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8666B - 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8666B
CN114678666B CN202210333155.1A CN202210333155A CN114678666B CN 114678666 B CN114678666 B CN 114678666B CN 202210333155 A CN202210333155 A CN 202210333155A CN 114678666 B CN114678666 B CN 1146786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hole
sealant
lu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31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78666A (zh
Inventor
张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331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8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8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8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78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8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12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4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该极耳包括金属带和第一密封胶。金属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金属带设有极耳孔,极耳孔贯穿第一表面。第一密封胶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一密封胶设有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极耳孔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的投影内,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表面往第二表面的方向。该极耳在与其相配合的结构连接时,与其相配合的结构可伸入第一通孔内以与极耳孔所在的部分金属带相接触,进而实现极耳与该结构的电导通,相较于焊接连接而言,该极耳与其相配合的结构采用机械连接代替焊接连接,进而增强了极耳与其相配合的结构的连接可靠性。

Description

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极耳作为从软包电芯中将正负极引至电芯外的金属导电体,是软包电芯与外界进行电能交换时的接触点。具体地,极耳包括金属带和连接于金属带上的密封胶。其中,金属带为软包电芯的电极组件与外界的连接结构,密封胶为金属带与软包电芯的包装壳的连接结构。在金属带固定于电芯的电极组件时,密封胶可与包装壳热熔在一起,以将金属带同包装壳密封,经后续的装配工序形成电芯。目前,电芯与外界连接大多采用焊接连接,而焊接连接易在金属带的非焊接部分出现裂纹或断裂等品质不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能够改善极耳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纹或断裂的情形。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极耳,该极耳包括金属带和第一密封胶。金属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金属带设有极耳孔,所述极耳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第一密封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密封胶设有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所述极耳孔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投影内,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表面往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该极耳在与其相配合的结构连接时,与其相配合的结构可伸入第一通孔内以与极耳孔所在的金属带相接触,进而实现极耳与该结构的电导通,相较于焊接连接而言,该极耳与其相配合的结构采用机械连接代替焊接连接,进而增强了极耳与其相配合的结构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胶包括第一密封胶本体和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密封胶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台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胶本体背离所述金属带的表面。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通过在第一密封胶本体上设置第一台阶部可进一步增强该部分的整体结构强度,基于此,在该第一台阶部设置孔,可改善该第一通孔处附近的部分第一密封胶本体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形,也有利于减小短路的风险。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极耳孔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极耳包括第二密封胶。所述第二密封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胶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胶设有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耳孔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投影内。这样,与极耳相配合的结构可穿过第二通孔伸出极耳外,而伸出极耳外的部分可采用紧固件将该结构与极耳孔所在的金属带紧密连接,进一步提升了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胶包括第二密封胶本体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密封胶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胶本体背离所述金属带的表面,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部。通过在第二密封胶本体上设置第二台阶部可进一步增强该部分的整体结构强度,基于此,在该第二台阶部打孔,可改善该第二通孔处附近的部分第二密封胶本体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形,也有利于减小短路的风险。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芯,该电芯包括包装壳、电极组件和如前所述的极耳。所述包装壳包括主体部和连接于主体部的边沿部。所述主体部设有腔体。所述电极组件容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极耳的金属带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极耳的第一密封胶固定于所述边沿部内。所述封边设有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通孔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投影内。这样,该电芯的极耳并未伸出边沿部外,节省了因极耳伸出电芯外再与其他结构连接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提升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极耳孔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便于对极耳进行加工,并且由于金属带和第一密封胶之间的同轴度较好,降低了与极耳相配合的结构穿过第一密封胶的第一通孔、金属带的极耳孔和第二密封胶的第二通孔的安装难度。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当所述极耳为正极耳时,所述包装壳采用铝塑膜制成。