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1586A - 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1586A
CN114691586A CN202210579616.3A CN202210579616A CN114691586A CN 114691586 A CN114691586 A CN 114691586A CN 202210579616 A CN202210579616 A CN 202210579616A CN 114691586 A CN114691586 A CN 114691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transmission data
control module
protocol
host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96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1586B (zh
Inventor
蔡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96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1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1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1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1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1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06F13/1668Details of memory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其中所述服务器包括:主机处理器,与所述主机处理器连接的带外管理芯片,以及挂接在所述带外管理芯片上的硬盘;其中,所述带外管理芯片,被配置为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所述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Description

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
背景技术
当前服务器设计中,硬盘是基本的硬件配置。例如,在服务器的主机硬盘访问电路中,主机CPU(处理器)可以默认配置一块或多块硬盘作为系统盘。由于主机CPU芯片厂家的设计不同,并非所有的厂家主机CPU都支持硬盘控制器,此时只能额外增加独立的转换芯片来实现通信。而且,服务器中的BMC(带外管理芯片)系统和主机硬盘访问电路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因此,主机CPU既需要独立的通道与转换芯片连接,又需要额外独立的通道与BMC连接,导致服务器硬件成本高,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成本更低,资源利用更加充分的服务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同时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一种带外管理芯片,一种计算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主机处理器,与所述主机处理器连接的带外管理芯片,以及挂接在所述带外管理芯片上的硬盘;其中,所述带外管理芯片,被配置为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所述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芯片,包括: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可选地,还包括:接收并保存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配置信息;基于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管理所述硬盘。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所述基于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管理所述硬盘,包括:基于所述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按所述配置信息设置磁盘阵列功能。
可选地,还包括: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可选地,还包括: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五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五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以便所述计算单元对所述第五传输数据进行计算。
可选地,还包括:将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输出的第六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输出的第六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包括:通过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对所述硬盘进行格式化操作,将所述格式化操作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和/或,通过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管理所述硬盘的生命周期,将所述硬盘在所述生命周期内所处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可选地,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系统安装指令,获取系统文件;根据所述系统安装指令,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将所述系统文件安装到目标主机对应的硬盘。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芯片,包括:组件互连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并发送给协议转换模块,以及,从所述协议转换模块接收第四传输数据并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协议转换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硬盘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并发送给协议转换模块,以及,从所述协议转换模块接收第二传输数据并发送给硬盘。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服务器,由于该服务器中带外管理芯片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所述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因此,相当于BMC内嵌了协议转换模块以及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和硬盘控制模块,能综合统筹主机处理器与硬盘之间,以及主机处理器与BMC之间,BMC与硬盘之间的数据传输,达到节省硬件资源,降低成本,且节省带宽资源,节省主机处理器的通道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外管理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说明书。但是本说明书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说明书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说明书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首先,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PCIe(PCIExpress):外围组件互连总线。
RP(RootPort):PCIe根节点。
EP(EndPoint):PCIe端点。
SATA(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一种硬盘接口规范。
