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6700B -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6700B
CN114726700B CN202210427750.1A CN202210427750A CN114726700B CN 114726700 B CN114726700 B CN 114726700B CN 202210427750 A CN202210427750 A CN 202210427750A CN 114726700 B CN114726700 B CN 114726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sub
synchronous signal
band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77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6700A (zh
Inventor
房宵杰
廖壮壮
沙学军
张桐
张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4277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6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6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6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6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6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1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involving interference determination or cancel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它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OFDM系统的同步信号在存在干扰的通信场景下,易出现同步出错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调整子载波映射的方式实时动态调整同步信号的频点位置,实现对干扰信号的自适应规避,实现系统的正确同步,以便通信系统能够正确完成后续的信号接收与处理。相较于同步信号频点固定的OFDM系统,本发明通过对干扰信号的实时规避,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在存在干扰的通信场景下的同步性能。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自适应抗干扰同步。

Description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同步在无线通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多载波通信系统(OFDM系统)而言,定时同步往往是接收端基带处理的第一步,定时同步位置的准确性影响着接收机后续信号处理的系统性能。OFDM系统的同步信号可以利用Zadoff-Chu序列来生成,这种同步序列可以只占用相对整个通信系统带宽而言较小的带宽。传统的OFDM系统的同步信号往往使用固定的频点,但在存在干扰的通信场景下,这种固定频点的同步信号形式容易因为干扰信号的影响而导致同步出错,进而导致整个接收过程受到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传统OFDM系统的同步信号在存在干扰的通信场景下,易出现同步出错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发送端
步骤A1、预设OFDM系统调制的IFFT点数为Nifft,通信带宽内可用子载波数量为Nc,其中Nc<Nifft
步骤A2、将Zadoff-Chu序列作为频域的同步序列,Zadoff-Chu序列的长度为NZC,根指数为M;
步骤A3、从步骤A1的Nc个可用子载波中预先设定K个不同的子载波,将预先设定的K个子载波作为同步序列的中心频点;
其中,预先设定的K个子载波满足条件(1)和(2):
(1)相邻的两个子载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NZC
(2)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的序号大于预先设定的第K个子载波的序号小于/>
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与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左侧的个子载波、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右侧的/>个子载波共同构成一个宽度为NZC个子载波的同步信号子带,记为第1个同步信号子带;
同理,共得到K个同步信号子带;
步骤A4、获取通信带宽内干扰信号所在的子载波位置以及对应子载波位置的干扰信号能量大小;
步骤A5、对于第1个同步信号子带,计算出该同步信号子带内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
同理,分别计算出每个同步信号子带内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
步骤A6、根据步骤A5的计算结果,从K个同步信号子带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的同步信号子带;
步骤A7、将频域同步序列按顺序映射到步骤A6选择出的同步信号子带上,将选择出的同步信号子带以外的所有子载波全部填充为“0”,构成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
步骤A8、将步骤A7得到的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映射为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再对映射后的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做Nifft点的IFFT,并给IFFT结果添加CP后得到待发送的时域基带同步序列;
步骤A9、对步骤A8获得的待发送时域基带同步序列进行数字滤波成型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信号,再对模拟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将上变频处理后的信号发射至信道;
在接收端
步骤B1、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再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并将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和匹配滤波,获得数字信号;
步骤B2、将步骤B1中获得的数字信号分别通过K个支路,其中,每个支路均包括一个滑动互相关器和一个峰值门限搜索器;
所述滑动互相关器和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工作过程为:
对于第1个支路的滑动互相关器,将步骤B1中获得的数字信号与该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进行滑动互相关运算,获得第1个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
将第1个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作为第1个支路的峰值门限搜索器的输入,若输入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同时满足条件1)和2),则输入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为滑动互相关的峰值,通过峰值门限搜索器输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和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
