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8515B - 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8515B
CN114688515B CN202011640697.0A CN202011640697A CN114688515B CN 114688515 B CN114688515 B CN 114688515B CN 202011640697 A CN202011640697 A CN 202011640697A CN 114688515 B CN114688515 B CN 114688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ater pipe
heating structure
water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406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88515A (zh
Inventor
赵鹏飞
位天意
司鹏
奚俊男
霍延凯
张红帅
唐相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406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8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8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88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F22B1/282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with water or steam circulating in tubes or 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5/00Control systems for steam boilers
    • F22B35/005Control systems for instantaneous steam boi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加热结构包括:水管,水管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段,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弯折段之间的弯折方向不同;第一加热件,用于加热水管;其中,至少部分第一弯折段的凹陷位置处设有第一加热件。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减小了蒸汽发生器的体积,占用空间少,能够满足桌面式烹饪设备对安装空间紧凑性的要求。

Description

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结构、一种蒸汽发生器和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蒸烹饪产品中,例如蒸箱、蒸烤箱、微蒸烤一体机等,大多使用的是顶部安装或者底部安装的锅炉煮水式的蒸汽发生器,体积较大,占用空间。
一部分蒸汽烹饪产品使用侧壁安装式的煮水式蒸汽发生器,但此种发生器多为铸铝式材料,存在食品安规问题。
一部分蒸汽烹饪产品使用不锈钢流道式蒸汽发生器,但此种流道式蒸汽发生器仍较厚,厚度约为30mm,在厚度方向上为一层发热管和两层不锈钢水管的厚度。此种蒸汽发生器已经日益不能满足现有桌面式蒸烤箱对安装空间紧凑性的严格要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结构,包括:水管,水管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段,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弯折段之间的弯折方向不同;第一加热件,用于加热水管;其中,至少部分第一弯折段的凹陷位置处设有第一加热件。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水泵;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加热结构,加热结构的水管的进水口与水泵连接。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壳体;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加热结构,设于壳体内;或如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蒸汽发生器,设于壳体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结构,其水管上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段,至少部分第一弯折段的凹陷位置处设有第一加热件,这样在有限的长度范围内,可以增加水管的长度,更为重要的是,将第一加热件设置在了第一弯折段的凹陷位置处,从而使得结构整体更为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在厚度方向上,仅有一层第一加热件和一层水管的厚度,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一层发热管和两层不锈钢水管的厚度而言,加热结构的总体厚度大致降低了三分之一,厚度大幅降低,有利于实现桌面式烤箱对安装空间紧凑性的严格要求。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水管的弯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加热结构,12水管,120弯管组,122第一弯折段,124第二弯折段,126进水口,128出气口,14第一加热件,140第一直管段,142第三弯折段,16第二加热件,160第二直管段,162第四弯折段,18导热件,20蒸汽发生器,200水泵,202温度传感器,204控制器,30烹饪设备,30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加热结构10,包括:水管12和第一加热件14。
水管12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段122。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弯折段122之间的弯折方向不同,第一加热件14用于加热水管12。如图3所示,至少部分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设有第一加热件14。
相邻设置的第一弯折段122之间的弯折方向不同,这样可以使水管12大致地向一个方向延伸,构造出一个长条形结构,便于水管12在烹饪设备30中布局。另外,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弯折段122,并在至少部分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设置第一加热件14,这样有利于节省空间,提升加热结构10整体的紧凑度。
