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6445A - 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6445A
CN114666445A CN202210178008.1A CN202210178008A CN114666445A CN 114666445 A CN114666445 A CN 114666445A CN 202210178008 A CN202210178008 A CN 202210178008A CN 114666445 A CN114666445 A CN 114666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user
ear
user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80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6445B (zh
Inventor
张献春
赵忠会
林健新
胡燕
顾文彬
廖友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80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6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0048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24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6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该通话方法应用于该通话装置,该通话方法包括:该通话装置根据用户数据确定该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其中,佩戴状态包括单人佩戴或多人佩戴,用户数据包括该用户的语料特征;进一步地,该通话装置根据该佩戴状态,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该通话方法能够根据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和/或佩戴环境以及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Description

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话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
背景技术
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双耳的每个耳机虽然都有独立的通话功能,但由于手机侧只能提供一路麦克风(microphone,MIC)通路,所以只有一个耳机能听能说,另外一个耳机只能听不能说,由此导致TWS耳机无法自适应地将通话通道切换到通话质量比较好的那只耳机,并且当多人共用一副耳机时,由于只有一个耳机可以说话,另一个耳机的佩戴者说的话别人听不到,就会误认为耳机有问题,降低了用户的通话体验。
因此,如何提升用户使用TWS耳机时的通话体验,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该通话方法能够根据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和/或佩戴环境以及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话方法,该通话方法应用于通话装置,该通话方法包括:该通话装置根据用户数据确定该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其中,佩戴状态包括单人佩戴或多人佩戴,用户数据包括该用户的语料特征;该通话装置根据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切换通话通道。
其中,用户的语料特征可以是用户的语料在时域上的不同特征。
可选地,上述语料特征的判断可以是将用户的语料转化为语料相关的信号数据(例如:用户说话的频率、幅度、时域、语速、频谱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当该语料相关的信号数据满足第一范围时,则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状态;若不满足该第一范围,则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多人佩戴状态。其中,该第一范围是基于同一用户的语料信息的误差确定的。
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用户的语料是指用户的语音,用户的语料特征是指用户的语音特征,并且,在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语料都适用于该解释,在此做统一说明,当再次出现时,为了简洁,将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中的通话装置包括两个或多个通话个体,例如,可以是一副耳机,该幅耳机包括左耳机(或第一耳机)和右耳机(或第二耳机),并且该幅耳机中有一个耳机为主耳(作为通话通道),另一个耳机为从耳(不作为通话通道);还可以是一副耳机和一个终端设备,该副耳机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蓝牙连接;还可以是其他类似的通话装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话方法能够根据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并且,该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语料特征,由于用户的语料特征具有比较强的分辨率,能够使得通话装置所确定的佩戴状态更加准确;进一步地,该通话方法能够在通话装置处于不同的佩戴状态时,根据通话装置的佩戴环境和/或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该方法不需要用户手动取下耳机来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也没有较大的通话时延,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用户数据还包括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该通话装置根据该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包括:当RSSI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RSSI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通话装置确定该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当RSSI小于第一预设值或者大于第二预设值时,通话装置确定所述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
其中,可选地,第一预设值为-90dB,第二预设值为-50dB;另外,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还可以是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单人佩戴是指单人双耳佩戴。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话装置根据RSSI值判断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是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话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当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该通话装置根据其佩戴状态,切换通话通道,包括:通话装置获取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当第一耳机的通话质量优于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且当前第一耳机为从耳时,通话装置将通话通道切换至第一耳机;当第一耳机的通话质量差于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且当前第一耳机为主耳时,通话装置将通话通道切换至第二耳机,其中,从耳不作为通话通道,主耳作为通话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能够根据双侧耳机的通话质量,对通话通道进行智能和灵活的切换,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话质量是根据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处环境的噪音和/或通话的语音纯净度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能够判断双侧耳机中环境噪音更小和/或通话的语音纯净度更好的一侧,进而智能得将通话通道切换到更有利于通话的耳机侧进行通话,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话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当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该通话装置根据其佩戴状态,切换通话通道,包括:通话装置判断第一时间阈值内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是否有语料;当在该第一时间阈值内,第一耳机侧和第二耳机侧均有语料时,该通话装置将第一耳机侧和第二耳机侧中最先说话的一侧设置为通话通道;当在该第一时间阈值内,第一耳机侧和第二耳机侧只有一侧有语料时,所述通话装置将所述第一耳机侧和所述第二耳机侧中有语料的一侧设置为通话通道。
其中,第一时间阈值可以是一个时间范围,该范围可以是由通话装置通过用户的使用记录确定的,也可以是出厂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时间阈值还可以替换为其他的门限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当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双耳均有语料时,可以进一步判断最先说话的耳机侧是否为当前主耳,若是,则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若不是,则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可选地,当在第一时间阈值内,仅有一侧耳机有语料时,可以进一步判断有语料的一侧耳机是否为当前主耳,若是,则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若不是,则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能够对双耳侧的语料信息进行识别,并且根据语料信息的不同情况,在需要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时,进行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切换,通话过程也没有较大的时延,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用户数据还包括该用户的骨导数据。
其中,通话装置还可以包括骨导器件,用户的骨导数据由骨导器件测量所得。
可选地,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包括从耳侧的用户数据,第二用户数据包括所述主耳侧的用户数据。
可选地,第一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从耳侧的用户数据,第二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主耳侧的用户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话装置所获取的用户数据包括主耳侧的用户数据和从耳侧的用户数据,能够使得通话装置的用户数据得到汇总,为后续通话装置将主耳侧的用户数据和从耳侧的用户数据进行同步,以及通话装置根据该同步后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以及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等操作提供数据基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通话装置根据用户数据确定其佩戴状态之前,方法还包括:通话装置对用户数据进行同步。
可选地,通话装置进行状态同步,可以是在主耳侧进行状态同步,也可以是在终端设备侧进行状态同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话装置在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之前,先对从主耳侧获得的用户数据和从耳侧获得的用户数据进行状态同步,以便于后续通话装置根据该同步后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以及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等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话装置对用户数据进行同步,包括:主耳接收从耳发送的第一用户数据;通话装置在主耳侧对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进行同步。
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包括从耳侧的用户数据,第二用户数据包括所述主耳侧的用户数据。
可选地,第一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从耳侧的用户数据,第二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主耳侧的用户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当蓝牙传输为监听和转发情况下的状态同步方法,通过该方法,通话装置将主耳侧的用户数据和从耳侧的用户数据在主耳侧进行同步,以便于后续通话装置根据该同步后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以及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等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话装置对用户数据进行同步,包括:从耳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用户数据;主耳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用户数据;通话装置通过终端设备对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进行同步。其中,通话装置通过蓝牙与终端设备连接。