1)输入到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大于前一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且输入到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大于后一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
2)将当前时刻的前Nifft个时刻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与当前时刻的后Nifft个时刻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的平均值记为Y1,若输入到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大于P倍的Y1,则满足条件2),否则不满足;
其它支路同理;
当任一支路的峰值门限搜索器给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时,即认为检测到了同步信号,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带位置为给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的支路所对应的子带;
步骤B3、根据步骤B2中得到的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得到接收同步序列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完成同步。
进一步地,所述Zadoff-Chu序列的表达式为:
式中,j为虚数单位,NZC为奇数,根指数M为整数,n=0,1,…,NZC-1,ZC(n)代表Zadoff-Chu序列中的第n个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4通过信道感知技术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6的具体过程为:
若在K个同步信号子带中仅有一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则将该同步信号子带作为选择出的最佳同步信号子带;若在K个同步信号子带中同时存在多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则将使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的多个同步信号子带同时初选出来;
对于初选出来的任意一个同步信号子带,计算该同步信号子带内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的均方误差,同理,分别计算出初选出来的每个同步信号子带所对应的均方误差;
若在初选出来的同步信号子带中仅有一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均方误差最小,则将最小的均方误差所对应的同步信号子带作为最佳的同步信号子带;否则,若在初选出来的同步信号子带中同时存在多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均方误差最小,则从最小均方误差所对应的同步信号子带中任意选择出一个同步信号子带作为最佳的同步信号子带。
进一步地,所述将步骤A7得到的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映射为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映射后的频域序列中依次包括:1个“0”、步骤A7得到的子载波序列的后半部分、Nifft-Nc-1个“0”、步骤A7得到的子载波序列的前半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K个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为:
对于第1个支路,第1个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是由步骤A2的频域同步序列映射在第1个同步信号子带上并对映射结果进行IFFT后得到;
同理,分别获得每个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P为大于1的实数。
进一步地,所述P的取值为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3的具体过程为:
将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序号表示为Indexpeak,则同步序列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为Indexstart=Indexpeak-Nifft-Ncp+1,其中,Ncp为插入的CP的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调整子载波映射的方式实时动态调整同步信号的频点位置,实现对干扰信号的自适应规避,实现系统的正确同步,以便通信系统能够正确完成后续的信号接收与处理。相较于同步信号频点固定的OFDM系统,本发明通过对干扰信号的实时规避,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在存在干扰的通信场景下的同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发射端同步序列子带预设的示意图;
图2为干扰环境下同步信号子带选择流程图;
图3为频域ZC序列资源映射的示意图;
图4为接收端多支路同步检测结构框图;
图5a为某次接收同步信号过程中K0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的示意图;
图5b为某次接收同步信号过程中K1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的示意图;
图5c为某次接收同步信号过程中K2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的示意图;
图5d为某次接收同步信号过程中K3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的示意图;
图5e为某次接收同步信号过程中K4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的示意图;
图5f为某次接收同步信号过程中K5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的示意图;
图5g为某次接收同步信号过程中K6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的示意图;
图5h为某次接收同步信号过程中K7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与固定频点同步信号在随机窄带干扰环境下的同步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发送端
步骤A1、预设OFDM系统调制的IFFT点数为Nifft,通信带宽内可用子载波数量为Nc,其中Nc<Nifft
步骤A2、将Zadoff-Chu序列作为频域的同步序列,Zadoff-Chu序列的长度为NZC,根指数为M;
步骤A3、从步骤A1的Nc个可用子载波中预先设定K个不同的子载波,将预先设定的K个子载波作为同步序列的中心频点;
其中,预先设定的K个子载波满足条件(1)和(2):
(1)相邻的两个子载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NZC
(2)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的序号大于预先设定的第K个子载波的序号小于/>
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与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左侧的个子载波、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右侧的/>个子载波共同构成一个宽度为NZC个子载波的同步信号子带,记为第1个同步信号子带;
同理,共得到K个同步信号子带;获得的K个同步信号子带不重叠;
