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8781A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8781A
CN114688781A CN202011568755.3A CN202011568755A CN114688781A CN 114688781 A CN114688781 A CN 114688781A CN 202011568755 A CN202011568755 A CN 202011568755A CN 114688781 A CN114688781 A CN 114688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ank
joint
secondary refrigerant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87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森宏
周宏亮
刘和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687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87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8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9/00Joint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29/04Joint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a cut-off device in each of the two pipe ends, the cut-off devices being automatically opened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14Refrigerator multi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一次冷媒管,与压缩机连接,一次冷媒管用于作为一次冷媒的流路;二次冷媒箱,用于容纳二次冷媒,一次冷媒管贯穿二次冷媒箱,并与二次冷媒进行换热;至少一个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设有压缩机、一次冷媒管和二次冷媒箱;至少一个第二箱体;管路组件,二次冷媒箱上连接有管路组件,管路组件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其中,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之间连接有管路组件。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数量的箱体形成不同容积、不同形状的制冷设备,提升了用户使用制冷设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还提升了制冷设备的容积,降低了制冷设备的重量,不同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便捷。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用户对于冷藏空间的多样化需求,市场上出现了组合式冰箱,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要求,采用不同大小、功能的箱体单元来组合成一个冰箱,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箱体单元,都有自己的独立压缩机,每个箱体单元的结构复杂,容积小。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一次冷媒;一次冷媒管,与压缩机连接,一次冷媒管用于作为一次冷媒的流路;二次冷媒箱,用于容纳二次冷媒,一次冷媒管贯穿二次冷媒箱,并与二次冷媒进行换热;至少一个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设有压缩机、一次冷媒管和二次冷媒箱;至少一个第二箱体;管路组件,二次冷媒箱上连接有管路组件,管路组件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其中,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之间连接有管路组件,或一个第一箱体与另一个第一箱体之间连接有管路组件;或第一箱体与多个第二箱体通过管路组件连接,且多个第二箱体之间连接有管路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且这两者通过管路组件连接,而管路组件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数量的箱体形成不同容积、不同形状的制冷设备,提升了用户使用制冷设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例如可以采用一个第一箱体、一个第二箱体的组合构成一个制冷设备,也可以采用一个第一箱体、多个第二箱体的组合构成一个制冷设备。还可以采用多个第一箱体、一个第二箱体构成一个制冷设备等等。无论有多少个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由于各个箱体之间均通过管路组件进行连接,使二次冷媒能够通过管路组件在各个箱体之间流动,因此各个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均能够实现冷藏的功能。另外,在不同的箱体之间,由于是通过二次冷媒传递冷量,因此,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这两者中,可以均设置压缩机,也可以仅有一个设置压缩机,提升了压缩机设置的灵活性。同时,由于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中的一个可以不设置压缩机,因此还可以节省空间,提升制冷设备的容积,进而增大了制冷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中的一个可以不设置压缩机,因此不设置压缩机的箱体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更为灵活,重量也得到大幅减轻,进一步地为这种组合式的制冷设备的具体形状、各个箱体的位置设置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也便于用户在使用期间对于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位置进行灵活的调整。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一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一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一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一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二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二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二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二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二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管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管路组件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管路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管路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管路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管路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管路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管路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箱体,20第二箱体,200凸台,202凹槽,204磁性体,30管路组件,300连接管,302外管,304内管,306保温层,308加强件,310第一接头,3100第一管体,3102第一自封结构,3104第一安装部,3106第一弹性件,3108第一顶针,3110第一凸台,3112第一密封件,3114第一对接部,3116握持部,3118卡槽,3120密封圈,320第二接头,3200第二管体,3202第二自封结构,3204第二安装部,3206第二弹性件,3208第二顶针,3210第二凸台,3212第二密封件,3214第二对接部,340柔性管,360固定部,362螺孔,40制冷组件,400压缩机,402一次冷媒管,404二次冷媒箱,406换热器,50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4描述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二次冷媒箱404、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和管路组件30。具体地,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且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
