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8313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8313B
CN114698313B CN202011644909.2A CN202011644909A CN114698313B CN 114698313 B CN114698313 B CN 114698313B CN 202011644909 A CN202011644909 A CN 202011644909A CN 114698313 B CN114698313 B CN 114698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unctional module
sub
electronic devic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449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8313A (zh
Inventor
陈家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449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8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8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8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8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8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23Stackable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56Details of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or 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tridge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26Multiple connections subassembli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支架、至少一个功能模组及遮盖模组。支架包括多个收容位。至少一个功能模组设于所述支架内,所述功能模组位于所述收容位,所述收容位的数量多于所述功能模组的数量,至少一个所述功能模组能够在不同的所述收容位之间移动。遮盖模组盖合于所述功能模组,所述遮盖模组包括遮盖区,所述遮盖区对应于多个所述收容位,所述遮盖区的透光区域随着所述功能模组的移动而变化。本申请提供一种实现局部形态变换,同时还能够兼容良好外观形貌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趣味性追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局部形态的多样性或灵活可变性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实现电子设备的局部形态变换,同时还能够兼容良好外观形貌,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实现局部形态变换,同时还能够兼容良好外观形貌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支架,包括多个收容位;
至少一个功能模组,设于所述支架内,所述功能模组位于所述收容位,所述收容位的数量多于所述功能模组的数量,至少一个所述功能模组能够在不同的所述收容位之间移动;及
遮盖模组,盖合于所述功能模组,所述遮盖模组包括遮盖区,所述遮盖区对应于多个所述收容位,所述遮盖区的透光区域随着所述功能模组的移动而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功能模组在支架内的位置能够移动,未设置功能模组的收容位也随着功能模组的移动而发生变化。遮盖模组的遮盖区的透光区域随着功能模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遮盖模组的遮盖区的遮盖区域随着空的收容位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如此,相较于一般技术中固定设置的功能模组,不仅实现了功能模组的设置位置不受固定限制,具有灵活可调的特点,还实现了无论功能模组的设置位置如何变化,遮盖模组皆能够透过功能模组所接收或发射的光线及遮盖未设置功能模组的空置收容位,如此,确保了功能模组的正常工作及还确保了功能模组变化时的外观形貌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支架的俯视图一;
图6是图4中支架和功能模组的俯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8是图4中的支架的俯视图二;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功能模组的排布方式的俯视图;
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功能模组的排布方式的俯视图;
图9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功能模组的排布方式的俯视图;
图9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功能模组的排布方式的俯视图;
图9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功能模组的排布方式的俯视图;
图9f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功能模组的排布方式的俯视图;
图9g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功能模组的排布方式的俯视图;
图9h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功能模组的排布方式的俯视图;
图9i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功能模组的排布方式的俯视图;
图10是图4中的遮盖模组的子遮盖区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遮盖模组的立体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遮盖模组的立体图;
图13是图4中的第二子支架的立体图;
图14是图3中沿X-Z平面的剖面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卡合件在伸出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4中卡合件在收容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该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话、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机顶盒等。其中,可穿戴设备为直接随身佩戴或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戒指、手环、项链、耳机、眼镜、发箍、头盔、腰部佩戴件、腕部佩戴件、臂部佩戴件、脚踝佩戴件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为智能手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1,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0及壳体20。
