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2119A - 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2119A
CN114712119A CN202210098125.7A CN202210098125A CN114712119A CN 114712119 A CN114712119 A CN 114712119A CN 202210098125 A CN202210098125 A CN 202210098125A CN 114712119 A CN114712119 A CN 114712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d
support
straddle
connecting rod
linear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81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陈庚
穆景颂
陈品
刘正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0981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21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2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2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4Devices carried or supported by
    • A61G7/1046Mobile bases, e.g. having wh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13Lifting of patients 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73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7/1074Devices foldable for stor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支撑组件,设置于移动底座上;承载座,活动连接于支撑组件上,承载座相对于支撑组件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保持机构,设置于支撑组件与承载座之间,保持机构被装配为使承载座保持在第一工位,并能够将承载座从第一工位释放;辅助抬升机构,设置于支撑组件上,并与支撑组件形成移动副;辅助抬升机构可相对支撑组件升降以实现高度调节,以辅助使用者完成抬升过程,和/或辅助使用者完成从坐到站的过程。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辅助抬升机构的高度升降来对使用者起到一定的抬升作用,可以较为简单的完成移位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位、运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对于老年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以及下肢残疾人员的医疗、护理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目前市面上移位机多用于辅助看护人员转移使用者的位置,例如将使用者在沙发、床、座便器等位置之间进行转移;此外市面上的沙发、座椅、床没有统一的标准高度,而传统意义上的移位机还止步于固定高度阶段,导致难以匹配沙发、床、坐便器的高度,护理整体还是不方便,需要通过护理人员搬、扛、抱的形式进行护理,并且目前现有的移位机对于使用者或护理人员缺少辅助支撑等抬升功能,对于上肢力量较小的使用者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抗、抱等;此外目前市面上的移位机还缺少起立、助行的辅助功能。
此外现有移位机宽度固定,针对不同宽度的座椅、轮椅、门等情况不能对移位机的宽度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包括:
移动底座;
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承载座,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
保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承载座之间,所述保持机构被装配为使所述承载座保持在所述第一工位,并能够将所述承载座从所述第一工位释放;
辅助抬升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与所述支撑组件形成移动副;
所述辅助抬升机构可相对所述支撑组件升降以实现高度调节,以辅助使用者完成抬升过程,和/或辅助使用者完成从坐到站的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抬升机构包括支撑架和第一线性致动器;
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组件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一线性致动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用于调整所述支撑架的升降。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抬升机构还包括辅助支撑部件,所述辅助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对应使用者腋窝下方或胳膊下方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骑跨式移位装置还包括第二线性致动器,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移动底座之间构成移动副,通过所述第二线性致动器实现所述支撑组件的升降。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抬升机构还包括前倾设置的胸前辅助支撑部件,所述胸前辅助支撑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靠近使用者的一侧,所述胸前辅助支撑部件与使用者的前胸位置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抬升机构还包括安全绑带,所述安全绑带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后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底座包括基座和两个承载底座,两个所述承载底座与所述基座构成移动副,所述两个承载底座之间的间距可调。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骑跨式移位装置还包括间距调整机构,所述间距调整机构包括驱动部件、蜗杆、涡轮、丝杠以及一对丝杠螺母;
所述丝杠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内,所述丝杠的两端设置有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段;
所述涡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丝杠上;
一对所述丝杠螺母分别套设于所述丝杠的两端的螺纹段上,并且一对所述丝杠螺母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底座固接;
所述蜗杆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涡轮的一侧,所述蜗杆和所述涡轮相互啮合;
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手动驱动部件或电动驱动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杠杆及锁止机构;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铰接;
所述杠杆的支点铰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锁止机构被装配为当所述承载座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使所述杠杆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锁止座、锁钩及锁止销;
