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7103A - 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27103A CN114727103A CN202110006814.6A CN202110006814A CN114727103A CN 114727103 A CN114727103 A CN 114727103A CN 202110006814 A CN202110006814 A CN 202110006814A CN 114727103 A CN114727103 A CN 1147271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ewpoint
- viewpoints
- image
- crosstalk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0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lenticular lenses, e.g. arrangements of cylindrical len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4—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receiv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4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 G06V10/6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relating to illumination properties, e.g. using a reflectance or lighting mode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4—Image or video pattern matching; Proximity measures in feature spaces
- G06V10/761—Proximity, similarity or dissimilarity measur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27—Calibration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49—Multi-view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without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51—Multi-view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without viewer tracking for displaying simultaneous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49—Multi-view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without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54—Multi-view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without viewer tracking for displaying sequenti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显示面板的视点数目;比较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并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计算除所述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本公开可用于在设计裸眼3D显示装置时,选择合适的视点数目,或者,用于评价当前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视点数目的优劣,从而实现裸眼3D显示装置的最优视点数设计,提高裸眼3D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智能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裸眼3D显示装置为无需佩戴辅助工具即可看到3D显示画面的显示装置。裸眼3D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为: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前放置透镜柱面或视差光栅,使得左眼看到的显示画面与右眼看到的显示画面不同,从而使显示画面产生3D的视觉效果。
目前,裸眼3D显示通常都采用超多视点(super multi view)技术,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视点数目,或者,如何评价当前显示屏的视点数目的优劣,成为裸眼3D技术以及3D显示装置制作领域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实现裸眼3D显示装置的最优视点数设计,提高裸眼3D显示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包括:获取显示面板的视点数目;比较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并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计算除所述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包括多个沿设定方向排列的光栅阵列;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
像斑半径=(瞳孔直径/(视点数*2*人眼到光栅阵列的距离)+1.22*波长/光栅阵列中每个光栅单元的长度)*像距;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
光栅阵列中每个光栅单元的长度*人眼到像点的距离/人眼到光栅阵列的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显示面板依次显示各个视点的图像,在显示每一个视点图像时,用于显示当前视点图像的各亚像素显示白色图像,用于显示其它视点图像的各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依次获取显示当前视点图像时对应的各个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得到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包括:
在所述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中,选择在主瓣视角内,最佳观看角度等于0°或者,大于0°且最接近0°的视点为基准视点。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计算除所述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包括:
在所述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的主瓣视角内,确定所述基准视点与所述其他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其他视点的波峰与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
根据确定的所述基准视点与所述其他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以及所述其他视点的波峰与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与所述其他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成正比,与所述基准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成反比,并与所述其他视点的波峰与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的主瓣视角内,所述基准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为Li,视点j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为Lj,i和j均在1至N之间,且i≠j,N为所述显示面板的视点数目,视点j的波峰与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为Dij;
视点j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为:Lj/(Li*Dij)。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其他视点包括位于所述基准视点左侧的视点,以及位于所述基准视点右侧的视点。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除所述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的串扰权重值;
