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7928A -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7928A
CN114697928A CN202011615143.5A CN202011615143A CN114697928A CN 114697928 A CN114697928 A CN 114697928A CN 202011615143 A CN202011615143 A CN 202011615143A CN 114697928 A CN114697928 A CN 114697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51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俊杰
朱伟生
张伟
徐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51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79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7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79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其中,数据通信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第一通信指令指示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三通信终端发起通信,第二通信终端与第一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一网络下,第三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二网络下,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为不同的网络;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通过第一网络向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并且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第四通信终端也注册在第二网络下并且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上述方案,可实现跨网络的群组通信。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为了满足用户的通信需要,出现TETRA(Trans European Trunked Radio,泛欧集群无线电、现改为陆上集群无线电)、DMR(Digital Mobile Radio,数字集群通信标准)等开放性标准,从而在同一网络技术平台上提供指挥调度、数据传输和电话服务等服务。
一般地,不同网络下的通信终端无法进行通信连接,同一用户需要与不同网络下的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时,需要使用不同网络下的通信终端分别与归属于同一网络下的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基于此,如何实现跨网络的群组通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是提供一种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所述第一通信指令指示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三通信终端发起通信,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一网络下,所述第三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二网络下,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的网络;响应于所述第一通信指令,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并且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四通信终端也注册在所述第二网络下并且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
其中,所述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发送预设通信消息至所述第四通信终端,以使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请求至所述第三通信终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所述第一通信终端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一传输数据作为利用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发送给第四通信终端,以使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利用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第一传输数据;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四通信终端的第二传输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和/或利用所述第一网络发送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数据是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第三传输数据发送给第四通信终端,以使所述第四通信终端播放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和/或利用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第三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的。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蓝牙、WIFI、红外中的至少一种建立连接;和/或,所述传输数据包括语音数据、图像数据、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预设通信消息;
响应于所述预设通信消息,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向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一网络下;其中,所述预设通信消息是注册在第二网络下并且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生成并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指令指示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起通信,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的网络。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以使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播放所述传输数据和/或利用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其他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通过蓝牙、WIFI、红外中的至少一种建立连接;和/或,所述传输数据包括语音数据、图像数据、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数据通信方法,和/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数据通信方法。
通过上述方式,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一网络下,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和第四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二网络下,虽然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的网络,但是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由此,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指示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三通信终端发起通信的第一通信指令后,可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从而实现同一网络下通信终端的数据通信,并且由于不同网络下的第一通信终端与第四通信终端已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连接,第一通信终端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还可以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从而实现跨网络的群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数据通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数据通信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数据通信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通信终端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数据通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
本申请的通信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可实现数据通信的终端。本申请的通信指令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信终端地址,以使网络基于通信终端地址建立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两个不同的网络,且包括注册在第一网络下的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以及注册在第二网络下的第三通信终端和第四通信终端。由于第一通信指令指示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三通信终端发起通信,因此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后,指示向与第一通信终端同属于第一网络的第二通信终端发起通信,同时指示向与第一通信终端分别属于不同网络的第三通信终端发起通信。第一通信指令的触发方式,在此不作限定,例如一应用场景中,第一通信终端为手机,用户通过按键、触控感应、语音控制等方式触发第一通信指令。
步骤S12: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通过第一网络向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并且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
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
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不同网络,网络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TETRA、DMR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由于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因此,即使第一通信终端和第四通信终端分别在不同网络下,仍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可以理解的,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均在第一网络下,因此,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第一通信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向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则第一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第一网络与第一网络下的第二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由于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三通信终端分别在不同网络下,无法直接进行数据通信,因此在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情况下,使得第一通信终端可以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进而第一网络下的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网络下的第三通信终端能够进行数据通信。第一通信请求和第二通信请求指示通信终端加入个呼或组呼等数据通信中。
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后,可以利用第一网络进行第一数据通信,也即是利用第一网络与同样使用第一网络的若干个第二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此情形为同一网络下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后,还可以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以使第一网络下的第一通信终端能够与第二网络下的第三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由于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已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进行连接,第一通信终端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不仅可与同网络下的任意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实现网内通信;还可以通过第四通信终端与第二网络下的任意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跨网通信。虽然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三通信终端分别归属于不同网络,但是由于第一通信终端与第四通信终端已连接,第一通信终端能够通过第四通信终端与第三通信终端建立数据通信,因此,第一通信终端可以基于第一通信指令既实现网内通信又实现跨网通信。