BMC(BoardManagementController):主板管理控制器,也称为服务器带外管理芯片。
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了一种服务器,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一种带外管理芯片,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可以理解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处理场景。如图1所示,所述服务器包括:主机处理器102,与所述主机处理器102连接的带外管理芯片106,以及挂接在所述带外管理芯片106上的硬盘108。
其中,所述带外管理芯片106,可以被配置为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所述主机处理器102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108,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108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102。
例如,所述主机处理器102可以通过组件互连总线104连接带外管理芯片106。
例如,可以预先将主机协议与硬盘协议之间互转的协议转换模块内嵌到BMC芯片,主机处理器硬件上通过PCIe跟BMC相连,BMC内嵌的协议转换模块完成数据在主机协议与硬盘协议之间的互转,从而无需外置独立的转换芯片,而且可以利用BMC与主机处理器之间传输通道的带宽余量进行硬盘数据传输,达到节省硬件资源,降低成本,且节省带宽资源,节省主机处理器的通道资源的目的。另外,通过内嵌协议转换模块的BMC芯片,能够归一化不同主机CPU(处理器)的系统盘硬件电路设计,统一出PCIe口对接BMC即可,同时主机CPU无需设计内部硬盘控制器的逻辑,降低主机CPU的复杂度。其中,所述协议转换模块嵌入BMC的实施方式不限,例如,所述协议转换模块可以通过芯片实现并与BMC芯片通过搭接的方式内嵌入BMC,再例如,所述协议转换模块可以是一段预先写入BMC芯片的转换逻辑代码来内嵌入BMC。
另外,BMC与主机CPU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接口规范来传输数据,例如,LPC/USB/I2C等接口规范。其中,LPC:Low pin count Bus,是低引脚数总线接口的规范;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通用串行总线;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两线式串行总线。
例如,主机CPU与硬盘之间传输通道和主机处理器与BMC计算单元之间的传输通道可以归整为共用一路,提升物理通道的利用率。再例如,主机CPU与硬盘之间的传输通道和主机处理器与BMC计算单元之间的传输通道也可以多路,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中硬盘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SATA硬盘、SCSI硬盘、SAS硬盘等等。以硬盘为SATA盘为例,可以将PCIe控制器与SATA控制器互转的转换逻辑代码内嵌到BMC芯片。
另外,硬盘挂接到BMC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例如:硬盘控制器对外可以出硬盘接口,硬盘接口可以连线到连接器,硬盘可以插到连接器从而实现硬盘到BMC的挂接。其中,硬盘接口与连接器之间的连线方式不限,例如,可以通过符合规范的物理连线连接,可以通过电路板管脚信号连接等等。
一些实施例中,带外管理芯片还可以接收并保存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配置信息,基于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管理所述硬盘。例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从而带外管理芯片可以基于所述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按所述配置信息设置磁盘阵列功能。例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打开或关闭磁盘阵列、将多个磁盘阵列合并为一个呈现给主机、直接以透传的方式将多个磁盘阵列呈现给主机等多种配置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可见,由于该服务器中带外管理芯片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所述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因此,相当于BMC内嵌了协议转换模块以及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和硬盘控制模块,能综合统筹主机处理器与硬盘之间,以及主机处理器与BMC之间,BMC与硬盘之间的数据传输,达到节省硬件资源,降低成本,且节省带宽资源,节省主机处理器的通道资源的目的。
参见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带外管理芯片,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
例如,主机CPU硬件上通过PCIe跟BMC相连,主机CPU通过PCIe向BMC的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第一传输数据。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传输数据是基于主机协议的数据。
所述主机协议,可以理解为基于组件互连总线接口规范以及组件互连控制模块的指令格式要求。
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是指支持组件间互连通信的控制器,包括按照通信接口规范实现组件片内信号和总线信号之间的转换,实现组件之间的命令/数据交互。在组件间通过总线互连的情况下,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可以理解为组件间互连总线的总线控制器。组件间互连总线,通常分高速互连总线和低速互连总线,是组件间互相连接的满足特定时序规范要求的信号线。例如,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实际应用中可以表现为PCIeController。
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可以理解为针对硬盘存储的读写命令、删除命令等命令,以及,针对硬盘存储的一些存储数据等。例如,在主机CPU向硬盘写入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可以包括写数据指令以及要写入的数据。再例如,在主机CPU向硬盘读出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可以包括读数据指令。其中,主机CPU发出的指令按照组件互连总线接口规范以及组件互连控制模块的指令格式要求生成。
步骤204: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
例如,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将第一传输数据发送给协议转换模块,使协议转换模块基于主机协议对第一传输数据进行解析,并在解析后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
其中,所述硬盘协议,可以理解为基于硬盘接口规范以及硬盘控制模块的指令格式要求。
所述硬盘控制模块,可以理解为支持硬盘与其他组件互连通信的控制器,包括按照通信接口规范实现组件片内信号和硬盘信号之间的转换,实现其他组件与硬盘之间的命令/数据交互,例如协调和指挥指令执行顺序。硬盘控制模块可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数据通路,用于控制数据的读写;另一部分是控制通路,用于管理和检测硬盘的状态以便按需使用硬盘。
所述第二传输数据,与第一传输数据相应地,可以理解为针对硬盘存储的读写命令、删除命令等命令,以及,针对硬盘存储的一些存储数据等。
例如,在主机CPU向硬盘写入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可以包括写数据指令以及要写入的数据。再例如,在主机CPU向硬盘读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可以包括读数据指令。其中,第二传输数据是协议转换模块按照硬盘接口规范以及硬盘控制模块的指令格式要求生成并发送给硬盘控制模块的。硬盘控制模块在收到第二传输数据之后,可以按照自身的控制逻辑决定第二传输数据发送给硬盘的顺序。
步骤206: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
