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8186A - 下绳装置和对应的下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下绳装置和对应的下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8186A
CN114728186A CN202080051475.7A CN202080051475A CN114728186A CN 114728186 A CN114728186 A CN 114728186A CN 202080051475 A CN202080051475 A CN 202080051475A CN 114728186 A CN114728186 A CN 114728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shaft
rope
person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14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8186B (zh
Inventor
H·尼伊尤文休斯
C·J·尼伊尤文休斯
H·C·维多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 JNiyiyouwenxiusi
H CWeiduode
H Niyiyouwenxiusi
Original Assignee
C JNiyiyouwenxiusi
H CWeiduode
H Niyiyouwenxius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 JNiyiyouwenxiusi, H CWeiduode, H Niyiyouwenxiusi filed Critical C JNiyiyouwenxiusi
Publication of CN114728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8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8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8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18Other single parts for rope lowering-devices, e.g. take-up rollers for ropes, devices for shooting r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08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 mechanisms for the winches or pulle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08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 mechanisms for the winches or pulleys
    • A62B1/1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 mechanisms for the winches or pulleys mechanically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26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having several drums or barr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6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32Deten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2700/00Capstans, winches or hoists
    • B66D2700/07Brakes with axial thrust for winches, hoists or simila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建筑物等下放人员的下绳装置,其包括:‑轴,其被布置成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第一卷轴,其连接到或可连接到所述轴;‑第二卷轴,其连接到或可连接到所述轴;‑制动器,其连接到所述轴,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向所述轴提供与旋转方向无关的制动力;‑第一绳,其连接到所述第一卷轴以从所述第一卷轴悬垂;以及‑第二绳,其连接到所述第二卷轴以从所述第二卷轴悬垂,其中所述下绳装置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均连接到所述轴时,放出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一者将自动使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另一者被回拉。

Description

下绳装置和对应的下放方法
技术领域
下绳装置和对应的下放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例如在火灾等灾害情况下从建筑物等——例如还包含比如上山吊椅、风力涡轮机、塔等结构——下放人员的下绳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对应的下放方法。
下绳装置众所周知,并且通常包含:
-轴,其被布置成绕其纵向轴线旋转;
-卷轴,其连接到所述轴;
-绳,其连接到所述卷轴以从所述卷轴悬垂;以及
-制动器,其连接到所述轴,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在放出所述绳时提供制动力。
此类下绳装置可用于例如在火灾等灾害情况从建筑物下放人员。人员可能例如因火灾和烟雾而困于建筑物中,并且可能只能经由窗户或阳台安全离开建筑物。然而,即使从相对小的高度跳下建筑物也可能在与地面碰撞时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紧急情况下,下绳装置可永久地或临时地连接到建筑物,并且人们可使用绳将人员从建筑物下放。当从卷轴放出绳时,制动器将确保人员的下放速度保持在限值内,使得与地面的碰撞减少,并且人员安全地到达地面的机率增大。
然而,当前装置的缺点在于,对于要使用从建筑物下放人员的所述装置的下一人员来说,首先需要回拉绳。这会消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下绳装置,其允许在紧急情况下从建筑物快速下放多个人员。