所述锁止座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锁止支座上设置有供所述锁止销进出的开口槽;
所述锁止销固定设置于所述杠杆上;
所述锁钩转动安装于所述锁止支座或所述支撑组件上;
当所述承载座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锁止销位于所述开口槽内;
所述锁钩被装配为当所述承载座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至少部分所述锁钩伸入所述开口槽内,以对所述锁止销实现锁止,从而使所述杠杆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保持相对固。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于一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机构还包括第三线性致动器,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杠杆的动力臂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线性致动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铰接,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
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在使用装置时,可通过承载组件的辅助抬升机构的高度升降来对使用者起到一定的抬升作用,并可单独或者配合承载座使用,来较为简单的完成移位过程。
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中的移动底座,可以通过蜗轮蜗杆等形式进行两个承载底座之间的距离调节,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座椅、轮椅、门等情况,此外蜗轮蜗杆的自锁可以对调节之后的宽度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在完成移位功能的同时,还可以用通过辅助抬升机构和/或可调节扶手的配合使用,在使用者起坐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可以简单快速的对行动不便的使用者进行移位,移位方便,并且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在支撑组件、辅助抬升机构和/或可调节扶手的配合使用下,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重作用,从而帮助使用者站立、行走。
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便于使用者独立完成操作完成,并且骑跨式承载座占用空间范围小。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采用可折叠的承载座,在完成折叠后,可以给与使用者较大范围的活动空间,此外完成折叠后在进行移位时可以使装置更近地靠近使用者,方便移位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2显示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显示为图3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的移动底座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的承载座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保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显示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保持机构的立体图。
元件标号说明
移动底座10,基座101,滑动辅助部件1011,第一承载底座102,第二承载底座 103,间距调整机构104,驱动部件1041,蜗杆1042,蜗轮1043,丝杠1044,底板1045,丝杠螺母1046,第二线性致动器105,支撑组件20,推手201,可调节扶手202,承载组件 30,承载座301,保持机构302,第一连杆3021,第二连杆3022,第三连杆3023,杠杆 3024,锁止销3025,锁钩3026,开口槽3027,锁止座3028,解锁部3029,送气球3011,支撑架303,胸前辅助支撑部件304,安全绑带305,第一线性致动器306,辅助支撑部件 307,第三线性致动器30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所述骑跨式移位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0、支撑组件20及承载组件30,所述支撑组件20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0上,所述承载组件30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
请参阅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底座10包括基座101和两个承载底座,两个所述承载底座分别与所述基座101构成移动副,所述两个承载底座之间的间距可调。具体地,两个承载底座设置于所述基座101的两侧,分别作为第一承载底座102和第二承载底座 103,所述第一承载底座102与所述基座101之间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二承载底座103与所述基座101之间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一承载底座102和所述第二承载底座103之间的间距可通过间距调整机构104进行调整。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距调整机构104包括驱动部件、蜗杆1042、蜗轮 1043、丝杠1044以及一对丝杠螺母1046;所述丝杠1044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101内,所述丝杠1044的两端设置有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段;所述蜗轮1043固定套设于所述丝杠1044上;一对所述丝杠螺母1046分别套设于所述丝杠1044的两端的螺纹段上,并且一对所述丝杠螺母1046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底座102和所述第二承载底座103固接;所述蜗杆1042例如可通过轴承组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01上,并位于所述蜗轮1043的一侧,所述蜗杆1042 和所述蜗轮1043相互啮合;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蜗杆1042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蜗杆1042转动。具体地,所述驱动部件为电动驱动部件1041,电动驱动部件 104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蜗杆1042连接,通过所述电动驱动部件1041驱动蜗杆1042旋转,蜗杆1042的旋转带动蜗轮1043旋转,蜗轮1043的旋转带动丝杠1044旋转,从而实现第一承载底座102和第二承载底座103之间间距的调节,并且还可利用蜗轮1043蜗杆1042 的自锁实现对调节之后的宽度进行固定。作为示例,所述电动驱动部件1041为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摇轮等手动驱动部件来代替电动驱动部件。
本申请的骑跨式移位装置中的移动底座10,通过蜗轮蜗杆等形式进行两个承载底座之间的距离调节,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座椅、轮椅、门等情况,此外蜗轮1043蜗杆1042的自锁可以对调节之后的宽度进行固定。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基座101和两个承载底座之间的摩擦,在所述基座1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辅助部件1011,两个滑动辅助部件1011分别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基座101的两侧,每个承载底座分别于同侧的所述滑动辅助部件1011之间形成移动副。作为示例,所述滑动辅助部件1011的材料例如可采用尼龙。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述间距调整机构104的安装,所述间距调整机构104还包括底板1045,所述底板1045用于固定安装所述丝杠1044。具体地,所述底板1045可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座101上,所述底板1045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台(例如T型凸台),两个凸台位于所述基座101内部,两个凸台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1045固定,并且凸台内设置有轴承,丝杠1044安装在轴承内,并通过凸台对丝杠1044 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底板1045,而是将所述基座101 的局部作为所述底板1045。
