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9243U -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9243U
CN219419243U CN202320587422.8U CN202320587422U CN219419243U CN 219419243 U CN219419243 U CN 219419243U CN 202320587422 U CN202320587422 U CN 202320587422U CN 219419243 U CN219419243 U CN 219419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ver
secondary battery
conductive connecting
conductiv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874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874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9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9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9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上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包括基板以及导电连接组件;基板用于与二次电池的壳体连接,以遮盖壳体的端盖口,基板开设有与壳体的内部连通的导电连接孔;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盖以及导电连接片,导电连接盖穿设于导电连接孔内,导电连接盖的部分位于壳体内,导电极柱与导电连接盖连接,导电连接片位于壳体内,导电连接片与导电连接盖背离导电极柱的一面连接,导电连接片用于与二次电池的极组连接。导电连接盖的部分凸出,便于导电连接片直接与导电连接盖接触,而导电连接片又与极组连接,使得导电连接片与极组之间的电连接无需折弯,有效地降低了连接片折弯难度。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电芯的制作工艺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全极耳和切极耳两种,切极耳的装配分为弯折连接片和弯折极耳两种。对于弯折极耳的电芯,极组与连接片的焊接称为蝴蝶焊。由于蝴蝶焊接适用于较宽的电芯上,所以在这些装配类型中,电芯能量比最高的是蝴蝶焊,目前的蝴蝶焊接工艺为:先将连接片与极组的极耳进行超声焊接,再将连接片与盖板进行激光焊接,例如,专利CN216488280U。
然而,传统的多层叠电芯采用折弯连接片方式,组装过程复杂,高度方向占用空间大,连接片折弯难度大,折弯高度控制难度大,导致电芯的连接片弯折容易受损,从而容易导致电芯的成品几率下降,进而导致电池的生产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降低连接片折弯难度的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包括:基板以及导电连接组件;所述基板用于与二次电池的壳体连接,以遮盖所述壳体的端盖口,所述基板开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的导电连接孔;所述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盖以及导电连接片,所述导电连接盖穿设于所述导电连接孔内,所述导电连接盖的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极柱与所述导电连接盖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连接片与所述导电连接盖背离所述导电极柱的一面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用于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极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盖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导电连接片,所述导电极柱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盖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所述导电连接片和所述导电连接盖的穿透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口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导电连接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具有固定通孔,所述导电连接盖穿设于所述固定通孔内并与所述导电连接片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电极柱的一侧,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孔内,所述密封圈分别与所述导电连接孔的内壁以及所述导电连接盖的外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组件还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密封圈的一侧,所述绝缘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孔内,所述绝缘环分别与所述导电连接孔的内壁以及所述导电连接盖的外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和所述密封圈相互抵接,且所述绝缘环与所述密封圈之间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导电连接盖,所述容置槽收容有所述基板的部分。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壳、极组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所述极组设置于所述电池壳内,所述二次电池盖板结构遮盖所述电池壳的安装口,所述二次电池盖板结构的导电连接片与所述极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导电连接盖的部分凸出,朝向导电连接片设置,便于导电连接片直接与导电连接盖接触,而导电连接片又与极组连接,使得导电极柱通过导电连接盖的凸出设置方式与导电连接片电导通,从而使得导电连接片与极组之间的电连接无需折弯,便于导电连接片与极组之间的电接触,有效地降低了连接片折弯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二次电池盖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二次电池盖板结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剖视图在A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二次电池盖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板件调位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二次电池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包括基板以及导电连接组件。所述基板用于与二次电池的壳体连接,以遮盖所述壳体的端盖口,所述基板开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的导电连接孔。所述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盖以及导电连接片。所述导电连接盖穿设于所述导电连接孔内,所述导电连接盖的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极柱与所述导电连接盖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连接片与所述导电连接盖背离所述导电极柱的一面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用于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极组连接。导电连接盖的部分凸出,朝向导电连接片设置,便于导电连接片直接与导电连接盖接触,而导电连接片又与极组连接,使得导电极柱通过导电连接盖的凸出设置方式与导电连接片电导通,从而使得导电连接片与极组之间的电连接无需折弯,便于导电连接片与极组之间的电接触,有效地降低了连接片折弯难度。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10包括基板100以及导电连接组件200。