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9166A - 空调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9166A
CN114659166A CN202210348533.3A CN202210348533A CN114659166A CN 114659166 A CN114659166 A CN 114659166A CN 202210348533 A CN202210348533 A CN 202210348533A CN 114659166 A CN114659166 A CN 114659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guide
disposed
housing
fro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85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9166B (zh
Inventor
文圣国
裴准奭
崔成圭
千熙竣
庆起荣
宋勇旼
李赆辉
李政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174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66138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3485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91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9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9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9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9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6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19/04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a ra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8Failure diagno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40Motors; Magnets; Springs; Weigh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43Motors
    • E05Y2201/434Electromotors; Detail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4Transmission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3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domestic applian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内机,在门盖插入于正面吐出口内侧的状态下,门盖移动模块通过门盖马达的运转来使所述门盖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在所述门盖移动到正面吐出口的后方的状态下,门壳体移动模块将所述门盖壳体和所述门盖一同进行移动,因此,存在有能够使门盖完全移动到正面吐出口的外部的优点。

Description

空调的室内机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3月7日、申请号为201980017594.8、发明名称为“空调的室内机”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的室内机,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具有为了开闭正面吐出口而能够使门盖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门组件的空调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分体式空调在室内配置室内机,在室外配置室外机,并通过室内机及室外机中循环的制冷剂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制热或除湿。
所述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根据设置形态有以直立方式设置在室内地面的直立式室内机、挂置在室内墙壁进行设置的墙挂式室内机以及设置在室内天花板的天花板式室内机等。
在现有技术的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中,由于室内风扇配置在箱体的内部,存在有无法将被空气调节的空气向远距离吐出的问题。
在韩国授权发明专利10-1191413中披露有用于将室内机周边的空气向远距离流动的循环器。
但是,虽然韩国授权发明专利10-1191413记载的空气循环器设置在室内机,但是无法使被调节空气直接进行流动,而是提供将室内机上侧的室内空气向远距离流动的功能。
由于所述空气循环器无法使被调节空气直接进行流动,无法将被调节空气向目标区域集中供应,并由此存在有无法对发生温度不均衡的目标区域选择性地进行空气调节的问题。
另外,在韩国公开发明专利10-2017-0010293中,在室内机的箱体形成有开口,并配置有开闭所述开口的门单元。韩国公开发明专利10-2017-0010293的门单元采用的是,其可以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并在室内机不运转时封闭开口,在室内机运转时使门单元向前方移动而开放开口的结构。
但是,在韩国公开发明专利10-2017-0010293中,门单元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而开闭开口,但是由于在开放的开口的前方配置门单元,存在有妨碍通过开口吐出的空气的流动的问题。即,在韩国公开发明专利10-2017-0010293中的基于门单元的开口开放结构是不适合于向远距离流动空气的结构。
并且,在韩国公开发明专利10-2017-0010293中,仅有门前进并开放开口,而送风风扇位于外观面板内部,因此,利用送风风扇而流动的空气将与外观面板内部的结构物产生阻力,从而在使空气向远距离流动时引起较多的流动损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1.韩国授权专利第10-1191413号