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包括从耳侧的用户数据,第二用户数据包括所述主耳侧的用户数据。
可选地,第一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从耳侧的用户数据,第二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主耳侧的用户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当蓝牙传输为双发情况下的状态同步方法,通过该方法,通话装置将主耳侧的用户数据和从耳侧的用户数据在设备侧进行同步,以便于后续通话装置根据该同步后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以及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等操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话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其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芯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被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装置进行状态同步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装置进行状态同步的另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装置确定其佩戴状态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耳的链路信号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的又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的又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话装置1100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话装置1200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装置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示意性交互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另外一些实施例”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耳机在不同的用户佩戴场景下的通话体验提升。
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双耳的每个耳机虽然都有独立的通话功能,但由于手机侧只能提供一路麦克风(microphone,MIC)通路,所以只有一个耳机能听能说,另外一个耳机只能听不能说,由此导致TWS耳机无法自适应地切换到通话质量比较好的那只耳机,并且如果多人共用一副耳机时,由于只有一个耳机可以说话,另一个耳机的佩戴者说的话别人听不到,就会误认为耳机有问题,通话体验不好。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当双人有交替通话的诉求时,需要用户手动做主从切换,将从耳切换为主耳;例如:用户手动把佩戴的主耳(SNK-1)摘下,使得主耳(SNK-1)和从耳(SNK-2)做主从切换,摘下的切换为从耳,佩戴的切换为主耳,此时SNK-2支持上行通话,也即:此时SNK-2能听能说,SNK-1能听不能说。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当双人有交替通话的诉求时,可以把从耳(SNK-2)MIC收音的数据,通过编码后通过串行端口规范(serial port profile,SPP)通道转发给主耳(SNK-1),主耳(SNK-1)接收到从耳(SNK-2)转发的数据后,解码再编码后通过面向同步连接(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ented,SCO)通道上送到手机,以此实现SNK-2支持上行通话。
因此,现有的解决方案虽然都能够使得用户在从耳有通话诉求时通过从耳上行通话,但是上述第一个解决方案需要用户通过佩戴或摘下做主从切换,切换上行出声耳机,该方案操作复杂,用户(特别是一些老年用户群体)可能会记不住;并且,共用耳机的两人交替发言时,需要两个用户通过反复摘戴耳机做主从耳切换,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还可能会导致收听内容的间断。上述第二个解决方案中,从耳的数据由主耳转发,这样会导致通话时延太大,同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用户的体验。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该通话方法能够根据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和/或佩戴环境以及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100包括:
步骤S101:通话装置确定该通话装置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应理解:本申请中的通话装置包括两个或多个通话个体,例如,可以是一副耳机,该幅耳机包括左耳机(或第一耳机)和右耳机(或第二耳机),并且该幅耳机中有一个耳机为主耳(作为通话通道),另一个耳机为从耳(不作为通话通道);还可以是一副耳机和一个终端设备,该副耳机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蓝牙连接;还可以是其他类似的通话装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以通话装置为一副耳机为例,如果两只耳机都不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则执行步骤S102;如果仅有一只耳机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则将处于佩戴状态的耳机作为通话通道;如果两只耳机都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则执行步骤S103。
可选地,通话装置可以包括检测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检测模块根据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示例性地,当用户数据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该检测模块确定通话装置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当用户数据大于第一门限值,该检测模块确定通话装置没有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其中,用户数据可以是用户的皮肤产生的红外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声音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其他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包括传感器单元、MIC、骨导器件、蓝牙、天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数据采集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传感器单元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sensor)、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还可以包括其他传感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门限值可以是佩戴检测门限值,具体地,可以是MIC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和骨导器件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差,还可以是一个红外强度阈值,还可以是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当MIC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和骨导器件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差小于或等于10分贝(dB)时,则检测模块确定通话装置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可选地,检测模块内设置有佩戴检测算法,该佩戴检测算法用于检测模块根据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应理解:当通话装置为耳机时,通话装置应分别检测每只耳机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也就是说,检测结果为两只耳机均不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两只耳机都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和仅有一只耳机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中的任意一项。
步骤S102:通话装置关闭通话功能。
可选地,通话装置包括控制模块,通话装置关闭其通话功能,可以是控制模块将通话装置切换为待机模式,不做信号处理;也可以是控制模块将通话装置切换为关机状态,不做信号处理,也不产生电量损耗;还可以是控制模块将通话装置切换为其他状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103:通话装置确定该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
通话装置确定该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是指通话装置确定该通话装置是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其中,单人佩戴是指用户处于单人双耳佩戴状态。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判断模块可以根据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是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包括传感器单元、MIC、骨导器件、蓝牙、天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数据采集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用户数据可以是蓝牙的RSSI指标,通话装置可以根据蓝牙的RSSI指标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
其中,用户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语料特征,语料特征可以是用户的语料在时域上的不同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用户的语料特征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可以是通过通话装置判断有无有效语音来确定,具体可以是通话装置的主耳麦克风和从耳麦克风分别拾取满足预设时长的语音,再进一步进行判断有无话音活动,从而判断该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其中,该预设时长可以是通话装置出厂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的,还可以是通话装置根据用户的使用记录设置或者更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用户的语料特征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可以是通话装置通过语音分析提取出用户说话的频率、幅度、时域、语速、频谱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再根据提取出的用户说话的频率、幅度、时域、语速、频谱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进行确定。例如:可以是比较主耳麦克风和从耳麦克风的语音相似度来判断该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当主耳麦克风和从耳麦克风的语音相似度满足第一范围时,则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状态;若不满足该第一范围,则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多人佩戴状态。其中,该第一范围是基于同一用户的语音信息(例如:频率、幅度、时域、语速、频谱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的误差确定的。
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用户的语料是指用户的语音,用户的语料特征是指用户的语音特征,并且,在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语料都适用于该解释,在此做统一说明,当再次出现时,为了简洁,将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步骤S104:通话装置根据其佩戴状态切换通话通道。
当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该通话装置可以进一步根据该通话装置的佩戴环境和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进而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其中,通话装置的佩戴环境可以根据通话装置所处环境的噪音大小确定,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可以根据通话的语音纯净度确定。当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该通话装置可以进一步根据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进而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其中,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可以是该佩戴用户是否同时说话。