根据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以及所述串扰权重值,计算总串扰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包括: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且计算出的总串扰值小于预设的总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良;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中有一个或多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大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或者计算出的总串扰值大于预设的总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不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包括: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且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均小于预设的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良;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中有一个或多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大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或者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中有一个或多个大于预设的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不良。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所述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系统,包括:显示模组、光学测试设备以及如前所述的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光栅阵列;所述光学测试设备,用于测量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光线的亮度值。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可以实现在设计裸眼3D显示装置时,选择合适的视点数目,或者,可以用于评价当前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视点数目的优劣,从而实现裸眼3D显示装置的最优视点数设计,提高裸眼3D显示效果。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裸眼3D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示意图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上的亚像素排列示意图;
图4为显示第一视点图像时对应的第一组亚像素排列示意图;
图5为测量亮度值时亮度计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28视点图像显示模组各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叠加图;
图7为27视点图像显示模组各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叠加图;
图8为16视点图像显示模组各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叠加图;
图9为28视点和27视点图像显示模组的一级串扰模拟结果示意图;
图10为28视点和27视点图像显示模组的二级串扰模拟结果示意图;
图11为28视点和27视点图像显示模组的三级串扰模拟结果示意图;
图12为28视点和27视点图像显示模组的四级串扰模拟结果示意图;
图13为28视点和27视点图像显示模组的五级串扰模拟结果示意图;
图14为28视点和27视点图像显示模组的六级串扰模拟结果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公开,但不用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目前,裸眼3D显示通常都采用超多视点技术,即,设置多个视点以使用户在多个位置均可看到3D显示画面。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设置了视点1、视点2、视点3、视点4和视点5共五个视点,此时,位于显示面板10前的光栅11,可使位于某一位置处的用户的双眼看到五个视点中相邻的两个视点对应的显示画面,例如,用户的左眼可看到视点3对应的显示画面,用户的右眼可看到视点2对应的显示画面,此时,用户可看到3D显示画面。
随着屏幕分辨率的提升,3D显示的视点数不断增多,视点数越多,视点越密,观看就越平滑,反之会有跳变。但是,视点数太多时,相邻视点图像的像点模糊不清,且视点数越多,引入的串扰越多。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视点数目,或者,如何评价当前3D显示装置的视点数目的优劣,成为裸眼3D技术以及裸眼3D显示装置制作领域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包括步骤10至步骤30。
步骤10:获取显示面板的视点数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矩阵分布的亚像素,以65英寸8K高清显示分辨率的裸眼3D显示屏为例,分别设计28视点图像显示模组、27视点图像显示模组和16视点图像显示模组,并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进行视点密度评估。
以28视点图像显示模组为例,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对应分别用于显示28个视点图像的28组亚像素,第一组亚像素1、第二组亚像素2、第三组亚像素3,……,到第28组亚像素28。各亚像素的排列方式不限于为图3所示的排列方式。
步骤20:比较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并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计算除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比较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时,从视点1至视点N,对每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该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逐一进行比较,示例性的,对视点1,比较视点1的像斑半径与视点1和视点2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对视点2,比较视点2的像斑半径与视点1和视点2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并比较视点2的像斑半径与视点2和视点3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对视点3,比较视点3的像斑半径与视点2和视点3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并比较视点3的像斑半径与视点3和视点4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对视点(N-1),比较视点(N-1)的像斑半径与视点(N-2)和视点(N-1)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并比较视点(N-1)的像斑半径与视点(N-1)和视点N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对视点N,比较视点N的像斑半径与视点(N-1)和视点N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其中,N为视点个数。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包括多个沿设定方向排列的光栅阵列;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
像斑半径=(瞳孔直径/(视点数*2*人眼到光栅阵列的距离)+1.22*波长/光栅阵列中每个光栅单元的长度)*像距;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
光栅阵列中每个光栅单元的长度*人眼到像点的距离/人眼到光栅阵列的距离。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栅阵列可以为柱透镜光栅阵列或视差障光栅阵列等光栅结构。
当一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小于或等于该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时,该视点的像斑是清晰的,反之,当一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大于该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时,该视点的像斑是不清晰的。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时,所有视点的像斑是清晰的;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中有一个或多个大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时,则存在一个或多个视点的像斑是不清晰的。