具体而言,第一加热件14设置在了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使得加热结构10整体更为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在厚度方向上,仅有一层第一加热件14和一层水管12的厚度,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一层发热管和两层不锈钢水管12的厚度而言,加热结构10的总体厚度大致降低了三分之一,厚度大幅降低,有利于实现桌面式烤箱对安装空间紧凑性的严格要求。另外,多个弯折段的设置,还可以在有限的长度范围内,增加水管12的长度,提升水管12对水的容积。
第一加热件14的设置,可以加热水管12,从而产生蒸汽或者热水。另外,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加热件14,则第一加热件14的周向上,至少有部分被第一弯折段122包围,这样就增加了第一加热件14和水管12之间相对的面积。相对于采用直管形式的水管12而言,这种弯折的水管12,在第一弯折段122处的加热面积得到提升,第一加热件14本身产生的热量能够得到大幅的利用,从而有利于提升加热结构10整体的加热效率,降低能耗,节省能源。
需要指出,相邻第一弯折段122的弯折方向不同,可以是相差60°、90°,也可以是相差180°,即弯折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管12还包括多个弯管组120和多个第二弯折段124。
具体而言,多个第一弯折段122构造出一个弯管组120。相邻的两个弯管组120之间,通过一个第二弯折段124段连接。这样通过第二弯折段124的设置,使得水管12的走向可以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避免水管12的长度过长而导致不便于在设备中进行布设。
如图2所示,第一弯折段122大致呈钝角弯折,或者说第一弯折段122的弯折角度,小于180°。这样便于在其凹陷位置处放置第一加热件14。另外,第一弯折段122的弯折角度小于180°,也便于水在水管12中流通,减少水流动的阻力,提升水流动的顺畅度。如图1所示,相应地,由于需要改变水管12的走向,第二弯折段124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180°。这样,水管12可以在一个狭窄的平面空间内蜿蜒曲折地设置,从而确保具有足够的长度,容纳较多的水量。另外,通过第二弯折段124的设置,还可以使多个弯管组120相互平行,并便于第一加热件14延长后对多个弯管组120都进行加热,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加热结构10还包括第二加热件16。第二加热件16同样用于加热水管12。进一步地,水管12的一侧设有第一加热件14,水管12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加热件16。通过设置第二加热件16,也就是增加了热源,从而可以更快速地为水管12进行加热升温,快速制备出热水或者蒸汽,从而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另外,水管1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这样可以从水管12的两侧进行加热,从而提升加热速度,提升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加热件16同第一加热件14一样,都设置在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具体地,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折段122中,一个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设有第一加热件14,另一个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设有第二加热件16。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折段122中,弯折方向不同,因此,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折段122中,各自的凹陷位置正好各在水管12的不同侧,从而第一加热件14可以设置在这两个相邻第一弯折段122中一个的凹陷位置处,而第二加热件16可以设置在另一个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这样,在相同容积的空间中,设置了两个加热件,并在水管12的两侧进行加热,而且在厚度方向上,始终只要一层加热件和一层水管12的厚度。因此,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同样是两个加热件和水管12的设置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结构10,具有更小的厚度,而且大致只有相关技术中的加热结构10的三分之一,节省了空间,有利于满足桌面式烤箱或者蒸箱对安装空间紧凑性的严格要求。另外,由于加热件的数量也相同,因此可以保持原有的功率不变,从而确保加热效率和加热速度。
可以理解,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的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加热件14的功率为900瓦,第二加热件16的功率为600瓦,从而加热结构10的功率为1500瓦。或者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的功率均为900瓦,又或者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的功率均为600瓦。另外,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的功率设置可以互换,即第一加热件14的功率为600瓦,而第二加热件16的功率为900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4包括多个第一直管段140和多个第三弯折段142。第三弯折段142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直管段140。或者说,每个第三弯折段142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一直管段140,每个第三弯折段142的另一端连接有另一个第一直管段140。这样的结构,便于第一加热件14也呈蜿蜒曲折的布置,从而延长第一加热件14的长度,提升加热效率。进一步地,多个第一直管段140的设置,有利于第一加热件14跨越水管12的多个弯管组120,使每个弯管组120都能够得到加热。蜿蜒曲折设置的第一加热件14,还便于在水管12的多个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一直管段140,从而使得水管12的多个位置上,均匀地和第一加热件14相对,形成均匀的多个加热位置,从而提升水管12加热的均匀度,避免水管12受热不均发生局部变形而产生应力,影响水管12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多个加热位置均匀地设置,还有利于加快水管12升温速度,避免局部温度过低,影响水管12整体的升温效果。