可选地,当步骤S103中判断模块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为多人佩戴时,判断主从耳是否同时说话。若同时说话,则将最先说话的耳机侧作为主耳,并且保留该主耳作为通话通道;若不同时说话,则切换模块开启智能切换模式,将通话通道切换至说话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话方法能够根据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并且,该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语料特征,由于用户的语料特征具有比较强的分辨率,能够使得通话装置所确定的佩戴状态更加准确;进一步地,该通话方法能够在通话装置处于不同的佩戴状态时,根据通话装置的佩戴环境和/或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该方法不需要用户手动取下耳机来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也没有较大的通话时延,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示例性的,图2示出了通话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通话方法200应用于通话装置,该通话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也可以叫做左耳机和右耳机),该第一耳机和该第二耳机中有一个为主耳(可作为通话通道),另一个为从耳(不可作为通话通道),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包括:
步骤S201:通话装置收集用户数据。
可选地,通话装置可以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该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传感器单元、MIC、骨导器件、蓝牙中的一种或多种。数据采集模块对用户数据进行收集。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可以指由通话装置直接采集得到的原始的用户数据,还可以指原始的用户数据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得到的用户数据。
可选地,用户数据可以包括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包括从耳侧的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从耳侧的用户数据,第二用户数据包括主耳侧的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主耳侧的用户数据。该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语料特征。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收集用户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通话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内部构造相同,也就是说,本申请中所述的“通话装置收集用户数据”应该理解为“第一耳机收集第一耳机侧的用户数据,第二耳机收集第二耳机侧的用户数据”,类似地,本实施例中步骤S202~步骤S206所述的操作,执行主体也分别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
步骤S202:通话装置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该数据处理模块对步骤S201中所收集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可选地,数据处理模块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是进行上层应用所需要的器件信号的滤波处理和/或数模转换等;还可以是在所述滤波处理和/或数模转换之前,进行传感器(Sensor)数据算法预处理,还可以是其他方式的数据处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203:通话装置确定通话装置是否处于正在佩戴的状态。如果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都不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则执行步骤S204;如果仅有一只耳机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则执行步骤S205;如果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都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则执行步骤206。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根据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示例性地,当用户数据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该检测模块确定通话装置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当用户数据大于第一门限值,该检测模块确定通话装置没有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其中,用户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皮肤产生的红外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声音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其他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包括传感器单元、MIC、骨导器件、蓝牙、天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数据采集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传感器单元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sensor)、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还可以包括其他传感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门限值可以是佩戴检测门限值,具体地,可以是MIC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和骨导器件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差,还可以是一个红外强度阈值,还可以是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当MIC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和骨导器件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差小于或等于10分贝(dB)时,则检测模块确定通话装置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可选地,检测模块内设置有佩戴检测算法,该佩戴检测算法用于检测模块根据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步骤S204:通话装置关闭通话功能。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通话装置关闭其通话功能,可以是控制模块将通话装置切换为待机模式,不做信号处理,也可以是控制模块将通话装置切换为关机状态,不做信号处理,也不产生电量损耗,还可以是控制模块将通话装置切换为其他状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205:通话装置将处于用户佩戴状态的耳机作为通话通道。
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只有一个耳机为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时,可以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的状态,并且将正在佩戴的耳机作为主耳,使得通话通道保持在正在佩戴的耳机侧,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其中,可选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只有一个耳机为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可以是一个耳机在耳机盒内,另一个耳机为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也可以是一个耳机与另一个用户正在佩戴的耳机距离超过一定范围(如5m)后,主耳和从耳之间没有建立链路/链路不稳定。
步骤S206:通话装置获取用户数据信息。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包括状态处理模块,该状态处理模块包括左耳状态处理模块和右耳状态处理模块,在通话装置确定其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后,左耳状态处理模块从左耳侧的数据处理模块获取左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右耳状态处理模块从右耳侧的数据处理模块获取右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
该用户数据信息可以为步骤S201中所述的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关于该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的解释在步骤S201中已经做出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该用户数据信息可以为传感器单元、天线、MIC、骨导器件、蓝牙中的一种或多种装置采集的用户数据,其中,传感器、天线,蓝牙采集的数据可以用于判断RSSI指标或获取MIC,骨导器件采集的数据可以在后续步骤中用于双耳中的信息比对,进而判断通话装置为多人佩戴还是单人佩戴。
步骤S207:通话装置进行状态同步。
通话装置将在步骤S206中通话装置获取的用户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同步。其中,数据同步可以是在耳机侧进行同步,也可以是在设备侧进行同步。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可以包括状态同步模块,由状态同步模块进行状态同步操作。
步骤S208:通话装置确定所述佩戴为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若为单人佩戴,则执行步骤S209,若为多人佩戴,则执行步骤S214;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判断模块可以根据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是处于单人佩戴状态还是多人佩戴状态。
可选地,通话装置可以根据蓝牙的RSSI指标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
其中,用户数据可以是用户的语料特征,语料特征可以是用户的语料在时域上的不同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用户的语料特征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可以是通过通话装置判断有无有效语音来确定,具体可以是通话装置的主耳麦克风和从耳麦克风分别拾取满足预设时长的语音,再进一步进行判断有无话音活动,从而判断该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其中,该预设时长可以是通话装置出厂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的,还可以是通话装置根据用户的使用记录设置或者更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用户的语料特征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可以是通话装置通过语音分析提取出用户说话的频率、幅度、时域、语速、频谱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再根据提取出的用户说话的频率、幅度、时域、语速、频谱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进行确定。具体的:可以是比较主耳麦克风和从耳麦克风的语音相似度来判断该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当主耳麦克风和从耳麦克风的语音相似度满足第一范围时,则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状态;若不满足该第一范围,则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多人佩戴状态。其中,该第一范围是基于同一用户的语音信息(例如:频率、幅度、时域、语速、频谱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的误差确定的。
可选地,判断模块可以包括左耳状态分析模块和右耳状态分析模块,左耳状态分析模块从左耳状态处理模块中获取左耳侧用户数据中的MIC数据或骨声纹数据,右耳状态分析模块从右耳状态处理模块中获取右耳侧用户数据中的MIC数据或骨声纹数据,再将获取的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及算法处理,然后通过相干性比对识别出是同一个人说话还是多个人说话。如果是同一个人说话,则确定所述通话装置为单人佩戴状态,如果是多个人说话,则确定所述通话装置为多人佩戴状态。其中,相干性对比可以理解为相似性对比。
