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1233A - 周期性资源反馈 - Google Patents

周期性资源反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1233A
CN114731233A CN202080071524.3A CN202080071524A CN114731233A CN 114731233 A CN114731233 A CN 114731233A CN 202080071524 A CN202080071524 A CN 202080071524A CN 114731233 A CN114731233 A CN 114731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user equipment
delay period
semi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15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忠肯
欧麦尔·萨利姆
弗洛里安·卡尔腾贝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31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1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在周期性资源上传输与下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反馈的方法。动态延迟可以定义为传输和反馈传输之间的期间。该延迟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来指定。反馈传输可以延迟到稍后的可用时隙,或者可以将灵活时隙切换到上行链路用于反馈传输。

Description

周期性资源反馈
技术领域
下文公开涉及对承载于周期性资源的下行链路消息的反馈传输。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第三代(3G)移动电话标准和技术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的3G标准和技术已经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开发。第三代无线通信通常已被开发为支持宏蜂窝移动电话通信。通信系统和网络已经向宽带和移动系统发展。
在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E)通过无线链路接入一个无线接入网络(RAN)。无线接入网络包括给位于基站覆盖的小区中的用户设备提供无线链路的一组基站以及连接至提供整体网络控制的核心网络(CN)的接口。可理解的是,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各自执行与整个网络相关的各自功能。为方便起见,术语蜂窝网络是指组合的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并且可理解的是,该术语是指用于执行所公开功能的相应系统。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已经开发了所谓的长期演进(LTE)系统,即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以用于移动接入网络,该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宏小区由eNodeB或eNB(演进的NodeB)的基站所支持。目前,LTE系统正进一步向所谓的5G或NR(新无线电)系统发展,该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由下一代节点(gNB)的基站所支持。NR被提议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物理传输格式。
NR协议旨在提供在未经许可的无线电频段(称为NR-U)中运行的选项。在未经许可的无线电频段中运行时,gNB和UE必须与其他设备竞争物理介质/资源访问。例如,Wi-Fi、NR-U和LAA(授权频谱辅助接入)可能使用相同的物理资源。
无线通信的趋势是提供更低延迟和更高可靠性的服务。例如,NR旨在支持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而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旨在支持为小数据包大小(通常为32个字节)提供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目前已经提出了1ms的用户面延迟,可靠性为99.99999%,并且在物理层已经提出了10-5或10-6的丢包率。
海量机器类型通信服务旨在通过高能效通信通道在较长的生命周期内支持大量设备,其中与每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偶尔发生且很少发生。例如,一个小区可能被期望支持成千上万的设备。
基站可以配置周期性发生的下行链路(DL)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Scheduling,简称SPS)资源。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DL SPS)周期可设置为低至0.5ms,相当于1个SCS(子载波间距)为30kHz的时隙,因此适用于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业务。在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传输中,基站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向用户设备(UE)配置不同的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配置(可能适用于单个或一组UE),然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以激活所需的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配置。因此UE知道潜在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位置,使得基站可以在没有相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消息调度特定传输的情况下,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进行传输。这种类型的传输减少了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对齐时间、传输时间和处理时间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阻塞概率。
对于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传输,基站可以使用更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来配置至少一些参数。然后,基站使用称为单个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SC-RNTI)的特殊身份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激活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配置。类似于下行链路的动态传输时,当基站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和激活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资源时,激活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PDSCH-to-HARQ-feedback)指示符K1,指示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结束至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反馈的开始之间的时隙数。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序(timing)的这个参数然后在相关半持续调度配置的整个活动时间内使用。如果用户设备在时隙n中接收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用户设备将在时隙n+K1中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但是,在时分双工(TDD)配置中,如果时隙n+K1是下行链路的时隙,则用户设备不能在该时隙中发送携带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在版本(Release)15之后取消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
