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8209B - 一种智能安全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安全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8209B
CN114668209B CN202210243537.5A CN202210243537A CN114668209B CN 114668209 B CN114668209 B CN 114668209B CN 202210243537 A CN202210243537 A CN 202210243537A CN 114668209 B CN114668209 B CN 114668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cap shell
alarm
data
safety helm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35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8209A (zh
Inventor
刘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35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82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8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8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8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8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406Accessories for helmets
    • A42B3/0433Detecting,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 A42B3/046Means for detecting hazards or accid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406Accessories for helmets
    • A42B3/0433Detecting,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 A42B3/0453Signalling devices, e.g. auxiliary brake or indicator ligh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406Accessories for helmets
    • A42B3/0433Detecting,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 A42B3/0466Means for detecting that the user is wearing a helm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30Mounting radio sets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帽,属于头盔领域,其包括外帽壳、帽衬和下颌带,所述外帽壳的边缘设有坠物检测组件,用于生成测距数据;所述外帽壳上设有控制模块,与所述坠物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测距数据;并在所述测距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输出坠物报警信号;所述外帽壳上设有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坠物报警信号时,进行报警。安全帽能够智能判断出上方是否有坠物掉落,并在有坠物掉落时主动报警。本申请具有便于提高安全帽的智能性,便于提高安全帽的保护效果以及增加安全帽功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安全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盔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帽。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指对人头部受坠落物及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子。主要有缓冲减震以及分散应力作用,能够降低人受到坠落物造成的伤害,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领域。
现有的安全帽主要包括帽壳、帽衬和下颌带,帽壳与帽衬之间通常留有25~55毫米的间隙,用于在帽壳因坠落物碰撞而变形时,不易接触到佩戴者的头部,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安全帽仅能通过物理结构实现较为单一的保护功能,智能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提高安全帽的智能性,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安全帽。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安全帽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安全帽,包括外帽壳、帽衬、下颌带和控制模块,所述外帽壳的边缘设有坠物检测组件,用于生成测距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坠物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测距数据;并在所述测距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输出坠物报警信号;
所述外帽壳上设有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坠物报警信号时,进行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有坠物掉落时,若坠物位于佩戴者佩戴的安全帽上方,坠物检测组件生成的测距数据会随着坠物下落而减小。若控制模块判断出测距数据连续减小了两次或者更多次,则令报警模块报警。此时佩戴者能够提前得知上方有坠物掉落,便于佩戴者及时躲避。一方面,连续减小至少两次的测距数据才会被判定为有坠物降落,有助于降低误报率,不易影响佩戴者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安全帽能够自动检测坠物,不仅有助于提高安全帽的智能性,也有助于保证佩戴者的安全,使安全帽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坠物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用于生成第一距离数据;
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用于生成第二距离数据;
和范围型测距传感器,用于生成范围检测数据;
所述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外帽壳的两侧;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和所述范围型测距传感器均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距离数据、所述第二距离数据或所述范围检测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输出坠物报警信号;