进一步地,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和二次冷媒箱404均设置在第一箱体10内,压缩机400用于压缩一次冷媒。一次冷媒管402与压缩机400连接,并用于作为一次冷媒的流路。二次冷媒箱404用于容纳二次冷媒,且一次冷媒管402贯穿二次冷媒箱404。在二次冷媒箱404中,一次冷媒通过一次冷媒管402与二次冷媒换热。二次冷媒箱404上连接有管路组件,这样,二次冷媒可以通过管路组件30流动至第二箱体20,使第二箱体20可以实现冷藏功能,同时又不需要设置压缩机400等制冷部件。
如图7至图1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且这两者通过管路组件30连接,而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数量的箱体形成不同容积、不同形状的制冷设备,提升了用户使用制冷设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例如可以采用一个第一箱体10、一个第二箱体20的组合构成一个制冷设备,也可以采用一个第一箱体10、多个第二箱体20的组合构成一个制冷设备。还可以采用多个第一箱体10、一个第二箱体20构成一个制冷设备等等。无论有多少个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由于各个箱体之间均通过管路组件30进行连接,使二次冷媒能够通过管路组件30在各个箱体之间流动,因此各个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均能够实现冷藏的功能。另外,在不同的箱体之间之间,由于通过二次冷媒传递冷量,因此,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这两者中,可以均设置压缩机400,也可以如图10所示,仅有一个设置压缩机400,提升了压缩机400设置的灵活性。同时,由于第一箱体10或第二箱体20中的一个可以不设置压缩机400,因此还可以节省空间,提升制冷设备的容积,进而增大了制冷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中的一个可以不设置压缩机400,因此不设置压缩机400的箱体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更为灵活,重量也得到大幅减轻,进一步地为这种组合式的制冷设备的具体形状、各个箱体的位置设置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也便于用户在使用期间对于第一箱体10或第二箱体20位置进行灵活的调整。
制冷设备包括冰箱、冰柜、冷柜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2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二次冷媒箱404、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和管路组件30。具体地,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且管路组件30用于二次冷媒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
如图16所示,进一步地,一次冷媒管内有一次冷媒流通。第一箱体10上设有制冷组件40,制冷组件40包括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二次冷媒箱404、节流装置、换热器406。制冷组件40用于提供一次冷媒和二次冷媒。
通过制冷组件40的设置,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冷源,从而确保制冷设备的冷藏、冷冻功能可以长时间地维持。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二箱体20可以不设置制冷组件40,因此第二箱体20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更为灵活,重量也得到大幅减轻,容积大幅提升,进一步地为这种组合式的制冷设备的具体形状、各个箱体的位置设置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也便于用户在使用期间对于第一箱体10或第二箱体20位置进行灵活的调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上均设置制冷组件40,有利于确保制冷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而言,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上均设置有制冷组件40时,可以仅使用其中的一个制冷组件40,而另一个制冷组件40可以作为备用,这样在一个制冷组件40出现故障时,另一个制冷组件40可以投入使用而确保制冷设备继续稳定地保持制冷工作。可以理解,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均设置制冷组件40,还可以提升制冷设备整体的制冷效果,有利于弥补因为冷媒在管路组件30中流通造成的冷量损失。
实施例3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管路组件30和制冷组件40。具体地,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且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使二次冷媒能够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
进一步地,第一箱体10上设有制冷组件40,制冷组件40用于提供一次冷媒和二次冷媒。如图16所示,制冷组件40包括: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和二次冷媒箱404。压缩机400用于压缩一次冷媒。一次冷媒管402与压缩机400连接,一次冷媒管402用于作为一次冷媒的流路。二次冷媒箱404用于容纳二次冷媒。一次冷媒管402贯穿二次冷媒箱404,且一次冷媒管402与二次冷媒进行换热。二次冷媒箱404还与管路组件30连接,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
通过制冷组件40的设置,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冷源,从而确保制冷设备的冷藏、冷冻功能可以长时间地维持。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二箱体20可以不设置制冷组件40,因此第二箱体20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更为灵活,重量也得到大幅减轻,容积大幅提升,进一步地为这种组合式的制冷设备的具体形状、各个箱体的位置设置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也便于用户在使用期间对于第一箱体10或第二箱体20位置进行灵活的调整。
通过设置二次冷媒箱404,且二次冷媒箱404中的二次冷媒与一次冷媒管402进行换热,同时,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这样的结构,便于通过二次冷媒将一次冷媒的冷量带走,并送至第二箱体20中,使得第二箱体20虽然没有压缩机400等制冷组件40,也同样可以实现冷藏或者冷冻的功能。而一次冷媒可以在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等部件中封闭地进行循环流动,不需要流至第二箱体20中。一次冷媒仅在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等部件中封闭流动,有利于确保一次冷媒和制冷组件40整体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次冷媒管402贯穿二次冷媒箱404,使位于二次冷媒箱404中的一次冷媒管402被二次冷媒包裹,这样有利于二次冷媒和一次冷媒管402、一次冷媒进行充分的换热,从而确保第二箱体20中的制冷效果。
