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0680B - 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0680B
CN114670680B CN202210005017.0A CN202210005017A CN114670680B CN 114670680 B CN114670680 B CN 114670680B CN 202210005017 A CN202210005017 A CN 202210005017A CN 114670680 B CN114670680 B CN 114670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relay
vehicle
vehicle controller
current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50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70680A (zh
Inventor
赵春阳
闫泽宇
肖胜然
代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50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0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0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0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70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0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所述唤醒电路包括:继电器,继电器的线圈与车辆控制器连接,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A+接口连接;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栅极与车辆控制器连接,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低压电源连接;二极管,二极管的正极与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车辆控制器连接;检测到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时,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检测到与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时,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本发明,使A+端口/A‑端口具备可以对外输出12V电平的能力,为直流充电装置供电,可以使直流充电装置内不需要自带蓄电池。

Description

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车对车直流充电装置可以使一辆电动汽车(放电车辆)通过直流充电口输出直流,通过直流充电枪,经过充电转换装置调节直流电压,通过直流充电枪对另一辆车(充电车辆)进行直流充电,该充电转换装置简称为V2V充电装置。
V2V充电装置一般内部有一小块储能电池,在充电枪插入车辆后,V2V充电装置可采用储能电池的电量输出12V的电平唤醒车辆,并为V2V充电装置与车辆通讯提供电源。当车辆开始充电后,储能电池可以使用车对车充电的电压为自己补电。但是在V2V充电装置在较长时间内不使用后,其内部的储能电池会自耗电,导致在需要使用V2V充电装置时,由于储能电池亏电导致无法进行车对车充电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转换装置内部的储能电池由于长期未使用导致无法进行车对车充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唤醒电路,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与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连接;
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低压电源连接;
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车辆控制器检测到与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时,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常闭触点连接;
所述车辆控制器检测到与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时,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常开触点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低压电源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电压检测点,所述电压检测点位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之间;
其中,所述车辆控制器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常闭触点连接,通过所述电压检测点检测到低压电压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充电。
可选地,所述继电器为单刀双掷型继电器。
可选地,所述场效应管为P型场效应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在车辆的直流充电接口被唤醒后,检测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
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
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
可选地,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电压检测点检测到低压电压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充电。
可选地,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车辆进行直流放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应用于车辆控制器,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车辆的直流充电接口被唤醒后,检测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通过电压检测点检测到低压电压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充电。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放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方案,提供一种唤醒电路,在车辆控制器检测到与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时,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使车辆直流充电接口的A+端口/A-端口具备可以对外输出12V电平的能力,为直流充电装置供电,实现直流充电装置内不需要自带蓄电池,解决了充电转换装置内部的储能电池由于长期未使用导致无法进行车对车充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提供的车对车直流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提供的车对车直流充电接口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充电转换装置内部的储能电池由于长期未使用导致无法进行车对车充电的问题,提供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概念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现有的直流充电接口中包括DC+、DC-、PE、S+、S-、CC1、CC2、A+、A-共9针接口。图2中所示的A+端口、A-端口是直流充电桩输出12V电平唤醒车辆的接口。在直流充电过程中,完成充电枪插入后,直流充电桩通过A+端口、A-端口输出12v电平,被充电车辆的车辆控制器检测到A+端口、A-端口由12V电平后车辆唤醒,并与直流充电桩开始通讯,完成后续的充电流程。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唤醒电路,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与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连接;
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低压电源连接;
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车辆控制器检测到与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时,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常闭触点连接;
