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1634A -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1634A
CN114711634A CN202210344026.2A CN202210344026A CN114711634A CN 114711634 A CN114711634 A CN 114711634A CN 202210344026 A CN202210344026 A CN 202210344026A CN 114711634 A CN114711634 A CN 114711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initial temperature
liquid
initial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40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1634B (zh
Inventor
张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40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1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1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1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1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1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11Baby bottle warmers; Devices for warming baby food in ja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加热装置和容器,控制方法包括:采集初始温度,初始温度是加热装置运行前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获取温度映射信息,温度映射信息记录有初始温度和保温温度的映射关系;根据初始温度和温度映射信息,确定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根据确定的保温温度,控制加热装置运行,以将容器内的液体保持在保温温度下。室内未经加热的液体的温度相对更为稳定,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当前室内的整体环境温度水平,通过根据该温度确定保温温度,能够实现保温温度的合理调整,保障由此冲泡的配方奶具备适宜的喂食温度,且无需改变现有液体加热容器的硬件结构,升级成本低。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烹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调奶器作为能够提供恒温温水的设备,为配方奶冲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目前由于冬夏温差明显,奶瓶本身的温度不同,会造成同样温度的水倒入奶瓶后产生不同的降温幅度,最终导致同样的保温温度在冬夏冲泡出的配方奶喂食温度不同,不能满足配方奶冲泡的温度要求。
为解决该问题,相关技术中存在根据奶瓶温度或环境温度(指调奶器所处的环境的温度,通常是室内环境温度,也可能是室外环境温度)自动调整保温温度的方案。其中,奶瓶温度是造成喂食温度不同的直接原因,理论上来说能够保障较准确的喂食温度,但为了测量奶瓶温度需要配置专门的温度传感器,涉及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或改进,并且不同用户使用的奶瓶各不相同,难以保证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到不同奶瓶的温度,造成奶瓶温度不便测量,方案可行性低。环境温度虽然是导致奶瓶温度差异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室内温度分布常常不均匀,尤其是在部分房间开启空调的情况下,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可能较为明显,检测到的仅为温度传感器所在位置的温度,不一定能够反映当前室内整体温度水平,还可能与奶瓶所在处的温度差异明显,造成环境温度难以准确测量,配方奶喂食温度的准确性仍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如何提升配方奶喂食温度准确性的问题,也可不解决任何上述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加热装置和容器,控制方法包括:采集初始温度,初始温度是加热装置运行前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获取温度映射信息,温度映射信息记录有初始温度和保温温度的映射关系;根据初始温度和温度映射信息,确定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根据确定的保温温度,控制加热装置运行,以将容器内的液体保持在保温温度下。
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采集了加热装置运行前容器内液体的初始温度。由于液体的比热容大于气体的比热容,因此与室内环境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相比,室内未经加热的液体的温度相对更为稳定,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当前室内的整体环境温度水平。通过获取初始温度和保温温度的温度映射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初始温度和获取到的温度映射信息来确定加热液体的保温温度,能够实现保温温度的合理调整,保障由此冲泡的配方奶具备适宜的喂食温度。此外,由于液体加热容器本身配置有检测容器内的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因而无需改变现有液体加热容器的硬件结构,只需在软件上进行算法升级,可以直接优化现有产品,能够大幅降低产品升级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映射信息记录一一对应的初始温度区间和保温温度,其中,根据初始温度和温度映射信息,确定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包括:查询温度映射信息,得到初始温度在温度映射信息中所属的初始温度区间对应的保温温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温度映射信息记录的是初始温度区间和对应的保温温度,确定保温温度时只需从温度映射信息中查找采集的初始温度所属的初始温度区间,即可将该初始温度区间对应的保温温度作为所确定的保温温度。