步骤S209:通话装置判断第一耳机的通话质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若是,则执行步骤S210,若否,则执行步骤S212。
通话装置具有通话质量判断功能,在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之前,对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进行判断,识别出两只耳机中通话质量更好的耳机。
其中,可选地,通话装置可以通过对步骤S206中获得的用户数据信息中的MIC数据进行相干性比对,从而进行通话质量的判断。示例性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可以根据耳机所处环境的噪音大小和通话的语音纯净度确定。具体可以是根据步骤S206中获得的用户数据信息中的MIC数据和骨导数据等确定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处环境的噪音大小和/或通话的语音纯净度。
步骤S210:通话装置判断第一耳机是否为主耳,若否,则执行步骤S211。
由于用于通话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必然有一个为主耳(作为通话通道),另一个为从耳(不作为通话通道),而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作为主耳还是从耳的角色是不固定的,所以通话装置需要先明确当前的主耳和从耳,再确定是否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步骤S211:通话装置将通话通道切换至第一耳机。
当通话装置确定第一耳机的通话质量优于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并且当前第一耳机为从耳时,通话装置将通话通道切换至第一耳机,此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完成主从耳的切换。
当通话装置确定第一耳机的通话质量优于或等于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并且当前第一耳机为主耳时,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可以包括切换模块,该步骤中的通话通道的切换操作可以由切换模块执行。
步骤S212:通话装置判断第一耳机是否为主耳,若是,则执行步骤S213。
由于用于通话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必然有一个为主耳(作为通话通道),另一个为从耳(不作为通话通道),而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作为主耳还是从耳的角色是不固定的,所以通话装置需要先明确当前的主耳和从耳,再确定是否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步骤S213:通话装置将通话通道切换至第二耳机。
当通话装置确定第一耳机的通话质量差于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并且当前第一耳机为主耳时,通话装置将通话通道切换至第二耳机,此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完成主从耳的切换。
当通话装置确定第一耳机的通话质量差于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并且当前第一耳机为从耳时,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可以包括切换模块,该步骤中的通话通道的切换操作可以由切换模块执行。
步骤S214:通话装置判断在第一时间阈值内,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是否有语料,若均有语料,则执行步骤S215,若仅一侧有语料,则执行步骤S216。
其中,语料是指用户的语音,第一时间阈值是一个时间范围,该范围可以是由通话装置通过用户的使用记录确定的,也可以是出厂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时间阈值还可以替换为其他的门限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215:通话装置将在第一时间阈值内最先说话的耳机侧设置为通话通道。
应理解,最先说话的耳机侧是指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侧中最先产生语料的一侧。步骤S215执行完成之后,该最先说话的耳机侧为主耳。
可选地,在通话装置将最先说话的耳机侧设置为通话通道之前,可以先进行主耳和从耳的判断,当该最先说话的耳机侧为主耳时,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当该最先说话的耳机侧为从耳时,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步骤S216:通话装置将在第一时间阈值内有语料的耳机侧设置为通话通道。
应理解,步骤S215执行完成之后,该有语料的耳机侧为主耳。
可选地,在通话装置将有语料的耳机侧设置为通话通道之前,可以先进行主耳和从耳的判断,当该有语料的耳机侧为主耳时,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当该有语料的耳机侧为从耳时,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步骤S217:开启耳机通话功能。
当通话装置确定通话通道之后,开启耳机的通话功能,用户进行通话。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通话装置为耳机为例,当同一个人佩戴两个耳机时,通话装置能够判断双耳中哪边噪声更小和/或通话的语音纯净度更好,进而智能得将通话通道切换到更有利于通话的耳机侧进行通话;当多人分别佩戴两个耳机时,通话装置能够根据用户数据来识别出说话主体,并根据用户的通话情况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不需要用户主动取下耳机来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也没有较大的通话时延,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通话装置进行状态同步的过程,图3示出了通话装置进行状态同步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该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于通话装置在蓝牙传输为监听和转发情况下的状态同步。
如图3所示,通话装置的主耳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蓝牙建立连接,从耳与终端设备之间未建立连接,而是与主耳之间建立了蓝牙连接。该方法300包括:
步骤S301:从耳通过蓝牙将第一用户数据传输到主耳。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包括从耳侧的用户数据。
可选地,从耳侧的用户数据包括从从耳侧的状态处理模块中获取的用户数据信息,可以是传感器单元、天线、MIC、骨导器件、蓝牙中的一种或多种装置采集的用户数据,或者是上述采集的用户数据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之后得到的用户数据信息,还可以是其他用户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302:通话装置在主耳侧进行状态同步。
通话装置可以从主耳侧的状态处理模块中获取第二用户数据,该第二用户数据为主耳侧的用户数据。主耳接收到从耳发送的第一用户数据之后,在主耳侧对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进行同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话装置在蓝牙传输为监听和转发情况下的状态同步方法,通过该方法,通话装置将主耳侧的用户数据和从耳侧的用户数据在主耳侧进行同步,以便于后续通话装置根据该同步后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以及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等操作。
与图3所示实施例并列的,图4示出了通话装置进行状态同步的另一种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通话装置在蓝牙传输为双发情况下的状态同步。
如图4所示,通话装置的主耳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蓝牙建立连接,从耳与终端设备之间同样通过蓝牙建立连接,主耳和从耳之间未建立连接。该方法400包括:
步骤S401:主耳通过蓝牙向终端设备传输第二用户数据,其中,该第二用户数据包括主耳侧的用户数据。
可选地,主耳侧的用户数据包括从主耳侧的状态处理模块中获取的用户数据信息,可以是主耳侧的传感器单元、天线、MIC、骨导器件、蓝牙中的一种或多种装置采集的用户数据,或者是上述采集的用户数据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之后得到的用户数据信息,还可以是其他用户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402:从耳通过蓝牙向终端设备传输第一用户数据。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包括从耳侧的用户数据。
可选地,从耳侧的用户数据包括从主耳侧的状态处理模块中获取的用户数据信息,可以是从耳侧的传感器单元、天线、MIC、骨导器件、蓝牙中的一种或多种装置采集的用户数据,或者是上述采集的用户数据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之后得到的用户数据信息,还可以是其他用户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步骤S401和步骤S402的执行顺序不限定,可以是步骤S401和步骤S402同时进行,也可以是步骤S401和步骤S402不同时进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403:通话装置在终端设备侧进行状态同步。
可选地,终端设备接收到从耳和主耳分别发送的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之后,在终端设备侧对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进行同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话装置在蓝牙传输为双发情况下的状态同步方法,通过该方法,主耳侧和从耳侧的用户数据在设备侧(例如:终端设备侧)进行同步,以便于后续通话装置根据该同步后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以及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等操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通话装置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的过程,图5示出了通话装置根据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500包括:
步骤S501~步骤S502与步骤S301~步骤S302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03:通话装置确定通话装置(主耳和从耳)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如果主耳和从耳都不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则执行步骤S504;如果主耳和从耳中只有一只耳机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则执行步骤S505;如果主耳和从耳都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则执行步骤S506。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根据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示例性地,当主耳侧的用户数据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该主耳侧的检测模块确定主耳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当主耳侧的用户数据大于第一门限值,该主耳侧的检测模块确定主耳没有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类似的,当从耳侧的用户数据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该从耳侧的检测模块确定从耳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当从耳侧的用户数据大于第一门限值,该从耳侧的检测模块确定从耳没有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其中,用户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皮肤产生的红外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声音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其他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关于第一门限值的解释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已经做出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04:通话装置关闭通话功能。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通话装置关闭其通话功能,可以是控制模块将通话装置切换为待机模式,不做信号处理,也可以是控制模块将通话装置切换为关机状态,不做信号处理,也不产生电量损耗,还可以是控制模块将通话装置切换为其他状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通话装置关闭通话功能后,默认使用手机麦克风进行通话。
步骤S505:通话装置将佩戴的耳机设置为通话通道。
当只有一只耳机为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时,可以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的状态,并且将正在佩戴的耳机作为主耳,使得通话通道保持在正在佩戴的耳机侧,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其中,可选的,主耳和从耳中只有一个耳机为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可以是一个耳机在耳机盒内,另一个耳机为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也可以是一个耳机与另一个用户正在佩戴的耳机距离超过一定范围(如5m)后,主耳和从耳之间没有建立链路/链路不稳定。