使用低至0.5ms的周期,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的速率可能会很高,但是K1值仅在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配置激活时指示一次。这与动态下行链路调度不同,其中调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将指示调度传输的反馈时序(feedback timing)。在5G中,网络对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配置的切换具有极高的控制能力,并且支持使用基于时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动态切换,从而增加半静态和动态时分双工配置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传输资源与时隙格式之间的冲突概率。如果下行链路时隙被频繁配置,则情况会更加严重。
当具有短周期(例如低至0.5毫秒)的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配置用于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服务/应用程序时,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相关的冲突会降低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的服务质量(QoS)。在图2中,在时分双工配置(TDD configuration)中以周期(periodicity)P为用户设备配置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资源(SPS)。激活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值K1为3。在第一半持续调度资源中向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基于K1等于3,预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将在图2中的第四个时隙中传输,即在包含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第一个时隙之后的3个时隙。然而,该时隙是下行链路时隙,不能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上行链路(UL)传输。在版本15之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被丢弃,而不会在下一个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恢复传输。
如果使用版本15机制并且如图2所示,由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时隙冲突而丢弃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则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可靠性会由于缺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因此基站可能不执行重传)而降低,并且可能无法实现指定的服务质量。基站可以在没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情况下自动重传数据,但是当用户设备正确解码第一个传输块(TB)且由于时分双工冲突而丢弃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由于不必要的重传而导致频谱利用率的不佳。
以下公开涉及对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的目的是以简化形式介绍主要概念,其具体内容如下文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本发明内容并不旨在专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是旨在用作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蜂窝通信网络中从用户设备至基站的反馈传输以与周期性发生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一起使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向至少一用户设备发送信号,激活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配置的半持续调度(SPS)下行链路配置,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包括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多个周期性时机(periodicoccasions),并且在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发送延迟期(delay period)的指示,在该延迟期之后,与该时机相关的反馈应该由用户设备发送给基站。
在该时机,延迟期的指示可以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复用。
激活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的信号可以包括将动态定义延迟期的指示。
激活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的信号可以包括默认延迟期。
如果在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在用户设备处未接收到下行链路传输,或者如果在一时机未指定延迟期,则可以使用默认延迟期。
延迟期可能仅适用于接收到延迟期的时机。
延迟期可以应用于指定数量的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延迟期之后将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反馈发送至所述基站。
可以使用仅应答(ACK-only)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协议。
仅当针对一时机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功率估计值高于阈值时,才可以发送非应答(NACK)反馈。
延迟期可以通过对延迟值的预定义表的索引来指示。
延迟值的预定义表可以包括指示利用预定义的延迟期的条目。
基站可以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指示灵活时隙被定义为一上行链路时隙,用于针对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资源的至少一个时机传输反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蜂窝通信网络中从用户设备至基站的反馈传输以与周期性发生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一起使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用户设备处执行并且包括:接收来自于一基站的信号,激活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包括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多个周期性时机,以及在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接收延迟期的指示,在该延迟期之后,与该时机相关的反馈应该由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
在该时机,延迟期的指示可以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复用。
激活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的信号可以包括将动态定义延迟期的指示。
激活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的信号可以包括默认延迟期。
如果在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在用户设备处未接收到下行链路传输,或者如果在一时机未指定延迟期,则可以使用默认延迟期。
延迟期可能仅适用于接收到延迟期的时机。
延迟期可以应用于指定数量的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延迟期之后将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反馈发送至所述基站。
可以使用ACK-only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协议。
仅当针对一时机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功率估计值高于阈值时,才可以发送NACK反馈。
延迟期可以通过对延迟值的预定义表的索引来指示。