步骤A4、获取通信带宽内干扰信号所在的子载波位置以及对应子载波位置的干扰信号能量大小;
步骤A5、对于第1个同步信号子带,计算出该同步信号子带内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
同理,分别计算出每个同步信号子带内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
步骤A6、根据步骤A5的计算结果,从K个同步信号子带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的同步信号子带;
步骤A7、将频域同步序列按顺序映射到步骤A6选择出的同步信号子带上,将选择出的同步信号子带以外的所有子载波全部填充为“0”,构成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
步骤A8、将步骤A7得到的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映射为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再对映射后的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做Nifft点的IFFT,并给IFFT结果添加CP(循环前缀)后得到待发送的时域基带同步序列;
步骤A9、对步骤A8获得的待发送时域基带同步序列进行数字滤波成型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信号,再对模拟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将上变频处理后的信号发射至信道;
在接收端
步骤B1、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再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并将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和匹配滤波,获得数字信号;
步骤B2、将步骤B1中获得的数字信号分别通过K个支路,其中,每个支路均包括一个滑动互相关器和一个峰值门限搜索器;
所述滑动互相关器和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工作过程为:
对于第1个支路的滑动互相关器,将步骤B1中获得的数字信号与该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进行滑动互相关运算,获得第1个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
将第1个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作为第1个支路的峰值门限搜索器的输入,若输入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同时满足条件1)和2),则输入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为滑动互相关的峰值,通过峰值门限搜索器输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和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
1)输入到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大于前一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且输入到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大于后一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
2)将当前时刻的前Nifft个时刻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与当前时刻的后Nifft个时刻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的平均值记为Y1,若输入到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大于P倍的Y1,则满足条件2),否则不满足;
其它支路同理;
当任一支路的峰值门限搜索器给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时,即认为检测到了同步信号,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带位置为给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的支路所对应的子带;
由于步骤A3要求预设的多个可选的同步子带之间互不重叠,在步骤B2中的多个支路检测过程中,只有相匹配的支路能够检测到同步信号,其他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结果不会满足判决条件,也不会出现其他支路同步虚警的情况;
步骤B3、根据步骤B2中得到的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得到接收同步序列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完成同步。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Zadoff-Chu序列的表达式为:
式中,j为虚数单位,NZC为奇数,根指数M为整数,n=0,1,…,NZC-1,ZC(n)代表Zadoff-Chu序列中的第n个值。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步骤A4通过信道感知技术实现。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步骤A6的具体过程为:
若在K个同步信号子带中仅有一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则将该同步信号子带作为选择出的最佳同步信号子带;若在K个同步信号子带中同时存在多个(大于等于2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即这多个同步信号子带所对应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的大小相等,且为全部同步信号子带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中的最小值),则将使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的多个同步信号子带同时初选出来;
对于初选出来的任意一个同步信号子带,计算该同步信号子带内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的均方误差,同理,分别计算出初选出来的每个同步信号子带所对应的均方误差;
若在初选出来的同步信号子带中仅有一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均方误差最小,则将最小的均方误差所对应的同步信号子带作为最佳的同步信号子带;否则,若在初选出来的同步信号子带中同时存在多个(大于等于2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均方误差最小,则从最小均方误差所对应的同步信号子带中任意选择出一个同步信号子带作为最佳的同步信号子带。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将步骤A7得到的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映射为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映射后的频域序列中依次包括:1个“0”、步骤A7得到的子载波序列的后半部分、Nifft-Nc-1个“0”、步骤A7得到的子载波序列的前半部分。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K个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为:
对于第1个支路,第1个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是由步骤A2的频域同步序列映射在第1个同步信号子带上并对映射结果进行IFFT后得到;
