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3303A -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3303A
CN117223303A CN202180097702.4A CN202180097702A CN117223303A CN 117223303 A CN117223303 A CN 117223303A CN 202180097702 A CN202180097702 A CN 202180097702A CN 117223303 A CN117223303 A CN 117223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bs
relay
rsc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77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皓睿
郭雅莉
卢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23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33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进行MBS数据的收发,其中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是中继场景的远端设备或者中继设备,通过第一信息获知中继MBS的配置参数,实现中继MBS的目的,进而提升系统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近距离业务(proximity service,ProSe)是指用户设备的数据可以不经过网络而直接在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传输,也可以称为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业务。目前,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多播广播业务MBS,如何实现用户设备传输MBS数据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实现中继MBS业务的目的,进而提升系统通信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进行MBS数据的收发,其中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是中继场景的远端设备或者中继设备,可通过第一信息获知中继MBS的配置参数,实现中继MBS的目的,进而提升系统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一;
图2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二;
图3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发现流程的示意图一;
图4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发现流程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其中,5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和/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其中,IoT网络例如可以包括车联网。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
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可以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如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其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IoT技术可以通过例如窄带(narrow band,NB)技术,做到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终端省电。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等传感器,主要功能包括收集数据(部分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并发送电磁波,向网络设备传输上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可以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如,可以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业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和/或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可以负责可以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例如可以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一个DU可以仅连接到一个CU或者连接到多个CU,而一个CU可以连接到多个DU,CU与DU之间可以通过F1接口进行通信。AAU可以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被递交至PHY层从而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小区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例如,宏eNB或宏gNB等),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等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终端(包括user equipment,UE)、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技术的接入网(包括radio access network,RAN或access network,AN)、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鉴权服务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统一数据管理功能(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
下面对图1所示的各网元的网络功能作简要介绍。
UPF网元、AMF网元、SMF网元、PCF网元为3GPP核心网络的网元(简称:核心网网元)。UPF网元可以称为用户面功能网元,主要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其他网元可以称为控制面功能网元,主要负责认证、鉴权、注册管理、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以及策略控制等,以保障用户数据可靠稳定的传输。
UPF网元可以用于转发和接收终端的数据。例如,UPF网元可以从数据网络接收业务的数据,通过接入网设备传输给终端;UPF网元还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用户数据,转发到数据网络。其中,UPF网元为终端分配和调度的传输资源是由SMF网元管理控制的。终端与UPF网元之间的承载可以包括:UPF网元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用户面连接,以及在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之间建立信道。其中,用户面连接为可以在UPF网元和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传输数据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flow)。
AMF网元可以用于对终端接入核心网络进行管理,例如:终端的位置更新、注册网络、接入控制、终端的移动性管理、终端的附着与去附着等。AMF网元还可以在为终端的会话提供服务的情况下,为该会话提供控制面的存储资源,以存储会话标识、与会话标识关联的SMF网元标识等。
SMF网元可以用于为终端选择用户面网元、为终端重定向用户面网元、为终端分配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建立终端与UPF网元之间的承载(也可以称为会话)、会话的修改、释放以及QoS控制。
PCF网元用于向AMF网元、SMF网元提供策略,如QoS策略、切片选择策略等。
AF网元用于与3GPP核心网网元交互支持应用影响数据的路由,访问网络暴露功能,与PCF网元之间交互以进行策略控制等。
DN可以为如IP多媒体服务(IP multi-media service,IMS)网络、互联网等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在DN中可以有多种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提供不同的应用业务,比如运营商业务,互联网接入或者第三方业务等,AS可以实现AF的功能。
NSSF用于网络切片的选择,支持的功能有:选择为UE服务的网络切片实例集;确定允许的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NSSAI),以及在需要时确定到签约的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ingle-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的映射;确定已配置的NSSAI,以及在需要时确定到签约的S-NSSAI的映射;确定可能用于查询UE的AMF集,或基于配置确定候选AMF的列表。
AUSF用于接收AMF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请求,通过向UDM请求密钥,再将下发的密钥转发给AMF进行鉴权处理。
UDM包括用户签约数据的产生和存储、鉴权数据的管理等功能,支持与外部第三方服务器交互。
应理解,图1仅作为示例,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的限定。具体实现时,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网元,或者组合某些网元等。
还应理解,图1的各个网元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近距离业务ProSe技术,是一种基于3GPP通信系统的近距离通信技术,ProSe业务有如下功能:
1.EPC-level ProSe Discovery,EPC级的ProSe发现功能。
2.EPC support for WLAN direct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WLAN发现和直连功能。
3.Direct discovery,直连发现功能,例如终端发现周围有可以直连的终端。
4.Direct communication,直连通信,例如与周围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5.UE-to-Network Relay(U2N relay),终端到网络的中继功能。例如UE A在无网络服务区,UE B在有网络的服务区,而UE A与UE B距离较近,那么UE A可以通过UE B进行中继与网络进行通信。
ProSe业务包含网络控制互动业务(network controlled interactive services,NCIS),NCIS业务主要针对AR/VR、游戏等应用,对速率、时延、丢包率、高速编解码等业务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对于VR游戏,需要达到10Gbps速率,丢包率不可超过10E-4。针对NCIS业务建立的会话为NCIS会话,在相同NCIS会话的UE可以认为组成一个NCIS组,例如游戏中组队等。
图2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远端UE,中继UE(UE-to-Network relay),5G无线接入网(NG-RAN),5G核心网(5GC)以及数据网络(DN)。中继UE可以是layer 3或者layer 2中继。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建立PC5链路,中继UE使用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为远端UE中继来自远端UE的数据,使得远端UE可以与网络实现通信。其中每个PDU会话都有一个类型,例如IPv4,IPv6,IPvv6,ethernet,unstructured。只有使用该类型的数据才能使用对应的PDU会话来传输。
