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8412B - 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08412B
CN114708412B CN202210631255.2A CN202210631255A CN114708412B CN 114708412 B CN114708412 B CN 114708412B CN 202210631255 A CN202210631255 A CN 202210631255A CN 114708412 B CN114708412 B CN 114708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ene
model
contour
arrangement
out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12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08412A (zh
Inventor
熊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ings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ings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ingsh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ings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12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8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08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8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08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8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7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or training a mod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8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using virtual or augment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04Architectural design, interior desig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虚拟现实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本发明建立场景模型,通过VR设备向用户提供布景服务,在接收到用户的展示请求时,对场景模型进行动态渲染,极大地提高了布景真实性。

Description

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现实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当下科技领域非常流行的关键词,它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它能够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现有的虚拟现实技术大都应用于影视或游戏领域,对于装修领域的涉足不深,现有的装修设计软件大都是平面式的3D设计软件,其真实感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已经足够,但是对于非设计人员的用户来说,真实感还是略微欠缺的,而虚拟现实对真实感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因此,如何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提高装修过程的真实感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并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
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
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并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布景请求,获取用户上传的建筑数据;其中,所述建筑数据至少包括二维图纸;
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基于优化目标函数与所述感知数据,对至少两个子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值,其中,所述子模型对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包括至少两个评估指标;
当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值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进行加权处理,以构建场景模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于优化目标函数与所述感知数据,对至少两个子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值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感知数据输入子模型进行训练,以输出对应的场景标签;
根据优化目标函数、预设场景标签与所述场景标签,获取所述感知数据输入所述子模型后得到的优化目标函数值;
若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值收敛,则建立场景子模型;
若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值不收敛,则调整所述感知数据输入的子模型的权重参数,直至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值收敛;
其中,所述场景模型包括第一场景子模型与第二场景子模型;所述第一场景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度与模型复杂度;所述第二场景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的评估指标包括召回率与模型复杂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
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
根据用户的选取信息读取相应布景物品的轮廓模型,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相对于所述场景模型的布置信息;
开放标签获取端口,基于所述标签获取端口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的布置类型;其中,所述布置类型至少包括刚性类型和非刚性类型;
实时获取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的交叉区域,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则控制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不交叉后保存所述轮廓模型,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非刚性类型时,生成错误报告,当不存在交叉区域时,保存所述轮廓模型,其中所述场景模型包括场景实体边线,以及由所述场景实体边线围成的场景可容置空间,所述交叉区域为轮廓模型嵌入场景实体边线内的区域;
其中,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则控制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不交叉后保存所述轮廓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自动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的多条轮廓边线,每条所述轮廓边线由多个均匀设置的轮廓基点组成;
根据所述场景模型中的场景实体边线,确定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
判断多条所述轮廓边线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平齐的轮廓边线;
若存在,则基于所述相平齐的轮廓边线将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进行贴面放置;
若不存在,则在多个所述轮廓基点中选择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接触的轮廓基点,将所述轮廓模型基于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接触的轮廓基点,进行单点接触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气候类型,根据所述气候类型确定基准环境曲线;其中,所述基准环境曲线的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环境影响因子;