由于视差的原因,人眼看到的像点可以呈现在屏幕的前面,也可以呈现在屏幕的后面。因此,人眼到像点的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人眼到屏幕的距离,也可以大于人眼到屏幕的距离。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输出3D视图的同时通过处理器或者控制系统直接获得人眼看到的像点的位置数据。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控制显示面板依次显示各个视点的图像,在显示每一个视点图像时,用于显示当前视点图像的各亚像素显示白色图像,用于显示其它视点图像的各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依次获取显示当前视点图像时对应的各个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得到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一个视点图像与显示面板上的部分亚像素对应,各视点图像与显示面板上的所有亚像素对应。当控制显示面板显示某一个视点图像时,与当前视点图像对应的各亚像素显示白色图像,其他各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
控制显示面板分别显示各视点图像,当显示某一视点图像时,该视点图像对应的亚像素显示白色图像,其他视点图像对应的各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例如:参见图4,当显示第一视点图像时,控制显示面板的第一组亚像素1显示白色图像,其他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
同理,当显示第二视点图像时,控制显示面板的第二组亚像素2显示白色图像,其他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
当显示第三视点图像时,控制显示面板的第三组亚像素3显示白色图像,其他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
当显示第四视点图像时,控制显示面板的第四组亚像素4显示白色图像,其他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
……
当显示第28视点图像时,控制显示面板的第28组亚像素28显示白色图像,其他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针对各视点图像,采用光学测试设备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依次测量不同测试角度α1,α2,…,αm处光线的亮度值。示例性的,光学测试设备可以为亮度计,通过亮度计获取不同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可以设定间隔步长来测试多个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例如每间隔0.5弧度角测试一次光线的亮度值。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劣的准确性,所述亮度计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测量位于同一平面上不同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人的左右眼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相对于固定不动的显示面板,亮度计位于同一平面获取不同测试角度方向的光线的亮度值可以提高评估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劣的准确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亮度计置于显示面板出光侧距地面为一恒定值的位置,亮度计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测试每一视点图像在多个测试角度处的亮度值。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劣的准确性,亮度计在显示面板出光侧以显示面板的中心为圆心,以观看图像的设定距离为半径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圆弧上的多个测试角度处,测试每一视点图像在多个测试角度处的亮度值。
理论上,由于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有一定损耗,在同一测试角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光线的亮度值会有一定的偏差。距离光源越远的位置光线的亮度值越小,距离光线越近的位置光线的亮度值越大。本公开中,亮度计在不同测试角度方向距离显示屏中心等距的位置测量光线的亮度值,可以提高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劣的准确性。
在所述圆弧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测试角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劣的准确性,可以间隔相同的角度测量光线的亮度值。例如,如图5所示,以显示面板的中央对应的测量位置0°为基准,在立体视角范围内,逆时针移动亮度计,在弧度角分别为5°,10°,15°,20°等对应的位置测量出射光线的亮度值,然后以显示面板的中央对应的测量位置为0°为基准,顺时针移动亮度计,在弧度角分别为-5°,-10°,-15°,-20°等对应的位置测量出射光线的亮度值。所述每间隔5°测量一次亮度值仅是一种示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间隔更小的弧度值测量一次亮度值,例如以0.5或1度为步长进行亮度值的测量。将获取的不同测试角度的亮度值保存在亮度计中。
如图5所示,测量亮度值时,亮度计20与显示面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为:亮度计20位于以显示面板10的中心(或者也称中央)O为圆心,以观看者观看图像的最佳观看距离R为半径的圆弧上不同位置移动测量光线的亮度。例如,可以依次在30°至-30°的范围内每间隔0.5°弧度角测试一个亮度值,针对每一视点图像依次在121个测试角度测试121个亮度值。
根据上述步骤中获取的亮度值Yji(j=1,2,3,……,28;i=1,2,3,……,121)以及各亮度值Yji与测试角度的对应关系,生成亮度随测试角度变化的白光亮度分布曲线。
示例性的,根据亮度计获取的第一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值Y1i和测试角度α1,α2,α3,……,α121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一视点图像在不同测试角度处的白光亮度分布曲线,其中,Y1i为显示第一视点图像时测试的第i个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
根据亮度计获取的第二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值Y2i和测试角度α1,α2,α3,…α121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视点图像在不同测试角度处的白光亮度分布曲线,其中,Y2i为显示第二视点图像时测试的第i个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
根据亮度计获取的第三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值Y3i和测试角度α1,α2,α3,……,α121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三视点图像在不同测试角度处的白光亮度分布曲线,其中,Y3i为显示第三视点图像时测试的第i个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
……
根据亮度计获取的第28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Y28i和测试角度α1,α2,α3,……,α121的对应关系,生成第28视点图像在不同测试角度处的白光亮度分布曲线,其中,Y28i为显示第28视点图像时测试的第i个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更便捷地获取各视区对应的亮度值中的亮度峰值,分别获取每一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值随测试角度的亮度分布曲线图;将各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图叠加(即各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图置于同一直角坐标系),在叠加后的亮度分布曲线中获取各视点图像对应的多个亮度值,该亮度值中存在多个亮度峰值,每一亮度峰值对应显示面板出光侧处的一个视区。
图6为28视点图像显示模组各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叠加图,图7为27视点图像显示模组各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叠加图,图8为16视点图像显示模组各视点图像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叠加图。每一亮度峰值对应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最佳观看角度,即每一亮度峰值为在出光侧最佳观看角度处(也称视区处)获得的亮度值。本公开所述最佳不同观看角度与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不同视区一一对应。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包括:
在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中,选择在主瓣视角内,最佳观看角度(即,亮度峰值对应的测试角度)等于0°或者,大于0°且最接近0°的视点为基准视点,本公开实施例中,测试角度定义为测试点至屏幕中心点的连线,与显示屏幕中心点引出的垂线之间的夹角,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测试点A位于显示屏幕中心点O引出的垂线上,即测试点A的测试角度为0°,测试点B的测试角度θ为线段OB与线段OA之间的夹角,即10°。
每个视点都包括主瓣视角和旁瓣视角。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射到与其对应的微透镜上后出射的角度为主瓣视角,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射到与其对应的微透镜相邻的微透镜上后出射的角度为旁瓣视角。其中,在主瓣视角区域的3D效果最佳。主瓣视角和旁瓣视角之间可以存在暗区。
造成旁瓣视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近似180°,而与发光元件对应的微透镜的口径有限,且发光元件与微透镜的距离较远,因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会射到与其对应的微透镜相邻的微透镜上,从而形成了旁瓣视角。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除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包括:
在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的主瓣视角内,确定基准视点与其他视点在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并确定其他视点的波峰与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
根据确定的基准视点与其他视点在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以及其他视点的波峰与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计算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与其他视点在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成正比,与基准视点在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成反比,并与其他视点的波峰与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主瓣视角内,基准视点在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为Li,视点j在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为Lj,i和j均在1至N之间,且i≠j,N为显示面板的视点数目,视点j的波峰与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为Dij;
视点j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为:Lj/(Li*Dij)。
本公开实施例给出了一种视点j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只是作为一个示例,本公开实施例对视点j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具体如何计算不作限制。
以28视点为例,如图6所示,视点16的波峰对应的测试角度大于0°且最接近0°,因此,选择视点16为基准视点,先计算视点16右侧的视点对视点16的串扰,由于视点17、视点18、视点19、视点20、视点21和视点22的主瓣视角与视点16的主瓣视角有交叠区域,因此,视点17、视点18、视点19、视点20、视点21和视点22都对视点16有串扰。
在主瓣视角内,记录视点16的波峰处的亮度值为L16,并记录视点17、视点18、视点19、视点20、视点21和视点22在视点16的波峰处的亮度值分别为L17、L18、L19、L20、L21和L22,以及在最佳观看距离位置处,视点17、视点18、视点19、视点20、视点21和视点22的波峰与视点16的波峰之间的距离D1、D2、D3、D4、D5、D6,得到一级串扰为L17/(L16*D1),二级串扰为L18/(L16*D2),三级串扰为L19/(L16*D3),四级串扰为L20/(L16*D4),五级串扰为L21/(L16*D5),六级串扰为L22/(L16*D6),其中,一级串扰为与基准视点直接相邻的视点对基准视点的串扰,二级串扰为与基准视点之间间隔一个视点的视点对基准视点的串扰,三级串扰为与基准视点之间间隔两个视点的视点对基准视点的串扰,四级串扰为与基准视点之间间隔三个视点的视点对基准视点的串扰,五级串扰为与基准视点之间间隔四个视点的视点对基准视点的串扰,六级串扰为与基准视点之间间隔五个视点的视点对基准视点的串扰。
同理,计算出视点16左侧的视点对视点16的各级串扰。
同理,27视点设计的图像显示模组也可以按照该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基准视点左侧和右侧的视点对基准视点的各级串扰。
步骤30: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
如图6至图8所示,主瓣视角内,相邻视点间距很小,其中,28视点的相邻视点间距为0.3°,27视点的相邻视点间距为0.304°,16视点的相邻视点间距为0.4625°,视点间距越小,观看越平滑,越接近真实世界无数个视点的情况,但是相邻像斑必须清晰可以分辨,成清晰像的条件为:r≤d(像斑半径≤像点间隔);
给出公式如下:
(瞳孔直径/(视点数*2*人眼到光栅阵列的距离)+1.22*波长/光栅阵列中每个光栅单元的长度)*像距≤光栅阵列中每个光栅单元的长度*人眼到像点的距离/人眼到光栅阵列的距离。
由公式得出,最小视点间隔为0.3°和0.304°的28视点和27视点设计满足成像清晰的条件,为优选设计。
分别计算28视点和27视点的各级串扰值,经过比较,28视点的六个级次的串扰值均小于27视点,因此,28视点优于27视点效果。
通过光学软件(light tools)进行模拟,如图9至图14所示,28视点与27视点六级串扰的模拟结果与本公开实施例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的计算结果相符合,其中,图11中的16视点_S1和16视点_S2表示两种不同的16视点设计。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除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的串扰权重值;
根据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以及串扰权重值,计算总串扰值。
示例性的,仍以上述28视点中视点16右侧的视点对视点16的串扰为例,假设一级串扰的串扰权重值为a1,二级串扰的串扰权重值为a2,三级串扰的串扰权重值为a3,四级串扰的串扰权重值为a4,五级串扰的串扰权重值为a5,六级串扰的串扰权重值为a6,其中,a6≥a5≥a4≥a3≥a2≥a1,且a1+a2+a3+a4+a5+a6=1,则:
右侧总串扰值=一级串扰*a1+二级串扰*a2+三级串扰*a3+四级串扰*a4+五级串扰*a5+六级串扰*a6;
同理得到左侧总串扰值;
最好,计算得到总串扰值:总串扰值=b1*右侧总串扰值+b2*左侧总串扰值。其中,b1为右侧总串扰值的串扰权重值,b2为左侧总串扰值的串扰权重值,b1+b2=1。示例性的,b1=0.5,b2=0.5。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包括: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且计算出的总串扰值小于预设的总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良;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中有一个或多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大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或者计算出的总串扰值大于预设的总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不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包括: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且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均小于预设的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良;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中有一个或多个大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或者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中有一个或多个大于预设的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不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设的串扰阈值可以与上述各级串扰一一对应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所述处理设备可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公开中如前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的步骤。
