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3111B - 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3111B
CN114733111B CN202210489871.9A CN202210489871A CN114733111B CN 114733111 B CN114733111 B CN 114733111B CN 202210489871 A CN202210489871 A CN 202210489871A CN 114733111 B CN114733111 B CN 114733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lame
flame sensor
fight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98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33111A (zh
Inventor
赵艳需
游张华
李公平
朱斌
刘爱军
黄小东
李虎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lwa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hicheng Venture Capital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lwa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hicheng Venture Capital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lwa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hicheng Venture Capital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l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898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33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33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3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33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3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16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e.g. cablew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2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A62C37/08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comprising an outlet device containing a sensor, or itself being the sensor, i.e. self-contained sprinklers
    • A62C37/10Releasing means, e.g. electrically released
    • A62C37/11Releasing means, e.g. electrically released heat-sensitive
    • A62C37/14Releasing means, e.g. electrically released heat-sensitive with frangible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A62C37/36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 actuating signal being generated by a sensor separate from an outlet device
    • A62C37/38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 actuating signal being generated by a sensor separate from an outlet device by both sensor and actuator, e.g. valve, being in the danger zone
    • A62C37/4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 actuating signal being generated by a sensor separate from an outlet device by both sensor and actuator, e.g. valve, being in the danger zone with electric connection between sensor and actu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2Remote or cooperative charg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 Alar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涉及电动车充电灭火装置技术领域,由消防喷淋系统、消防水箱、火焰传感器、电控单元组成;火焰传感器电连接电控单元,当火焰传感器在感应范围内感应到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传感器上,火焰传感器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当充电场所发生火情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传感器上以发现火源,并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进而控制消防喷淋系统将消防水箱的消防水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火焰传感器感应火源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电控单元对火焰传感器发出的火警信号进行识别后,控制报警器报警,并能将火警信号传递给充电桩主机、充电场所管理系统或市政消防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代步车充电灭火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代步车大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主流的电动代步车有: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以及电动私家车等,但受充电电池本身特性影响,由电动代步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人员伤亡的报道也时有发生。为了解决充电过程中带来的火灾风险,对电动代步车充电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成为了共识。
