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0245A -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0245A
CN114690245A CN202210318457.1A CN202210318457A CN114690245A CN 114690245 A CN114690245 A CN 114690245A CN 202210318457 A CN202210318457 A CN 202210318457A CN 114690245 A CN114690245 A CN 114690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drilling
earthquake
geological
abno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84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0245B (zh
Inventor
胡修权
李洁仪
肖陈静
李江寒
易驰
牛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3184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0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0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0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0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0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6Subsurface modeling
    • G01V2210/665Subsurface modeling using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包括: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内部构型、振幅、频率等特征,对地震异常体进行详细分类;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合地震属性技术开展地震异常体精确识别,明确每种异常体平面展布;将地震异常体与构造图、沉积相平面图、古地貌图进行叠合,确定地震异常体与构造、沉积相及古地貌的关系;通过测井、录井资料,详细统计模型参数;基于构造‑沉积‑岩溶背景,建立多因素、多尺度、多种充填模式的各种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探寻各种地震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含义;通过勘探风险评价,对各种类型地震异常体进行分析与排序,提出优先钻探目标,为下一步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指明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属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前人对地震异常体的研究通常是利用其速度、内部反射结构、空间形态,以及地震属性等进行地震异常体的识别和分类,结合区域地质时代、构造演化、岩性岩相特征或沉积相等综合分析异常体的地质成因(杨柳等,2020;刘俊海等,2020;李博安等,2021;SaudiArabian Oil Company,2021);刘俊海等(2020)利用相干、方差、似然等多种地震属性对伊拉克A油田地震异常体进行了识别,开展构造演化和溶蚀作用分析,认为研究区地震反射异常体是溶蚀作用和挤压作用的综合结果;杨柳等(2020)采用曲率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中国四川盆地檀木场构造的茅口组凹陷异常体的分布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热液溶蚀是异常体主要形成原因;李博安等(2021)对中国南海东北部大陆坡高振幅异常体进行了速度分析与AVO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异常体的大小形状,判断该异常体为火成侵入岩。上述研究方法很少涉及到建立多种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来探寻异常体的地质含义。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无法直接通过钻井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判别异常体的地质属性,需要结合构造-沉积-岩溶背景,建立各种可能的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探寻各种地震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含义,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对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的地质属性进行研究,本发明提供一种地质模型正演模拟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内部构型、振幅、频率等特征,对地震异常体进行详细分类;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明确每种类型地震异常体平面展布;然后,将地震异常体与构造图、沉积相平面图、古地貌图进行叠合,确定地震异常体与构造、沉积相及古地貌的关系;通过测井、录井资料,详细统计模型参数;建立多因素、多尺度、多种充填模式的各种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探寻各种地震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含义;通过勘探风险评价,对各种类型地震异常体进行分析与排序,提出优先钻探目标,为下一步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指明方向。
为实现以上技术效果,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利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内部构型、振幅、频率特征,对地震异常体进行详细分类;
步骤S2: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地震异常体精确识别,明确每种地震异常体平面展布,统计每种类型地震异常体数量;
步骤S3:将地震异常体与构造图、沉积相平面图、古地貌图进行叠合,确定地震异常体与构造、沉积相及古地貌的关系;
步骤S4:通过测井、录井资料,详细统计模型参数;
步骤S5:基于构造-沉积-岩溶背景,建立多因素、多尺度、多种充填模式的各种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探寻各种地震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含义;