延迟值的预定义表可以包括指示利用预定义的延迟期的条目。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从基站接收将灵活时隙被定义为一上行链路时隙的指示,该上行链路时隙用于针对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资源的至少一个时机传输反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蜂窝通信网络中从用户设备至基站的反馈传输以与周期性发生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一起使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向至少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信号,激活为所述至少一用户设备配置的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包括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多个周期性时机,以及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延迟期的指示,在所述延迟期之后,应该发送与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资源的每个时机相关的反馈,以及若指示的延迟期与下行链路时隙一致(coincide with),则用户设备在随后可用的上行链路时隙中发送反馈。
在延迟期之后的灵活时隙被指示用作用于反馈传输的上行链路时隙。
用于反馈传输的时隙可以在时隙格式指示(SFI)中被指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蜂窝通信网络中从用户设备至基站的反馈传输以与周期性发生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一起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用户设备处执行并且包括:接收来自基站的一信号,激活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包括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多个周期性时机,以及接收延迟期的指示,在该延迟期之后,应该发送与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资源的每个时机相关的反馈,以及若指示的延迟期与下行链路时隙一致,则在随后可用的上行链路时隙中发送反馈。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指示,该指示为延迟期之后的灵活时隙被用作用于反馈传输的上行链路时隙。
用于反馈传输的时隙在时隙格式指示(SFI)中被指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周期性发生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一起使用的反馈传输方法。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包括延迟期的指示,在所述延迟期之后应该发送针对该时机的反馈。延迟期可以由与下行链路传输复用的值来指示。当周期性资源被激活时,可以包括延迟期将被动态定义的指示。可以指定默认的延迟期。
如果动态延迟期被激活,则用户设备被配置为解码来自在相关周期性资源上接收的每个传输的延迟期,并基于该延迟在适当的时隙发送反馈。可以使用ACK-only反馈。
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指示灵活时隙被定义为用于反馈周期性资源的上行链路时隙。用户设备随后可以利用该时隙进行反馈传输。用户设备可以利用该时隙来传输由于与最初指示的传输时间的下行链路时隙冲突而延迟的反馈(例如,如果不使用动态延迟配置)。
基站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指示来激活周期性资源,该指示将在每个时机中定义反馈延迟值。基站在相关周期性资源上的每次传输中包括这样的延迟值。
本发明还包括用户设备和/或基站,其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的相关步骤。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细节、方面和实施例。附图中的元件是为了简单和清楚而示出,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为了便于理解,在各个附图中已经包括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蜂窝通信系统的特定(selected)元件的示意图;
图2示出具有固定延迟的反馈过程;
图3示出具有可变延迟的反馈过程;
图4示出反馈多路复用的反馈过程;以及
图5示出使用灵活时隙的反馈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并理解,所描述的示例的细节仅是对一些实施例的说明,并且本文阐述的教导适用于各种替代设置。
图1示出组成蜂窝网络的三个基站(例如,eNB或gNB,取决于特定的蜂窝标准和术语)的示意图。通常,每个基站将由一个蜂窝网络运营商部署,为该区域中的用户设备(UE)提供地理覆盖。基站形成无线接入网络(RAN)。每个基站为其区域或小区中的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覆盖。基站通过X2接口互联,并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络相连。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举例说明蜂窝网络的关键特征,仅示出了基本细节。在用户设备之间提供PC5接口,用于旁链路(SideLink,简称SL)通信。与图1相关的接口和组件名称仅用作示例,按照相同原理运行的不同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命名法。
每个基站都包括实现无线接入网络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包括与核心网络和其他基站的通信、在核心网络和用户设备之间传输控制和数据信号,以及保持与每个基站相关联的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核心网络包括实现网络功能的硬件和软件,例如整体网络管理和控制,以及呼叫和数据的路由。
以下公开提供了确保在时分双工(TDD)模式下使用的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传输(DL SPS)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的传输机制,从而寻求解决上面所讨论的问题。如下文所述,保证HARQ反馈的传输和用于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传输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重传(如果需要),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重传。另一个目的是避免增加半持续调度配置的激活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开销,并且为HARQ反馈传输带来灵活性。此外,一目标是在灵活时隙能够用于延迟的HARQ反馈传输时,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减少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开销。
如上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机(PDSCH-to-HARQ-feedback timing)指示符在用于来自基站所发送的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配置的激活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被发送至用户设备(UE)。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序指示符中的比特(bits)指定了无线资源控制(RRC)参数中所指定的表中的索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PUCCH-Config)中的下行链路-数据至上行链路-应答(dl-DatatoUL-ACK)。基于来自激活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索引,用户设备知道该索引对应于表中的K1值。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1_0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序指示符中的3位映射到从1至8的K1值。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1_1中,有0到3位用于指示K1在映射表中的行索引。比特数(number of bits)由log2(I)确定,其中I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下行链路-数据至上行链路-应答)PUCCH-Config.dl-Datato UL-ACK中的元素数(表中的行)。