为进一步地提升一次冷媒管402、一次冷媒和二次冷媒的换热效果,一次冷媒管402在二次冷媒箱404内设有多个弯折部,使一次冷媒管402在二次冷媒箱404内多次弯曲,延长了一次冷媒管402在二次冷媒箱404内的长度。另外,一次冷媒管402的外壁上上设有多个翅片,以便于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果。
制冷组件40还包括:节流装置和换热器406,这两者分别设于一次冷媒管402上,通过一次冷媒管402与压缩机400连接。制冷组件40还包括风道,换热器406设于风道内,风道内还设有风机,以便通过风机将冷量通过气流送出。
二次冷媒箱404与管路组件30连接,便于二次冷媒从二次冷媒箱404流入管路组件30,进而流向第二箱体20,从而将冷量从第一箱体10带至第二箱体20中,使第二箱体20实现冷藏、冷冻等功能。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一箱体10、多个第二箱体20和管路组件30。具体地,多个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各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或者相邻的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使二次冷媒能够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第二箱体20和第二箱体20流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箱体10和多个第二箱体20,且这两者之间、相连的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连接,而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使二次冷媒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以及在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数量的箱体形成不同容积、不同形状的制冷设备,提升了用户使用制冷设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如图1所示,第一箱体10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二箱体20,且第一箱体10通过管路组件30和顶部的第二箱体20相连。
如图2所示,第一箱体10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二箱体20,且第一箱体10通过管路组件30和右侧的第二箱体20相连。
如图3所示,第一箱体10的顶部和右侧各自设有一个第二箱体20,且第一箱体10通过管路组件30同时和顶部及右侧的第二箱体20相连。
如图4所示,第一箱体10的右侧设有两个第二箱体20,两个第二箱体20相互叠放。第一箱体10通过管路组件30同时和右侧的两个第二箱体20相连。
如图5所示,第一箱体10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二箱体20,同时,右侧设有两个叠放的第二箱体20。第一箱体10通过管路组件30与顶部的第二箱体20连接,还通过管路组件30与右侧底部的第二箱体20连接。而右侧顶部的第二箱体20与第一箱体10顶部的第二箱体20连接,还与右侧底部的第二箱体20连接,从而使冷媒可以从第一箱体10流出后,经顶部第二箱体20、右侧顶部第二箱体20、右侧底部第二箱体20后,流回第一箱体10,实现二次冷媒的循环。当然,二次冷媒也可以按照上述顺序反向流动。
如图6所示,第一箱体10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二箱体20。同时,右侧设有三个叠放的第二箱体20。第一箱体10通过管路组件30与顶部的第二箱体20连接,还通过管路组件30与右侧底部的第二箱体20连接。而右侧顶部的第二箱体20与第一箱体10顶部的第二箱体20连接,还与右侧中部的第二箱体20连接。右侧中部的箱体则还与底部的第二箱体20相连。二次冷媒可以从第一箱体10流出后,经顶部第二箱体20、右侧顶部第二箱体20、右侧中部第二箱体20、右侧底部第二箱体20后,流回第一箱体10,实现二次冷媒的循环。当然,二次冷媒也可以按照上述顺序反向流动。
上述实施例,均只有一个第一箱体10。可以理解,制冷设备中,并不仅限于一个第一箱体10,也可以是多个第一箱体10和一个第二箱体20进行组合,或者多个第一箱体10和多个第二箱体20进行组合,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无论有多少个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由于各个箱体之间均通过管路组件30进行连接,并有二次冷媒流通,因此各个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均能够实现冷藏的功能。另外,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中,由于二次冷媒可以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因此,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这两者中,可以均设置制冷组件40,也可以仅有一个设置制冷组件40,从而可以提升制冷组件40设置的灵活性。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箱体10,或者设置多个第二箱体20,或者这两者都设置为多个,可以灵活地设计制冷设备的整体形状、结构和分布,从而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空间,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并增加制冷设备的容积。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一箱体10、多个第二箱体20和管路组件30。具体地,多个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各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或者相邻的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使二次冷媒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箱体10的右侧设有两个第二箱体20,两个第二箱体20相互叠放。第一箱体10通过管路组件30同时和右侧的两个第二箱体2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箱体10和多个第二箱体20,且这两者之间、相连的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连接,而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使二次冷媒能够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以及在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数量的箱体形成不同容积、不同形状的制冷设备,提升了用户使用制冷设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如图8、图11和图1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20的顶部和底部这两者中,一者设有凸台200,另一者设有凹槽202。凸台200用于与另一个第二箱体20上的凹槽202适配。
第二箱体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凹槽202和凸台200,这样便于将多个第二箱体20进行上下叠放,并在顶部到底部的横向上对凸台200形成限位,从而提升叠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位于上层的第二箱体20掉落的风险。另外,通过凸台200和凹槽202的配合,还便于节省空间。具体而言,凸台200向外凸出后,会挤占一部分空间,但由于另一个第二箱体20上设有凹槽202,可以为凸出的凸台200提供容纳空间,使得多个第二箱体20之间可以紧密地叠放在一起,节省了空间,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实施例6