通过采用查表形式来确定保温温度,可提高计算效率和响应速率,并可降低对处理器的硬件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初始温度和温度映射信息,确定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还包括:在温度映射信息中未记录初始温度所属的初始温度区间的情况下,通过线性插值法确定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对于未记录在温度映射信息中的初始温度,可使用线性插值法确定保温温度,保障了确定出保温温度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与容器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其中,采集初始温度,包括: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初始温度,其中,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液体加热容器接通电源后首次检测到容器内有液体、加热装置被冷启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小于第一设定温度,第一设定温度的取值下限是目标历史时段内的初始温度的最大值,第一设定温度的取值上限比最大值大10℃。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定了在什么时机下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得到初始温度。通过限定明确的设定条件,能够实现初始温度的自动化准确采集,保障了温度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影响初始温度检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加热装置是否有余热。在加热装置启动前,可将通电后首次检测到容器内有液体作为设定条件,此时由于接通电源,具备了检测和计算的能力,并且接通电源后刚加入液体时,加热装置往往尚未经过运行,没有余热,同时还保证容器内有液体,保障了温度传感器此时的检测值可作为初始温度。在加热装置刚启动时,可将冷启动作为设定条件,这意味着加热装置没有余热,刚启动时温度也往往尚未升高,因而基本不会影响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可将检测值作为初始温度。此外,还可配置第一设定温度作为检验阈值,若检测到的温度超过第一设定温度,就认为此时加热装置存在余热,若检测到的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就认为此时加热装置没有余热,可将检测值作为初始温度,有助于防止误测,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其中,第一设定温度最小可以取目标历史时段内的最大初始温度,可较为严格地筛选检测温度,得到准确的初始温度,降低误判风险;第一设定温度最大可以取目标历史时段内的最大初始温度加上10℃所得的温度值,可适当放宽筛选标准,适应于环境温度突然上升的情况,有助于及时检测到新的初始温度。第一设定温度的实际取值可以在该范围内提前选取,也可以向用户开放编辑修改的权限,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个性化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确定的保温温度,控制加热装置运行,以将容器内的液体保持在保温温度下的步骤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满足更新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加热装置关闭,或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关闭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关闭后,在满足待机条件的情况下保持加热装置关闭,在不再满足待机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采集初始温度的步骤,以更新保温温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初始温度的更新,也就是保温温度的更新。通过配置更新条件和待机条件,能够在满足更新条件时以自动控制或提示用户操作的形式主动关闭加热装置并保持待机,可主动为加热装置充分降温冷却,降低余热对下次初始温度采集的影响。直到不再满足待机条件,才重新采集初始温度以确定保温温度,可在液体加热容器长时间运行后及时主动更新保温温度,保障液体加热容器的可靠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初始温度,包括:若液体加热容器断电后接通电源,则在满足更新条件和/或不满足待机条件的情况下,采集初始温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液体加热容器被主动断电时的初始温度采集策略。由于用户有时会暂时断电又迅速接通电源(例如移动液体加热容器的位置),此时可能刚刚更新保温温度不久,没有再次更新的必要,通过限定在满足更新条件的情况下才采集初始温度,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更新保温温度,降低运行负荷。此时还可能加热装置仍留有余热,若设定条件中没有温度检验的条件,就会影响初始温度的准确性,通过限定在不满足待机条件的情况下才采集初始温度,可降低误测初始温度的风险,保障液体加热容器的可靠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与容器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其中,更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达到更新周期、运行时长达到目标时长、收到更新指令;待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加热装置的关闭时长小于设定时长、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更新条件和待机条件。对于更新条件,一方面,可按照间隔时长的思路进行更新,实现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保温温度。间隔时长可以与实际运行情况不相关,即更新条件包括达到更新周期,也就是每隔一个更新周期就可以更新保温温度,策略简洁可靠。间隔也可以是与实际运行相关的间隔,例如更新条件可包括运行时长达到目标时长,应理解,运行时长指按照最近一次确定的保温温度运行的时长,代表每次确定的保温温度作为控制依据起作用的时长,不必在液体加热容器停止运行时继续计时,并可适当减少保温温度更新次数。对于更新条件,另一方面,更新条件可包括收到更新指令,使得用户可根据需要主动进行更新操作,提升更新灵活性。对于待机条件,其目的在于令加热装置充分降温冷却。通过配置设定时长,可以预留足够长的时间供加热装置降温,能够利用简洁的策略实现加热装置的可靠冷却。通过配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这一条件,能够利用温度判断来确定加热装置是否充分冷却,从而在加热装置冷却后尽快更新保温温度,有助于保障保温温度及时更新。