本发明的目标通过一种用于从建筑物等下放人员的下绳装置来实现,所述下绳装置包括:
-轴,其被布置成绕其纵向轴线旋转;
-第一卷轴,其连接到或可连接到所述轴;
-第二卷轴,其连接到或可连接到所述轴;
-制动器,其连接到所述轴,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向所述轴提供与旋转方向无关的制动力;
-第一绳,其连接到所述第一卷轴以从所述第一卷轴悬垂;以及
-第二绳,其连接到所述第二卷轴以从所述第二卷轴悬垂,
其中所述下绳装置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均连接到所述轴时,放出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一者将自动使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另一者被回拉。
此处明确提到,术语“绳”需要在广义上解释为具有拉伸强度的任何种类的细长柔性元件,其可卷绕在卷轴上,并能够承载悬挂在下绳装置上的人员的重量。因此,绳可包含粗线、细绳、麻线、条带,并且由任何种类的材料制成,包含但不限于金属、塑料、织物或其它纱线、纤维或绞线。绳还可包含绞捻或编织在一起的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所述断连状态,轴相对于第一卷轴自由旋转,在连接状态,第一卷轴连接到轴以随轴一起旋转。优选地,提供保持器以将第一卷轴临时保持在断连状态。优选地,提供弹簧以使第一卷轴在从保持器释放之后朝向连接状态移动。然而,可提供将第一卷轴朝向连接状态推动和/或将第一卷轴保持在连接状态的其它元件,例如永磁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卷轴具有耦合元件,并且轴具有耦合元件以与第一卷轴的耦合元件耦合成连接状态。优选地,第一卷轴的耦合元件和轴上的对应耦合元件被配置成使得在对应于放出第一绳的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比在相反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更强。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断连状态,轴相对于第二卷轴自由旋转,在连接状态,第二卷轴连接到轴以随轴一起旋转。优选地,提供保持器以将第二卷轴临时保持在断连状态。优选地,提供弹簧以使第二卷轴在从保持器释放之后朝向连接状态移动。然而,可提供将第二卷轴朝向连接状态推动和/或将第二卷轴保持在连接状态的其它元件,例如永磁体。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使相应第一或第二卷轴在保持定向与释放定向之间旋转预定角度,优选地小于360度,更优选地小于180度,并且最优选地小于90度,例如小于45度,用以将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临时保持在断连状态的保持器可从相应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释放。例如,在保持定向中,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上可存在肩台以与保持器上的钩元件协作,而在释放定向中,不存在与保持器协作的肩台,由此释放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在保持定向与释放定向之间,肩台可逐渐消失。
在一实施例中,旋转第一或第二卷轴使例如凸轮机构或简单线绳或类似装置等机构在保持器上操作,由此使保持器移动到释放位置,保持器在此释放位置不再连接到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从而允许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移动到连接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保持器具有预定强度并且连接在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与装置的另一元件(例如,框架或轴)之间,使得当预定负载施加到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时,保持器被破坏或损坏,由此使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从保持器或装置的另一元件释放。
在一实施例中,保持器是与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上的铁磁性材料协作的永磁体。同样可能的另一方式是,保持器为铁磁性材料,并且在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上提供永磁体。使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相对于保持器旋转可能使铁磁性材料和永磁体旋转脱离接合,由此从保持器释放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卷轴具有耦合元件,并且轴具有耦合元件以与第二卷轴的耦合元件耦合成连接状态。优选地,第二卷轴的耦合元件和轴上的对应耦合元件被配置成使得在对应于放出第二绳的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比在相反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更强,例如,由于耦合元件上彼此啮合的锯齿图案。
在一实施例中,下绳装置包括框架,用于支撑下绳装置的其它组件并且承受人员下放期间施加到下绳装置的负载。框架优选地包含两个端部部件和将两个端部部件互连的一个或多个横梁。此外,框架可包含容纳制动器的制动器壳体,制动器壳体可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横梁。取决于应用,可提供一个或多个加固元件,例如棒,加固元件例如在两个端部部件之间延伸并且可能也连接到制动器壳体,或在端部部件与制动器壳体之间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下绳装置还包括用以限制对装置的取用的盖,盖优选地被配置成由框架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装置,例如框架和/或盖,配备有固定装置以将装置固定到建筑物或任何其它构造。
在一实施例中,轴以可旋转方式由框架的两个端部部件优选地使用轴与端部部件之间的对应轴承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制动器被配置成随着速度(例如,第一绳和/或第二绳的下放速度)提高而施加增大的制动力。
在一实施例中,制动器是离心制动器,例如,其中固定部分例如经由制动器壳体连接到框架并且可移动部分连接到轴。