如图15所示,在一个示例中,处理设备1500可包括:处理器1510、存储器1520、总线系统1530和收发器1540,其中,该处理器1510、该存储器1520和该收发器1540通过该总线系统1530相连,该存储器15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5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5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收发器1540发送信号。具体地,收发器1540可在处理器1510的控制下从光学测试设备(如亮度计)中获取采集的不同测试角度对应的光线的亮度值,并在比较出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后,通过收发器向其他设备发送通知。
应理解,处理器15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151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15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5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52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52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总线系统153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530。
在实现过程中,处理设备所执行的处理可以通过处理器15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即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可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520,处理器1510读取存储器152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系统,包括显示模组、光学测试设备和处理设备。所述处理设备可以是如前所述的处理设备1500。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光栅阵列,用于依次显示各个视点的图像;光学测试设备,用于测量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光线的亮度值。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本公开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该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可以用于在设计裸眼3D显示装置时,选择合适的视点数目,或者,用于评价当前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视点数目的优劣,从而实现裸眼3D显示装置的最优视点数设计,提高裸眼3D显示效果。通过执行可执行指令驱动评价视点密度的系统进行视点密度评价的方法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含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虽然本公开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显示面板的视点数目;
比较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并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计算除所述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
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包括多个沿设定方向排列的光栅阵列;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
像斑半径=(瞳孔直径/(视点数*2*人眼到光栅阵列的距离)+1.22*波长/光栅阵列中每个光栅单元的长度)*像距;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
光栅阵列中每个光栅单元的长度*人眼到像点的距离/人眼到光栅阵列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显示面板依次显示各个视点的图像,在显示每一个视点图像时,用于显示当前视点图像的各亚像素显示白色图像,用于显示其它视点图像的各亚像素显示黑色图像,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依次获取显示当前视点图像时对应的各个测试角度处光线的亮度值,得到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一个视点为基准视点,包括:
在所述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中,选择在主瓣视角内,最佳观看角度等于0°或者,大于0°且最接近0°的视点为基准视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除所述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包括:
在所述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的主瓣视角内,确定所述基准视点与所述其他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其他视点的波峰与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
根据确定的所述基准视点与所述其他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以及所述其他视点的波峰与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与所述其他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成正比,与所述基准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成反比,并与所述其他视点的波峰与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个视点的白光亮度曲线的主瓣视角内,所述基准视点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为Li,视点j在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处对应的亮度值为Lj,i和j均在1至N之间,且i≠j,N为所述显示面板的视点数目,视点j的波峰与所述基准视点的波峰之间的距离为Dij;
视点j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为:Lj/(Li*Dij)。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视点包括位于所述基准视点左侧的视点,以及位于所述基准视点右侧的视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除所述基准视点以外的其他视点的串扰权重值;
根据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以及所述串扰权重值,计算总串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包括: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且计算出的总串扰值小于预设的总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良;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中有一个或多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大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或者计算出的总串扰值大于预设的总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不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出的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的大小以及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所述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包括: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且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均小于预设的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优良;
当各个视点的像斑半径中有一个或多个视点的像斑半径大于所述视点和相邻视点的像点间隔,或者计算出的其他视点与基准视点之间的串扰值中有一个或多个大于预设的串扰阈值时,评价裸眼立体显示视点密度不良。