一旦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资源被基站激活,K1值在整个半持续调度(SPS)激活时间内保持固定。用户设备总是在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后发送反馈K1时隙,直至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资源被基站释放。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DLSPS PDSCH)在没有关联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传输,因此基站无法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时更改K1。当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资源周期减少到30kHz的半持续调度的1个时隙时,可能会增加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隙冲突,因此无法在K1所指示的时隙中传输反馈。周期减少的另一个缺点与反馈的高开销相关。在版本15中,即使在这些资源中未传输任何传输块(基站可能不会使用周期性资源的每个时机来传输至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将在其未解码有效传输块的所有时机(occasions)中发送非应答(NACK)反馈。
为了克服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反馈机制中的这些缺点,本公开提出用每个半持续调度传输动态地指示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至反馈(SPS-PDSCH-to-feedback)时序。也就是说,可以在每个半持续调度传输中动态地指示K1值,该值仅适用于周期性资源的特定时机(或周期性资源的使用集合)。激活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可以包括一个默认值,该默认值随后可以被稍后的特定值覆盖。或者,可以不指定任何值或指定特定指示,因为K1值将基于每个时机设置。例如,表1显示了一个示例表,其中包含一组可能的K1值,以及一个“无值”行。如果基站希望设置一个通用值,则时序指示符值设置为对应于行0-6(000-110)之一,然后用户设备将相应地解释K1值,并将该值应用于相关的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资源。如果基站希望为每个时机发送一个特定的K1值,则激活下行链路控制信息(activationDCI)将在其对应于非数字K1值FFFF的字段中包含值111,用户设备将其解释为指示它等待每个时机的特定K1值。表1的示例仅出于解释的目的而给出,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任何期望的行集、K1值和映射。
Figure BDA0003591337530000091
因此,当基站希望为每个半持续调度时机动态设置K1时,它可以在激活半持续调度资源的DCI消息中包括一指示,以指示将基于每个时机设置K1值。例如,在dl-DatatoUL-ACK中指定的表可以包含一个条目,该条目具有K1的非数字值,对应于上述示例中包括在激活DCI中的特定传输值。
对于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传输,在每个时机之前在PDCCH上没有控制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因此用于特定时机的K1值可以包括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本身中。例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指定位置中的一组比特(例如0-3)可以指示K1。这些比特被映射到由用户设备保存的表中的K1值,该表可以与在DCI消息中指示K1时所使用的表相同。因此,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至反馈时序(SPS-PDSCH-to-feedback-timing)指示(K1)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的数据一起发送。该传输可以使用与通过PUS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类似的技术。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至反馈时序指示可以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中的已知资源元素上进行穿孔(puncture)。在对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据中的相等比特数(equivalent number of bits)进行穿孔之后,将指示比特添加至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这种方法不会改变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码字的长度,因此不会混淆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码率或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但是,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可靠性会由于携带的附加数据而降低。
总之,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承载的数据的一些比特(例如0-3)被穿孔并被比特替换,以指示用于特定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时机的K1值。
在上面的示例中,K1仅适用于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资源的一个时机,但该值可能会持续到后续时机。例如,用户设备可以继续应用(apply)指定的值,直至接收到不同的值。这避免了在每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传输K1的需要,而是可能仅在值发生变化时传输一个值。
图3显示了上述过程的一个例子。在配置下行链路(DL)半持续调度资源之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300以激活(activation)那些资源。DCI消息300包括将设置每个时机K1值的指示,例如通过包括映射到用户设备持有的表中的非数字K1值的值。半持续调度资源(SPS resource)301不用于向用户设备的传输,但是半持续调度资源(SPSresource)302被使用。当在资源302上进行传输时,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上携带要使用的K1值的指示,例如通过对数据进行穿孔。在该示例中,传输的值对应于K1为2,因此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消息303在2个时隙之后传输,这是下一个可用的上行链路时隙。当为特定资源选择K1值时,基站可以基于时分双工配置(TDD configuration)选择下一个可用的上行链路(UL)时隙,以最小化反馈的延迟。
如果利用了半持续调度资源时机(SPS resource)304,并且基站选择了下一个可用的上行链路时隙,则反馈也将在时机303处传输,因此需要对反馈传输进行复用。虽然这样的复用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反馈太多消息被多路复用,传输可能变得不可靠。图4显示了一个示例,其中四个半持续调度时机发生在下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之前。对于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 PDSCH)1和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 PDSCH)2,K1分别设置为4和3的值,这样两种情况的反馈都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1中传输。而不是选择下一个上行链路时隙用于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 PDSCH)3和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 PDSCH)4上的反馈,K1分别设置为3和2,使得反馈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2传输。因此每个上传链路时隙中的反馈消息的数量被限制为2,以减轻降级。基站可以根据任何适当的参数(例如,PUCCH资源的大小和反馈的有效载荷)来选择要复用到时隙中的反馈消息的数量。也可以使用其他参数,例如信道质量。因此基站可以基于反馈传输参数来选择K1值,以平衡延迟和可靠性。
时隙可以定义为灵活的,以允许动态定义为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基站知道灵活时隙并且可以为HARQ反馈(它定义为上行链路)选择这样的时隙而不是等待下一个静态定义的上行链路时隙,从而减少延迟。