如图1-5所示,在两个承载底座的底部设置不同安装高度的定向轮或万向轮或电动轮(根据具体需求安装),也可根据具体需求决定某个或多个轮子带刹车机构,这样设计可以减少两个承载底座与地面的距离,适用于更多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间距调整机构104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两个承载底座之间的距离调节。譬如,也可分别在第一承载底座102与所述基座101之间、所述第二承载底座103与所述基座101之间分别设置线性致动器,通过线性致动器来调整第一承载底座102和第二承载底座103插入所述基座101的长度,从而实现第一承载底座102和第二承载底座103之间距离的调节。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30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所述承载组件30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的承载座301、保持机构302和辅助抬升机构,且所述辅助抬升机构位于所述承载座301的上方。所述承载座301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承载座301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保持机构302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与所述承载座301之间,所述保持机构302被装配为使所述承载座301保持在所述第一工位,并能够将所述承载座301从所述第一工位释放;当所述承载座301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承载座301用于使用者骑跨时支撑使用者的臀部;当所述承载座301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承载座301处于折叠状态。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301采用圆柱状结构,外部包覆有软体材料。当然,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301也可如图7所示采用空心圆柱状结构,其内设置有气囊,外部包覆有软体材料,该气囊与一送气球3011连接,通过送气球3011向所述气囊送气,使气囊处于充盈状态。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机构302包括第一连杆3021、第二连杆3022、第三连杆3023、杠杆3024及锁止机构。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座301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30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02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02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20铰接;所述杠杆 3024的支点铰接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所述杠杆30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023的另一端铰接;第一连杆3021、第二连杆3022、第三连杆3023形成的稳定性良好的三角支撑。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所述锁止机构被装配为当所述承载座301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使所述杠杆3024与所述支撑组件20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3022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3023的一端可以如图1-3所示的铰接于一点,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3022 的一端铰接于一点,所述第三连杆302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3022的中部。
具体地,所述杠杆3024为弯折结构,也即杠杆3024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成一定角度连接,所述杠杆3024的阻力臂的远离支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023的一端铰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锁止座3028、锁钩3026及锁止销3025;所述锁止座3028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 20上,且所述锁止支座上设置有供所述锁止销3025进出的开口槽3027;所述锁止销3025固定设置于所述杠杆3024的动力臂的远离支点的一端(当然也可以是所述杠杆3024的动力臂上的其他部位);所述锁钩3026转动安装于所述锁止支座或所述支撑组件20上;当所述承载座301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锁止销3025位于所述开口槽3027内;所述锁钩3026被装配为当所述承载座301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至少部分所述锁钩3026伸入所述开口槽3027 内,以对所述锁止销3025实现锁止,从而使所述杠杆3024的动力臂与所述支撑组件20的位置保持相对固。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座3028设置有供所述锁钩3026旋转的竖向活动槽,所述锁止机构上设置有解锁部3029,所述解锁部3029搭设于所述竖向活动槽上方,并与所述锁钩3026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所述解锁部3029来使所述锁钩3026旋转,从而解除对锁止销3025的限制状态,使锁止销3025能够由所述开口槽3027中滑出,从而使承载座30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至第二工位,处于折叠状态,可以给与使用者较大范围的活动空间,此外完成折叠后在进行移位时可以使装置更近地靠近使用者,方便移位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也可采用销轴销孔机构来实现相似的功能,例如,在所述杠杆3024的动力臂和锁止座3028上分别开设销孔,当所述杠杆3024的动力臂的远离支点的一端插入开口槽3027时,通过销轴插入将所述动力臂与和所述锁止座3028的销孔来使所述杠杆3024与所述支撑组件20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