目前集中统一的充电场主要有室内与室外2种情况,室内可通过建筑统一的市政消防进行灭火,室外充电一般采用在充电场所内安装充电桩的形式进行集中充电,这样市政消防就无法覆盖了。实际上即便室内有市政消防,在室外进行集中充电管理依然是更安全的选择。
目前在室外充电场所采用雨棚(挡棚)内进行集中充电的模式是相当广泛的,但由于雨棚无法覆盖市政消防,而一旦雨棚内有电动代步车充电起火,则可能引燃雨棚内的所有电动车,并伴随爆炸等次生灾害。消防事故案例中也出现一些雨棚内的火势过大而引燃旁边建筑物及其他物业财产的次生灾害,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问题!
现有的室外充电场所,在消防灭火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室外充电场所,以雨棚充电场所为主,雨棚要么没有安装消防系统,要么采用常规的烟感消防报警系统,使用较多的是烟感和干粉消防球的组合方式,首先烟感在室外通风的环境下受环境影响较大,来自其他地方非火源的烟气也能飘过来影响烟感判断,当有火灾发生时,雨棚下的烟气也存在被风迅速吹散的可能,导致没有及时灭火,其次,由于充电电池(比如锂电池)内部的燃烧可以是无氧状态的,所以干粉灭火器对于充电电池的灭火效果并不好,而且容易造成二次爆炸;
2).如果采用市政消防的方式,一方面雨棚没有与建筑同步规划,另一方面也没有政策规范,再者市政消防喷头通过着火源使喷头位置的温度达到93℃则破坏掉内部的玻璃管启动消防喷水,而室外环境即使火势已经蔓延到其他位置都不一定能造成喷头位置温度达到启动要求;
3).新兴的自动追踪消防炮,经过实践测试,在完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灭火效果非常理想,但雨棚充电场所一般是一个充电桩同时给多台(一般是10台或以上)电动代步车充电,多个电动代步车同时充电时,那么着火的电动代步车则很容易被其他的电动代步车遮挡,这时消防炮的灭火就无法喷射到火源了,而消防炮本身造价昂贵,不利于普及。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当充电场所发生火情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传感器上以发现火源,并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进而控制消防喷淋系统将消防水箱的消防水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火焰传感器感应火源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由消防喷淋系统1、消防水箱2、火焰传感器3、电控单元4组成;
消防喷淋系统1,连接消防水箱2,可将消防水箱2的消防水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
消防水箱2,为消防喷淋系统1提供消防用水;
火焰传感器3,电连接电控单元4,当火焰传感器3在感应范围内感应到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传感器3上,火焰传感器3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4;
电控单元4,电连接消防喷淋系统1,电控单元4对火焰传感器3发出的火警信号进行识别后,控制消防喷淋系统1灭火及报警器报警,并能将火警信号传递给充电桩主机及充电场所管理系统或市政消防系统。
进一步的:消防喷淋系统1包括: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电磁阀12、消防水泵13、消防水管14;
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通过消防水管14与电磁阀12相连,电磁阀12通过消防水管14与消防水泵13相连,消防水泵13通过消防水管14与消防水箱2相连;
消防喷淋系统1为火源提供灭火的消防水,当火警发时,由消防水泵13将消防水箱2中的消防水经消防水管14通过消防喷淋系统1上的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
进一步的: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包括:渐扩型喇叭喷水口111、喷嘴进水口112、散流装置113;所述喷嘴的通径φ为5~15mm, 出口呈渐扩型喇叭形,通过散流装置113与渐扩型喇叭喷水口111结合,消防水经喷嘴进水口112从渐扩型喇叭喷水口111呈矩形散流状喷射出去。
优选的:消防水箱2包括:水箱21、浮球阀门22、进水管23、出水口24、进水口25;水箱21上设置进水管23与出水口24,进水管23与浮球阀门22相连,进水口25在浮球阀门22的末端,消防水箱2为消防喷淋系统1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进水管23与市政水路相连,通过浮球阀门22进行开关控制,浮球阀门22于水箱21的上限位置,当水箱21的水位下降时,浮球阀门22开启对水箱21进行补水;出水口24与消防水泵13相连,当消防水泵13工作时,消防水箱2中的消防水通过出水口24进入消防水泵13。
进一步的:火焰传感器3包括:外壳31、感光口32、火焰感应管33、驱动板 PCBA34,驱动板 PCBA34设有驱动板公端子341,火焰感应管33电连接驱动板 PCBA34,驱动板PCBA34设于外壳31内部,感光口32设于外壳31的一面,火焰感应管33位于感光口32内侧位置;
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通过感光口32的大小及位置来进行限制;
当火焰感应管33通过感光口32感应到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感应管33上,火焰传感器3通过驱动板 PCBA34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4。
进一步的:外壳31包括:火焰感应管罩子312、外壳上盖313、外壳下盖314;火焰感应管罩子312设于外壳下盖314上并罩住所述感光口32和火焰感应管33,外壳下盖314设有所述感光口32。
进一步的:火焰感应管33包括: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火焰传感器管尾334、火焰传感器管脚335、管脚母端子336;
火焰感应管33设有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和火焰传感器阳极332及火焰传感器管脚335,
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由玻璃材料一体成型,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为中空结构,火焰传感器管尾334为实心结构,
火焰传感器管脚335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内部穿过进入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并与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及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相连,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及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置于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内部并被密封起来;
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之间由驱动板 PCBA34施加一个高电压后,在两极之间形成电场,当有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透过玻璃罩333照射到火焰传感器阴极331时,由于光电反应,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之间产生大量电子形成电流,驱动板 PCBA34通过该电流判定是否有火警发生。