2.韩国公开发明专利第10-2017-001029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当远距离风扇组件不运转时,使门盖组件封闭正面吐出口,当远距离风扇组件运转时,使门盖组件朝向下侧进行移动而开放正面吐出口,并使风扇壳体组件能够通过开放的所述正面吐出口朝向门组件外侧凸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当远距离风扇组件不运转时,使门盖组件封闭正面吐出口,当远距离风扇组件运转时,使门盖组件向下侧移动而能够开放正面吐出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能够防止箱体组件的冷气通过正面吐出口泄露。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能够使用于开闭正面吐出口的门盖组件在门组件内能够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当封闭正面吐出口时,使门盖组件的门盖提供与前面板连续的面,而在开放正面吐出口时,使门盖组件的门盖位于前面板的背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当使门盖组件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时,能够使运转噪音最小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能够使门组件的前后方向厚度及重量最小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在门盖组件的上下移动时,能够防止其与上侧结构物或下侧结构物的碰撞噪音。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的其他目的。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在门盖插入于正面吐出口的内侧的状态下,门盖移动模块通过门盖马达的运转来使所述门盖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在所述门盖移动到正面吐出口的后方的状态下,门壳体移动模块将所述门盖壳体和所述门盖一同进行移动,因此,能够使门盖完全移动到正面吐出口的外部。
在本发明中,门盖通过所述门盖移动模块来从正面吐出口的内侧朝向后方进行移动,从而实现供第一正面开放。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正面开放的状态下,所述门盖通过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来从正面吐出口的后方朝向正面吐出口201的下侧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正面吐出口未被所述门盖遮蔽的第二正面开放。
当所述门盖移动模块进行动作时,所述门盖在所述正面吐出口内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可以从正面吐出口分离出门盖;在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进行动作时,所述门盖朝向所述正面吐出口的外部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将门盖移动到吐出空气的流路外部。并且,通过将门盖移动到吐出空气的流路外部,来能够防止吐出空气和门盖之间发生干涉。
由于所述门盖插入设置于所述正面吐出口,并且形成与所述前面板的正面连续的平面,因此,在空气没有从正面吐出口吐出时,能够封闭所述正面吐出口。
在不进行动作时,所述门盖封闭正面吐出口,因此,能够阻止已被空气调和了的空气经由正面吐出口而泄漏到外部。
在不进行动作时,所述门盖封闭正面吐出口,因此,能够阻止异物流入到箱体组件的内部。
在不进行动作时,所述门盖封闭正面吐出口,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在所述正面吐出口开放时,所述门盖位于所述正面吐出口的下侧和所述前面板(front panel)的后方侧,因此,能够防止吐出空气和门盖之间发生干涉。
所述门盖移动模块包括:门盖马达,其位于所述门盖的后方并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并且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门盖马达轴;太阳齿轮,其结合于所述门盖马达轴,并配置在所述门盖和门盖壳体之间,通过所述门盖马达的运转进行旋转;多个行星齿轮,其与所述太阳齿轮1620啮合,并配置于所述太阳齿轮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盖引导件,其以能够进行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门盖壳体和门盖之间,并且分别与多个所述行星齿轮啮合,而且配置于所述盖引导件的内侧,在所述行星齿轮进行旋转时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以及移动件,其配置于所述门盖,在所述盖引导件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盖引导件发生彼此干涉,并且通过所述彼此干涉来接收所述门盖进行前进或后退时所需的驱动力。由于所述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配置于盖引导件的内侧,因此,能够使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并且能够实现所述移动件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由于在所述盖引导件的内侧配置有所述门盖马达、太阳齿轮以及多个行星齿轮,因此,不仅能够使门盖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而且还能使用于设置门盖组件的门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
由于在所述盖引导件的内周面配置有分别与多个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引导齿轮,因此,能够使星齿轮和盖引导件的啮合变得紧凑。
由于所述门盖马达、太阳齿轮以及多个行星齿轮插入并配置于门盖的芯开口部,因此,不仅能够使门盖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而且还能使用于设置门盖组件的门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
由于在形成于所述门盖壳体的移动模块设置部的内侧配置有所述盖引导件和移动件,因此,能够使门盖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
从正面观察时,所述盖引导件形成为环形状,在所述盖引导件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形成有引导沟,所述引导沟沿着所述盖引导件的圆周方向长长地延伸而形成,所述引导沟沿着前后方向配置,所述移动件还包括移动件引导件,所述移动件引导件以能够进行移动的方式插入于所述引导沟,在所述盖引导件进行旋转时,所述移动件引导件和引导沟之间发生彼此干涉,所述移动件引导件通过所述彼此干涉来沿着所述引导沟朝向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由于所述移动件引导件通过所述盖引导件的旋转来沿着所述引导沟朝向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将用于使移动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运动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最小化。