或者当所述极耳为负极耳时,所述包装壳采用钢塑膜制成。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电路板和如上所述的电芯。电路板可为上述与极耳相配合的结构,所述电路板设有极柱。所述极柱伸入所述极耳的第一通孔内,以与所述金属带接触。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与所述负极耳均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同一端。所述极柱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均为两个。一所述极柱伸入所述正极耳的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极耳孔处的金属带接触,以使得一所述极柱与所述正极耳电连接。另一所述极柱伸入所述负极耳的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极耳孔处的金属带接触,以使得另一所述极柱与所述负极耳电连接。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池。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电芯处于未折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电芯处于未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A的另一剖视图;
图8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C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示出的示例,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极耳112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的剖视图。该极耳112设有贯穿的孔,该极耳112可通过孔与其相配合的结构电导通。其包括金属带1121、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相对设置于金属带1121上,并且第一密封胶1122与第二密封胶1123连接形成环绕于金属带1121周侧的密封结构。该孔贯穿金属带1121、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所在的极耳112部分的整体结构强度大于其他极耳112部分的整体结构强度,因此在此极耳112部分设置通孔,相较于在其他极耳112部分设置通孔而言,不易于出现因开孔导致的通孔处附近的部分极耳112的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形。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所例示的实施例,对上述金属带1121、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的具体结构展开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了在接下来能够清楚地描述各方位,利用图1中的坐标系对各方向进行了定义。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X可以表示金属带1121的第一表面1121a往第二表面1121b的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表示金属带1121靠近第一密封胶1122一端至远离第一密封胶1122一端的方向。第三方向Z可以表示第一密封胶1122的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的方向。
对于上述金属带1121,金属带1121大致呈片状结构,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21a和第二表面1121b。金属带1121设有贯穿第一表面1121a和第二表面1121b的极耳孔11211。极耳孔11211用于供与其相配合的结构穿过,以使得金属带1121与其相配合的结构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金属带1121的截面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沿第二方向Y观察,金属带1121的截面形状可为长方形、正方形等。此外,金属带1121的材质也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当极耳112作为正极极耳112时,金属带1121可采用铝或镍制成。当极耳112作为负极极耳112时,金属带1121可采用铜或镍制成。
对于上述第一密封胶1122,请继续参阅图2示出的示例,第一密封胶1122包括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和一体连接于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的第一台阶部11222。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连接于金属带1121的第一表面1121a,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的两端部均自金属带1121沿第三方向Z的一端延伸出金属带1121外。第一台阶部11222连接于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背离第一金属带1121的表面,第一台阶部11222设有第一通孔11223。第一通孔11223贯穿第一台阶部11222背向第一金属带1121的表面和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面向第一金属带1121的表面。第一通孔11223用于供上述结构穿过,以使得该结构穿过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与极耳孔11211所在的部分金属带1121接触。在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设置第一台阶部11222,可具有进一步增强该部分的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基于此,在该第一台阶部11222开设第一通孔11223,可进一步改善第一通孔11223处附近的部分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形。
对于上述第二密封胶1123,请继续参阅图2示出的示例,第二密封胶1123包括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和一体连接于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的第二台阶部11232。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连接于金属带1121的第二表面1121b,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的两端部均自金属带1121沿第三方向Z的一端延伸出金属带1121外,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延伸出金属带1121外的一端部与其对应的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延伸出金属带1121外部的一端部一体连接,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延伸出金属带1121外的另一端部与其对应的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延伸出金属带1121的另一端部一体连接,以形成上述环绕结构。第二台阶部11232连接于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背离第二金属带1121的表面,第二台阶部11232设有与第一通孔11223形状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1233。第二通孔11233贯穿第二台阶部11232背向金属带1121的表面和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面向金属带1121的表面。第二通孔11233用于供上述结构穿过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以使得该结构伸出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外。在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设置第二台阶部11232,可具有进一步增强该部分的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基于此,在该第二台阶部11232开设第二通孔11233,可进一步改善该第二通孔11233处附近的部分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形。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胶1123和/或第一密封胶1122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二密封胶1123和/或第一密封胶1122可采用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等材料制成。此外,第二密封胶1123和/或第一密封胶1122的结构形态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密封胶1123可仅包括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和/或,第一密封胶1122可仅包括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
