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4534A - 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4534A
CN114694534A CN202011600671.3A CN202011600671A CN114694534A CN 114694534 A CN114694534 A CN 114694534A CN 202011600671 A CN202011600671 A CN 202011600671A CN 114694534 A CN114694534 A CN 114694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tal layer
emitting device
light sour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06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4534B (zh
Inventor
张泽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06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4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4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4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4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4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09F13/08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using both translucent and non-translucent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光源;面罩,所述面罩设在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面罩的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透光金属层,所述面罩的面向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包括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所述非透光区域设有非透光金属层。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通过在面罩的远离光源的一侧表面上设置透光金属层,并使面罩的面向光源的一侧表面包括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且非透光区域设有非透光金属层,可以在光源开启状态下呈现出立体发光效果,从而可以提高辨识度,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且可以在光源关闭状态下呈现金属色的外观,使整个发光装置具有较高的外形美观性。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发光装置可以起到照明和传递信号的作用,发光装置通常通过反射面将光源发出的光波向外反射,使光波穿过灯罩表面并在人的视觉中形成二维发光造型。然而,发光装置的二维发光造型辨识度较低,且视觉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可以实现立体发光效果,从而可以提高辨识度,且可以提升视觉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发光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包括:光源;面罩,所述面罩设在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面罩的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透光金属层,所述面罩的面向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包括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所述非透光区域设有非透光金属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通过在面罩的远离光源的一侧表面上设置透光金属层,并使面罩的面向光源的一侧表面包括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且非透光区域设有非透光金属层,可以在光源开启状态下呈现出立体发光效果,从而可以提高辨识度,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且可以在光源关闭状态下呈现金属色的外观,使整个发光装置具有较高的外形美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透光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透光金属层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透光金属层的厚度为t1,所述透光金属层的厚度为t2,其中,所述t1、t2分别满足:t1≥40nm,5m≤t2≤10n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透光金属层的材料与所述透光金属层的材料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透光金属层和所述透光金属层分别为铝层、银层、铟层、铬层或金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透光金属层镀附至所述面罩的面向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所述透光区域为对所述非透光金属层镭雕、退镀或遮蔽镀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透光金属层和所述透光金属层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防护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护层为透明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源的远离所述面罩的一侧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面罩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电路板,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设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发光体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面罩之间设有均光板。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发光装置的面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发光装置的面罩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发光效果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发光效果图。