获取所述场景模型的当前温度信息和当前湿度信息,根据所述当前温度信息和所述当前湿度信息对所述基准环境曲线进行修正;
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输入的含有时间段的展示指令,基于所述时间段截取修正后的基准环境曲线,得到目标曲线,根据所述目标曲线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表达式为:
Figure 13604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381080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环境影响因子,
Figure 426397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基准环境影响因子,
Figure 24868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环境影响因子变化的比例,
Figure 839240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环境影响因子变化的速率,
Figure 927282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时间,
Figure 272944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调整系数,
Figure 737423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当前湿度值,
Figure 406302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当前温度值,
Figure 602928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基准温度值,
Figure 622837DEST_PATH_IMAGE011
用于拟合环境影响因子的递增或递减趋势,当
Figure 687745DEST_PATH_IMAGE012
时,表示环境影响因子随时间
Figure 476709DEST_PATH_IMAGE006
递减,当
Figure 109816DEST_PATH_IMAGE013
时,表示环境影响因子随时间
Figure 617021DEST_PATH_IMAGE006
递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获取所述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向定位服务器发送第一短信数据,所述第一短信数据包括定位请求;
接收第二短信数据并解析,所述第二短信数据由所述定位服务器根据卫星捕获辅助数据生成,所述第二短信数据包括服务端绝对位置信息;
获取执行端相对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绝对位置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确认执行端实际位置信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的动态显示请求,基于所述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确定时间点组;
基于目标曲线确定与时间点组为映射关系的环境因子组;
基于所述环境因子组对场景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与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
根据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生成动态展示模型并循环显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轮廓模型在场景模型内的排布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场景模型对应的场景类别,以及多个所述轮廓模型分别对应的轮廓类别;
在预设类别关联表中,通过设于所述场景模型内的每个所述轮廓模型对应的轮廓类别,查找确定所述轮廓类别与所述场景类别之间的单项关联度;
在所述轮廓模型布置完成后,获取完成轮廓模型布置后的场景模型的场景布置图片,将所述场景布置图片进行图片分析,并与标准布置图片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场景布置图片对应的场景拥挤度;
根据各所述轮廓模型对应的单项关联度,以及所述场景拥挤度计算得到完成轮廓模型布置后的场景模型对应的排布效果值;
其中,所述排布效果值的表达式为:
Figure 469308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112779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所述排布效果值,
Figure 713524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基准效果值,
Figure 645708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某一类的轮廓模型对应的单项关联度,
Figure 990102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某一类的轮廓模型对应的数量,
Figure 815976DEST_PATH_IMAGE019
表示某一类的轮廓模型对应的最大值,
Figure 853202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轮廓模型的类别序号,
Figure 7103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轮廓模型的类别数量,
Figure 889608DEST_PATH_IMAGE022
表示拥挤度的校正参数,
Figure 507671DEST_PATH_IMAGE023
表示场景拥挤度,
Figure 528848DEST_PATH_IMAGE024
表示基准拥挤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所述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并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
模型填充模块,用于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环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展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展示模块包括:
时间点组确定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的动态显示请求,基于所述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确定时间点组;
因子组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曲线确定与时间点组为映射关系的环境因子组;
修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环境因子组对场景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与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
处理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生成动态展示模型并循环显示。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建立场景模型,通过VR设备向用户提供布景服务,在接收到用户的展示请求时,对场景模型进行动态渲染,极大地提高了布景真实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第一子流程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第二子流程框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第三子流程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第四子流程框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的组成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中展示模块的组成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流程框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0,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并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
VR布景功能面对的是场景规划需求,比如装修设计过程,在何处摆放何处家具就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以装修设计为例,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场景模型,比如家装领域,场景模型对应的就是用户的家。所述建筑数据可以是户型图,也可以是建筑过程的BIM模型,感知数据由安装在所述VR设备上的各传感器获取,根据所述感知数据和所述建筑数据可以建立一个场景模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场景模型的精细化程度无需太高。