步骤S6:通过勘探风险评价,对各种类型地震异常体进行分析与排序,提出优先钻探目标,为下一步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指明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地震异常体分类为同相轴上拱,包括同相轴上拱但不错断及同相轴上拱且错断、水平振幅减弱、同相轴下拉、同相轴分叉与合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采用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数学或信号处理,从而推断地质情况,通过地震属性的提取可以获得地下地层、岩性、储层及油气等参数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对地震数据进行数学或信号处理的方式为提取同相轴最大波峰振幅以及沿层相干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统计模型参数,具体包括厚度、速度、密度、孔隙度、泥质含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统计模型参数后分别建立速度与泥质含量以及速度与孔隙度相关关系,为模型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由于无法直接判别地震异常体的地质属性,所以建立了各种可能的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地质模型考虑多种因素、多种尺度、多种充填模式,多种因素具体包括构造、沉积、岩溶,多种尺度具体包括地质体横向不同延伸长度、纵向不同厚度,多种充填模式具体包括全充填、半充填、未充填。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对各种类型地震异常体进行分析与排序的方法为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属性、平面分布,并结合邻区气井资料、各种地质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最后进行综合判断优先钻探目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前人对地震异常体的研究较少,通常是利用其速度、内部反射结构、空间形态,以及地震属性等进行地震异常体的识别和分类,结合区域地质时代、构造演化、岩性岩相特征或沉积相等综合分析地震异常体的地质成因。而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无法直接通过钻井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等传统分析技术来判别地震异常体的地质属性,严重阻碍了油气精细勘探。
2、本发明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地震异常体数量、平面分布,建立各种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结合邻区气井资料,能够有效判断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的地质属性,从而使研究人员明确下一步勘探方向。本发明拓宽了地震异常体研究方法,推动油气勘探技术发展,指导油气勘探选区,提高油气储量,对地区勘探生产发挥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产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地方能源供给做出贡献,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地区人力、物力,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推动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油气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我国能源保障水平,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促进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1的元坝地区茅二段地震异常类型图;
其中,图2a_1为同相轴上拱但不错断;图2a_2为同相轴上拱且错断;图2b为水平振幅减弱;图2c为同相轴下拉;图2d为同相轴分叉与合并。
图3为具体实施例1的元坝地区茅茅二段地震异常平面分布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1的元坝地区茅二段异常体与古地貌叠合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1的统计模型参数图;
其中,图5a为茅口组小层平均厚度统计柱状图;图5b为茅三段岩性平均速度统计柱状图;图5c为茅二段岩性平均速度统计柱状图;图5d为元坝地区速度与孔隙度交汇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1的同相轴上拱类型地质模型及正演模拟图;
其中,图6a为浅滩发育地质模型及正演模拟;图6b为岩溶残丘发育地质模型及正演模拟;图6c为滩体叠加岩溶发育地质模型及正演模拟;图6d为顺层岩溶发育地质模型及正演模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元坝地区行政上隶属于四川省阆中、苍溪、旺苍、巴中等县(市)区的交汇区域,在构造上位于南秦岭米仓山推覆构造带南缘、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西南侧。元坝地区整体为一个大型低缓构造带,构造位置低、地层埋藏深,受构造活动影响相对较弱,地层只发生了微弱变形,具有地层倾角较小、产状平缓、断裂欠发育的特征。川北元坝地区茅口组岩性以灰岩为主,地层厚度为140~320m,南西厚北东薄,与下伏栖霞组地层整合接触,与上覆吴家坪组呈不整合接触。按岩性差异可将茅口组自下而上划分为茅一段、茅二段和茅三段。元坝地区茅口组沉积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茅一、茅二段主要为稳定的开阔台地沉积时期,此期茅一、茅二段地层厚度整体变化不大,浅滩发育;茅三晚期沉积发生明显分异,由南西到北东的沉积相带展布依次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陆棚,发育台内滩、台缘滩等。东吴期峨眉地裂运动波及到川北地区,导致地壳抬升,受东吴构造运动影响,中二叠统遭受不同程度抬升剥蚀,元坝地区茅四段完全剥蚀,茅三段在区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沉积间断达8~9Ma,茅口组灰岩遭受大气淡水溶蚀,为白云石化提供条件,是岩溶作用发育的关键时期。
二叠系茅口组是四川盆地的重要产层,有多口井产出工业气流,元坝地区茅口组具有很大的勘探价值。由于近期元坝地区茅二段发现饼状、环状的地震异常体尚无钻井钻遇,存在无法直接判别异常体的地质属性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该区茅口组精细勘探,所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研究。
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计算,具体如下:
步骤S1:利用元坝地区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内部构型、振幅、频率等特征,对地震异常体进行详细分类。将元坝地区茅二段地震异常体分为4种类型:同相轴上拱(包括同相轴上拱但不错断(图2a_1)、同相轴上拱且错断(图2a_2))、水平振幅减弱(图2b)、同相轴下拉(图2c)、同相轴分叉与合并(图2d)。