所述基板100用于与二次电池的壳体连接,以遮盖所述壳体的端盖口,所述基板100开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的导电连接孔102。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导电连接组件200包括导电极柱210、导电连接盖220以及导电连接片230。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穿设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内,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的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极柱210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230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连接片230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背离所述导电极柱210的一面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230用于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极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连接盖220的部分凸出,朝向导电连接片230设置,便于导电连接片230直接与导电连接盖220接触,而导电连接片230又与极组连接,使得导电极柱210通过导电连接盖220的凸出设置方式与导电连接片230电导通,从而使得导电连接片230与极组之间的电连接无需折弯,便于导电连接片230与极组之间的电接触,有效地降低了连接片折弯难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片230与极组采用蝴蝶焊的焊接方式进行焊接,具体地,请参阅图4,所述导电连接片230具有蝴蝶焊接区232,所述蝴蝶焊接区232与所述极组的输出端对应,以实现所述极组在所述蝴蝶焊接区上的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开设有第一凹槽202,所述第一凹槽202的开口背离所述导电连接片230,所述导电极柱210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20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02开设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上,所述第一凹槽202用于收容所述导电极柱210的部分,使得所述导电极柱210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202内,从而使得所述导电极柱210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卡接,进而使得所述导电极柱210套设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内。所述第一凹槽202作为所述导电极柱210的收容凹槽,便于将所述导电极柱210卡设在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上,从而便于所述导电极柱210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之间的连接,提高所述导电极柱210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的连接强度。其中,所述导电极柱210位于所述壳体外,便于所述导电极柱210与外部的导电线连接,从而便于输出电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202连通的第二凹槽204,所述第二凹槽204用于所述导电连接片230和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的穿透焊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02的底部开设有所述第二凹槽204,所述第二凹槽204与所述第一凹槽202连通,使得所述导电连接盖220背离所述极组的一侧有一个连续凹陷空间,便于将所述导电极柱210的更多部分收容。而且,所述第二凹槽204位于所述第一凹槽202的底部,在所述导电连接片230和所述导电连接盖220进行激光穿透焊接时,焊渣限制在所述第二凹槽204内,避免焊渣掉落至所述壳体内,有效地保护了所述极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204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202的口径,所述第二凹槽204的口径较小,使得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内形成有台阶结构,即所述第一凹槽202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凹槽204的底部形成台阶,在所述第二凹槽204收集焊渣的情况下,所述导电极柱210被上述台阶所支撑,远离所述第二凹槽204内的焊渣,以确保所述导电极柱210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之间的导电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导电连接组件200还包括固定环240,所述固定环240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环240套设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240位于所述基板100和所述导电连接片230之间,即所述固定环240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环240分别与所述基板100和所述导电连接片230连接,而且,所述固定环240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套接,即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穿过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并凸出的部分与所述固定环240套接,使得所述固定环240将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固定在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对应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在所述基板100上的位置固定,有效地提高了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在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内的安装稳定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240具有固定通孔,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穿设于所述固定通孔内并与所述导电连接片230抵接。所述固定通孔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对应,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依次穿过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和所述固定通孔,即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先穿过所述导电连接孔102,之后再穿过所述固定通孔,最后与所述导电连接片230连接,使得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的部分位于所述固定通孔,便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与所述固定环240的套接,以提高所述固定环240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导电连接组件200还包括密封圈250,所述密封圈250位于所述基板100背离所述导电极柱210的一侧,所述密封圈25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内,所述密封圈250分别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的内壁以及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的外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250的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和所述基板100之间,具体地,所述密封圈250的