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2792A - 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2792A
CN114692792A CN202210315442.XA CN202210315442A CN114692792A CN 114692792 A CN114692792 A CN 114692792A CN 202210315442 A CN202210315442 A CN 202210315442A CN 114692792 A CN114692792 A CN 114692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primary
information
reading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54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2792B (zh
Inventor
林宜潘
邹高
卢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he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he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he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he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54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2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2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2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2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2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包括:初次读取端,用于对拼版射频标签进行初次读取获得对应的初次编码集合;二次读取端,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获得判别结果,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三次读取端,用于基于所述二次编码集合在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获得调取结果,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基于所述三次编码集合确定出对应的最终读取结果;用以对拼版射频标签初次读取后判别其完整性和统一性并基于初次读取的结果进行初次调取,同时进行补充读取,实现对拼版射频标签准确完整地读取。

Description

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多采用超高频RFID读写器对拼版射频进行识别检测,超高频RFID读写器工作频段为超高频(860MHz~960MHz),主要特点是传输速度好、读取距离远,可一次读取多个标签,超高频RFID读写器主要应用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线管理、航空、智能货架、无人零售柜等领域。
超高频RFID读写器可以进行多标签读取,标签存储数据容量大:通过超高频RFID读写器可以实现一次识读多个电子标签。但是,由于超高频RFID读写器在金属与液体的物品上的应用较不理想同时系统还不成熟,不能保证对标签读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用以对拼版射频标签初次读取后判别其完整性和统一性并基于初次读取的结果进行初次调取,同时进行补充读取,实现对拼版射频标签准确完整地读取。
本发明提供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包括:
初次读取端,用于对拼版射频标签进行初次读取获得对应的初次编码集合;
二次读取端,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获得判别结果,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二次编码集合;
三次读取端,用于基于所述二次编码集合在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获得调取结果,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基于所述三次编码集合确定出对应的最终读取结果。
优选的,所述初次读取端,包括:
标签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拼版格式和起始位标签以及终止位标签;
路径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拼版格式和所述起始位标签以及所述终止位标签,确定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对应的读取路径;
初次读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读取路径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初次读取,获得对应的初次编码集合。
优选的,所述标签识别模块,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边缘线;
格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边缘线构成的区域确定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拼版格式;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边缘线识别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最外围边缘线,沿所述最外围边缘线进行顺时针识别,确定出对应的起始位标签以及终止位标签。
优选的,所述二次读取端,包括:
第一判别模块,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统一性,获得对应的第一判别结果;
第二判别模块,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完整性,获得对应的第二判别结果;
编码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判断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是否符合要求,若是,则将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作为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
二次读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时,则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
其中,所述判别结果包括:第一判别结果和第二判别结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判别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并确定出所述编码结构的支路对应的编码容量;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结构和所述编码容量构建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树状图;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步骤和每个编码步骤中包含的编码长度;
版图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步骤和所述编码长度生成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版图;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中包含的代码类型,并确定出所述代码类型在对应初次编码信息中的所处位置;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逻辑确定出每个所处位置对应的代码组的编码顺序;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代码类型对应的所处位置和所述编码顺序构建出所述代码类型在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中对应的位置结构图;