应理解:当主耳和从耳中只有一个耳机为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时,是无法监听到RSSI值的。
步骤S506:主耳检测双耳的链路信号强度(RSSI)。
步骤S507:通话装置判断RSSI是否满足RSSI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RSSI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若满足,则通话装置确定其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的状态;若不满足,则通话装置确定其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的状态。其中,不满足的情况包括:RSSI小于第一预设值,或者RSSI大于第二预设值。
其中,可选地,第一预设值为-90dB,第二预设值为-50dB;另外,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还可以是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通话装置在通话模式下,默认是主耳麦克风开启,从耳监听主从链路之间的RSSI,当RSSI小于第一预设值,或者RSSI大于第二预设值(即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从耳打开麦克风拾音。
其中,从耳打开麦克风后,在蓝牙传输为双发的模式下,蓝牙通路可以同时采集两路数据,并发给终端设备做状态同步处理;在蓝牙传输为转发的模式下,从耳录音后通过蓝牙转发给主耳,主耳对两路数据进行状态同步后,发送给终端设备。
可选地,通话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上述操作可以由该判断模块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话装置根据RSSI值判断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是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通话装置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时,双耳之间的链路情况,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双耳的链路信号示意图。
如图6所示,图6中的(a)为两只耳机都处于用户佩戴状态,并且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状态(也即:RSSI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RSSI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双耳之间的链路信号示意图;图6中的(b)和图6中的(c)为通话装置处于双人佩戴状态(也即:RSSI小于第一预设值,或者RSSI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双耳之间的链路信号示意图;图6中的(d)为仅有一只耳机处于用户佩戴状态时,双耳之间的链路信号示意图。由图6中的(a)可知,当两只耳机都处于用户佩戴状态,并且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状态(即主耳和从耳均由同一用户同时佩戴)时,双耳链路存在,并且会穿头;由图6中的(6)和图6中的(c)可知,当通话装置处于双人佩戴状态(即主耳和从耳分别由两个不同用户同时佩戴)时,双耳链路存在,并且可能会穿头,也可能不会穿头,当两个不同的用户将耳机戴在离对方距离更近的耳朵侧时,双耳链路不会穿头;当两个不同的用户将耳机戴在离对方距离更远的耳朵侧时,双耳链路会穿头;由图6中的(d)可知,仅有一只耳机处于用户佩戴状态时,主耳和从耳之间没有建立链路/链路不稳定,其中,主耳和从耳中只有一个耳机为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可以是一个耳机在耳机盒内,另一个耳机为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也可以是一个耳机与另一个用户正在佩戴的耳机距离超过一定范围(如5m)后,主耳和从耳之间没有建立链路/链路不稳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通话装置处于用户不同的佩戴状态时,双耳之间的链路情况示意图。RSSI的建立,不仅能够使得通话装置更加准确高效得确定用户的佩戴状态,还能够为后续通话装置实现主从耳的状态同步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更好地理解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切换的过程,图7示出了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切换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通话装置在蓝牙传输为监听和转发情况下的通话通道切换。如图7所示,该方法700包括:
步骤S701~步骤S702与步骤S301~步骤S302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03:通话装置确定主耳和从耳的语音质量。
可选地,通话装置在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之前,对主耳和从耳的通话质量进行判断,识别出主耳和从耳中通话质量更好的耳机侧。
其中,可选地,通话装置可以通过步骤S206中状态处理模块获取得到的数据信息中的MIC数据进行相干性比对,从而进行通话质量的判断,识别出主从耳机中通话质量更好的耳机。
可选地,单人佩戴时,通过上述相干性对比判断通话质量,具体可以是根据步骤S206中状态处理模块获取得到的数据信息中的MIC数据和骨导数据等判断主从耳的环境噪音大小和/或通话的语音纯净度,再进一步确定主耳和从耳的通话质量。
当主耳的通话质量更好时,通话装置保留当前主耳,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当从耳的通话质量更好时,通话通道进行将当前的主耳和从耳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也就是主耳和从耳的切换。
应理解,该实施例适用于主耳和从耳明确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方法中,不需要判断当前谁是主耳和谁是从耳。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蓝牙传输为监听和转发的情况下,当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能够根据其所处的环境的噪音大小和/或通话的语音纯净度,智能的将通话通道切换至语音质量更好的一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与图7所示实施例并列的,图8示出了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状态时,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切换的又一种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通话装置在蓝牙传输为双发情况下的通话通道切换。如图8所示,该方法800包括:
步骤S801~步骤S803与步骤S401~步骤S403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04与步骤S703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该实施例适用于主耳和从耳明确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方法中,不需要判断当前谁是主耳和谁是从耳。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蓝牙传输为双发的情况下,当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能够根据其所处的环境的噪音大小和/或通话的语音纯净度,智能的将通话通道切换至语音质量更好的一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图9示出了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切换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通话装置在蓝牙传输为监听和转发情况下的通话通道切换。如图9所示,该方法900包括:
步骤S901~步骤S902与步骤S301~步骤S302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903:通话装置判断第一时间阈值内主耳和从耳是否有语料。若主耳和从耳均有语料,则执行步骤S804,若主耳没有语料,则执行步骤S905。
其中,语料是指用户的语音,第一时间阈值是一个时间范围,该范围可以是由通话装置通过用户的使用记录确定的,也可以是出厂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时间阈值还可以替换为其他的门限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904:保留主耳作为通话通道。
当在第一时间阈值内主耳和从耳均有语料时,通话装置不做通话通道的切换,保留当前的主耳作为通话通道。
可选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通话的实际需要,在第一时间阈值内主耳和从耳均有语料时,先判断当前的主耳是否是在该第一时间阈值内最先产生语料(也即:最先说话)的耳机侧,若是,则保留当前主耳作为通话通道,若不是,则通话装置将在该第一时间阈值内最先产生语料(也即:最先说话)的耳机侧设置为通话通道。
步骤S905:通话装置进一步判断该第一时间阈值内从耳是否有语料。若有,则执行步骤S906;若没有,则执行步骤S907。
其中,主耳没有语料,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主耳和从耳均没有语料;主耳没有语料,从耳有语料。
步骤S906: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当主耳没有语料,从耳有语料时,通话装置将当前的从耳切换为主耳(也可以叫做:主从切换)。
步骤S907: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当主耳和从耳均没有语料时,通话装置不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应理解,该实施例适用于主耳和从耳明确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方法中,不需要判断当前谁是主耳和谁是从耳。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蓝牙传输为监听和转发的情况下,当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能够根据主耳侧和从耳侧的通话情况智能的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及时地将通话通道切换至有通话需求的耳机侧,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与图9所示实施例并列的,图10示出了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进行通话通道切换的又一种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通话装置在双发方案下的通话通道切换。如图10所示,该方法1000包括:
步骤S1001~步骤S1003与步骤S401~步骤S403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004~步骤S1008与步骤S903~步骤S907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该实施例适用于主耳和从耳明确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方法中,不需要判断当前谁是主耳和谁是从耳。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蓝牙传输为双发的情况下,当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通话装置能够根据主耳侧和从耳侧的通话情况智能的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及时地将通话通道切换至有通话需求的耳机侧,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10中的例子仅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例示的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图1至图10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至图10中的例子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图中的示意并不对执行顺序造成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图中的示例,可以对各个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灵活调整。并且,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并且,上述步骤并非是必选的步骤,当在其中一个或多个步骤缺少时也能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其对应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比如其当前所基于的方案,而独立实施,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依据需求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装置也可以相应的实现这些特征或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并且实施例中出现的各个术语的解释或说明可以在各个实施例中互相参考或解释,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上述各个过程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或序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话装置1100的示意性框架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1100包括检测模块1101,判断模块1102和切换模块1103。具体地:
检测模块1101,用于检测通话装置1100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可选地,通话装置1100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检测模块1101用于根据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示例性地,当用户数据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该检测模块1101确定通话装置1100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当用户数据大于第一门限值,该检测模块1101确定通话装置1100没有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其中,用户数据可以是用户的皮肤产生的红外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声音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其他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包括传感器单元、MIC、骨导器件、蓝牙、天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数据采集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传感器单元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sensor)、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还可以包括其他传感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门限值可以是佩戴检测门限值,具体地,可以是MIC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和骨导器件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差,还可以是一个红外强度阈值,还可以是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当MIC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和骨导器件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差小于或等于10分贝(dB)时,则检测模块1001确定通话装置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可选地,检测模块1101内设置有佩戴检测算法,该佩戴检测算法用于检测模块1101根据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1100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应理解:本申请中的通话装置包括两个或多个通话个体,例如,可以是一副耳机,该幅耳机包括左耳机(或第一耳机)和右耳机(或第二耳机),并且该幅耳机中有一个耳机为主耳(作为通话通道),另一个耳机为从耳(不作为通话通道);还可以是一副耳机和一个终端设备,该副耳机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蓝牙连接;还可以是其他类似的通话装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以通话装置为一副耳机为例,检测模块1101检测的结果为两只耳机都不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仅有一只耳机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和两只耳机都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判断模块1102,用于当两只耳机都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时,确定该通话装置1100的佩戴状态。
判断模块1002具体用于判断通话装置1100是多人佩戴还是单人佩戴。其中,单人佩戴是指单人双耳佩戴。
可选地,判断模块1102用于根据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1000是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
其中,用户数据可以是蓝牙的RSSI指标,通话装置可以根据蓝牙的RSSI指标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
其中,用户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语料特征,语料特征可以是用户的语料在时域上的不同特征。
其中,用户的语料是指用户的语音,用户的语料特征是指用户的语音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用户的语料特征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可以是通过通话装置判断有无有效语音来确定,具体可以是通话装置的主耳麦克风和从耳麦克风分别拾取满足预设时长的语音,再进一步进行判断有无话音活动,从而判断该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其中,该预设时长可以是通话装置出厂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的,还可以是通话装置根据用户的使用记录设置或者更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用户的语料特征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可以是通话装置通过语音分析提取出用户说话的频率、幅度、时域、语速、频谱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再根据提取出的用户说话的频率、幅度、时域、语速、频谱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进行确定。例如:可以是比较主耳麦克风和从耳麦克风的语音相似度来判断该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当主耳麦克风和从耳麦克风的语音相似度满足第一范围时,则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单人佩戴状态;若不满足该第一范围,则确定通话装置处于多人佩戴状态。其中,该第一范围是基于同一用户的语料信息的误差确定的。
可选地,通话装置1100包括处理模块,判断模块1102可以包含于通话装置的处理模块中。
切换模块1103,用于根据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切换通话通道。
当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切换模块1103用于进一步根据该通话装置1100的佩戴环境和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进而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其中,通话装置1100的佩戴环境可以根据通话装置1100所处环境的噪音大小确定,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可以根据通话的语音纯净度确定。
当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切换模块1103可以进一步根据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进而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其中,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可以是该佩戴用户是否同时说话。
可选地,当步骤S103中判断模块1102确定通话装置1100的佩戴为多人佩戴时,判断主从耳是否同时说话。若同时说话,则将最先说话的耳机侧作为主耳,并且保留该主耳作为通话通道;若不同时说话,则切换模块1103开启智能切换模式,将通话通道切换至说话一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各项功能可以在同一单元完成,也可以在不同单元完成,还可以是不同单元集成在一起完成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话方法能够根据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并且,该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语料特征,由于用户的语料特征具有比较强的分辨率,能够使得通话装置所确定的佩戴状态更加准确;进一步地,该通话方法能够在通话装置处于不同的佩戴状态时,根据通话装置的佩戴环境和/或佩戴用户的通话情况,实现通话通道的智能切换,该方法不需要用户手动取下耳机来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也没有较大的通话时延,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在图1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装置1200的示意性框架图。如图12所示,该通话装置1200包括左耳机,右耳机和终端设备。左耳机包括处理模块1201-1、数据采集模块1202-1、检测模块1203-1、蓝牙模块1204-1、供电模块1205-1、存储器1206-1和扬声器1207-1;右耳机包括处理模块1201-2、数据采集模块1202-2、检测模块1203-2、蓝牙模块1204-2、供电模块1205-2、存储器1206-2和扬声器1207-2;终端设备包括蓝牙模块1208、处理模块1209、供电模块1210、显示器1211和存储器1212。具体的:
处理模块1201-1: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1102-1采集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具体的,可以用于左耳侧的信号及数据处理,也可以用于左耳侧的数据处理,还可以用于左耳侧的状态处理,还可以用于进行其他相关的处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处理模块1201-1包括信号及数据处理模块、左耳数据处理模块和左耳状态处理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地:
信号及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上层应用所需要的器件信号的滤波处理及数模转换等。
左耳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左耳侧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用户数据的算法预处理。
左耳状态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左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
在通话装置1200确定其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后,左耳状态处理模块从左耳侧的数据处理模块获取左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
该左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可以为步骤S201中所述的第二用户数据,关于该第二用户数据的解释在步骤S201中已经做出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该左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可以为左耳侧的传感器单元、天线、MIC、骨导器件、蓝牙中的一种或多种装置采集的用户数据,其中,传感器、天线,蓝牙采集的数据可以用于判断RSSI指标或获取MIC,骨导器件采集的数据可以在后续步骤中用于双耳中的信息比对,进而判断通话装置1200为多人佩戴还是单人佩戴。
可选地,信号及数据处理模块、左耳数据处理模块和左耳状态处理模块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可以合并为一个第一数据处理模块,该第一数据处理模块同时具有信号及数据处理模块、左耳数据处理模块和左耳状态处理模块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功能。此外,该第一数据处理模块还可以包括其他数据处理模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处理模块1201-1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通话装置1200的佩戴状态,即:确定所述佩戴状态为单人双耳佩戴还是单人单耳佩戴还是多人佩戴。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数据确定通话装置1200是处于单人双耳佩戴状态还是单人单耳佩戴状态还是多人佩戴状态。
其中,用户数据可以是用户的语料特征,语料特征可以是用户的语料在时域上的不同特征。
与左耳机类似的,处理模块1201-2: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1102-2采集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具体的,可以用于右耳侧的信号及数据处理,也可以用于右耳侧的数据处理,还可以用于右耳侧的状态处理,还可以用于进行其他相关的处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处理模块1201-2包括信号及数据处理模块、右耳数据处理模块和右耳状态处理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地:
信号及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上层应用所需要的器件信号的滤波处理及数模转换等。
右耳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右耳侧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用户数据的算法预处理。
右耳状态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右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