在图1-4中,所述保持机构302采用手动方式来实现所述承载座301从第二工位向第一工位切换,并将所述承载座301保持在第一工位。具体地,使用者可向下摆动杠杆3024的动力臂,从而带动固定在杠杆3024的动力臂上的锁止销3025能够滑入所述开口槽3027中,以通过所述锁钩3026来实现锁止,使承载座301保持在第一工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保持机构302也可采用电动的方式来实现所述承载座301从第二工位向第一工位切换,并将所述承载座301保持在第一工位。具体地,可对图1-4所示的保持机构302的尺寸进行调整,并在保持机构302中设置第三线性致动器308,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308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308的另一端与所述杠杆3024的动力臂铰接,可通过第三线性致动器308来实现所述承载座301从第二工位向第一工位切换,并将所述承载座301保持在第一工位。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第三线性致动器308在工作过程中与保持机构302产生干涉,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308设置于所述保持机构302的一侧。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机构302也可采用如图9所示的电动的方式来实现所述承载座301从第二工位向第一工位切换,并将所述承载座301保持在第一工位。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021、第一连杆3022及第三线性致动器3025,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座301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0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02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20铰接;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308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30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022的中部铰接。当然,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308的另一端也可与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中部铰接。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抬升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并与所述支撑组件20形成移动副,所述辅助抬升机构可相对所述支撑组件20升降以实现高度调节,以辅助使用者完成抬升过程,和/或辅助使用者完成从坐到站的过程。
所述辅助抬升机构包括支撑架303和第一线性致动器306。所述支撑架303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腋窝或胳膊,所述支撑架303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的上,并且所述支撑架303与所述支撑组件20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一线性致动器306设置于所述支撑架303与所述支撑组件 20之间,所述第一线性致动器306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架303上,所述支撑架303可在所述第一线性致动器306的作用下相对所述支撑组件20上下运动,从而调整所述支撑架303与所述承载座之间的间距,能够辅助使用者完成从坐到站的过程。
如图1-5所示,所述支撑架303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的上端,所述支撑架303的后端向上倾斜设置,从而使使用者支撑于所述支撑架303上时身体前倾,同时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架303前端的胸前辅助支撑部件304的支撑作用,可以使使用者重心前移,防止使用者重心后移发生危险。并且所述支撑架303的后端向上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03的抬升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模拟人从坐立状态到站立姿态的动作过程,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重作用。
如图1-5所示,所述支撑架303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两侧腋窝或胳膊的第一支撑件303a、303b,两根第一支撑件303a、303b分别与所述支撑组件20上的两个第二支撑件203形成移动副,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303a、303b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303a、303b之间的间距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支撑件303a、303b之间的间距可调。例如将两个第一支撑件303a、303b之间采用伸缩套连接,。将所述支撑组件20的顶部的两个第二支撑件203装配成间距可调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两个第一支撑件303a、303b分别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两个第二支撑件203之间形成移动副,通过调整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203之间的间距来实现所述支撑架的两个第一支撑件303a、303b之间的间距调整,以根据使用者的体型来调整两个第一支撑件303a、303b之间的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也可采用的V型结构,也即所述支撑架的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从前端向后端逐渐增加,这种设计有利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用,在前倾的过程中,能够适当地增加胸两侧的夹紧力。
如图1-5所示,可选地,为了增大使用者腋窝或者胳膊与支撑架303的接触面积,改善使用体验,所述辅助抬升机构还可包括辅助支撑部件307,所述辅助支撑部件307设置于所述支撑架303上对应使用者腋窝下方或胳膊下方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辅助支撑部件307既可以采取如图1和3所示实体结构,也可采用镂空结构,并在外部框架上包覆软体材料。镂空结构的辅助支撑部件307可以避免对腋窝下方或者胳膊下方神经部分的压迫,改善用户体验。
如图1-5所示,可选地,所述辅助抬升机构还可包括前倾设置的胸前辅助支撑部件304,所述胸前辅助支撑部件304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303的靠近使用者的一侧,所述胸前辅助支撑部件304与使用者的前胸位置相对应。通过前倾设置的胸前辅助支撑部件304,可以使使用者重心前移,防止使用者重心后移发生危险。
如图1-5所示,可选地,所述辅助抬升机构还可包括安全绑带305,所述安全绑带305设置于所述支撑架303的后端,通过该安全绑带305可以起到固定使用者的作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20相对于所述移动底座10的高度可调,从而能够适应使用者在高度不同的场景位置(例如沙发、床、坐便器等场景位置)间的移位。具体地,所述骑跨式移位装置通过下述结构实现支撑组件20的高度调节:所述支撑组件20 与所述移动底座10之间构成移动副,并且在所述移动底座10和所述支撑组件20之间设置第二线性致动器105,所述第二线性致动器10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0的基座101上,所述第二线性致动器105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通过所述第二线性致动器105 实现所述支撑组件20的升降,从而实现承载组件30整体高度的调节,以适用于高度不同的场景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分别为支撑组件20及辅助抬升机构设置不同的线性致动器,从而所述支撑组件以及辅助抬升机构可单独实现高度调节。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20的远离所述承载座的一侧设置推手201,护理人员可通过推手201来移动所述骑跨式移位装置。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骑跨式移位装置还包括用于使用者握持的可调节扶手202,所述可调节扶手202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并位于所述承载座与支撑架303之间,所述可调节扶手202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的左右两侧。所述可调节扶手202可绕所述支撑组件20的上端转动,并通过紧固组件(例如星型把手)进行固定,以改变可调节扶手202的姿态,从而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所述可调节扶手202可以配合辅助抬升机构使用,在第一线性致动器306抬升过程中,辅助使用者完成从坐到站的过程。在支撑组件20、辅助抬升机构以及可调节扶手202的配合使用下,可以帮助使用者在站立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重作用。