例如,硬盘与BMC内嵌的硬盘控制模块连接,BMC可以通过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其中,第三传输数据是基于硬盘协议的数据。
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可以理解为硬盘针对上层读/写返回的数据。例如,在主机CPU向硬盘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在写入成功或失败后,硬盘向上层返回表示写入成功或失败的第三传输数据。再例如,在主机CPU向硬盘读数据的情况下,硬盘向上层硬盘控制模块返回读取出的第三传输数据。
步骤208: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例如,硬盘控制模块将第三传输数据发送给协议转换模块,使协议转换模块基于硬盘协议对第三传输数据进行解析,并在解析后转换为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其中,所述第四传输数据,与第三传输数据相应地,可以理解为硬盘针对上层读/写返回的数据,区别在于所述第四传输数据为基于主机协议的数据。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在收到第四传输数据之后,可以按照自身的控制逻辑决定第四传输数据发送给主机CPU的顺序。
由于该方法中带外管理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所述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因此,相当于BMC内嵌了协议转换模块以及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和硬盘控制模块,能综合统筹主机处理器与硬盘之间,以及主机处理器与BMC之间,BMC与硬盘之间的数据传输,达到节省硬件资源,降低成本,且节省带宽资源,节省主机处理器的通道资源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带外管理芯片可以按照用户需要来管理硬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并保存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配置信息;基于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管理所述硬盘。
例如:BMC可以与管理界面相连,配置项显示于管理界面上,用户可以对管理界面显示的配置项进行配置信息的设置,例如,对配置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具体地,例如,BMC的带外管理系统对外可以与网络接口相连,带外管理系统面向用户展示管理页面。配置项可以显示于对应的管理页面,当用户登录该管理页面后可以对配置信息进行设置。其中,管理界面中可以允许用户设置一些功能的开或关(如磁盘阵列功能的开或关),设置硬盘的可用容量,BMC的一些传统配置信息等。相应地,BMC从管理界面接收并保存这些配置信息,并将配置信息下发给硬盘控制模块,使硬盘控制模块按照该配置信息的逻辑执行对硬盘的使用。
例如,所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管理所述硬盘,可以包括:基于所述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按所述配置信息设置磁盘阵列功能。例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打开或关闭磁盘阵列、将多个磁盘阵列合并为一个呈现给主机、直接以透传的方式将多个磁盘阵列呈现给主机等多种配置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更具体地,用户还可以通过上述管理界面下发对硬盘的磁盘阵列模式的详细配置。例如,在配置信息设置为RAID0的情况下,硬盘控制模块可以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再例如,在配置信息设置为RAID1的情况下,硬盘控制模块可以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
又例如:用户还可以通过上述管理界面下发对硬盘容量的详细配置。例如,假设实际硬盘有一个T,用户下发的配置信息可以使硬盘控制器对主机呈现的硬盘容量小于一个T。
另外,考虑到在某些场景中,主机处理器可以利用BMC的配置信息辅助实现主机的一些功能,因此,主机CPU可以按需获得BMC的某些配置信息。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例如:在主机CPU启动之前,BMC的计算单元可以对硬盘做识别和管理,在上电初始化阶段,CPU可以通过这个配置通道对硬盘做识别和管理。
综上可见,通过上述配置信息的传输,使主机处理器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来使用硬盘的资源,满足灵活设置的需要。
可以理解的是,BMC内部具有自身的计算单元,可以用来控制与之相连的固件或设备。例如,BMC计算单元可以作为图形处理器来使用,在需要显示界面时,可以将显示界面对应的图像映射到远程管理员所使用的显示器上,以便实现管理员对服务器的管理。当然,BMC还可以对其他固件或设备进行操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因此,对于BMC来说,可以从主机处理器接收数据并进行计算,以便对相关固件或设备进行控制。为了节省主机处理器的通道资源,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五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五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以便所述计算单元对所述第五传输数据进行计算。其中,所述第五传输数据为基于主机协议的传输数据。例如,可以是用于生成显示界面的数据。可见,在该实施例中,主机处理器发送给BMC的传输数据,可以通过复用主机处理器与BMC之间的组件互连总线来传输,达到节省主机处理器的通道资源的目的。
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输出的第六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应,可以达到节省主机处理器的通道资源的目的。
其中,所述第六传输数据可以为基于主机协议的传输数据,BMC的计算单元与主机处理器之间可以通过交互来实现对其他外围组件,硬盘的控制。例如,所述将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输出的第六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可以包括:
通过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对所述硬盘进行格式化操作,将所述格式化操作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和/或,
通过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管理所述硬盘的生命周期,将所述硬盘在所述生命周期内所处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例如,带外管理芯片在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操作之后,可以向主机处理器发送硬盘完成格式化的信息,再例如,当带外管理芯片监测到某个硬盘的生命周期即将结束,可以向主机处理器返回该硬盘生命周期即将结束的告警信息。当然,由于带外管理芯片通过带外管理系统可以面向用户展示管理页面,因此,对于需要向用户展示的信息例如所述告警信息,可以直接显示在所述管理页面,以便用户在登录该管理页面后可以直接看到该信息。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带外管理芯片的管理网口以及管理命令直接进行管理以及查看信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另外,基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带外管理芯片还可以通过自身计算单元与硬盘控制器的芯片内部通路,在主机CPU下电的情况下,由BMC的计算单元完成系统安装,安装流程简单高效。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系统安装指令,获取系统文件,根据所述系统安装指令,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将所述系统文件安装到目标主机对应的硬盘。在该实施例中,利用BMC将数据写入硬盘的能力由BMC安装系统,相当于BMC将系统文件写入到硬盘内,从而实现了从带外安装带内的系统。其中,系统文件,可以是带内系统要求的系统文件格式,比如分区表,文件系统类型等等。例如,为了使BMC获得系统文件,可以在CPU带内安装好系统后,由BMC将系统文件直接全盘压缩并保存。在BMC接收到系统安装指令时,可以将压缩后的镜像解压(安装)到目标服务器的硬盘上,实现目标服务器的装机。再例如,BMC有带外管理网口,可以通过该带外管理网口接收外部传入的系统文件,并根据接收到的系统安装指令将该系统文件安装到硬盘上。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带外管理芯片实施例,图3示出了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外管理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带外管理芯片包括:
