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951A - 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6951A
CN114696951A CN202011636227.7A CN202011636227A CN114696951A CN 114696951 A CN114696951 A CN 114696951A CN 202011636227 A CN202011636227 A CN 202011636227A CN 114696951 A CN114696951 A CN 114696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mbling
bits
sequence
coding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62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一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62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695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1517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49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6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基于编码方式确定调制处理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和/或基于编码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format3是一种基于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格式,在信噪比较低的传输区间内,由于DMRS信道估计性能不佳,容易造成PUCCH传输性能的下降。基于序列的PUCCH可以采用非相干检测的ML(Maximum Likelihood,最大似然)接收避免信道估计不准确造成的性能下降问题,具有良好的性能增益。小于11bit的传输由于比特数较少,且易于与序列发生映射关系,因此采用基于序列的形式传输能够拥有更好的传输效果。在Release 15/16中,由于format3是长PUCCH且能够在多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上传输,非常利于长序列的构造与扩展,被认为是基于序列传输的绝佳研究对象。
理论上,做完波形变换后的UCI和/或DMRS的符号级信息也可以视为一种序列,并在接收端可以采用ML接收的方式进行非相干检测,该检测方法将在不改变format3传输流程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传输性能。但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受限于pi/2 BPSK和QPSK的调制方式,其不同的编码前比特集对应的符号级序列将存在至少一组仅有相位差别,幅度完全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采用非相干检测无法对该组序列进行区分,使得传输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存在至少一组仅有相位差别,幅度完全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采用非相干检测无法对其进行区分,影响传输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
基于编码方式确定调制处理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实现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
基于编码方式确定调制处理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
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信号生成方法,包括:
对编码前比特进行编码,获得编码后比特;
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
基于预设的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加扰后序列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包括: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编码前比特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编码前比特,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互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基于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确定:
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与标识相关的属性值、偏移区分值和所述编码前比特。
进一步地,所述加扰序列的序列类型是Gold序列、m序列或CGS序列。
可选地,所述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包括:
基于第一预设加扰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后的比特序列;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加扰后的比特序列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加扰后的比特序列,采用各自对应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处理方式互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删除比特、替换比特和填充比特。
可选地,所述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包括:
基于加扰复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可选地,所述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包括:
将所述编码后比特乘以虚化因子i后,基于第一预设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可选地,所述基于预设的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加扰后序列进行调制处理,包括:
基于预设的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加扰后序列进行调制,获得初始调制信号;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编码前比特对应的初始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初始调制信号,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复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二次加扰调制信号;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复序列互不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预设的调制处理方式为BPSK、PI/2 BPSK或QPSK调制方式。
可选地,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加扰复序列为ZC序列或实虚部均为Gold的组合序列。
可选地,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所述预设的调制处理方式为16QAM、64QAM、256QAM调制方式。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和/或基于编码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六;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尽管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和/或,
基于编码方式确定调制处理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
具体来说,小于11bit的传输由于比特数较少,且易于与序列发生映射关系,因此采用基于序列的形式进行PUCCH的传输,在此基础上,根据编码方式和/或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信号生成方式。具体的,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对编码后序列进行处理以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
1)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即对加扰方式进行改进),调制方式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调制方式;
2)基于编码方式确定调制处理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即对调制方式进行改进),加扰方式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加扰方式;
3)同时进行1)中的加扰处理和2)中的调制处理(即同时对加扰方式和调制方式进行改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和/或基于编码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在所述编码方式为RM编码的情况下,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编码前比特对应的编码后比特,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互不相同。
具体来说,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一。如图3所示,在所述编码方式为RM编码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对应的编码后比特采用不同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进而在QPSK调制后获取完全不同的调制符号序列,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序列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具体的,所述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对应的情形可以是编码前首比特为0与编码前首比特为1对应的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区分进行分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分组方式可以是预先定义的或由网络侧进行指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在所述编码方式为RM编码的情况下,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至少分为两组,对每组所述编码前比特对应的编码后比特,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基于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确定:
