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6850A -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6850A
CN114666850A CN202210466955.0A CN202210466955A CN114666850A CN 114666850 A CN114666850 A CN 114666850A CN 202210466955 A CN202210466955 A CN 202210466955A CN 114666850 A CN114666850 A CN 114666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os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qos inform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69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6850B (zh
Inventor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69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6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6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6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获取共同满足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QoS信息及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第二QoS信息。实现了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第二QoS信息,保证第二终端设备到数据网络的数据传输质量。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实现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第一QoS信息,保证了第一终端设备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中,为了保证业务端到端的服务质量,提出了由一个能够通过5G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交互,外部网络例如internet,某个行业或组织的私有网络等等,且同时具备临近业务能力的终端设备作为中继终端设备,其他具备临近业务(prose)能力的远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PC5接口与该中继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并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5G网络建立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会话与外部网络交互的方案。
然而,在上述方案中,如何为中继终端设备以及与远端终端设备分别配置满足业务的服务质量(QoS)需求的Qos参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以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QoS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QoS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QoS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为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QoS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以及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QoS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从接收的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为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任四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如上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如上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如上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如上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如上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如上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QoS控制方法。
第二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以及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上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上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上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首先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QoS需求获取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QoS信息以及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第二QoS信息,上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实现了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二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另外,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使得第二终端设备获取第一QoS信息,实现了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一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5G网络架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PC5单播链路通信的一种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图;
图4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5G网络架构的一种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5G网络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通过Uu口与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进行接入层连接,交互接入层消息以及无线数据传输。UE通过N1接口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进行非接入层(none access stratum,NAS)连接,交互NAS消息。其中,AMF是核心网中的移动性管理功能,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是核心网中的会话管理功能,AMF对UE进行移动性管理之外,还用于从会话管理相关消息在UE与SMF之间的转发。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是核心网中的策略管理功能,用于指定UE的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计费等相关的策略。UPF(user plane function)是核心网中的用户面功能,UPF通过N6接口与外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UPF还用于通过N3接口与AN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图1中DN(date network)表示数据网络,该DN可以为外部网络,在一些情况下,外部网络也可以成为数据网络、外部数据网络、目标网络、目标数据网络等其他名称。
UE通过Uu口接入5G网络后,在SMF的控制下建立PDU会话进行数据传输,运营商部署了PCF的情况下,SMF从PCF获取策略和计费控制(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PCC)PCC规则,并根据PCC规则确定UE进行数据传输的QoS规则,SMF并将确定的QoS规则通过AMF发送给UE。
示例性地,以视频传输业务为例,若PCF确定UE使用该业务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时延要求为200ms,则UE收到的QoS规则指示的数据传输时延要求即为200ms,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QoS规则所指的数据传输时延要求是UE与UPF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要求。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PC5链路通信的一种架构示意图。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UE1和UE2均具有临近业务(proximity-based services,prose)能力,UE1和UE2之间可通过PC5接口建立PC5单播链路直接通信。不同的业务数据流会有不同的QoS需求,通过不同的QoS数据流进行传输。UE1和UE2各自根据业务的QoS需求生成PC5 QoS规则以及对应的QoS参数,以保证业务在PC5链路上通信的数据传输质量。
示例性地,UE1和UE2使用prose的直接通信交互视频传输业务时,UE1和UE2分别根据从应用层获得的应用层业务标识确定PC5 QoS规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时延要求为200ms。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数据传输时延为UE1与UE2之间直接传输的数据传输时延要求。
在上述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参照图3所示的场景,若一个UE,例如UE1,既具有通过5G网络与外部网络交互的能力,同时还具备prose能力,则该UE可作为中继节点。另外具有prose能力的UE,例如UE2,可以通过PC5接口与作为中继节点的UE1建立直接连接,并通过UE1与5G网络建立PDU会话,从而与外部网络进行交互。