进一步的:火焰感应管罩子312还包括由反射板一3124、反射板二3125、反射板三3126、反射板四3127形成一个由内至外由小变大的渐扩的喇叭型反射罩;
火焰感应管罩子312在一侧开有n型口,该n型口由第一传感器入口边3121、第二传感器入口边3122、第三传感器入口边3123构成;
反射罩设于感光口32上方,火焰感应管33置于感光口32、火焰传感器罩子312以及反射罩形成的空间内;
在感光口32与反射罩的作用下,可以控制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
进一步的:感光口32内侧还设有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火焰传感器护套311,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安装于火焰传感器护套311上,火焰传感器管脚335末端压接管脚母端子336。
进一步的:火焰传感器护套311包括:护套左凹槽3111、护套上凹槽3112、护套右凹槽3113、护套底面3114、护套中孔3115,传感器管尾334安装于护套中孔3115内部。
进一步的: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由第一阴极边3311、第二阴极边3312、第三阴极边3313、第四阴极边3314形成一个矩形,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相对应的面为感应面,感应面与感光口32平面平行,当火焰感应管33感应范围有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感应面上,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间会发生电子移动并产生微弱的电流,驱动板 PCBA34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火警信号传递给电控单元4。
进一步的:感光口32由第一挡光边321、第二挡光边322、第三挡光边323、第四挡光边324相连组成一个矩形;火焰感应管33所感应的火焰中的紫外光波由感光口32进入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
进一步的:电控单元4包括:电控箱41、主板PCBA42、开关电源43、接触器44、端子排45,主板PCBA42与火焰传感器3、接触器44及、电磁阀及端子排45相连,开关电源43与火焰传感器3相连,接触器44与消防水泵13相连。
优选的:所述充电场所为被分为多个消防分区,每个消防分区设有所述消防喷淋系统1和火焰传感器3。
优选的:所述电控单元4以有线或无线的通讯方式至少数据连接充电桩主机、数据连接充电场所管理系统、数据连接市政消防系统、数据连接报警器中的其中一种;
充电桩主机,用于向电动代步车提供充电电源管理;
充电场所管理系统,用于接收火警信号;
市政消防系统,用于接收火警信号;
报警器,用于现场声光报警。
优选的:所述电动代步车至少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电动私家车的其中一种。
优选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采用室外雨棚或挡棚做为充电场所。
优选的:电动私家车采用室内或室外私家车车位做为充电场所。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光波为185~260纳米紫外线光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当火焰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传感器上以发现火源,并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进而控制消防喷淋系统将消防水箱的消防水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火焰传感器感应火源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2.本发明,喷嘴出口呈渐扩型喇叭形,通过散流装置与渐扩型喇叭喷水口的巧妙结合可将通过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的消防水呈矩形散流喷射出去,由于出水口无任何遮挡,喷嘴覆盖范围内无任何死角,确保覆盖范围内降水量充沛且均匀。
3.本发明,当火焰感应管33通过感光口32感应到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感应管33上,火焰传感器3通过驱动板 PCBA34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4。
4.本发明,火焰传感器管脚335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内部穿过进入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并与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及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相连,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及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置于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内部并被密封起来。
5.本发明,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之间由驱动板 PCBA34施加一个高电压后,在两极之间形成电场,当有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透过玻璃罩333照射到火焰传感器阴极331时,由于光电反应,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之间产生大量电子形成电流,驱动板 PCBA34通过该电流判定是否有火警发生。
6.本发明,由反射板一3124、反射板二3125、反射板三3126、反射板四3127形成一个由内至外由小变大的渐扩的喇叭型反射罩;在感光口32与反射罩的作用下,可以控制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
7.本发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安装于火焰传感器护套311上,火焰传感器护套可对玻璃材质的火焰传感器进行有效保护。
8.本发明,当火焰感应管33感应范围有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感应面上,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间会发生电子移动并产生微弱的电流,驱动板 PCBA34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火警信号传递给电控单元4。
9.本发明,火焰感应管33所感应的火焰中的紫外光波由感光口32进入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
10.本发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插入火焰传感器护套311的护套中孔3115内,通过火焰传感器护套311对火焰感应管33进行固定,火焰感应管33玻璃部分只与非金属的火焰传感器护套311接触,火焰传感器护套311可对火焰感应管33进行防护。