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容器;温度传感器,与容器相连接;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时,促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因而具备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时,促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因而具备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因而具备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出现的“若干项之中的至少一项”均表示包含“该若干项中的任意一项”、“该若干项中的任意多项的组合”、“该若干项的全体”这三类并列的情况。例如“包括A和B之中的至少一个”即包括如下三种并列的情况:(1)包括A;(2)包括B;(3)包括A和B。又例如“执行步骤一和步骤二之中的至少一个”,即表示如下三种并列的情况:(1)执行步骤一;(2)执行步骤二;(3)执行步骤一和步骤二。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加热装置和容器。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在步骤101,采集初始温度,初始温度是加热装置运行前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由于液体的比热容大于气体的比热容,因此与室内环境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相比,室内未经加热的液体的温度相对更为稳定,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当前室内的整体环境温度水平。
可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与容器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步骤101包括: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初始温度,其中,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液体加热容器接通电源后首次检测到容器内有液体、加热装置被冷启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小于第一设定温度,第一设定温度的取值下限是目标历史时段内的初始温度的最大值,第一设定温度的取值上限比最大值大10℃。通过限定明确的设定条件,能够实现初始温度的自动化准确采集,保障了温度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应理解,执行步骤101就意味着开始进行是否满足设定条件的条件判断,直到满足设定条件,就将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初始温度,即,执行步骤101并不等同于立刻采集到初始温度。
具体来说,影响初始温度检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加热装置是否有余热。在加热装置启动前,可将通电后首次检测到容器内有液体作为设定条件,容器内是否有液体的检测可借助液体加热容器自带的防干烧功能实现,此时由于接通电源,具备了检测和计算的能力,并且接通电源后刚加入液体时,加热装置往往尚未经过运行,没有余热,同时还保证容器内有液体,保障了温度传感器此时的检测值可作为初始温度。在加热装置刚启动时,可将冷启动作为设定条件,这意味着加热装置没有余热,刚启动时温度也往往尚未升高,因而基本不会影响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可将检测值作为初始温度。此外,还可配置第一设定温度作为检验阈值,若检测到的温度超过第一设定温度,就认为此时加热装置存在余热,若检测到的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就认为此时加热装置没有余热,可将检测值作为初始温度,有助于防止误测,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其中,第一设定温度最小可以取目标历史时段内的最大初始温度,可较为严格地筛选检测温度,得到准确的初始温度,降低误判风险;第一设定温度最大可以取目标历史时段内的最大初始温度加上10℃所得的温度值,可适当放宽筛选标准,适应于环境温度突然上升的情况,有助于及时检测到新的初始温度。第一设定温度的实际取值可以在该范围内提前选取,也可以向用户开放编辑修改的权限,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个性化需求。应理解,可同时设置上述至少一个并列的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就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也可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将上述至少两个条件共同作为设定条件,在同时满足这至少两个条件时才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例如将液体加热容器接通电源后首次检测到容器内有液体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共同作为设定条件,这都是本公开的实现方式,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鉴于夏季常温水的温度略高,可能与冬季加热后的水混淆,所以为了减少误判,也可以在售卖产品时或在产品说明书中提示用户使用未经加热的常温水。
在步骤102,获取温度映射信息,温度映射信息记录有初始温度和保温温度的映射关系。
在步骤103,根据初始温度和温度映射信息,确定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
关于温度映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映射信息记录一一对应的初始温度区间和保温温度。
作为示例,初始温度区间为(30,+∞)对应的保温温度为42℃,初始温度区间的温度单位为℃,下同,上限取+∞是由于常温液体有其天然温度上限,不作限制可简化判断计算,当然也可给出合理的温度上限,这都是本公开的实现方式。
初始温度区间(25,30]对应的保温温度为44℃。
初始温度区间(23,25]对应的保温温度为45℃。
初始温度区间(20,23]对应的保温温度为47℃。
初始温度区间(18,20]对应的保温温度为48℃。
初始温度区间(15,18]对应的保温温度为49℃。
初始温度区间(13,15]对应的保温温度为51℃。
初始温度区间(11,13]对应的保温温度为53℃。
初始温度区间11℃对应的保温温度为54℃。
初始温度区间(-∞,10)对应的保温温度为55℃,下限取-∞的理由与上文中的上限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地,步骤103包括:查询温度映射信息,得到初始温度在温度映射信息中所属的初始温度区间对应的保温温度。这些实施例具体限定了温度映射信息记录的是初始温度区间和对应的保温温度,确定保温温度时只需从温度映射信息中查找采集的初始温度所属的初始温度区间,即可将该初始温度区间对应的保温温度作为所确定的保温温度。通过采用查表形式来确定保温温度,可提高计算效率和响应速率,并可降低对处理器的硬件要求。