然而,在图3所示的业务场景中,若按照传统的方式,由UE1和UE2各自根据应用层的业务的QoS需求生成PC5 QoS规则以及对应的QoS参数,UE1通过上述图1中描述的方式获得UE1与UPF之间的QoS规则,则可能导致UE2发起的业务的端到端的QoS需求无法满足,从而保证用户的业务需求。例如,交互一种端到端数据传输时延要求为200ms的视频传输业务,PCF根据业务需求控制UE1到外部网络的传输时延为200ms,UE2和UE1根据业务需求确定的PC5接口上的传输时延也是200ms,实际该业务的传输时延为UE2到UE1的传输时延200ms与UE1到外部网络传输时延200ms之和,即实际该业务的传输时延为400ms,这样的情况下会造成UE2的业务需求无法得到保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之前,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实施环境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GSM(Global System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系统、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系统、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LTE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LTE TDD(Time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LTE-A(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先进的长期演进)系统、NR(New Radio,新无线)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LTE-U(LTE-Based Access ToUnlicensed Spectrum,非授权频段上的LTE)系统、NR-U(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Spectrum,非授权频段上的NR)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通信系统、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下一代通信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以及车联网(Vehicleto Everything,V2X)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4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10、第一终端设备120以及第二终端设备130。
其中,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第一终端设备120(第一终端设备或称为第一通信终端、第一终端、第一用户设备、第一UE等其他名称)通信的设备,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设备110也可以与第二终端设备130(第二终端设备或称为第二通信终端、第二终端、第二用户设备、第二UE等其他名称)进行通信。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CRAN(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云无线接入网络)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等。
第一终端设备120和第二终端设备13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公共交换电话网络)、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无线接口,如,针对蜂窝网络、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个人通信系统)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指接入终端、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电话、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等。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120和第二终端设备130之间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2D通信。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130也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设备120与网络设备通信,或者,第一终端设备120也可以通过第二终端设备130与网络设备通信。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指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相对的,并不是对终端设备的先后顺序等的限制。
可选地,5G通信系统或5G网络还可以称为NR系统或NR网络。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策略控制功能PCF、会话管理功能SMF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4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为例,通信系统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110、第一终端设备120以及第二终端设备130,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QoS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部分内容。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101、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在该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具有与外部网络通信的能力以及与第二终端设备直接通信的能力,第二终端设备具备与第一终端设备直接通信的能力,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通信的中间传输节点,也就是说,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可选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S102、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在本方案中,第一QoS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第二QoS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的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
其中,第一QoS信息可以包括QoS参数,该QoS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时延、误码率、带宽等参数中的一项或组合。第一QoS信息也可以称为第一QoS规则、第一QoS参数、第一参数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第二QoS信息可以包括QoS参数,该QoS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时延、误码率、带宽等参数中的一项或组合。第一QoS信息也可以成为第一QoS规则、第一QoS参数、第一参数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发送至网络设备,由网络设备根据端到端的QoS需求分别配置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若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终端设备还可将上述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以使网络设备根据端到端的QoS需求,以及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配置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端到端QoS需求;接着,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请求配置第二QoS信息;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根据端到端QoS需求以及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QoS信息,获取第一QoS信息。若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终端设备还可将上述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以使网络设备在配置第二QoS信息时,同时考虑业务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影响。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分别确定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这里所指的第一QoS需求为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的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需求,第二QoS需求为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的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QoS需求,第一终端设备将上述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发送至网络设备,请求网络设备授权;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授权信息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并不限于上述描述的几种实现方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首先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QoS需求获取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QoS信息以及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第二QoS信息,上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实现了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二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S102之后,还可以包括:
S1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QoS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将第一QoS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实现了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一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终端设备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201、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本实施例的步骤S201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类似,可参照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2、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本步骤中,第二信息用于请求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可选地,第二信息还包括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业务的标识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S203、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端到端QoS需求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若第二信息还包括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端到端QoS需求、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以及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部署了用于负责策略控制的第二网络设备,则可由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并将确定的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若第二信息还包括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网络设备还可将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以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以及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若由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时,S202之后执行S2031至S2033。