11.本发明,当γ>0及θ<90°时,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反射形成反射线1,反射线1与反射板形成夹角σ, 90°<σ<δ,反射线1再次经反射板反射形成反射线2,反射线2完全离开感光口,光线始终不会因为反射而进入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的感应范围;
当γ>0及θ>90°时,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反射形成反射线1,反射线1完全离开感光口,光线始终不会因为反射而进入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的感应范围;
当γ>0及θ=90°时,光线沿原轨迹反射折返,也不会进入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的感应范围。
12.本发明,可将电场所分为多个消防分区,每个消防分区设有所述消防喷淋系统1和火焰传感器3,每个消防分区的火焰传感器3的感应范围为W1×W2,且每个消防分区的火焰传感器3的感应范围可以部分区域重叠,当分区内出现火源时,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主板,主板通过设定的程序进行判定后启动相应区域的消防水路电磁阀,并同步启动消防水泵进行消防灭火。
13.本发明,电控单元4以有线或无线的通讯方式数据连接充电场所管理系统、数据连接市政消防系统,以供消防救援管理决策;连接报警器进行现场火情报警。
14.本发明,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电动私家车任意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充电场所灭火,尤其是户外充电场所灭火。
15.本发明,在户外雨棚或挡棚下,可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任意一种或多种电动代步车充电灭火。
16.本发明,在室内或室外私家车车位,也可适用于电动私家车充电灭火。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实施例所述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实施例所述火焰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所述火焰传感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所述火焰感应管截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所述火焰传感器护套及火焰感应管罩子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所述火焰传感器罩子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所述火焰传感器感应范围示意图之一;
图9是实施例所述火焰传感器感应范围示意图之二;
图10是实施例所述火焰传感器感应范围示意图之三;
图11是实施例所述火焰传感器感应范围示意图之四;
图12是实施例所述火焰传感器及消防喷嘴覆盖范围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所述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所述消防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所述电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所述灭火装置运行逻辑图。
其中,
1.消防喷淋系统;11.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1.渐扩型喷水口;112.喷嘴进水口;113.散流装置;12.电磁阀;13.消防水泵;14.消防水管;
2.消防水箱;21.水箱;22.浮球阀门;23.进水管;24.出水口;25.进水口;
3.火焰传感器;
31.外壳;311.火焰传感器护套;3111.护套左凹槽;3112.护套上凹槽;3113.护套右凹槽;3114.护套底面;3115.护套中孔;312.火焰感应管罩子;3121.第一传感器入口边;3122.第二传感器入口边;3123.第三传感器入口边;3124.反射板一;3125.反射板二;3126.反射板三;3127.反射板四;313.外壳上盖;314.外壳下盖;
32.感光口;321.第一挡光边;322.第二挡光边;323.第三挡光边;324.第四挡光边;
33.火焰感应管;331.火焰传感器阴极;3311.第一阴极边;3312.第二阴极边;3313.第三阴极边;3314.第四阴极边;332.火焰传感器阳极;333.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4.火焰传感器管尾;335.火焰传感器管脚;336.管脚母端子;
34.驱动板 PCBA;341.驱动板公端子;
4.电控单元;41.电控箱;42.主板PCBA;43.开关电源;44.接触器;45.端子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跟线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跟线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2示出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由消防喷淋系统1、消防水箱2、火焰传感器3、电控单元4组成;
消防喷淋系统1,连接消防水箱2,可将消防水箱2的消防水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
消防水箱2,为消防喷淋系统1提供消防用水;
火焰传感器3,电连接电控单元4,当火焰传感器3在感应范围内感应到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传感器3上,火焰传感器3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4;
电控单元4,电连接消防喷淋系统1,电控单元4对火焰传感器3发出的火警信号进行识别后,控制消防喷淋系统1灭火及报警器报警,并能将火警信号传递给充电桩主机、充电场所管理系统或市政消防系统。
本发明,当充电场所发生火情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传感器上以发现火源,并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进而控制消防喷淋系统将消防水箱的消防水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火焰传感器感应火源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实施例2: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13所示,消防喷淋系统1包括: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电磁阀12、消防水泵13、消防水管14;
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通过消防水管14与电磁阀12相连,电磁阀12通过消防水管14与消防水泵13相连,消防水泵13通过消防水管14与消防水箱2相连;
消防喷淋系统1为火源提供灭火的消防水,当火警发时,由消防水泵13将消防水箱2中的消防水经消防水管14通过消防喷淋系统1上的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
实施例3: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13所示,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包括:渐扩型喇叭喷水口111、喷嘴进水口112、散流装置113;所述喷嘴的通径φ为5~15mm, 出口呈渐扩型喇叭形,通过散流装置113与渐扩型喇叭喷水口111结合,消防水经喷嘴进水口112从渐扩型喇叭喷水口111呈矩形散流状喷射出去。