附图标记:
100:发光装置;
1:光源;11:发光体;111:发光组;
2:面罩;21:透光金属层;
22:透光区域;221:子透光区域;
23:非透光区域;231:非透光金属层;
3:壳体;4:电路板;5:均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包括光源1和面罩2。
具体而言,面罩2设在光源1的一侧,面罩2的远离光源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透光金属层21,面罩2的面向光源1的一侧表面包括透光区域22和非透光区域23,非透光区域23设有非透光金属层231。例如,结合图2、图5-图7,面罩2两侧表面上的透光金属层21和非透光金属层231均可以实现金属镜面的效果。具体地,面罩2和透光金属层21可以共同起到镜子的作用,此时面罩2相当于镜子的玻璃,透光金属层21相当于镜子的涂层。类似地,面罩2和非透光金属层231同样可以共同起到镜子的作用,面罩2相当于镜子的玻璃,非透光金属层231相当于镜子的涂层。当光线在透光金属层21和非透光金属层231之间照射时,相当于在两个彼此相对的镜子之间相互反射。其中,光源1的配光方式可以为导光、LED直射或LED加反光碗等。但不限于此。
由此,当光源1开启时,光源1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区域22照射到透光金属层21,透光金属层21可以同时起到透光和反射光线的作用,一部分光线透过透光金属层21向外照射形成实像,另一部分光线从透光金属层21反射到非透光金属层231,然后在透光金属层21和非透光金属层231之间来回反射,形成多层虚像,可以实现立体发光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辨识度,使发光装置100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且通过调整面罩2的厚度和透光区域22的大小,可以实现不同的立体纵深效果。当光源1关闭时,由于面罩2的外表面上设有透光金属层21,发光装置100可以呈现出金属色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发光装置100的外形美观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通过在面罩2的远离光源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透光金属层21,并使面罩2的面向光源1的一侧表面包括透光区域22和非透光区域23且非透光区域23设有非透光金属层231,可以在光源1开启状态下呈现出立体发光效果,从而可以提高辨识度,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且可以在光源1关闭状态下呈现金属色的外观,使整个发光装置100具有较高的外形美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非透光金属层231的厚度大于透光金属层21的厚度。如此设置,非透光金属层231的厚度较大,可以避免透光,从而使非透光金属层231可以起到挡光的作用,有效分隔透光区域22和非透光区域23,使光线只能从透光区域22照射出。而且,由于透光金属层21的厚度较小,透光金属层21在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的同时,保证透光金属层21可以透光,从而使发光装置100在开启光源1时可以呈现出透光区域22的形状,实现较好的立体发光效果。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非透光金属层231的厚度为t1,透光金属层21的厚度为t2,其中,t1、t2分别满足:t1≥40nm,5nm≤t2≤10nm。具体地,例如,当t1<40nm时,非透光金属层231的厚度过小,可能会由于透光而无法有效分隔透光区域22和非透光区域23,从而可能使发光装置100在开启光源1时无法清晰呈现出透光区域22的形状,影响视觉效果;当t2<5nm时,透光金属层21的厚度过小,可能无法实现较好的反射光线的作用,从而影响发光装置100的立体发光效果;当t2>10nm时,透光金属层21的厚度过大,透光效果较差,从而会影响发光装置100的亮度,无法保证发光装置100的照明效果。
由此,通过使t1、t2分别满足:t1≥40nm,5nm≤t2≤10nm,非透光金属层231和透光金属层21的厚度较为合理,保证发光装置100具有较好的立体发光效果,且可以避免影响发光装置100的亮度,从而可以提升发光装置100的照明效果。可选地,t1可以进一步满足:40nm≤t1≤100nm。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非透光金属层231的材料与透光金属层21的材料可以相同。如此设置,可以减少整个发光装置100的材料种类,使发光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加工更加方便,可以有效节省工时,提高加工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非透光金属层231和透光金属层21可以分别为铝层、银层或铟层。由此,由于铝层、银层和铟层均为银白色,非透光金属层231和透光金属层21可以具有较好的反光效果,从而光线可以在非透光金属层231和透光金属层21之间更好地反射,提升发光装置100的立体发光效果。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非透光金属层231和透光金属层21还可以为其它材料的金属层例如铬层和金层等。可以理解的是,非透光金属层231和透光金属层21的具体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非透光金属层231镀附至面罩2的面向光源1的一侧表面,透光区域22为对非透光金属层231镭雕形成。例如,加工时,可以首先在面罩2的面向光源1的整个表面上镀附不透光的金属涂层例如铝、铟等。然后对不透光的金属涂层按照预定的图案例如车标形状等进行激光雕刻,激光雕刻完成后,剩余的不透光的金属涂层即为上述非透光金属层231,非透光金属层231所在的区域为非透光区域23,雕刻掉的区域为上述透光区域22。之后,将面罩2的面向光源1的一侧表面进行保护,在面罩2的远离光源1的一侧表面设置透光金属层21。其中,透光金属层21可以通过在面罩2的远离光源1的一侧表面磁控溅射镀膜而成,或通过模内镶件注塑的方式与面罩2结合。
由此,通过使非透光金属层231镀附至面罩2上,非透光金属层231与面罩2的结合较好,且非透光金属层231的纯度高、致密度好且成膜均匀性较好,可以精确地控制非透光金属层231的厚度。通过采用镭雕的方式形成透光区域22,可以提高透光区域22的加工效率,且镭雕的线条较精细,可以提升美观性。当然,透光区域22还可以为对非透光金属层231进行其它处理方式例如退镀或遮蔽镀形成,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非透光金属层231和透光金属层21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防护层(图未示出)。由此,如此设置的防护层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从而可以防止非透光金属层231和/或透光金属层21氧化。可选地,防护层可以为透明层,从而可以避免遮光。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源1的远离面罩2的一侧设有壳体3,壳体3与面罩2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有电路板4,光源1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体11,发光体11设在电路板4上,发光体11与透光区域22相对应。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壳体3的一侧可以敞开,面罩2连接在壳体3的敞开侧。透光区域22可以包括多个(例如三个)间隔设置的子透光区域221。电路板4的面向面罩2的一侧设有多个发光体11,电路板4可以与多个发光体11电连接。