所述车辆控制器检测到与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时,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常开触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下方的点虚线框所框出的部分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包括元器件继电器K1、场效应管Q1、二极管D1;可选地,场效应管为P型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即P型MOS管,继电器K1为单刀双掷型。其中,继电器K1的线圈连接整车控制器,由整车控制器控制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闭合,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端口连接到继电器K1的公共触点,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即图3中所示的触点1,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常闭触点为图3中所示的触点2,常闭触点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MOS管Q1的栅极与车辆控制器连接,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低压电源连接,该低压电源为12V电源,二极管D1的负极与车辆控制器连接。车辆长时间处于被充电状态时,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闭合,A+端口和A-端口处于检测12V电平的状态,当外部充电桩对车辆输入12V电压时,电压经过继电器K1,再经过二极管D1之后的检测点3检测到电平,车辆可以开始进行直流充电。在车辆处于放电状态时,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闭合,低压电源的12V电压信号从A+端口和A-端口输出,为V2V充电装换装置提供电源,V2V装置启动后,唤醒了被充电车辆,进入直流充电流程。
具体来说,当车辆插入V2V充电装置,由于V2V充电装置的充电枪和放电枪的内部的电阻不同,充电枪的电阻为国标要求的1000Ω(第一预设电阻),放电枪的电阻为500Ω(第二预设电阻)。当车辆控制器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的电阻值为1000Ω(第一预设电阻),即检测到充电枪插入时,车辆控制器控制继电器K1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车辆控制器开始检测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端口和A-端口的是否有电压信号输入,在检测到A+端口和A-端口的有12V电压信号输入后,车辆开始直流充电;当车辆控制器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的电阻值为500Ω(第二预设电阻),即检测到放电枪插入时,车辆控制器控制继电器K1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如图3所示的控制点1触发控制使得MOS管Q1导通,12V电平由触点1输出到A+端口,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端口和A-端口输出12V电平,车辆开始直流放电,放电车辆为V2V充电转换装置提供了电源,V2V装置启动后,再唤醒被充电车辆,开始进入V2V充电流程,进行V2V充电。可以使V2V直流充电装置内不需要自带蓄电池,解决了V2V充电转换装置内部的储能电池由于长期未使用,导致无法进行车对车充电的问题。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低压电源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请继续参阅图3,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低压电源之间有第一连接点,在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车辆控制器之间有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1,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地,还包括电压检测点,所述电压检测点位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之间;
其中,所述车辆控制器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常闭触点连接,通过所述电压检测点检测到低压电压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请继续参阅图3,二极管D1的负极和车辆控制器之间设置有电压检测点,即图3中所示的检测点3,在车辆控制器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电阻值为1000Ω(第一预设电阻),即检测到充电枪插入时,车辆控制器控制继电器K1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车辆控制器通过电压检测点,开始检测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端口和A-端口的是否有电压信号输入,在电压检测点检测到A+端口和A-端口的有12V电压信号输入后,车辆开始直流充电。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为单刀双掷型继电器。
优选地,所述场效应管为P型场效应管。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车辆的直流充电接口被唤醒后,检测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方法是执行在如图3所示的唤醒电路上的控制方法。
在车辆的直流充电接口插入枪后,直流充电接口被唤醒,检测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由于,充电枪的阻值和放电枪的阻值不同,即可以检测插入车辆的枪是充电枪还是放电枪。
步骤402: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
具体地,在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1000Ω(第一预设电阻)的情况下,确定插入的枪为充电枪,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12V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
步骤403: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
具体地,在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500Ω(第二预设电阻)的情况下,确定插入的枪为放电枪,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12V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
可选地,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电压检测点检测到低压电压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充电。
可选地,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车辆进行直流放电。
下面结合图5,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流程。
初始状态为电动汽车未被插枪的状态,直流充电接口插入枪,车辆被唤醒,检测直流充电接口的CC2接口连接的阻值,若CC2接口连接的阻值为1000Ω(第一预设电阻),确定插入的枪为充电枪,车辆控制器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车辆控制器通过电压检测点,开始检测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端口和A-端口的是否有电压信号输入,在检测到A+端口和A-端口的有12V电压信号输入后,车辆开始直流充电;若CC2接口连接的阻值为500Ω(第二预设电阻),确定插入的枪为放电枪,车辆控制器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控制MOS管导通,12V的电压信号从A+端口和A-端口输出,车辆开始直流放电,放电车辆为V2V充电转换装置提供了电源,V2V装置启动后,再唤醒被充电车辆,开始进入V2V充电流程,进行V2V充电。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应用于车辆控制器,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601,用于在车辆的直流充电接口被唤醒后,检测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
第一控制模块602,用于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
第二控制模块603,用于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通过电压检测点检测到低压电压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充电。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放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装置是能够执行上述的电路控制方法的装置,则上述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装置,且能够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控制器,包括:处理器;以及通过总线接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所述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
其中,所述车辆控制器还包括收发机,所述收发机与总线接口连接,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具体地,所述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所述处理器执行下列过程:
在车辆的直流充电接口被唤醒后,检测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
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
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电压检测点检测到低压电压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充电。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控制车辆进行直流放电。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与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连接;
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低压电源连接;