同理,分别获得每个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所述P为大于1的实数。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所述P的取值为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步骤B3的具体过程为:
将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序号表示为Indexpeak,则同步序列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为Indexstart=Indexpeak-Nifft-Ncp+1,其中,Ncp为插入的CP的长度。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发射端的处理过程为:
步骤A1、预设OFDM调制的IFFT点数为Nifft=2048,通信带宽内可用子载波数量为Nc=1280,满足Nc<Nifft
步骤A2、选择长度为NZC=63、根指数为M=29的Zadoff-Chu序列作为频域的同步序列,序列表达式为式中j为虚数单位,n=0,1,…,Nzc-1;
步骤A3、在Nc=1280个用于通信的子载波中预先设定K=8个不同的子载波作为可选的同步序列中心频点,相邻的两个可选子载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NZC;这K个预设的子载波及其各自左右的个子载波共同构成K个预设的不重叠的宽度为NZC个子载波的同步信号子带;可以预设这8个中心频点在1280个子载波上是均匀分布的,相邻的两个可选子载波之间的距离为160;将1280个子载波按顺序编号为1~1280,则8个预设的同步信号子带包含的子载波序号分别为Ki=[50~112]+160i,i=0,1,…,7,如图1所示;
步骤A4、利用现有的信道感知技术,获取通信带宽内干扰信号所在的子载波位置与对应子载波位置的干扰信号能量大小;
步骤A5、计算步骤A3预设的K个可选的同步信号子带各自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
步骤A6、根据步骤A5的计算结果,选择一个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的子带;当同时有多个不同子带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相同且均为最小时,计算这些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的子带各自子载波上干扰信号能量的均方误差,再从中选择均方误差最小的子带;当同时有多个不同子带的干扰信号能量均方误差相同且均为最小时,从中任意选择一个子带;同步信号子带选择流程如图2所示;
步骤A7、将长度为NZC的频域同步序列按顺序映射到步骤A6选择的子带上,将该子带以外的所有子载波全部填充为“0”,构成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
步骤A8、将步骤A7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映射为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规则为[1个"0",子载波序列后半部分,Nifft-Nc-1个"0",子载波序列前半部分],对映射后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做Nifft点的IFFT并添加CP后得到待发送的时域基带同步序列;
假设某次发射处理过程中,步骤A6选择的子带为K2,则本步骤得到的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由长度为NZC的频域同步序列映射而来的规则如图3所示;
步骤A9、将步骤A8获得的待发送时域基带同步序列进行数字滤波成型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信号后,进行上变频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发射至信道;
接收端的处理过程为:
步骤B1、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并将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和匹配滤波,获得数字信号;
步骤B2、将步骤B1获得的数字信号同时通过K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均由一个滑动互相关器和一个峰值门限搜索器构成;接收端的多支路同步搜索结构如图4所示;
步骤B21、各支路的滑动互相关器将接收的数字序列与该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进行滑动互相关运算;不同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由与发射端相同的长度为NZC的频域ZC序列映射在不同的同步信号子带上做IFFT后得到;K个不同的滑动互相关支路与发射端处理步骤A3中预设的K个不同的同步信号子带相对应;
步骤B22、各支路的峰值门限搜索器具有相同的结构,对每个峰值门限搜索器而言,其输入为对应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当峰值门限搜索器的输入同时满足两个要求时,认为该输入为滑动互相关的峰值并输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和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
1)该输入值既大于其前一个输入值,又大于其后一个输入值,即该值为局部最大值;
2)该输入值大于其前Nifft个值与后Nifft个值共计2Nifft个值的平均值的P倍,即该值大于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动态门限,其中P为某大于1的实数,一般可以选取为也可进行适当的调整;本实施例中NZC=63,可选择P=8;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某次接收同步信号的前后一段时间内8个滑动互相关器的输出分别如图5a至图5h所示,其中同步序列在时间序号Index=770时接收到第一个点,时间序号Index=2977时接收到最后一个点(CP长度为160个点)。对于K2支路的输出,在时间序号Index=2977时,滑动互相关的输出为61.34;其前一时刻输出为60.13,其后一时刻输出为60.51,满足判决条件(1);该时刻前后各2048点输出的平均值为3.6,平均值的8倍为28.8,满足判决条件(2);可以判断滑动互相关峰的位置序号为2977;
步骤B3、当步骤B2中任一支路的峰值门限搜索器给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时,即可认为检测到了同步信号,同步信号所在子带位置与给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的支路相对应;由于步骤A3要求预设的多个可选的同步子带之间互不重叠,在步骤B2中的多个支路检测过程中,只有相匹配的支路能够检测到同步信号,其他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结果不会满足判决条件,也不会出现其他支路同步虚警的情况;由图5a至图5h可以看出,在接收同步信号的过程中,只有K2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存在满足步骤B22的两条检测要求的互相关峰值;
步骤B4、根据步骤B22得到的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可以得到接收同步序列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当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序号为Indexpeak时,同步序列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为:Indexstart=Indexpeak-Nifft-Ncp+1=2977-2048-160+1=770,完成同步。