进一步地,步骤103还包括:在温度映射信息中未记录初始温度所属的初始温度区间的情况下,通过线性插值法确定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对于未记录在温度映射信息中的初始温度,可使用线性插值法确定保温温度,保障了确定出保温温度的可靠性。作为示例,初始温度区间(-∞,15]对应的保温温度为55℃;初始温度区间[25,+∞)对应的保温温度为45℃;若初始温度在区间(15,25)内,则通过线性插值法确定其对应的保温温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温度映射信息记录初始温度与保温温度的关系式,相应地,步骤103包括:将初始温度代入关系式,计算得到保温温度。该实施例同样可得到保温温度,并可减少温度映射信息的数据量。
当然,还可将以上两类实施例相结合,在一部分初始温度区间直接记录相对应的保温温度,在一部分初始温度区间记录初始温度与保温温度的关系式,在其他未记录在温度映射信息中的初始温度区间,则可应用线性插值法来确定保温温度,这都是本公开的实现方式,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步骤104,根据确定的保温温度,控制加热装置运行,以将容器内的液体保持在保温温度下。需说明的是,根据保温温度控制加热装置运行的方式属于现有成熟技术,例如可以将保温温度作为判断阈值,在检测到液体温度小于保温温度时开启加热装置,在检测到液体温度大于或等于保温温度时关闭加热装置,又如可以确定一个小于但接近保温温度的温度区间,在检测到液体温度小于或等于该温度区间下限时开启加热装置,在检测到液体温度大于或等于该温度区间上限时关闭加热装置,不同的方案的控制目标都是将液体保持在保温温度下,只是保持的精度有所不同,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应理解,将液体保持在保温温度下,此处的“下”是指保温温度这个温度状态下,而非指代大小关系,也就是并非指代保持液体温度低于保温温度。此外,控制加热装置运行时,根据加热功能的不同,可以直接将液体保持在保温温度下,也可以先将液体烧至沸腾,再降温并保持在保温温度下,这都是本公开的实现方式,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采集了加热装置运行前容器内液体的初始温度。通过获取初始温度和保温温度的温度映射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初始温度和获取到的温度映射信息来确定加热液体的保温温度,能够实现保温温度的合理调整,保障由此冲泡的配方奶具备适宜的喂食温度。此外,由于液体加热容器本身配置有检测容器内的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因而无需改变现有液体加热容器的硬件结构,只需在软件上进行算法升级,可以直接优化现有产品,能够大幅降低产品升级的成本。
应理解,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不仅适用于配方奶的冲泡,还适用于其他对冲泡温度有较高准确性要求的饮品的冲泡,只需相应配置温度映射信息即可。
需说明的是,在根据初始温度确定出保温温度后,若加热装置继续运行,则可使用此前确定的保温温度,并可在特定情况下主动更新保温温度,若加热装置被关闭后再次启动,则可以重新采集初始温度以更新保温温度,也可以不重新采集初始温度,即不更新保温温度,接下来将通过另一个实施例介绍更新保温温度的具体方案。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2,在步骤201,采集初始温度,初始温度是加热装置运行前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
在步骤202,获取温度映射信息,温度映射信息记录有初始温度和保温温度的映射关系。
在步骤203,根据初始温度和温度映射信息,确定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
在步骤204,根据确定的保温温度,控制加热装置运行,以将容器内的液体保持在保温温度下。
在步骤205,判断是否满足更新条件,若是,则转到步骤206,若否,则返回步骤205。
在步骤206,控制加热装置关闭,或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关闭加热装置。
在步骤207,加热装置关闭后,判断是否满足待机条件,若是,则返回步骤207,若否,则返回步骤201,以更新保温温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初始温度的更新,也就是保温温度的更新。通过配置更新条件和待机条件,能够在满足更新条件时以自动控制或提示用户操作的形式主动关闭加热装置并保持待机,可主动为加热装置充分降温冷却,降低余热对下次初始温度采集的影响。直到不再满足待机条件,才重新采集初始温度以确定保温温度,可在液体加热容器长时间运行后及时主动更新保温温度,保障液体加热容器的可靠运行。应理解,在步骤204控制加热装置运行的同时,就可以执行步骤205来判断是否满足更新条件,若不满足,则继续执行步骤204,若满足,则停止步骤204并执行步骤206;在加热装置关闭后不再满足待机条件的情况下,液体加热容器处于接通电源的状态,此时可以主动采集初始温度并开启加热装置,以减少用户使用液体的等待时间,也可不主动启动加热装置,先保持待机,在用户启动加热装置时(即加热装置被冷启动时)才采集初始温度,以保证采集到最新的初始温度。这都是本公开的实现方式,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选地,步骤201包括:若液体加热容器断电后接通电源,则在满足更新条件和/或不满足待机条件的情况下,采集初始温度。这里具体限定了液体加热容器被主动断电时的初始温度采集策略。由于用户有时会暂时断电又迅速接通电源(例如移动液体加热容器的位置),此时可能刚刚更新保温温度不久,没有再次更新的必要,通过限定在满足更新条件的情况下才采集初始温度,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更新保温温度,降低运行负荷。此时还可能加热装置仍留有余热,若设定条件中没有温度检验的条件,就会影响初始温度的准确性,通过限定在不满足待机条件的情况下才采集初始温度,可降低误测初始温度的风险,保障液体加热容器的可靠运行。应理解,可仅限定其中一种条件,也可同时限定这两种条件,这都是本公开的实现方式,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若经条件判断,没有采集初始温度,可继续使用此前的保温温度实现控制。
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与容器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关于上述更新条件和待机条件,其中,更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达到更新周期、运行时长达到目标时长、收到更新指令;待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加热装置的关闭时长小于设定时长、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
