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4651A -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4651A
CN111624651A CN201910148875.9A CN201910148875A CN111624651A CN 111624651 A CN111624651 A CN 111624651A CN 201910148875 A CN201910148875 A CN 201910148875A CN 111624651 A CN111624651 A CN 111624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area
ancient
seismic
deposition
peri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88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4651B (zh
Inventor
杨占龙
黄军平
刘震华
沙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88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4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4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4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工区的地震数据,其中,地震数据至少包括:地震剖面图和地震层位数据;根据地震剖面图,识别工区的下切谷;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根据地震层位数据,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进行恢复;根据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构建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基于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进行预测。本发明解决了无井区或少井区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对于储层预测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对老油区的扩展勘探及剩余油气资源的开发,还是对三新领域(即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储层预测的准确性,都直接影响着油气的勘探与开发。长期以来,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储层精细预测一直都是地球物理学家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储层预测新技术的兴起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不同的沉积体系发育不同的沉积相类型,进而具有不同的储集层类型,因此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即不同的地震相)。基于地震反射特征的差异,地球物理学家试图通过地震属性、地震反演等手段对储层进行预测,这些储层预测方法比较局限,由于需要钻井资料约束,很难应用于无井区或少井区的储层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无井区或少井区的储层预测难度大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工区的地震数据,其中,地震数据至少包括:地震剖面图和地震层位数据;根据地震剖面图,识别工区的下切谷;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根据地震层位数据,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进行恢复;根据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构建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基于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进行预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无井区或少井区的储层预测难度大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地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工区的地震数据,其中,地震数据至少包括:地震剖面图和地震层位数据;下切谷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地震剖面图,识别工区的下切谷;古水系恢复模块,用于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古地貌恢复模块,用于根据地震层位数据,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进行恢复;沉积演化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构建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储层预测模块,用于基于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进行预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无井区或少井区的储层预测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无井区或少井区的储层预测难度大的技术问题,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的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地震剖面识别工区的下切谷,进而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结合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构建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最后基于沉积演化模型对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进行预测。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下的储层预测方案,结合古地貌、古水系位置的恢复,利用层位数据对不同沉积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及发育的相应储层类型进行预测,解决了无井区或少井区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根据地震剖面识别出下切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主测线方向的波阻抗反演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采集地震道方向的波阻抗反演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工区古水系位置恢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工区不同沉积时期古地貌演化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分布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工区不同沉积时期储层分布特征预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古地貌约束下的储层预测方案,通过下切谷的地震相特征,对基底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识别出基底沉积时期发育的一系列下切谷;结合下切谷平面上的位置分布,恢复古水系在平面上的位置分布;根据层位数据,由基底往上到各个目的层,进行不同连续沉积时期,古地貌演化特征的分析,结合古水系进行沉积演化模式的建立,并对不同沉积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和相应储层类型进行预测。最后,在沉积演化模式基础上,利用提取的地震属性来预测储层的发育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少井区或无井区的储层预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工区的地震数据,其中,地震数据至少包括:地震剖面图和地震层位数据。
具体地,上述工区可以是但不限于无井区和少井区;上述地震剖面图可以是对工区沿主测线方向或采集地震道方向的的剖面图;上述地震层位数据可以是时间域的层位数据。通过地震相技术可以识别出地震剖面上发育的一系列下切谷,以便通过下切谷位置,对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根据地震层位数据,对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特征进行恢复。在古地貌与古水系基础上,建立沉积演化模式,以便通过建立的沉积演化模式,对不同沉积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和发育的相应的储层进行预测。