在通话装置1200确定其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后,右耳状态处理模块从右耳侧的数据处理模块获取右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
该右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可以为步骤S201中所述的第二用户数据,关于该第二用户数据的解释在步骤S201中已经做出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该右耳侧的用户数据信息可以为右耳侧的传感器单元、天线、MIC、骨导器件、蓝牙中的一种或多种装置采集的用户数据,其中,传感器、天线,蓝牙采集的数据可以用于判断RSSI指标或获取MIC,骨导器件采集的数据可以在后续步骤中用于双耳中的信息比对,进而判断通话装置1200为多人佩戴还是单人佩戴。
可选地,信号及数据处理模块、右耳数据处理模块和右耳状态处理模块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可以合并为一个第二数据处理模块,该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同时具有信号及数据处理模块、右耳数据处理模块和右耳状态处理模块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功能。此外,该第二数据处理模块还可以包括其他数据处理模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数据采集模块1202-1,用于采集左耳侧的用户数据。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可以指由通话装置1200直接采集得到的原始的用户数据,还可以指原始的用户数据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得到的用户数据。
可选地,用户数据可以包括左耳侧的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左耳侧的用户数据。该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语料特征。
可选地,数据采集模块1202还可以用于收集其他用户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包括传感器单元、MIC、骨导器件、蓝牙、天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数据采集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可选地,MIC用于对用户的声音信号和/或耳机所处环境的声音信号的收集;骨导器件用于对用户的语料进行收集;传感器单元用于进行通话装置1200的佩戴状态检测;蓝牙用于进行双耳的RSSI指标收集及检测。
其中,用户数据具体可以是用户所佩戴的耳机所处的环境的噪音(例如:分贝值),还可以是MIC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和骨导器件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差,还可以是一个用户的皮肤相关的红外强度值,还可以是其他相关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与左耳侧类似的,数据采集模块1202-2,用于采集右耳侧的用户数据。
可选地,用户数据可以包括右耳侧的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经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后的右耳侧的用户数据。该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语料特征。
可选地,数据采集模块1202-2还可以用于收集其他用户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关于数据采集模块1202-2和右耳侧的用户数据的解释与左耳侧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检测模块1203-1,用于检测通话装置1200的左耳机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检测模块1203-1用于根据数据采集模块1202-1采集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1200的左耳机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示例性地,当左耳侧的用户数据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该检测模块1203-1确定通话装置1200的左耳机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当左耳侧的用户数据大于第一门限值,该检测模块1203-1确定通话装置1200的左耳机没有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其中,左耳侧的用户数据可以是用户的皮肤产生的红外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声音数据,还可以是用户的其他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门限值可以是佩戴检测门限值,具体地,可以是左耳机的MIC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和骨导器件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差,还可以是一个红外强度阈值,还可以是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当左耳机的MIC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和骨导器件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差小于或等于10分贝(dB)时,则检测模块1203-1确定通话装置1200的左耳机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可选地,检测模块1203-1内设置有佩戴检测算法,该佩戴检测算法用于检测模块1203-1根据数据采集模块1202-1采集的用户数据判断通话装置1200的左耳机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类似的,检测模块1203-2,用于检测通话装置1200的右耳机是否处于用户正在佩戴的状态。
其中,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描述与左耳侧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蓝牙模块1204-1,左耳侧的蓝牙模块1204-1和右耳侧的蓝牙模块1204-2可以通过蓝牙连接。
其中,蓝牙模块1204-1和蓝牙模块1204-2分别包括切换模块,用于根据通话装置1200的佩戴状态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
当通话装置1200的佩戴状态为单人双耳佩戴时,通话装置1200用于将通话质量更好的耳机侧设置为通话通道。具体的通话质量判断方法以及通话通道的切换方法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做出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当通话装置1200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且在第一时间阈值内,两只耳机侧同时说话(均有语料)时,切换模块1211将最先说话的耳机侧设置为通话通道。
可选地,第一时间阈值还可以替换为其他门限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当通话装置1200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且在第一时间阈值内,两只耳机中只有一侧有语料,则切换模块将有语料的耳机侧设置为通话通道。
示例性地,当双耳中的主从耳关系明确时,若在第一时间阈值内,识别出主耳有语料,但是从耳没有,则保留主耳作通话通道;若在该时间阈值内,识别出主耳没有语料,而从耳有语料,则切换模块进行主从通话通道切换,将从耳切换为主耳。其中,主耳为具有通话通道的耳机,从耳为不具有通话通道的耳机。
供电模块1205-1,用于为左耳机中各模块提供系统接口及供电方式,确保各模块及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和工作;类似地,供电模块1205-2:用于为右耳机中各模块提供系统接口及供电方式,确保各模块及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和工作。
存储器1206-1,用于存储左耳侧的用户数据,使用记录等;类似地,存储器1206-2:用于存储右耳侧的用户数据,使用记录等。
扬声器1207-1,用于播放左耳机接收到的通话声音;类似地,扬声器1207-2:用于播放右耳机接收到的通话声音。
蓝牙模块1208,与左耳机的蓝牙模块1204-1和右耳机的蓝牙模块1204-2连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与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终端设备通过蓝牙模块1208获取左耳侧的用户数据和/或右耳侧的用户数据。
处理模块1209,用于处理或同步获取得到的左耳侧的用户数据和/或右耳侧的用户数据。
处理模块1209包括状态同步模块,用于从左耳侧和右耳侧获取用户数据信息,还用于将从左耳侧和右耳侧获取的用户数据信息进行状态同步。
供电模块1210,用于为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供电,确保各模块及整个终端设备正常运行和工作。
显示器1211,用于显示需要在终端设备界面显示的图像等。
存储器1212,用于存储终端设备侧的用户数据,使用记录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通话装置为耳机为例,当同一个人佩戴两个耳机时,通话装置能够判断双耳中哪边噪声更小和/或通话的语音纯净度更好,进而智能得将通话通道切换到更有利于通话的耳机侧进行通话;当多人分别佩戴两个耳机时,通话装置能够根据用户数据来识别出说话主体,并根据用户的通话情况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不需要用户主动取下耳机来进行通话通道的切换,也没有较大的通话时延,能够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中的通话装置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和关联,示例性地,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装置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示意性交互界面图。
如图13所示,当用户在接听或者拨打电话时,或者在接听或者拨打电话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单人佩戴按钮或多人佩戴按钮自行选择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终端设备上的单人佩戴/多人佩戴的切换按钮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也可以是与其他功能的按钮集成在一起的。
示例性地,图13中的(a)示出了当单人佩戴/多人佩戴的切换按钮与静音按钮集成在一起时,用户进行单人佩戴/多人佩戴切换时终端设备的界面显示图。当用户点击单人佩戴按钮后,终端设备的界面显示图切换为如图13中的(d)所示的界面显示图;当用户点击多人佩戴按钮后,终端设备的界面显示图切换为如图13中的(e)所示的界面显示图。
与图13中的(a)所示实施例并列的,示例性地,图13中的(b)和图13中的(c)示出了当单人佩戴/多人佩戴的切换按钮独立设置时,用户进行单人佩戴/多人佩戴切换时终端设备的界面显示图。具体的,当用户将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由单人佩戴切换为多人佩戴时,终端设备的界面显示如图13中的(b)所示;当用户将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由多人佩戴切换为单人佩戴时,终端设备的界面显示如图13中的(c)所示。
可选地,当用户接听或者拨打电话时,通话装置基于前述图1至图9所示实施例的方法自动识别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并在用户进入通话状态后将佩戴状态(即单人佩戴还是多人佩戴)显示在终端设备的界面上。
可选地,当通话装置检测到用户在通话过程中发生佩戴状态的变化时,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也会自动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中,当用户的佩戴状态发生变化时,终端设备顶部状态栏中的蓝牙图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通过与耳机连接的终端设备实现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显示和佩戴状态的切换,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通话体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方法应用于通话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通话装置根据用户数据确定所述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单人佩戴或多人佩戴,所述用户数据包括所述用户的语料特征;
所述通话装置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切换通话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数据还包括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所述通话装置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确定所述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包括:
当所述RSSI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RSSI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通话装置确定所述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