S2031、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信息。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六信息。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信息用于请求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第六信息可以包括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
可选地,第六信息还包括: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S2032、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具体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若第六信息还包括: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以及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S203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七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七信息,并从第七信息中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其中,第七信息可以包括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或者,第七信息可以包括第一QoS信息的指示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的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可以是运营商根据业务类型、传输资源以及用户优先级等因素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并不做限制,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如何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S204、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三信息。
其中,第三信息包括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第一QoS信息的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的指示信息。
S205、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首先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包括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二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获取并发送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QoS信息以及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第二QoS信息;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上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实现了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二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S205之后,还可以包括:
S206、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将第一QoS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实现了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一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301、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本实施例的步骤S301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类似,可参照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
其中,第一QoS需求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需求,第二QoS需求为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QoS需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共同满足上述端到端QoS需求。
S3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本步骤中,第二信息用于请求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的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
S304、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可以被授权,则获取的第一QoS信息即为第一QoS需求,获取的第二QoS信息即为第二QoS需求。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部署了用于负责策略控制的第二网络设备,则可由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并将确定的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
若由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时,S303之后执行S3041至S3043。
S3041、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信息。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六信息。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信息用于请求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第六信息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
S3042、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具体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QoS需求、第二QoS需求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S304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七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七信息,并从第七信息中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其中,第七信息可以包括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或者,第七信息可以包括第一QoS信息的指示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的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可以是运营商根据业务类型、传输资源以及用户优先级等因素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并不做限制,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如何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S305、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三信息。
其中,第三信息包括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或者,第三信息包括第一QoS信息的指示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的指示信息。
S306、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首先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包括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的第六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获取并发送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QoS信息以及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第二QoS信息;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上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实现了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二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S306之后,还可以包括:
S307、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将第一QoS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实现了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一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401、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本实施例的步骤S401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类似,可参照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向第一网络设备发第四信息。
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本步骤中,第四信息用于请求确定第二QoS信息,第二信息可以包括外部网络的域名信息、外部网络的标识、或者切片信息等。