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和所述导电连接孔102的内壁之间,使得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与所述基板100之间的缝隙减少,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圈250将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封堵,降低所述壳体与外部环境的接触几率,有效地提高了所述二次电池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导电连接组件200还包括绝缘环260,所述绝缘环260位于所述基板100背离所述密封圈250的一侧,所述绝缘环26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内,所述绝缘环260分别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的内壁以及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的外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260的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和所述基板100之间,具体地,所述绝缘环260的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和所述导电连接孔102的内壁之间,使得所述绝缘环260将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和所述基板100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与所述基板100相互绝缘,避免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向所述基板100漏电。而且,所述绝缘环260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与所述基板100之间的缝隙,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二次电池的密封性。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绝缘环260和所述密封圈250相互抵接,且所述绝缘环260与所述密封圈250之间形成有容置槽206,所述容置槽206的开口背离所述导电连接盖220,所述容置槽206收容有所述基板100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260和所述密封圈250均分别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和所述基板100连接,即所述绝缘环260和所述密封圈250均有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和所述基导电连接孔102的内壁之间,所述绝缘环260和所述密封圈250对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和所述基板100之间进行密封和绝缘。所述容置槽206位于所述绝缘环260和所述密封圈250的抵接处,所述容置槽206将所述基板100的部分收容,使得所述基板100和所述绝缘环260以及所述密封圈250卡接,以提高所述绝缘环260以及所述密封圈250在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内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对所述导电连接盖220和所述基板100的密封性以及绝缘性。
在二次电池的实际组装过程中,二次电池盖板结构的导电连接片230和极组上的极耳接触,但是导电连接片230通常为刚性强度较高的铜板,而极耳为薄的集流体,容易在组装过程中将导电连接片230直接按压在极耳上,导致极耳与极组的电芯表面接触,从而容易导致极耳在通电后所产生的热量聚集,进而容易导致极组上的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电池的损坏。
为了便于所述导电连接片230与极组电连接,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5,所述二次电池盖板结构10还包括板件调位组件300,所述板件调位组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调位件310以及对位板320,所述调位件310位于所述对位板320靠近所述极组的一面,所述调位件310与所述极组连接,所述调位件310开设有调位容置槽302,所述调位容置槽302用于收容调位凸块,以调节所述对位板320与所述极组之间的间距;所述对位板320位于所述基板100靠近所述极组的一侧,所述对位板320与所述基板100抵接,所述对位板320开设有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连通的对位通孔304,所述对位通孔304穿设有所述导电连接盖2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位件310位于所述对位板320和所述极组之间,所述调位件310将所述对位板320抬起,使得所述对位板320远离所述极组,从而使得所述基板100远离所述极组,进而使得所述导电连接片230与所述极组之间形成高度差,能有效地减少所述导电连接片230过度挤压所述极组上的极耳的几率。所述调位容置槽302开设于所述调位件310上,所述调位容置槽302内收容有所述调位凸块,所述调位凸块将所述对位板320进一步抬升,具体地,通过调整所述调位凸块的质量,使得所述调位凸块在所述调位容置槽302内所占的空间可调,便于所述调位凸块通过抬起所述对位板320调节所述基板100与所述极组之间的间距。所述对位板320用于支撑所述基板100,所述对位板320将所述基板100顶起,在组装时,所述导电连接盖220依次通过所述导电连接孔102以及所述对位通孔304,使得所述导电连接盖220的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从而使得所述导电连接片230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极组的极耳接触。所述对位通孔304与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对齐,便于在所述导电连接组件200组装时直接将所述导电连接片230对准所述极组的极耳,提高了所述二次电池的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调位件310还开设有与所述调位容置槽302连通的调位挤胶孔306,所述调位挤胶孔306内穿设有所述调位凸块,以使所述调位凸块分别与所述对位板320以及所述极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位凸块为流动性的胶体,例如,所述调位凸块为塑料胶,即PP胶。在所述调位凸块挤入所述调位容置槽302后,所述调位凸块首先填充所述调位容置槽302,之后再通过所述调位挤胶孔306与所述极组接触,使得所述调位凸块与所述极组粘结,便于将所述调位件310固定在所述极组上,而且,随着所述调位凸块的增加,使得所述对位板320和所述调位件310之间填充有所述调位凸起,在提高所述对位板320和所述调位件31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情况下,还能将所述对位板320与所述调位件310之间的间距增大,便于调整所述基板100与所述极组之间的间隙,从而便于调整所述基板100相对于所述极组的高度,进一步降低了所述导电连接片230过度挤压所述极组的极耳的几率。
更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所述对位板320开设有第一对位孔308,所述基板100开设有第二对位孔104,所述第一对位孔308与所述第二对位孔104连通,所述第一对位孔308和所述第二对位孔104均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孔308位于所述对位板320上,所述第一对位孔308作为所述对位板320上的对位点,所述第二对位孔104位于所述基板100上,所述第二对位孔104作为所述基板100上的对位点。在所述基板100和所述对位板320组装时,所述第一对位孔308与所述第二对位孔104对齐,即所述第一对位孔308与所述第二对位孔104对准并连通,使得所述对位板320与所述基板100对齐,便于将所述对位板320上的调位挤胶孔306对准所述基板100上的导电连接孔102,从而便于所述导电连接组件200依次穿过所述导电连接孔102和所述调位挤胶孔306,进一步提高了所述二次电池的组装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所述二次电池20包括电池壳400、极组50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10,所述极组50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400内,所述二次电池盖板结构10遮盖所述电池壳400的安装口,所述二次电池盖板结构10的导电连接片与所述极组5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包括基板以及导电连接组件。