当所述RSSI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或者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通话装置确定所述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当所述佩戴状态为单人佩戴时,所述通话装置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切换通话通道,包括:
所述通话装置获取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
当所述第一耳机的通话质量优于所述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且当前所述第一耳机为从耳时,所述通话装置将所述通话通道切换至所述第一耳机;
当所述第一耳机的通话质量差于所述第二耳机的通话质量,且当前所述第一耳机为主耳时,所述通话装置将所述通话通道切换至所述第二耳机,其中,所述从耳不作为通话通道,所述主耳作为通话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质量是根据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所处环境的噪音和/或通话的语音纯净度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当所述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为多人佩戴时,所述通话装置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切换通话通道,包括:
所述通话装置判断第一时间阈值内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是否有语料;
当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所述第一耳机侧和所述第二耳机侧均有语料时,所述通话装置将所述第一耳机侧和所述第二耳机侧中最先说话的一侧设置为通话通道;
当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所述第一耳机侧和所述第二耳机侧只有一侧有语料时,所述通话装置将所述第一耳机侧和所述第二耳机侧中有语料的一侧设置为通话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数据还包括所述用户的骨导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数据包括第一用户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包括所述从耳侧的用户数据,所述第二用户数据包括所述主耳侧的用户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话装置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确定所述通话装置的佩戴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话装置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同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装置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同步,包括:
所述主耳接收所述从耳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所述通话装置在所述主耳侧对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数据进行同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装置通过蓝牙与终端设备连接,所述通话装置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同步,包括:
所述从耳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所述主耳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用户数据;
所述通话装置通过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数据进行同步。
11.一种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12.一种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话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话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信号,并将所述信号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处理所述信号,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78008.1A 2022-02-25 2022-02-25 通话方法、装置、芯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664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8008.1A CN114666445B (zh) 2022-02-25 2022-02-25 通话方法、装置、芯片和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3/070048 WO2023160249A1 (zh) 2022-02-25 2023-01-03 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8008.1A CN114666445B (zh) 2022-02-25 2022-02-25 通话方法、装置、芯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445A true CN114666445A (zh) 2022-06-24
CN114666445B CN114666445B (zh) 2023-09-01

Family

ID=82027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8008.1A Active CN114666445B (zh) 2022-02-25 2022-02-25 通话方法、装置、芯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6445B (zh)
WO (1) WO20231602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249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440A (zh) * 2020-04-27 2020-08-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场景下tws耳机的主从耳切换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1683319A (zh) * 2020-06-08 2020-09-18 北京爱德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拾音降噪方法及耳机、存储介质
CN112911449A (zh) * 2021-03-04 2021-06-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蓝牙耳机
CN113475094A (zh) * 2020-01-29 2021-10-0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头戴式耳机中的不同头部检测
CN113596802A (zh) * 2021-08-31 2021-11-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的连接设备切换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13973249A (zh) * 2020-07-24 2022-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通话方法及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13062B2 (en) * 2019-01-31 2021-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role switch between bluetooth true wireless stereo (TWS) earbuds
CN110166879B (zh) * 2019-06-28 2020-11-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采集控制方法、装置及tws耳机
CN112822591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南京紫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通话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66445B (zh) * 2022-02-25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芯片和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5094A (zh) * 2020-01-29 2021-10-0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头戴式耳机中的不同头部检测
CN111526440A (zh) * 2020-04-27 2020-08-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场景下tws耳机的主从耳切换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1683319A (zh) * 2020-06-08 2020-09-18 北京爱德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拾音降噪方法及耳机、存储介质
CN113973249A (zh) * 2020-07-24 2022-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通话方法及耳机
CN112911449A (zh) * 2021-03-04 2021-06-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蓝牙耳机
CN113596802A (zh) * 2021-08-31 2021-11-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的连接设备切换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249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445B (zh) 2023-09-01
WO2023160249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6422B2 (en) Noise estimation in a mobile device using an external acoustic microphone signal
US9344793B2 (en) Audio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10493678B (zh) 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和存储介质
WO2020019848A1 (zh) 主耳机切换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326067B2 (en) Multiplexing audio system and method
CN110839190B (zh) 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48334B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其环境监听方法和装置
WO2023005412A1 (zh) 录音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1526440B (zh) 一种通话场景下tws耳机的主从耳切换方法、装置及介质
EP286365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acoustic noise levels
CN106941641B (zh) 一种翻译耳机的翻译方法和翻译耳机
CN112822585B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音频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98607B (zh) Tws耳机音频输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666445B (zh) 通话方法、装置、芯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71828A (zh) 一种音频数据的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5026859A1 (en) Audio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2865197B1 (en)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system as well as a hearing device
US20240147128A1 (en) Mode control method, device for bluetooth headset,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770412B (zh) 无线耳机控制方法、无线耳机及其控制系统
CN111935578A (zh) 一种耳机及控制方法
CN113099370A (zh) 一种新型智能助听器系统以及多场景使用方法
CN115835079B (zh) 透传模式的切换方法和切换装置
CN109120297B (zh) 一种耳机远场交互方法、耳机远场交互配件及无线耳机
CN113329290B (zh)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3196800B (zh) 无线头戴式耳机的混合麦克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