步骤S2: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明确每种地震异常体平面展布。通过属性优选认为最大波峰振幅属性和相干属性对本工区内的地震异常体比较敏感。通过提取茅二段顶部同相轴最大波峰振幅以及沿层相干体,如图3所示,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工区北东地区存在明显的饼状和环状地震异常体。元坝工区内地震异常体共有26个,其中同相轴上拱类型最多,数量13个,主要分布于中部、东部;其次为水平振幅减弱类型,数量9个,分散发育;然后为同相轴下拉类型数量3个,全部分布在北部;同相轴分叉合并类型数量最少,只有1个,分布于中部。
步骤S3:将地震异常体与构造图、沉积相平面图、古地貌图进行叠合,确定地震异常体与构造、沉积相及古地貌的关系。如图4所示,通过地震异常体与构造图叠合分析认为,同相轴上拱类型在构造高部位、低部位及之间位置都有分布;水平振幅减弱类型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和高部位向低部位过渡的位置;同相轴下拉类型处于构造高部位;同相轴分叉合并类型处于高部位向低部位过渡的位置。通过地震异常体与茅二段和茅三段沉积相平面图叠合分析认为,地震异常体分布在茅二段开阔台地相区,处于茅三段的斜坡-陆棚相区。通过地震异常体与古地貌图叠合分析认为,同相轴上拱类型大部分处于局部古地貌高点;水平振幅减弱类型多位于岩溶斜坡位置;同相轴下拉类型大部分位于岩溶斜坡位置;同相轴分叉合并类型位于古地貌低点。
步骤S4:通过测井、录井资料,详细统计模型参数,具体包括厚度、速度、密度、孔隙度、泥质含量等。元坝地区及周缘在此相区完全钻穿茅口组钻井共有5口井,分别为LT1井、L17井、HB1井、MS1井以及YB6井,其余钻井由于未完全钻穿茅口组,不具有典型代表性。如图5所示,详细统计这5口井地层厚度、速度、密度,同时,分别建立速度与泥质含量以及速度与孔隙度相关关系,为模型参数选择提供依据,使得建立的地质模型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步骤S5:基于构造-沉积-岩溶背景,建立多因素、多尺度、多种充填模式的各种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探寻各种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含义。多种因素具体包括构造、沉积、岩溶等,多种尺度具体包括地质体横向不同延伸长度、纵向不同厚度等,多种充填模式包括全充填、半充填、未充填等。下面以同相轴上拱为例,介绍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情况。
同相轴上拱地震异常主要分布在工区东部,位于相对较高的古地貌区域。根据工区钻井地层厚度、速度、密度统计,基本地质参数为:吴家坪组硅质岩夹碳质页岩、灰岩,厚度为93m,速度为5060m/s,密度为2.641g/cm3,茅三段泥质灰岩、石灰岩、泥岩等,厚度为30m,速度为4760m/s,密度为2.598g/cm3,茅二段泥质灰岩、灰岩、灰质泥岩等,厚度为87m,速度为6011m/s,密度为2.686g/cm3,茅一段生屑灰岩、灰岩、泥质灰岩等,厚度为80m,速度为5709m/s,密度为2.658g/cm3,栖霞组灰岩,厚度为101m,速度为6077m/s,密度为2.683g/cm3
主要建立以下四种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如图6所示,地质体设计及正演模拟结果如下所示:
(1)研究区茅口组为碳酸盐岩沉积区,存在发育浅滩的条件。茅二顶发育浅滩,厚度为30m,延伸长度为250m,中间厚,边部薄,速度为6000m/s,密度为2.718g/cm3。正演模拟结果表明,茅二顶部浅滩发育,茅二顶同相轴上拱,且振幅减弱(图6a),与实际剖面结构特征相吻合,但此时的浅滩孔隙度几乎为零,对勘探不利。
(2)研究区处于岩溶发育地区,茅口组灰岩可遭受强烈岩溶侵蚀,形成锥形孤丘,进而演变为岩溶残丘。茅二顶发育岩溶残丘,速度为5777m/s,密度为2.692g/cm3。正演模拟结果表明,茅二顶部灰岩被溶蚀后形成岩溶残丘,速度低至5777m/s左右时可造成茅二顶同相轴上拱且振幅减弱的特殊反射(图6b),与实际剖面结构特征相吻合,对勘探较有利。
(3)研究区浅滩可受岩溶作用影响,可形成滩体叠加岩溶的储集体。设计茅二顶发育浅滩,同时滩体内岩溶发育,浅滩厚度为30m,延伸长度为250m,中间厚,边部薄,浅滩速度为6000m/s,密度为2.718g/cm3,岩溶缝洞半充填岩溶角砾,高度为20m,延伸长度为250m,速度为5700m/s,密度2.683g/cm3。正演模拟结果显示,当茅二顶部存在浅滩,并且滩体内部岩溶也发育时,同样地会引起同相轴上拱,振幅减弱(图6c),与实际剖面结构特征相吻合,对勘探较有利。
(4)断裂是岩溶作用的先期通道,增加了水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范围,使溶蚀作用增强,沿断层上盘发育顺层岩溶,并且在野外剖面中发现了顺层发育的溶洞,也可作为支撑证据。茅二段发育断层岩溶,为了对比不同的岩溶发育位置及充填程度造成的影响,将茅二段分为三部分:A)茅二段顶部沿断层上盘发育一个大型的顺层岩溶,岩溶半充填,高度为20m,延伸长度为250m,速度为5700m/s,密度2.683g/cm3;B)茅二段内部沿断层上盘发育小型顺层岩溶,岩溶部分充填,高度为8m,延伸100m,速度为5200m/s,密度2.622g/cm3;C)茅二段内部沿断层上盘发育小型顺层岩溶,岩溶部分充填,高度也为8m,但延伸180m,速度为5500m/s,密度2.659g/cm3。正演模拟证实了断层岩溶发育位置会影响地震异常反射,只有当茅二顶部沿断层上盘发育顺层岩溶,才会导致同相轴上拱且错断,振幅减弱;茅二内部发育顺层岩溶,仅使内部出现短轴同相轴,且速度越低,振幅越强(图6d)。此外,当断层附近发育顺层半充填岩溶缝洞,断距越大,同相轴错断越明显,储层越发育,对勘探越有利。综上所述,茅二顶发育特低孔隙度滩体或岩溶残丘或特低孔隙度滩体叠加岩溶或断层岩溶的地质体时,可造成同相轴上拱的地震异常。
步骤S6:通过勘探风险评价,对各种类型地震异常体进行分析与排序,提出优先钻探目标,为下一步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指明方向。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属性、平面分布,并结合邻区气井资料,认为同相轴上拱类型风险最小,可以优先勘探,正演模拟表明同相轴上拱是由滩体或岩溶残丘或滩叠加岩溶或断层岩溶的地质体造成,是良好的滩相储层或岩溶储层,且平面分布广泛。其次为水平振幅减弱类型的异常体,正演模拟显示当茅二顶发育中等孔隙度浅滩储层或是半充填的岩溶缝洞或中等孔隙度滩体叠加岩溶时,会造成同相轴水平振幅减弱的剖面特征,该类型异常体平面分布也较广泛,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再者是同相轴下拉类型,正演模拟表明当茅二顶发育未充填的岩溶缝洞时会形成同相轴下拉的异常反射,但平面上该类型异常体数量只有3个,因此,同相轴下拉异常体的勘探潜力一般。最后勘探同相轴分叉合并类型的异常体,正演模拟表明,当茅二顶发育地下暗河,且未完全充填时,会造成同相轴分叉合并的剖面特征,此时地下暗河保留了部分有效储集空间,与实际剖面吻合也较好,但同相轴分叉合并类型平面分布数量仅有1个,因此认为该类型异常体的勘探潜力一般。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内部构型、振幅、频率等特征,对地震异常体类型进行划分;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地震异常体精确识别,明确每种地震异常体平面展布;将地震异常体与构造图、沉积相平面图、古地貌图进行叠合,确定地震异常体与构造、沉积相及古地貌的关系;通过测井、录井资料,详细统计模型参数;基于构造-沉积-岩溶背景,建立多因素、多尺度、多种充填模式的各种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探寻各种地震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含义;通过勘探风险评价,对各种类型地震异常体进行分析与排序,提出优先钻探目标,为下一步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指明方向。该方法可以促进油气精细勘探,指导油气勘探选区,提高油气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形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形或修改。