多个发光体11构成多个(例如三个)发光组111,多个发光组111与多个子透光区域221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发光组111可以包括均匀分布的多个发光体11。当电路板4控制多个发光体11发光时,每个发光组111中的多个发光体11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对应的子透光区域221照射到透光金属层21,照射到透光金属层21的光线中的一部分透过透光金属层21向外照射,另一部分从透光金属层21反射到非透光金属层231,从而可以形成多层立体的点亮图案效果。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壳体3,可以避免外部的灰尘等杂质进入容纳空间内,从而可以保证容纳空间内的电路板4和发光体11的正常工作,保证发光的清晰度,实现较好的立体发光效果,且可以延长发光装置100的使用寿命。通过使发光体11与透光区域22相对应,电路板4的与非透光区域23相对应的部分可以无需设置发光体11,在提升发光装置100的发光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图1、图2和图5中显示了三个子透光区域221和三个发光组111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其它数量的子透光区域221和发光组111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参照图1,电路板4与面罩2之间设有均光板5。如此设置,当发光体11发光时,光线在照射到透光区域22之前可以经过均光板5,从而可以将光源1转换成面光源1且发光更加均匀,可以进一步提升发光装置100的发光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面罩2可以为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又称作压克力、亚克力或有机玻璃)件或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件等。例如,当面罩2为PC件或其它非PMMA件时,面罩2的表面需要UV(Ultraviolet,紫外线)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吸收紫外线,避免面罩2发黄。由此,通过使面罩2为PMMA件或PC件,面罩2可以为透明材质,从而使光线可以更好地在透光金属层21和非透光金属层231之间反射,提升发光装置100的立体发光效果。当然,面罩2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透明材质,而不限于PMMA或PC。
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的面罩2上镀附非透光金属层231的加工过程。这里,以非透光金属层231为铝层为例进行说明。
在面罩2上镀附铝层的详细步骤如下:
S1、将镀铝产品上架固定在专用工装架上并除尘,将带面罩2的工装架放入镀膜机内的支架上,并将99.9%纯度的铝片放置在镀膜机内的钨丝电极上;
S2、将镀膜机内腔抽真空至气压3pa~5pa(包括端点值),使用离子轰击对面罩2表面进行离子清洗,离子清洗时间可以为18S~360S(包括端点值);
S3、在离子清洗之后进行精抽至0.015pa以下时开始镀铝。其中,工装旋转架旋转速度可以为20rpm/min,镀铝时间约60S左右,镀铝包括钨丝预热、预熔和蒸发三个阶段;
S4、镀铝后转粗抽至真空度3pa~5pa(包括端点值)后,开始离子轰击硅油约180S~360S(包括端点值);
S5、镀硅油完成后转深冷回温60S,回温结束后进行放气回填真空室至大气压下开门,整炉周期控制在25分钟以下。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S1-S5,可以将铝层镀附至面罩2上,且铝层可以与面罩2紧密结合,可以保证铝层与面罩2的整体性,使整个发光装置100的结构更加可靠。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图未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发光装置100,发光装置100可以在光源1开启状态下呈现出立体发光效果,且在光源1关闭状态下呈现金属色的外观,从而在起到照明及传递信号的作用的同时,可以使整车更加美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例如车身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面罩,所述面罩设在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面罩的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透光金属层,所述面罩的面向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包括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所述非透光区域设有非透光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透光金属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金属层的厚度为t1,所述透光金属层的厚度为t2,其中,所述t1、t2分别满足:t1≥40nm,5m≤t2≤1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金属层的材料与所述透光金属层的材料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金属层和所述透光金属层分别为铝层、银层、铟层、铬层或金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金属层镀附至所述面罩的面向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所述透光区域为对所述非透光金属层镭雕、退镀或遮蔽镀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金属层和所述透光金属层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防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为透明层。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远离所述面罩的一侧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面罩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电路板,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设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发光体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面罩之间设有均光板。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CN202011600671.3A 2020-12-29 2020-12-29 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114694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0671.3A CN114694534B (zh) 2020-12-29 2020-12-29 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0671.3A CN114694534B (zh) 2020-12-29 2020-12-29 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4534A true CN114694534A (zh) 2022-07-01