为了实现不同网络下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第一通信终端与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蓝牙、WIFI、红外中的至少一种建立连接。第一通信终端与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蓝牙、WIFI、红外等近距离通信网络连接后,为两者的数据通信建立通信环境。上述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时的传输数据包括语音数据、图像数据、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一通信指令为呼叫指令时,数据通信的传输数据为语音数据,从而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一网络下的通信终端进行语音交流,且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网络下的通信终端进行语音交流。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与第二网络中第四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实施例中,可预先设置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与第二网络中第四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后,即可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将数据内容转发至第二网络下的第三通信终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通信中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与第四通信终端转发至第二网络下的第三通信终端的数据内容相同,从而用户不用重复输入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以及第四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简化通信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时,第一通信终端发送预设通信消息至第四通信终端,以使第四通信终端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至第三通信终端。预设通信消息用于指示第四通信终端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至第三通信终端。
为了实现第一网络下的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网络下的第四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第一通信终端可以与第四通信终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以便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传输数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传输数据,将第一传输数据作为利用第一网络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第一传输数据发送给第四通信终端,以使第四通信终端利用第二网络发送第一传输数据,进而不同网络下的通信终端均可接收相同的第一传输数据。第一通信指令是用户触发的,用户触发第一通信指令后,该用户无需单独发送与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相同的数据内容至第四通信终端,而是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以便将数据内容同步至第二网络下的第二通信终端。因此,用户只需一次数据内容的输入,即可实现不同网络下通信终端同步进行数据通信,且不同网络下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地址,从而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后,发送携带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地址的第一通信请求至第一网络,从而第一网络利用第二通信终端地址建立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的通信连接。第二通信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通信终端地址,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后,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发送携带至少一个第三通信终端地址的第二通信请求至第二网络,使得第二网络利用第三通信终端地址建立第三通信终端与第四通信终端的通信连接,进而建立第三通信终端与第一通信终端的通信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预先建立关联关系,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利用第一网络进行第一数据通信时,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通信请求至第一网络,从而第一网络建立已预先建立关联关系的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的通信连接,因此,由于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预先建立了关联关系,所以第一通信请求不必携带第二通信终端地址。同样地,第三通信终端与第四通信终端可预先建立关联关系,从而第一通信终端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第四通信终端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至第二网络,从而第二网络建立预先建立关联关系的第三通信终端与第四通信终端的通信连接。上述利用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具体利用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第二通信终端地址、第三通信终端地址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一通信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归属于同一群组,第四通信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三通信终端归属于另同一群组,同一群组与另一群组预先关联,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并响应第一通信指令时,利用第一网络与同一群组内的其余所有第二通信终端进行第一网络下的数据通信,同理地,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获取与第一网络下的数据通信中群组预先关联的群组内的第三通信终端地址,利用第二网络与第三通信终端进行第二网络下的数据通信,实现跨网络通信,且同一网络下多人通信。
可以理解的,第一通信终端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传输数据后,一方面,利用第一网络发送第一传输数据至第二通信终端,另一方面,将第一传输数据发送给第四通信终端,从而第四通信终端利用第二网络发送第一传输数据至第三通信终端后,第二通信终端、第三通信终端均可以基于数据通信进行通信回复,实现多方往复通信。例如,第三通信终端接收到第四通信终端的第一传输数据后,可以回复第二传输数据至同属于第二网络下的第四通信终端,第四通信终端发送第二传输数据至与之连接的第一通信终端,从而第一通信终端通过数据传输通道接收第四通信终端的第二传输数据,并播放第二传输数据,进而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四通信终端在第二网络接收的第二传输数据。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多方通信,第一通信终端接收第四通信终端发送来的第二传输数据后,还可以利用第一网络发送第二传输数据,也即,第一通信终端利用第一网络发送第二传输数据至第二通信终端,从而第一网络下的第二通信终端也可以接收到第四通信终端在第二网络接收的第二传输数据,实现多方数据通信。
同理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传输数据后,可以回复第三传输数据至同属于第一网络下的第一通信终端,其中,第三传输数据是第二通信终端利用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通信终端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利用第一网络接收的第三传输数据发送给第四通信终端,以使第四通信终端播放第三传输数据,从而第四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二通信终端针对第一传输数据回复的第三传输数据。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多方通信,第四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三传输数据后,可以利用第二网络发送第三传输数据,也即,第四通信终端利用第二网络发送第三传输数据至第三通信终端,从而第二网络下的第三通信终端也可以接收到第二通信终端在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三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可以基于第一通信指令进行组呼或个呼,从而实现与若干个通信终端的数据通信,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方式,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一网络下,第三通信终端和第四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二网络下,虽然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为不同的网络,但是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由此,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指示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三通信终端发起通信的第一通信指令后,可通过第一网络向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从而实现同一网络下通信终端的数据通信,并且由于不同网络下的第一通信终端与第四通信终端已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连接,第一通信终端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从而实现不同网络下通信终端的数据通信。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数据通信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预设通信消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不同网络,网络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TETRA、DMR等。预设通信消息是注册在第二网络下并且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生成并发送至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通信指令指示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发起通信。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一网络下,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二网络下。第一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第一网络与第一网络下的任意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第四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第二网络与第二网络下的任意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但第一通信终端不能利用第二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同样地,第四通信终端不能利用第一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因此,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情况下,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下的通信终端可以进行数据通信。
第一通信终端与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通过蓝牙、WIFI、红外等近距离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种建立连接。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类比为上述图1实施例中的第四通信终端。
步骤S22:响应于预设通信消息,第一通信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向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