其中,显示屏10大致呈矩形。显示屏10为用于电子设备100显示图像的模组。显示屏10设于电子设备100的正面,电子设备100的正面也是用户在正常使用电子设备100时朝向的面。显示屏10包括但不限于柔性显示屏10、硬质显示屏10、可弯折显示屏10、可拉伸显示屏10等等。显示屏10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为液晶显示屏10(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10、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10等。从显示屏10的形状划分,显示屏10包括但不限于为平直板状或2.5D曲面或3D曲面等。
请参阅图2,按照设于电子设备100的位置划分,壳体20包括中框30及后盖40,其中,中框30包括边框31及设于边框31内的中板32。边框31设于电子设备100的侧面。边框31围接于显示屏10的周侧。当电子设备100大致呈矩形时,边框31包括四个侧边以分别设于电子设备100的四个侧面。中板32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与显示屏10相对设置。中板32包括设于边框31内的铝合金注塑体、塑胶注塑体等等,中板32形成主板、电池、各种电子器件的收容空间、固定件的安装孔等,以使主板、电池、各种电子器件能有序地归整地安装于电子设备100内。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的显示屏10的屏占比较大,显示屏10厚度方向的正投影可完全覆盖中板32或覆盖中板32的80~100%。显示屏10的显示图像的面积占整个显示屏10正面的面积的85~100%。
后盖40位于中框30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后盖40盖接于边框31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边框31与后盖40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边框31与后盖40为一体成型。本申请对于边框31和后盖40的材质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边框31、后盖4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塑料、金属、陶瓷、玻璃等中的至少一者。
壳体20围接于显示屏10周侧,以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内腔。
请参阅图3及图4,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支架50、至少一个功能模组60及遮盖模组70。
请参阅图5,支架50设于电子设备100的内腔。支架50包括多个收容位50a。
请参阅图6,至少一个功能模组60设于支架50内。本申请中,功能模组6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功能模组60位于一个收容位50a。收容位50a的数量多于功能模组60的数量。收容位50a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功能模组60能够在不同的收容位50a之间移动。本申请中的功能模组60为一个时,功能模组60能够在不同的收容位50a之间移动。本申请中的功能模组60为多个时,多个功能模组60中至少一个能够在不同的收容位50a之间移动。
请参阅图7,遮盖模组70盖合于至少一个功能模组60。遮盖模组70包括遮盖区71。遮盖区71对应于多个收容位50a。遮盖区71的透光区域随着功能模组60的移动而变化。具体的,功能模组60包括但不限于为与外界环境或用户进行交互的电子器件。可选的,功能模组60接收或发射的信号为光信号。例如,功能模组60包括摄像头模组、闪光灯模组、指纹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当功能模组60工作时,功能模组60经遮盖模组70上的遮盖区71与外界环境或用户进行信号交互。
可选的,请参阅图2,壳体20设有开孔21。本实施例中,开孔21设于后盖40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孔21还可以设于边框31上。遮盖模组70设于开孔21。可以理解的,遮盖模组70与开孔21装配良好。
遮盖模组70盖合于功能模组60上,一方面能够透过功能模组60接收或发射的光线。另一方面能够对于支架50的空的收容位50a进行遮挡,以使用户在外看不到空的收容位50a,如此,电子设备100具有较好的外观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通过设置功能模组60在支架50内的位置能够移动,未设置功能模组60的收容位50a也随着功能模组60的移动而发生变化。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的透光区域随着功能模组60的位置变化而变化。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的遮盖区71域随着空的收容位50a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如此,相对于一般技术中固定设置的功能模组60,不仅实现了功能模组60的设置位置不受固定限制,具有灵活可调的特点,还实现了无论功能模组60的设置位置如何变化,遮盖模组70皆能够透过功能模组60所接收或发射的光线及遮盖未设置功能模组60的空置收容位50a,如此,确保了功能模组60的正常工作及还确保了功能模组60变化时的外观形貌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对于本申请提供的遮盖模组70的透光区域随着功能模组60的移动而变化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以功能模组60为后置摄像头模组为例。功能模组6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为广角摄像头模组、长焦摄像头模组、变焦摄像头模组、3D深感摄像头模组。当然,功能模组60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五个等等。本实施例提供的功能模组60与遮盖模组70具有9种排布模式。
可选的,请参阅图8,支架50具有6个收容位50a。本申请对于收容位50a的数量不做限定。6个收容位50a分成3行,第一行从左至右分别为1号位501、2号位502。第二行从左至右分别为3号位503、4号位504。第三行从左至右分别为5号位505、6号位506。
第一种排布模式至第三种排布模式为四个功能模组60按照“田”字排布。请参阅图9a,图9a的四个功能模组60两两分成两排,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位于1号位501、2号位502、5号位505、6号位506。换言之,3号位503、4号位504为空置的收容位50a。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1号位501、2号位502、5号位505、6号位506为透光区域,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3号位503、4号位504为遮光区域。
请参阅图9b,图9b的四个功能模组60两两分成两排,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位于3号位503、4号位504、5号位505、6号位506。换言之,1号位501、2号位502为空置的收容位50a。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3号位503、4号位504、5号位505、6号位506为透光区域,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1号位501、2号位502为遮光区域。
请参阅图9c,图9c的四个功能模组60两两分成两排,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位于1号位501、2号位502、3号位503、4号位504。换言之,5号位505、6号位506为空置的收容位50a。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1号位501、2号位502、3号位503、4号位504为透光区域,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5号位505、6号位506为遮光区域。