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车辆控制器检测到与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时,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常闭触点连接;
所述车辆控制器检测到与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时,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常开触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低压电源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检测点,所述电压检测点位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之间;
其中,所述车辆控制器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常闭触点连接,通过所述电压检测点检测到低压电压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为单刀双掷型继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为P型场效应管。
6.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在车辆的直流充电接口被唤醒后,检测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
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
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
其中,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连接,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低压电源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电压检测点检测到低压电压后,控制车辆进行直流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车辆进行直流放电。
9.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控制器,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车辆的直流充电接口被唤醒后,检测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CC2接口连接的电阻值;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一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入;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阻值为第二预设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以使低压电压从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和A-接口输出;
其中,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连接,所述车辆直流充电接口中的A-接口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低压电源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连接。
10.一种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05017.0A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Active CN114670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5017.0A CN114670680B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5017.0A CN114670680B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0680A CN114670680A (zh) 2022-06-28
CN114670680B true CN114670680B (zh) 2024-05-03

Family

ID=82070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5017.0A Active CN114670680B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068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1129A (zh) * 2013-06-09 2013-09-1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枪电子锁掉电自动解锁电路
CN104600815A (zh) * 2015-02-16 2015-05-0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8206570A (zh) * 2018-02-01 2018-06-26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辆间直流电力传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293760A (zh) * 2020-03-30 2020-06-16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与休眠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2440775A (zh) * 2019-09-04 2021-03-05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充电唤醒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5937B1 (ko) * 2014-05-30 2020-10-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터리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1129A (zh) * 2013-06-09 2013-09-1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枪电子锁掉电自动解锁电路
CN104600815A (zh) * 2015-02-16 2015-05-0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8206570A (zh) * 2018-02-01 2018-06-26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辆间直流电力传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440775A (zh) * 2019-09-04 2021-03-05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充电唤醒系统及方法
CN111293760A (zh) * 2020-03-30 2020-06-16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与休眠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0680A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2359B2 (en) Charging device
EP3327892A2 (en)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battery pack
CN108288735A (zh) 电动汽车的电源唤醒控制电路
US10252634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208571653U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电充电结束后低功耗转换系统
RU2018111948A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уровнями заряда аккумуляторов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EP4027160B1 (en) Universal plug status detection circuit
CN104795864A (zh) 一种准确检测充电状态的移动终端及充电状态检测方法
CN114670680B (zh) 一种唤醒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控制器
CN104052133A (zh) 电动汽车充电机输出保护电路
CN207382184U (zh) 直流供电开关电源变换器的启动限流电路
CN216356014U (zh) 一种直流唤醒电路
CN10913085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启动控制电路及汽车
US9509150B2 (en) Charging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300428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pulse current to extend the functionality of a battery
JP2020046332A (ja) バッテリ監視装置
CN210724292U (zh) 一种具有多模式充电功能的锂电池充电器
CN108944746A (zh) 一种车载设备及汽车
CN212210543U (zh) 一种防锁死bms电源系统
CN208774692U (zh) 一种车载设备及汽车
CN110112805B (zh) 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350642B (zh) 一种太阳能双电池切换装置及切换方法
CN109638930B (zh) 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CN113890131A (zh) 低成本电池充电接口防水保护方法
CN210041353U (zh) 一种充电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