S200,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
其中,步骤S200的工作流程较为简单,就是一个选取过程,选取过程是一个限定过程,用户只能在提供的布景物品表中选取布置物品。当用户选定一个布置物品时,获取用户输入的布置信息,所述布置信息主要是位置信息。依次进行布置,直至用户反馈完成信号。
S300,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当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时,视为用户发送了完成信号。此时,对所述场景模型执行保存操作。然后,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可以理解为滤镜,它由位置信息确定。举例来说,不同位置的采光情况是不同的,相应的环境影响因子也是不同的。
S400,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
步骤S400是执行步骤,在环境影响因子确定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场景模型即可。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第一子流程框图,所述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并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3:
S101,接收用户发送的布景请求,获取用户上传的建筑数据。
其中,上述的布景请求为包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建筑数据至少包括二维图纸。
S102,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基于优化目标函数与所述感知数据,对至少两个子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值。
其中,所述子模型对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包括至少两个评估指标。
S103,当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值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进行加权处理,以构建场景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优化目标函数与所述感知数据,对至少两个子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值的步骤包括:
S1021,将所述感知数据输入子模型进行训练,以输出对应的场景标签。
S1022,根据优化目标函数、预设场景标签与所述场景标签,获取所述感知数据输入所述子模型后得到的优化目标函数值。
S1023,若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值收敛,则建立场景子模型。
S1024,若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值不收敛,则调整所述感知数据输入所述子模型时的权重参数,直至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值收敛。
其中,所述场景模型包括第一场景子模型与第二场景子模型。所述第一场景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度与模型复杂度,所述第二场景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的评估指标包括召回率与模型复杂度。
该场景的感知数据可以是当前场景的感知数据,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一定时间存储的场景的感知数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该感知数据可以包括任意的数据。例如,该感知数据可以包括环境数据、运行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等等。环境数据可以包括环境温度、环境图片以及环境光强度等多种数据。运行数据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上显示的文本数据等多种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可以包括图像数据以及音频数据等多种数据。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上述全景感知架构中的信息感知层来采集场景的感知数据。例如,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环境温度,通过光线传感器来检测环境光强度,通过摄像头来获取周围环境中的图像数据,通过麦克风获取周围环境中的音频数据,通过显示控制电路来获取电子设备上显示的文本数据。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优化目标函数是子模型进行训练的判断指标。当优化目标函数值收敛时,表征子模型的权重参数已优化好,模型训练完成。不同子模型对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可能不相同。比如,第一场景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Z=argmin(Pre+Com),第二场景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Z=argmin(Recall+Com),两个子模型对应的优化目标函数不相同。其中,Pre表示评估指标准确度,Recall表示评估指标召回率,Com表示评估指标模型复杂度。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第二子流程框图,所述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4:
S201,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
S202,根据用户的选取信息读取相应布景物品的轮廓模型,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相对于所述场景模型的布置信息。
S203,开放标签获取端口,基于所述标签获取端口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的布置类型。
其中,所述布置类型至少包括刚性类型和非刚性类型。
S204,实时获取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的交叉区域,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则控制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不交叉后保存所述轮廓模型,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非刚性类型时,生成错误报告,当不存在交叉区域时,保存所述轮廓模型。
其中所述场景模型包括场景实体边线,以及由所述场景实体边线围成的场景可容置空间,所述交叉区域为轮廓模型嵌入场景实体边线内的区域。
具体的,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则控制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不交叉后保存所述轮廓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S2041,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自动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的多条轮廓边线,每条所述轮廓边线由多个均匀设置的轮廓基点组成。
在本步骤中,轮廓模型的形状可以为规则与不规则。例如,轮廓模型可以为规则形状的书架,或不规则形状的花瓶。可以理解的,无论是书架还是花瓶,都是由多条轮廓边线组成的,且每个轮廓边线中包含有多个轮廓基点。
S2042,根据所述场景模型中的场景实体边线,确定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室内布景,场景模型一般即为室内模型,场景实体边线一般指的是室内墙体所在平面上的多个线条。
S2043,判断多条所述轮廓边线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平齐的轮廓边线。
可以理解的,在本步骤中,也即判断轮廓模型与场景实体边线所在平面(室内墙体)是否相接触。
S2044,若存在,则基于所述相平齐的轮廓边线将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进行贴面放置。
S2045,若不存在,则在多个所述轮廓基点中选择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接触的轮廓基点,将所述轮廓模型基于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接触的轮廓基点,进行单点接触放置。
例如,若轮廓模型为不规则形状的花瓶,则花瓶对应的轮廓模型不存在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平齐的轮廓边线。因此只能在多个轮廓基点中选择与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接触的轮廓基点,也即将花瓶沿着室内墙体的平面接触放置。步骤S201至步骤S204对场景模型的填充过程进行了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情况是,当轮廓模型与场景模型出现重合时,以哪个模型为主。对于此,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个布置类型获取接口,用于确定轮廓模型的种类,当所述轮廓模型为刚性时,以轮廓模型为主。