使用时,将移动底座10移至使用者位置,通过第一线性致动器306对辅助抬升机构的支撑架303进行高度调节,将支撑架303的两个第一支撑件303a、303b置于使用者腋下或者胳膊下,看护人员或使用者操控第一线性致动器306提升高度,在第一线性致动器306驱动过程中,或在第一线性致动器306和第二线性致动器105的配合驱动过程中,支撑架303的两个第一支撑件303a、303b可以保持一定的姿态角度实现高度抬升,很好的模拟人从坐立状态到站立姿态的动作过程。并且在抬升到一定高度时,可通过保持机构302使所述承载座301由折叠状态(第二工位)调整并保持在支撑工位(第一工位),以支撑于使用者臀部,起到一定的减重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在使用装置时,可通过承载组件的辅助抬升机构的高度升降来对使用者起到一定的抬升作用,并可单独或者配合第一承载座、第二承载座使用,可以较为简单的完成移位过程。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中的移动底座,可以通过蜗轮蜗杆等形式进行两个承载底座之间的距离调节,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座椅、轮椅、门等情况,此外蜗轮蜗杆的自锁可以对调节之后的宽度进行固定。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在完成移位功能的同时,还可以用通过辅助抬升机构和/或可调节扶手的配合使用,在使用者起坐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便于使用者独立完成操作完成,并且骑跨式承载座占用空间范围小。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可以简单快速的对行动不便的使用者进行移位,移位方便,并且结构简单。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在支撑组件、辅助抬升机构和/或可调节扶手的配合使用下,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重作用,从而帮助使用者站立、行走。本发明的骑跨式移位装置,采用可折叠的承载座,在完成折叠后,可以给与使用者较大范围的活动空间,此外完成折叠后在进行移位时可以使装置更近地靠近使用者,方便移位工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在本文的描述中,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诸如部件和/或方法的实例,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没有一项或多项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通过其他设备、系统、组件、方法、部件、材料、零件等等来实践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未具体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避免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方面变模糊。
在整篇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意指与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不一定在所有实施例中。因而,在整篇说明书中不同地方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或“在具体实施例中”的各个表象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的任何具体实施例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按任何合适的方式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结合。应当理解本文所述和所示的发明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和修改可能是根据本文教导的,并将被视作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一部分。
还应当理解还可以以更分离或更整合的方式实施附图所示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甚至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操作而被移除或因为可以根据特定应用是有用的而被提供。
另外,除非另外明确指明,附图中的任何标志箭头应当仅被视为示例性的,而并非限制。此外,除非另外指明,本文所用的术语“或”一般意在表示“和/或”。在术语因提供分离或组合能力是不清楚的而被预见的情况下,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将视为已被指明。
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参考物。同样,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在…中”的意思包括“在…中”和“在…上”。
本发明所示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包括在说明书摘要中所述的内容)并非意在详尽列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到本文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尽管在本文仅为说明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本发明的实例,但是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和理解的,各种等效修改是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如所指出的,可以按照本发明所述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来对本发明进行这些修改,并且这些修改将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文已经在总体上将系统和方法描述为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细节。此外,已经给出了各种具体细节以提供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或者利用其它装置、系统、配件、方法、组件、材料、部分等进行实践。在其它情况下,并未特别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结构、材料和/或操作以避免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方面造成混淆。
因而,尽管本发明在本文已参照其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修改自由、各种改变和替换亦在上述公开内,并且应当理解,在某些情况下,在未背离所提出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在没有对应使用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将采用本发明的一些特征。因此,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环境或材料适应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和精神。本发明并非意在限制到在下面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和/或作为设想用以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及等同物。因而,本发明的范围将只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进行确定。