以前,即使在特定时机传输块(TB)未被传输,用户设备也需要为每个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时机发送HARQ反馈。然而,由于实际上没有传输的情况下传输了负反馈,这会导致高反馈开销。当K1被动态指定时,会出现另一个缺点,因为用户设备在没有传输的时机下没有K1值。为了减轻第二个缺点,可以定义默认K1值,以在未接收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情况下允许反馈传输。如果无法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中确定特定的K1值,也可以使用该默认值。然而,这并没有减少反馈开销。
为了减少反馈开销,用户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仅在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是针对特定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时机中的用户设备时才发送反馈。如果成功解码TB,则发送应答(ACK),如果解码失败,则发送非应答(NACK),但仅在允许的条件下。例如,如果估计解调参考信号(DMRS)功率高于阈值,则可以发送NACK,因为这是消息被发送到用户设备的指示。在替代性方法中,可以使用仅应答(ACK-only)反馈,从而不使用NACK消息。也就是说,如果用户设备能够解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的K1值并且能够解码TB,则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ACK。在所有其他情况下,不发送反馈传输。基站知道它在哪些时机进行了传输以及为它确实进行的那些传输设置的K1值。因此基站知道何时应该接收反馈,并且如果在那个时候没有接收到反馈,则可以假定传输失败并进行重传。
ACK-only方法总结在下表2中。
Figure BDA0003591337530000121
Figure BDA0003591337530000131
仅当K1被动态指示时,才可以使用ACK-only反馈配置。因此,动态K1方案的激活也可以被用户设备解释为激活ACK-only反馈的指示。
在另一种方法中,可以像传统方法一样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序(K1)定义一个设定值,但是如果得到的反馈时间落在不是上行链路时隙的时隙中,则反馈被延迟而不是被丢弃。反馈可以延迟到下一个上行链路时隙,或者如果用户设备需要,基站可以指示某些灵活时隙可以用作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传输的上行链路时隙。如果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传输指示灵活时隙,则只有其PUCCH配置在该时隙中给出有效PUCCH时机的用户设备将使用该时隙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可用灵活时隙的指示可以作为公共或组公共信令被发送,例如作为时隙格式指示(SFI)的一部分。当向用户设备发送SFI以将灵活时隙更新为上行链路时隙时,它可以包括这些时隙是否可以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指示。
这种方法不需要对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的比特进行穿孔,因此不影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反馈到下一个可用灵活时隙的延迟,因此可能会增加延迟。
图5显示了一个示例,其中K1=2导致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 PDSCH)1和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 PDSCH)2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传输落在下行链路时隙中。用户设备缓存反馈消息,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SFI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SDI),将下一个灵活时隙切换到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上行链路。SFI可以包括指示灵活时隙正被切换到上行链路以承载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传输(而不是供PUSCH传输使用)的标志。因此,用户设备在那个时隙中为两个半持续调度时机发送反馈。指示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标志可以触发用户设备发送所有缓冲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消息。
对图5的一种修改方法,如果SFI指示灵活时隙正在切换到上行链路,但是对于PUSCH(而不是PUCCH),并且用户设备被调度传输数据,则用户设备可以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消息与其调度的PUSCH传输复用。用户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仅在PUSCH可靠性不受影响(例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大小低于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此操作。如上所述,可以使用ACK-only反馈方案来减少反馈消息的数量。
基于码块组(CBG)的反馈可以改善下行链路资源消耗,因为它只允许重传失败的码块组,而不是重传整个传输块。然而,码块组反馈(CBG-feedback)将使用更多的上行链路资源。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来传输它而不降级其他信号,则用户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码块组反馈,否则使用基于传输块的反馈。
正如前面的方案所讨论的,每个半持续调度时机的反馈传输都会导致大量的资源开销,当前方案也可以更好地被用作ACK-only方案。因此,当用户设备成功解码传输块时,它会在指定的时机发送ACK(或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将其延迟至合适的时隙)。否则,用户设备不发送任何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组合使用各种示例的部分或全部。例如,任何进程都可以使用ACK-only反馈,或者任何进程都可以采用默认的K1值。
上述披露的具体方面是:
·PDSCH到反馈时序的动态指示。K1由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的一些比特来动态指示。
·在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配置的激活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使用非数字K1值来通知用户设备使用动态K1指示和ACK-only方案。
·K1由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的一些比特来动态指示。
·结合动态K1指示方案和ACK-only方案来保证在时分双工配置中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隙冲突中的反馈传输。
·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冲突的情况下延迟反馈,并允许使用灵活时隙进行具有公共指示的反馈。
·使用SFI作为触发信号来发送动态时分双工配置中延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
·如果用户设备在灵活时隙中配置了PUSCH,则启用延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与PUSCH的复用。
尽管没有详细示出,形成网络的一部分的任何设备或装置可以至少包括处理器、存储单元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单元、存储单元和通信接口被配置为执行本发明任何方面的方法。下文描述了进一步的选项和选择。
本发明的实施例尤其是下一代节点(gNB)和用户设备(UE)的信号处理功能可以使用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计算机系统或架构来实现。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例如为台式机、膝上型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手持计算设备(PDA、手机、掌上电脑等)、大型机、服务器、客户端,或者任何其他类型的专用或通用计算设备,它们对于给定的应用程序或环境是合乎需要或适合的。所述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使用通用或专用处理引擎来实现,例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其他控制模块。
所述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主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他动态存储器,用于存储由处理器执行的信息和指令。这样的主存储器还可以用于在由处理器所执行的指令期间存储临时变量或其他中间信息。同样,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或其他静态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处理器的静态信息和指令。