在一实施例中,制动器是或包括旋转阻尼器,其中能量被耗散以将下放速度限制在对于各种各样的人员而言安全的范围。举例来说,旋转阻尼器是液压阻尼器,例如其中迫使液压流体穿过一个或多个孔以提供对旋转移动的足够阻力的液压阻尼器。耗散还可以一个或多个电阻器中的涡电流或电耗散的形式发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卷轴和/或第二卷轴例如通过与轴成一体或通过使用上述耦合元件永久地处于连接状态而永久地连接或耦合到轴。先前所描述的优选地具有强耦合方向和弱耦合方向的耦合的优势是,在预定情况下,例如当绳均卷绕在相应卷轴上并且一个绳和卷轴组合用于第一次下放时,仍可允许相应卷轴滑动。随后可允许另一绳和卷轴组合滑动以将绳和卷轴组合保持在适当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绳的长度和第二绳的长度为至少3米,优选地至少5米,更优选地至少10米,并且最优选地至少25米。
在一实施例中,制动器被配置成将重80kg的人员的下降速度限制于最多30km/h,优选地最多25km/h,更优选地最多20km/h,最优选地最多15km/h,例如最多10km/h。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从建筑物等下放人员的方法,其中利用了根据本发明的下绳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人员与第一绳连接;
b.下放第一人员;
c.将第一人员与第一绳断开连接;
d.将第二人员连接到第二绳;
e.下放第二人员;以及
f.将第二人员与第二绳断开连接,
其中在步骤e.期间,自动回拉第一绳。
在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g.将下一人员连接到先前回拉的第一绳或第二绳;
h.下放下一人员;以及
i.将下一人员与第一绳或第二绳断开连接,
其中在步骤h.期间,自动回拉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另一者,并且其中优选地,重复步骤g.到i.,直到所有需要下放的人员已被下放。
在一实施例中,下绳装置的第二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断连状态,轴相对于第二卷轴自由旋转,在连接状态,第二卷轴连接到轴以与轴一起旋转,其中在步骤a.之前使第二卷轴进入断连状态,并且其中在步骤d.或e.期间使第二卷轴进入连接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下绳装置的第一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断连状态,轴相对于第一卷轴自由旋转,在连接状态,第一卷轴连接到轴以与轴一起旋转,其中在步骤a.之前使第一卷轴进入断连状态,并且其中在步骤a.或b.期间使第一卷轴进入连接状态。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下绳装置之后对下绳装置进行修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绳和/或第二绳卷绕在相应第一卷轴和/或第二卷轴上。
在一实施例中,下绳装置的第一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断连状态,轴相对于第一卷轴自由旋转,在连接状态,第一卷轴连接到轴以与轴一起旋转,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b.在断连状态提供第一卷轴。
在一实施例中,下绳装置的第二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断连状态,轴相对于第二卷轴自由旋转,在连接状态,第二卷轴连接到轴以与轴一起旋转,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c.在断连状态提供第二卷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含例如通过更换磨损零件或部分对制动器执行维护的步骤。
尽管参考的是下放人员,但显然,所述装置和方法可用于下放物体。
附图说明
现将参考附图以非限制性方式描述本发明,图中通过相同参考符号指示相同部分,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下绳装置的透视图;
图2示意性地描绘图1的下绳装置的正视图;
图3示意性地描绘图1的下绳装置的俯视图;
图4示意性地描绘图1的下绳装置的侧视图;
图5示意性地描绘图1的下绳装置根据图4中所示的线A-A的横截面图;
图6示意性地描绘图1的下绳装置的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的透视图;
图7示意性地描绘图1的下绳装置的锁定环的透视图;
图8示意性地描绘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下绳装置的建筑物;
图9示意性地描绘第一人员从图8的建筑物的下放;
图10示意性地描绘第一人员在从图8的建筑物下放之后到达地面;
图11示意性地描绘第二人员从图8的建筑物的下放;
图12示意性地描绘第二人员在从图8的建筑物的下放之后到达地面;
图13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下绳装置的一部分;以及
图14示意性地描绘用于图13的下绳装置的保持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下绳装置10。图1-4分别描绘下绳装置10的透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在图4中,示出线A-A,指示用于图5中所示的下绳装置10的横截面图的平面。
下绳装置10既定用于并且适用于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在其它出口例如因火、水或障碍物而不可用时例如从建筑物等--例如包含上山吊椅、风力涡轮机、塔等--下放人员。然而,下绳装置10还可用于其它应用,例如将人下放到洞穴中。
下绳装置10包含框架20,所述框架20在此实施例中包括:
-两个端部部件21、22;
-使两个端部部件21、22互连的两个横梁23、24;
-连接到两个横梁的制动器壳体25;以及
-加固棒26,其在两个端部部件21、22之间延伸且穿过制动器壳体25。
框架20被构造成提供刚性框架以用于支撑下文将解释的下绳装置10的其它组件并承受人员下放期间施加到下绳装置10的负载。框架20优选地还被配置成支撑盖(未示出),所述盖被设计成遮蔽下绳装置10的内部,由此例如防止人员进入内部以及干扰或卡住装置10的可移动组件,和/或保护内部免受例如雨或尘土等天气影响。
框架20和/或盖还可配备有固定装置(未示出)以将装置10固定到建筑物或任何其它构造。固定装置可例如是与另一钩协作的孔眼或钩。这允许仅在紧急情况下将装置10临时固定到建筑物或其它构造,但固定装置还可提供与建筑物或其它构造的更(半)永久性固定,使得装置10随时可以使用。
由框架20支撑的下绳装置10包括:
-轴30,其被布置成围绕其纵向轴线31旋转;
-第一卷轴40;
-第二卷轴45;
-制动器50,其连接到轴30并且连接到制动器壳体25,所述制动器50被配置成向轴30提供与轴30围绕其纵向轴线31的旋转方向无关的制动力;