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X观察,金属带1121的极耳孔11211位于第一密封胶1122的第一通孔11223和第二密封胶1123的第二通孔11233内,并且第一通孔11223的中心轴线、极耳孔1121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通孔11233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便于对极耳112进行加工,并且由于金属带1121和第一密封胶1122之间的同轴度较好,降低了与极耳112相配合的结构穿过第一密封胶1122的第一通孔11223、金属带1121的极耳孔11211和第二密封胶1123的第二通孔11233的安装难度。当然,第一通孔11223的中心轴线、极耳孔1121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通孔11233的中心轴线亦可不共线设置,只需满足沿第一方向X观察,金属带1121的极耳孔11211、第一密封胶1122的第一通孔11223、第二密封胶1123的第二通孔11233三者之间存在部分重叠区域以供与极耳相配合的结构穿过即可。应当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均采用塑性材料制成,即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开孔后的形态仍会产生一定改变,因此,第一通孔11223的中心轴线、极耳孔1121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通孔11233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并非几何学中所指,可以理解为在现有工况下,第一通孔11223的中心轴线、极耳孔1121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通孔11233的中心轴线三者之间的间距处于阈值以内均可认为三者为共线设置。同理,三者之间的间距超过该阈值则可认为三者为不共线设置。
进一步地,沿第二方向Y,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均位于金属带1121的一端。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相较于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均位于金属带1121沿第二方向Y两端之间而言,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可增大二者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固定于极耳112的连接稳定性。关于上述特征的其他效果将结合电芯11的其他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3-图5示出的示例,图3为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电芯1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电芯11中B-B的剖视图,图5为图3所示电芯11未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该电芯11包括包装壳111以及设置于包装壳111内的电极组件、正极耳和负极耳。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分隔开的隔离膜。正极耳与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连接,负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负极极片连接。沿第二方向Y,正极耳和负极耳均位于电极组件的一端。应当说明的是,电极组件的类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电极组件可为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叠置并卷绕后形成的卷绕型电极组件。或者,电极组件亦可为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叠置后形成的叠片式电极组件。此外,正极耳和负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极耳112。例如,仅正极耳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极耳112时,负极耳可常规极耳,即负极耳可伸出包装壳111外。为描述简洁,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正极耳和负极耳均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极耳112。
请结合3一并参阅图5示出的示例,该包装壳111呈长方体状。其包括主体部1111和连接于主体部1111的边沿部1112。主体部1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体部1111a和第二主体部1111b。边沿部1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部1112a和第二边沿部1112b。第一边沿部1112a为第一主体部1111a的边沿朝远离第一主体部1111a的方向延伸得到的。第一边沿部1112a设有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口。第二边沿部1112b为第二主体部1111b的边沿朝向远离第二主体部1111b的方向延伸得到的。第二边沿部1112b设有两个第二开口,一第二开口与一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第一边沿部1112a与第二边沿部1112b相贴合,以在第一主体部1111a和第二主体部1111b之间形成上述用于容置电极组件的腔体。
具体地,正极耳远离正极极片的一端伸入第一边沿部1112a和第二边沿部1112b之间,第一边沿部1112a与正极耳的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相贴合,并且正极耳的部分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伸入腔体内,正极耳的第一台阶部11222连接于第一边沿部1112a的一第一开口处,以使得第一边沿部1112a和正极耳的第一密封胶1122共同形成密封结构。第二边沿部1112b与正极耳的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相贴合,并且正极耳的部分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伸入腔体内,正极耳的第二台阶部11232连接于第二边沿部1112b的一第二开口处,以使得第二边沿部1112b和极耳112的第二密封胶1123共同形成密封结构。