如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一箱体10、多个第二箱体20和管路组件30。具体地,多个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各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或者相邻的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使二次冷媒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箱体10的右侧设有两个第二箱体20,两个第二箱体20相互叠放。第一箱体10通过管路组件30同时和右侧的两个第二箱体2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箱体10和多个第二箱体20,且这两者之间、相连的第二箱体20之间通过管路组件30连接,而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使二次冷媒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以及在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流通。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数量的箱体形成不同容积、不同形状的制冷设备,提升了用户使用制冷设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箱体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磁性体204。通过磁性体204的设置,便于利用磁力固定多个堆叠的第二箱体20。具体而言,多个第二箱体20在上下方向上堆叠时,可以利用磁性体204之间的磁力相互吸引,从而防止上方的第二箱体20滑动,提升了多个第二箱体20堆叠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箱体20的顶部和底部不仅设有磁性体204,还分别设有凸台200和凹槽202,且多个磁性体204分别设置在凸台200和凹槽202上。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通过磁性体204产生的磁力吸引上下堆叠的第二箱体20,还可以通过凸台200和凹槽202的相互配合对第二箱体20实现限位,从而进一步地减少了第二箱体20掉落的可能,提升了第二箱体20堆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以理解,在第一箱体10的数量为多个时,一个第一箱体10和另一个第一箱体10之间设有管路组件30。第二箱体20的数量为多个时,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同样设有管路组件30。
一个第一箱体10和另一个第一箱体10之间设有管路组件30,和/或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设有管路组件30,也就是说,管路组件30不仅用于连接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还可以用于连接第一箱体10和第一箱体10,还可以用于连接第二箱体20和第二箱体20。这样在设有多个第一箱体10或多个第二箱体20时,二次冷媒均可以自由地流动,从而各个箱体均可以实现制冷功能。另外,由于管路组件30可以连接第一箱体10和第一箱体10、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第二箱体20和第二箱体20,这样为制冷设备的形状、结构、位置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实施例7
如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二次冷媒箱404、至少一个第一箱体10、至少一个第二箱体20和多个管路组件30。具体地,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一个第一箱体10和另一个第一箱体10之间、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均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且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
进一步地,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和二次冷媒箱404均设置在第一箱体10内,压缩机400用于压缩一次冷媒。一次冷媒管402与压缩机400连接,并用于作为一次冷媒的流路。二次冷媒箱404用于容纳二次冷媒,且一次冷媒管402贯穿二次冷媒箱404。在二次冷媒箱404中,一次冷媒通过一次冷媒管402与二次冷媒换热。二次冷媒箱404上连接有管路组件,这样,二次冷媒可以通过管路组件30流动至第二箱体20,使第二箱体20可以实现冷藏功能,同时又不需要设置压缩机400等制冷部件。
如图17所示,更具体地,管路组件30包括连接管300、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设有第一接头310。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还设有第二接头320。第二接头320用于和第一接头310相连。
管路组件30包括连接管300,便于为二次冷媒提供流路。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设有第一接头310,且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设有第二接头320,通过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的连接,也就能够实现第一箱体10与管路组件30的连接、第二箱体20与管路组件30的连接,以及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的连接、第一箱体10和第一箱体10的连接、第二箱体20和第二箱体20的连接。进一步地,由于采用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连接来实现各箱体之间的连接,这样结构简单,可以简化多个箱体的组合安装方式和安装效率。采用接头连接的方式,采用插拔即可实现箱体之间的安装,便于随时调整制冷设备的箱体数量、具体结构形式等等,进一步地提升了制冷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实施例8
如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二次冷媒箱404、至少一个第一箱体10、至少一个第二箱体20和多个管路组件30。具体地,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一个第一箱体10和另一个第一箱体10之间、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均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且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
进一步地,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和二次冷媒箱404均设置在第一箱体10内,压缩机400用于压缩一次冷媒。一次冷媒管402与压缩机400连接,并用于作为一次冷媒的流路。二次冷媒箱404用于容纳二次冷媒,且一次冷媒管402贯穿二次冷媒箱404。在二次冷媒箱404中,一次冷媒通过一次冷媒管402与二次冷媒换热。二次冷媒箱404上连接有管路组件,这样,二次冷媒可以通过管路组件30流动至第二箱体20,使第二箱体20可以实现冷藏功能,同时又不需要设置压缩机400等制冷部件。
更具体地,管路组件30包括连接管300、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连接管300适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设有第一接头310。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还设有第二接头320。第二接头320用于和第一接头310相连。
如图18所示,进一步地,连接管300包括外管302和内管304。外管302和内管304之间填充有保温层306,内管304用于流通二次冷媒。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管300分为外管302和内管304,并在内管304和外管302之间填充有保温层306,这样便于为内管304提供保温,减少二次冷媒的冷量损失,提升制冷效率。另外,将保温层306填充在内管304和外管302之间,而不是直接包裹在连接管300外,这样可以通过外管302对保温层306进行防护,避免保温层306损坏,从而确保连接管300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管300还包括加强件308。加强件308设于外管302和内管304之间,加强件308用于限定外管302和内管304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管300内之间设置加强件308,便于保持内管304和外管302的形状,为保温层306提供适当的空间,避免因为外管302被挤压变形导致保温层306被压缩。通过避免外管302和内管304的变形,减少保温层306被压缩的情况,从而可以使保温层306保持保温性能,减少冷量损失。
