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7876A - 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7876A
CN114697876A CN202011611218.2A CN202011611218A CN114697876A CN 114697876 A CN114697876 A CN 114697876A CN 202011611218 A CN202011611218 A CN 202011611218A CN 114697876 A CN114697876 A CN 114697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projection
data
screen
equipment
uni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12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7876B (zh
Inventor
徐学军
薛清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12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787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1696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53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7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7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7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7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当第一路由设备接收到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第一组播数据;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一单播数据;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一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所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在同一次投屏时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以及投屏内容数据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在某些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中,需要将一台设备的屏幕显示内容投放到其他设备上。例如,在教师授课应用场景,基于无线(WiFi)上网把老师的移动设备上的内容投给学生的移动设备或者终端上;又例如,在商务应用场景,把商务资料分享投屏给其他商务伙伴等。
针对上述投屏应用场景,目前已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然而,在现有的投屏解决方案中,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以及投屏画面的质量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例如,在某些投屏解决方案中,仅支持一对一投屏;又例如,在某些投屏解决方案中,虽然支持一对多投屏,但是可以支持的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上限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并且,无法实现高清投屏播放。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投屏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投屏接收设备数量以及投屏质量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投屏解决方案的投屏接收设备数量以及投屏质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包括:
当第一路由设备接收到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第一组播数据;
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一单播数据;
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一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所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网页即时通信服务,在所述主处理模块部署直播服务器,以使用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组播数据。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组播数据,包括:
在所述直播服务器的应用层做管理,针对所述投屏内容数据进行组播。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用于投屏的服务集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用于投屏的服务集标识信息生成第一二维码信息;
向待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提供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以使得所述待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一单播数据发送到第二路由设备;
使用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单播数据生成第二组播数据;
将所述第二组播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使用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将所述第二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二单播数据;
使用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二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所述第二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存在空闲的投屏接入接口时,获取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用于投屏的服务集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用于投屏的服务集标识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信息;
向待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提供所述第二二维码信息,以使得所述待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局域网投屏装置,包括:
组播模块,其用于当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时,指令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第一组播数据,并且,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单播模块,其用于指令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一单播数据,并且,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一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所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局域网投屏设备,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其用于接收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