所述外帽壳与所述帽衬之间设有内帽壳,所述内帽壳与所述外帽壳连接;所述内帽壳与所述外帽壳之间滑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外帽壳的一侧与所述外帽壳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均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内帽壳连接;
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所述内帽壳与所述外帽壳之间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靠近所述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电磁铁靠近所述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距离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且所述第二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在所述第一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且所述第二距离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和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设置在外帽壳的两侧,若第一距离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但是第二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证明坠物位于第一直线型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此时控制第一电磁铁通电,第一电磁铁吸引加强板向靠近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的方向滑动,加强安全帽对应侧的抗击砸能力,有助于提高安全帽的保护能力。若第二距离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但第一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则控制加强板滑动到靠近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的位置,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控制,便于提高安全帽的智能性。此外,由于加强板的移动,会导致安全帽的重心改变,佩戴者能够通过安全帽的重心改变方向,判断出坠物位置,从而反方向移动,有助于辅助佩戴者躲避坠物。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启动后,先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和断电,再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和断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模块启动后,先后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断电,使加强板在内帽壳与外帽壳之间移动一周,便于佩戴者通过安全帽重心的转移判断出加强板的位置。若外帽壳局部出现凹陷,会阻挡加强板的移动,此时佩戴者可知外帽壳存在变形区域,从而及时报修或者更换安全帽,便于保证佩戴者及时发现故障的安全帽和保证佩戴者的安全。
可选的,所述外帽壳上设有定位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生成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定位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位置模块传输的位置信息,并在所述位置信息位于预设的预警区域时,判断所述定位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是,则输出未佩戴报警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控制模块与一个位置模块对应设置,位置模块可以安装在对应工人的身上或者工作服上,在位置信息进入预警区域时,证明对应的工人进入需要佩戴安全帽的区域。此时控制模块判断安全帽与工人的距离,若大于距离阈值,证明工人没有佩戴安全帽,输出未佩戴报警信息便于相关负责人得知该情况,从而进行管理。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定位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定位信息位于所述预警区域时,控制所述坠物检测组件通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控制模块输出的定位信息便于中央控制端接收,相关负责人能够实时得知各个安全帽的位置,即便于相关负责人能够实时得知佩戴有安全帽的工作人员的位置,方便管理。另一方面,在佩戴者进入预警区域时,坠物检测组件通电,进入工作模式,便于减少电量消耗,节省能源,延长安全帽的充电周期。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间,并在所述当前时间等于预设的工作开始时间时,判断所述测距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未发生变化,则输出未佩戴报警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到了工作开始时间,测距数据未发生变化,证明工人没有佩戴安全帽,输出未佩戴报警信息便于相关负责人得知该情况,从而进行管理,有助于保证工人的安全。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时间位于所述工作开始时间后,或者所述定位信息位于所述预警区域内时,判断所述测距数据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则判断所述测距数据是否连续减小,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击中阈值;若是,判断所述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若否,输出紧急报警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时间、定位和测距数据判断出工人是否佩戴了安全帽,并在工人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下,判断测距数据是否连续减小,且小于或等于击中阈值;若是,证明有坠物击中安全帽。而后判断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证明对应的佩戴者能够移动,即有意识;否则输出紧急报警信号,使相关负责人及时得知工人遇险,由于相关负责人能够实时获取定位信息,因此能够准确找到安全帽的位置,从而得知佩戴者的位置,进行及时救治。便于降低误报率,使安全帽具有识别佩戴者是否遇险,且自动报警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安全帽的智能性。
可选的,所述外帽壳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报警按钮,用于在被按动时,向所述控制模块传输所述紧急报警信号;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声音报警器和灯光报警器;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紧急报警信号时,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位于预设的黑天时间阈值段;若是,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和所述灯光报警器启动;否则,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启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工人主动报警,请求救治。在控制模块判断佩戴者发生危险时,智能根据当前时间选择不同的报警方式,有助于增大遇险者被其他工人发现的概率,便于遇险者及时得到救治。