相较于同步序列频点位置固定的OFDM系统,应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在存在干扰的通信场景下取得更好的同步性能,进而保证后续接收处理过程的正确性,图6为随机窄带干扰环境下本发明方法的同步错误概率与同步序列频点位置固定的OFDM系统的同步错误概率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到本发明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在存在干扰的通信场景下的同步成功率,避免干扰信号对同步的影响。
本发明的上述算例仅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流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9)

1.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发送端
步骤A1、预设OFDM系统调制的IFFT点数为Nifft,通信带宽内可用子载波数量为Nc,其中Nc<Nifft
步骤A2、将Zadoff-Chu序列作为频域的同步序列,Zadoff-Chu序列的长度为NZC,根指数为M;
步骤A3、从步骤A1的Nc个可用子载波中预先设定K个不同的子载波,将预先设定的K个子载波作为同步序列的中心频点;
其中,预先设定的K个子载波满足条件(1)和(2):
(1)相邻的两个子载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NZC
(2)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的序号大于预先设定的第K个子载波的序号小于
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与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左侧的个子载波、预先设定的第1个子载波右侧的/>个子载波共同构成一个宽度为NZC个子载波的同步信号子带,记为第1个同步信号子带;
同理,共得到K个同步信号子带;
步骤A4、获取通信带宽内干扰信号所在的子载波位置以及对应子载波位置的干扰信号能量大小;
步骤A5、对于第1个同步信号子带,计算出该同步信号子带内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
同理,分别计算出每个同步信号子带内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和;
步骤A6、根据步骤A5的计算结果,从K个同步信号子带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的同步信号子带;
步骤A7、将频域同步序列按顺序映射到步骤A6选择出的同步信号子带上,将选择出的同步信号子带以外的所有子载波全部填充为“0”,构成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
步骤A8、将步骤A7得到的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映射为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再对映射后的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做Nifft点的IFFT,并给IFFT结果添加CP后得到待发送的时域基带同步序列;
步骤A9、对步骤A8获得的待发送时域基带同步序列进行数字滤波成型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信号,再对模拟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将上变频处理后的信号发射至信道;
在接收端
步骤B1、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再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并将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和匹配滤波,获得数字信号;
步骤B2、将步骤B1中获得的数字信号分别通过K个支路,其中,每个支路均包括一个滑动互相关器和一个峰值门限搜索器;
所述滑动互相关器和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工作过程为:
对于第1个支路的滑动互相关器,将步骤B1中获得的数字信号与该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进行滑动互相关运算,获得第1个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
将第1个支路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作为第1个支路的峰值门限搜索器的输入,若输入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同时满足条件1)和2),则输入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为滑动互相关的峰值,通过峰值门限搜索器输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和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
1)输入到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大于前一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且输入到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大于后一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
2)将当前时刻的前Nifft个时刻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与当前时刻的后Nifft个时刻的滑动互相关输出值的平均值记为Y1,若输入到峰值门限搜索器的当前时刻滑动互相关输出值大于P倍的Y1,则满足条件2),否则不满足;
其它支路同理;
当任一支路的峰值门限搜索器给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时,即认为检测到了同步信号,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带位置为给出同步信号检测标志的支路所对应的子带;
步骤B3、根据步骤B2中得到的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得到接收同步序列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完成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Zadoff-Chu序列的表达式为:
式中,j为虚数单位,NZC为奇数,根指数M为整数,n=0,1,…,NZC-1,ZC(n)代表Zadoff-Chu序列中的第n个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4通过信道感知技术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6的具体过程为:
若在K个同步信号子带中仅有一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则将该同步信号子带作为选择出的最佳同步信号子带;若在K个同步信号子带中同时存在多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则将使干扰信号能量之和最小的多个同步信号子带同时初选出来;
对于初选出来的任意一个同步信号子带,计算该同步信号子带内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干扰信号能量的均方误差,同理,分别计算出初选出来的每个同步信号子带所对应的均方误差;
若在初选出来的同步信号子带中仅有一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均方误差最小,则将最小的均方误差所对应的同步信号子带作为最佳的同步信号子带;否则,若在初选出来的同步信号子带中同时存在多个同步信号子带使均方误差最小,则从最小均方误差所对应的同步信号子带中任意选择出一个同步信号子带作为最佳的同步信号子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步骤A7得到的长度为Nc的子载波序列映射为长度为Nifft的频域序列,映射后的频域序列中依次包括:1个“0”、步骤A7得到的子载波序列的后半部分、Nifft-Nc-1个“0”、步骤A7得到的子载波序列的前半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为:
对于第1个支路,第1个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是由步骤A2的频域同步序列映射在第1个同步信号子带上并对映射结果进行IFFT后得到;
同理,分别获得每个支路存储的本地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为大于1的实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的取值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的具体过程为:
将滑动互相关峰值位置序号表示为Indexpeak,则同步序列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为Indexstart=Indexpeak-Nifft-Ncp+1,其中,Ncp为插入的CP的长度。
CN202210427750.1A 2022-04-22 2022-04-22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Active CN114726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7750.1A CN114726700B (zh) 2022-04-22 2022-04-22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7750.1A CN114726700B (zh) 2022-04-22 2022-04-22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6700A CN114726700A (zh) 2022-07-08
CN114726700B true CN114726700B (zh) 2024-02-06

Family

ID=8224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7750.1A Active CN114726700B (zh) 2022-04-22 2022-04-22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670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06A (zh) * 2008-03-28 2008-08-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抗多址干扰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CN101790231A (zh) * 2009-01-23 201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20201A1 (en) * 2017-07-28 2019-01-31 European Space Agency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BROADBAND SIGNAL
CN112260976A (zh) * 2020-10-16 2021-01-22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f-ofdm调制的宽带系统抗干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2081B (zh) * 2015-08-14 2017-12-12 深圳华远微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干扰温度信号接收器及信号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06A (zh) * 2008-03-28 2008-08-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抗多址干扰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CN101790231A (zh) * 2009-01-23 201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20201A1 (en) * 2017-07-28 2019-01-31 European Space Agency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BROADBAND SIGNAL
CN112260976A (zh) * 2020-10-16 2021-01-22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f-ofdm调制的宽带系统抗干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WFRFT-based Cyclic Prefix-Free Hybrid-Carrier FDE scheme;Lin Mei;2020 IEEE 91st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2020-Spring);全文 *
OFDM系统的抗窄带干扰性能分析;熊李娜;通信技术;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6700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1498B (zh) 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10266622B (zh) 一种正交多载波m元混沌调相扩频水声通信方法
CN101018087B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8040028A (zh) 一种基于本地序列互相关检测的ofdm系统抗干扰信号检测与同步方法
CN103259756A (zh) 一种应用于ofdm系统的符号定时同步和载波同步方法
CN107306238A (zh) 载波调制信号的接收、发送方法及相应接收机与发射机
CN103618686B (zh) 水声ofdm多普勒因子精确估计方法
CN105991501B (zh) 前导符号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KR20160103356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083645A (zh) 一种低复杂度ofdm快速同步的方法
CN101567870B (zh) 信道响应起始位置、峰值位置和结束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107028A (zh) 一种5g系统基于pss与sss联合的频偏估计方法
CN1980114A (zh) 一种信道估计的发射、接收装置及其方法
CN114726700B (zh) 面向干扰场景的多载波通信系统自适应抗干扰同步方法
CN108600142A (zh) 一种fbmc/oqam系统中的同步方法
CN102065035B (zh) 多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01447969A (zh) 一种多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12910815B (zh) 基于正负极性前导码的广义频分复用系统时频同步方法
CN102006256A (zh) 鲁棒的整数倍子载波频率偏差的估计方法
CN112152664B (zh)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CN111953378B (zh) 基于多符号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传输技术
WO2018157301A1 (en) Waveform coding for multicarrier wake up radio frame
CN107204952A (zh) 一种滤波ofdm系统的子带滤波处理方法
CN104022980B (zh) 一种ofdm系统信干噪比盲估计方法及系统
CN108683624A (zh) 基于干扰自抵消技术的突发ofdm频偏估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