本发明,喷嘴出口呈渐扩型喇叭形,通过散流装置与渐扩型喇叭喷水口的巧妙结合可将通过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的消防水呈矩形散流喷射出去,由于出水口无任何遮挡,喷嘴覆盖范围内无任何死角,确保覆盖范围内降水量充沛且均匀。
实施例4: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所示,消防水箱2包括:水箱21、浮球阀门22、进水管23、出水口24、进水口25;水箱21上设置进水管23与出水口24,进水管23与浮球阀门22相连,进水口25在浮球阀门22的末端,消防水箱2为消防喷淋系统1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进水管23与市政水路相连,通过浮球阀门22进行开关控制,浮球阀门22于水箱21的上限位置,当水箱21的水位下降时,浮球阀门22开启对水箱21进行补水;出水口24与消防水泵13相连,当消防水泵13工作时,消防水箱2中的消防水通过出水口24进入消防水泵13。
实施例5: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5所示,火焰传感器3包括:外壳31、感光口32、火焰感应管33、驱动板 PCBA34,驱动板 PCBA34设有驱动板公端子341,火焰感应管33电连接驱动板 PCBA34,驱动板 PCBA34设于外壳31内部,感光口32设于外壳31的一面,火焰感应管33位于感光口32内侧位置;
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通过感光口32的大小及位置来进行限制;
本发明,当火焰感应管33通过感光口32感应到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感应管33上,火焰传感器3通过驱动板 PCBA34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4。
实施例6: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外壳31包括:火焰感应管罩子312、外壳上盖313、外壳下盖314;火焰感应管罩子312设于外壳下盖314上并罩住所述感光口32和火焰感应管33,外壳下盖314设有所述感光口32。
实施例7: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6所示,火焰感应管33包括: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火焰传感器管尾334、火焰传感器管脚335、管脚母端子336;
火焰感应管33设有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和火焰传感器阳极332及火焰传感器管脚335,
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由玻璃材料一体成型,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为中空结构,火焰传感器管尾334为实心结构,
本发明,火焰传感器管脚335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内部穿过进入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并与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及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相连,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及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置于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内部并被密封起来。
本发明,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之间由驱动板 PCBA34施加一个高电压后,在两极之间形成电场,当有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透过玻璃罩333照射到火焰传感器阴极331时,由于光电反应,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之间产生大量电子形成电流,驱动板 PCBA34通过该电流判定是否有火警发生。
实施例8: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6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火焰感应管罩子312还包括由反射板一3124、反射板二3125、反射板三3126、反射板四3127形成一个由内至外由小变大的渐扩的喇叭型反射罩;
火焰感应管罩子312在一侧开有n型口,该n型口由第一传感器入口边3121、第二传感器入口边3122、第三传感器入口边3123构成;
反射罩设于感光口32上方,火焰感应管33置于感光口32、火焰传感器罩子312以及反射罩形成的空间内;
本发明,由反射板一3124、反射板二3125、反射板三3126、反射板四3127形成一个由内至外由小变大的渐扩的喇叭型反射罩;在感光口32与反射罩的作用下,可以控制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
实施例9: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感光口32内侧还设有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火焰传感器护套311,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安装于火焰传感器护套311上,火焰传感器管脚335末端压接管脚母端子336。
本发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安装于火焰传感器护套311上,火焰传感器护套可对玻璃材质的火焰传感器进行有效保护。
实施例10: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火焰传感器护套311包括:护套左凹槽3111、护套上凹槽3112、护套右凹槽3113、护套底面3114、护套中孔3115。
实施例11: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7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5所示,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由第一阴极边3311、第二阴极边3312、第三阴极边3313、第四阴极边3314形成一个矩形,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相对应的面为感应面,感应面与感光口32平面平行;
本发明,当火焰感应管33感应范围有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感应面上,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间会发生电子移动并产生微弱的电流,驱动板 PCBA34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火警信号传递给电控单元4。
实施例12: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5所示,感光口32由第一挡光边321、第二挡光边322、第三挡光边323、第四挡光边324相连组成一个矩形;