可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安装在所述外帽壳上;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语音数据包时,控制所述扬声器对所述语音数据包的内容进行播放;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麦克风传输的声音数据时,将所述声音数据上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相关负责人需要下发通知时,安全帽的佩戴者能够通过扬声器接收到通知内容;也便于将佩戴者的语音上传给相关负责人。
可选的,所述外帽壳上设有耳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语音数据包时,控制所述耳机对所述语音数据包的内容进行播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佩戴者可通过佩戴耳机对语音数据包的信息进行收听。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坠物检测组件和控制模块,安全帽能够通过坠物检测组件生成的测距数据判断出安全帽上方是否有坠物掉落,并在有坠物掉落时,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便于提高安全帽的智能性和保护能力。
此外,定位模块便于相关负责人监控安全帽的位置,从而得知佩戴安全帽的工人位置,对工人进行管控;扬声器便于相关负责人下发通知;坠物检测组件和定位模块便于控制模块判断佩戴者是否遇险,并在遇险时主动报警;有助于提高安全帽的智能性和多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安全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安全帽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安全帽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帽壳;11、报警按钮;2、帽衬;3、下颌带;4、坠物检测组件;41、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3、范围型测距传感器;5、控制模块;6、报警模块;61、声音报警器;62、灯光报警器;63、扬声器;7、内帽壳;71、第一电磁铁;72、第二电磁铁;8、加强板;9、定位模块;10、耳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安全帽,参照图1和图2,包括外帽壳1、内帽壳7、帽衬2、下颌带3、坠物检测组件4、控制模块5和报警模块6。内帽壳7与外帽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内帽壳7与外帽壳1之间预留有安装腔;帽衬2与内帽壳7远离外帽壳1的一侧连接,且与内帽壳7之间预留有空隙,便于在内帽壳7变形时,不易与帽衬2接触,从而更好的保护佩戴者的头部。下颌带3与帽衬2连接,用于将帽衬2绑定在佩戴者的头部。坠物检测组件4安装在外帽壳1的边缘,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用于生成测距数据;控制模块5设置在内帽壳7上,用于获取测距数据,并在测距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输出坠物报警信号。
报警模块6包括声音报警器61、灯光报警器62、扬声器63和麦克风;其中声音报警器61和灯光报警器62均安装在外帽壳1的帽檐上,扬声器63和麦克风均安装在外帽壳1远离帽檐的一侧。声音报警器61、灯光报警器62、扬声器63和麦克风均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且声音报警器61用于接收坠物报警信号,并在接收到坠物报警信号时,进行报警。
此外,外帽壳1上还可以设置耳机10,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控制模块5用于在接收到语音数据包时,控制耳机10对语音数据包的内容的进行包房。具体的,耳机10为骨传导耳机。
在一实施例中,坠物检测组件4包括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和范围型测距传感器43。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和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均与外帽壳1远离内帽壳7的一侧连接,且位于外帽壳1的不同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和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分别安装在外帽壳1与帽檐相邻的两侧;范围型测距传感器43安装在外帽壳1远离内帽壳7的一侧,且位于外帽壳1远离帽檐的一端。
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和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均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旨在能够检测某一特定方向是否有遮挡物,并检测出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用于生成第一距离数据,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用于生成第二距离数据。范围型测距传感器43可以是超声波传感器,旨在能够检测外帽壳1整个上方是否有遮挡物,并检测出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即范围型测距传感器43用于生成范围检测数据。
控制模块5与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和范围型测距传感器43均电连接,用于在第一距离数据、第二距离数据或范围检测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输出坠物报警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连续减小五次时,视为安全帽上方有坠物掉落,输出坠物报警信号。
其中,由于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和范围型测距传感器43的安装位置设计,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仅能够检测外帽壳1一侧的上方是否有坠物,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仅能够检测外帽壳1另一侧的上方是否有坠物。因此,在第一距离数据连续减小五次,而第二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或者发生的变化没有连续减小五次,则证明坠物位于外帽壳1靠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的一侧;同理,在第二距离数据连续减小五次,而第一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或者发生的变化没有连续减小五次,则证明坠物位于外帽壳1靠近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的一侧;若第一距离数据连续减小五次,第二距离数据连续减小五次,则证明坠物较大,覆盖了安全帽的整个上方;若第一距离数据和第二距离数据均未发生变化,或者发生的变化没有连续减小五次,但是范围检测数据连续减小五次,证明坠物位于外帽壳1中间的上方。
基于上述情况,为了便于在控制模块5检测到外帽壳1上方有坠物掉落时,提高安全帽对佩戴者的保护能力,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腔中滑动设置有加强板8,加强板8的两端均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远离加强板8的一端与内帽壳7连接,使加强板8在没有受到其他驱动力时,受弹性件影响,位于安装腔的中间位置。其中,弹性件可以是卷簧或弾性轴,用于带动加强板8转动。