另外,第一加热件14和水管12均为蜿蜒曲折的设置,这样便于利用各自弯折部位的空间,相互容纳,从而形成大致呈编织状的结构。这种大致呈编织状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而且彼此相对和靠近的位置多,接触紧密,便于传递热量,从而既有利于满足设备紧凑空间的要求,又能够较好地传递热量,提升传热效果,保证加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6包括多个第二直管段160和多个第四弯折段162。第四弯折段162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二直管段160。或者说,每个第四弯折段162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二直管段160,每个第四弯折段162的另一端连接有另一个第二直管段160。这样的结构,便于第二加热件16也呈蜿蜒曲折的布置,从而延长第二加热件16的长度,提升加热效率。进一步地,多个第二直管段160的设置,有利于第二加热件16跨越水管12的多个弯管组120,使每个弯管组120都能够得到加热。蜿蜒曲折设置的第二加热件16,还便于在水管12的多个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二直管段160,从而使得水管12的多个位置上,均匀地和第二加热件16相对,形成均匀的多个加热位置,从而提升水管12加热的均匀度,避免水管12受热不均发生局部变形而产生应力,影响水管12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多个加热位置均匀地设置,还有利于加快水管12升温速度,避免局部温度过低,影响水管12整体的升温效果。
另外,第二加热件16和水管12均为蜿蜒曲折的设置,这样便于利用各自弯折部位的空间,相互容纳,从而形成大致呈编织状的结构。这种大致呈编织状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而且彼此相对和靠近的位置多,接触紧密,便于传递热量,从而既有利于满足设备紧凑空间的要求,又能够较好地传递热量,提升传热效果,保证加热效率。
还需要指出的是,形成这种大致呈编织状的结构后,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更加紧密地将水管12夹设在内,不但可以确保加热效果,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还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减少了夹在中间的水管12的热量散失,进一步地提升了加热效率。
可以理解,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折段122中,一个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设有第一直管段140,另一个第一弯折段122的凹陷位置处设有第二直管段160。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直管段140和第二直管段160跨越多个弯管组120,使得每个弯管组120都有加热件进行加热,使得流经水管12的水在各个位置都能够得到热量,有利于提升水的升温速度。另外,在凹陷位置处设有第一直管段140或第二直管段160,便于充分利用凹陷位置处的空间,从而提升结构整体的紧凑性。
为便于热量传递,水管12采用金属水管12。例如水管12可以是不锈钢水管12。采用不锈钢水管12,相对于铸铝式水管12而言,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而且采用不锈钢水管12,有利于符合食品方面的安全法规,提升烹饪用水的安全性,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另外,不锈钢水管12还可以采用较薄的壁厚,这样有利于减轻设备整体重量。另外,采用不锈钢水管12,其壁厚减薄后,在相同的外径下,有利于增加水管12内的容积,提升水量。
一般而言,水管12的外径为4mm~10mm,例如4mm、5mm、6mm、7mm、8mm、9mm、10mm等等。将水管12的外径限制在4mm~10mm,有利于避免水管12外径太小而导致容积大幅降低,而且影响水流的顺畅度,又可以避免水管12外径过大导致加热结构10整体体积太大,占用空间过多。另外,水管12外径过大还容易导致壁厚增加而影响加热结构10的整体重量。综上,将水管12的外径限制在4mm~10mm,既能保证水管12有一定的容积存水,又能够避免水管12过重,还有利于保证水流的顺畅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管12的壁厚设置为大于0mm,小于等于1mm。例如水管12的壁厚设置为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mm等等。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材质、容积要求,具体选用不同的壁厚。
水管12的材质并不仅限于不锈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水管12也可以是铜质水管、铝质水管,或者采用其它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4的外径为4mm~10mm。例如4mm、5mm、6mm、7mm、8mm、9mm、10mm等等。将第一加热件14的外径限制在4mm~10mm,其与水管12的外径大致相当,从而在形成上述大致呈编织状的加热结构10时,便于和水管12相互配合,提升结构的紧凑度和生产安装的便利性。
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6的外径设置为4mm~10mm。例如4mm、5mm、6mm、7mm、8mm、9mm、10mm等等。将第二加热件16的外径限制在4mm~10mm,其与水管12的外径同样大致相当,从而在形成上述大致呈编织状的加热结构10时,便于和水管12相互配合,提升结构的紧凑度和生产安装的便利性。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的厚度都限定在4mm~10mm之间,两者大致相当。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的外径相等,长度相同,这样在安装时,不需要考虑第一加热件14的位置和第二加热件16的位置,或者说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的位置可以互换,避免了装配出错的现象,有利于提升装配的便利性和装配效率。
如图4所示,在一些具体运用中,加热结构10还包括导热件18。导热件18用于导热。具体而言,导热件18与水管12、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相连或贴靠。导热件18通过与水管12、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这三者相连或贴靠,均可以发生接触,从而进行热量传递。通过设置导热件18,为第一加热件14和水管12之间、第二加热件16和水管12之间架起了热量的桥梁,使得热量不仅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给水管12,还进一步地通过实体上的联系传递给了水管12。热量通过导热件18这种的实体向水管12传递,有利于加快第一加热件14和水管12之间、第二加热件16和水管12之间的传热效率,从而提升加热结构10整体的传热效果和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18为铝质导热件18,或者铝合金导热件18。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18为铜质导热件18,或铜合金导热件18。采用铜、铝材质的导热件18,传热效率高,还具有一定的蓄热性能,而且使用寿命长。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18还可以是导热胶。导热胶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而且耐老化性能强,还具有抗冷热交变性能、防潮不溶胀等。另外,导热胶还具有防震、防水、吸振性及稳定性,有利于为水管12和第一加热件14、水管12和第二加热件16之间提供缓冲,避免水管12和第一加热件14之间、水管12和第二加热件16之间发生碰撞,增加了加热结构10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另外,采用导热胶作为导热件18,其固化速度快,易于挤出,但不流淌,操作方便,可手动施胶也可机械施胶,不漏胶,生产和安装更为方便。