第四种排布模式至第六种排布模式为四个功能模组60按照“3+1”排布。请参阅图9d,图9d的四个功能模组60分成两列,第一列为三个功能模组60,第二列为一个功能模组60。其中,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位于1号位501、2号位502、3号位503、5号位505。换言之,4号位504、6号位506为空置的收容位50a。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1号位501、2号位502、3号位503、5号位505为透光区域,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4号位504、6号位506为遮光区域。
请参阅图9e,图9e的四个功能模组60分成两列,第一列为三个功能模组60,第二列为一个功能模组60。其中,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位于1号位501、3号位503、4号位504、5号位505。换言之,2号位502、6号位506为空置的收容位50a。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1号位501、3号位503、4号位504、5号位505为透光区域,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2号位502、6号位506为遮光区域。
请参阅图9f,图9f的四个功能模组60分成两列,第一列为三个功能模组60,第二列为一个功能模组60。其中,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位于1号位501、3号位503、5号位505、6号位506。换言之,2号位502、4号位504为空置的收容位50a。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1号位501、3号位503、5号位505、6号位506为透光区域,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2号位502、4号位504为遮光区域。
第七种排布模式至第九种排布模式为四个功能模组60按照“1+3”排布。请参阅图9g,图9g的四个功能模组60分成两列,第一列为一个功能模组60,第二列为三个功能模组60。其中,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位于1号位501、2号位502、4号位504、6号位506。换言之,3号位503、5号位505为空置的收容位50a。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1号位501、2号位502、4号位504、6号位506为透光区域,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3号位503、5号位505为遮光区域。
请参阅图9h,图9h的四个功能模组60分成两列,第一列为一个功能模组60,第二列为三个功能模组60。其中,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位于2号位502、3号位503、4号位504、6号位506。换言之,1号位501、5号位505为空置的收容位50a。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位于2号位502、3号位503、4号位504、6号位506为透光区域,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1号位501、5号位505为遮光区域。
请参阅图9i,图9i的四个功能模组60分成两列,第一列为一个功能模组60,第二列为三个功能模组60。其中,四个功能模组60分别位于2号位502、4号位504、5号位505、6号位506。换言之,1号位501、3号位503为空置的收容位50a。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位于2号位502、4号位504、5号位505、6号位506为透光区域,遮盖模组70的遮盖区71对应于1号位501、3号位503为遮光区域。
一般技术中,后置摄像头模组安装于手机上后,后置摄像头模组的位置固定,无法再改变后置摄像头模组的位置。后置摄像头模组受限于中框结构的限位,无法根据用户的喜好及应用场景实时更换排布方案。相较于一般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可根据用户的喜好及应用场景实时地更换后置摄像头模组的排布,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布局形态灵活可变性,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100的硬件布局的操控性。
此外,摄像头的位置变换不但是其形态灵活可变,而且还能够增强拍摄效果。例如,在采用广角摄像头俯拍时,可使广角摄像头向上移动,以采集到更好的俯视图像。在采用广角摄像头仰拍时,可使广角摄像头向下移动,以采集到更好的仰视图像。在采用广角摄像头平拍时,可使广角摄像头向下、向下、向左或向右移动,以采集到更广的广角范围。相应地,长焦摄像头模组、变焦摄像头模组、3D深感摄像头模组也可以采用相应的移动手段,以使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功能模组60包括多个摄像头模组和闪光灯模组。在使用不同的摄像头模组时,将闪光灯模组移动至工作的摄像头模组旁,增强拍摄补光效果。或者,将闪光灯模组移动至工作的摄像头模组的不同的位置,以在不同的方位上对摄像头模组进行补光,以拍摄到补光效果更好的图像。
功能模组60还可以包括指纹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以上的功能模组60在变化位置后,遮盖模组70的透光区域也随之改变。以下结合附图对于遮盖模组70的透光区域随着功能模组60的移动而变化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的,请参阅图10,遮盖区71包括多个子遮盖区711。每个子遮盖区711对应一个收容位50a。举例而言,支架50内设有6个收容位50a。遮盖区71包括6个子遮盖区711。每个子遮盖区711对应一个收容位50a。每个子遮盖区711在收容位50a上的正投影覆盖收容位50a。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未图示)。第一控制器电连接遮盖模组70。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子遮盖区711对应的收容位50a上是否具有功能模组60控制子遮盖区711的透光状态;或者,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子遮盖区711对应的功能模组60是否工作控制子遮盖区711的透光状态。
可以理解的,每个子遮盖区711的透光状态可以单独控制。本申请对于子遮盖区711在何时进行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的转换进行以下的举例。
在第一种子遮盖区711实现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的转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器用于在子遮盖区711对应的收容位50a上设有功能模组60时控制子遮盖区711呈透光状态。所谓透光状态是指对于可见光的透光率达到70%以上。呈透光状态的子遮盖区711组合形成透光区域。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子遮盖区711对应的收容位50a上未设有功能模组60时控制子遮盖区711呈遮光状态。所谓遮光状态是指对于外界可见光透过率小于30%,或者,对从功能模组60射出的可见光透光率小于30%。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未图示)。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功能模组60移动。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存储器(未图示),存储器用于储存功能模组60当前时间所在的收容位50a,并将当前时间功能模组60所在的收容位50a转换成电信号发送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可获取设有功能模组60的第一目标收容位50a,没有设置功能模组60的第二目标收容位50a。