CN114694534B CN114694534B (zh) 2023-07-14

Family

ID=8213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0671.3A Active CN114694534B (zh) 2020-12-29 2020-12-29 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453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633A (zh) * 2011-12-19 2013-06-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车标
CN204884485U (zh) * 2015-07-28 2015-12-16 惠州市粤泰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发光三维标识牌
CN204956342U (zh) * 2015-09-28 2016-01-13 东风汽车公司 车用发光徽标
JP2017074818A (ja) * 2015-10-13 2017-04-20 サカエ理研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表示装置
US20190001878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Jvis-Usa, Llc Vehicle interior trim assembly configured to form a light pattern having an emblem shape at the front of a trim part such as an air bag cover
CN208335659U (zh) * 2018-04-25 2019-01-04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源装置及电子烟
CN209581355U (zh) * 2018-10-25 2019-1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车标及车辆
CN11111445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 发光车标组件
WO2020135379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 车标组件和车辆
CN211604600U (zh) * 2020-03-27 2020-09-29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标识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633A (zh) * 2011-12-19 2013-06-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车标
CN204884485U (zh) * 2015-07-28 2015-12-16 惠州市粤泰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发光三维标识牌
CN204956342U (zh) * 2015-09-28 2016-01-13 东风汽车公司 车用发光徽标
JP2017074818A (ja) * 2015-10-13 2017-04-20 サカエ理研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表示装置
US20190001878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Jvis-Usa, Llc Vehicle interior trim assembly configured to form a light pattern having an emblem shape at the front of a trim part such as an air bag cover
CN208335659U (zh) * 2018-04-25 2019-01-04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源装置及电子烟
CN209581355U (zh) * 2018-10-25 2019-1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车标及车辆
CN11111445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 发光车标组件
WO2020135379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 车标组件和车辆
CN211604600U (zh) * 2020-03-27 2020-09-29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标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4534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80689B2 (ja) 反射膜を備えた車両用灯具
KR101219341B1 (ko) 자동차용 발광 가니쉬
JP2001163117A (ja) 自動車用照明プレート
JP4344297B2 (ja) 加飾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094405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license plate
CN101187457A (zh) 三维效果灯总成
CN103153702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信号灯
EP1547863B1 (en) Vehicle outside-mirror unit including lamp unit
EP3009734B1 (en) Automotive light
JP2003051206A (ja) 自動車用の照明及び表示装置
JP2006288597A (ja) 遊技機における装飾表示装置
CN111161651B (zh) 一种具有透光功能的发光标牌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31059B (zh) 一种表面具有氛围灯效果的内饰件及其生产工艺
CN114694534A (zh) 发光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JPH0360689B2 (zh)
JP4323065B2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011832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式ヘッドランプ
KR20140011637A (ko) 면 광원 장치
JP2003115206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09107601A (ja) ドアミラーのサイドターンランプ装置
CN112339674A (zh) 用于使立体图案发光的车辆面板
CN212456694U (zh) 树脂成形品及车辆用灯具
CN111795360B (zh) 反射性树脂部件及车辆用灯具
WO2017199595A1 (ja) 加飾品及び加飾品の製造方法
EP4212770A1 (en) An ultra-thin surface light source structure and an automobile interior compri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