具体而言,导热件18与水管12、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压铸成型。通过压铸成型的方式连接导热件18、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便于在液体状态下,将导热件18浇铸到水管12和第一加热件14之间的缝隙处,以及浇铸到水管12和第二加热件16之间的缝隙处,有利于确保水管12和第一加热件14之间、水管12和第二加热件16之间的缝隙都被填满,从而确保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件18充分地传递到水管12上,提升加热效率。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20,包括水泵200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加热结构10,加热结构10的水管12的进水口126与水泵200连接。
如图4所示,在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20,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加热结构10,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水泵200,便于驱动水流动。水泵200和加热结构10的水管12连接,从而便于驱动水管12中的水进行流动,在流动中不断加热并生成热水或者蒸汽,从而便于烹饪设备30使用加热好的水,或者使用生成的蒸汽。另外,水通过水泵200驱动在水管12中流动,还便于为烹饪设备30补充水量,不需要人工加水,提升了烹饪设备30使用的便利性。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2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02。温度传感器202设置在加热结构10上。温度传感器202用于检测和反馈加热结构10的温度。
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202检测和反馈加热结构10的温度,便于掌握水管12中的水的加热情况,从而确定便于调节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的加热时长或者功率,以及调节水泵200的流量,从而提升烹饪设备30使用的便利性。
温度传感器202为以下任意一种:热敏电阻、温差电偶、电阻温度计。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20还包括控制器204。控制器204与温度传感器202、水泵200均电连接,控制器204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202检测的温度,控制水泵200的流量。控制器204还与加热结构10电连接,并控制加热结构10的加热时长和加热功率。
通过设置控制器204,并接收温度传感器202反馈的加热结构10的温度,便于烹饪设备30根据加热结构10的温度,自动调节水泵200的流量,从而提升烹饪设备30的智能化水平,进而可以为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烹饪设备30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另外,通过控制器204与加热结构10电连接,在温度过高,例如加热结构10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可以通过停止加热结构10的加热而避免干烧现象,提升了蒸汽发生器20使用的安全性。当然,在温度过高时,也可以通过加大水泵200流量的方式来降温,提升蒸汽发生器20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30,包括壳体300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加热结构10。加热结构10设于壳体300内。更具体地,加热结构10设置在壳体300的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加热结构10,从而具有了上述第一方面中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将加热结构10设置在壳体300内,可以使加热结构10得到壳体300防护,并减少热量的损失。另外,加热结构10设置在壳体300内,还有利于避免用户被加热结构10烫伤,提升了烹饪设备30使用的安全性。
加热结构10设置在壳体300的侧壁上,有利于充分利用加热结构10大致呈编织状的结构,节省壳体300内的空间,从而提升壳体300的容积。另外,将加热结构10设置在侧壁上,相对于加热结构10设置在顶部的烹饪设备30而言,降低了烹饪设备30的重心,有利于提升烹饪设备30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30,包括壳体300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20。蒸汽发生器20设于壳体300内。
更具体地,蒸汽发生器20设置在壳体300的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20,从而具有了上述第二方面中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将蒸汽发生器20设置在壳体300内,可以使蒸汽发生器20得到壳体300防护,并减少热量的损失。另外,蒸汽发生器20设置在壳体300内,还有利于避免用户被蒸汽发生器20烫伤,提升了烹饪设备30使用的安全性。
蒸汽发生器20设置在壳体300的侧壁上,有利于节省壳体300内的空间,从而提升壳体300的容积。另外,将蒸汽发生器20设置在侧壁上,相对于蒸汽发生器20设置在顶部的烹饪设备30而言,降低了烹饪设备30的重心,有利于提升烹饪设备30使用的安全性。
烹饪设备30为烤箱、电蒸箱、蒸烤箱、微蒸烤一体机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申请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20,能够解决现有蒸烹饪产品蒸汽发生器20体积过大,占用空间的问题。本具体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20,体积紧凑且高效,可侧壁安装,能够为整机节省安装空间。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20,比现有的流道式蒸汽发生器20厚度减小26.7%,同时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本具体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20,可侧壁安装,且为不锈钢流道式编织型超薄型。蒸汽发生器20包括不锈钢水管12、电加热体(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压铸铝(导热件18)、温度传感器202。
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在蒸箱/蒸烤箱/微波炉侧壁进行紧凑安装的高效的编织型不锈钢流道式蒸汽发生器20,其主要包括不锈钢水管12、电热管(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和压铸铝(导热件18),还包括提供温度保护的温度传感器202和控制器204。