对于更新条件,一方面,可按照间隔时长的思路进行更新,实现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保温温度。间隔时长可以与实际运行情况不相关,即更新条件包括达到更新周期,也就是每隔一个更新周期就可以更新保温温度,策略简洁可靠。作为示例,可以配置一个独立供电的更新周期计时器,在确定出保温温度时开始计时,完成计时就认为达到更新周期。间隔也可以是与实际运行相关的间隔,例如更新条件可包括运行时长达到目标时长,应理解,运行时长指按照最近一次确定的保温温度运行的时长,代表每次确定的保温温度作为控制依据起作用的时长,不必在液体加热容器停止运行时继续计时,也就不必为计时器配置独立电源,并可适当减少保温温度更新次数。这一策略与固定间隔策略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运行时长中不包含待机状态的时长,需说明的是,待机状态是指接通电源但加热装置不运行的状态,保温运行时加热装置可能短暂停止加热,此时不属于待机状态。作为示例,可以配置一个仅在加热装置运行时计时的目标时长计时器,完成计时就认为运行时长达到目标时长。运行时长的具体计时起点可以在满足其物理含义的情况下灵活选择,例如可以是从满足采集初始温度的设定条件时开始计时,也可以是在采集到初始温度时开始计时,还可以是在确定出保温温度时开始计时,还可以是在确定出保温温度并开始运行加热装置时开始计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应理解,在刚好达到更新周期或运行时长刚好达到目标时长时,液体加热容器可能接通了电源,也可能没有接通电源,对于前者,可以直接进行更新,对于后者,可以等到接通电源再进行更新。对于更新条件,另一方面,更新条件可包括收到更新指令,使得用户可根据需要主动进行更新操作,提升更新灵活性。作为示例,可配置更新按钮,在用户触发更新按钮时生成更新指令,也可以利用现有按钮配置不同的触发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现有的暖奶按钮被点击一次时,会开始按照保温温度运行加热装置,可配置为长按暖奶按钮生成更新指令。
对于待机条件,其目的在于令加热装置充分降温冷却。通过配置设定时长,可以预留足够长的时间供加热装置降温,能够利用简洁的策略实现加热装置的可靠冷却。设定时长例如可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也可通过试验测得,只要能够保障加热装置充分降温冷却即可。通过配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这一条件,能够利用温度判断来确定加热装置是否充分冷却,从而在加热装置冷却后尽快更新保温温度,有助于保障保温温度及时更新。作为示例,第二设定温度可以是通电后、向容器添加液体前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为便于描述,此处称之为空杯温度;第二设定温度还可以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空杯温度的统计值,例如平均值、众数、最大值;还可以配置专门检测环境温度的传感器,将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环境温度,并建立该环境温度和空杯温度的映射关系,根据该映射关系和当前检测的环境温度确定空杯温度,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应理解,无论是更新条件还是待机条件,都可以同时包括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并列的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或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将对应的上述至少两个条件共同作为更新条件或待机条件,需同时满足这至少两个条件。
接下来介绍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液体加热容器为调奶器,并配置有暖奶键和烧水键两个工作键,能够分别以保温和烧水后保温两种方式启动加热装置。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3,若用户在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冷机状态时(加热装置充分降温冷却,没有余热)接通其电源,并且把未经加热的常温水倒进调奶器里,这时候按工作键(暖奶键或者烧水键),可根据按下工作键时的水温温度(即初始温度T)来补偿保温温度。当初始温度T小于或等于10℃时,说明环境很冷,需要用较高的保温温度来冲奶,确定保温温度T1为55℃;当初始温度T大于或等于25℃时,说明环境温度很高,需要用较低的保温温度来冲奶,确定保温温度T1为45℃;当初始温度T在10-25℃时,保温温度T1也根据初始温度T做补偿,通过线性插值法来确定保温温度T1,即以初始温度T等于25℃时保温温度为45℃做基准,基准偏差△T1=25-T,分成15(其中15为25-10得出)等分,即保温补偿△T=△T1/15*10,(其中10为55-45得出),把10℃的补偿温度分成15等分,最终保温温度T1=45+△T=45+△T1/15*10。
然后保存保温温度T1,若用户按下的工作键是暖奶键,则以保温温度T1保温,若用户按下的工作键是烧水键,则先将水烧沸后再以保温温度T1保温。在一个24小时的更新周期内,保温温度T1只判断一次(即冷机上电,加水工作后判断),可防止多次判断时加热装置的余温引起误判,此后按照保存的保温温度T1工作24小时(若用户主动关闭液体加热容器或断开电源,可继续计时),24小时后再重复前述步骤。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框图。
参照图4,液体加热容器400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401、至少一个处理器402、容器(图中未示出)、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其中,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容器,温度传感器与容器相连接,作为示例,容器底部具有夹层,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在夹层内,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容器内底壁的温度。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401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402执行时,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作为示例,液体加热容器400可以是调奶器、养生杯。
在液体加热容器400中,处理器402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可编程逻辑装置、专用处理器系统、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处理器还可包括模拟处理器、数字处理器、微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处理器阵列、网络处理器等。
处理器402可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1中的指令或代码,其中,存储器401还可以存储数据。指令和数据还可经由网络接口装置而通过网络被发送和接收,其中,网络接口装置可采用任何已知的传输协议。
存储器401可与处理器402集成为一体,例如,将RAM或闪存布置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之内。此外,存储器401可包括独立的装置,诸如,外部盘驱动、存储阵列或任何数据库系统可使用的其他存储装置。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可在操作上进行耦合,或者可例如通过I/O端口、网络连接等互相通信,使得处理器402能够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文件。