图像汇总单元,用于将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树状图和编码版图以及包含的每种代码类型对应的位置结构图作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特征图集合;
第一提取单元,用于对所述初次编码信息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特征图集合进行共性特征提取,获得所述初次编码信息集合对应的共性特征;
第二提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编码特征图集合进行特征提取获得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第一判别特征;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判别特征和所述共性特征之间的相似值;
第一判别单元,用于将所述相似值不满足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判别为不满足统一性,同时,将所述相似值满足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判别为满足统一性,获得对应的第一判别结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判别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编码结构树状图中包含的分支数量和每个分支中包含的节点数量;
第三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结构树状图对应的分支数量和包含的每个分支对应的节点数量构建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结构容量矩阵;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版图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横向代码容量和纵向代码容量;
第四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横向代码容量和所述纵向代码容量构建出对应的代码容量矩阵;
第五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顺序构建出对应的编码方向链接;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顺序和所述初次编码信息计算出所述编码方向链接对应的连接参数;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连接参数计算出每个编码步骤对应的连接参数序列;
第六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信息中包含的所有编码步骤对应的连接参数序列构建出对应的连接参数矩阵;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结构容量矩阵和代码容量矩阵以及连接参数矩阵,计算出对应的结构容量平均矩阵和代码容量平均矩阵以及连接参数平均矩阵;
第二判别单元,用于当所述结构容量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都大于所述结构容量平均矩阵中对应位置的数值且所述码容量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都大于所述代码容量平均矩阵且所述连接参数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都大于所述连接参数平均矩阵时,则判定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的完整性符合要求作为对应的子判别结果,否则,判定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的完整性不符合要求作为对应的子判别结果;
结果汇总单元,用于将所有初次编码信息的子判别结果汇总获得对应的第二判别结果。
优选的,所述二次读取模块,包括:
子标签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时,则确定出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对应的第二子标签;
二次读取单元,用于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的第二子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信息;
编码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二次编码信息替换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
优选的,所述三次读取端,包括:
信息调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二次编码集合在所述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基于所述读取信息集合确定出所述二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二次编码信息对应的调取结果;
三次读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对对应二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的第一子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
最终调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三次编码集合在所述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最终读取结果。
优选的,所述信息调取模块,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对所述二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二次编码信息进行解码操作,获得对应的解码信息;
调取单元,用于基于中间件将所述解码信息传输至对象名解析服务器,所述对象名解析服务器基于所述解码信息在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读取信息,基于所有读取信息获得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读取信息集合中是否存在所述二次编码信息对应的读取信息,若存在,则将对应二次编码信息调取成功作为对应的调取结果,否则,将对应二次编码信息调取失败作为对应的调取结果。
优选的,所述三次读取模块,包括:
调取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判断对应的二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对应的读取信息,若存在,则判断对应二次编码信息符合标准,否则,确定出对应二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对应的第一子标签,对所述第一子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信息;
编码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三次编码信息替换所述二次编码集合中对应的二次编码信息,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初次读取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标签识别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二次读取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一判别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二判别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二次读取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三次读取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调取模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三次读取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参考图1,包括:
初次读取端,用于对拼版射频标签进行初次读取获得对应的初次编码集合;