所述基板用于与二次电池的壳体连接,以遮盖所述壳体的端盖口,所述基板开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的导电连接孔。所述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盖以及导电连接片。所述导电连接盖穿设于所述导电连接孔内,所述导电连接盖的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极柱与所述导电连接盖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连接片与所述导电连接盖背离所述导电极柱的一面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用于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极组连接。导电连接盖的部分凸出,朝向导电连接片设置,便于导电连接片直接与导电连接盖接触,而导电连接片又与极组连接,使得导电极柱通过导电连接盖的凸出设置方式与导电连接片电导通,从而使得导电连接片与极组之间的电连接无需折弯,便于导电连接片与极组之间的电接触,有效地降低了连接片折弯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包括:基板以及导电连接组件,所述基板用于与二次电池的壳体连接,以遮盖所述壳体的端盖口,所述基板开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的导电连接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盖以及导电连接片,所述导电连接盖穿设于所述导电连接孔内,所述导电连接盖的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极柱与所述导电连接盖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连接片与所述导电连接盖背离所述导电极柱的一面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用于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极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盖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导电连接片,所述导电极柱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盖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所述导电连接片和所述导电连接盖的穿透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口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导电连接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具有固定通孔,所述导电连接盖穿设于所述固定通孔内并与所述导电连接片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电极柱的一侧,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孔内,所述密封圈分别与所述导电连接孔的内壁以及所述导电连接盖的外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组件还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密封圈的一侧,所述绝缘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连接孔内,所述绝缘环分别与所述导电连接孔的内壁以及所述导电连接盖的外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环和所述密封圈相互抵接,且所述绝缘环与所述密封圈之间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导电连接盖,所述容置槽收容有所述基板的部分。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极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盖板结构,所述极组设置于所述电池壳内,所述二次电池盖板结构遮盖所述电池壳的安装口,所述二次电池盖板结构的导电连接片与所述极组连接。
CN202320587422.8U 2023-03-13 2023-03-13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Active CN219419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7422.8U CN219419243U (zh) 2023-03-13 2023-03-13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7422.8U CN219419243U (zh) 2023-03-13 2023-03-13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9243U true CN219419243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87422.8U Active CN219419243U (zh) 2023-03-13 2023-03-13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92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31476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odule for same
KR101695868B1 (ko) 전극 블록, 적층 전지 및 적층 전지의 조립 방법
US774504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US8512895B2 (en)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an electrode terminal penetrating through and electrically insulated from a cap plate
US20120021277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003302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an external terminal and module thereof
US20120177978A1 (en) Secondary battery,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econdary battery
KR100684802B1 (ko) 이차 전지
EP280891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an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US20240154176A1 (en) Batter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KR101072954B1 (ko) 이차전지 모듈
CN113131054A (zh) 一种动力电池极柱封装结构、顶盖、动力电池
CN111682131A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的装配方法
CN113661608A (zh)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US906510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19419243U (zh)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CN216903151U (zh) 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4043927U (zh) 一种单体电池
CN116207411A (zh) 二次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KR101201815B1 (ko) 이차 전지
CN112736337A (zh) 盖板组件及应用所述盖板组件的电池
CN202495506U (zh) 电池连接组件及锂电池
CN219642967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05828569U (zh) 二次电池
CN220984803U (zh) 电池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