主处理模块,其用于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第一组播数据,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发送到所述局域网投屏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WiFi驱动模块,其用于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一单播数据,并且,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一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所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实现下述技术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在同一次投屏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不会加大投屏设备的处理资源占用,因此,投屏设备的处理性能不会限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同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加大投屏设备的数据输出带宽的占用,因此,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导致投屏设备的数据输出带宽不足,从而可以确保投屏设备能够输出高质量的投屏内容数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在同一次投屏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不会加大路由器主处理模块的处理资源占用,因此,路由器主处理模块的处理性能不会限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同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加大路由器主处理模块输出投屏内容数据时的输出带宽占用,因此,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导致路由器主处理模块的数据输出带宽不足,从而可以确保路由器主处理模块能够输出高质量的投屏内容数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在同一次投屏时,在WiFi驱动模块硬件设计上限内,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不会影响WiFi驱动模块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确保稳定投屏的前提下,投屏接收设备数量可以达到WiFi驱动模块硬件设计上限;同时,由于WiFi驱动模块是通过单播方式发送投屏内容数据的,因此,WiFi驱动模块发送投屏内容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为当前应用场景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无线数据传输速率,这样,就可以确保WiFi驱动模块可以输出高质量的投屏内容数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实现针对多台投屏接收设备的投屏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在同一次投屏时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以及投屏内容数据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投屏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投屏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局域网投屏方法流程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局域网投屏方法部分流程图;
图5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局域网投屏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一种可行的投屏方案是,投屏设备与投屏接收设备建立一对一的数据链路,投屏设备基于一对一的数据链路将投屏内容数据发送到投屏接收设备。上述方案仅支持一对一投屏,投屏设备在投屏过程中如需要为新的投屏接收设备投屏,需要首先断开当前建立的一对一数据链路,然后与新的投屏接收设备建立新的一对一数据链路。
为了同时对多个投屏接收设备进行投屏,一种可行的投屏方案是,投屏设备与多个投屏接收设备建立一对多的数据链路,投屏设备基于一对多的数据链路分别将投屏内容数据发送到每一个投屏接收设备。投屏设备在投屏过程中如需要为新的投屏接收设备投屏,只需要针对新的投屏接收设备再多设一条数据链路。然而,在上述方案中,投屏设备针对多个投屏接收设备所建立的每一条数据链路,在数据链路建立、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都会占用投屏设备的数据处理资源。受限于投屏设备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投屏设备无法无限制的增设数据链路,这就使得投屏设备仅可以同时为有限的几个投屏接收设备进行投屏,在投屏设备处理性能不足(例如,投屏设备为手机)时,投屏设备可以支持的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就远远无法满足用户的投屏需求。
进一步的,投屏设备针对多个投屏接收设备所建立的多个数据链路会共用投屏设备的数据传输带宽。这就意味着,投屏接收设备越多,分配给每个投屏接收设备数据传输带宽也就越低。在投屏设备同时为多个投屏接收设备进行投屏时,投屏设备的数据输出带宽无法支撑同时输出多路高质量的投屏内容数据。
针对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采用了基于路由器的投屏方案。图1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投屏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投屏设备100(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与路由器110间建立数据链路,投屏设备100向路由器110发送投屏内容数据。路由器110与多个投屏接收设备(投屏接收设备121~125)建立数据链路,路由器110将投屏设备100发送来的投屏内容数据转发到投屏接收设备121~125,从而实现由投屏设备100向投屏接收设备121~125的投屏。
在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由于投屏设备100只需向路由器110发送投屏内容数据,因此,投屏设备100的处理性能以及数据传输带宽只需要能够支撑一条数据链路即可,投屏设备100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传输压力被大大降低。
进一步的,在图1所示方案中,路由器110需要向多个投屏接收设备(投屏接收设备121~125)发送投屏内容数据。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是,路由器110的主处理模块分别与投屏接收设备121~125中每一个投屏接收设备建立独立的数据链路,向投屏接收设备121~125中每一个投屏接收设备分别发送来自投屏设备100的投屏内容数据。在此种实现方式下,投屏内容数据的发送会占用路由器110的大量处理器资源,每增加一个投屏接收设备,就需要增加一路数据链路,同时也就会增加处理器资源的占用。受限于路由器110的处理器性能,路由器110能够支持的投屏接收设备数量依然相当有限。并且,在投屏内容数据的发送占用路由器110的大量处理器资源的情况下,路由器110的其它进程的运行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降低发送投屏内容数据时路由器的数据处理压力,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路由器110通过组播的方式向多个投屏接收设备发送投屏内容数据。由于在组播的实现方案中,数据发送方无需分别与每个数据接收方建立数据链路,因此,在路由器110通过组播的方式向多个投屏接收设备发送投屏内容数据的过程中,发送投屏内容数据对路由器110的处理资源占用量是固定的,其不会因为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而累积,这就大大降低了路由器110的数据处理压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很多投屏接收设备是无线投屏接收设备,无线投屏接收设备通过无线WiFi与路由器相连。在WiFi协议下,如果WiFi驱动模块输出数据后没有得到回应,WiFi驱动模块输出数据的数据输出速率会自动降到最低。在组播方式中,数据发送方是不会定向发送数据的,数据的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也不会进行回应。因此,如果使用WiFi驱动模块通过无线模式组播发送投屏内容数据,投屏内容数据的输出速率会降到WiFi协议下的最低速率,这就导致路由器110无法输出高质量的投屏内容数据,投屏接收设备也就无法实现高清的投屏内容播放。