二次读取端,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获得判别结果,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二次编码集合;
三次读取端,用于基于所述二次编码集合在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获得调取结果,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基于所述三次编码集合确定出对应的最终读取结果。
该实施例中,拼版射频标签即为需要被射频读取器读取的多个电子标签拼版获得的标签。
该实施例中,初次编码集合即为对拼版射频标签中包含的电子标签进行初次读取后获得的初次编码信息汇总获得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判别结果即为判别初次编码集合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后获得的结果。
该实施例中,二次编码集合即为基于判别结果对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二次读取后获得的二次编码信息汇总获得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读取信息集合即为基于二次编码集合在数据库中调取出的对应的读取信息汇总获得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调取结果即为表征是否可以成功基于二次编码集合在数据库中调取出的对应的读取信息的判别结果。
该实施例中,三次编码集合即为基于调取结果对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三次读取后获得的三次编码信息汇总获得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最终读取结果即为基于三次编码集合最终确定出的拼版射频标签对应的读取结果。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拼版射频标签初次读取后判别其完整性和统一性,并基于判别结果进行补充读取,再基于补充读取的结果进行初次读取,基于初次调取的结果再次进行补充读取,实现对拼版射频标签准确完整地读取。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初次读取端,参考图2,包括:
标签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拼版格式和起始位标签以及终止位标签;
路径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拼版格式和所述起始位标签以及所述终止位标签,确定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对应的读取路径;
初次读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读取路径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初次读取,获得对应的初次编码集合。
该实施例中,拼版格式即为拼版射频标签拼版的格式。
该实施例中,起始位标签即为拼版射频标签开始被读取的第一个电子标签。
该实施例中,终止位标签即为拼版射频标签最终被读取的最后一个电子标签。
该实施例中,读取路径即为超高频读取器对拼版射频标签中包含的电子标签进行读取的顺序。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是逼出拼版射频标签的拼版格式和起始位标签以及终止位标签,进而可以确定出对应的识别路径,基于识别路径可以保证标签读取过程有序性和读取结果的完整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标签识别模块,参考图3,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边缘线;
格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边缘线构成的区域确定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拼版格式;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边缘线识别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最外围边缘线,沿所述最外围边缘线进行顺时针识别,确定出对应的起始位标签以及终止位标签。
该实施例中,边缘线即为拼版射频标签中包含的所有电子标签的边缘线。
该实施例中,最外围边缘线即为拼版射频标签中包含的所有电子标签所在区域的最外围的边缘线。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识别出拼版射频标签的边缘线可以确定出拼版射频标签的边缘线,基于识别出的拼版射频标签的最外围边缘线识别出对应的起始位标签以及终止位标签,进而为保证初次识别拼版射频标签的过程有序性和结果完整性提供了基础。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二次读取端,参考图4,包括:
第一判别模块,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统一性,获得对应的第一判别结果;
第二判别模块,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完整性,获得对应的第二判别结果;
编码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判断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是否符合要求,若是,则将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作为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
二次读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时,则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
其中,所述判别结果包括:第一判别结果和第二判别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一判别结果即为判别初次编码集合的统一性后获得的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二判别结果即为判别初次编码集合的完整性后获得的结果。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判别对拼版射频标签进行初次读取获得的初次编码集合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获得的结果,进而对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二次读取,保证了对拼版射频标签读取的编码集合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进而初步保证了对拼版射频标签读取的编码集合的准确性。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判别模块,参考图5,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并确定出所述编码结构的支路对应的编码容量;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结构和所述编码容量构建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树状图;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步骤和每个编码步骤中包含的编码长度;
版图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步骤和所述编码长度生成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版图;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中包含的代码类型,并确定出所述代码类型在对应初次编码信息中的所处位置;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逻辑确定出每个所处位置对应的代码组的编码顺序;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代码类型对应的所处位置和所述编码顺序构建出所述代码类型在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中对应的位置结构图;
图像汇总单元,用于将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树状图和编码版图以及包含的每种代码类型对应的位置结构图作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特征图集合;