实施例9
如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二次冷媒箱404、至少一个第一箱体10、至少一个第二箱体20和多个管路组件30。具体地,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一个第一箱体10和另一个第一箱体10之间、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均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且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
更具体地,管路组件30包括连接管300、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连接管300适于二次冷媒流通。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设有第一接头310。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还设有第二接头320。第二接头320用于和第一接头31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且这两者通过管路组件30连接,而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数量的箱体形成不同容积、不同形状的制冷设备,提升了用户使用制冷设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例如可以采用一个第一箱体10、一个第二箱体20的组合构成一个制冷设备,也可以采用一个第一箱体10、多个第二箱体20的组合构成一个制冷设备。还可以采用多个第一箱体10、一个第二箱体20构成一个制冷设备等等。无论有多少个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由于各个箱体之间均通过管路组件30进行连接,并有二次冷媒流通,因此各个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均能够实现冷藏的功能。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的数量可能均为多个,相应地,管路组件30的数量也为多个,连接管3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箱体10、多个第二箱体20相互连接时,由于位置的关系,不一定能够直线连接。因此,管路组件30还包括柔性管340,两个连接管300之间连接有柔性管340,以便于管路组件30进行弯曲,以适应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的不同位置。通过管路组件30的弯曲,管路组件30还可以借助于柔性管340进行延长,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的位置可以更加灵活,以便制冷设备适应不同的空间要求。
实施例10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接头310包括第一管体3100和第一自封结构3102。第一管体3100与连接管300连接。第一自封结构3102设于第一管体3100内,第一自封结构3102用于密封第一管体310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头310包括第一管体3100,第一管体3100与连接管300连接,则二次冷媒可以通过连接管300、第一管体3100流出,从而在各个箱体之间流通。第一管体3100内设有第一自封结构3102,通过第一自封结构3102对第一管体3100进行密封,在拔出第一接头310时,二次冷媒不会从第一管体3100内泄漏出来,提升了第一接头310使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进一步地,第一自封结构3102包括第一安装部3104、第一弹性件3106、第一顶针3108和第一密封件3112。第一安装部3104固设于第一管体3100上。第一弹性件3106的一端设于第一安装部3104上,第一弹性件3106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一顶针3108上。第一顶针3108的一端伸出第一管体3100,且第一顶针3108上设有第一凸台3110,第一弹性件3106的另一端还与第一凸台3110相抵。第一密封件3112套设在第一顶针3108上,且第一密封件3112随第一顶针3108运动,第一密封件3112用于密封第一管体310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3106、第一顶针3108和第一密封件3112,便于利用第一弹性件3106的弹力,在拔出第一接头310时,将第一顶针3108、第一密封件3112压紧在第一管体3100的开口处,避免二次冷媒泄漏。在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对接时,可以利用弹力使第一弹性件3106被压缩,从而打开第一管体3100的开口,使得二次冷媒流通。这样的结构简单,用户只需要插拔第一接头310,即可即时实现管路组件30的接通和封闭,操作简便而高效,有利于用户后期自行调整制冷设备的组合方式。
具体而言,通过第一安装部3104的设置,便于为第一弹性件3106、第一顶针3108等部件提供安装载体。第一弹性件3106的设置,可以自动实现第一管体3100开口的密封和开启。通过第一顶针3108设置,并伸出第一管体3100,从而可以和第二接头320上相应地部件进行配合抵靠。也就是在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相对接时,第一顶针3108可以和第二接头320上的部件进行抵靠。由于第一顶针3108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一弹性件3106上,且第一弹性件3106和第一顶针3108上的第一凸台3110相抵,在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相互抵靠的推力作用下,使得第一弹性件3106被压缩,第一顶针3108向第一接头310方向后退,也就是向远离第二接头320的方向运动,带动套设在第一顶针3108上的第一密封件3112向远离第二接头320的方向运动,打开第一管体3100的开口,从而使得二次冷媒可以通过管路组件30在各箱体之间流通。
相应地,在拔出第一接头310时,第一顶针3108和第二接头320分离。在第一弹性件3106的弹力作用下,第一顶针3108复位,向靠近第二接头320的方向运动,带动第二密封件3212将第一管体3100的开口堵住,实现第一接头310的自封,从而避免了拔出第一接头310时二次冷媒的泄漏。
相应地,第二接头320包括第二管体3200和第二自封结构3202。第二管体3200与连接管300连接。第二自封结构3202设于第二管体3200内,第二自封结构3202用于密封第二管体3200。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接头320包括第二管体3200,第二管体3200与连接管300连接,则二次冷媒可以通过连接管300、第二管体3200流出,从而在各个箱体之间流通。第二管体3200内设有第二自封结构3202,通过第二自封结构3202对第二管体3200进行密封,在拔出第二接头320时,二次冷媒不会从第二管体3200内泄漏出来,提升了第二接头320使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进一步地,第二自封结构3202包括第二安装部3204、第二弹性件3206、第二顶针3208和第二密封件3212。第二安装部3204固设于第二管体3200上。第二弹性件3206的一端设于第二安装部3204上,第二弹性件3206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顶针3208上。第二顶针3208上设有第二凸台3210,第二弹性件3206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台3210相抵。第二顶针3208用于和第一顶针3108相抵。第二密封件3212套设在第二顶针3208上,且第二密封件3212随第二顶针3208运动,第二密封件3212用于密封第二管体320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3206、第二顶针3208和第二密封件3212,便于利用第二弹性件3206的弹力,在拔出第二接头320时,将第二顶针3208、第二密封件3212压紧在第二管体3200的开口处,避免二次冷媒泄漏。在第二接头320和第一接头310对接时,可以利用弹力使第二弹性件3206被压缩,从而打开第二管体3200的开口,使得冷媒流通。这样的结构简单,用户只需要插拔第二接头320,即可即时实现管路组件30的接通和封闭,操作简便而高效,有利于用户后期自行调整制冷设备的组合方式。