为了实现中继通信,在进行中继通信之前,中继UE和与远端UE需要获得用于中继通信必须的配置参数。远端UE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先发现合适的中继UE,并与其建立PC5连接。中继发现可以有如下两种模式:模式A(如图3所示)或模式B(如图4所示)。
图3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发现流程的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该发现流程中,中继UE主动广播自己可以提供中继服务的中继服务码(relay service code,RSC)。例如,图3的UE1向UE2,UE3,UE4发送通知消息(announcement message),通知消息包括UE1可以提供中继服务的RSC。
图4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发现流程的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该发现流程中,远端UE先发出自己需要的RSC,如果周围有可以支持该RSC的中继UE,中继UE反馈远端UE。例如,图4的UE1向UE2,UE3,UE4发送询问消息(solicitation message),询问消息包括UE1需要的RSC,UE2和UE3向UE1返回响应消息(response message)。
在上述发现流程之后,中继UE和远端UE建立PC5连接,远端UE通过中继UE与网络通信。
在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中,中继UE可以为远端UE中继临时移动组标识(temporary mobile group identity,TMGI)的数据,且只支持广播业务。远端UE首先根据RSC发现中 继UE,与中继UE建立PC5连接,再向中继UE发送TMGI监控请求(TMGI monitoring request)。中继UE向网络询问是否允许中继TMGI,网络同意后,中继UE为远端UE中继TMGI的数据。
目前,多播广播业务也被引入5G系统,如何实现中继MBS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5G系统的多播广播业务也简称为5MBS。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通信方法,从MBS的相关配置出发,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不论是远端设备还是中继设备都需要接收与MBS相关的配置信息,用于中继场景下获知中继MBS的配置参数,实现中继MBS的目的。进一步的,发明人考虑到在设备之间建立PC5连接后,中继设备还需要向网络询问是否可以传输某特定多播或广播业务,通信效率低,因此可在网络配置中增加与MBS相关的映射关系,例如MBS与RSC的映射关系等,节省设备与网络交互的次数,降低对网络资源的占用,可提升系统的通信质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几个实施例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例如,术语或名词的解释说明,及步骤的解释说明等,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相互参考,不再重复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SB相关的配置信息,第一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步骤1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收发MBS数据。(可选)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中继场景中的中继设备和/或远端设备,也可以是近距离通信场景中的任意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中,与MBS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项:
1.中继服务码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2.数据网络名称DNN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3.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4.传输模式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5.业务质量QoS参数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6.传输MBS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7.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在信息1中,RSC用于指示某一特定的可以被中继的业务。MBS标识用于指示某一特定的多播业务或广播业务。信息1中的映射关系指示了MBS标识允许中继的MBS业务。
示例性的,当中继设备接收到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后,接收到远端设备广播的询问消息,询问消息中包括远端设备需要的RSC,中继设备根据询问消息中的RSC以及第一信息中的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向远端设备返回响应消息。若第一信息中的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询问消息中的RSC,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远端设备可根据响应消息建立与中继设备的PC5连接。该示例中,由于远端设备获取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的第一信息,因此远端设备不需要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广播自身需要的RSC和MBS,如此一来,节省了传输消息的资源,可提升系统通信质量。
示例性的,当远端设备接收到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后,接收到中继设备广播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中包括中继设备支持的RSC,远端设备根据通知消息中的RSC以及第一信息中的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与该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若第一信息中的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通知消息中的RSC,远端设备建立与中继设备的PC5连接。该示例中,由于中继设备获取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的第一信息,因此中继设备不需要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广播自身支持的RSC和MBS,如此一来,节省了传输消息的资源,可提升系统通信质量。
在信息2中,DNN是运营商决定的参数,不同的DNN会决定核心网不同的出口位置(也就是UPF),也决定能够访问不同的外部网络。例如:IP多媒体系统(IP Multimedia System,IMS)-DNN,Internet-DNN等。
在信息3中,S-NSSAI是一个端到端的标识,即UE、基站、核心网设备都可以识别的切片标识。不同的MBS对应不同的S-NSSAI。
可选的,第一信息包括DNN,S-NSSAI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在信息4中,传输模式包括单播(unicast),组播(多播)(groupcast/multicast),广播(broadcast)。终端设备确定需要使用的MSB,基于信息4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在PC5接口上使用哪一种传输模式。
在信息5中,QoS参数可以包括PC5服务质量索引(PC5QoS Index,PQI),5G业务质量索引(5G QoS Index,5QI),保证比特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最大比特率(maximum bit rate,MBR),PC5接口对应的包时延预算(packet delay bucket,PDB)比例(例如20%)等。终端设备通过信息5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某MBS应该保证的QoS参数。
在信息6中,层2(L2)可以是MAC层,也可以是接入层中的其它层。终端设备通过信息6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传输某MBS的数据时应该使用的L2标识ID。若第一信息包括信息6的映射关系,则可以节省终端设备向网络询问的信令。
在信息7中,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包括3GPP接入,非3GPP接入。其中,3GPP接入可以指PC5接口使用的进化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NR等。非3GPP接入可以指短距离通信技术接入,例如wifi、蓝牙、Zigbee等。当终端设备采用非3GPP接入时,终端设备在PC5接口使用非3GPP技术来传输对应的MBS数据。当终端设备采用3GPP接入时,终端设备在PC5接口使用3GPP技术来传输对应的MBS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描述为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映射关系用于辅助终端设备进行MBS相关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以及第一信息中的传输模式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的传输模式。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无需向网络侧确认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哪一种传输模式,可节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交互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以及第一信息中的DNN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的DNN。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无需向网络侧确认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哪一个DNN,可节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交互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以及S-NSSAI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的S-NSSAI。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无需向网络侧确认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哪一个S-NSSAI,可节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交互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以及QoS参数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无需向网络侧确认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可节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交互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以及传输MBS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的L2标识。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无需向网络侧确认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的L2标识,可节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交互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以及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的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无需向网络侧确认终端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对应哪一种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可节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交互信令。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配置信息中的MBS标识包括临时移动组标识TMGI,TMGI用于指示MBS的业务(多播或组播业务)。例如,TMGI 1用于指示某一特定的多播业务,TMGI 2用于指示某一特定的广播业务。