第一提取单元,用于对所述初次编码信息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特征图集合进行共性特征提取,获得所述初次编码信息集合对应的共性特征;
第二提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编码特征图集合进行特征提取获得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第一判别特征;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判别特征和所述共性特征之间的相似值;
第一判别单元,用于将所述相似值不满足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判别为不满足统一性,同时,将所述相似值满足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判别为满足统一性,获得对应的第一判别结果。
该实施例中,编码结构即为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中的代码之前的逻辑结构关系。
该实施例中,编码容量即为编码结构中包含的每个支路包含的代码总量。
该实施例中,编码结构树状图即为基于编码结构和编码容量构建出的表征初次编码信息的编码结构的树状图。
该实施例中,编码步骤即为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过程中包含的所有步骤。
该实施例中,编码长度即为编码步骤中包含的所有代码的长度。
该实施例中,编码版图即为基于编码步骤和编码长度生成的表征初次编码信息的所有代码形成的版图的图像。
该实施例中,代码类型例如有:顺序码,即为接信息元素的顺序依次编码的代码;区间码,即为采用代码区间代表某一信息组;记忆码,即为能帮助联想记忆的代码。
该实施例中,所处位置即为对应代码类型的代码在初次编码信息中的位置。
该实施例中,编码逻辑即为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过程中的逻辑层次。
该实施例中,编码顺序即为基于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逻辑确定出的每个所处位置的代码组的被编码的顺序。
该实施例中,位置结构图即为基于代码类型对应的所处位置和编码顺序构建出代码类型在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中对应的位置的结构图。
该实施例中,编码特征图集合即为将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树状图和编码版图以及包含的每种代码类型对应的位置结构图汇总获得的表征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特征的图集合。
该实施例中,共性特征即为对初次编码信息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特征图集合进行共性特征提取后获得的表征初次编码信息集合的共性的特征数值,例如:编码结构树状图的共性特征为所有编码结构树状图的结构密度平均值为10,或编码版图的共性特征为所有编码版图的字符容量平均值为100,或每种代码类型对应的位置结构图的共性特征为每种代码类型对应的所有位置结构图的图像分散度为0.9等。
该实施例中,第一判别特征即为对编码特征图集合进行特征提取后获得的用于判别初次编码信息统一性的特征。
该实施例中,计算所述第一判别特征和所述共性特征之间的相似值,包括:
Figure BDA0003557912780000121
式中,α为第一判别特征和对应共性特征之间的相似值,z为第一判别特征对应的特征数值,
Figure BDA0003557912780000122
为共性特征对应的特征数值;
例如,z为10,
Figure BDA0003557912780000123
为100,则α为0.1。
该实施例中,所述相似值不满足要求即为相似值小于预设相似阈值。
该实施例中,所述相似值满足要求即为相似值不小于预设相似阈值。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初次编码集合对应的可以用于判别初次编码集合统一性的编码结构树状图和编码版图以及包含的每种代码类型对应的位置结构图进行共性特征提取,进而将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树状图和编码版图以及包含的每种代码类型对应的位置结构图各自对应的特征与对应的共性特征的相似值进行计算,实现对初次编码信息统一性的判断,进一步保证了对拼版射频标签读取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判别模块,参考图6,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编码结构树状图中包含的分支数量和每个分支中包含的节点数量;
第三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结构树状图对应的分支数量和包含的每个分支对应的节点数量构建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结构容量矩阵;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版图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横向代码容量和纵向代码容量;
第四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横向代码容量和所述纵向代码容量构建出对应的代码容量矩阵;
第五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顺序构建出对应的编码方向链接;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顺序和所述初次编码信息计算出所述编码方向链接对应的连接参数;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连接参数计算出每个编码步骤对应的连接参数序列;
第六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信息中包含的所有编码步骤对应的连接参数序列构建出对应的连接参数矩阵;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结构容量矩阵和代码容量矩阵以及连接参数矩阵,计算出对应的结构容量平均矩阵和代码容量平均矩阵以及连接参数平均矩阵;
第二判别单元,用于当所述结构容量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都大于所述结构容量平均矩阵中对应位置的数值且所述码容量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都大于所述代码容量平均矩阵且所述连接参数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都大于所述连接参数平均矩阵时,则判定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的完整性符合要求作为对应的子判别结果,否则,判定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的完整性不符合要求作为对应的子判别结果;
结果汇总单元,用于将所有初次编码信息的子判别结果汇总获得对应的第二判别结果。
该实施例中,分支数量即为编码结构树状图中包含的分支的数量。
该实施例中,节点数量即为和编码结构树状图中包含的每个分支中包含的节点的数量。
该实施例中,结构容量矩阵即为基于编码结构树状图对应的分支数量和包含的每个分支对应的节点数量构建出的表征初次编码信息的结构容量的矩阵,也是以分支数量为行数、以最大节点数量为列数的矩阵,将每个分支中无法填满的节点数量对应的矩阵中的数值设为0。
该实施例中,横向代码容量即为基于编码版图确定出的初次编码信息的横向的代码容量。
该实施例中,纵向代码容量即为基于编码版图确定出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纵向的代码容量。
该实施例中,代码容量矩阵即为基于横向代码容量和纵向代码容量构建出的表征初次编码信息代码容量的矩阵,也是以最大纵向代码容量为行数、以最大横向代码容量为列数的矩阵,矩阵中其余没有代码容量的数值设为0。
该实施例中,编码方向链接即为将初次编码信息统一于预设坐标系下,每个代码字符占一个坐标位置,相邻代码字符之间相隔一个坐标单位,相邻行代码字符之间也相隔一个坐标单位,确定出初次编码信息中包含的每种代码类型的代码组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基于该位置和编码顺序构建出的代码组之间的方向向量,将所有基于编码顺序确定出的代码组的方向向量作为编码方向链接。
该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编码顺序和所述初次编码信息计算出所述编码方向链接对应的连接参数,包括:
Figure BDA0003557912780000151
式中,
Figure BDA0003557912780000152