参照图5,加强板8靠近外帽壳1的一侧与外帽壳1的内侧壁贴合,加强板8的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内帽壳7与外帽壳1之间的第一电磁铁71和第二电磁铁72,第一电磁铁71靠近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第二电磁铁72靠近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第一电磁铁71和第二电磁铁72均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控制模块5用于在第一距离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且第二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时,控制第一电磁铁71通电。第一电磁铁71通电后,吸引加强板8向靠近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的一侧滑动,从而增强外帽壳1设有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一侧的抗撞击能力。
控制模块5还用于在第一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且第二距离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控制第二电磁铁72通电。第二电磁铁72通电后,吸引加强板8向靠近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的一侧滑动,便于增强外帽壳1设有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一侧的抗撞击能力。
此外,由于加强板8的默认位置位于外帽壳1中间,因此在坠物位于外帽壳1正中间上方时,无需使第一电磁铁71和第二电磁铁72通电。控制模块5还用于在控制第一电磁铁71通电后,若第一距离数据等于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的最大检测距离,控制第一电磁铁71断电;在控制第二电磁铁72通电后,若第二距离数据等于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的最大检测距离,控制第二电磁铁72断电。第一电磁铁71和第二电磁铁72断电后,加强板8受弹性件的拉力,自动复位到安装腔中间。
控制模块5用于在启动后,先控制第一电磁铁71通电,在通电时长等于预设的通电阈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铁71断电;而后再控制第二电磁铁72通电,在通电时长等于通电阈值时,控制第二电磁铁72断电。控制模块5启动,即控制模块5从断电状态变为通电状态,即控制模块5开始工作后,视为控制模块5启动。通电阈值可以是1秒、2秒或3秒,由于第一电磁铁71和第二电磁铁72通电后,加强板8会在安装腔内移动,因此佩戴者能够感受安全帽重心偏移的变化过程,若外帽壳1发生凹陷形变,加强板8在通电阈值时间内,不能移动到指定位置,便于佩戴者及时发现外帽壳1故障,从而对安全帽进行修复或更换。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工人均对应有一个安全帽,即每个安全帽均与一个工人绑定,为了便于获知安全帽的相关信息,外帽壳1上黏贴有二维码,二维码记录有安全帽的生产信息和对应的工人姓名。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得知该安全帽对应的工人姓名。
在一实施例中,外帽壳1上安装有定位模块9;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模块9与内帽壳7连接,定位模块9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用于生成定位信息并将定位信息传输传给控制模块5。控制模块5用于获取预设的位置模块传输的位置信息,并在位置信息位于预设的预警区域时,判断定位信息与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是,控制模块5输出未佩戴报警信息。
其中,定位模块9可以是GPS定位器或北斗定位器,定位信息即安全帽的位置;位置模块位于与安全帽对应的工人身上或者工作服上,可以是GPS定位器,位置信息即位置模块的位置;预警区域可以是工作区域或者危险区域,即需要工人佩戴安全帽的区域;距离阈值可以是1米、0.5米或者0.2米,旨在通过定位信息与位置信息之间距离与距离阈值的比较,判断出工人未佩戴对应的安全帽,从而输出未佩戴报警信息。
具体的,参照图4和图5,控制模块5将未佩戴报警信息输出给预设的中央控制端和声音报警器61;中央控制端位于相关负责人的工作室内,便于相关负责人得知有工人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进行特定区域;声音报警器61在接收到未佩戴报警信息后,进行报警,便于提醒对应的工人佩戴安全帽。
控制模块5用于将定位信息输出给中央控制端,便于相关负责人实时得知各个安全帽的位置;控制模块5还用于获取当前时间,并在当前时间等于预设的工作开始时间时,判断测距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未发生变化,则输出未佩戴报警信息。
控制模块5通过联网功能获取网络时间,网络时间即当前时间,具体包括年、月、日、时和分。在工作开始时间时,若测距数据没有发生变化,则证明工人没有佩戴安全帽。其中,测距数据变化包括第一距离数据变化、第二距离数据变化和范围检测数据变化中的任意一种。
控制模块5用于在当前时间位于工作开始时间后,或者定位信息位于预警区域内时,测距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证明工人佩戴了对应的安全帽。此时控制模块5判断测距数据是否连续减小,且测距数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击中阈值。若测距数据连续减小,并且测距数据小于或等于击中阈值,证明有坠物击中外帽壳1,此时控制模块5输出紧急报警信号。
具体的,控制模块5将紧急报警信号输出给中央控制端,便于相关负责人得知工人遇险信息;同时输出给声音报警器61和/或灯光报警器62。具体的,控制模块5在获取到紧急报警信号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位于预设的黑天时间阈值段;若是,控制模块5将紧急报警信号输出给声音报警器61和灯光报警器62,控制声音报警器61和灯光报警器62启动;若当前时间未处于黑天时间阈值段内,则控制模块5将紧急报警信号传输给声音报警器61,控制声音报警器61启动。便于在黑天时,提高相关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人发现遇险工人的概率。
参照图2,外帽壳1上设有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的报警按钮11,具体的,报警按钮11安装在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的一侧,用于在被按动时,向控制模块5传输紧急报警信号。