为解决上述由于WiFi协议下组播数据传输速率不足而导致无法实现高清投屏的问题,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路由器向投屏接收设备发送投屏内容数据的过程中,不采用组播方式,而是使用路由器中的WiFi驱动模块采用组播转单播方式多路输出投屏内容数据。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具备WiFi接入功能的路由器包括主处理模块(例如,主处理模块包括主处理器以及相关的存储器以及接口电路)以及WiFi驱动模块。路由器的WiFi驱动模块在硬件设计上,本身就具备同时与多个无线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交互的功能。在路由器的使用过程中,接入路由器的无线设备的数量上限是由路由器中WiFi驱动模块所能支持的信道数所决定的。接入路由器的无线设备的数量的增加并不会明显增加路由器的主处理模块的处理资源占用。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某些WiFi芯片自带组播转单播的硬件加速功能。例如,海思Hi1151,Hi1152芯片,都具有组播转单播的能力。对于采用自带组播转单播的硬件加速功能的WiFi芯片的WiFi驱动模块而言(例如,荣耀路由pro2的WiFi驱动模块使用的是Hi1151芯片),将接收到的组播数据转换成多路的单播数据发送,单播数据发送对象数量上限仅和WiFi驱动模块所能支持的同时接入设备数上限有关,单播数据发送对象数量是不受路由器主处理模块的处理性能限制的。
因此,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路由器接收到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后,由路由器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组播数据,将组播数据发送到WiFi驱动模块。路由器的WiFi驱动模块将组播数据转换成单播数据,采用单播方式,将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基于WiFi芯片自带组播转单播的硬件加速功能实现多路投屏内容数据的输出,可以大大降低WiFi驱动模块的数据处理压力,确保WiFi驱动模块所能支持的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上限可以达到WiFi驱动模块的硬件设计上的可接入设备上限。
图2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投屏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投屏设备200(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与路由器210间建立数据链路;路由器210包括主处理模块211以及WiFi驱动模块212,投屏接收设备221~225通过无线方式与WiFi驱动模块212建立无线数据链路。
投屏设备200向路由器210发送投屏内容数据。路由器210的主处理模块211根据接收到的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组播数据。主处理模块211通过路由器210的内部数据链路,将组播数据发送到WiFi驱动模块212。
WiFi驱动模块212根据投屏接收设备221~225的地址信息,确定投屏内容数据的发送对象。在接收到来自主处理模块211的组播数据后,WiFi驱动模块212将组播数据转换成单播数据。WiFi驱动模块212通过与投屏接收设备221~225间的无线数据链路,以单播方式,将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投屏接收设备221~225。
在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由于投屏设备200只需输出一路投屏内容数据(发送到路由器210),因此,投屏设备200的处理性能以及数据传输带宽只需要能够支撑一条数据链路即可,投屏设备200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传输压力被大大降低。投屏设备200的处理性能不会限制投屏应用场景中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上限,并且,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影响投屏设备200输出的投屏内容数据的质量。
并且,由于主处理模块211只需要通过路由器内部数据链路,将组播数据发送到WiFi驱动模块212,不需要针对投屏接收设备221~225发送多路投屏内容数据到WiFi驱动模块。因此,当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增加时,主处理模块211发送组播数据所占用的处理资源不会增加。也就是说,在路由器210向投屏接收设备发送投屏内容数据时,投屏接收设备的增减不会影响到主处理模块211的处理资源占用。
进一步的,由于WiFi驱动模块212并不是通过组播方式发送投屏内容数据,而是在将组播数据转换为单播数据后,采用单播方式多路发送单播数据。因此,WiFi驱动模块212发送投屏内容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就不会自动被限制到最低速率。
例如,荣耀路由pro2的WiFi驱动模块使用的是hi1151芯片,对多台投屏接收设备支持下述方式进行单播方式的数据传输:
支持802.11b/g/n,2.4GHz发送接收,无线速率最高可达300Mbps;
支持802.11a/n/ac,5GHz发送接收,无线速率最高可达867Mbps;
支持11n(2.4GHz 300Mbps)和11ac(5GHz 867Mbps)双频同时发送接收,无线速率最高可达1167Mbps。
在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同时参与投屏的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只受WiFi驱动模块212的硬件性能限制,而不受主处理模块211以及投屏设备200的处理能力限制。并且,WiFi驱动模块212从硬件上支持多台设备的同时接入,采用WiFi驱动模块212以单播方式进行输出所能支持的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会远远大于通过主处理模块211直接进行多路单播数据的输出时所能支持的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
例如,以荣耀路由pro2为例,5G的最大速率为867Mbps,支持1080P高清播放需要4Mbps。以荣耀路由pro2的Hi1152芯片进行组播数据转单播数据并发送单播数据,可以支持216路单播(876/4)。而在路由的主处理模块处直接构建多路单播数据输出,受限于主处理模块的处理性能,可以支持的单播路数远远的小于216路。
综上,基于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针对现有投屏解决方案的投屏接收设备数量以及投屏质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图3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局域网投屏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路由器执行下述步骤以实现局域网投屏:
步骤300,路由器接收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
步骤310,路由器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组播数据;
步骤311,路由器的主处理模块将组播数据发送到路由器的WiFi驱动模块;
步骤320,路由器的WiFi驱动模块将组播数据转换成单播数据;
步骤321,路由器的WiFi驱动模块以单播方式,将单播数据发送到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在同一次投屏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不会加大投屏设备的处理资源占用,因此,投屏设备的处理性能不会限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同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加大投屏设备的数据输出带宽的占用,因此,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导致投屏设备的数据输出带宽不足,从而可以确保投屏设备能够输出高质量的投屏内容数据。
进一步的,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在同一次投屏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不会加大路由器主处理模块的处理资源占用,因此,路由器主处理模块的处理性能不会限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同时,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加大路由器主处理模块输出投屏内容数据时的输出带宽占用,因此,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导致路由器主处理模块的数据输出带宽不足,从而可以确保路由器主处理模块能够输出高质量的投屏内容数据。