负极耳远离负极极片的一端伸入第一边沿部1112a和第二边沿部1112b之间,第一边沿部1112a与负极耳的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相贴合,并且负极耳的部分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伸入腔体内,负极耳的第一台阶部11222连接于第一边沿部1112a的另一第一开口处,以使得第一边沿部1112a和负极耳的第一密封胶1122共同形成密封结构。第二边沿部1112b与负极耳的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相贴合,并且负极耳的部分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伸入腔体内,负极耳的第二台阶部11232连接于第二边沿部1112b的另一第二开口处,以使得第二边沿部1112b和极耳112的第二密封胶1123共同形成密封结构。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包装壳111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包装壳111包括第一绝缘层、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沿包装壳111外至包装壳111内的方向,第一绝缘层、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依次层叠。其中,第一绝缘层为耐热树脂层,该耐热树脂层可采用双轴拉伸尼龙膜等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双轴拉伸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作为上述尼龙膜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尼龙膜可以为6尼龙膜、6,6尼龙膜、MXD尼龙膜等。此外,上述耐热树脂层可以形成为单层,或者,也可以形成为由例如聚酯膜/聚酰胺膜形成的多层(由PET膜/尼龙膜形成的多层等)。金属层可为铝箔、铝合金箔或者不锈钢箔。第二绝缘层为热塑性树脂层,该热塑性树脂层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烯烃类共聚物、它们的酸改性物及离聚物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形成。值得一提的是,仅正极耳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极耳112时。该包装壳111中的金属层可为铝箔,即该包装壳111为铝塑膜制成。由于正极耳也采用铝制成,正极耳和包装壳111的电偶的电势差相近,在正极耳和包装壳111接触时产生的电化学腐蚀程度较轻。同理,仅负极耳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极耳112时,该包装壳111中的金属层可为不锈钢箔,即该包装壳111为钢塑膜制成。由于负极耳采用铜箔制成,负极耳和包装壳111的电偶的电势差相近,在负极耳和包装壳111接触时产生的电化学腐蚀程度较轻。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电芯11而言,该电芯11的正负极耳均容置于包装壳111内,因而可节约电芯11的占用空间,进而使得电芯11的能量密度得到提升。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电池1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1包括如上所述的与极耳112相配合的结构和如上所述的电芯11。该如上所述的与极耳112相配合的结构可为电路板12。具体而言,该电路板12具有两个极柱121,一极柱121穿过正极耳的第一通孔11223和第二通孔11233并伸出电芯11的边沿部1112外,该极柱121伸入第一通孔11223内的部分与极耳孔11211所在的金属带1121的部分接触,该极柱121伸出电芯11的边沿部1112外的部分通过紧固件螺接固定。另一极柱121穿过负极耳的第一通孔11223和第二通孔11233并伸出电芯11的边沿部1112外,该极柱121伸入负极耳的部分与极耳孔11211所在的金属带1121的部分接触,该极柱121伸出负极耳的部分通过紧固件螺接固定。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的电池1而言,电路板12与电芯11之间采用螺接连接替代焊接连接的方式,可改善因焊接连接带来的极耳112的非焊接部分易出现裂纹或断裂的情形。并且两紧固件可将电路板12的两端与电芯11的封边紧密地固定在一起,这样缩小电路板12与电芯11之间的间隙,从而提升了电池1的能量密度。可以理解的是,电芯11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中的一者可为上述极耳112,另一者可为常规极耳。例如,正极耳为上述极耳112,负极耳为常规极耳时,此时电路板12可仅有一极柱121,该极柱121可与正极耳采用螺接连接固定,负极耳可与电路板12采用焊接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7与图8示出的示例,图7为图1中A-A的另一剖视图,图8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该极耳112可通过如下的方法制造。即,在宽度W1为10mm、厚度T1为0.2mm的金属带1121开设贯穿金属带1121的第一表面1121a和第二表面1121b的极耳孔11211,该极耳孔11211的孔径Φ1为0.5±0.1mm,并沿第一方向X,在金属带1121的第一表面1121a和第二表面1121b上分别层合树脂制的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的宽度W2均为16±0.2mm、厚度T2为0.2±0.02mm。在该状态下通过用一对的加热加压具夹入该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内而对其进行热压成型,并在第一密封胶1122的第一台阶部11222上开设第一通孔11223,在第二密封胶1123的第二台阶部11232上开设第二通孔11233,由此能够进行制造,其中,第一台阶部11222和第二台阶部11232的竖截面均为圆形,厚度T3为0.2±0.02mm,直径Φ3为1.3±0.1mm。第一通孔11223和第二通孔11233的孔径Φ2为0.7±0.1mm。
该电芯11可通过如下的方法制造。即,在包装壳111的主体部1111内装入电极组件和连接于电极组件极耳112。其中,该包装壳111的边沿部1112远离主体部1111的一端至靠近主体部111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L1为5mm。在极耳112与边沿部1112的连接处开设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的直径Φ4为1.7±0.1mm。其中,该圆形开口靠近主体部1111的一端至主体部1111的距离L2大于1.4mm。并采用以对加热加压具夹入边沿部1112而对其进行热压成型。由此能够进行制造。
实施例二
请结合图9一并参阅图10示出的示例,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极耳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9中C-C的剖视图。该极耳112包括金属带1121、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第一密封胶1122和第二密封胶1123相对设置于金属带1121上,并且第一密封胶1122与第二密封胶1123连接形成环绕于金属带1121周侧的密封结构。该极耳112与实施例一的极耳112不同之处在于,极耳孔11211仅贯穿金属带1121的第一表面1121a,即金属带1121形成有凹槽,而第一密封胶1122开设第一通孔11223,第二密封胶1123并未开设第二通孔11233。沿第一方向X观察,该凹槽位于第一密封胶1122的第一通孔11223内。进一步地,该凹槽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通孔11223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相较于实施例一中的极耳112而言,该极耳112在与极耳112相配合的结构电连接时,可与极耳112的金属带1121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了两者之间连接处的内阻,从而提高该极耳112的过流能力。可以理解的是,该极耳112的结构形态不限于此,例如,该极耳112可以仅包括前述金属带1121和前述第一密封胶1122。
基于实施例二中的极耳112制成的电芯11,该电芯11包括包装壳111以及设置于包装壳111内的电极组件、正极耳和负极耳。该电芯11与实施例一的电芯11不同之处在于,正极耳和负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实施例二所述的极耳112。例如,仅正极耳为实施例二所述的极耳112时,负极耳可为常规极耳或实施例一所述的极耳112。为描述简洁,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正极耳和负极耳均采用实施例二所述的极耳112。
其中,该包装壳111包括主体部1111和连接于主体部1111的边沿部1112。主体部1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体部1111a和第二主体部1111b。边沿部1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部1112a和第二边沿部1112b。第一边沿部1112a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口。第一边沿部1112a与第二边沿部1112b相贴合,以在第一主体部1111a和第二主体部1111b之间形成上述用于容置电极组件的腔体。与实施例一中电芯11的包装壳111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边沿部1112b未设有开口。
具体地,正极耳远离正极极片的一端伸入第一边沿部1112a和第二边沿部1112b之间,第一边沿部1112a与正极耳的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相贴合,并且正极耳的部分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伸入腔体内,正极耳的第一台阶部11222连接于第一边沿的第一开口处,以使得第一边沿部1112a和正极耳的第一密封胶1122共同形成密封结构。第二边沿部1112b与正极耳的第二密封胶1123相贴合以共同形成密封结构,并且正极耳的部分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伸入腔体内。