控制模块5用于在接收到中央控制端下发的语音数据包时,对语音数据包进行解析,并控制扬声器63对语音数据包的内容进行播放,便于相关负责人向佩戴安全帽的工人下发通知。此外,工人还可以通过扬声器63听音乐或安全知识等。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麦克风传输的声音数据包时,将声音数据包上传给中央控制端。不难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安全帽既有广播功能,又有拾音功能。在工人需要向相关负责人反应情况或者进行报警时,可以利用麦克风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语音沟通。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节省电能,延长安全帽的充电周期,控制模块5用于在定位信息位于预警区域时,控制坠物检测组件4通电。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智能安全帽的实施原理为:每个工人对应有指定的安全帽,在工人佩戴安全帽进入施工区域后,安全帽上的坠物检测组件4自动对安全帽上方的坠物进行检测。若安全帽上方有坠物掉落,控制模块5不仅能够自动判断出坠物撞击安全帽的位置,而且能够输出坠物报警信号,同时控制加强板8移动,提高安全帽的抗撞击能力,有助于提高安全帽的智能性和保护能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智能安全帽,包括外帽壳(1)、帽衬(2)、下颌带(3)和控制模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帽壳(1)的边缘设有坠物检测组件(4),用于生成测距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5)与所述坠物检测组件(4)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测距数据;并在所述测距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输出坠物报警信号;
所述外帽壳(1)上设有报警模块(6),与所述控制模块(5)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坠物报警信号时,进行报警;
其中,所述坠物检测组件(4)包括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用于生成第一距离数据;
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用于生成第二距离数据;
和范围型测距传感器(43),用于生成范围检测数据;
所述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与所述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分别位于所述外帽壳(1)的两侧;
所述控制模块(5)与所述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所述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和所述范围型测距传感器(43)均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距离数据、所述第二距离数据或所述范围检测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输出坠物报警信号;
所述外帽壳(1)与所述帽衬(2)之间设有内帽壳(7),所述内帽壳(7)与所述外帽壳(1)连接;所述内帽壳(7)与所述外帽壳(1)之间滑动设置有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8)靠近所述外帽壳(1)的一侧与所述外帽壳(1)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加强板(8)的两端均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内帽壳(7)连接;
所述加强板(8)的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所述内帽壳(7)与所述外帽壳(1)之间的第一电磁铁(71)和第二电磁铁(72),所述第一电磁铁(71)靠近所述第一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1),所述第二电磁铁(72)靠近所述第二直线型测距传感器(42),所述第一电磁铁(71)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2)均与所述控制模块(5)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在所述第一距离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且所述第二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71)通电;在所述第一距离数据未发生变化,且所述第二距离数据连续减小至少两次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72)通电;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在启动后,先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71)通电和断电,再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72)通电和断电;
其中,所述外帽壳(1)上设有定位模块(9),与所述控制模块(5)电连接,用于生成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定位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5);
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获取预设的位置模块传输的位置信息,并在所述位置信息位于预设的预警区域时,判断所述定位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是,则输出未佩戴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输出所述定位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5)还用于在所述定位信息位于所述预警区域时,控制所述坠物检测组件(4)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获取当前时间,并在所述当前时间等于预设的工作开始时间时,判断所述测距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未发生变化,则输出未佩戴报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在所述当前时间位于所述工作开始时间后,或者所述定位信息位于所述预警区域内时,判断所述测距数据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则判断所述测距数据是否连续减小,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击中阈值;若是,判断所述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若否,输出紧急报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帽壳(1)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5)电连接的报警按钮(11),用于在被按动时,向所述控制模块(5)传输所述紧急报警信号;
所述报警模块(6)包括声音报警器(61)和灯光报警器(62);
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紧急报警信号时,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位于预设的黑天时间阈值段;若是,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61)和所述灯光报警器(62)启动;否则,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61)启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6)包括扬声器(63)和麦克风,均安装在所述外帽壳(1)上;
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在接收到语音数据包时,控制所述扬声器(63)对所述语音数据包的内容进行播放;
所述控制模块(5)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麦克风传输的声音数据时,将所述声音数据上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帽壳(1)上设有耳机(10),与所述控制模块(5)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在接收到语音数据包时,控制所述耳机(10)对所述语音数据包的内容进行播放。