可选的,与MBS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项:
中继服务码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
数据网络名称DNN与TMGI的映射关系;
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与TMGI的映射关系;
传输模式与TMGI的映射关系;
业务质量QoS参数与TMGI的映射关系;
传输TMGI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与TMGI的映射关系;
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与TMGI的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的配置信息可隐式的指示终端设备被授权进行MBS的中继服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MBS的中继服务。
可选的,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MBS的L2的中继服务。
可选的,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MBS的层3(L3)的中继服务。
可选的,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MBS的L2和L3的中继服务。
本实施例的第二信息显示的指示了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MBS的中继服务。需要说明的是,中继场景中的远端设备和/或中继设备均可以获取上述的第二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策略控制功能PCF网元或者应用服务器AS,还可以是其他网元,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从预配置信息中获取第一信息。可选的,预配置信息可以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上的信息,即终端设备在出厂时预存的信息。预配置信息还可以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SIM卡上的信息,终端设备通过读取SIM卡获取SIM卡上预存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类型,向同一类型终端设备发送相同内容的第一信息。若两个终端设备的类型不同,则这两个终端设备分别从网络侧获取的第一信息的内容可能全部或部分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某中继场景包括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远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包括网络为远端设备配置的与MBS相关的上述至少一个映射关系,远端设备可根据该第一信息选择收发MBS数据的各项参数,例如远端设备需要的RSC、MBS标识等。同样的,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包括网络为中继设备配置的与MBS相关的上述至少一个映射关系,中继设备可根据该第一信息选择收发MBS数据的各项参数,例如中继设备支持的RSC、MBS标识等。本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接收的第一信息的内容可能相同,也可能全部或部分不同。换言之,网络设备为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发送相同的第一信息。或者,网络设备分别为远端设备发送远端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以及为中继设备发送中继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可选的,远端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和中继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同的RSC,每个相同的RSC映射到相同的MBS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不区分终端设备的类型,向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设备发送相同内容的第一信息。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无论终端设备为远端设备还是中继设备,从网络侧获取的第一信息的内容相同。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向所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中的配置信息的内容相同,该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项:
网络支持的所有MBS标识与RSC的映射关系;网络支持的所有MBS标识与DNN的映射关系;网络支持的所有MBS标识与S-NSSAI的映射关系;网络支持的所有MBS标识与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网络支持的所有MBS标识与QoS参数的映射关系;网络支持的所有MBS标识与传输MBS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的映射关系;网络支持的所有MBS标识与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的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示出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进行MBS数据的收发,其中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中继场景的远端设备或者中继设备,可通过第一信息获知中继MBS的配置参数,实现中继MBS的目的,进而提升系统的通信质量。
下面结合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通信方法在中继场景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性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一。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涉及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的交互,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满足近距离通信要求。
如图6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a,远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
步骤201b,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步骤201a和步骤201b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即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可以同时接收第一信息,或者顺序接收第一信息。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接收的第一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全部或部分不同。第一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2,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向附近设备广播第三信息,远端设备为中继设备通信范围内的任意一个设备,远端设备能够接收到中继设备广播的第三信息。
步骤203,远端设备至少根据第三信息确定是否建立与中继设备的PC5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第三信息包括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第一RSC。上述步骤203,包括:
远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中第一RSC,以及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建立与中继设备的PC5连接。具体来说,若远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息中的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第一RSC,则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应理解,若远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息中的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第一RSC,说明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第一RSC为远端设备支持的RSC。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包括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第三信息包括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第一RSC。上述步骤203,包括:
远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中第一RSC,以及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建立与中继设备的PC5连接。具体来说,若远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息中的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包含第一RSC,则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应理解,若远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息中的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包含第一RSC,说明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第一RSC为远端设备支持的RSC。