所述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信息存储系统,该信息存储系统可以包括例如介质驱动器和可移动存储接口。介质驱动器可以包括驱动器或其他机构以支持固定或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压缩盘(CD)或数字视频驱动器(DVD)、读取或写入驱动器(R或RW),或其他可移动或固定媒体驱动器。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CD或DVD,或由介质驱动器读取和写入的其他固定或可移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具有存储在其中的特定计算机软件或数据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其他实施例中,信息存储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允许将计算机程序或其他指令或数据加载至计算机系统中的其他类似组件。这样的组件可以包括例如可移动存储单元和接口,例如程序盒式存储器和盒式存储器接口、可移动存储器(例如,闪存或其他可移动存储器模块)和存储器插槽,以及其他可移动存储单元以及允许软件和数据从可移动存储单元传输至计算机系统的接口。
所述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这种通信接口可允许在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软件和数据。通信接口的示例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例如以太网或其他NIC卡)、通信端口(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PCMCIA插槽和卡等。经由通信接口传输的软件和数据是信号的形式,这些信号可以是电子的、电磁的和光学的或能够被通信接口介质接收的其他信号。
在本文中,术语“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介质”等通常可以指有形介质,例如存储器、存储设备或存储单元。这些和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指令,并提供给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使用,以使处理器执行指定的操作。这样的指令45,通常被称为“计算机程序代码”(其可以以计算机程序或其他类的形式而被分类),当该些指令被执行时,计算机系统能够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请注意,代码可以直接使处理器执行指定的操作、被编译以执行此操作、和/或与其他软件、硬件和/或固件元素(例如,用于执行标准功能的库)组合以执行此操作。
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硬盘、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闪存。在使用软件实现元件的实施例中,软件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使用例如可移动存储驱动器加载至计算机系统中。控制模块(在该示例中,软件指令或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构思可以应用于在网络元件内执行信号处理功能的任何电路。可预计的是,例如,半导体制造商在独立设备的设计中采用本发明构思,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微控制器、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任何其他子系统元素。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清楚起见,以上描述参考单个处理逻辑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的构思同样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功能单元和处理器来实现以提供信号处理功能。因此,对特定功能单元的引用仅被视为对提供所描述的功能的适当手段的引用,而不是表示严格的逻辑或物理结构或组织。
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实现,包括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的任何组合。当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诸如FPGA设备的可配置模块组件上运行的计算机软件时,可以可选地(至少部分地)实现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元件和组件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在物理上、功能上和逻辑上实现。实际上,该功能可以在单个单元中、在多个单元中或作为其他功能单元的一部分来实现。尽管已经结合一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并不旨在将其限制于本文所述的特定形式。相反地,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此外,尽管似乎结合特定实施例描述了特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可以根据本发明进行组合。在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的存在。
此外,尽管单独的列出,但是多个装置、元件或方法步骤可以通过例如单个单元或处理器来实现。此外,虽然单独的特征可以包括在不同的权利要求中,但是这些特征可以有利地组合,并且包含在不同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特征的组合是不可行的和/或有利的。此外,包含在一类权利要求中的一个特征并不意味着对该类权利要求的限制,而是表示该特征在适当的情况下同样适用于其他类的权利要求。
此外,权利要求中的特征的顺序并不暗示必须执行这些特征的任何特定顺序,特别是方法权利要求中的各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暗示必须按照该顺序执行这些步骤。相反地,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顺序执行这些步骤。此外,单数引用不排除复数引用。因此,对“一”、“第一”、“第二”等的引用并不排除复数的引用。
尽管已经结合了一些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是其并不旨在限于本文所述的特定形式。相反地,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制。此外,尽管似乎结合特定实施例描述了特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可以根据本发明进行组合。在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或“包括”不排除其他元素的存在。

Claims (35)

1.一种在蜂窝通信网络中从用户设备至基站的反馈传输以与周期性发生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一起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基站执行并包括以下步骤:
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信号,激活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配置的半持续调度(SPS)下行链路配置,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包括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多个周期性时机,以及