组件互连控制模块302,可以被配置为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并发送给协议转换模块,以及,从所述协议转换模块接收第四传输数据并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协议转换模块304,被配置为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硬盘控制模块306,被配置为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并发送给协议转换模块,以及,从所述协议转换模块接收第二传输数据并发送给硬盘。
另外,所述协议转换模块304,还可以被配置为接收并保存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配置信息,基于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管理所述硬盘。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相应地,所述协议转换模块304,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按所述配置信息设置磁盘阵列功能。
例如,BMC内部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磁盘阵列(RAID)的开关信息。如图3所示的“RAID”开关可以理解为磁盘阵列的开关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启动或关闭磁盘阵列功能。
另外,基于BMC的计算单元的计算能力,还可以通过BMC IP SubSystem(拥有独立IP的子系统)来对接其他固件或设备,例如显示器,鼠标键盘等。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协议转换模块304,还可以被配置为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协议转换模块304,还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五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五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以便所述计算单元对所述第五传输数据进行计算。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协议转换模块304,还可以被配置为将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输出的第六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协议转换模块304,还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对所述硬盘进行格式化操作,将所述格式化操作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和/或,通过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管理所述硬盘的生命周期,将所述硬盘在所述生命周期内所处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系统安装指令,获取系统文件,根据所述系统安装指令,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将所述系统文件安装到目标主机对应的硬盘。
由于带外管理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所述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协议转换模块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因此, BMC通过内嵌的协议转换模块以及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和硬盘控制模块,能综合统筹主机处理器与硬盘之间,以及主机处理器与BMC之间,BMC与硬盘之间的数据传输,达到节省硬件资源,降低成本,且节省带宽资源,节省主机处理器的通道资源的目的。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外管理芯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带外管理芯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带外管理芯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图4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4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4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410和处理器420。处理器420与存储器410通过总线430相连接,数据库4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400还包括接入设备440,接入设备440使得计算设备4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4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4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等。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4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4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4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说明书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4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4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其中,处理器420用于执行如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
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
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
以及,
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
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
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
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
以及,
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
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
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
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
以及,
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