具体的,所述轮廓模型为布景物品对应的模型的轮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评价各个轮廓模型在场景模型内的排布效果,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211,获取所述场景模型对应的场景类别,以及多个所述轮廓模型分别对应的轮廓类别。
S212,在预设类别关联表中,通过设于所述场景模型内的每个所述轮廓模型对应的轮廓类别,查找确定所述轮廓类别与所述场景类别之间的单项关联度。
S213,在所述轮廓模型布置完成后,获取完成轮廓模型布置后的场景模型的场景布置图片,将所述场景布置图片进行图片分析,并与标准布置图片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场景布置图片对应的场景拥挤度。
S214,根据各所述轮廓模型对应的单项关联度,以及所述场景拥挤度计算得到完成轮廓模型布置后的场景模型对应的排布效果值。
其中,所述排布效果值的表达式为:
Figure 232362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856241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所述排布效果值,
Figure 594390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基准效果值,
Figure 707839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某一类的轮廓模型对应的单项关联度,
Figure 960966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某一类的轮廓模型对应的数量,
Figure 450853DEST_PATH_IMAGE019
表示某一类的轮廓模型对应的最大值,
Figure 715613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轮廓模型的类别序号,
Figure 265543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轮廓模型的类别数量,
Figure 255233DEST_PATH_IMAGE022
表示拥挤度的校正参数,
Figure 283232DEST_PATH_IMAGE023
表示场景拥挤度,
Figure 730394DEST_PATH_IMAGE024
表示基准拥挤度。
可以理解的,通过上述排布效果值的计算公式,可对场景模型的排布效果进行直接评估。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第三子流程框图,所述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的步骤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3:
S301,获取所述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气候类型,根据所述气候类型确定基准环境曲线。
其中,所述基准环境曲线的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环境影响因子。
S302,获取所述场景模型的当前温度信息和当前湿度信息,根据所述当前温度信息和所述当前湿度信息对所述基准环境曲线进行修正。
S303,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输入的含有时间段的展示指令,基于所述时间段截取修正后的基准环境曲线得到目标曲线,根据所述目标曲线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表达式为:
Figure 123329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288731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环境影响因子,
Figure 182738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基准环境影响因子,
Figure 749985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环境影响因子变化的比例,
Figure 110560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环境影响因子变化的速率,
Figure 700941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时间,
Figure 336322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调整系数,
Figure 305546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当前湿度值,
Figure 368180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当前温度值,
Figure 180278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基准温度值,
Figure 353770DEST_PATH_IMAGE011
用于拟合环境影响因子的递增或递减趋势,当
Figure 630031DEST_PATH_IMAGE012
时,表示环境影响因子随时间
Figure 925883DEST_PATH_IMAGE006
递减,当
Figure 287594DEST_PATH_IMAGE013
时,表示环境影响因子随时间
Figure 202461DEST_PATH_IMAGE006
递增。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向定位服务器发送第一短信数据,所述第一短信数据包括定位请求;
接收第二短信数据并解析,所述第二短信数据由所述定位服务器根据卫星捕获辅助数据生成,所述第二短信数据包括服务端绝对位置信息;
获取执行端相对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绝对位置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确认执行端实际位置信息。
上述内容对环境影响因子的确定过程进行了限定,首先,根据绝对信息获取场景模型所在区域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场景模型的实际位置信息,进一步确定影响因子;其中,所述环境信息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所述环境影响因子也是随时间变化的。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的第四子流程框图,所述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步骤S401至步骤S404:
S401,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的动态显示请求,基于所述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确定时间点组。
S402,基于目标曲线确定与时间点组为映射关系的环境因子组。
S403,基于所述环境因子组对场景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与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
S404,根据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生成动态展示模型并循环显示。
步骤S401至步骤S404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执行步骤,首先,接收用户发送的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更新频率就是场景模型的切换频率;然后,根据时间范围确定环境因子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曲线的生成过程基于历史数据,生成的目标曲线大都是年或月为单位,接收到的时间范围大都以天或小时为单位;最后,根据所述环境因子确定“滤镜”,根据所述“滤镜”对场景模型进行修正即可。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的组成结构框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所述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10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11,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并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
模型填充模块12,用于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环境信息确定模块13,用于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展示模块14,用于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中展示模块的组成结构框图,所述展示模块14包括:
时间点组确定单元141,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的动态显示请求,基于所述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确定时间点组;
因子组确定单元142,用于基于目标曲线确定与时间点组为映射关系的环境因子组;