S102,根据地震剖面图,识别工区的下切谷。
具体地,根据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呈V型的特征信息,识别地震剖面上基底呈现V型特征的区域;将地震剖面上基底呈现V型特征的区域,确定为工区的下切谷。根据沉积学原理,下切谷的几何物理形态在地震剖面上一般呈现V型分布,因而,通过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V型分布的几何物理形态,可以识别出工区所有的下切谷。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根据地震剖面识别出下切谷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地震剖面由下往上依次为基底、第一目的层、第二目的层、第三目的层。其中,基底层是工区的最底层,而第一目的层、第二目的层、第三目的层是指钻井达到的预定层位。如图2所示,根据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呈V型分布特征,通过对基底地震相的识别,可以在基底发现并解释出一系列下切谷。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钻井岩性与波阻抗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工区内波阻抗较高的地方,一般砂岩较为发育。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两条近十字交叉的地震剖面进行波阻抗反演,可以进一步地落实基底上识别出的下切谷内充填的是泥质沉积物还是砂质沉积物。图3和图4分别为主测线方向和采集地震道方向的波阻抗反演剖面图,从图3和图4的反演剖面可以看出,V型下切谷里面充填的岩性主要为砂岩(下切谷中灰色为砂岩、黑色为泥岩)。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根据工区地震剖面图识别出的V型下切谷对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
S103,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可以具体包括:获取一幅与地震剖面图相同的测网图;在测网图上标记工区内V型下切谷两端和最低端的位置;将测网图上V型下切谷最低端位置的连线,确定为工区的古水系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下切谷发育的位置,准确恢复出古水系位置的分布特征。
例如,在采用人工方式对古水系位置恢复时,首先在一张白纸上构建与三维地震工区相同的测网,测网间距为对应三维地震工区10道间距),在根据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的V型特征,以10道间距为测网间距,来回翻看地震剖面,将V型下切谷的V型两端位置用铅笔在先前建立好的白纸上做第一记号(与三维地震工区内相同的道上),而后将V型的最低端位置也在白纸上做第二记号(第二记号与V型两端的第一记号采用不同的记号)。在三维地震工区内所有的下切谷的V型两端和最低端处在白纸上都标记出来后,将V型下切谷的最低端连接起来,即对古水系的位置(如图5中粗线所示)进行了恢复。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V型两端和最低端都进行标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下切谷的位置。
S104,根据地震层位数据,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进行恢复。
具体地,上述地震层位数据中包含工区各地层的层位数据,将工区各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可以得到所述工区相应地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图。
例如,将基底的层位数据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得到基底沉积前的古地貌图;将第一目的层的层位数据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得到第一目的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图;将第二目的层的层位数据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得到第二目的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图;将第三目的层的层位数据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得到第三目的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图。
由于地震勘探解释理论假设激发点和接收点在一个水平面上,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是实际上,地面通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的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相差很大,会影响到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使得通过地震实验得到的地震层位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地下地层的情况,为了消除这些影响,需要利用钻井资料(钻井资料是以深度域记录的)对地震实验获得的原始层位数据进行校正。
由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S104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工区时间域的地震层位数据转换为深度域的地震层位数据;基于工区的钻井层位数据,对工区深度域的地震层位数据进行校正。具体地,对三维地震工区内已有的钻井进行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在对基底、第一目的层、第二目的层和第三目的层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得到时间域的地震层位数据;然后通过时深转换,得到深度域的地震层位数据,并将这些深度域层位数据用钻井相应层位的埋深做校正。例如,将校正后的基底与第一目的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即可对基底沉积时期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进一步地,还可以将深度域层位数据得到的古地貌图与与时间域层位数据相减得到的古地貌图进行比对,根据深度域与时间域恢复的古地貌图的差异情况,确定对地震层位数据的校正是否合适。如果深度域与时间域恢复古地貌图差异较大,则说明深度域校正后的层位数据有异常,可能有些地方校正的不合适;反之,如果深度域与时间域恢复古地貌图差异较小,则说明恢复的古地貌图合适。
按照相同的方法,依次从基底往上,恢复出基底、第一目的层和第二目的层的古地貌图,利用沉积补偿原理,将恢复出的不同沉积时期的三维古地貌,图6示出了基底沉积前、第一目的层沉积前、第二目的层沉积前、第三目的层沉积前的三维古地貌图,尽可能让古地形高低与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匹配,尤其要表征出基底沉积时期发育的沟谷地貌。
S105,根据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构建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中,可以将所述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得到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然后根据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确定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识别出三维地震工区的下切谷,并对三维地震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恢复后,可以利用“沉积补偿”原理和盆地“填平补齐”原理,建立三维地震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式。即把基底古地貌与古水系位置叠加,结合钻井测井相、岩心相及地震相等资料,建立基底沉积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和相应的储层类型。从基底往上,依次按照相同的方法,随着湖平面的不断扩大,建立不同沉积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和相应的储层类型,以完成三维地震工区沉积演化模式的建立。