12.一种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评价视点密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光学测试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光栅阵列;
所述光学测试设备,用于测量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光线的亮度值。
1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06814.6A CN114727103A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PCT/CN2021/093426 WO2022147936A1 (zh) | 2021-01-05 | 2021-05-12 | 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EP21916986.9A EP4120679A4 (en) | 2021-01-05 | 2021-05-12 | POINT OF VIEW DENSI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MPUTER RECORDING MEDIUM |
US17/765,453 US11812011B2 (en) | 2021-01-05 | 2021-05-12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valuating viewpoint density,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06814.6A CN114727103A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7103A true CN114727103A (zh) | 2022-07-08 |
Family
ID=82234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06814.6A Pending CN114727103A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12011B2 (zh) |
EP (1) | EP4120679A4 (zh) |
CN (1) | CN114727103A (zh) |
WO (1) | WO2022147936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17672B2 (ja) | 2006-03-17 | 2011-07-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2497563B (zh) | 2011-12-02 | 2014-08-13 |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 跟踪式裸眼立体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系统 |
JP6094855B2 (ja) | 2012-09-27 | 2017-03-15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素子、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携帯機器 |
CN105915894A (zh) * | 2016-05-10 | 2016-08-31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裸眼立体电视的3d串扰值测量方法 |
CN106254851B (zh) * | 2016-08-30 | 2018-04-03 | 南京巨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多视点裸眼3d显示器串扰的方法 |
KR102098286B1 (ko) * | 2018-05-31 | 2020-04-07 |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 무안경식 3차원 영상표시장치 |
WO2022095017A1 (zh) * | 2020-11-09 | 2022-05-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1-05 CN CN202110006814.6A patent/CN11472710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5-12 WO PCT/CN2021/093426 patent/WO2022147936A1/zh unknown
- 2021-05-12 US US17/765,453 patent/US11812011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5-12 EP EP21916986.9A patent/EP4120679A4/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47936A1 (zh) | 2022-07-14 |
US11812011B2 (en) | 2023-11-07 |
EP4120679A1 (en) | 2023-01-18 |
EP4120679A4 (en) | 2023-10-04 |
US20230188700A1 (en) | 2023-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39705B2 (en) | Optical sheet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8008540B (zh) | 一种三维显示系统 | |
US9961341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valuating crosstalk in naked-eye stereoscopic display | |
CN104079919B (zh) | 使用主动亚像素渲染的高密度多视点图像显示系统及方法 | |
US9019354B2 (en) | Calibration of a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system | |
KR101290908B1 (ko) | 3차원 영상 표시 장치 | |
KR101953112B1 (ko) | 자동 입체 디스플레이 및 3d 이미지를 표시하는 방법 | |
JP4937424B1 (ja) |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 |
US20050146788A1 (en) | Software out-of-focus 3D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 |
TW201333533A (zh) | 用於模擬自動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設備及方法 | |
CN105635711A (zh) | 确定针对三维显示装置的校准参数的方法及三维显示装置 | |
JP7335233B2 (ja) | 2つのビューポイントのオートステレオスコピックイメージをnビューポイントのオートステレオスコピック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に表示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そのような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上の表示を制御する方法 | |
CN110351544B (zh) | 裸眼3d显示的三维图像编码方法及装置 | |
US20050233788A1 (en) | Method for simulating optical components for the stereoscopic production of spatial impressions | |
CN114727103A (zh) | 评价视点密度的方法、系统、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KR102006079B1 (ko) | 육각 렌즈를 이용한 집적영상 시스템의 시점영상 매핑 방법 | |
KR101921165B1 (ko) | 3차원 크로스토크 측정 장치 및 측정 방법 | |
KR101961014B1 (ko) | 무안경방식 입체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 |
US20240223747A1 (en) | Parameter determin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5136227A (zh)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 |
KR101836180B1 (ko) |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의 광학 특성 평가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14286076B (zh) | 柱镜光栅裸眼3d显示屏的图像生成方法、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14666566B (zh) | 三维显示装置的显示、检测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Lee et al. | Reduction of the distortion due to non-ideal lens alignment in lenticular 3D displays | |
CN221803125U (zh) | 多视角亮度测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