修正单元143,用于基于所述环境因子组对场景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与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
处理执行单元144,用于根据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生成动态展示模型并循环显示。
所述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所能实现的功能均由计算机设备完成,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所述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
处理器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指令,然后根据指令要求完成相应操作,产生一系列控制命令,使计算机各部分自动、连续并协调动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程序的输入、数据的输入以及运算并输出结果,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均由运算器完成;所述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所述只读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器外部设有保护装置。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终端设备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服务设备的描述仅仅是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上述描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上述处理器是上述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用户终端的各个部分。
上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上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上述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信息采集模板展示功能、产品信息发布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泊位状态显示系统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不同产品种类对应的产品信息采集模板、不同产品提供方需要发布的产品信息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 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终端设备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模块/单元,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系统实施例的功能。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并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其中,所述建筑数据包括户型图或BIM模型,所述感知数据由安装在VR设备上的各传感器进行获取;
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
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
所述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
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
根据用户的选取信息读取相应布景物品的轮廓模型,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相对于所述场景模型的布置信息;
开放标签获取端口,基于所述标签获取端口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的布置类型;其中,所述布置类型至少包括刚性类型和非刚性类型;
实时获取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的交叉区域,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则控制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不交叉后保存所述轮廓模型;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非刚性类型时,生成错误报告;当不存在交叉区域时,保存所述轮廓模型,其中所述场景模型包括场景实体边线,以及由所述场景实体边线围成的场景可容置空间,所述交叉区域为轮廓模型嵌入场景实体边线内的区域;
其中,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则控制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不交叉后保存所述轮廓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自动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的多条轮廓边线,每条所述轮廓边线由多个均匀设置的轮廓基点组成;
根据所述场景模型中的场景实体边线,确定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
判断多条所述轮廓边线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平齐的轮廓边线;
若存在,则基于所述相平齐的轮廓边线将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进行贴面放置;
若不存在,则在多个所述轮廓基点中选择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接触的轮廓基点,将所述轮廓模型基于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接触的轮廓基点,进行单点接触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并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布景请求,获取用户上传的建筑数据;其中,所述建筑数据至少包括二维图纸;
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基于优化目标函数与所述感知数据,对至少两个子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值,其中,所述子模型对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包括至少两个评估指标;
当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值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进行加权处理,以构建场景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优化目标函数与所述感知数据,对至少两个子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值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感知数据输入子模型进行训练,以输出对应的场景标签;
根据优化目标函数、预设场景标签与所述场景标签,获取所述感知数据输入所述子模型后得到的优化目标函数值;
若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值收敛,则建立场景子模型;
若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值不收敛,则调整所述感知数据输入所述子模型时的权重参数,直至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值收敛;
其中,所述场景模型包括第一场景子模型与第二场景子模型;所述第一场景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度与模型复杂度;所述第二场景子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的评估指标包括召回率与模型复杂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气候类型,根据所述气候类型确定基准环境曲线;其中,所述基准环境曲线的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环境影响因子;
获取所述场景模型的当前温度信息和当前湿度信息,根据所述当前温度信息和所述当前湿度信息对所述基准环境曲线进行修正;