S403、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四信息,获取第二QoS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四信息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获取第二QoS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部署了用于负责策略控制的第二网络设备,则可由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四信息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第二QoS信息,并将确定的第二QoS信息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
若由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二QoS信息时,S402之后执行S4031至S4033。
S4031、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信息。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六信息。
本步骤中,第六信息用于请求确定第二QoS信息,第六信息可以包括第二信息中包含的信息。
S4032、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六信息,确定第二QoS信息。
具体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第二QoS信息。
S403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七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七信息,并从第七信息中获取第二QoS信息。
其中,第七信息可以包括第二QoS信息,或者,第七信息可以包括第二QoS信息的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可以是运营商根据业务类型、传输资源以及用户优先级等因素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并不做限制,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如何确定第二QoS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S404、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五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三信息。
其中,第五信息包括第二QoS信息;或者,第五信息包括第二QoS信息的指示信息。
S405、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五信息中获取第二QoS信息。
S406、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以及第二QoS信息,获取第一QoS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首先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第四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四信息获取并发送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第二QoS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以及第二QoS信息,获取第一QoS信息,上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实现了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二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S406之后,还可以包括:
S407、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将第一QoS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实现了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的第一QoS信息,从而保证了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终端设备为中继UE(中继UE也可称为relay UE)、第二终端设备为远端UE(远端UE也可称为remote UE)、第一网络设备为SMF、第二网络设备为PCF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QoS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其中,中继UE与远端UE之间可通过PC5接口进行通信,远端UE还可通过中继UE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该场景详细可参照图3的详细描述。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S501、远端UE向中继UE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端到端QoS需求。
具体地,远端UE根据应用的触发首先确定端到端QoS需求,接着,远端UE向中继UE发送PC5连接的建立或修改请求,该PC5连接的建立或修改请求中可以包括远端UE发起的业务通过中继UE与外部网络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示例性地,该端到端QoS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时延、误码率、带宽等参数。可选地,该端到端QoS需求例如可以包括PQI值,该PQI值表示远端UE到外部网络的端到端QoS需求。需要说明的是,该端到端QoS需求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指示,并不限于PQI值。
例如,若通信系统中预先配置或标准化了如下表1所示的PQI映射表,其中,PQI是用于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PC5接口,则远端UE可提供PQI=95以指示传输时延为200ms的端到端QoS需求。
表1
PQI 优先级 时延 误码率
95 2 200ms 10-2
可选地,PC5连接的建立或修改请求还可以包括业务的标识和/或远端UE的标识。
相应地,中继UE接收远端UE发送的第一信息。
S502、中继UE向SMF发送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其中,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包括端到端QoS需求。
相应地,SMF从中继UE接收该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如图9中所示,中继UE发送的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是通过AN和AMF透传至SMF的。
S503、SMF根据端到端QoS需求,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
其中,该QoS规则为中继UE执行的PDU会话的QoS规则。PC5 QoS参数即为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通信的PC5接口的QoS参数。
在一些情况下,若是运营商部署了PCF,则S502之后可以执行S5031至S5032。
S5031、SMF向PCF发送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请求,其中,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请求包括端到端QoS需求。
相应地,PCF接收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请求,并获取端到端QoS需求。
S5032、PCF向SMF发送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响应,其中,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响应包括PCC规则和PC5 QoS参数。
具体地,PCF可以根据端到端QoS需求以及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生成PCC规则和PC5 QoS参数,接着,将生成的PCC规则和PC5 QoS参数通过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响应发送至SMF。其中,PCC规则可以用于确定QoS规则,该QoS规则为中继UE执行的PDU会话的QoS规则。
示例性地,例如,网络中预先配置或者标准化了如下表2所示的5QI映射表以及如表3所示的PQI映射表,其中,PQI是用于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PC5接口,5QI是用于中继UE到UPF之间的,或可理解为5QI是用于中继UE到外部网络之间的;用于控制中继UE到UPF的数据传输的PCC规则中可以包括5QI=66,或者直接设置PDB=100ms,用于PC5接口的QoS参数可以包括PQI=58,或者直接设置为PC5PDB=100ms。其中,PDB(Packet Delay Budget)表示时延。
表2
5QI 优先级 时延 误码率
66 20 100ms 10-2
表3
PQI 优先级 时延 误码率
58 4 100ms 10-2
可选地,PC5 QoS参数和PCC规则可以单独发送,或者,PC5 QoS参数也可以携带在PCC规则内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采用上述S503中的方式还是S5031至S5032中的方式,PC5QoS参数和PCC规则内包括的QoS规则共同满足上述端到端QoS需求,从而可以保证远端UE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
S504、SMF向中继UE发送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其中,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包括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
其中,PC5 QoS参数即为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通信的PC5接口的QoS参数。
相应地,中继UE从SMF接收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并获取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包括的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如图9中所示,SMF发送的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是通过AN和AMF透传至中继UE的。
中继UE可通过接收到的QoS规则控制中继UE到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即中继UE可通过接收到的QoS规则控制中继UE到UPF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
S505、中继UE向远端UE发送PC5 QoS参数。
相应地,远端UE接收中继UE发送的PC5 QoS参数。之后,远端UE可通过接收到的PC5QoS参数控制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SMF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之后,还可以将QoS规则发送至AN,以使AN根据通信资源情况确定是否能够满足该QoS规则,若AN确定通信资源无法满足该QoS规则时,AN可向SMF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通信资源无法满足该QoS规则。SMF接收到AN发送的指示信息时,SMF可根据端到端QoS需求重新确定QoS规则和PC5QoS参数,或者,SMF请求PCF重新根据端到端QoS需求重新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上述重新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的实现方式与S503以及S5031至S5032中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S601、远端UE向中继UE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端到端QoS需求。