例如,将古水系位置和基底沉积前的古地貌图叠加,得到基底沉积前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将古水系位置和第一目的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图叠加,得到工区第一目的层沉积前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将古水系位置和第二目的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图叠加,得到第二目的层沉积前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将古水系位置和第三目的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图叠加,得到第三目的层沉积前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根据工区基底沉积前、第一目的层沉积前、第二目的层沉积前、第三目的层沉积前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确定工区对应这四个沉积时期的沉积演化模型,如图6所示,每个沉积时期对应的三维地貌图上细线所示为古水系位置,随着沉积时期的发展,古水(白色水滴)沿着细线逐渐覆盖陆地。
S106,基于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进行预测。
需要说明的是,将三维地震工区内已钻钻井的均方根振幅属性与相应深度处的岩性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均方根属性值的高值或低值对应处的岩性是砂岩还是泥岩。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均方根振幅属性的高值区域对应的岩性为砂岩,而低值区域对应的岩性为泥岩。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古水系位置、同一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和均方根振幅属性叠加,即可对不同沉积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和相应的储层进行预测(即碎屑岩沉积为主的地区,储层的发育一般是砂岩厚度大小来表示)。
由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S106可以具体包括:基于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提取所述工区各地层之间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值;根据所述工区各地层之间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值,确定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岩性特征。
例如,根据工区对应图6所示四个沉积时期的沉积演化模型,分别提取基底与第一目的层之间、第一目的层与第二目的层之间、第二目的层与第三目的层之间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值;然后根据基底与第一目的层之间、第一目的层与第二目的层之间、第二目的层与第三目的层之间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值,确定工区在基底到第一目的层、第一目的层到第二目的层、第二目的层到第三目的层的沉积时期对应的储层岩性特征,如图7所示,图7中灰色表示储层发育,黑色表示储层不发育。同时,虚线表示不同沉积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装置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地震数据获取模块81、下切谷识别模块82、古水系恢复模块83、古地貌恢复模块84、沉积演化模型确定模块85和储层预测模块86。
其中,地震数据获取模块81,用于获取工区的地震数据,其中,地震数据至少包括:地震剖面图和地震层位数据;下切谷识别模块82,用于根据地震剖面图,识别工区的下切谷;古水系恢复模块83,用于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古地貌恢复模块84,用于根据地震层位数据,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进行恢复;沉积演化模型确定模块85,用于根据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构建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储层预测模块86,用于基于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进行预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下切谷识别模块82还用于识别地震剖面上基底呈现V型特征的区域;将地震剖面上基底呈现V型特征的区域,确定为工区的下切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古水系恢复模块83还用于获取一幅与地震剖面图相同的测网图;在测网图上标记工区内V型下切谷两端和最低端的位置;将测网图上V型下切谷最低端位置的连线,确定为工区的古水系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沉积演化模型确定模块85还用于将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第一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得到工区第一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其中,第一沉积时期为基底到第一目的层的沉积时期;将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第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得到工区第二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其中,第二沉积时期为第一目的层到第二目的层的沉积时期;将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第三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得到工区第三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其中,第三沉积时期为第二目的层到第三目的层的沉积时期;根据工区第一沉积时期、第二沉积时期、第三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确定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储层预测模块86还用于基于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分别提取工区基底与第一目的层之间、第一目的层与第二目的层之间、第二目的层与第三目的层之间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值;根据工区基底与第一目的层之间、第一目的层与第二目的层之间、第二目的层与第三目的层之间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值,确定工区第一沉积时期、第二沉积时期、第三沉积时期的储层岩性特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古地貌恢复模块84还用于将工区时间域的地震层位数据转换为深度域的地震层位数据;基于工区的钻井层位数据,对工区深度域的地震层位数据进行校正;根据校正后的工区深度域的地震层位数据,对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进行恢复。
进一步地,上述古地貌恢复模块84还用于将基底的层位数据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得到工区第一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其中,第一沉积时期为基底到第一目的层的沉积时期;将第一目的层的层位数据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得到工区第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其中,第二沉积时期为第一目的层到第二目的层的沉积时期;将第二目的层的层位数据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得到工区第三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其中,第三沉积时期为第二目的层到第三目的层的沉积时期。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无井区或少井区的储层预测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可选的或优选的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无井区或少井区的储层预测难度大的技术问题,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可选的或优选的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下切谷的识别、古水系位置的恢复、古地貌的恢复、沉积演化模式的建立等一系列技术和手段,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利用“沉积补偿”原理和盆地“填平补齐”原理,对不同沉积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和发育的相应储层进行了预测;突破性的解决了不同沉积时期,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进而解决了无井区或少井区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