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与标识相关的属性值、偏移区分值和所述编码前比特。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比特序列集1和比特序列集2对应的加扰序列1和2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先根据公式确定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
Figure BDA0002881152390000091
其中,S须小于等于S_max,S_max为正整数,ID代表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小区或小区组的ID相关的属性值,A为偏移区分值,包含但不限于采用当前时域符号索引M,频域位置索引R,帧内时隙索引F等值,M,R,F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b为输入的编码前的比特序列。确定初始化数值S之后,即可根据S确定相应的加扰序列。由S生成加扰序列的方式通常在协议内有详细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基于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与标识相关的属性值、偏移区分值和所述编码前比特之一或其组合确定加扰后序列,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加扰序列为实序列。
具体来说,加扰序列类型可以是Gold序列、m序列,CGS或其他类型的实序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基于不同的实序列对编码前比特进行加扰,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加扰结果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加扰结果对应的比特序列,采用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互不相同。
具体来说,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4所示,对于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者含首比特的集合采用相同的加扰序列,但在加扰后采用不同的比特处理方式进行区分,进而在QPSK调制后获取完全不同的调制符号序列,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序列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具体的,所述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对应的情形可以是编码前首比特为0与编码前首比特为1对应的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区分进行分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加扰结果至少分为两组,对每组所述加扰结果对应的比特序列,采用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比特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删除比特、替换比特和填充比特。
具体来说,所述比特处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打掉一些比特(即删除比特),替换一些比特或者填充一些比特。至于删掉、替换或者填充的比特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通过对加扰之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删除比特、替换或填充处理,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复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具体来说,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三。如图5所示,对所有的比特均加扰相同的复序列,将加扰后序列求取模值后四舍五入进行模2处理,形成新的比特序列,并继续接下来的信号处理流程。该方式能够在QPSK调制后能获取到完全不同的调制符号序列,有效避免非相干检测的干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复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
将所述编码后比特乘以虚化因子i后,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具体来说,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四。如图6所示,对于编码后的比特级序列或其中一部分乘以虚化因子i,而后采用常规的序列加扰,将加扰后的序列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形成一个新的序列,并继续接下来的信号处理流程。该方式能够在QPSK调制后能获取到完全不同的调制符号序列,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序列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将所述编码后比特乘以虚化因子i后,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初始加扰序列、调制处理方式和二次加扰复序列;
基于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依次进行初始加扰和调制,获得调制信号;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对应的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调制信号,采用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二次加扰信号;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互不相同。
具体来说,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五。如图7所示,首先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初始加扰序列、调制处理方式和二次加扰复序列,再基于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依次进行初始加扰和调制,获得调制信号,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图7中为QPSK调制);对于调制信号,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对应的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所述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对应的情形可以是编码前首比特为0与编码前首比特为1对应的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区分进行分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对每组所述调制信号,采用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二次加扰信号,以同时改变幅度和相位,而后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流程。该方式可以把QPSK调制后的序列通过加扰更改幅度和相位,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序列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初始加扰序列、调制处理方式和二次加扰复序列,基于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依次进行初始加扰和调制,获得调制信号,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对应的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并对每组所述调制信号,采用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二次加扰信号,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加扰复序列包括但不限于ZC序列和实虚部均为Gold的组合序列。
具体来说,所述复序列可以是ZC序列,实部和虚部均为Gold的组合序列,CGS,或其他相关性良好的复序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通过加扰复序列改变编码后序列的幅度和相位,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确定的调制处理方式为16QAM、64QAM或256QAM调制方式。
具体来说,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之六。如图8所示,对经过常规序列加扰(例如Gold序列)的编码后序列,采用预设的调制方式实现信号序列的变换与生成,如16QAM或64QAM。该预设的调制方式可以同时利用输入序列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制,彻底区分开调制后的符号级序列,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序列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当然,所述调制处理方式也可以为更高阶的调制方式,例如256QAM调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通过基于编码方式确定的16QAM、64QAM或256QAM调制方式对编码后序列进行调制,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调制处理方式为BPSK、PI/2BPSK或QPSK调制方式。
具体来说,对于仅对加扰方式进行改进的情形,其对应的调制处理方式可以为BPSK、PI/2 BPSK或QPSK等低阶调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在对加扰方式进行改进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的低阶调制方式,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PUCCH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的基础上,降低信号处理的复杂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可应用于DMRS为特定配置的PUCCH或者PUSCH,包括但不限于没有DMRS,或者DMRS的符号数小于等于数目阈值N,例如N=1的情形。
基于上述图3至图8所提供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300、对编码前比特进行编码,获得编码后比特;
步骤301、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