具体地,远端UE根据应用的触发首先确定端到端QoS需求,接着,远端UE向中继UE发送PC5连接的建立或修改请求,该PC5连接的建立或修改请求中可以包括远端UE发起的业务通过中继UE与外部网络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示例性地,该端到端QoS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时延、误码率、带宽等参数。可选地,该端到端QoS需求例如可以包括PQI值,该PQI值表示远端UE到外部网络的端到端QoS需求。需要说明的是,该端到端QoS需求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指示,并不限于PQI值。
可选地,PC5连接的建立或修改请求还可以包括业务的标识和/或远端UE的标识。
相应地,中继UE接收远端UE发送的第一信息。
S602、中继UE向SMF发送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该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中可以包括外部网络的标识、外部网络的域名、切片信息等其中的一项或组合。中继UE向SMF发送的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用于请求该PDU会话的确定QoS规则。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如图10中所示,中继UE发送的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是通过AN和AMF透传至SMF的。
可选地,该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还可以包括远端UE发起的业务的标识和/或远端UE的标识。
S603、SMF确定QoS规则。其中,该QoS规则为中继UE执行的PDU会话的QoS规则。
可选地,SMF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QoS规则;或者,SMF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以及业务的标识和/或远端UE的标识,确定QoS规则。
在一些情况下,若是运营商部署了PCF,则S602之后可以执行S6031至S6032。
S6031、SMF向PCF发送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请求。
可选地,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请求可以包括业务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S6032、PCF向SMF发送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响应,其中,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响应包括PCC规则。
具体地,PCF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QoS规则;或者,PCF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以及业务的标识和/或远端UE的标识,确定QoS规则。接着,PCF将生成的PCC规则通过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响应发送至SMF。其中,PCC规则可以用于确定QoS规则,该QoS规则为中继UE执行的PDU会话的QoS规则。
S604、SMF向中继UE发送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其中,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包括QoS规则。
相应地,中继UE从SMF接收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并获取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包括的QoS规则。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如图10中所示,SMF发送的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是通过AN和AMF透传至中继UE的。
中继UE可通过接收到的QoS规则控制中继UE到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即中继UE可通过接收到的QoS规则控制中继UE到UPF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
S605、中继UE根据QoS规则以及端到端QoS需求,确定PC5 QoS参数。
中继UE确定的PC5 QoS参数与SMF发送的QoS规则共同满足端到端QoS需求。
例如,远端UE发起的业务的端到端QoS需求包括传输时延需求,该传输时延需求为200ms,SMF发送的QoS规则指示中继UE到外部网络的传输时延为100ms,则中继UE可确定中继UE与远端UE之间的传输时延为100ms。
S606、中继UE向远端UE发送PC5 QoS参数。
相应地,远端UE接收中继UE发送的PC5 QoS参数。之后,远端UE可通过接收到的PC5QoS参数控制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中继UE向远端UE可以发送PQI值,以指示PC5接口的QoS参数,或者,也可以直接发送PC5接口的QoS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SMF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之后,还可以将QoS规则发送至AN,以使AN根据通信资源情况确定是否能够满足该QoS规则,若AN确定通信资源无法满足该QoS规则时,AN可向SMF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通信资源无法满足该QoS规则。SMF接收到AN发送的指示信息时,SMF可根据端到端QoS需求重新确定QoS规则和PC5QoS参数,或者,SMF请求PCF重新根据端到端QoS需求重新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上述重新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的实现方式与S503以及S5031至S5032中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QoS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S701、远端UE向中继UE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端到端QoS需求。
具体地,远端UE根据应用的触发首先确定端到端QoS需求,接着,远端UE向中继UE发送PC5连接的建立或修改请求,该PC5连接的建立或修改请求中可以包括远端UE发起的业务通过中继UE与外部网络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示例性地,该端到端QoS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时延、误码率、带宽等参数。可选地,该端到端QoS需求例如可以包括PQI值,该PQI值表示远端UE到外部网络的端到端QoS需求。需要说明的是,该端到端QoS需求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指示,并不限于PQI值。
相应地,中继UE接收远端UE发送的第一信息。
S702、中继UE根据端到端QoS需求,确定PC5 QoS需求和中继UE到外部网络之间的QoS需求。
其中,这里所指的PC5 QoS需求为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QoS需求。
S703、中继UE向SMF发送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该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可以包括步骤S702确定的PC5 QoS需求和中继UE到外部网络之间的QoS需求。中继UE向SMF发送的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用于请求SMF对步骤S702中获取的PC5 QoS需求和中继UE到外部网络之间的QoS需求授权。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如图11中所示,中继UE发送的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请求是通过AN和AMF透传至SMF的。
S704、SMF确定PC5 QoS参数和QoS规则。
其中,SMF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PC5 QoS参数和QoS规则,该QoS规则为中继UE执行的PDU会话的QoS规则,PC5 QoS参数即为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通信的PC5接口的QoS参数。
在一些情况下,若是运营商部署了PCF,则S702之后可以执行S7041至S7042。
S7041、SMF向PCF发送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请求。
可选地,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请求可以包括PC5 QoS需求和中继UE到外部网络之间的QoS需求。
S7042、PCF向SMF发送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响应,其中,SM策略关联建立或修改响应包括PCC规则和PC5 QoS参数。
具体地,PCF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QoS控制策略,确定PCC规则和PC5 QoS参数,其中,PCC规则可以用于确定QoS规则,该QoS规则为中继UE执行的PDU会话的QoS规则。
S705、SMF向中继UE发送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其中,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包括PC5 QoS参数和QoS规则。
相应地,中继UE从SMF接收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并获取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包括的PC5 QoS参数和QoS规则。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如图11中所示,SMF发送的PDU会话建立或修改响应是通过AN和AMF透传至中继UE的。
中继UE可通过接收到的QoS规则控制中继UE到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即中继UE可通过接收到的QoS规则控制中继UE到UPF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
S706、中继UE向远端UE发送PC5 QoS参数。
相应地,远端UE接收中继UE发送的PC5 QoS参数。之后,远端UE可通过接收到的PC5QoS参数控制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SMF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之后,还可以将QoS规则发送至AN,以使AN根据通信资源情况确定是否能够满足该QoS规则,若AN确定通信资源无法满足该QoS规则时,AN可向SMF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通信资源无法满足该QoS规则。SMF接收到AN发送的指示信息时,SMF可根据端到端QoS需求重新确定QoS规则和PC5QoS参数,或者,SMF请求PCF重新根据端到端QoS需求重新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上述重新确定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的实现方式与S503以及S5031至S5032中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的一部分。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包括:
收发模块201,用于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处理模块20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20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是所述处理模块202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获取的;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第一QoS信息的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201还用于: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端到端的QoS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所述第一QoS需求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需求,所述第二QoS需求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QoS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业务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QoS信息是所述处理模块202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以及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201还用于: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四信息还包括: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业务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30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的一部分。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包括:
收发模块301,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所述收发模块301,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QoS信息。
处理模块302,用于从接收的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QoS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获取的,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第一QoS信息的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QoS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以及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业务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40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一网络设备的一部分。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网络设备400包括:
收发模块4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处理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所述收发模块40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还包括: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40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402,具体用于从接收的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还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的信息包括: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的信息包括:第一QoS需求和第二QoS需求;
所述第一QoS需求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的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需求,所述第二QoS需求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QoS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402,具体用于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
所述收发模块40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信息的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还包括: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业务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401,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的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QoS信息的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402,具体用于从接收的用于指示第一QoS信息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401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的信息包括: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401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的信息还包括: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业务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1、存储器512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513;
所述存储器512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511执行所述存储器51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511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侧,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
图15为电子设备的一种简单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中处理器和存储器的个数,图15仅以个数为1作为示例说明。
在上述图15所示电子设备的一种具体实现中,存储器、处理器以及接口之间可以通过总线514连接,可选的,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侧,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侧,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侧,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第一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侧,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侧,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侧,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侧,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技术方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在上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具体实现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Claims (20)

1.一种QoS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到端QoS需求包括PQI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以及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QoS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QoS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业务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业务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
7.一种QoS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以及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QoS信息。
9.一种QoS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为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11.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到端QoS需求包括PQI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信息是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以及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QoS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QoS信息。
16.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以及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QoS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从接收的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以及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QoS信息。