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程序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机程序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机程序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说明书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说明书。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说明书。本说明书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服务器,包括:主机处理器,与所述主机处理器连接的带外管理芯片,以及挂接在所述带外管理芯片上的硬盘;
其中,所述带外管理芯片,被配置为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所述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2.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芯片,包括:
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
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
以及,
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
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并保存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管理所述硬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管理所述硬盘,包括:
基于所述磁盘阵列的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按所述配置信息设置磁盘阵列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五传输数据;
将所述第五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以便所述计算单元对所述第五传输数据进行计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输出的第六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将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输出的第六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包括:
通过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对所述硬盘进行格式化操作,将所述格式化操作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和/或,
通过所述带外管理芯片的计算单元管理所述硬盘的生命周期,将所述硬盘在所述生命周期内所处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系统安装指令,获取系统文件;
根据所述系统安装指令,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将所述系统文件安装到目标主机对应的硬盘。
10.一种带外管理芯片,包括:
组件互连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并发送给协议转换模块,以及,从所述协议转换模块接收第四传输数据并发送给所述主机处理器;
协议转换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组件互连控制模块从主机处理器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将基于主机协议的第一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二传输数据,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硬盘控制模块发送给硬盘,以及,通过所述硬盘控制模块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将基于硬盘协议的第三传输数据转换为基于主机协议的第四传输数据,将所述第四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组件互连控制模块发送给主机处理器;
硬盘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硬盘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并发送给协议转换模块,以及,从所述协议转换模块接收第二传输数据并发送给硬盘。
11.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2至9任意一项所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2至9任意一项所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79616.3A 2022-05-26 2022-05-26 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 Active CN114691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9616.3A CN114691586B (zh) 2022-05-26 2022-05-26 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9616.3A CN114691586B (zh) 2022-05-26 2022-05-26 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1586A true CN114691586A (zh) 2022-07-01
CN114691586B CN114691586B (zh) 2022-10-04

Family

ID=8214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9616.3A Active CN114691586B (zh) 2022-05-26 2022-05-26 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1586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3905A (zh) * 2010-05-20 2011-11-23 智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储存装置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数据存取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CN103473018A (zh) * 2013-09-10 2013-12-25 深圳市华为技术软件有限公司 硬盘和管理方法
US20140122753A1 (en) * 2012-10-31 2014-05-01 Invent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and Rack Serving System
CN103902427A (zh) * 2014-03-11 2014-07-0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外获取硬盘状态的方法
US20150121028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Dell Products L.P.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system
CN105556930A (zh) * 2013-06-26 2016-05-04 科内克斯实验室公司 针对远程存储器访问的nvm express控制器
CN107077304A (zh) * 2016-09-18 2017-08-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转换设备、芯片、方法、装置及影像系统
CN107577624A (zh) * 2017-09-15 2018-01-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7367192U (zh) * 2017-10-31 2018-05-1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电压的远程带外实时监控系统
CN109257955A (zh) * 2017-05-15 2019-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硬盘的方法和硬盘管理器