-第一绳60,其连接到第一卷轴40以从第一卷轴40悬垂;以及
-第二绳70,其连接到第二卷轴45以从第二卷轴45悬垂。
第一绳60和第二绳70在图5中仅描绘为处于初始状态,其中绳60、70均卷绕在相应卷轴40、45上。为了清楚起见,已从图1-4省去第一绳60和第二绳70。
如在图5中清楚可见,轴30以可旋转方式由框架20的两个端部部件21、22经由轴承32、33支撑。在此实施例中,在轴30的整个长度上,轴30具有恒定横截面,但这本身并非必要的。
在此实施例中,制动器50是离心制动器,这意味着连接到制动器的轴的旋转将对摩擦垫施加离心力,从而使所述摩擦垫抵着圆筒或壳体向外移动以在触碰圆筒或壳体后施加制动力。这种类型的制动器的优势在于,制动力与旋转方向无关,并且制动器限制轴30的旋转速度,使得下放人员的速度也受到限制,从而确保平稳着陆。制动器50的圆筒或壳体使用螺栓51连接到框架的制动器壳体25,如图中所示,但并非所有螺栓都使用附图标号51表示。
尽管在此实施例中,制动器50是使用外显磨损表面的摩擦制动器,但其也可以是另一类型的制动器,包含但不限于使用工作流体中的摩擦的流体动力制动器、使用泵送损失进行制动的泵送制动器,或例如使用电磁感应或涡电流的电磁制动器。此外,制动器可以是旋转阻尼器,例如液压阻尼器,其中轮叶旋转穿过壳体并且液压流体被迫穿过轮叶中或轮叶与壳体之间的孔以提供足够阻力以及因此足够的制动力。
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可永久地连接到轴30。在一实施例中,例如当在轴30上限定圆柱形部分以例如使用轴30上的两个凸缘接收第一绳或第二绳时,卷轴可与轴30成一体。然而,在图1-5的实施例中,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可连接到轴30,使得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断连状态,轴30相对于相应卷轴自由旋转,在连接状态,轴30连接到相应卷轴以使得卷轴随轴30一起旋转。
在图6中更详细地描绘了第一卷轴40,图6是第一卷轴40的透视图。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卷轴具有与第一卷轴类似的构造,因此下文关于第一卷轴将描述的所有内容可类似地适用于第二卷轴。
第一卷轴40包括具有孔40a的圆柱形主体41,所述孔延伸穿过圆柱形主体41而以可旋转方式接收轴30。在圆柱形主体的一端处提供第一凸缘42且在圆柱形主体的相对端处提供第二凸缘43,从而在第一凸缘42与第二凸缘43之间限定空间以接收第一绳60。
在第二凸缘43的背对第一凸缘42的一侧处,第一卷轴40配备有耦合元件44,所述耦合元件允许与轴30上的类似耦合元件80耦合,如下文将更详细地解释。在图6中仅可见耦合元件44的一小部分,但可参考图1和2,其中更好地描绘了耦合元件44。
如上文所提及,第一卷轴40的耦合元件44被配置成耦合到轴30上的类似耦合元件80。第二卷轴45的对应耦合元件被配置成耦合到轴30上的类似耦合元件85。耦合元件80在图7中更详细地进行了描绘,并且包含环形主体81,所述环形主体具有从中延伸穿过以用于接收轴30的孔81a。在此实施例中,环形主体81的侧壁包含孔81b,其允许例如通过经由孔81b将销或螺钉或螺栓引入轴30中而将耦合元件80固定到轴30。还设想任何其它固定可能性。
耦合元件80包括在耦合元件80的一端处的锯齿图案82,其匹配第一卷轴的耦合元件44上的锯齿图案。锯齿图案确保在耦合元件44和80彼此接合后建立耦合,使得耦合元件80的旋转(由于轴30的旋转)也将引起第一卷轴40的旋转。第二卷轴45的耦合元件85在设计和功能上类似。
归因于锯齿图案,耦合元件44与耦合元件80之间在一个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比在另一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更强。优选地,在对应于下放人员的旋转方向上的耦合强,所述旋转方向即对应于放出第一绳60以使得第一卷轴在下放期间始终可操作地连接到制动器50的旋转方向。而弱连接优选地在对应于回拉第一绳的相反旋转方向,使得当负载高于预定值时,第一卷轴40能够相对于耦合元件80滑动,由此防止在使用第二卷轴和第二绳下放另一人员时使已下放的人员无意中被第一卷轴和第一绳升高,和/或防止在使用第二绳和第二卷轴继续下放人员时使第一绳和可能连接到第一绳自由端的钩或附接部件在到达框架20时损坏下绳装置,下文将更详细地解释。同样,此情况适用于耦合元件85和第二卷轴45。
返回参考图6,第一卷轴40的第一凸缘42包含允许将第一绳60的自由端连接到第一卷轴40的绳连接孔42b和42c。第二卷轴45可具有用于将第二绳70的自由端连接到第二卷轴45的类似孔。第一绳60和第二绳70的另一自由端可连接到钩或允许人员悬挂在第一绳和第二绳上其它附接部件。替代地或另外,有可能将系带连接到第一绳和/或第二绳。当然,可预期所属领域中已知的将绳连接到卷轴的其它连接原理。
在图1-5中,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都示为处于其断连状态。在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的断连状态,两个元件,即,弹簧90和保持器95,可在相应卷轴上操作。用于第一卷轴40的保持器95和用于第二卷轴45的保持器95在图1-3中示出。仅对第二卷轴45描绘了弹簧90,而对第一卷轴40省略了弹簧,以更清楚地示出第一卷轴40的保持器95。
弹簧90设置在制动器壳体25与相应卷轴40、45之间,用于将相应耦合元件80、85推向相应卷轴40、45。因此,弹簧90将相应卷轴推向连接状态。保持器95设置在制动器壳体25与相应卷轴之间且被配置成将相应卷轴40、45临时保持在断连状态。为此目的,第一卷轴40的第一凸缘42包括允许接收保持器95的开口42a,所述保持器包含与开口42a中或所述开口处的肩台接合的钩部分,由此能够抵抗弹簧90的所施加弹簧力并且保持第一卷轴。第二卷轴包括与另一保持器95协作的类似开口。
第一卷轴40的第一凸缘42中的开口42a可允许使第一卷轴至少旋转预定距离,同时由保持器95保持在对应于放出第一绳的旋转方向上。当第一卷轴40旋转预定距离时,开口42a随后优选地被配置成使保持器95的钩部分移动到其能够通过开口42a的位置,由此允许通过使第一卷轴40旋转而从保持器95释放第一卷轴40,从而通过使用弹簧90使耦合元件44与耦合元件80接合而使第一卷轴40朝向连接状态移动。保持器95和弹簧90的优势在于,可使用无源元件手动地和自动地使相应卷轴从断连状态进入连接状态。然而,当然还设想使用有源元件的解决方案。当然,这同样适用于第二卷轴45以及对应于第二卷轴45的弹簧90和保持器95。
下文将参考图8-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使用图1的下绳装置10的使用方法。
图8示意性地描绘具有窗户或阳台100且在窗户或阳台100上方具有图1的下绳装置10的建筑物B。为了易于参考,以下描述将如建筑物具有窗户100那样的情况继续,但技术人员应认识到,所述描述适用于阳台100。
