移动板608的移动是同步的,通过滑动板9和两个伸缩套杆10可对移动板608和筒体604的水平移动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筒体604在水平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和3所示,两条滑轨601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左端设置有两根支杆12,两根支杆12呈前后对称排列,且两根支杆12左端均与箱体1内左壁上半部连接,其中,螺纹驱动轴702穿过连接板11并与连接板11之间为螺纹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连接板11对两条滑轨601的左端进行固定,同时两根支杆12对连接板11进行支撑固定,通过连接板11和两根支杆12对两条滑轨601进行固定,使得两条滑轨601的水平度准确,结构稳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和7所示,箱体1内前壁和内后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板13,两块限位板13分别位于对应的两块导向板610的左侧,上横板2底端左侧设置有隔板14,隔板14的中心与螺纹驱动轴702的轴心对齐。
在使用过程中,限位板13可对沿着两块导向板610滑动的斜板609的左侧终点进行限位,防止斜板609与导向板610发生脱离,隔板14可对螺纹驱动轴702向左运动的终点进行限位。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2所示,上横板2顶端左侧设置有安装座15,安装座15顶端设置有多个螺纹安装槽16。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安装座15和多个螺纹安装槽16对外界焊接机械臂进行安装固定,操作简单。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2、3和6所示,每一组夹持板605、支撑管611、第二活塞板612和联动柱613的数量均至少设置为三个。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较多数量的夹持板605、支撑管611、第二活塞板612和联动柱613,实现对印刷电路板的稳定夹持,同时,由于四个方向上的夹持板605的数量多且数量相同,使得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夹持的过程中,自动对印刷电路板进行摆正,自动化程度高,定位准确程度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