第二控制器将获取的第一目标收容位50a、第二目标收容位50a发送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目标收容位50a对应的子遮盖区711呈透光状态,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目标收容位50a对应的子遮盖区711为遮光状态。当功能模组60的位置变化时,第一目标收容位50a、第二目标收容位50a随之变化,第一控制器控制子遮盖区711的透光状态实时随着第一目标收容位50a、第二目标收容位50a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理解的,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是按照功能上的划分,在实际结构中,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可集成在一个控制芯片中。当然,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也可以相互独立封装成两个控制芯片。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可以设于电子设备100的主板、副板等。
在第二种子遮盖区711实现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的转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器用于在子遮盖区711对应的功能模组60工作时控制子遮盖区711呈透光状态。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子遮盖区711对应的功能模组60未工作时控制子遮盖区711呈遮光状态。
本实施方式可在所有的功能模组60未工作时控制整个遮盖区71皆呈遮光状态,如此,用户在外观面上不会看到部分的遮盖区71下方有功能模组60,部分的遮盖区71下方没有功能模组60,实现遮盖区71的外观一致性。在功能模组60工作时,控制对应工作的功能模组60的子遮盖区711呈透光状态,以使功能模组60能够与外界或用户进行交互,而不会影响到功能模组60的使用,可见,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具有灵活性强、科技感强等特点。
进一步地,遮盖模组70设于后盖40上时,遮盖模组70的材质可以与后盖40的材质相同或相近。进一步地,遮盖模组70呈遮光状态时呈现的颜色可与后盖40的外观面的颜色相近或相同,以使遮盖模组70与后盖40的外观面一致性好,提高电子设备100整机的视觉美感。其中,颜色相同是指人眼无法区分出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异。颜色相近是指人眼在仔细观察才能分出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异,且差异极小。
本实施例通过将遮盖区71划分为多个子遮盖区711,每个子遮盖区711可单独控制其透光状态,以随着功能模组60的位置移动而变化,实时地对设有功能模组60的收容位50a进行透光或实时地对工作的功能模组60进行透光,便于功能模组60经子遮盖区711收发信号,及实时地对没有设置功能模组60的收容位50a进行遮光,或实时地对没有工作的功能模组60和未设置功能模组60的收容位50a进行遮光,以提高外观面一致性。
本申请对于遮盖模组70的结构不做具体的限定,以下通过实施方式对于本申请提供的遮盖模组7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第一种可能的遮盖模组70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遮盖模组70为显示模组80。显示模组80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子显示区811。每个子显示区811对应一个收容位50a。子显示区811在不同的驱动信号下呈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可以理解的,子显示区811为上述的子遮盖区711。子显示区811单独控制,可调整其透光状态为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换言之,子显示区811在未通电或电信号不足以达到启动子显示区811工作的启动电压时,子显示区811为透光状态。子显示区811在通电工作时呈遮光状态,具体的,子显示区811可显示背景颜色,该背景颜色为白色、黑色、浅绿色等等,该背景颜色可遮挡绝大多数的可见光穿过,进而实现对其下方的收容位50a的遮挡。
可选的,遮盖模组70设于后盖40上。显示屏10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显示屏10。遮盖模组70为电子设备100的辅显示屏10。如此,遮盖模组70呈现的背景颜色可与后盖40颜色相近或相同。遮盖模组70不仅仅能够实时地跟随功能模组60的移动而变化遮光位置,还能够实现显示功能,该显示功能可在主显示屏10处于熄屏状态或休眠状态时显示时间、日期、电量、天气、消息提醒、通知等。如此,用户在只需查看时间、日期、电量、天气、消息提醒、通知等时无需解锁主显示屏10,仅从遮盖模组70上就可以查看到,节省电量及减少解锁次数。
另外,在采用后置摄像头模组进行自拍时,遮盖模组70还能够显示拍摄画面,以使用户能够及时调整拍摄角度和姿态,得到较高质量的拍摄图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遮盖模组70可设于电子设备100的正面。遮盖模组70可以为显示屏10上用于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功能模组60包括前置摄像头、闪光灯、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人脸识别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等等。在功能模组60未工作时,遮盖模组70融合于显示屏10内,进行一体化显示。在功能模组60工作时,对应于该工作的功能模组60的子显示区811呈透光状态,以实现功能模组60的信号采集。
第二种可能的遮盖模组70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2,遮盖模组70为调光模组90。调光模组90在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呈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具体的,调光模组90在不同的电压信号下具有不同的透光度,以使调光模组90呈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调光模组90包括但不限于调光玻璃等。调光玻璃可通过电控、温控、光控、压控等等各种方式实现玻璃之透明与不透光状态的切换。
调光模组90包括多个子调光区911,每个子调光区911对应一个收容位50a,每个子调光区911即为上述的子遮盖区711,可参考上述子遮盖区71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通过对调光模组90进行电控、温控、光控、压控等方式即可实现调光模组90上的多个子调光区911的透光特性进行调节,控制简单、可靠,可操控性强,成本相对较小。
本申请对于支架50的结构不做具体的限定,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对于支架5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的,请参阅图4,支架50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子支架51和第二子支架52。第一子支架51与第二子支架52分别抵接于功能模组60沿Z轴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对功能模组60的Z轴方向进行限位。第二子支架52与第一子支架51相互盖合形成多个收容位50a。第一子支架51设有安装窗口511。遮盖模组70设于安装窗口511内。
请参阅图13,第二子支架52包括底壁521及围接底壁521周侧的侧壁522。第二子支架52的底壁521也是支架52的底壁521。第二子支架52的侧壁522是支架52的全部或部分侧壁522。