CN202210243537.5A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智能安全帽 Active CN1146682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3537.5A CN114668209B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智能安全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3537.5A CN114668209B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智能安全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8209A CN114668209A (zh) 2022-06-28
CN114668209B true CN114668209B (zh) 2023-11-03

Family

ID=82073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3537.5A Active CN114668209B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智能安全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82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0673B (zh) * 2022-09-30 2023-06-06 广东康君环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安全作业的安全帽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7195B1 (en) * 2013-01-10 2015-02-03 Kiomars Anvari Helmet impact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 to minimize head concussion
CN105054471A (zh) * 2015-09-01 2015-1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新型安全帽
GB201802702D0 (en) * 2018-02-20 2018-04-04 Pollard Darren John Protective headgear
CN110393335A (zh) * 2019-09-04 2019-11-01 姜素琴 一种防坠物的安全帽
CN110680040A (zh) * 2019-09-29 2020-01-14 安徽创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安全帽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12471673A (zh) * 2020-12-01 2021-03-1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安全头盔
CN113679136A (zh) * 2021-09-10 2021-11-23 武汉小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头盔佩戴状态的装置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7195B1 (en) * 2013-01-10 2015-02-03 Kiomars Anvari Helmet impact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 to minimize head concussion
CN105054471A (zh) * 2015-09-01 2015-1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新型安全帽
GB201802702D0 (en) * 2018-02-20 2018-04-04 Pollard Darren John Protective headgear
CN110393335A (zh) * 2019-09-04 2019-11-01 姜素琴 一种防坠物的安全帽
CN110680040A (zh) * 2019-09-29 2020-01-14 安徽创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安全帽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12471673A (zh) * 2020-12-01 2021-03-1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安全头盔
CN113679136A (zh) * 2021-09-10 2021-11-23 武汉小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头盔佩戴状态的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8209A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53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tential drowning incident detection
EP3246887A1 (en) Intelligent waistband and intelligent falling emergency early warning system
US20030197608A1 (en) Person-individual emergency recognition system
CN114668209B (zh) 一种智能安全帽
US20090174565A1 (en) Fall detection system
CN104886858A (zh) 一种矿井作业人员危险运动状态报警安全帽
JP2008529126A (ja) 難聴者のため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支援システム
WO2006101587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uman body fall detection
EP3314589B1 (en) An alert system and method
KR20180095254A (ko) 발광 안전모
US20200008757A1 (en) EARS: Emergency Alert Response System Monitoring Device
JP2022519001A (ja) ユーザが視覚行動モニタを装着しているか否かを検出するシステム
JP2010237781A (ja) 監視用撮像装置及び監視用撮像システム
JP2010185155A (ja) 指標投射手段付きヘルメット
JP2020043964A (ja) 安全帯用発報装置
CN110050298A (zh) 可穿戴多功能个人安全设备
US20110045795A1 (en) Portable radio with automatic motion sensing and emergency alert facility
KR101612507B1 (ko) 호신용 반지를 이용한 위험상황 관리시스템
CN20840339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安全帽
CN211585111U (zh) 一种溺水检测泳镜
US20040119594A1 (en) Personal protection device
CN210747486U (zh) 一种高集成度的智能安全帽
US20070258040A1 (en) Safety glasses incorporating monitoring systems
CN204733959U (zh) 一种矿井作业人员危险运动状态报警安全帽
CN213045502U (zh) 一种安全帽的佩戴状态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