为第a个代码组和第b个代码组之间的编码方向链接对应的连接参数,SaF为按照编码顺序第a个代码组的前一个代码组的代码容量,SaB为按照编码顺序第a个代码组的后一个代码组的代码容量,SbF为按照编码顺序第b个代码组的前一个代码组的代码容量,SbB为按照编码顺序第b个代码组的后一个代码组的代码容量,ΔSab为第a个代码组和第b个代码组之间的最小代码容量,ΔSaF为按照编码顺序第a个代码组和对应的前一个代码组之间的代码容量,ΔSaB为按照编码顺序第a个代码组和对应的后一个代码组之间的代码容量,ΔSbF为按照编码顺序第b个代码组和对应的前一个代码组之间的代码容量,ΔSbB为按照编码顺序第b个代码组和对应的后一个代码组之间的代码容量;
例如,SaF为3,SaB为6,SbF为4,SbB为5,ΔSab为25,ΔSaF为25,ΔSaB为25,ΔSbF为25,ΔSbB为25,则
Figure BDA0003557912780000153
为1。
该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连接参数计算出每个编码步骤对应的连接参数序列,即为:
确定出每个编码步骤中包含的代码组的连接参数,按照编码步骤中从前往后的代码组对应的连接参数获得对应的链接参数序列。
该实施例中,连接参数矩阵即为基于初次编码信息中包含的所有编码步骤对应的连接参数序列构建出的表征初次编码信息的连接参数的矩阵。
该实施例中,结构容量平均矩阵即为基于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结构容量矩阵计算出的平均矩阵(即为将所有结构容量矩阵对应位置处的数值平均值作为平均矩阵中对应位置处的数值)。
该实施例中,代码容量平均矩阵即为基于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代码容量矩阵计算出的平均矩阵。
该实施例中,连接参数平均矩阵即为基于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即为基于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计算出的平均矩阵。
该实施例中,子判别结果即为判别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结构容量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是否都大于所述结构容量平均矩阵中对应位置的数值且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码容量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是否都大于所述代码容量平均矩阵且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连接参数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是否都大于所述连接参数平均矩阵获得的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判别结果。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基于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结构容量矩阵和代码容量矩阵以及连接参数矩阵与对应的平均矩阵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出初次编码信息的完整性,进而进一步保证了对拼版射频标签读取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述二次读取模块,参考图7,包括:
子标签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时,则确定出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对应的第二子标签;
二次读取单元,用于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的第二子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信息;
编码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二次编码信息替换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
该实施例中,第二子标签即为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在拼版射频标签中对应的电子标签。
该实施例中,二次编码信息即为对拼版射频标签中的第二子标签进行二次读取后获得的编码信息。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基于确定的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在拼版射频标签中对应的电子标签进行二次读取,保证了对拼版射频标签读取结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述三次读取端,参考图8,包括:
信息调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二次编码集合在所述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基于所述读取信息集合确定出所述二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二次编码信息对应的调取结果;
三次读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对对应二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的第一子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
最终调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三次编码集合在所述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最终读取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一子标签即为调取结果中不符合要求的编码结果在拼版射频标签中对应的子标签。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二次编码集合在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读取信息,获得对应的调取结果,基于调取结果对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三次读取,保证了拼版射频标签读取获得的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所述信息调取模块,参考图9,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对所述二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二次编码信息进行解码操作,获得对应的解码信息;
调取单元,用于基于中间件将所述解码信息传输至对象名解析服务器,所述对象名解析服务器基于所述解码信息在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读取信息,基于所有读取信息获得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读取信息集合中是否存在所述二次编码信息对应的读取信息,若存在,则将对应二次编码信息调取成功作为对应的调取结果,否则,将对应二次编码信息调取失败作为对应的调取结果。
该实施例中,解码信息即为对二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二次编码信息进行解码操作后获得的信息。
该实施例中,对象名解析服务器即为用于基于解码信息在数据库中调取出编码信息对应的读取信息的服务器。
该实施例中,中间件即为用于将解码信息传输至对象名解析服务器的中间转送服务器。
该实施例中,读取信息即为解码信息在数据库中对应的信息。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二次编码信息中包含的解码信息在数据库中中调取出对应的读取信息,判断是否可以调取成功,获得对应的调取结果,为保证拼版射频标签读取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了基础。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所述三次读取模块,参考图10,包括:
调取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判断对应的二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对应的读取信息,若存在,则判断对应二次编码信息符合标准,否则,确定出对应二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对应的第一子标签,对所述第一子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信息;