请参阅图4及图13,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路板110,电路板110设于显示屏10与壳体20之间。进一步地,电路板110安装于中板32上。
可选的,底壁521为电路板110,该电路板110可以为主板,增加主板的功能,以使主板能够支撑功能模组60,同时,还能够使得功能模组60及电子器件能够直接设置在主板上,还可以进一步地减薄支架50的厚度,减小电子设备100整机厚度。
本申请中,功能模组60为电子器件。功能模组60与主板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种功能模组60与主板可能的电连接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未图示)。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电连接功能模组60。
请参阅图13,支架50的底壁521和/或侧壁522上设有开槽523。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经开槽523穿出并电连接主板。本实施例中,第二子支架52的侧壁522上设有开槽523。开槽523呈长条形。开槽523靠近底壁521且沿侧壁522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使柔性电路板随着功能模组60移动而在开槽523内移动。
通过设置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功能模组60与主板,柔性电路板使得功能模组60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如此,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方式不会妨碍功能模组60的移动,且具有较高的电连接稳定性。
在第二种功能模组60与主板可能的电连接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4,支架50的每个收容位50a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电连接部53。功能模组60上设有第二电连接部61。当功能模组60设于收容位50a时,第二电连接部61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53。
具体的,第二子支架52的底壁521为主板,第一电连接部53设于主板上的导电端子,第一电连接部53与电路板110的控制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电连接。每个收容位50a皆设有第一电连接部53。功能模组60朝向底壁521的表面上设有第二电连接部61,第二电连接部61为导电端子。当功能模组60设于收容位50a时,第二电连接部61接触并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53,如此,实现功能模组60在每个收容位50a皆能够电连接至电路板110的控制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连接部53还可以设于第二子支架52的侧壁522上,第二电连接部61可以设于功能模组60与第二子支架52的侧壁522相对的表面。
本申请对于功能模组60固定在收容位50a的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定,以下通过几种实施方式对于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60固定收容位50a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13及图15,支架50的底壁521用于承载多个功能模组60。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设于支架50底壁521的至少一个卡位件120。卡位件120位于相邻的两个或多个收容位50a之间。
请参阅图13及图15,卡位件120具有全部收容于支架50内的收容状态及至少部分伸出支架50的伸出状态。卡位件120在伸出状态时用于将至少一个功能模组60固定于收容位50a。
具体的,请参阅图16及图17,支架50的底壁521设有至少一个收容槽524。卡位件120具有完全收回至所述收容槽524内的收容状态和至少部分伸出收容槽524的伸出状态。当卡位件120处于伸出状态时,卡位件120能够对功能模组60进行限位。当卡位件120处于收容状态时,功能模组60不再受到卡位件120的限制,功能模组60在不同的收容位50a上移动。
在第一种卡位件120可能的结构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5,卡位件120设于多个收容位50a的拐角交接处。卡位件120在伸出状态能够对功能模组6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限位。
例如,收容位50a的数量为6个。卡位件120的数量为2个,一个卡位件120设于1号位501、2号位502、3号位503、4号位504的交接处,另一个卡位件120设于3号位503、4号位504、5号位505、6号位506的交接处。
卡位件120处于伸出状态时能够对功能模组6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限位。当卡位件120处于收容状态时,功能模组60不再受到X轴方向、Y轴方向上的限制,功能模组60能够沿X轴方向、Y轴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对于卡位件12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可选,功能模组60皆为矩形结构,卡位件120可呈十字形结构,一个卡位件120可对四个功能模组60进行卡位,换言之,一个卡位件120可对四个功能模组60的直角进行卡合。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卡位件120设于多个收容位50a的拐角交接处,以使一个卡位件120即可实现对至少两个功能模组6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限位,提高卡位件120的卡位效率,可减少卡位件120的数量。
在第二种卡位件120可能的结构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8,卡位件1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位件121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卡位件122。第一卡位件121设于相邻的两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收容位50a之间。第二卡位件122设于相邻的两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收容位50a之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可选的,第一卡位件121和第二卡位件122皆为长条形。第一卡位件121为竖向的卡位件120,第二卡位件122为横向卡位件120。
第一卡位件121和第二卡位件122分别对于功能模组60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卡位。在功能模组60需要沿X轴方向运动时,可使第一卡位件121处于收容状态,而第二卡位件122处于伸出状态,第二卡位件122能够作为功能模组60沿X轴运动的导向,以免功能模组60在Y轴方向不稳。在功能模组60需要沿Y轴方向运动时,第一卡位件121也能够作为功能模组60沿Y轴运动的导向,以免功能模组60在X轴方向不稳。
结合上述的任意一种卡位件120的结构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及图17,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开关件130。开关件130设于收容槽524内并连接卡位件120。开关件130用于控制卡位件120至少部分伸出收容槽524外,以使卡位件120处于伸出状态,以限制功能模组60的移动。开关件130还用于控制卡位件120完全收容于收容槽524内,以使卡位件120处于收容状态,以解除对功能模组60的移动的限制。