进一步的,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在同一次投屏时,在WiFi驱动模块硬件设计上限内,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加不会影响WiFi驱动模块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确保稳定投屏的前提下,投屏接收设备数量可以达到WiFi驱动模块硬件设计上限;同时,由于WiFi驱动模块是通过单播方式发送投屏内容数据的,因此,WiFi驱动模块发送投屏内容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为当前应用场景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无线数据传输速率,这样,就可以确保WiFi驱动模块可以输出高质量的投屏内容数据。
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实现针对多台投屏接收设备的投屏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在同一次投屏时投屏接收设备的数量以及投屏内容数据的质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投屏内容数据可以为投屏方希望向投屏接收方展示的任意内容所对应的数据。例如,在一应用场景中,投屏内容数据可以为投屏设备屏幕中当前正在显示的内容所对应的数据;在另一应用场景中,投屏内容数据可以为投屏设备当前正在拍摄的视屏内容所对应的数据。
进一步的,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图3所示实施例的每个步骤均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应用需求,采用适合的实现方式以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的各个步骤。
具体的,为简化投屏应用的实现过程,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于网页即时通信(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WebRTC)服务,在路由器的主处理模块部署直播服务器。
具体的,在路由器接收到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后,在WebRTC服务(直播服务器)的应用层做管理,针对投屏内容数据进行组播。例如,在WebRTC服务实现投屏内容数据的组播的过程中,Webrtc服务管理投屏接收设备,把所有的投屏接收设备放到同一个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中,WebRTC服务在VLAN下进行组播。WebRTC服务组播投屏内容数据的组播数据到达WiFi驱动模块后,由WiFi驱动模块自行进行组播转单播。
在上述过程中,主处理模块中的WebRTC服务用于实现投屏内容数据的组播。因此,不会出现随着投屏接收设备数量的增多而导致WebRTC服务对主处理模块占用直线上升的情况。
图4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局域网投屏方法部分流程图。如图5所示,执行下述步骤以实现投屏应用:
步骤400,投屏设备连接到路由器;
步骤401,投屏设备开启投屏应用(投屏APP);
步骤402,投屏设备上的投屏APP获取路由器上的用于投屏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Set Identifier,SSID)信息;
步骤403,投屏设备在投屏APP中开启投屏,此时投屏APP生成一个二维码信息,该二维码信息包括路由器的用于投屏的SSID信息;
步骤404,投屏设备上的投屏APP拉起路由器上主处理模块的投屏服务进程(投屏对应的WebRTC服务进程);
步骤410,投屏接收设备扫码投屏设备提供的二维码信息,获取路由器的用于投屏的SSID信息;
步骤411,投屏接收设备接入路由器的用于投屏的SSID中,打开投屏Web界面,投屏Web界面上包含启动按钮;
步骤420,投屏接收设备的用户点击投屏Web界面上的启动按钮,投屏接收设备开始播放来自路由器的投屏内容数据,以实现投屏内容展示。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通过WiFi驱动模块实现投屏内容数据的发送,以解放路由器主处理模块的处理资源占用,从而实现同时针对更多的投屏接收设备进行投屏。然而,虽然相较于路由器的主处理模块,WiFi驱动模块可以实现更多路投屏接收设备的接入,但是,WiFi驱动模块依然存在投屏接收设备接入数量上限。例如,在某些路由器设备中,基于WiFi无线接入的设备数量上限为32个。
针对上述情况,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需要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数量超出了路由器的WiFi驱动模块的可接入数上限时,采用多级路由组网的模式扩展更多的投屏接收设备接入接口。即,在投屏设备接入路由器A,由路由器实现投屏应用功能时,当需要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数量超出了路由器A的WiFi驱动模块的可接入数上限时,可以把已接入路由器A的路由器B当做新的投屏应用服务器。无法接入路由器A的投屏接收设备可以接入路由器B,由路由器A向路由器B发送投屏内容数据,在路由器B接收到投屏内容数据后,由路由器B转发接入路由器B的投屏接收设备。
图5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局域网投屏系统示意图。如图5所示,投屏设备500连接到路由器510,路由器710通过自身的WiFi驱动模块连接到投屏接收设备511~514。路由器510还通过自身的WiFi驱动模块连接到路由器520。路由器520通过自身的WiFi驱动模块连接到投屏接收设备521~525。
投屏设备500发送投屏内容数据到路由器510;路由器510的主处理模块发送投屏内容数据的组播数据到路由器510的WiFi驱动模块;路由器510的WiFi驱动模块将组播数据转换成单播数据,将单播数据(投屏内容数据)分别发送到投屏接收设备511~514以及路由器520;路由器520接收到单播数据(投屏内容数据)后,路由器520的主处理模块根据单播数据(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组播数据,将组播数据发送到路由器520的WiFi驱动模块;路由器520的WiFi驱动模块将组播数据转换成单播数据,将单播数据(投屏内容数据)分别发送到投屏接收设备521~525。
在图5所示的应用场景中,两个级联的路由器510以及520均被拉起投屏服务进程(投屏对应的WebRTC服务进程)。当接入路由器510的投屏接收设备未达到路由器510的接入上限时(路由器510存在空闲的投屏接入接口),投屏设备500根据路由器510的用于投屏的SSID信息生成二维码M1,并将生成的二维码M1展示给需要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投屏接收设备扫码二维码M1接入路由器510。当接入路由器510的投屏接收设备到达路由器510的接入上限时,投屏设备500根据路由器520的用于投屏的SSID信息生成二维码M2,并将生成的二维码M2展示给需要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投屏接收设备扫码二维码M2接入路由器520。
在上述流程中,和投屏设备500直接连接的路由器510为主路由设备,连接到路由器510的路由器520为下级路由设备。主路由设备需要管理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和下级路由设备的设备信息。主路由设备和下级路由设备之间存在心跳交互信息,下级路由设备会上报下挂设备信息和直播接入SSID、密码等信息给上级路由设备。主路由设备会管理这些信息,当上级路由设备下挂的播放端设备达到一个预设值的时候,说明此设备已经挂满了,需要通知直播推流端,更改直播分享二维码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进一步的,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访问方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装置“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因此,基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出的局域网投屏设备法,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局域网投屏装置。该局域网投屏装置构建在用于实现局域网投屏的路由器(第一路由设备)中。具体的,局域网投屏装置包括:
组播模块,其用于当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时,指令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第一组播数据,并且,将第一组播数据发送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单播模块,其用于指令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将第一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一单播数据,并且,采用单播方式,将第一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在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装置在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检测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装置(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进一步的,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局域网投屏设备,该局域网投屏设备基于路由设备(路由器)实现。具体的,局域网投屏设备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其用于接收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