负极耳远离负极极片的一端伸入第一边沿部1112a和第二边沿部1112b之间,第一边沿部1112a与负极耳的一密封胶本体相贴合,并且负极耳的部分第一密封胶本体11221伸入腔体内,负极耳的第一台阶部11222连接于第一边沿部1112a的另一开口处,以使得第一边沿部1112a和负极耳的第一密封胶1122共同形成密封结构。第二边沿部1112b与第二密封胶1123相贴合以共同形成密封结构,并且负极耳的部分第二密封胶本体11231伸入腔体内。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电芯11和实施例一所述的电芯11而言,该电芯11具有节省电芯11的占用空间的同时,省去了对包装壳111的第二边沿部1112b进行打孔的加工工序,进而提升了该电芯11的生产效率。
基于实施例二中的电芯11制成的电池1,该电池1包括上述所述的与极耳112相配合的结构和如实施例二所述的电芯11。该如上所述的与极耳112相配合的结构可为电路板12,该电路板1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电路板12的结构并无不同。该电池1与实施例一中的电池1不同之处在于电路板12与电芯11的安装方式。具体而言,一极柱121插接于正极耳的第一通孔11223内并与围合成第一通孔11223的第一密封胶1122的内壁面相抵接,该极柱121伸入第一通孔11223内的部分与极耳孔11211所在的金属带1121的部分接触。另一极柱121插接于负极耳的第一通孔11223内并与围合成第一通孔11223的第一密封胶1122的内壁面相抵接,该极柱121伸入第一通孔11223内的部分与极耳孔11211所在的金属带1121的部分接触。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的电池1而言,电路板12与电芯11之间采用插接连接替代焊接连接的方式,可改善因焊接连接带来的极耳112的非焊接部分易出现裂纹或断裂的情形。并且电路板12的极柱121与电芯11的第一通孔11223之间为过盈配合,无需增设紧固件安装固定,节省了电路板12因极耳112焊接连接时极耳112伸出电芯11的包装壳111外的部分需弯折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提升了电池1的能量密度。可以理解的是,电芯11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中的一者可为实施例二中的极耳112,另一者可为常规极耳或实施例一中的极耳112。例如,正极耳为实施例二中的极耳112时,负极耳为实施例一中的极耳112时,此时电路板12的一极柱121与正极耳可采用插接连接,电路板12的另一极柱121与负极耳可采用螺接连接。或者,负极耳为常规极耳时,电路板12可仅有一极柱121,该极耳112可与正极耳采用螺接连接,负极耳可与电路板12采用焊接连接固定。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中的极耳制造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金属带的长度为5mm,厚度为0.1mm的金属带开设贯穿金属带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极耳孔,该极耳孔的孔径为0.5±0.1mm。第一密封胶和第二密封胶的长度为3±0.2mm,厚度为0.1±0.02mm。
与实施例一中的电芯制造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包装壳的边沿部远离主体部的一端至靠近主体部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3.7mm。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中的极耳制造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金属带的长度为5mm,厚度为0.2mm。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一中的极耳制造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极耳孔的孔径为0.3±0.1mm。
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一中的极耳制造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密封胶的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密封胶的第二台阶部的竖截面均为正方形,该正方形的边长为0.7±0.1mm-5.4±0.1mm。
与实施例一种的电芯制造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极耳与边沿部的连接处开设方形开口,该方形开口的边长为1.7±0.1mm-6.4±0.1mm。
基于同样的技术构思,请参阅图11示出的示例,图1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示意框图。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电池,并且电池用于为电子装置提供电能。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没有具体限定。上述电子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便携CD机、迷你光盘、收发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存储卡、便携式录音机、收音机、备用电源、电机、电动车、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照明器具、玩具、游戏机、钟表、电动工具、闪光灯、照相机、家庭用大型蓄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极耳,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金属带设有极耳孔,所述极耳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第一密封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密封胶设有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所述极耳孔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投影内,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表面往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
所述第一密封胶包括第一密封胶本体和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密封胶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台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胶本体背离所述金属带的表面,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孔贯穿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极耳包括第二密封胶,所述第二密封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胶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胶设有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耳孔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胶包括第二密封胶本体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密封胶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胶本体背离所述金属带的表面,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部。
4.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壳、电极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极耳,所述包装壳包括主体部和连接于主体部的边沿部,所述主体部设有腔体,所述电极组件容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金属带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极耳的第一密封胶固定于所述边沿部,所述边沿部设有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通孔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孔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为正极耳,所述包装壳采用铝塑膜制成;或者