Claims (8)

1.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利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内部构型、振幅、频率特征,对地震异常体进行详细分类;
步骤S2: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地震异常体精确识别,明确每种地震异常体平面展布,统计每种类型地震异常体数量;
步骤S3:将地震异常体与构造图、沉积相平面图、古地貌图进行叠合,确定地震异常体与构造、沉积相及古地貌的关系;
步骤S4:通过测井、录井资料,详细统计模型参数;
步骤S5:基于构造-沉积-岩溶背景,建立多因素、多尺度、多种充填模式的各种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探寻各种地震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含义;
步骤S6:通过勘探风险评价,对各种类型地震异常体进行分析与排序,提出优先钻探目标,为下一步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指明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地震异常体分类为同相轴上拱,包括同相轴上拱但不错断及同相轴上拱且错断、水平振幅减弱、同相轴下拉、同相轴分叉与合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采用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数学或信号处理,从而推断地质情况,通过地震属性的提取可以获得地下地层、岩性、储层及油气等参数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对地震数据进行数学或信号处理的方式为提取同相轴最大波峰振幅以及沿层相干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统计模型参数,具体包括厚度、速度、密度、孔隙度、泥质含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统计模型参数后分别建立速度与泥质含量以及速度与孔隙度相关关系,为模型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由于无法直接判别地震异常体的地质属性,所以建立了各种可能的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模拟,地质模型考虑多种因素、多种尺度、多种充填模式,多种因素具体包括构造、沉积、岩溶,多种尺度具体包括地质体横向不同延伸长度、纵向不同厚度,多种充填模式具体包括全充填、半充填、未充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对各种类型地震异常体进行分析与排序的方法为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异常体可能的地质属性、平面分布,并结合邻区气井资料、各种地质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最后进行综合判断优先钻探目标。
CN202210318457.1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Active CN114690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8457.1A CN114690245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8457.1A CN114690245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0245A true CN114690245A (zh) 2022-07-01
CN114690245B CN114690245B (zh) 2022-10-11

Family

ID=82140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8457.1A Active CN114690245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02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48080A (zh) * 2023-10-27 2024-01-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构造正演模拟判断逆冲断层发育程度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05301C1 (ru) * 2006-10-06 2007-08-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е и мониторинг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объектов им. В.А. Двуреченского ЗАО "МиМГО" Способ размещения поисковых, разведочных 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ых скважин на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х нефти и газа на основе трехмерной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модели
CN107329168A (zh) * 2016-04-29 2017-11-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体岩性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9597126A (zh) * 2018-12-19 2019-04-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结构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11624651A (zh) * 2019-02-28 2020-09-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2180463A (zh) * 2020-11-03 2021-0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渡层段砂岩展布的预测方法
CN113589385A (zh) * 2021-08-11 2021-11-02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地震散射波场分析的储层特征反演方法