在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发送延迟期的指示,在所述延迟期之后,与所述时机相关的反馈应该由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时机,所述延迟期的指示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复用。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激活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的信号包括将动态定义延迟期的指示。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激活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的信号包括默认延迟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在用户设备处未接收到下行链路传输,或者若在一时机中没有指定延迟期,则使用所述默认延迟期。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期仅适用于接收到延迟期的时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期应用于指定数量的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延迟期之后将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反馈发送至所述基站。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仅应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协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当针对一时机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功率估计值高于阈值时,才发送非应答反馈。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期通过对延迟值的预定义表的索引来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值的预定义表包括指示利用预定义的延迟期的条目。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指示灵活时隙被定义为一上行链路时隙,用于针对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资源的至少一个时机传输反馈。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在蜂窝通信网络中从用户设备至基站的反馈传输以与周期性发生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一起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用户设备处执行并且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基站的一信号,激活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半持续调度(SPS)下行链路配置,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包括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多个周期性时机,以及
在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接收延迟期的指示,在所述延迟期之后,与所述时机相关的反馈应该由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时机,所述延迟期的指示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复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激活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的信号包括将动态定义延迟期的指示。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激活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的信号包括默认延迟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在用户设备处未接收到下行链路传输,或者若在一时机中没有指定延迟期,则使用所述默认延迟期。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期仅适用于接收到延迟期的时机。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期应用于指定数量的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时机。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延迟期之后,将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反馈发送至所述基站。
2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仅应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协议。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当针对一时机的解调参考信号得功率估计值高于阈值时,才发送非应答反馈。
25.根据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期通过对延迟值的预定义表的索引来指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值的预定义表包括指示利用预定义的延迟期的条目。
27.根据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将灵活时隙被定义为一上行链路时隙的指示,所述上行链路时隙用于针对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资源的至少一个时机传输反馈。
28.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在蜂窝通信网络中从用户设备至基站的反馈传输以与周期性发生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一起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基站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一信号,激活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配置的半持续调度(SPS)下行链路配置,所述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配置包括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多个周期性时机,以及
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延迟期的指示,在所述延迟期之后,应该发送与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资源的每个时机相关的反馈,以及
若指示的延迟期与下行链路时隙一致,则用户设备在随后可用的上行链路时隙中发送反馈。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迟期之后的灵活时隙被指示用作用于反馈传输的上行链路时隙。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反馈传输的时隙在时隙格式指示(SFI)中被指示。
32.一种在蜂窝通信网络中从用户设备至基站的反馈传输以与周期性发生的下传链路传输资源一起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用户设备处执行并且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基站的一信号,激活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半持续调度(SPS)下传链路配置,所述半持续调度下传链路配置包括下传链路传输资源的多个周期性时机,以及
接收延迟期的指示,在所述延迟期之后,应该发送与半持续调度下行链路资源的每个时机相关的反馈,以及
若指示的延迟期与下行链路时隙一致,则在随后可用的上行链路时隙中发送反馈。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指示,所述指示为在所述延迟期之后的灵活时隙被用作用于反馈传输的上行链路时隙。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反馈传输的时隙在时隙格式指示(SFI)中被指示。
3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32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80071524.3A 2019-11-19 2020-11-18 周期性资源反馈 Pending CN1147312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37382P 2019-11-19 2019-11-19
US62/937,382 2019-11-19
PCT/CN2020/129759 WO2021098719A1 (en) 2019-11-19 2020-11-18 Feedback for periodic resourc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1233A true CN114731233A (zh) 2022-07-08

Family

ID=7597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1524.3A Pending CN114731233A (zh) 2019-11-19 2020-11-18 周期性资源反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31233A (zh)