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层预测方案,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起到了很好的生产实效。目前利用该技术预测的储层与钻井上实际钻遇储层的分布特征吻合率较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工区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地震数据至少包括:地震剖面图和地震层位数据;
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图,识别所述工区的下切谷;
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所述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
根据所述地震层位数据,对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进行恢复;
根据所述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构建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
基于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对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进行预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图,识别所述工区的下切谷,包括:
识别所述地震剖面上基底呈现V型特征的区域;
将所述地震剖面上基底呈现V型特征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工区的下切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所述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包括:
获取一幅与所述地震剖面图相同的测网图;
在所述测网图上标记所述工区内V型下切谷两端和最低端的位置;
将所述测网图上V型下切谷最低端位置的连线,确定为所述工区的古水系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构建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包括:
将所述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得到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
根据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确定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对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进行预测,包括:
基于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提取所述工区各地层之间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值;
根据所述工区各地层之间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值,确定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岩性特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层位数据,对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进行恢复,包括:
将所述工区各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得到所述工区相应地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工区各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层位数据相减,得到所述工区相应地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工区时间域的地震层位数据转换为深度域的地震层位数据;
基于所述工区的钻井层位数据,对所述工区深度域的地震层位数据进行校正。
8.一种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工区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地震数据至少包括:地震剖面图和地震层位数据;
下切谷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图,识别所述工区的下切谷;
古水系恢复模块,用于根据识别出的下切谷,对所述工区的古水系位置进行恢复;
古地貌恢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层位数据,对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进行恢复;
沉积演化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区的古水系位置和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构建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
储层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工区的沉积演化模型,对所述工区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进行预测。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1910148875.9A 2019-02-28 2019-02-28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624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8875.9A CN111624651B (zh) 2019-02-28 2019-02-28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8875.9A CN111624651B (zh) 2019-02-28 2019-02-28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4651A true CN111624651A (zh) 2020-09-04
CN111624651B CN111624651B (zh) 2023-08-22

Family

ID=72270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8875.9A Active CN111624651B (zh) 2019-02-28 2019-02-28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465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5137A (zh) * 2021-02-05 2021-06-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下切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156505A (zh) * 2021-04-16 2021-07-23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方法
CN113640870A (zh) * 2021-07-27 2021-11-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岩溶剥蚀界面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4690245A (zh) * 2022-03-29 2022-07-0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4773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位拉平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US20150369935A1 (en) * 2014-06-23 2015-12-24 Chevron U.S.A. Inc. Instantaneous Isochron Attribute-based Geobody Identification for Reservoir Modeling
CN105388526A (zh) * 2015-10-28 2016-03-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陆相湖盆的古地质结构恢复方法
CN108107469A (zh) * 2017-11-17 2018-06-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分流河道位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614293A (zh) * 2018-03-14 2018-1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砂体预测方法及装置