上述的两个可选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至少包括RSC与MBS标识(或TMGI)的映射关系。远端设备接收来自中继设备的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第一RSC。远端设备可根据第一信息以及第三信息,确定是否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由于远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息中包括RSC与MBS标识(或TMGI)的映射关系,若该映射关系包含第一RSC,远端设备可以基于该映射关系获取第一RSC对应的MBS标识(或TMGI),即可确定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均支持第一RSC以及第一RSC对应的MBS标识(或TMGI),从而建立与中继设备的PC5连接。与现有发现流程相比,远端设备无需在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后,再通过中继设备向网络询问是否允许中继某一MBS标识(或TMGI)的数据,因此节省了信令交互,提升系统的通信效率。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不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第三信息包括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第一RSC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的RSC,第一MBS标识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的MBS的业务。上述步骤203,包括:
远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中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确定是否建立与中继设备的PC5连接。具体来说,若第一RSC为远端设备需要的RSC,且第一MBS标识为远端设备需要的MBS标识,则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不包括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第三信息包括第一RSC以及第一TMGI,第一RSC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的RSC,第一TMGI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的MBS的业务。上述步骤203,包括:远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中第一RSC以及第一TMGI,确定是否建立与中继设备的PC5连接。具体来说,若第一RSC为远端设备需要的RSC,且第一TMGI为远端设备需要的TMGI,则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上述的两个可选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不包括RSC与MBS标识(或TMGI)的映射关系。远端设备接收来自中继设备的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或第一TMGI),其中第一RSC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的RSC,第一MBS标识(或第一TMGI)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的MBS的业务。远端设备可直接根据第三信息,确定是否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由于远端设备接收的第三信息同时包含中继设备支持的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或第一TMGI),远端设备可直接判断自身是否也支持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或第一TMGI),从而确定是否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与现有发现流程相比,远端设备无需在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后,再通过中继设备向网络询问是否允许中继某一MBS标识(或TMGI)的数据,因此节省了信令交互,提升系统的通信效率。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二。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涉及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的交互,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满足近距离通信要求。
如图7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a,远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
步骤301b,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步骤301a和步骤301b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即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可以同时接收第一信息,或者顺序接收第一信息。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接收的第一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全部或部分不同。第一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远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四信息。
本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向附近设备广播第四信息,中继设备为远端设备通信范围内的任意一个设备,中继设备能够接收到远端设备广播的第四信息。
步骤303,中继设备至少根据第四信息,确定是否响应第四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中继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第四信息包括远端设备需要的第二RSC。上述步骤303,具体包括:
中继设备根据第四信息中第二RSC,以及中继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响应第四信息。具体来说,若中继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第二RSC,则中继设备响应第四信息,即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第二RSC以及第二RSC对应的MBS标识。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中继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包括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第四信息包括远端设备需要的第二RSC。上述步骤303,具体包括:
中继设备根据第四信息中第二RSC,以及中继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响应第四信息。具体来说,若中继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包含第二RSC,则中继设备响应第四信息,即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第二RSC以及第二RSC对应的TMGI。
上述的两个可选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至少包括RSC与MBS标识(或TMGI)的映射关系。中继设备接收来自远端设备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包括远端设备需要的第二RSC。中继设备可根据第一信息以及第四信息,确定是否响应第四信息。由于中继设备接收的第一信息中包括RSC与MBS标识(或TMGI)的映射关系,若该映射关系包含第二RSC,中继设备可以基于该映射关系获取第二RSC对应的MBS标识(或TMGI),即可确定中继设备和远端设备均支持第二RSC以及第二RSC对应的MBS标识(或TMGI),从而向远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的响应消息。与现有发现流程相比,远端设备在接收到中继设备返回的响应消息后,无需再通过中继设备向网络询问是否允许中继某一MBS标识(或TMGI)的数据,因此节省了信令交互,提高系统的通信效率。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中继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不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第四信息包括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第二RSC用于指示远端设备需要的RSC,第二MBS标识用于指示远端设备需要的MBS的业务。上述步骤303,包括:
中继设备根据第四信息中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确定是否响应第四信息。具体来说,若第二RSC为中继设备支持的RSC,且第二MBS标识为中继设备支持的MBS标识,则中继设备响应第四信息,即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中继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不包括RSC与TMGI的映射关系,第四信息包括第二RSC以及第二TMGI,第二RSC用于指示远端设备需要的RSC,第二TMGI用于指示远端设备需要的MBS的业务。上述步骤303,包括:
中继设备根据第四信息中第二RSC以及第二TMGI,确定是否响应第四信息。具体来说,若第二RSC为中继设备支持的RSC,且第二TMGI为中继设备支持的TMGI,则中继设备响应第四信息,即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中继设备支持第二RSC以及第二TMGI。
上述的两个可选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不包括RSC与MBS标识(或TMGI)的映射关系。中继设备接收来自远端设备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包括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或第二TMGI),其中第二RSC用于指示远端设备需要的RSC,第二MBS标识(或第二TMGI)用于指示远端设备需要的MBS的业务。中继设备可直接根据第四信息,确定是否响应第四信息。由于中继设备接收的第四信息同时包含远端设备需要的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或第二TMGI),中继设备可直接判断自身是否支持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或第二TMGI),从而确定是否向远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的响应消息。与现有发现流程相比,远端设备无需在与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后,再通过中继设备向网络询问是否允许中继某一MBS标识(或TMGI)的数据,因此节省了信令交互,提高系统的通信效率。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下面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00,包括:获取模块401。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项:
中继服务码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数据网络名称DNN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模式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业务质量QoS参数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所述MBS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MBS标识包括临时移动组标识TMGI,所述TMGI用于指示所述MBS的业务。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L2和/或L3的中继服务。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401,用于: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或者
从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中继场景的远端设备和/或中继设备。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远端设备500包括:获取模块501,第一处理模块502以及第一发送模块503。
其中,获取模块501可执行图8所示获取模块401的各个步骤。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501,还用于:
接收来自中继设备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第一RSC,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第一RSC,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2,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所述第一RSC,所述远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所述第一RSC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RSC,所述第一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MBS的业务。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所述第一RSC以及所述第一MBS标识,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2,用于:
若所述第一RSC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RSC,且所述第一MBS标识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MBS标识,所述远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03,用于广播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所述中继设备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至少包括第二RSC,所述第二RSC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RSC。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信息至少包括第二RSC,包括:所述第四信息包括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所述第二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MBS的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可以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执行图6或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远端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中继设备600包括:获取模块601,第二发送模块602以及第二处理模块603。
其中,获取模块601可执行图8所示获取模块401的各个步骤。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602,用于广播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远端设备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所述远端设备为所述中继设备通信范围内的设备;所述第三信息至少包括第一RSC,所述第一RSC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RSC。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至少包括第一RSC,包括:所述第三信息包括 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所述第一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MBS的业务。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60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远端设备的第四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603,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第二RSC,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息中所述第二RSC,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603,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所述第二RSC,所述中继设备确定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信息包括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所述第二RSC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RSC,所述第二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MBS的业务。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息中所述第二RSC以及所述第二MBS标识,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603,用于:
若所述第二RSC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RSC,且所述第二MBS标识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MBS标识,所述中继设备确定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可以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执行图6或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网络设备700,包括:发送模块701。
发送模块7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项:
中继服务码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数据网络名称DNN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模式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业务质量QoS参数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所述MBS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MBS标识包括临时移动组标识TMGI,所述TMGI用于指示所述MBS的业务。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L2和/或L3的中继服务。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远端设备和/或中继设备。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远端设备和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相同的所述第一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分别为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远端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以及为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中继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远端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和所述中继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同的RSC,每个相同的RSC映射到相同的MBS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 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00,可以包括:
收发器801、处理器802、存储器803;
所述存储器803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802执行所述存储器803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802执行如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可选的,存储器803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802集成在一起。当所述存储器803是独立于处理器802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总线804,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803和处理器802。
可选的,处理器802可以为芯片。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策略控制功能PCF网元或者应用服务器AS,还可以是其他网元,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包括:
收发器901、处理器902、存储器903;
所述存储器903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902执行所述存储器903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902执行如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可选的,存储器903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902集成在一起。当所述存储器903是独立于处理器902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总线904,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903和处理器902。
可选的,处理器902可以为芯片。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中,“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68)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项:
    中继服务码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数据网络名称DNN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模式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业务质量QoS参数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所述MBS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S标识包括临时移动组标识TMGI,所述TMGI用于指示所述MBS的业务。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L2和/或L3的中继服务。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从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远端设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来自中继设备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第一RSC,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第一RSC,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第一RSC,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所述第一RSC,所述远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所述第一RSC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RSC,所述第一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MBS的业务;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所述第一RSC以及所述第一MBS标识,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所述第一RSC以及所述第一MBS标识,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包括:
    若所述第一RSC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RSC,且所述第一MBS标识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MBS标识,所述远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广播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所述中继设备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至少包括第二RSC,所述第二RSC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RSC。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至少包括第二RSC,包括:
    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所述第二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MBS的业务。
  15.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中继设备。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广播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远端设备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所述远端设备为所述中继设备通信范围内的设备;所述第三信息至少包括第一RSC,所述第一RSC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RSC。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至少包括第一RSC,包括:
    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所述第一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MBS的业务。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来自所述远端设备的第四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第二RSC,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中继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四信息中所述第二RSC,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四信息中所述第二RSC,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所述第二RSC,所述中继设备确定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包括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所述第二RSC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RSC,所述第二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MBS的业务;
    所述中继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四信息中所述第二RSC以及所述第二MBS标识,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四信息中所述第二RSC以及所述第二MBS标识,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二RSC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RSC,且所述第二MBS标识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MBS标识,所述中继设备确定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23.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项:
    中继服务码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数据网络名称DNN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模式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业务质量QoS参数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所述MBS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S标识包括临时移动组标识TMGI,所述TMGI用于指示所述MBS的业务。
  26. 根据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L2和/或L3的中继服务。
  28. 根据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远端设备和/或中继设备。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远端设备和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相同的所述第一信息。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分别为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 远端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以及为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中继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和所述中继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同的RSC,每个相同的RSC映射到相同的MBS标识。
  32.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项:
    中继服务码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数据网络名称DNN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模式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业务质量QoS参数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所述MBS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BS标识包括临时移动组标识TMGI,所述TMGI用于指示所述MBS的业务。
  35. 根据权利要求32-3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L2和/或L3的中继服务。
  37. 根据权利要求32-3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或者
    从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38. 根据权利要求32-3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远端设备。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中继设备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第一RSC,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所述远端设备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第一RSC,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所述第一RSC,所述远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42.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所述第一RSC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RSC,所述第一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MBS的业务;所述远端设备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所述第一RSC以及所述第一MBS标识,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一RSC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RSC,且所述第一MBS标识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MBS标识,所述远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
  44. 根据权利要求39-4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还包括:第一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广播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所述中继设备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至少包括第二RSC,所述第二RSC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RSC。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至少包括第二RSC,包括:
    所述第四信息包括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所述第二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MBS的业务。