本申请对于开关件13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可选的,开关件130和卡位件120中至少一者包括电磁铁。具体的,开关件130与卡位件120的组合包括但不限于为电磁铁与铁的组合、铁与电磁铁的组合、电磁铁与永磁铁的组合、永磁铁与电磁铁的组合、电磁铁与电磁铁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卡位件120在与开关件130之间的磁性吸力下收容于收容槽524内。进一步地,开关件130凸设于收容槽524底部,卡位件120设有凹部。当卡位件120与开关件130相互吸引时,卡位件120朝向收容槽524底部运动直至抵接收容槽524的底部,开关件130设于卡位件120的凹部内。如此,以使卡位件120与开关件130所占据的空间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及图17,开关件130还包括弹性件131。弹性件131连接于开关件130和卡位件120之间或卡位件120与收容槽524的底部之间。进一步地,开关件130具有穿孔132,弹性件131的一端经穿孔132抵接收容槽524的底部,弹性件131的另一端抵接卡位件120。
当开关件130和卡位件120相吸时,弹性件131被压缩于穿孔132内,卡位件120完全设于收容槽524内,以使卡位件120呈收容状态。当开关件130和卡位件120无磁性力时,卡位件120在弹性件131的形变恢复力下至少部分伸出收容槽524,以使卡位件120呈伸出状态。本实施方式只需在卡位件120需要收容时给电磁铁通电,在卡位件120需要伸出时给电磁铁断电,卡位件120伸出状态为常用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可节省电子设备100的用电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卡位件120在与开关件130之间的磁性斥力下伸出收容槽524外。本实施方式中,开关件130和卡位件120中至少一者包括电磁铁。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流方向,以使电磁体的极性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卡位件120与开关件130之间的磁性力,如此控制卡位件120的伸出状态或收容状态。本实施方式无需设置弹性件131,可减少器件数量及节省空间。
本申请对于功能模组60在支架50内的移动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定,以下通过几种实施方式对于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60在支架50内移动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13,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驱动件150。第二控制器电连接驱动件150。驱动件150用于在第二控制器的作用下驱动功能模组60移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功能模组60的移动不是电控的方式,功能模组60还可以通过手动将功能模组60在不同的收容位50a上移动。在手动方式中,可在壳体20上设置按钮、拨片、旋钮等等传动件将作用力传动至功能模组60,以使功能模组60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3,驱动件150包括多个磁性驱动部151。多个磁性驱动部151相间隔设于支架50的内壁。支架50的内壁包括侧壁522和底壁521。多个磁性驱动部151可以设于支架50的侧壁522和/或底壁521。每个收容位50a上设有至少一个磁性驱动部151。
请参阅图15,功能模组60设有磁性作用部62。磁性作用部62所在面与磁性驱动部151所在面相对或相贴合。磁性作用部62在磁性驱动部151的磁性力下在不同的收容位50a之间移动。本实施例中,磁性驱动部151设于支架50的底壁521,磁性作用部62设于功能模组60朝向支架50的底壁521的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50可以为通过电机带动齿轮传动、传送带传动,进而带动功能模组60移动。
多个磁性驱动部151设于支架50的底壁521。多个磁性驱动部151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磁性作用部62在多个磁性驱动部151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运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19,收容位50a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收容位50b和第二收容位50c。第一收容位50b内设有第一磁性驱动部152。第二收容位50c部设有第二磁性驱动部153。当功能模组60设于第一收容位50b时,第一磁性驱动部152吸引功能模组60上的磁性作用部62。在功能模组60从第一收容位50b移动至第二收容位50c的过程中,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磁性驱动部153吸引功能模组60上的磁性作用部62,及控制第一磁性驱动部152对功能模组60上的磁性作用部62无磁性力或产生相斥力,进而实现功能模组60从第一收容位50b移动至第二收容位50c。
进一步地,第一磁性驱动部152的数量为多个,第二磁性驱动部15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两个磁性驱动部151的吸力与斥力(或无作用力)的配合,以将功能模组60一定至下个磁性驱动部151的位置,依次类推,进而实现功能模组60的移动。
可以理解的,当功能模组60需要移动时,制约功能模组60移动的卡位件120由伸出状态转变为收容状态。在功能模组60移动结束后,制约功能模组60移动的卡位件120由收容状态转变为伸出状态。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0,以功能模组60为后置摄像头模组为例,在后置摄像头模组被固定状态下,两个卡位件120对应的两个开关件130(即电磁铁)关闭,两个卡位件120受弹簧弹力作用而弹出,起到约束后置摄像头模组的X轴正反方向和Y轴正反方向的运动。在转换后置摄像头模组状态下,两个卡位件120对应的两个开关件130(即电磁铁)启动,对两个卡位件120进行吸引,该吸引力与弹簧的弹力相抵消,两个卡位件120被限制在主板的平台面以下,两个卡位件120皆设于收容状态,两个卡位件120对后置摄像头模组的X轴正反方向和Y轴正反方向无限位作用。
请参阅图20,磁性驱动部151的数量为多个。后置摄像头模组切换位置的实现思路具体如下:磁性驱动部151为电磁铁,磁性驱动部151的数量为18个,分别为磁性驱动部①-多个磁性驱动部①-/>均为并联,主板可单独控制每一个磁性驱动部151的启动与关闭,后置摄像头模组完成切换,透明OLED屏幕完成无拍摄区显示。
当后置摄像头模组正常工作时,磁性驱动部①-均未启动,两个卡位件120弹起,对后置摄像头模组进行限位。当用户发出切换后置摄像头模组的命令时,主板接收到信号,并开始处理指令,开关件130启动,将两个卡位件120限制在主板内,不限制摄像头的切换运动。相应的磁性驱动部①、⑦、⑩和/>启动,吸引后置摄像头模组底部的磁性作用部6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后置摄像头模组滑动。
后置摄像头模组需要从磁性驱动部①、移动至④、/>对应的位置,从而实现图9a到图9b的切换,其实现的原理为:主板控制磁性驱动部①-④依次启动,从而依靠磁性驱动部对后置摄像头模组的磁性作用部62的吸引力带动后置摄像头模组31从磁性驱动部①的位置运动至磁性驱动部④的位置;主板控制磁性驱动部/>依次启动,从而依靠磁性驱动部对后置摄像头模组的磁性作用部62的吸引力带动后置摄像头模组32从磁性驱动部/>的位置运动至磁性驱动部/>的位置。
当后置摄像头模组运动到指定位置后,磁性驱动部和/>关闭,两个卡位件120弹起,对后置摄像头模组进行限位,然后其余磁性驱动部151均关闭,实现后置摄像头模组排布切换。同时,透明OLED在中间部位进行显示,最终实现图9a切换图9b。后置摄像头模组的其他排布方式的切换也可以参考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当功能模组为后置摄像头模组时,可实现后置摄像头模组排布方案的自由切换,有利于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的表现力;后置摄像头模组限位固定结构的设计,有利于实现后置摄像头模组的自由排布;结合后置摄像头模组排布方案,实现透明OLED屏幕的显示功能,提高产品表现力。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包括多个收容位;