主处理模块,其用于根据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第一组播数据,将第一组播数据发送到局域网投屏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WiFi驱动模块,其用于将第一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一单播数据,并且,采用单播方式,将第一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进一步的,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基于路由设备(路由器)实现。具体的,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电子设备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步骤。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上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上述指令被上述设备执行时,使得上述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步骤。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可以是片上装置SOC,该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类型的处理器。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可以是PWM控制芯片。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涉及的处理器可以例如包括CPU、DSP、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还可包括G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 Units,NPU)和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ing,ISP),该处理器还可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或逻辑处理硬件电路,如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技术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等。此外,处理器可以具有操作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的功能,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和存储器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更常见的是彼此独立的部件,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阐明的设备、装置、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具体的,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描述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第一路由设备接收到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第一组播数据;
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一单播数据;
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一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所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网页即时通信服务,在所述主处理模块部署直播服务器,以使用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组播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组播数据,包括:
在所述直播服务器的应用层做管理,针对所述投屏内容数据进行组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用于投屏的服务集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用于投屏的服务集标识信息生成第一二维码信息;
向待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提供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以使得所述待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一单播数据发送到第二路由设备;
使用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单播数据生成第二组播数据;
将所述第二组播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使用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将所述第二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二单播数据;
使用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二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所述第二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存在空闲的投屏接入接口时,获取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用于投屏的服务集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用于投屏的服务集标识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信息;
向待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提供所述第二二维码信息,以使得所述待接入的投屏接收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
7.一种局域网投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播模块,其用于当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时,指令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主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第一组播数据,并且,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单播模块,其用于指令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一单播数据,并且,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一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所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8.一种局域网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其用于接收来自投屏设备的投屏内容数据;
主处理模块,其用于根据所述投屏内容数据生成第一组播数据,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发送到所述局域网投屏设备的WiFi驱动模块;