下绳装置10具有初始配置,其中第一绳60大部分卷绕在第一卷轴40上,并且其中第二绳70大部分卷绕在第二卷轴45上,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均处于断连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附接部件61连接到第一绳60的自由端,并且附接部件71连接到第二绳70的自由端。附接部件61和71优选地定位成使得在紧急情况下,一般成人在打开窗或打破窗户的玻璃之后,可能在使用例如台阶、楼梯、椅子或桌子之类的辅助后能够到附接部件61、71。
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伸手去够附接部件61、72中的一者以将自己连接到第一绳60或第二绳70。在将人员连接到第一绳或第二绳期间,相应绳可充分放出以允许相应卷轴从保持器95释放,由此使相应卷轴处于其中相应卷轴连接到制动器50的连接状态。然而,也可在以下描述的第一下放阶段期间使相应卷轴处于连接状态。
图9示意性地描绘建筑物B、窗户100、下绳装置10和人员P1。人员P1已将自己连接到第一绳60的附接部件61,且已跳出窗户100。作用于人员P1的重力将使其朝向地面G下落,如由箭头A1所指示,但由于第一卷轴40已进入连接状态,因此制动器能够经由轴30、耦合元件80和第一卷轴40将制动力施加到第一绳60,所述制动力抵抗重力且限制人员P1的下放速度。
因为第二卷轴45仍处于断连状态,所以第一绳60的放出和产生的轴30的旋转并不影响第二卷轴45与第二绳70。
图10示意性地描绘第一人员P1已到达地面G并且自己已与附接部件61断开连接的情形。这允许第二人员P2(参看图11)将其自身连接到附接部件71。优选地,在将第二人员P2连接到附接部件71期间,第二卷轴45从保持器95释放并且移动到其中第二卷轴45连接到制动器50的连接状态。在此情形下,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均连接到制动器50。
图11示意性地描绘第二人员P2下放到地面的情形,如箭头A2所指示。由于第二绳70经由第二卷轴45连接到制动器50、耦合元件85和轴30,因此当第一人员P1下放到地面G时,类似于上文所描述,第二人员P2的下放速度受到制动器50的限制。
下绳装置10被配置成使得当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均连接到轴30时,放出第一绳60和第二绳70中的一者将自动使第一绳60和第二绳70中的另一者被回拉。因此,在图11中所描绘的情形中,放出第二绳70将自动回拉第一绳60,如箭头A1所指示。当第二人员P2到达地面G并且将自身与附接部件71断开连接时,附接部件61已到达窗户100,从而允许下一人员使用第一绳60下放到地面G,如图12中所示。现在可通过交替地使用第一绳60和第二绳70继续下放人员,直到每个人被下放到地面G为止。
当然,建筑物B可配备有多个下绳装置10,以便提高下放能力或能从较高层级下放人员。在一实施例中,人员可能必须使用第一下绳装置将自己从窗户100下放到窗户100与地面G之间的平台或阳台,随后可能必须使用第二下绳装置将自己从所述平台或阳台下放到地面G。
在图10的情形下,当第二人员P2在第一人员P1能够将自身与第一绳60断开连接之前跳出窗户100时,如上文所描述的耦合元件44、80和85上的锯齿图案可为有利的。由于锯齿图案具有弱旋转耦合和在相反方向上的强旋转耦合,因此由于所述弱旋转耦合允许第一人员P1的重量使第一卷轴40相对于耦合元件80滑动,第一人员P1将不会因第二人员P2的下放而被升高。在图12中所描绘的情形中,当第一绳60和附接部件61达到下绳装置10的框架和/或盖时可存在类似优势。当第二人员P2将继续放出第二绳时,可能使附接部件61与下绳装置的框架和/或盖接合,由此损坏下绳装置或使第一绳60和附接部件61超出下一人员的触及范围。第一卷轴与耦合元件80之间的弱耦合将允许第一卷轴相对于耦合元件滑动,由此将第一绳和附接部件61保持在下一人员的触及范围内和/或防止对下绳装置10的损坏。
尽管以上实施例将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描述为可在断连状态与连接状态之间移动,但本发明还可在第一卷轴40和第二卷轴45仅具有连接状态时执行,例如在所述卷轴使用在两个相反旋转方向上具有强耦合和弱耦合的锯齿图案连接时执行。这样,第二卷轴45可在如图9中所描绘的第一下放期间相对于耦合元件85滑动。
图13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下绳装置10。所述下绳装置10类似于图1-5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但采用将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保持在断连状态的不同原理。
图13描绘类似于图1-5的实施例的制动器壳体25、第一卷轴40和弹簧90。第一部件96连接到制动器壳体,并且第二部件97连接到第一卷轴40。在图13中,第一部件96和第二部件97对准,并且在第一卷轴40的断连状态下彼此接触或至少彼此接近。为了保持第一部件96和第二部件97彼此接近以及因此保持第一卷轴40处于断连状态,提供保持器95,如图14中所示。
保持器95包括将接收于第一部件96中的第一支腿95a和将接收于第二部件97中的第二支腿95b,其中第一支腿95a和第二支腿95b通过桥接元件95c彼此连接。桥接元件95c不仅将第一支腿85a和第二支腿95b保持在一起,其还防止保持器95从第一部件96和/或第二部件97掉落。保持器95将从上方插入到位置P95中,如图13中所描绘。
然后,保持器95将防止弹簧90将第一卷轴40推送到连接状态中,如上文参考图1-5所描述。为了释放第一卷轴40并且允许弹簧90将第一卷轴40移动到连接状态,保持器需要被移除或破坏,优选地在桥接元件95c处或附近。
为了移除保持器95,可将保持器95连接到细绳,可在需要时手动拉动所述细绳以将保持器95拉掉。
替代地或另外,保持器可连接到卷绕在第一卷轴40上的第一绳上,使得放出第一绳将自动拉掉保持器95。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部件97附接到第一卷轴40,使得第一卷轴能够旋转,而第二部件97维持在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相对位置中,如图13中所示,这样虽然第一卷轴40在旋转,但保持器95仍能够将第一卷轴40保持在断连状态。这允许仅在第一卷轴40的进行一定明显旋转之后移除保持器95。
替代地或另外,桥接元件95c的尺寸或设计可以使第一卷轴的预定负载将保持器95破碎成两片,从而使保持器不再能够抵抗弹簧90施加的弹簧力。
保持器95以及第一部件96和第二部件97可被配置成使得保持器95相对于第一部件96和第二部件97被夹持,使得装置的相对小的负载或移动不会容易地移动保持器95以引起第一卷轴40的不当释放。
上文已参考第一卷轴来描述,但替代地或另外,这也可以类似方式适用于第二卷轴。
尽管未示,但两个杆或棒可在框架的两个端部部件之间延伸,其中第一绳和第二绳在形成于两个杆或棒之间的狭缝中延伸。此狭缝可另外或替代地提供于盖中。狭缝可防止第一绳和第二绳的自由端分别在第一卷轴或第二卷轴上拉动,还可限制第一绳和第二绳在垂直于两个杆或棒(即狭缝)的方向上的移动。还可提供额外元件以限制第一绳和第二绳在平行于两个杆或棒(即狭槽)的方向上的移动。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条款总结:
1.一种用于从建筑物(B)等下放人员(P1、P2)的下绳装置(10),其包括:
-轴(30),其被布置成围绕其纵向轴线(31)旋转;
-第一卷轴(40),其连接到或可连接到所述轴;
-第二卷轴(45),其连接到或可连接到所述轴;
-制动器(50),其连接到所述轴,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向所述轴提供与旋转方向无关的制动力;
-第一绳(60),其连接到所述第一卷轴以从所述第一卷轴悬垂;以及
-第二绳(70),其连接到所述第二卷轴以从所述第二卷轴悬垂,
其中所述下绳装置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均连接到所述轴时,放出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一者将自动使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另一者被回拉。
2.根据第1条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所述断连状态,所述轴相对于所述第一卷轴自由旋转,在所述连接状态,所述第一卷轴连接到所述轴以随所述轴一起旋转,其中优选地,提供保持器(95)以将所述第一卷轴保持在所述断连状态,并且其中优选地,提供弹簧(90)以使所述第一卷轴在从所述保持器释放后朝向所述连接状态移动。
3.根据第2条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卷轴具有耦合元件(44),其中所述轴具有耦合元件(80)以与所述第一卷轴的所述耦合元件耦合成连接状态,并且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卷轴的所述耦合元件和所述轴上的所述对应耦合元件被配置成使得在对应于放出所述第一绳的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比在相反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更强。
4.根据第1-3条中任一条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所述断连状态,所述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卷轴自由旋转,在所述连接状态,所述第二卷轴连接到所述轴以随所述轴一起旋转,其中优选地,提供保持器(95)以将所述第二卷轴保持在所述断连状态,并且其中优选地,提供弹簧(90)以使所述第二卷轴在从所述保持器释放后朝向所述连接状态移动。
5.根据第4条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卷轴具有耦合元件,其中所述轴具有耦合元件(85)以与所述第二卷轴的所述耦合元件耦合成连接状态,并且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卷轴的所述耦合元件和所述轴上的对应耦合元件被配置成使得在对应于放出所述第二绳的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比在相反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更强。
6.一种用于从建筑物(B)等下放人员(P1、P2)的方法,其中利用了根据第1条所述的下绳装置(10),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人员(P1)连接到第一绳(60);
b.下放所述第一人员;
c.将所述第一人员与所述第一绳断开连接;
d.将第二人员(P2)连接到第二绳(70);
e.下放所述第二人员;以及
f.将所述第二人员与所述第二绳断开连接,
其中在步骤e.期间,自动回拉所述第一绳。
7.根据第6条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g.将下一人员连接到先前回拉的所述第一绳或第二绳;
h.下放所述下一人员;以及
i.将所述下一人员与所述第一绳或第二绳断开连接,
其中在步骤h.期间,自动回拉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另一者,并且其中优选地,重复所述步骤g.到i.,直到所有需要下放的人员已被下放。
8.根据第6条或第7条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了根据第4条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在步骤a.之前,使第二卷轴进入断连状态,并且其中在步骤d.或e.期间使第二卷轴进入连接状态。
9.根据第8条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了根据第2条和第4条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在步骤a.之前使第一卷轴进入断连状态,并且其中在步骤a.或b.期间使第一卷轴进入连接状态。
10.一种用于修整根据第1条所述的下绳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绳和/或第二绳卷绕在相应第一卷轴和/或第二卷轴上的步骤。
11.根据第10条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绳装置是根据第2条所述的下绳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含以断连状态提供所述第一卷轴的步骤。
12.根据第10条或第11条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绳装置是根据第4条所述的下绳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含以断连状态提供所述第二卷轴的步骤。

Claims (18)

1.一种用于从建筑物(B)等下放人员(P1、P2)的下绳装置(10),其包括:
-轴(30),其被布置成围绕其纵向轴线(31)旋转;
-第一卷轴(40),其连接到或可连接到所述轴;
-第二卷轴(45),其连接到或可连接到所述轴;
-制动器(50),其连接到所述轴,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向所述轴提供与旋转方向无关的制动力;
-第一绳(60),其连接到所述第一卷轴以从所述第一卷轴悬垂;以及
-第二绳(70),其连接到所述第二卷轴以从所述第二卷轴悬垂,