步骤302、基于预设的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加扰后序列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
可选地,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包括: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编码前比特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编码前比特,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互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基于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确定:
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与标识相关的属性值、偏移区分值和所述编码前比特。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加扰序列为实序列。
具体来说,加扰序列类型可以是Gold序列、m序列,CGS或其他类型的实序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编码方式例如为RM编码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对应的编码后比特采用不同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进而在QPSK调制后获取不同的调制符号序列,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序列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例如,所述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对应的情形可以是编码前首比特为0与编码前首比特为1对应的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区分进行分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分组方式可以是预先定义的或由网络侧进行指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基于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确定: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与标识相关的属性值、偏移区分值和所述编码前比特。
如图3所示,比特序列集1和比特序列集2对应的加扰序列1和2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先根据公式确定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
Figure BDA0002881152390000151
Figure BDA0002881152390000152
其中,S须小于等于S_max,S_max为正整数,ID代表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小区或小区组的ID相关的属性值,A为偏移区分值,包含但不限于采用当前时域符号索引M,频域位置索引R,帧内时隙索引F等值,M,R,F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b为输入的编码前的比特序列。确定初始化数值S之后,即可根据S确定相应的加扰序列。由S生成加扰序列的方式通常在协议内有详细规定,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包括:
基于第一预设加扰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后的比特序列;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加扰后的比特序列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加扰后的比特序列,采用各自对应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处理方式互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删除比特、替换比特和填充比特。
具体来说,所述比特处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打掉一些比特(即删除比特),替换一些比特或者填充一些比特。至于删掉、替换或者填充的比特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4所示,对于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者含首比特的集合采用相同的加扰序列,但在加扰后采用不同的比特处理方式进行区分,进而在QPSK调制后获取完全不同的调制符号序列,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序列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具体的,所述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对应的情形可以是编码前首比特为0与编码前首比特为1对应的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区分进行分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包括:
基于加扰复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如图5所示,对所有的比特均加扰相同的复序列,将加扰后序列求取模值后四舍五入进行模2处理,形成新的比特序列,并继续接下来的信号处理流程。该方式能够在QPSK调制后能获取到完全不同的调制符号序列,有效避免非相干检测的干扰问题。
可选地,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预设的加扰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包括:
将所述编码后比特乘以虚化因子i后,基于第一预设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如图6所示,对于编码后的比特级序列或其中一部分乘以虚化因子i,而后采用常规的序列加扰,将加扰后的序列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形成一个新的序列,并继续接下来的信号处理流程。该方式能够在QPSK调制后能获取到完全不同的调制符号序列,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序列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
可选地,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预设的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加扰后序列进行调制处理,包括:
基于预设的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加扰后序列进行调制,获得初始调制信号;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编码前比特对应的初始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初始调制信号,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复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二次加扰调制信号;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复序列互不相同。
如图7所示,首先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初始加扰序列、调制处理方式和二次加扰复序列,再基于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依次进行初始加扰和调制,获得调制信号,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图7中为QPSK调制);对于调制信号,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对应的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所述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对应的情形可以是编码前首比特为0与编码前首比特为1对应的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区分进行分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图5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加扰复序列包括但不限于ZC序列和实虚部均为Gold的组合序列。具体来说,所述复序列可以是ZC序列,实部和虚部均为Gold的组合序列,CGS,或其他相关性良好的复序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调制处理方式为16QAM、64QAM、256QAM调制方式。
如图8所示,对经过常规序列加扰(例如Gold序列)的编码后序列,采用预设的调制方式实现信号序列的变换与生成,如16QAM或64QAM。该预设的调制方式可以同时利用输入序列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制,彻底区分开调制后的符号级序列,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序列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当然,所述调制处理方式也可以为更高阶的调制方式,例如256QAM调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图3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调制处理方式为BPSK、PI/2 BPSK或QPSK调制方式。
具体来说,对于仅对加扰方式进行改进的情形,其对应的调制处理方式可以为BPSK、PI/2 BPSK或QPSK等低阶调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可应用于DMRS为特定配置的PUCCH或者PUSCH,包括但不限于没有DMRS,或者DMRS的符号数小于等于数目阈值N,例如N=1的情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能够避免在基于序列的信号传输中出现相位不同,幅度相同的互补序列,导致接收端无法对其进行区分的问题的基础上,降低信号处理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信号生成装置,或者,该信号生成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信号生成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信号生成装置执行信号生成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装置。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生成模块901,用于实现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