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预设通信消息后,响应于预设通信消息,第一通信终端可以通过第一网络向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从而第一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再加上注册在第二网络下并且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是和第一通信终端已建立通信连接,因此,注册在第二网络下并且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为了能够实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下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第一通信终端与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从而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终端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传输各种数据通信的数据。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传输数据发送至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以使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播放传输数据和/或利用第二网络发送传输数据至第二网络下的其他终端。其中,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类比为上述图1实施例中的第四通信终端,其他终端可以类比为上述图1实施例中的第三通信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下的数据通信和第二网络下的数据通信中的传输数据包括语音数据、图像数据、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下的数据通信中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与第二网络下的数据通信中第四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内容相同,可减少用户的重复进行传输数据的输入,简化通信操作。
其余有关本实施例的说明可参阅上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可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数据通信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数据通信系统300包括第一通信终端10、第二通信终端20、第三通信终端30、第四通信终端40,第一网络301,第二网络302。第一网络301和第二网络302为不同网络,第一通信终端10和第三通信终端30注册在第一网络301下,第二通信终端20、第四通信终端40注册在第二网络302下,第一通信终端10接收并响应第一通信指令,通过第一网络301向第二通信终端20发起第一通信请求,实现同一网络下的数据通信,并且通过第四通信终端40向第三通信终端30发起第二通信请求。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第二通信终端20、两个第三通信终端30,在其余实施例中,第二通信终端20、第三通信终端3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即可,具体数量不作限定。其余有关第一通信终端10、第二通信终端20、第三通信终端30、第四通信终端40,第一网络301,第二网络302的描述可参考图1以及图2任一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通信终端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信终端400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410和处理器420。其中,存储器410用于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及处理器420处理时所需存储的数据。
处理器420控制存储器410及其自身以实现上述数据通信方法任一实施例的步骤。处理器42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4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42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420可以由多个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指令,所述第一通信指令指示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三通信终端发起通信,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一网络下,所述第三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二网络下,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的网络;
响应于所述第一通信指令,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并且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四通信终端也注册在所述第二网络下并且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四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发起第二通信请求,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发送预设通信消息至所述第四通信终端,以使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请求至所述第三通信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一传输数据作为利用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发送给第四通信终端,以使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利用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第一传输数据;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四通信终端的第二传输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和/或利用所述第一网络发送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数据是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接收的;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第三传输数据发送给第四通信终端,以使所述第四通信终端播放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和/或利用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第三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第四通信终端通过蓝牙、WIFI、红外中的至少一种建立连接;
和/或,所述传输数据包括语音数据、图像数据、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预设通信消息;
响应于所述预设通信消息,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向第二通信终端发起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注册在第一网络下;
其中,所述预设通信消息是注册在第二网络下并且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响应于第一通信指令生成并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指令指示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起通信,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的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以使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播放所述传输数据和/或利用所述第二网络发送所述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其他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所述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通信终端通过蓝牙、WIFI、红外中的至少一种建立连接;和/或,所述传输数据包括语音数据、图像数据、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和/或实现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615143.5A 2020-12-30 2020-12-30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Pending CN1146979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5143.5A CN114697928A (zh) 2020-12-30 2020-12-30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5143.5A CN114697928A (zh) 2020-12-30 2020-12-30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7928A true CN114697928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2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5143.5A Pending CN114697928A (zh) 2020-12-30 2020-12-30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79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71420A1 (zh) 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06403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grating active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terminals
JP2002330474A (ja) 近距離インタフェースを備える無線移動体端末において受信される通話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対応する移動体端末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268751A (zh) 用于在接入网环境中选择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05998A (zh) 用于在蓝牙网络中中继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01857A (zh) 用于通信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029782A1 (zh) Pusch重复传输时的跳频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17133606A1 (zh) 一种基于语音网关的通信方法
CN101026824A (zh) 用于解决在移动通信设备和无线网络之间要求数据连接的应用之中相互竞争的系统和方法
EP3913936A1 (en)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cord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7531336A (ja) トランキング通信サービス処理方法、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ue、記憶媒体
CN103179529A (zh) 移动终端共享服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9525972B (zh) 一种通过蓝牙信息控制其他终端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14697928A (zh)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终端
CN107888482B (zh)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01352341A (ja)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WO2024093712A1 (zh) 中继通信链路处理方法、中继通信链路配置方法、中继终端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1394675A (zh) 通话实现方法及终端
CN109743754B (zh)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65087B (zh) 一种通信消息转移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2197881B1 (ko) 연결 메시지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166537B (zh) 一种pdu会话建立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终端
WO2024092418A1 (zh) 多网络通信方法及多网络通信系统
CN112218285B (zh) 上行用户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6852640B2 (ja) 内線電話システム、主装置、無線電話端末、コンピュータで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内線電話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