其中所述下绳装置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均连接到所述轴时,放出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一者将自动使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另一者被回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所述断连状态,所述轴相对于所述第一卷轴自由旋转,在所述连接状态,所述第一卷轴连接到所述轴以随所述轴一起旋转,其中优选地,提供保持器(95)以将所述第一卷轴保持在所述断连状态,并且其中优选地,提供弹簧(90)以使所述第一卷轴在从所述保持器释放后朝向所述连接状态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卷轴具有耦合元件(44),其中所述轴具有耦合元件(80)以与所述第一卷轴的所述耦合元件耦合成连接状态,并且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卷轴的所述耦合元件和所述轴上的所述对应耦合元件被配置成使得在对应于放出所述第一绳的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比在相反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更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卷轴具有断连状态和连接状态,在所述断连状态,所述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卷轴自由旋转,在所述连接状态,所述第二卷轴连接到所述轴以随所述轴一起旋转,其中优选地,提供保持器(95)以将所述第二卷轴保持在所述断连状态,并且其中优选地,提供弹簧(90)以使所述第二卷轴在从所述保持器释放后朝向所述连接状态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卷轴具有耦合元件,其中所述轴具有耦合元件(85)以与所述第二卷轴的所述耦合元件耦合成连接状态,并且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卷轴的所述耦合元件和所述轴上的对应耦合元件被配置成使得在对应于放出所述第二绳的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比在相反旋转方向上的耦合更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随着速度提高而施加增大的制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器是离心制动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器是旋转阻尼器,例如液压旋转阻尼器。
9.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器可通过相应卷轴旋转预定角度而释放。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器被配置成被破坏以释放相应卷轴。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器被配置成被移开以释放相应卷轴。
12.一种用于从建筑物(B)等下放人员(P1、P2)的方法,其中利用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绳装置(10),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人员(P1)连接到所述第一绳(60);
b.下放所述第一人员;
c.将所述第一人员与所述第一绳断开连接;
d.将第二人员(P2)连接到所述第二绳(70);
e.下放所述第二人员;以及
f.将所述第二人员与所述第二绳断开连接,
其中在步骤e.期间,所述第一绳自动回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g.将下一人员连接到先前回拉的所述第一绳或第二绳;
h.下放所述下一人员;以及
i.将所述下一人员与所述第一绳或第二绳断开连接,
其中在步骤h.期间,所述第一绳和第二绳中的另一者自动回拉,并且其中优选地,重复步骤g.到i.,直到所有需要下放的人员已被下放。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了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在步骤a.之前,使所述第二卷轴进入所述断连状态,并且其中在步骤d.或e.期间使所述第二卷轴进入所述连接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了根据权利要求2和4所述的下绳装置,其中在步骤a.之前使所述第一卷轴进入所述断连状态,并且其中在步骤a.或b.期间使所述第一卷轴进入所述连接状态。
16.一种用于修整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绳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绳和/或第二绳卷绕在相应第一卷轴和/或第二卷轴上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绳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绳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含以所述断连状态提供所述第一卷轴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绳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绳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含以所述断连状态提供所述第二卷轴的步骤。
CN202080051475.7A 2019-05-15 2020-05-15 下绳装置和对应的下放方法 Active CN114728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2023145 2019-05-15
NL2023145A NL2023145B1 (en) 2019-05-15 2019-05-15 Rope-lower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lowering method
PCT/NL2020/050314 WO2020231265A1 (en) 2019-05-15 2020-05-15 Rope-lower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lower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8186A true CN114728186A (zh) 2022-07-08
CN114728186B CN114728186B (zh) 2023-07-14

Family

ID=72340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1475.7A Active CN114728186B (zh) 2019-05-15 2020-05-15 下绳装置和对应的下放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3891A1 (zh)