基于编码方式确定调制处理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在所述编码方式为RM编码的情况下,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编码前比特对应的编码后比特,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互不相同。
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基于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确定:
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与标识相关的属性值、偏移区分值和所述编码前比特。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加扰序列为实序列。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加扰结果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加扰结果对应的比特序列,采用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互不相同。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比特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删除比特、替换比特和填充比特。
基于所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复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
将所述编码后比特乘以虚化因子i后,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初始加扰序列、调制处理方式和二次加扰复序列;
基于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依次进行初始加扰和调制,获得调制信号;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对应的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调制信号,采用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二次加扰信号;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互不相同。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加扰复序列包括但不限于ZC序列和实虚部均为Gold的组合序列。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基于编码方式确定的调制处理方式为16QAM、64QAM或256QAM调制方式。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调制处理方式为BPSK、PI/2 BPSK或QPSK调制方式。
具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号生成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生成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生成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装置能够实现图2至图8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存储在存储器10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0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信号生成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0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信号生成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1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101、网络模块1102、音频输出单元1103、输入单元1104、传感器1105、显示单元1106、用户输入单元1107、接口单元1108、存储器1109、以及处理器11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1041和麦克风11042,图形处理器1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1061。用户输入单元1107包括触控面板1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1072。触控面板11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1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1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10中。
其中,处理器1110,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和/或,
基于编码方式确定调制处理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
可选的,处理器1110,还用于在所述编码方式为RM编码的情况下,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编码前比特对应的编码后比特,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互不相同。
可选的,处理器1110,还用于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加扰结果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加扰结果对应的比特序列,采用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互不相同。
可选的,处理器1110,还用于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复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可选的,处理器1110,还用于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
将所述编码后比特乘以虚化因子i后,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可选的,处理器1110,还用于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初始加扰序列、调制处理方式和二次加扰复序列;
基于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依次进行初始加扰和调制,获得调制信号;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对应的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调制信号,采用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二次加扰信号;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互不相同。
具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终端,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号生成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信号生成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26)

1.一种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
基于编码方式确定调制处理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在所述编码方式为RM编码的情况下,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编码前比特对应的编码后比特,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互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基于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确定:
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与标识相关的属性值、偏移区分值和所述编码前比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序列为实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加扰结果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加扰结果对应的比特序列,采用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互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删除比特、替换比特和填充比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复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
将所述编码后比特乘以虚化因子i后,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初始加扰序列、调制处理方式和二次加扰复序列;
基于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依次进行初始加扰和调制,获得调制信号;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对应的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调制信号,采用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二次加扰信号;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互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复序列包括但不限于ZC序列和实虚部均为Gold的组合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确定的调制处理方式为16QAM、64QAM或256QAM调制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处理方式为BPSK、PI/2BPSK或QPSK调制方式。
13.一种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实现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
基于编码方式确定调制处理方式,对编码后比特进行调制处理,获得调制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在所述编码方式为RM编码的情况下,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编码前比特对应的编码后比特,采用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互不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自对应的加扰序列基于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确定:
加扰序列生成的初始化数值、与标识相关的属性值、偏移区分值和所述编码前比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序列为实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所述加扰结果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加扰结果对应的比特序列,采用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加扰后序列;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比特处理方式互不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删除比特、替换比特和填充比特。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复序列,对所述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第一加扰序列;
将所述编码后比特乘以虚化因子i后,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进行加扰,获得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进行取整和模2处理,获得所述加扰后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加扰序列,对编码后比特进行加扰处理,获得加扰后序列,包括:
基于编码方式与编码前比特信息的组合确定初始加扰序列、调制处理方式和二次加扰复序列;
基于所述初始加扰序列和调制处理方式,对所述编码后比特依次进行初始加扰和调制,获得调制信号;
以不同的编码前首比特或含首比特的集合为依据,将编码前比特对应的调制信号至少分为两组;
对每组所述调制信号,采用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进行加扰,分别获得二次加扰信号;
其中,所述各自对应的二次加扰复序列互不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1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复序列包括但不限于ZC序列和实虚部均为Gold的组合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编码方式确定的调制处理方式为16QAM、64QAM或256QAM调制方式。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任一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处理方式为BPSK、PI/2BPSK或QPSK调制方式。
2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的步骤。
2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的步骤。
CN202011636227.7A 2020-12-31 2020-12-31 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6969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6227.7A CN114696951A (zh) 2020-12-31 2020-12-31 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141517 WO2022143495A1 (zh) 2020-12-31 2021-12-27 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6227.7A CN114696951A (zh) 2020-12-31 2020-12-31 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951A true CN114696951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5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6227.7A Pending CN114696951A (zh) 2020-12-31 2020-12-31 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6951A (zh)
WO (1) WO202214349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5421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and modulation to constrain the constellation size of ack/nak transmission on the data channel
CN105281868A (zh) * 2014-07-10 2016-01-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组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161293A (zh) * 2015-04-09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400834A (zh) * 2017-02-06 2018-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327399A (zh) * 2020-02-14 2020-06-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信物理帧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接收方法及系统
WO2020187054A1 (zh) * 2019-03-19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4367B2 (en) * 2012-03-16 2016-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4348601B (zh) * 2013-08-08 2017-06-23 北京久华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5421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and modulation to constrain the constellation size of ack/nak transmission on the data channel
CN105281868A (zh) * 2014-07-10 2016-01-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组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161293A (zh) * 2015-04-09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400834A (zh) * 2017-02-06 2018-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0187054A1 (zh) * 2019-03-19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327399A (zh) * 2020-02-14 2020-06-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信物理帧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接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3495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8553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resource reservation
CN110429962B (zh)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362924A1 (en)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1110936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for repea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o obtain data segment
CN114499742A (zh) 指示载波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802907B (zh) Ofdm符号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4071766A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6145616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696951A (zh) 信号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65478B (zh) 编码调制符号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US11184885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698108A (zh) Uci复用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0525A (zh) 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3066112A1 (zh) 信息比特调制方法、解调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046094A1 (zh)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94690B (zh) 一种调制符号传输方法及发送设备
CN114362898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34048B (zh)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EP42939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and device
CN115442004A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WO2023025000A1 (zh) 扩频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4322673A1 (en) Transmission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835466B (zh)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24022276A1 (zh) 低功耗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通信设备
CN111052820B (zh) 一种系统消息传输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