本发明,火焰感应管33所感应的火焰中的紫外光波由感光口32进入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
实施例13: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5所示,电控单元4包括:电控箱41、主板PCBA42、开关电源43、接触器44、端子排45,主板PCBA42与火焰传感器3、接触器44及、电磁阀及端子排45相连,开关电源43与火焰传感器3相连,接触器44与消防水泵13相连。
实施例14:本实施例示出火焰传感器护套及火焰感应管罩子结构连接关系及其作用。如图6所示,火焰传感器护套311的护套左凹槽3111、护套上凹槽3112、护套右凹槽3113与该n型口嵌合,火焰感应管罩子312固定在外壳下盖314上,火焰传感器护套311的护套底面3114与外壳下盖314紧贴,火焰传感器罩子312将火焰传感器护套311压紧固定在外壳下盖314上;
本发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插入火焰传感器护套311的护套中孔3115内,通过火焰传感器护套311对火焰感应管33进行固定,火焰感应管33玻璃部分只与非金属的火焰传感器护套311接触,火焰传感器护套311可对火焰感应管33进行防护。
实施例15:本实施例示出火焰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如图3-5以及8-11所示,第一阴极边3311对应第四挡光边324,第二阴极边3312对应第二挡光边322,第三阴极边3313对应第三挡光边323,第四阴极边3314对应第一挡光边321,共形成四组边;
将上述每组边相连并延伸,可形成虚拟射线1、虚拟射线2、虚拟射线3、虚拟射线4,虚拟射线1、虚拟射线2形成的夹角为α1,α1与地面重合形成范围W2,虚拟射线3、虚拟射线4形成的夹角为β1,β1与地面重合形成范围W1;火焰传感器3的感应范围为W1×W2。
实施例16: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5以及8-11所示,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反射板四3127形成角度δ,光线与反射板四3127形成角度θ, 超出α1或β1范围的光线与虚拟射线1、2、3、4形成角度γ;
本发明,当γ>0及θ<90°时,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反射形成反射线1,反射线1与反射板形成夹角σ, 90°<σ<δ,反射线1再次经反射板反射形成反射线2,反射线2完全离开感光口,光线始终不会因为反射而进入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的感应范围;
当γ>0及θ>90°时,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反射形成反射线1,反射线1完全离开感光口,光线始终不会因为反射而进入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的感应范围;
当γ>0及θ=90°时,光线沿原轨迹反射折返,也不会进入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的感应范围。
实施例17: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6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以及12所示,所述充电场所为被分为多个消防分区,每个消防分区设有所述消防喷淋系统1和火焰传感器3,每个消防分区的火焰传感器3的感应范围为W1×W2,且每个消防分区的火焰传感器3的感应范围可以部分区域重叠。
本发明,可将充电场所分为多个消防分区,每个消防分区设有所述消防喷淋系统1和火焰传感器3,每个消防分区的火焰传感器3的感应范围为W1×W2,且每个消防分区的火焰传感器3的感应范围可以部分区域重叠,当分区内出现火源时,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主板,主板通过设定的程序进行判定后启动相应区域的消防水路电磁阀,并同步启动消防水泵进行消防灭火。
实施例18: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17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电控单元4以有线或无线的通讯方式至少数据连接充电桩主机、数据连接充电场所管理系统、数据连接市政消防系统、数据连接报警器中的其中一种;
充电桩主机,用于向电动代步车提供充电电源管理;
充电场所管理系统,用于接收火警信号;
市政消防系统,用于接收火警信号;
报警器,用于现场声光报警。
本发明,电控单元4以有线或无线的通讯方式数据连接充电桩主机、数据连接充电场所管理系统、数据连接市政消防系统,以供消防救援管理决策;连接报警器进行现场火情报警。
实施例19: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17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电动代步车至少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电动私家车的其中一种。
本发明,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电动私家车任意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充电场所灭火,尤其是户外充电场所灭火。
实施例20: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采用室外雨棚或挡棚做为充电场所。
本发明,在户外雨棚或挡棚下,可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任意一种或多种电动代步车充电灭火。
实施例21: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动私家车采用室内或室外私家车车位做为充电场所。
本发明,在室内或室外私家车车位,也可适用于电动私家车充电灭火。
实施例22:火焰传感器覆盖范围计算方法:如图12所示,火焰传感器的覆盖范围大于或等于雨棚覆盖的范围,火焰传感器的覆盖范围尺寸为W1×W2,假设充电场所为雨棚,雨棚的高度为h1,雨棚被分为N个消防分区,为确保每个分区间不出现消防失效问题,每个消防分区的喷淋与火焰感应范围会如图示设计形成W3尺寸的重叠区域。
如图7所示,L3=L1,L4=L2,h2=H2,,/>,/>,/>
如图8-9所示, L1>l1、L2>l2,,/>雨棚高度为h1,/> ,/> ,/> 。α1=(90-α)*2,β1=(90-β)*2。
l3与l4或l6与l8采用对称结构对相关尺寸的计算与确定是最优的,当不采用对称结构时,火焰传感器的覆盖范围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将l3、l4、l6、l8各分拆为2个不同的尺寸进行计算即可。
优选的:实施例1-22所述紫外线光波为185~260纳米紫外线光波。

Claims (7)

1.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消防喷淋系统(1)、消防水箱(2)、火焰传感器(3)、电控单元(4)组成;
消防喷淋系统(1),连接消防水箱(2),可将消防水箱(2)的消防水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
消防水箱(2),为消防喷淋系统(1)提供消防用水;
火焰传感器(3),电连接电控单元(4),当火焰传感器(3)在感应范围内感应到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传感器(3)上,火焰传感器(3)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4);
电控单元(4),电连接消防喷淋系统(1),电控单元(4)对火焰传感器(3)发出的火警信号进行读取识别后,控制消防喷淋系统(1)灭火及报警器报警,并能将火警信号传递给充电桩主机以及充电场所管理系统或市政消防系统;