US20190011584A1 (en) * 2017-07-05 2019-01-10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low permeable conglomerate diagenetic trap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4773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位拉平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US20150369935A1 (en) * 2014-06-23 2015-12-24 Chevron U.S.A. Inc. Instantaneous Isochron Attribute-based Geobody Identification for Reservoir Modeling
CN105388526A (zh) * 2015-10-28 2016-03-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陆相湖盆的古地质结构恢复方法
US20190011584A1 (en) * 2017-07-05 2019-01-10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low permeable conglomerate diagenetic trap
CN108107469A (zh) * 2017-11-17 2018-06-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分流河道位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614293A (zh) * 2018-03-14 2018-1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砂体预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邓猛等: "精细古地貌恢复在海上油田中-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渤海X油田沙二段为例", 《地质找矿论丛》 *
邓猛等: "精细古地貌恢复在海上油田中-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渤海X油田沙二段为例", 《地质找矿论丛》, vol. 33, no. 3, 30 September 2018 (2018-09-30), pages 403 - 406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5137A (zh) * 2021-02-05 2021-06-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下切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965137B (zh) * 2021-02-05 2023-01-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下切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156505A (zh) * 2021-04-16 2021-07-23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方法
US11656376B2 (en) 2021-04-16 2023-05-23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identifying reef-shoal reservoir in faulted lacustrine basin based on “basement structure-paleogeomorphology-seismic facies” progressive constraint
CN113640870A (zh) * 2021-07-27 2021-11-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岩溶剥蚀界面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640870B (zh) * 2021-07-27 2024-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岩溶剥蚀界面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4690245A (zh) * 2022-03-29 2022-07-0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无钻井钻遇地震异常体地质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4651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4651A (zh)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US11209560B2 (en) Assignment of systems tracts
CN111766630B (zh) 一种盆地古地貌的恢复方法
Al Saud Mapping potential areas for groundwater storage in Wadi Aurnah Basin, western Arabian Peninsula,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iques
CA2907871C (en) Fault representation
US902642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a geocellular model
CN109870719B (zh) 一种碳酸盐岩致密薄储层的井位布设方法、装置及系统
Engelkemeir et al. Lidar mapping of faults in Houston, Texas, USA
CN105593704A (zh) 用于历史、地质建模以便产生俘获在地表下包合物中的烃的估计分布的方法和系统
US20210396897A1 (en)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for correcting a reservoir model of a reservoir geological formation based on seismic images
Souei et al. Hydrogeological framework and geometry modeling via joint gravity and borehole parameters, the Nadhour-Sisseb-El Alem basin (central-eastern Tunisia)
CN112130210A (zh) 基于古今地质要素的井位优选方法及装置
Lønøy et al. Geocellular rendering of cave surveys in paleokarst reservoir models
Nappi et al. A case study comparing landscape metrics to geologic and seismic data from the Ischia Island (Southern Italy)
CN111427087B (zh) 用于确定古地貌中碳酸盐岩储层位置的方法
EP3186665B1 (en) Method of characterising a subsurface volume
Cockshell et al. Western Otway crayfish group troughs
CN113433589A (zh) 一种基于数理统计的风化壳储层底界面识别方法
CN114076982B (zh)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Ramage et al. Treatment of the Chicot and Evangeline aquifers as a single hydrogeologic unit and use of geo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to develop gridded surfaces of water-level altitudes and water-level changes in the Chicot and Evangeline aquifers (undifferentiated) and Jasper aquifer, greater Houston area, Texas, 2021
Matile et al. Development of methods for 3-D geological mapping of southern Manitoba Phanerozoic terrane
US20230127237A1 (en) Integrating wells into adaptive multi-scale geological modeling
Jagadeesha et al. Some Aspects of Selection of Small Hydro Project Sites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Abdo Modeling contingency infiltration scenarios in MODFLOW: Stockholm Bypass and tunnel induced groundwater drawdown
CN117930327A (zh) 一种激发井深提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