编码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三次编码信息替换所述二次编码集合中对应的二次编码信息,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调取结果判断对应的二次编码是否正确,再判定是否进行补充读取,最后一步地保证了拼版射频标签读取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次读取端,用于对拼版射频标签进行初次读取获得对应的初次编码集合;
二次读取端,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获得判别结果,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二次编码集合;
三次读取端,用于基于所述二次编码集合在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获得调取结果,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基于所述三次编码集合确定出对应的最终读取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读取端,包括:
标签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拼版格式和起始位标签以及终止位标签;
路径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拼版格式和所述起始位标签以及所述终止位标签,确定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对应的读取路径;
初次读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读取路径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初次读取,获得对应的初次编码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识别模块,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边缘线;
格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边缘线构成的区域确定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拼版格式;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边缘线识别出所述拼版射频标签的最外围边缘线,沿所述最外围边缘线进行顺时针识别,确定出对应的起始位标签以及终止位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读取端,包括:
第一判别模块,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统一性,获得对应的第一判别结果;
第二判别模块,用于判别所述初次编码集合的完整性,获得对应的第二判别结果;
编码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判断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是否符合要求,若是,则将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作为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
二次读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时,则基于所述判别结果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
其中,所述判别结果包括:第一判别结果和第二判别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别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并确定出所述编码结构的支路对应的编码容量;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结构和所述编码容量构建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树状图;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步骤和每个编码步骤中包含的编码长度;
版图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步骤和所述编码长度生成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版图;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中包含的代码类型,并确定出所述代码类型在对应初次编码信息中的所处位置;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逻辑确定出每个所处位置对应的代码组的编码顺序;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代码类型对应的所处位置和所述编码顺序构建出所述代码类型在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中对应的位置结构图;
图像汇总单元,用于将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结构树状图和编码版图以及包含的每种代码类型对应的位置结构图作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特征图集合;
第一提取单元,用于对所述初次编码信息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特征图集合进行共性特征提取,获得所述初次编码信息集合对应的共性特征;
第二提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编码特征图集合进行特征提取获得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第一判别特征;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判别特征和所述共性特征之间的相似值;
第一判别单元,用于将所述相似值不满足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判别为不满足统一性,同时,将所述相似值满足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判别为满足统一性,获得对应的第一判别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别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编码结构树状图中包含的分支数量和每个分支中包含的节点数量;
第三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结构树状图对应的分支数量和包含的每个分支对应的节点数量构建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结构容量矩阵;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版图确定出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横向代码容量和纵向代码容量;
第四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横向代码容量和所述纵向代码容量构建出对应的代码容量矩阵;
第五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编码顺序构建出对应的编码方向链接;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编码顺序和所述初次编码信息计算出所述编码方向链接对应的连接参数;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连接参数计算出每个编码步骤对应的连接参数序列;
第六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信息中包含的所有编码步骤对应的连接参数序列构建出对应的连接参数矩阵;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初次编码信息对应的结构容量矩阵和代码容量矩阵以及连接参数矩阵,计算出对应的结构容量平均矩阵和代码容量平均矩阵以及连接参数平均矩阵;