如图20和图22所示,具体而言,通过第二安装部3204的设置,便于为第二弹性件3206、第二顶针3208等部件提供安装载体。第二弹性件3206的设置,可以自动实现第二管体3200开口的密封和开启。通过第二顶针3208设置,可以和第一接头310上相应的部件,也就是第一顶针3108进行配合抵靠。也就是在第二接头320和第一接头310相对接时,第二顶针3208可以和第一顶针3108进行抵靠。由于第二顶针3208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弹性件3206上,且第二弹性件3206和第二顶针3208上的第二凸台3210相抵,在第二顶针3208和第一顶针3108相互抵靠的推力作用下,使得第二弹性件3206被压缩,第二顶针3208向第二接头320方向后退,也就是向远离第一接头310的方向运动,带动套设在第二顶针3208上的第二密封件3212向远离第一接头310的方向运动,打开第二管体3200的开口,从而使得二次冷媒可以通过管路组件30在各箱体之间流通。
相应地,在拔出第二接头320时,第二顶针3208和第一顶针3108分离。在第二弹性件3206的弹力作用下,第二顶针3208复位,向靠近第一接头310的方向运动,带动第二密封件3212将第二管体3200的开口堵住,实现第二接头320的自封,从而避免了拔出第二接头320时二次冷媒的泄漏。
实施例11
如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二次冷媒箱404、至少一个第一箱体10、至少一个第二箱体20和多个管路组件30。具体地,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一个第一箱体10和另一个第一箱体10之间、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均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且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
进一步地,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和二次冷媒箱404均设置在第一箱体10内,压缩机400用于压缩一次冷媒。一次冷媒管402与压缩机400连接,并用于作为一次冷媒的流路。二次冷媒箱404用于容纳二次冷媒,且一次冷媒管402贯穿二次冷媒箱404。在二次冷媒箱404中,一次冷媒通过一次冷媒管402与二次冷媒换热。二次冷媒箱404上连接有管路组件,这样,二次冷媒可以通过管路组件30流动至第二箱体20,使第二箱体20可以实现冷藏功能,同时又不需要设置压缩机400等制冷部件。
更具体地,管路组件30包括连接管300、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连接管300适于二次冷媒流通。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设有第一接头310。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还设有第二接头320。第二接头320用于和第一接头310相连。
如图19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接头310上设有第一对接部3114,第一对接部3114用于和第二接头320适配,以便于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的对接。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对接,有利于使这两者保持稳定的配合,从而确保冷媒在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之间能够顺利流通。
如图21所示,相应地,第二接头320上设有第二对接部3214,第二对接部3214用于和第一对接部3114适配。
如图2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接头310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握持部3116。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接头310的外周面上设置沿径向向外凸出的握持部3116,为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的对接提供了便利。具体而言,握持部3116设置在外周面上,易于外露,便于用户握持。握持部3116设置在外周面,还具有更大的转矩,便于控制第一接头310的转动操作。
进一步地,第一对接部3114和第二对接部3214这两者中,一者沿径向凹陷,另一者沿径向凸起。这样的结构简单,可以直接插拔,操作方便快捷。
更具体地,第一对接部3114沿径向凹陷,且第一接头310上设有卡槽3118,卡槽3118与第一对接部3114连通。第二对接部3214沿径向凸起,且第二对接部3214经第一对接部3114进入卡槽3118,第二对接部3214与卡槽3118配合限制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的轴向相对运动。
通过设置卡槽3118,并与第一对接部3114连通,这样在第二对接部3214和第一对接部3114对接后,可以通过转动进入第一卡槽3118,从而限定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的轴向相对运动。这样的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且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对接后,两者形成的连接结构稳定可靠,不易脱落。
实施例12
如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400、一次冷媒管402、二次冷媒箱404、至少一个第一箱体10、至少一个第二箱体20和多个管路组件30。具体地,第二箱体20独立于第一箱体10外。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一个第一箱体10和另一个第一箱体10之间、一个第二箱体20和另一个第二箱体20之间均通过管路组件30相连,且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
更具体地,管路组件30包括连接管300、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连接管300适于作为二次冷媒的流路。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设有第一接头310。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和/或连接管300上还设有第二接头320。第二接头320用于和第一接头310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310和/或第二接头320上设有固定部360,固定部360用于和第一箱体10或第二箱体20连接。固定部360上还设有螺孔362,以便于进行栓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部360,可以将第一接头310和/或第二接头320上安装到第一箱体10或第二箱体20上,从而与管路组件30上的第一接头310或第二接头320进行连接,进而实现管路组件30与第一箱体10或第二箱体20的连接。具体而言,在管路组件30的一端可以设置一个第一接头310,在另一端上设置一个第二接头320。第一箱体10上也可以同时设置一个第一接头310和一个第二接头320,这样在管路组件30和第一箱体10进行连接时,无论拿到管路组件30的哪一头,都可以和第一箱体10连接上,提升了安装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同样地,第二箱体20上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
如图9、图14所示,具体地,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上还设有插槽50,插槽50内设有第一接头310和/或第二接头32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上设置插槽50,便于容纳第一接头310和/或第二接头320,提升管路组件30与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之间连接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减少接头对于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地,第一箱体10和/或第二箱体20上设有多个插槽50,使一个设有多个插槽50的第一箱体10可以和另外的多个第一箱体10,或者多个第二箱体20连接。同样地,一个设有多个插槽50的第二箱体20可以和另外的多个第二箱体20,或者多个第一箱体10连接,从而大幅地提升制冷设备容积扩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实施例13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的一个制冷设备,具体而言,是一种组合式冰箱,包括标准化的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且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箱体10。箱体通过组合结构,例如管路组件30及磁性体204,或其它固定结构件进行位置的相对固定。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均可作为冷藏室或冷冻室,实现冰箱容积的可扩展性和订制功能。各箱体之间通过标准化的两节能够活动弯曲的连接管300进行连接,二次冷媒通过管路在箱体之间进行冷量传输。