消防喷淋系统(1)包括: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电磁阀(12)、消防水泵(13)、消防水管(14);
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通过消防水管(14)与电磁阀(12)相连,电磁阀(12)通过消防水管(14)与消防水泵(13)相连,消防水泵(13)通过消防水管(14)与消防水箱(2)相连;
消防喷淋系统(1)为火源提供灭火的消防水,当火警发时,由消防水泵(13)将消防水箱(2)中的消防水经消防水管(14)通过消防喷淋系统(1)上的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喷淋到火源上进行消防灭火;
大流量广角消防喷嘴(11)包括:渐扩型喇叭喷水口(111)、喷嘴进水口(112)、散流装置(113);所述喷嘴的通径φ为5~15mm, 出口呈渐扩型喇叭形,通过散流装置(113)与渐扩型喇叭喷水口(111)结合,消防水经喷嘴进水口(112)从渐扩型喇叭喷水口(111)呈矩形散流状喷射出去;
火焰传感器(3)包括:外壳(31)、感光口(32)、火焰感应管(33)、驱动板 PCBA(34),驱动板 PCBA(34)设有驱动板公端子(341),火焰感应管(33)电连接驱动板 PCBA(34),驱动板PCBA(34)设于外壳(31)内部,感光口(32)设于外壳(31)的一面,火焰感应管(33)位于感光口(32)内侧位置;
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通过感光口(32)的大小及位置来进行限制;
当火焰感应管(33)通过感光口(32)感应到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火焰感应管(33)上,火焰传感器(3)通过驱动板 PCBA(34)将火警信号传递到电控单元(4);
外壳(31)包括:火焰感应管罩子(312)、外壳上盖(313)、外壳下盖(314)火焰感应管罩子(312)设于外壳下盖(314)上并罩住所述感光口(32)和火焰感应管(33),外壳下盖(314)设有所述感光口(32);
火焰感应管罩子(312)还包括由反射板一(3124)、反射板二(3125)、反射板三(3126)、反射板四(3127)形成一个由内至外由小变大的渐扩的喇叭型反射罩;
火焰感应管罩子(312)在一侧开有n型口,该n型口由第一传感器入口边(3121)、第二传感器入口边(3122)、第三传感器入口边(3123)构成;
反射罩设于感光口(32)上方,火焰感应管(33)置于感光口(32)、火焰感应管罩子(312)以及反射罩形成的空间内;
在感光口(32)与反射罩的作用下,可以控制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
火焰感应管(33)包括: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火焰传感器管尾(334)、火焰传感器管脚(335)、管脚母端子(336);
火焰感应管(33)设有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和火焰传感器阳极(332)及火焰传感器管脚(335),
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由玻璃材料一体成型,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为中空结构,火焰传感器管尾(334)为实心结构,
火焰传感器管脚(335)从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内部穿过进入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并与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及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相连,火焰传感器阴极(331)及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置于火焰传感器玻璃罩(333)内部并被密封起来;
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之间由驱动板 PCBA(34)施加一个高电压后,在两极之间形成电场,当有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透过玻璃罩(333)照射到火焰传感器阴极(331)时,由于光电反应,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之间产生大量电子形成电流,驱动板 PCBA(34)通过该电流判定是否有火警发生;
火焰传感器阴极(331)由第一阴极边(3311)、第二阴极边(3312)、第三阴极边(3313)、第四阴极边(3314)形成一个矩形,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相对应的面为感应面,感应面与感光口(32)平面平行并面向感光口(32),当火焰感应管(33)感应范围有火源发生时,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光波照射到感应面上,火焰传感器阴极(331)与火焰传感器阳极(332)间会发生电子移动并产生微弱的电流,驱动板 PCBA(34)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火警信号传递给电控单元(4);
感光口(32)由第一挡光边(321)、第二挡光边(322)、第三挡光边(323)、第四挡光边(324)相连组成一个矩形;火焰感应管(33)所感应的火焰中的紫外光波由感光口(32)进入火焰感应管(33)的感应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消防水箱(2)包括:水箱(21)、浮球阀门(22)、进水管(23)、出水口(24)、进水口(25);水箱(21)上设置进水管(23)与出水口(24),进水管(23)与浮球阀门(22)相连,进水口(25)在浮球阀门(22)的末端,消防水箱(2)为消防喷淋系统(1)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进水管(23)与市政水路相连,通过浮球阀门(22)进行开关控制,浮球阀门(22)于水箱(21)的上限位置,当水箱(21)的水位下降时,浮球阀门(22)开启对水箱(21)进行补水;出水口(24)与消防水泵(13)相连,当消防水泵(13)工作时,消防水箱(2)中的消防水通过出水口(24)进入消防水泵(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口(32)内侧还设有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火焰传感器护套(311),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安装于火焰传感器护套(311)上,火焰传感器管脚(335)末端压接管脚母端子(336),管脚母端子(336)与公端子(341)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火焰传感器护套(311)包括:护套左凹槽(3111)、护套上凹槽(3112)、护套右凹槽(3113)、护套底面(3114)、护套中孔(3115),火焰传感器管尾(334)安装于护套中孔(3115)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控单元(4)包括:电控箱(41)、主板PCBA(42)、开关电源(43)、接触器(44)、端子排(45),主板PCBA(42)与火焰传感器(3)、接触器(44)及、电磁阀及端子排(45)相连,开关电源(43)与火焰传感器(3)相连,接触器(44)与消防水泵(13)相连。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场所为被分为多个消防分区,每个消防分区设有所述消防喷淋系统(1)和火焰传感器(3)。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单元(4)以有线或无线的通讯方式至少数据连接充电桩主机、数据连接充电场所管理系统、数据连接市政消防系统、数据连接报警器中的其中一种;