至少一个功能模组,设于所述支架内,所述功能模组位于所述收容位,所述收容位的数量多于所述功能模组的数量,至少一个所述功能模组能够在不同的所述收容位之间移动;及
遮盖模组,盖合于所述功能模组,所述遮盖模组包括遮盖区,所述遮盖区对应于多个所述收容位,所述遮盖区的透光区域随着所述功能模组的移动而变化;
至少一个卡位件,所述卡位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或多个所述收容位之间,所述卡位件具有收容于所述支架的收容状态或伸出所述支架的伸出状态,所述卡位件在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功能模组固定于所述收容位,所述卡位件在所述收容状态的情况下用于便于所述功能模组在不同的所述收容位之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区包括多个子遮盖区,每个所述子遮盖区对应一个所述收容位;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遮盖模组,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子遮盖区对应的所述收容位上是否具有所述功能模组控制所述子遮盖区的透光状态;或者,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子遮盖区对应的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工作控制所述子遮盖区的透光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子遮盖区对应的所述收容位上设有所述功能模组时控制所述子遮盖区呈透光状态;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子遮盖区对应的所述收容位上未设有所述功能模组时控制所述子遮盖区呈遮光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子遮盖区对应的所述功能模组工作时控制所述子遮盖区呈透光状态,呈透光状态的所述子遮盖区组合形成所述透光区域;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子遮盖区对应的功能模组未工作时控制所述子遮盖区呈遮光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模组为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子显示区,每个所述子显示区对应一个所述收容位,所述子显示区在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呈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模组为调光模组,所述调光模组包括多个子调光区,每个所述子调光区对应一个所述收容位,所述子调光区在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呈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件及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功能模组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多个磁性驱动部,多个所述磁性驱动部相间隔设于所述支架的内壁,所述功能模组设有磁性作用部,所述磁性作用部所在面与所述磁性驱动部所在面相对或相贴合,所述磁性作用部在所述磁性驱动部的磁性力下在不同的所述收容位之间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磁性驱动部设于所述支架的底壁,多个所述磁性驱动部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所述磁性作用部在多个所述磁性驱动部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运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位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收容位和第二收容位,所述第一收容位内设有第一磁性驱动部,所述第二收容位设有第二磁性驱动部;当所述功能模组设于所述第一收容位时,所述第一磁性驱动部吸引所述功能模组上的磁性作用部;在所述功能模组从所述第一收容位移动至所述第二收容位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磁性驱动部吸引所述功能模组上的磁性作用部,及控制所述第一磁性驱动部对所述功能模组上的磁性作用部无磁性力或产生相斥力。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件设于多个所述收容位的拐角交接处;或者,所述卡位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位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卡位件,所述第一卡位件设于相邻的两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收容位之间,所述第二卡位件设于相邻的两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收容位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壁用于承载多个所述功能模组,所述支架的底壁设有至少一个收容槽,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开关件,所述开关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并连接所述卡位件,所述开关件用于控制所述卡位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收容槽外,以限制所述功能模组的移动;所述开关件还用于控制所述卡位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以解除对所述功能模组的移动的限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和所述卡位件中至少一者包括电磁铁,所述卡位件在与所述开关件之间的磁性吸力下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件在与所述开关件之间的磁性斥力下伸出所述收容槽外;或者,所述开关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开关件和所述卡位件之间或所述卡位件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之间,当所述开关件和所述卡位件相吸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卡位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当所述开关件和所述卡位件无磁性力时,所述卡位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形变恢复力下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收容槽。
15.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与所述第二子支架分别抵接于所述功能模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子支架设有安装窗口,所述遮盖模组设于所述安装窗口内。
16.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壳体及电路板,所述壳体围接于所述显示屏周侧,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电路板形成所述支架的底壁,所述壳体设有开孔,所述遮盖模组设于所述开孔。