Claims (10)

1.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底座;
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承载座,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
保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承载座之间,所述保持机构被装配为使所述承载座保持在所述第一工位,并能够将所述承载座从所述第一工位释放;
辅助抬升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与所述支撑组件形成移动副;
所述辅助抬升机构可相对所述支撑组件升降以实现高度调节,以辅助使用者完成抬升过程,和/或辅助使用者完成从坐到站的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抬升机构包括支撑架和第一线性致动器;
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组件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一线性致动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用于调整所述支撑架的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抬升机构还包括辅助支撑部件,所述辅助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对应使用者腋窝下方或胳膊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骑跨式移位装置还包括第二线性致动器,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移动底座之间构成移动副,通过所述第二线性致动器实现所述支撑组件的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抬升机构还包括前倾设置的胸前辅助支撑部件,所述胸前辅助支撑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靠近使用者的一侧,所述胸前辅助支撑部件与使用者的前胸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包括基座和两个承载底座,两个所述承载底座与所述基座构成移动副,所述两个承载底座之间的间距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骑跨式移位装置还包括间距调整机构,所述间距调整机构包括驱动部件、蜗杆、涡轮、丝杠以及一对丝杠螺母;
所述丝杠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内,所述丝杠的两端设置有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段;
所述涡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丝杠上;
一对所述丝杠螺母分别套设于所述丝杠的两端的螺纹段上,并且一对所述丝杠螺母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底座固接;
所述蜗杆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涡轮的一侧,所述蜗杆和所述涡轮相互啮合;
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手动驱动部件或电动驱动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杠杆及锁止机构;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铰接;
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所述杠杆的支点铰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锁止机构被装配为当所述承载座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使所述杠杆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还包括第三线性致动器,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杠杆的动力臂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骑跨式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线性致动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铰接,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
CN202210098125.7A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Pending CN1147121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8125.7A CN114712119A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8125.7A CN114712119A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2119A true CN114712119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35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8125.7A Pending CN114712119A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21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6698B2 (en) Manually operable standing wheelchair
US8186695B2 (en) Comfort wheelchair
US6855098B2 (en) Low-resistance exercise and rehabilitation chair
EP0420263A1 (en) All purpose wheelchair
US20120007341A1 (en) Folding wheel chair and stand-assist seat
US5916085A (en) Rotator for assisting a person in lying down on and getting up from a bed and method of use
JP2021520284A (ja) 多機能車いす
CN216876947U (zh) 一种移位装置
US20060162069A1 (en) Lifting and transfer apparatus
WO2012036131A1 (ja) 介護用車椅子
CN113101152B (zh)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US20200093665A1 (en) Assistive Apparatus With An Adjustable Backrest Assembly
KR101191139B1 (ko) 다기능 전동체어
GB2418846A (en) Chair incorporating a mechanism to assist rising
JP2000140029A (ja) 自立用の椅子
JP2006325868A (ja) 起立移動補助装置
CN217409201U (zh) 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KR20220030058A (ko) 환자 이송용 베드 휠체어
CN114712119A (zh) 一种骑跨式移位装置
CN215606974U (zh)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CN216777444U (zh) 一种联动式移位装置
CN114072116A (zh) 移乘装置
JP3202151B2 (ja) 起立補助椅子
WO2020068885A1 (en) Assistive apparatuses for toileting
CN218607285U (zh) 一种可变底盘步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