连接连接管300之间,带有活动连接部件,例如柔性管340。这样可以根据管路接头之间的距离灵活改变管路组件30的长度,可以实现利用标准化管件实现不同管路组件30的长度。连接管300内设有加强件308,加强件308能够保持内管304和外管302的相对位置,防止填充保温层306时造成连接管300变形。
管路组件30还包括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连接管300通过第一接头310、第二接头320与各箱体内的换热器406流路连接。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均带有自封结构,能够实现接头断开时两端均不漏水。第一接头310上还设有密封圈3120,以便密封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之间的缝隙。利用握持部3116,例如旋转手柄和卡扣组,也就是第一对接部3114、第二对接部3214可以很方便的进行第一接头310和第二接头320的组合,实现载冷剂流路的快速切断和连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数量的箱体形成不同容积、不同形状的制冷设备,提升了用户使用制冷设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还提升了制冷设备的容积,降低了制冷设备的重量,不同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便捷。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400),用于压缩一次冷媒;
一次冷媒管(402),与所述压缩机(400)连接,所述一次冷媒管(402)用于作为所述一次冷媒的流路;
二次冷媒箱(404),用于容纳二次冷媒,所述一次冷媒管(402)贯穿所述二次冷媒箱(404),并与所述二次冷媒进行换热;
至少一个第一箱体(10),所述第一箱体(10)内设有所述压缩机(400)、所述一次冷媒管(402)和所述二次冷媒箱(404);
至少一个第二箱体(20);
管路组件(30),所述二次冷媒箱(404)上连接有所述管路组件(30),所述管路组件(30)用于作为所述二次冷媒的流路,
其中,所述第一箱体(10)与所述第二箱体(20)之间连接有所述管路组件(30),或
一个第一箱体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箱体(10)之间连接有所述管路组件(30);或
所述第一箱体(10)与多个所述第二箱体(20)通过所述管路组件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箱体(20)之间连接有所述管路组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路组件(30)包括:连接管(300);
第一接头(310),所述第一箱体(10)和/或所述第二箱体(20)和/或所述连接管(300)上设有所述第一接头(310);
第二接头(320),所述第一箱体(10)和/或所述第二箱体(20)和/或所述连接管(300)上设有所述第二接头(320),所述第二接头(320)用于和所述第一接头(31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300)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管路组件(30)还包括柔性管(340),两个所述连接管(300)之间连接有所述柔性管(34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310)包括:第一管体(3100),与所述连接管(300)连接;
第一自封结构(3102),设于所述第一管体(3100)内,所述第一自封结构(3102)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管体(3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自封结构(3102)包括:第一安装部(3104),固设于所述第一管体(3100)上;
第一弹性件(3106),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04)上;
第一顶针(3108),所述第一顶针(3108)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管体(3100),所述第一顶针(3108)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106)上,且所述第一顶针(3108)上设有第一凸台(3110),所述第一弹性件(3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台(3110)相抵;
第一密封件(3112),套设在所述第一顶针(3108)上,且所述第一密封件(3112)随所述第一顶针(3108)运动,所述第一密封件(3112)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管体(3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310)上设有第一对接部(3114),所述第一对接部(3114)用于和所述第二接头(320)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头(320)包括:第二管体(3200),与所述连接管(300)连接;
第二自封结构(3202),设于所述第二管体(3200)内,所述第二自封结构(3202)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管体(32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自封结构(3202)包括:第二安装部(3204),固设于所述第二管体(3200)上;
第二弹性件(3206),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3204)上;
第二顶针(3208),所述第二顶针(3208)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弹性件(3206)上,且所述第二顶针(3208)上设有第二凸台(3210),所述第二弹性件(32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台(3210)相抵,所述第二顶针(3208)用于和所述第一顶针(3108)相抵;
第二密封件(3212),套设在所述第二顶针(3208)上,且所述第二密封件(3212)随所述第二顶针(3208)运动,所述第二密封件(3212)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管体(320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头(320)上设有第二对接部(3214),所述第二对接部(3214)用于和所述第一对接部(3114)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310)和/或所述第二接头(320)上设有固定部(360),所述固定部(360)用于和第一箱体(10)或所述第二箱体(20)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箱体(10)和/或所述第二箱体(20)上还设有插槽(50),所述插槽(50)内设有第一接头(310)和/或所述第二接头(320)。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箱体(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磁性体(204)。