  46. 根据权利要求32-3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中继设备。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广播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远端设备确定是否与所述中继设备建立PC5连接,所述远端设备为所述中继设备通信范围内的设备;所述第三信息至少包括第一RSC,所述第一RSC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RSC。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至少包括第一RSC,包括:
    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RSC以及第一MBS标识,所述第一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MBS的业务。
  49.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远端设备的第四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50.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第二RSC,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息中所述第二RSC,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51.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息中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包含所述第二RSC,所述中继设备确定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52.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包括第二RSC以及第二MBS标识,所述第二RSC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RSC,所述第二MBS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需要的MBS的业务;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息中所述第二RSC以及所述第二MBS标识,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53.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二RSC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RSC,且所述第二MBS标识为所述中继设备支持的MBS标识,所述中继设备确定响应所述第四信息。
  54.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与多播广播业务MBS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收发MBS数据。
  55.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项:
    中继服务码RSC与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数据网络名称DNN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模式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业务质量QoS参数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传输所述MBS的数据时使用的L2标识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接入技术或接入类型与所述MBS标识的映射关系。
  56.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BS标识包括临时移动组标识TMGI,所述TMGI用于指示所述MBS的业务。
  57. 根据权利要求54-56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
  58.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中继服务,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授权进行所述MBS的L2和/或L3的中继服务。
  59. 根据权利要求54-5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远端设备和/或中继设备。
  60.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远端设备和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相同的所述第一信息。
  61.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分别为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远端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以及为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中继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
  62. 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和所述中继设备特定的第一信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同的RSC,每个相同的RSC映射到相同的MBS标识。
  63.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4.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23-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5.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6.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3-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7.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8.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3-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97702.4A 2021-08-13 2021-08-13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2233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12617 WO2023015573A1 (zh) 2021-08-13 2021-08-13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3303A true CN117223303A (zh) 2023-12-12

Family

ID=85199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7702.4A Pending CN117223303A (zh) 2021-08-13 2021-08-13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3303A (zh)
WO (1) WO20230155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42963B2 (en) * 2016-12-02 2018-11-2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MBMS configuration between eNBs for V2X services
CN112788544B (zh) * 2019-11-07 2022-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901763A (zh) * 2020-04-24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54615B (zh) * 2021-02-10 2023-05-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播广播业务的通信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5573A1 (zh)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37065A1 (en) Network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143871B (zh) 网络连接方法、网络去连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6888459B (zh) 降低d2d信令开销与频谱资源干扰的信息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8366355B (zh)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WO202124943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150876A1 (zh) 会话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21613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4071697A (zh) 终端接入公私网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516645B2 (en) Cross-agency communication through an ad-hoc network slice
CN113747516B (zh)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84464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238692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390203A (zh) 选择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KR102290784B1 (ko) 네트워크에 의한 단말과 네트워크 간의 pdu 세션 연결의 업데이트 방안
WO202212664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以及网元
CN118044266A (zh) 无线通信方法、远端终端以及中继终端
WO2023015573A1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3019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2257733A1 (zh) 一种网络共享场景下的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07068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155046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36644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24001897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116560A1 (zh) 通信的方法与装置
WO2023134516A1 (zh) 一种广播通信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