17.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连接所述功能模组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支架设有开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经所述开槽穿出所述支架。
18.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包括摄像头模组、闪光灯模组、指纹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
19.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每个所述收容位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电连接部,所述功能模组上设有第二电连接部,当所述功能模组设于所述收容位时,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
CN202011644909.2A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698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4909.2A CN114698313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4909.2A CN114698313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8313A CN114698313A (zh) 2022-07-01
CN114698313B true CN114698313B (zh) 2023-11-14

Family

ID=82135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44909.2A Active CN114698313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831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3971A (zh) * 2007-12-18 2009-06-24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08418919A (zh) * 2018-02-28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22898A (zh) * 2018-10-09 2019-01-04 华文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分配器及豆腐干生产线
CN210033203U (zh) * 2019-02-26 2020-02-07 倪念红 一种充气式拦水装置
CN210072276U (zh) * 2019-05-30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模组、盖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134971A (zh) * 2019-06-25 2020-12-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1784B2 (en) * 2008-06-09 2012-08-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route airflow through dynamically changing ducts
US9781324B2 (en) * 2016-02-18 2017-10-03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Array imaging module and molded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for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3971A (zh) * 2007-12-18 2009-06-24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08418919A (zh) * 2018-02-28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22898A (zh) * 2018-10-09 2019-01-04 华文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分配器及豆腐干生产线
CN210033203U (zh) * 2019-02-26 2020-02-07 倪念红 一种充气式拦水装置
CN210072276U (zh) * 2019-05-30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模组、盖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134971A (zh) * 2019-06-25 2020-12-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8313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130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lash shutter
US86385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module
EP1308825B1 (en) Detachable flat panel display
KR101437966B1 (ko) 휴대 단말기
CN110166657B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模组的控制方法
CN110727143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8522805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WO2021169975A1 (zh) 电子设备
EP2573645A2 (en) Mobile terminal
CN112351123B (zh) 音圈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9072539U (zh) 移动终端
CN11075317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20190109847A (ko) 키 모듈과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키 모듈 조립 방법
CN113438402A (zh) 可伸缩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5959435A (zh) 柔性智能手机及柔性壳体
CN113689790B (zh) 显示装置
CN114698313B (zh) 电子设备
CN109842703B (zh) 终端设备
CN108418919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8956092U (zh) 移动终端
US2022037721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mera anti-peeping structure
US10712776B2 (en) Display terminals and wearable devices
CN112351157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4373786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392916B1 (ko) 휴대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