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输入的含有时间段的展示指令,基于所述时间段截取修正后的基准环境曲线得到目标曲线,根据所述目标曲线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表达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环境影响因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基准环境影响因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环境影响因子变化的比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环境影响因子变化的速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调整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当前湿度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当前温度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基准温度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用于拟合环境影响因子的递增或递减趋势,当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时,表示环境影响因子随时间
Figure 468609DEST_PATH_IMAGE006
递减,当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时,表示环境影响因子随时间
Figure 448066DEST_PATH_IMAGE006
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向定位服务器发送第一短信数据,所述第一短信数据包括定位请求;
接收第二短信数据并解析,所述第二短信数据由所述定位服务器根据卫星捕获辅助数据生成,所述第二短信数据包括服务端绝对位置信息;
获取执行端相对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绝对位置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确认执行端实际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的动态显示请求,基于所述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确定时间点组;
基于目标曲线确定与时间点组为映射关系的环境因子组;
基于所述环境因子组对场景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与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
根据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生成动态展示模型并循环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轮廓模型在场景模型内的排布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场景模型对应的场景类别,以及多个所述轮廓模型分别对应的轮廓类别;
在预设类别关联表中,通过设于所述场景模型内的每个所述轮廓模型对应的轮廓类别,查找确定所述轮廓类别与所述场景类别之间的单项关联度;
在所述轮廓模型布置完成后,获取完成轮廓模型布置后的场景模型的场景布置图片,将所述场景布置图片进行图片分析,并与标准布置图片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场景布置图片对应的场景拥挤度;
根据各所述轮廓模型对应的单项关联度,以及所述场景拥挤度计算得到完成轮廓模型布置后的场景模型对应的排布效果值;
其中,所述排布效果值的表达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所述排布效果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基准效果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某一类的轮廓模型对应的单项关联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某一类的轮廓模型对应的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表示某一类的轮廓模型对应的最大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轮廓模型的类别序号,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轮廓模型的类别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表示拥挤度的校正参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表示场景拥挤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表示基准拥挤度。
8.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建筑数据的布景请求,并获取场景的感知数据,根据所述建筑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建立场景模型;
模型填充模块,用于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根据所述选取信息和布置信息填充所述场景模型;环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展示标签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展示指令,获取场景模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展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环境影响因子展示填充后的场景模型;
所述展示模块包括:
时间点组确定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含有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的动态显示请求,基于所述更新频率和时间范围确定时间点组;
因子组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曲线确定与时间点组为映射关系的环境因子组;
修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环境因子组对场景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与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
处理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间点组中不同时间点处的场景模型生成动态展示模型并循环显示;
所述模型填充模块还用于:
显示预设的布景物品表,根据所述布景物品表接收用户的选取信息;
根据用户的选取信息读取相应布景物品的轮廓模型,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相对于所述场景模型的布置信息;
开放标签获取端口,基于所述标签获取端口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的布置类型;其中,所述布置类型至少包括刚性类型和非刚性类型;
实时获取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的交叉区域,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则控制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不交叉后保存所述轮廓模型;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非刚性类型时,生成错误报告;当不存在交叉区域时,保存所述轮廓模型,其中所述场景模型包括场景实体边线,以及由所述场景实体边线围成的场景可容置空间,所述交叉区域为轮廓模型嵌入场景实体边线内的区域;
其中,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则控制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模型不交叉后保存所述轮廓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存在交叉区域且所述布置类型为刚性类型时,自动获取所述轮廓模型的多条轮廓边线,每条所述轮廓边线由多个均匀设置的轮廓基点组成;
根据所述场景模型中的场景实体边线,确定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
判断多条所述轮廓边线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平齐的轮廓边线;
若存在,则基于所述相平齐的轮廓边线将所述轮廓模型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进行贴面放置;
若不存在,则在多个所述轮廓基点中选择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接触的轮廓基点,将所述轮廓模型基于与所述场景实体边线的所在平面相接触的轮廓基点,进行单点接触放置。
9.一种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
CN202210631255.2A 2022-06-06 2022-06-06 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4708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1255.2A CN114708412B (zh) 2022-06-06 2022-06-06 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1255.2A CN114708412B (zh) 2022-06-06 2022-06-06 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8412A CN114708412A (zh) 2022-07-05