第二判别单元,用于当所述结构容量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都大于所述结构容量平均矩阵中对应位置的数值且所述码容量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都大于所述代码容量平均矩阵且所述连接参数矩阵中包含的每个数值都大于所述连接参数平均矩阵时,则判定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的完整性符合要求作为对应的子判别结果,否则,判定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的完整性不符合要求作为对应的子判别结果;
结果汇总单元,用于将所有初次编码信息的子判别结果汇总获得对应的第二判别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读取模块,包括:
子标签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初次编码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时,则确定出统一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要求的初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对应的第二子标签;
二次读取单元,用于对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的第二子标签进行二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信息;
编码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二次编码信息替换所述初次编码集合中对应的初次编码信息,获得对应的二次编码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读取端,包括:
信息调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二次编码集合在所述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基于所述读取信息集合确定出所述二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每个二次编码信息对应的调取结果;
三次读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对对应二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的第一子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
最终调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三次编码集合在所述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最终读取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调取模块,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对所述二次编码集合中包含的二次编码信息进行解码操作,获得对应的解码信息;
调取单元,用于基于中间件将所述解码信息传输至对象名解析服务器,所述对象名解析服务器基于所述解码信息在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读取信息,基于所有读取信息获得对应的读取信息集合;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读取信息集合中是否存在所述二次编码信息对应的读取信息,若存在,则将对应二次编码信息调取成功作为对应的调取结果,否则,将对应二次编码信息调取失败作为对应的调取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读取模块,包括:
调取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取结果判断对应的二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对应的读取信息,若存在,则判断对应二次编码信息符合标准,否则,确定出对应二次编码信息在所述拼版射频标签中对应的第一子标签,对所述第一子标签进行三次读取,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信息;
编码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三次编码信息替换所述二次编码集合中对应的二次编码信息,获得对应的三次编码集合。
CN202210315442.XA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Active CN114692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442.XA CN114692792B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442.XA CN114692792B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2792A true CN114692792A (zh) 2022-07-01
CN114692792B CN114692792B (zh) 2022-11-04

Family

ID=82141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5442.XA Active CN114692792B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2792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4168B1 (en) * 1998-09-14 2002-09-24 Psc Scanning, Inc. Correlation and stitching techniques in a bar code scanning system
US6513714B1 (en) * 1998-09-14 2003-02-04 Psc Scanning, Inc. Character reconstruction and element level processing in bar code scanning system
CN1828625A (zh) * 2005-02-23 2006-09-06 天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读取标签及定位多维物体的多维阵列无线射频辨识系统
US20090115576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Variable Format Data Encodation in RFID Tags and Other Media
CN101793962A (zh) * 2010-01-20 2010-08-04 张楠 基于电子标签和数据库的室内外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03514464A (zh) * 2013-09-27 2014-01-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信道的rfid多标签读写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123739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冯卫国 由面元件构成的多面体的编码及解码方法和立体拼图
CN104166825A (zh) * 2014-07-21 2014-11-26 成都联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文档精确定位方法
JP6031729B1 (ja) * 2015-04-30 2016-11-24 合同会社Qrテクノロジー Rfidタグコード生成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認証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0163225A (zh) * 2018-02-11 2019-08-23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混杂包裹检测和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237540A1 (zh) * 2018-06-12 2019-12-1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财政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1950648A (zh) * 2020-08-20 2020-11-17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快递包裹标签三段码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2766433A (zh) * 2020-12-30 2021-05-07 重庆盛泰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自动追溯系统