此外,液体加热容器400还可包括视频显示器(诸如,液晶显示器)和用户交互接口(诸如,物理按键、触摸输入装置等)。液体加热容器400的所有组件可经由总线和/或网络而彼此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时,促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这里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闪存、非易失性存储器、CD-ROM、CD-R、CD+R、CD-RW、CD+RW、DVD-ROM、DVD-R、DVD+R、DVD-RW、DVD+RW、DVD-RAM、BD-ROM、BD-R、BD-RLTH、BD-RE、蓝光或光盘存储器、硬盘驱动器(HDD)、固态硬盘(SSD)、卡式存储器(诸如,多媒体卡、安全数字(SD)卡或极速数字(XD)卡)、磁带、软盘、磁光数据存储装置、光学数据存储装置、硬盘、固态盘以及任何其他装置,所述任何其他装置被配置为以非暂时性方式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并将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提供给处理器或计算机使得处理器或计算机能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可在诸如客户端、主机、代理装置、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中部署的环境中运行,此外,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机程序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分布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上,使得计算机程序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以分布式方式存储、访问和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时,促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加热装置和容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初始温度,所述初始温度是所述加热装置运行前所述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
获取温度映射信息,所述温度映射信息记录有初始温度和保温温度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和所述温度映射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所述保温温度;
根据确定的所述保温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运行,以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保持在所述保温温度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映射信息记录一一对应的初始温度区间和保温温度,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和所述温度映射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包括:
查询所述温度映射信息,得到所述初始温度在所述温度映射信息中所属的初始温度区间对应的所述保温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和所述温度映射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保温温度,还包括:
在所述温度映射信息中未记录所述初始温度所属的初始温度区间的情况下,通过线性插值法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所述保温温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与所述容器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采集初始温度,包括:
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所述初始温度,其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液体加热容器接通电源后首次检测到所述容器内有液体、所述加热装置被冷启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小于第一设定温度,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取值下限是目标历史时段内的所述初始温度的最大值,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取值上限比所述最大值大10℃。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确定的所述保温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运行,以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保持在所述保温温度下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更新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关闭,或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关闭后,在满足待机条件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加热装置关闭,在不再满足所述待机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所述采集初始温度的步骤,以更新所述保温温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初始温度,包括:
若所述液体加热容器断电后接通电源,则在满足所述更新条件和/或不满足所述待机条件的情况下,采集所述初始温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与所述容器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更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达到更新周期、运行时长达到目标时长、收到更新指令;
所述待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加热装置的关闭时长小于设定时长、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
8.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