CN114708412B true CN114708412B (zh) 2022-09-02

Family

ID=8217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1255.2A Active CN114708412B (zh) 2022-06-06 2022-06-06 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084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1073B (zh) * 2022-07-06 2022-09-20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顾客画像的服装个性化定制方法及系统
CN114995563B (zh) * 2022-08-03 2022-10-21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状态需求自匹配的环境状态展示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5423948B (zh) * 2022-11-04 2023-02-21 江西省映尚科技有限公司 Vr图像的处理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41400B (zh) * 2023-08-29 2023-11-28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虚拟布景交互式生成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9247A (zh) * 2017-06-30 2017-09-15 重庆八戒工程网络有限公司 基于3d云设计的家居行业服务平台
CN109685910A (zh) * 2018-11-16 2019-04-26 成都生活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vr的房间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vr穿戴设备
CN109741459A (zh) * 2018-11-16 2019-05-10 成都生活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vr的房间布景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1797854A (zh) * 2019-04-09 2020-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场景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08982A (zh) * 2020-11-11 2021-02-02 安徽山水空间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装修效果展示方法及其装置
CN113269088A (zh) * 2021-05-25 2021-08-17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基于场景特征提取的场景描述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521A (zh) * 2016-06-08 2017-12-1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48965A (zh) * 2020-10-27 2021-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9247A (zh) * 2017-06-30 2017-09-15 重庆八戒工程网络有限公司 基于3d云设计的家居行业服务平台
CN109685910A (zh) * 2018-11-16 2019-04-26 成都生活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vr的房间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vr穿戴设备
CN109741459A (zh) * 2018-11-16 2019-05-10 成都生活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vr的房间布景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1797854A (zh) * 2019-04-09 2020-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场景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08982A (zh) * 2020-11-11 2021-02-02 安徽山水空间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装修效果展示方法及其装置
CN113269088A (zh) * 2021-05-25 2021-08-17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基于场景特征提取的场景描述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pplic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VR Technology in Interior Design》;Rui Wang;《2019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ICICTA)》;20200410;第182-186页 *
VR技术下的三维家居设计及其展示系统开发应用;张文;《现代电子技术》;20200812(第1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8412A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08412B (zh) 基于vr的室内布景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77546B (zh) 虚拟现实模型渲染方法及装置
US9317966B1 (en) Determine heights/shapes of buildings from images with specific types of metadata
CN110478898B (zh) 游戏中虚拟场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619554A (zh) 房源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98040A (zh) 虚拟资源对象渲染方法和装置
CN106611056B (zh) 三维仿真地图的切图方法及装置
US9679398B2 (en) Rendering images using color contribution values of render elements
US2015034691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ng data processing in satellite photogrammetry systems
CN114140588A (zh) 数字沙盘的创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26134B (zh)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60154781A1 (en) Semantic Modeling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 Business Intelligence
CN114187589A (zh) 一种目标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15929B (zh) 书籍展示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57202B (zh) 一种三维模型更新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90295321A1 (en) Mobile application for signage design solution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CN108932704B (zh) 图片处理方法、图片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625983A (zh) 房源信息展示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66618A (zh) 家具的生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297652A (zh) 施工图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838214A (zh) 数据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241598A (zh) 基于家具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562749A (zh) 基于ai的通用智能家居方案自动化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04639844A (zh) 一种校准模拟长曝光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36249B (zh) 地图信息点的管理方法和相关装置、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