WiFi驱动模块,其用于将所述第一组播数据转换成第一单播数据,并且,采用单播方式,将所述第一单播数据分别发送到所述组播数据所对应的多个投屏接收设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611218.2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697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218.2A CN114697876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CT/CN2021/141696 WO2022143538A1 (zh) 2020-12-30 2021-12-27 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218.2A CN114697876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7876A true CN114697876A (zh) 2022-07-01
CN114697876B CN114697876B (zh) 2023-08-22

Family

ID=8213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1218.2A Active CN114697876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7876B (zh)
WO (1) WO202214353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3095A1 (en) * 2008-05-20 2009-11-26 Broadcom Corporation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unicast and multicast mode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CN107293170A (zh) * 2017-08-17 2017-10-24 郑州单点科技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教育教学适用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
CN110149542A (zh) * 2018-02-13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
CN111381787A (zh) * 2018-12-28 2020-07-0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以及设备
CN112118541A (zh) * 2019-06-21 2020-12-2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WiFi网状网络中传输视频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3814B (zh) * 2014-09-12 2018-02-23 清华大学 一种流媒体处理方法、服务器及浏览器
US20160188279A1 (en) * 2014-12-27 2016-06-30 Intel Corporation Mode-switch protocol and mechanism for hybrid wireless display system with screencasting and native graphics throwing
CN108958678B (zh) * 2017-05-25 2023-08-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屏幕内容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9327728B (zh) * 2018-11-23 2021-10-15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对多同屏方法、装置和系统、同屏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3095A1 (en) * 2008-05-20 2009-11-26 Broadcom Corporation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unicast and multicast mode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CN107293170A (zh) * 2017-08-17 2017-10-24 郑州单点科技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教育教学适用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
CN110149542A (zh) * 2018-02-13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
CN111381787A (zh) * 2018-12-28 2020-07-0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以及设备
CN112118541A (zh) * 2019-06-21 2020-12-2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WiFi网状网络中传输视频流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ODAFONE GROUP PLC: "S1-170047,Non-editorial changes to convert the TR to a 900 series TR", 《3GPP TSG_SA\WG1_SERV》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7876B (zh) 2023-08-22
WO2022143538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962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load balancing of service chain
US20200228405A1 (en) 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146451B2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orchestration method and sdn controller
JP2023548093A (ja) 通信方法、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機器
WO2022048505A1 (zh) 多流关联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97945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55617A1 (zh) 直播回源方法及装置
WO2020199733A1 (zh) 策略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019363B (zh) 确定业务传输需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8121178A1 (zh) 一种资源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3543666A (ja) マルチホップ異種無線装置機能共有
US11979247B2 (en)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3166762A1 (zh) 个人网设备组网方法及系统
JP2017531336A (ja) トランキング通信サービス処理方法、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ue、記憶媒体
WO2021078058A1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71653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30504B (zh) 一种实现应用的方法及业务控制器
CN114697876A (zh) 一种局域网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3159479A1 (zh) 个人网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836020B (zh) 监控系统中的码流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120366A1 (zh) 虚拟现实显示方法、机顶盒、服务器、终端、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EP427430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0134551A1 (zh) 终端任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7042036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Olanrewaju et al. Bandwidth Conservation Framework for Mobile Cloud Computing: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