US20200065273A1 (en) * 2018-08-21 2020-02-27 American Megatrends International, Llc Ubm implementation inside bmc
CN112087430A (zh) * 2020-08-12 2020-12-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smash接口访问mctp设备的系统及方法
CN112559408A (zh) * 2020-12-03 2021-03-26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主板及其信号转接系统
CN112783703A (zh) * 2021-01-15 2021-05-1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as链路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76850A (zh) * 2021-03-12 2021-07-27 湖南艾科诺维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rio接口的共享存储盘及其存取方法
CN113204474A (zh) * 2021-04-25 2021-08-03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md平台的点灯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3905A (zh) * 2010-05-20 2011-11-23 智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储存装置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数据存取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US20140122753A1 (en) * 2012-10-31 2014-05-01 Invent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and Rack Serving System
CN105556930A (zh) * 2013-06-26 2016-05-04 科内克斯实验室公司 针对远程存储器访问的nvm express控制器
CN103473018A (zh) * 2013-09-10 2013-12-25 深圳市华为技术软件有限公司 硬盘和管理方法
US20160188216A1 (en) * 2013-09-10 2016-06-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rd Disk and Management Method
US20150121028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Dell Products L.P.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system
CN103902427A (zh) * 2014-03-11 2014-07-0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外获取硬盘状态的方法
CN107077304A (zh) * 2016-09-18 2017-08-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转换设备、芯片、方法、装置及影像系统
CN109257955A (zh) * 2017-05-15 2019-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硬盘的方法和硬盘管理器
CN107577624A (zh) * 2017-09-15 2018-01-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7367192U (zh) * 2017-10-31 2018-05-1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电压的远程带外实时监控系统
US20200065273A1 (en) * 2018-08-21 2020-02-27 American Megatrends International, Llc Ubm implementation inside bmc
CN112087430A (zh) * 2020-08-12 2020-12-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smash接口访问mctp设备的系统及方法
CN112559408A (zh) * 2020-12-03 2021-03-26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主板及其信号转接系统
CN112783703A (zh) * 2021-01-15 2021-05-1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as链路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76850A (zh) * 2021-03-12 2021-07-27 湖南艾科诺维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rio接口的共享存储盘及其存取方法
CN113204474A (zh) * 2021-04-25 2021-08-03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md平台的点灯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1586B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7362B2 (en) Secondary data 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11497B2 (en) Memory ext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70220506A1 (en) Modular 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Technology
CN107870882B (zh) 用于管理外围设备的数据协议
US20070174033A1 (en) Remot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peripheral device remotely
US11199890B2 (en) Peripheral device expansion card system
JP5695126B2 (ja) 計算機システム、サーバモジュール及びストレージモジュール
US10846256B2 (en) Multi-endpoint device s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16881B2 (en) Routing switch apparatus, network switch system, and routing switching method
CN210639614U (zh) 一种支持多种带宽的nvme硬盘背板系统
CN114490023B (zh) 一种基于arm和fpga的高能物理可计算存储设备
WO2021012169A1 (zh) 一种提高存储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US20200326998A1 (en) Two-way clipboard exchange in virtual console
CN111736792A (zh)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视频处理器
TWI545438B (zh) 電腦管理系統與方法
CN114691586B (zh) 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带外管理芯片
CN112000545A (zh) 一种图形处理器板卡和图形处理器管理方法
KR20080007429A (ko) 통신 프로토콜 에뮬레이션을 구비한 장치
CN116501678A (zh) 一种拓扑板卡和板载系统
JP2003150319A (ja) ディスクエンクロージャおよびディスクストレージ
CN204189089U (zh) 一种服务器
US2021021648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for real time data collection
CN211375594U (zh) 一种基于sw421处理器的接口扩展机构
CN112069108A (zh) 一种基于PCIE Switch的服务器灵活配置系统及方法
TWI774464B (zh) 經擴展可用性計算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