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容器;
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容器相连接;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时,促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到7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时,促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到7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到7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方法。
CN202210344026.2A 2022-03-31 2022-03-31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711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4026.2A CN114711634B (zh) 2022-03-31 2022-03-31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4026.2A CN114711634B (zh) 2022-03-31 2022-03-31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1634A true CN114711634A (zh) 2022-07-08
CN114711634B CN114711634B (zh) 2023-07-04

Family

ID=82242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4026.2A Active CN114711634B (zh) 2022-03-31 2022-03-31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163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9377A1 (en) * 2010-10-27 2013-08-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emi-automatic tea maker
CN108245008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加热控制方法和加热控制装置
CN207604813U (zh) * 2017-07-25 2018-07-1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N209678095U (zh) * 2019-03-22 2019-11-26 庄燕红 一种利用半导体致冷片制成的恒温茶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9377A1 (en) * 2010-10-27 2013-08-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emi-automatic tea maker
CN108245008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加热控制方法和加热控制装置
CN207604813U (zh) * 2017-07-25 2018-07-1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N209678095U (zh) * 2019-03-22 2019-11-26 庄燕红 一种利用半导体致冷片制成的恒温茶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1634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2906B (zh) 冰箱储存物的解冻方法与冰箱
CN110367297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缺水检测方法及食品加工机
CN103363670B (zh) 空气能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220235989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for ice making of refrigerator, and refrigerator
US20230003405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System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CN110269518B (zh) 烹饪控制方法及烹饪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CN105476441A (zh) 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4930714A (zh) 热泵热水器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09425120B (zh) 热水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热水器
JPS62266014A (ja) 被煮炊物の量検出方法
CN105135606B (zh) 控制空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74564A (zh)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460875A (zh) 制冰时间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冰箱
CN114711634B (zh)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42550A (zh) 底置式蒸汽发生装置及底置式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398539B (zh) 一种利用迫近参数的冰箱温度控制方法
WO2018227662A1 (zh) 用于冰箱的湿度控制设备、方法和冰箱
CN104061752A (zh) 冰箱的控制系统及冰箱
CN114947513B (zh)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8374B (zh) 一种电水壶的显温控制方法
KR20110081581A (ko) 김치저장고의 숙성 제어방법
CN111053440A (zh) 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炖锅
CN109480619B (zh) 一种电热水瓶的控制方法
CN204177118U (zh) 冰箱的控制系统及冰箱
WO2019080623A1 (zh) 烹饪器具及其保温性能自动调节方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