CN113917557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砾岩体扇间扇的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05301C1 (ru) * 2006-10-06 2007-08-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е и мониторинг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объектов им. В.А. Двуреченского ЗАО "МиМГО" Способ размещения поисковых, разведочных 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ых скважин на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х нефти и газа на основе трехмерной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модели
CN107329168A (zh) * 2016-04-29 2017-11-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体岩性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9597126A (zh) * 2018-12-19 2019-04-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结构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11624651A (zh) * 2019-02-28 2020-09-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917557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砾岩体扇间扇的识别方法
CN112180463A (zh) * 2020-11-03 2021-0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渡层段砂岩展布的预测方法
CN113589385A (zh) * 2021-08-11 2021-11-02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地震散射波场分析的储层特征反演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48080A (zh) * 2023-10-27 2024-01-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构造正演模拟判断逆冲断层发育程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0245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5387B1 (en) Method for secondary exploration of old oil area in fault subsidence basin
Bouvier et al.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fault sealing investigations, Nun River Field, Nigeria
CN109061765A (zh) 非均质薄砂岩互层油藏的圈闭评价方法
EP21137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Three-Dimensional Data
CN103245971A (zh) 井中断点引导的地震小断层解释方法及装置
CN111967631A (zh) 一种砂岩型铀矿勘探早期成矿远景区预测的方法
CN114910964B (zh) 一种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甜点区的预测方法
EA004261B1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и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й величины максимального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в земной коре
CN114690245B (zh)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Oyeyemi et al. Seismic attributes analysis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fshore Niger Delta
CN108487903A (zh) 一种缓坡区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定量刻画表征方法
CN109239783A (zh) 一种井震结合中取舍地震信息的方法
CN104977611A (zh) 一种生物礁储层雕刻方法
CN110633557B (zh) 一种煤层气构造有利区识别方法
CN112282751B (zh) 一种地质工程三维耦合的致密油气水平井开采检测方法
CN110795513B (zh) 河流相源储异位型致密油气甜点区分布的预测方法
Gül et al. Resource estimation for Alpagut-Dodurga coal field and determin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al quality parameters
Babak et al. Facies trend modeling based on geobody-based binning of seismic impedance
Taheri et al. Quantifying fracture density within the Asmari reservoir: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borehole images, cores, and mud loss data to assess fracture-induced effects on oil produc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Iranian Region
CN110244357A (zh) 一种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判识方法
Kohlruss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and reservoir mapping of paleokarst features of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Mississippian) Madison Group and the Jura–Cretaceous Success Formation of west-central Saskatchewan
Márquez et al. New opportunities in a mature oil field: Stretching data interpretation for complex reservoir prediction
CN114594518B (zh) 基于井震交替的开发后期复杂断块精细地层对比方法
CN116184525A (zh) 一种地层格架下海陆过渡相页岩三维岩相建模方法
Paulen et al. Bedrock topography and drift thickness models from the Timmins area, northeastern Ontario: An application of GIS to the Timmins overburden drillhole databa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