CN113672230A (zh) * 2021-06-23 2021-11-19 重庆斯欧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
CN114036338A (zh) * 2019-08-09 2022-02-11 成都天府新区天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图组件识别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4168B1 (en) * 1998-09-14 2002-09-24 Psc Scanning, Inc. Correlation and stitching techniques in a bar code scanning system
US6513714B1 (en) * 1998-09-14 2003-02-04 Psc Scanning, Inc. Character reconstruction and element level processing in bar code scanning system
CN1828625A (zh) * 2005-02-23 2006-09-06 天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读取标签及定位多维物体的多维阵列无线射频辨识系统
US20090115576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Variable Format Data Encodation in RFID Tags and Other Media
CN101793962A (zh) * 2010-01-20 2010-08-04 张楠 基于电子标签和数据库的室内外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04123739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冯卫国 由面元件构成的多面体的编码及解码方法和立体拼图
CN103514464A (zh) * 2013-09-27 2014-01-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信道的rfid多标签读写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166825A (zh) * 2014-07-21 2014-11-26 成都联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文档精确定位方法
JP6031729B1 (ja) * 2015-04-30 2016-11-24 合同会社Qrテクノロジー Rfidタグコード生成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認証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0163225A (zh) * 2018-02-11 2019-08-23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混杂包裹检测和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237540A1 (zh) * 2018-06-12 2019-12-1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财政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4036338A (zh) * 2019-08-09 2022-02-11 成都天府新区天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图组件识别系统
CN111950648A (zh) * 2020-08-20 2020-11-17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快递包裹标签三段码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2766433A (zh) * 2020-12-30 2021-05-07 重庆盛泰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自动追溯系统
CN113672230A (zh) * 2021-06-23 2021-11-19 重庆斯欧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HASAN CHOUDHURY: "Automatic Metadata Extraction Incorporating Visual Features from Scanne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2021 ACM/IEEE 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IES (JCDL)》 *
史长琼等: "分时隙的比特转换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梁涛等: "城镇供水信息化中二次供水设施编码规则探讨", 《给水排水》 *
禹士朋等: "超高频RFID系统中的防碰撞算法研究", 《通信技术》 *
马扬飚等: "三维数据拼接中编码标志点的设计与检测",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2792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4171B (zh) 一种rfid阅读器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CN110704633A (zh) 命名实体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020568B (zh) 基于标签id预处理的rfid防碰撞方法
CN113821674B (zh) 一种基于孪生神经网络的智能货物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03455542A (zh) 多类识别器以及多类识别方法
CN111353549A (zh) 图像标签的核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9657515A (zh) 一种一维条形码的解码方法及设备
CN112084330A (zh) 一种基于课程规划元学习的增量关系抽取方法
CN112465082A (zh) 基于rfid技术的试剂仓库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434096A (zh) 时空动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92792B (zh) 一种拼版射频识别检测平台
CN108280377B (zh) 在物资仓储管理系统中多标签的防碰撞读取方法
CN112434201B (zh)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及大数据云服务器
CN114494823A (zh) 零售场景下的商品识别检测计数方法及系统
CN105844200A (zh) 一种判断条码类型的方法
CN102479316A (zh) Rfid电子标签序列号的二进制防冲突识别方法
CN115240115B (zh) 一种语义特征和词袋模型相结合的视觉slam回环检测方法
CN115834156A (zh) 一种基于web访问日志的异常行为检测方法
CN108960347A (zh) 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手写体识别排序稳定性的效果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14647751A (zh) 图像检索方法、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2559589A (zh) 一种远程测绘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380884B (zh) 一种减少通信复杂度的树形搜索rfid防碰撞方法
CN112380885B (zh) 一种基于位屏蔽的rfid碰撞位编码防碰撞方法
CN117391041A (zh) 一种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电路关键输入向量识别方法
CN114969738B (zh) 一种接口异常行为监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