所述极耳为负极耳,所述包装壳采用钢塑膜制成。
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和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所述电路板设有极柱,所述极柱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金属带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与所述负极耳均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同一端;
所述极柱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均为两个,一所述极柱伸入所述正极耳的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极耳孔处的金属带接触,以使得一所述极柱与所述正极耳电连接;
另一所述极柱伸入所述负极耳的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极耳孔处的金属带接触,以使得另一所述极柱与所述负极耳电连接。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池。
CN202210333155.1A 2022-03-30 2022-03-30 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4678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3155.1A CN114678666B (zh) 2022-03-30 2022-03-30 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3155.1A CN114678666B (zh) 2022-03-30 2022-03-30 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8666A CN114678666A (zh) 2022-06-28
CN114678666B true CN114678666B (zh) 2024-04-09

Family

ID=82076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3155.1A Active CN114678666B (zh) 2022-03-30 2022-03-30 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86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38675U (zh) * 2010-08-25 2011-05-18 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电池
CN207116565U (zh) * 2017-08-08 2018-03-1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动力电芯极耳虚焊的装置
CN209487589U (zh) * 2019-03-18 2019-10-1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结构及电池
CN209656862U (zh) * 2018-12-24 2019-11-19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模拟装置
CN111509282A (zh) * 2020-03-25 2020-08-07 惠州亿纬创能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电芯及其顶封工艺
CN113782922A (zh) * 2021-07-23 2021-12-10 苏州优利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极耳胶片、极耳及电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38675U (zh) * 2010-08-25 2011-05-18 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电池
CN207116565U (zh) * 2017-08-08 2018-03-1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动力电芯极耳虚焊的装置
CN209656862U (zh) * 2018-12-24 2019-11-19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模拟装置
CN209487589U (zh) * 2019-03-18 2019-10-1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结构及电池
CN111509282A (zh) * 2020-03-25 2020-08-07 惠州亿纬创能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电芯及其顶封工艺
CN113782922A (zh) * 2021-07-23 2021-12-10 苏州优利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极耳胶片、极耳及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8666A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7665B (zh) 单元模块、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车辆
US11108117B2 (en) Sealed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ttery module
US20100104939A1 (en) Battery pack
US8828590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provided with current collect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urrent collecting member
EP2783406B1 (en) Battery comprising an electric connector
WO2017115854A1 (ja)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EP280891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an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US8399121B2 (en) Battery structure
KR20160103453A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US8715842B2 (en) Battery pack
CN114156527B (zh) 一种锂电池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US20120202093A1 (en) Battery pack
CN216055068U (zh) 连接件、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US20210167425A1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US11462788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14678666B (zh) 极耳、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KR20150057819A (ko) 이차전지
KR101711991B1 (ko) 기둥단자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모듈
WO2019139282A1 (ko) 전극 탭-리드 결합부에 적용된 플라스틱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07591555A (zh) 二次电池
US9520579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160142628A (ko) 이차 전지
CN219419243U (zh)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CN216980814U (zh) 电池及电池模块
CN220420822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