所述流道式蒸汽发生器20在烹饪过程中,电热管(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通电进行加热,水经由水泵200打入不锈钢水管12进水口,电热管产生的热量通过压铸铝传导至不锈钢水管12,进而传递给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从出气口128排出。
所述流道式蒸汽发生器20的控制过程:控制器204通过温度传感器202检测到的温度来调节水泵200的通断比,进而调整水泵200的流量,使蒸汽发生器20表面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所述不锈钢水管12,其整体形状呈M形,在沿程长度上其上下起伏,如图2,其外径优选为Φ6mm,壁厚优选为0.5mm,弯管处半径优选为10mm,其水管12总长750mm。
所述电加热管(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其由两段组成,即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的功率分别为900瓦和600瓦。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各自的整体形状为蛇形,外径均优选为Φ6.6mm,折弯半径优选为10mm。
上述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和水管12,相互交错,形成编织型结构。电加热管分为上下两层,即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水管12蜿蜒曲折,分别从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之间的间隙、其自身各段之间的间隙处穿过。
所述压铸铝导热件18,其材料优选为ADC12(ADC12是日本牌号,又称12号铝料,Al-Si-Cu系合金,是一种压铸铝合金),其作用为将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和水管12压铸在一起,热量从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传至压铸铝,再传给水管12。
所述温度传感器202,其优选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作用为控制蒸汽发生器20的表面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其反馈压铸铝表面温度给控制器204后,控制器204调节水泵200流量,从而控制压铸铝的表面温度。
根据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2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计一种结构紧凑的不锈钢编织型流道式蒸汽发生器20,可以实现在腔体侧壁紧凑安装,节省了安装空间。其厚度方向主要有两层加热件的厚度,水管12蜿蜒曲折,嵌套在其中,其相互配合关系类似编织型配合,因此与相关技术中的流道式发生器相比,其厚度缩小了26.7%,仅有22mm,满足了桌面式蒸烤箱对安装空间的严苛要求。同时,这种编织型嵌套结构提高了加热件和水管12的换热效率,水受热更充分高效,保证了出气口128的蒸汽品质。
蒸汽发生器20可以安装在烹饪设备30的侧壁,大大节省了使用空间。烹饪过程中,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通电进行加热,水经由水泵200打入不锈钢水管12,第一加热件14和第二加热件16产生的热量通过压铸铝传导至不锈钢水管12,进而传递给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从出气口128排除。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上述实施例,有效地减小了蒸汽发生器20的体积,占用空间少,能够满足桌面式烹饪设备30对安装空间紧凑性的要求。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管,所述水管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段,且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的弯折方向不同;
第一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水管;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凹陷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一加热件;
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
第二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水管;
所述水管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加热件,所述水管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加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还包括:
多个弯管组,多个所述第一弯折段构造出一个所述弯管组;
多个第二弯折段,相邻的两个所述弯管组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用于改变所述水管的走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弯折段中,一个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凹陷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一加热件,另一个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凹陷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二加热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包括:
多个第一直管段;
多个第三弯折段,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管段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三弯折段相连;和/或
所述第二加热件包括:
多个第二直管段;
多个第四弯折段,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管段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四弯折段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弯折段中,一个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凹陷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一直管段,另一个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凹陷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二直管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管为以下任意一种:不锈钢水管、铜管、铝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管的外径为4mm~10mm;和/或