CN202011568755.3A 2020-12-25 2020-12-25 制冷设备 Pending CN1146887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8755.3A CN114688781A (zh) 2020-12-25 2020-12-25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8755.3A CN114688781A (zh) 2020-12-25 2020-12-25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781A true CN114688781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0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8755.3A Pending CN114688781A (zh) 2020-12-25 2020-12-25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8781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5142A1 (en) * 2002-08-23 2004-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ctional refrigerator
KR20040018105A (ko) * 2002-08-23 2004-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립식 냉장고
US20100229585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Kippworks Mod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2297299A (zh) * 2011-08-24 2011-12-28 山东煤田地质机械厂 防泄漏接头
US20120192586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Jinchun Feng Split refrigerator
CN202853231U (zh) * 2012-10-19 2013-04-03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由多个储藏单元拼装的组合式冰箱
CN104482698A (zh) * 2014-12-02 2015-04-0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制冷器具
CN104879587A (zh) * 2015-05-14 2015-09-02 张燕梅 通氨气、氨水专用连接接头
CN205561388U (zh) * 2016-01-20 2016-09-07 南京宁成商业地产管理有限公司 家用分离式制冷装置
CN207945881U (zh) * 2018-02-11 2018-10-09 上海创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与冷藏输运系统
CN208687190U (zh) * 2018-07-25 2019-04-02 马嘉一 一种农业灌溉用连接装置
CN111486643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箱及制冷箱空调系统
CN212057911U (zh) * 2019-12-25 2020-12-01 东莞烨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药物储存的蓄冷式冷柜车厢及冷库
CN212057909U (zh) * 2019-12-25 2020-12-01 东莞烨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位连接的制冷蓄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18105A (ko) * 2002-08-23 2004-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립식 냉장고
US20040035142A1 (en) * 2002-08-23 2004-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ctional refrigerator
US20200363075A1 (en) * 2009-03-13 2020-11-19 Treau, Inc. Mod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00229585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Kippworks Mod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20192586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Jinchun Feng Split refrigerator
CN102297299A (zh) * 2011-08-24 2011-12-28 山东煤田地质机械厂 防泄漏接头
CN202853231U (zh) * 2012-10-19 2013-04-03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由多个储藏单元拼装的组合式冰箱
CN104482698A (zh) * 2014-12-02 2015-04-0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制冷器具
CN104879587A (zh) * 2015-05-14 2015-09-02 张燕梅 通氨气、氨水专用连接接头
CN205561388U (zh) * 2016-01-20 2016-09-07 南京宁成商业地产管理有限公司 家用分离式制冷装置
CN207945881U (zh) * 2018-02-11 2018-10-09 上海创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与冷藏输运系统
CN208687190U (zh) * 2018-07-25 2019-04-02 马嘉一 一种农业灌溉用连接装置
CN111486643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箱及制冷箱空调系统
CN212057911U (zh) * 2019-12-25 2020-12-01 东莞烨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药物储存的蓄冷式冷柜车厢及冷库
CN212057909U (zh) * 2019-12-25 2020-12-01 东莞烨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位连接的制冷蓄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4026B2 (en) Secondary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refrigerator
EP2198225B1 (en) Refrigeration module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US11340006B2 (en) Storage containe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CN114688781A (zh) 制冷设备
CN216114920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组件、内胆和制冷设备
KR101852817B1 (ko) 열사이펀을 구비한 냉장고
CN108120206A (zh) 冰箱
CN211119802U (zh) 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
CN218544636U (zh) 空调室外机
US10903536B2 (en) Battery and a battery thermal arrangement
CN212029787U (zh) 空调器
CN210118915U (zh) 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
CN209944648U (zh) 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
CN105716365A (zh) 半导体酒柜
CN219803551U (zh) 冷柜
CN214038731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9995623U (zh) 冷柜
CN219346990U (zh) 制冷设备的箱体和制冷设备
CN217465054U (zh) 制冷设备
CN214037271U (zh) 抽真空管道的连接装置
CN211977045U (zh) 用于移动空调的固定机体及移动空调
CN117168012A (zh) 磁制冷装置及其磁工质床和装配方法以及家用制冷器具
CN218544637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2432258B (zh) 冷媒截断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12665042A (zh) 蓄能部件、蓄能机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