EP (1) EP3969127B1 (zh)
CN (1) CN114728186B (zh)
NL (1) NL2023145B1 (zh)
WO (1) WO20202312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61071A1 (en) * 2020-11-23 2022-05-26 Yoke Industrial Corp. Fall arrester
WO2024102303A1 (en) 2022-11-08 2024-05-16 Conmed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insufflation pressure during laparoscopic surgical procedures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4869A (en) * 1982-06-07 1984-03-06 Roop Michael R Rescue apparatus
GB2170475A (en) * 1985-01-31 1986-08-06 Por Jiy Sheu A fire-escape apparatus
CN2936303Y (zh) * 2006-08-18 2007-08-22 郭伟明 一种多功能高楼逃生降落装置
CN200977335Y (zh) * 2006-09-11 2007-11-21 北京西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救生缓降装置
CN201308730Y (zh) * 2008-10-24 2009-09-16 贾肖霞 楼房逃生装置
CN201618330U (zh) * 2010-01-29 2010-11-03 吴之忠 高层建筑多人速降装置
CN202506008U (zh) * 2011-12-19 2012-10-31 济南大学 多功能踏步缓降一体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01252A (en) * 1955-10-04 1958-09-10 Charles Cooke Ltd Improvements in power driven winches
US6520486B2 (en) * 2001-06-29 2003-02-18 Shih Jyi Huang Braking device for motive winch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4869A (en) * 1982-06-07 1984-03-06 Roop Michael R Rescue apparatus
GB2170475A (en) * 1985-01-31 1986-08-06 Por Jiy Sheu A fire-escape apparatus
CN2936303Y (zh) * 2006-08-18 2007-08-22 郭伟明 一种多功能高楼逃生降落装置
CN200977335Y (zh) * 2006-09-11 2007-11-21 北京西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救生缓降装置
CN201308730Y (zh) * 2008-10-24 2009-09-16 贾肖霞 楼房逃生装置
CN201618330U (zh) * 2010-01-29 2010-11-03 吴之忠 高层建筑多人速降装置
CN202506008U (zh) * 2011-12-19 2012-10-31 济南大学 多功能踏步缓降一体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69127B1 (en) 2024-04-03
WO2020231265A1 (en) 2020-11-19
EP3969127A1 (en) 2022-03-23
CN114728186B (zh) 2023-07-14
US20220233891A1 (en) 2022-07-28
NL2023145B1 (en)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28186B (zh) 下绳装置和对应的下放方法
US7857099B2 (en) Twin retractable for fall arrest
US921142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tection during ascent
US10370898B2 (en) Tether system for a safety line
JP2015146852A (ja) 巻取式墜落防止器を用いた墜落防止工法とそれに使用するハーネス型安全帯
CN114173884B (zh) 具有多模式感应感测的坠落防护设备
CN102844518B (zh) 对使用爬梯的人员进行保护的系统
KR200468180Y1 (ko) 공중하강 체험시설에서 사람 또는 장비를 역으로 이송하는 장치
SE506432C2 (sv)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att lyfta /sänka en last försedd med styrlina
WO2016018177A1 (ru) Навивоч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навивки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ого кабеля
SE406995B (sv) Sett for utdragning i terrengen av pa spolstommar upplindade linor
US3243141A (en) Wire or cable stringing device
CN106178295B (zh) 用于特别是消防车辆用的云梯的救援舱的防坠落设备
US8136631B2 (en) Building escape system
CN209187945U (zh) 楼宇火灾逃生迫降装置的安全固定机构
US20080210489A1 (en) Building Escape System
WO2018201254A1 (en) Storage device for a fall-arrest retrieval cord
JP3034574U (ja) ベルト巻取式墜落防止装置
CN109045497A (zh) 楼宇火灾逃生迫降装置的安全固定机构
CN113904264B (zh) 基于大数据的等电位人员进出安全防护设备及进出保护流程
CN220325126U (zh) 一种带拉线环的放线滑车
CN216863481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人员爬梯安全防护装置
KR102579491B1 (ko) 전주 작업자용 추락방지장치
JPS62501891A (ja) ロ−プ車
CN219953219U (zh) 一种带有缓降功能的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