18.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所述端到端QoS需求为第二终端设备发起的业务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端到端QoS需求;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通信的QoS信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从接收的用于指示第二QoS信息的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QoS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端到端QoS需求发送的用于确定第二QoS信息的信息还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和所述第二QoS信息共同满足所述端到端QoS需求。
CN202210466955.0A 2020-02-21 2020-02-21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66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6955.0A CN114666850B (zh) 2020-02-21 2020-02-21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76246 WO2021164017A1 (zh) 2020-02-21 2020-02-21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2210466955.0A CN114666850B (zh) 2020-02-21 2020-02-21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2080062399.XA CN114342480A (zh) 2020-02-21 2020-02-21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2399.XA Division CN114342480A (zh) 2020-02-21 2020-02-21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850A true CN114666850A (zh) 2022-06-24
CN114666850B CN114666850B (zh) 2023-12-05

Family

ID=773918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6955.0A Active CN114666850B (zh) 2020-02-21 2020-02-21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2080062399.XA Pending CN114342480A (zh) 2020-02-21 2020-02-21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2399.XA Pending CN114342480A (zh) 2020-02-21 2020-02-21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0122A1 (zh)
EP (1) EP4044681A4 (zh)
JP (1) JP7446436B2 (zh)
KR (1) KR20220143641A (zh)
CN (2) CN114666850B (zh)
AU (1) AU2020430353A1 (zh)
BR (1) BR112022014419A2 (zh)
CA (1) CA3163267A1 (zh)
IL (1) IL294555A (zh)
WO (1) WO20211640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5657A1 (ja) * 2019-06-17 2020-12-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EP3975660B1 (en) * 2020-09-23 2022-08-3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formation mod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049104A1 (en) * 2021-03-31 2024-02-08 Apple Inc. Quality of service (qos) enhancement for a side-link relay
US20230082718A1 (en) * 2021-09-16 2023-03-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 manage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86590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 service signaling protocol
CN107535011A (zh) * 2015-08-20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8366355A (zh) * 2017-01-26 2018-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US20180279319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provisioning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2821B2 (en) * 2008-06-12 2014-12-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mediate node quality of service negotiations
US10231087B2 (en) 2015-08-07 2019-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EP3319393B1 (en) 2016-11-07 2019-08-07 Koninklijke KPN N.V.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remote user equipment, ue, and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via a relay capable ue
US11665730B2 (en) * 2017-01-09 2023-05-3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la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366132B (zh) 2018-04-09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86590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 service signaling protocol
CN107535011A (zh) * 2015-08-20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8366355A (zh) * 2017-01-26 2018-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US20180279319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provisioning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R2-166293 "QoS Aspects for the UE-to-NW Relay over Sidelink"",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S2-2000573 "UE-to-UE Relay solution based on IP."", 3GPP TSG_SA\\WG2_ARCH, no. 2 *
SAMSUNG: "S2-2000608 \"Key issue#3 update: to enable network controlled interactive service\"", 3GPP TSG_SA\\WG2_ARCH, no. 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64017A1 (zh) 2021-08-26
JP2023516245A (ja) 2023-04-19
EP4044681A1 (en) 2022-08-17
US20220240122A1 (en) 2022-07-28
CA3163267A1 (en) 2021-08-26
AU2020430353A1 (en) 2022-07-28
IL294555A (en) 2022-09-01
BR112022014419A2 (pt) 2022-09-13
EP4044681A4 (en) 2022-10-19
CN114342480A (zh) 2022-04-12
KR20220143641A (ko) 2022-10-25
JP7446436B2 (ja) 2024-03-08
CN114666850B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96087B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4666850B (zh)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829230A1 (en) User plane for fifth generation cellular architecture
JP2020533816A5 (zh)
CN11205542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569605A (zh) 网络资源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83622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230051269A1 (en) Qo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3615257A (zh)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8781403B (zh) 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空口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11065132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3747605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286276B (zh) 侧行链路中确定传输模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501612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终端、网络设备、存储介质
CN11215370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340035B (zh) 业务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288710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8119036A (zh) Cu-up的分配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82956A (zh)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602051A (zh) 无线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9291A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7097618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7223303A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484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67991A (zh) 传输方式切换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