所述水管的壁厚为0mm~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件的外径为4mm~10mm;和/或
所述第二加热件的外径为4mm~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
导热件,与所述水管、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相连或贴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铝合金、铜合金、导热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件与所述水管、所述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压铸成型。
12.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泵;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的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水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加热结构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和反馈所述加热结构的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水泵、所述加热结构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水泵的流量,或控制所述加热结构的加热时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为以下任意一种:热敏电阻、温差电偶、电阻温度计。
16.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或
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
CN202011640697.0A 2020-12-31 2020-12-31 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114688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0697.0A CN114688515B (zh) 2020-12-31 2020-12-31 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0697.0A CN114688515B (zh) 2020-12-31 2020-12-31 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515A CN114688515A (zh) 2022-07-01
CN114688515B true CN114688515B (zh) 2024-03-22

Family

ID=8213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40697.0A Active CN114688515B (zh) 2020-12-31 2020-12-31 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851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97788A (ko) * 2013-01-30 2014-08-07 김남주 증기를 이용한 가열장치 및 그 제작방법
CN105571110A (zh) * 2015-12-23 2016-05-11 雍自玲 一种直饮水出水管端部升温装置
CN109681855A (zh) * 2018-12-17 2019-04-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组件和家用电器
CN212005623U (zh) * 2019-12-31 2020-11-2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97788A (ko) * 2013-01-30 2014-08-07 김남주 증기를 이용한 가열장치 및 그 제작방법
CN105571110A (zh) * 2015-12-23 2016-05-11 雍自玲 一种直饮水出水管端部升温装置
CN109681855A (zh) * 2018-12-17 2019-04-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组件和家用电器
CN212005623U (zh) * 2019-12-31 2020-11-2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515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05623U (zh) 蒸汽发生器和烹饪器具
EP3117081A1 (en) Heating device for fluid
CN211984990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114688515B (zh) 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CN110114621B (zh) 具有热风发生功能的储水式电热水器
CN202630213U (zh) 一种采暖电壁挂炉
CN210871035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10871036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11289988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112586996A (zh) 蒸汽发生组件及烹饪装置
CN101254069A (zh) 连续式加热器
CN217243748U (zh) 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装置
WO2021240495A1 (en) Electric water heater
CN218074576U (zh)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CN217772079U (zh) 一种蒸汽发热体及蒸汽烤箱发热装置
KR20110080800A (ko) 전기온수기
CN219934748U (zh) 一种壳体的传热组件
CN106477199B (zh) 一种防爆储罐电加热器
CN217937886U (zh)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CN214094930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热水加热器
CN216712512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N216953569U (zh) 一种小型家电的水体加热装置
KR200226266Y1 (ko) 전기 온수기
CN213746662U (zh) 家用电器的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220675820U (zh) 发热盘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