充电桩主机,向电动代步车提供充电电源管理;
充电场所管理系统,用于接收火警信号;
市政消防系统,用于接收火警信号;
报警器,用于现场声光报警。
CN202210489871.9A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 Active CN114733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9871.9A CN114733111B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9871.9A CN114733111B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3111A CN114733111A (zh) 2022-07-12
CN114733111B true CN114733111B (zh) 2023-08-15

Family

ID=82286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9871.9A Active CN114733111B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3311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8409Y (zh) * 1996-04-29 1997-07-30 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一种新型灭火器雾状喷嘴
EP1170036A2 (de) * 2000-07-08 2002-01-09 KIDDE-DEUGRA Brandschutzsysteme GmbH Verfahren zum Bekämpfen eines Brandes und Brandbekämpfungseinrichtung
CN105664400A (zh) * 2016-04-15 2016-06-15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快速自动二氧化碳抑然抑爆系统
CN207610788U (zh) * 2017-11-24 2018-07-13 深圳世纪通茂高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火焰探测器
CN109173118A (zh) * 2018-11-12 2019-01-11 东莞骑士换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柜消防装置
CN109331367A (zh) * 2018-11-09 2019-02-15 东莞骑士换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柜消防系统及充电柜
CN208655569U (zh) * 2018-06-29 2019-03-26 四川天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小型紫外线探测器
CN113101565A (zh) * 2021-03-29 2021-07-13 重庆市元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站汽车火灾智能灭火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8409Y (zh) * 1996-04-29 1997-07-30 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一种新型灭火器雾状喷嘴
EP1170036A2 (de) * 2000-07-08 2002-01-09 KIDDE-DEUGRA Brandschutzsysteme GmbH Verfahren zum Bekämpfen eines Brandes und Brandbekämpfungseinrichtung
CN105664400A (zh) * 2016-04-15 2016-06-15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快速自动二氧化碳抑然抑爆系统
CN207610788U (zh) * 2017-11-24 2018-07-13 深圳世纪通茂高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火焰探测器
CN208655569U (zh) * 2018-06-29 2019-03-26 四川天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小型紫外线探测器
CN109331367A (zh) * 2018-11-09 2019-02-15 东莞骑士换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柜消防系统及充电柜
CN109173118A (zh) * 2018-11-12 2019-01-11 东莞骑士换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柜消防装置
CN113101565A (zh) * 2021-03-29 2021-07-13 重庆市元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站汽车火灾智能灭火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3111A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5540B (zh) 悬挂式智能消防机器人
CN104332930B (zh) 可监测火灾及自动灭火的电缆沟盖板
CN216603874U (zh) 一种储能电池簇两级消防灭火系统
CN110575641B (zh) 室内智慧型消防产品集成的消防控制和安全保障系统
CN114733111B (zh) 一种电动代步车充电场所灭火装置
CN214679717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固定式智能消防喷淋装置
CN213814924U (zh) 一种智能加氢站管理系统
CN114191743A (zh) 基于风险评估和自动消防服务器的火灾预警及灭火系统
CN209785200U (zh) 一种草坪火灾预警灯
CN212262232U (zh) 智能微型细水雾灭火装置
CN209593067U (zh) 充电柜
CN109589526B (zh) 一种智能消防遮阳系统装置及灭火方法
CN215084450U (zh) 一种用于电缆的灭火装置
CN114877992A (zh) 一种充电场所火焰传感器
CN114191746A (zh) 设有电动喷头的电动车充放电设施消防灭火系统
CN114470563A (zh) 基于车内外立体灭火的充放电设施消防报警和灭火系统
CN114306985A (zh) 基于智能疏散视觉指挥控制器的火灾预警及灭火系统
JP6042687B2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117559053B (zh) 一种基坑式储能系统
CN220391050U (zh) 一种防火型太阳能充电桩
CN114288588B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棚用火灾预警系统及方法
CN219128128U (zh) 组合式四方定位侦测消防喷淋机构
CN204879461U (zh) 一种用于监测油库燃油泄漏的无线传感装置及系统
CN207165930U (zh) 一种具有防火功能的箱变
CN11530083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