WO (1) WO202109871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957A (zh) * 2012-04-27 2013-10-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信息传输方法
CN106165334A (zh) * 2014-03-27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332646A (zh) * 2016-04-29 201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90199503A1 (en) * 2017-09-27 2019-06-27 Yeongmoon 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ceive and transmi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254053A1 (en) * 2018-02-13 2019-08-1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N110351056A (zh) * 2018-04-04 2019-10-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消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58382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ging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interval
US11057925B2 (en) * 2016-08-07 2021-07-0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eactivation timer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CN109802771B (zh) * 2017-11-17 2021-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957A (zh) * 2012-04-27 2013-10-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信息传输方法
CN106165334A (zh) * 2014-03-27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332646A (zh) * 2016-04-29 201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90199503A1 (en) * 2017-09-27 2019-06-27 Yeongmoon 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ceive and transmi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254053A1 (en) * 2018-02-13 2019-08-1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N110351056A (zh) * 2018-04-04 2019-10-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消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R1-1910347 "Discussion on PUSCH resource collision and DL SPS enhancement"",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5 October 2019 (2019-10-05) *
CMCC: "R1-1912541 "Discussion on DL SPS enhancements"",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9 November 2019 (2019-11-09) *
ERICSSON: "R1-1911951 "Other Enhancements to 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s for NR URLLC"",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9 November 2019 (2019-11-09)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R1-1912261 "Remaining details on NR-U HARQ scheduling and feedback"",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9 November 2019 (2019-11-09) *
VIVO: "R1-1904082 "UCI enhancements for URLLC"",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3 April 2019 (2019-04-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8719A1 (en)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8168B2 (en) Preemption indicator techniques
WO2018166447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6419199B2 (ja) Tddアップリンク/ダウンリンク構成の機能強化
EP2745593B1 (en)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CN108988995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205742A1 (zh) 载波切换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600850B (zh) 用于增强覆盖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JP2016533085A (ja) Tddのアップリンク/ダウンリンク再構成メカニズム
EP4017188B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93692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184135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20039289A1 (en) Group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1419139B2 (en) Uplink multiplexing in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1819221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69828B (zh) 蜂窝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JP2019537314A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確認応答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端末機器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US20230189244A1 (en) Semi-persistent schedule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7008747A1 (zh) 一种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发送及接收处理方法、装置
WO2022117103A1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2117102A1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9565794B (zh) 用于调度多个tti束传送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14731233A (zh) 周期性资源反馈
EP4135398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28579A1 (zh) Uci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309259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