由于所述引导沟形成为贯通盖引导件的内外侧。因此,能够与移动件引导件牢固地结合,从而能够防止移动件引导件从引导沟分离出。
由于所述移动件引导件从盖引导件的内侧朝向外侧插入,或者从外侧朝向内侧插入,因此,在盖引导件进行旋转时,能够牢固地结合于移动件引导件,并且能够防止移动件引导件从引导沟分离出。
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包括: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其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的左侧;以及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其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的右侧,可以通过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和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的运转来使门盖壳体的两侧均匀地进行上升。
由于所述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和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分散支撑门盖组件的荷重并支撑,因此,能够使门盖组件位于正位置。
由于所述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和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和第二前面板侧部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内,因此,能够使门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
由于形成于所述左侧齿条的齿条齿形部和形成于所述右侧齿条的齿条齿形部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因此,左侧齿条和右侧齿条在两侧对门盖壳体进行施压,从而能够牢固地对上下移动的门盖壳体进行支撑。
由于是所述门盖壳体夹设在左侧齿条和右侧齿条之间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门盖组件朝向后方侧分离出。
由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多个所述齿轮中的任意一个齿轮使用结合于所述齿轮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的蜗杆齿轮(worm gear),因此,能够在齿轮驱动马达的运转时使噪音的产生最小化。
由于配置有:上端位置传感器,其在所述门盖壳体上下移动时检测所述门盖壳体的上侧位置;以及下端位置传感器,其配置于所述面板模块,并且在所述门盖壳体上下移动时检测所述门盖壳体的上侧位置,因此,能够防止门盖组件的过度移动,并且能够防止由过度移动所产生的碰撞噪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内机具有如下的效果中的一种或其以上。
第一、在本发明中,在门盖插入于正面吐出口的内侧的状态下,门盖移动模块通过门盖马达的运转来使所述门盖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并且在所述门盖朝向正面吐出口的后方进行移动的状态下,门壳体移动模块将所述门盖壳体和所述门盖一同进行移动,因此,具有能够使门盖完全移动到正面吐出口的外部的优点。
第二、本发明具有:门盖通过所述门盖移动模块来从正面吐出口的内侧朝向后方进行移动来提供第一正面开放,在第一正面开放的状态下,所述门盖通过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来从正面吐出口的后方朝向正面吐出口201的下侧进行移动,从而提供正面吐出口未被所述门盖遮蔽的第二正面开放的优点。
第三、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所述门盖移动模块运转时,所述门盖在所述正面吐出口内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可以从正面吐出口分离出门盖;由于在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运转时,所述门盖朝向所述正面吐出口的外部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将门盖移动到吐出空气的流路外部。因此,通过使门盖移动到吐出空气的流路外,具有能够防止吐出空气与门盖发生干涉的优点。
第四、在本发明中,由于所述门盖插入并设置于所述正面吐出口,并且提供与所述前面板的正面连续的平面,因此存在有:在空气没有从正面吐出口吐出时,能够封闭所述正面吐出口的优点。
第五、在本发明中,在不运转时,所述门盖封闭正面吐出口,因此,存在有能够阻止已被空气调和了的空气经由正面吐出口而泄漏到外部的优点。
第六、在本发明中,在不运转时,所述门盖封闭正面吐出口,因此存在有能够阻止异物流入到箱体组件的内部的优点。
第七、在本发明中,在不运转时,所述门盖封闭正面吐出口,因此存在有能够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优点。
第八、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正面吐出口开放时,所述门盖位于所述正面吐出口的下侧和所述前面板的后方侧,因此,存在有能够防止吐出空气和门盖发生干涉的优点。
第九、在本发明中,由于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配置于盖引导件的内侧,因此,存在有使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也最小化,并且能够实现所述移动件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的优点。
第十、由于所述门盖马达、太阳齿轮以及多个行星齿轮配置于所述盖引导件的内侧,因此,存在有不仅鞥能够使门盖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而且还能使用于设置门盖组件的门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的优点。
第十一、由于在所述盖引导件的内周面配置有分别与多个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引导齿轮,因此,存在有能够实现使行星齿轮和盖引导件的啮合变得紧凑的优点。
第十二、由于所述门盖马达、太阳齿轮以及多个行星齿轮插入并配置于门盖的芯开口部,因此,存在有不仅能够使门盖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而且还能使用于设置门盖组件的门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的优点。
第十三、由于在形成于所述门盖壳体的移动模块设置部的内侧配置有所述盖引导件和移动件,因此,存在有能够使门盖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的优点。
第十四、由于所述移动件引导件通过所述盖引导件的旋转来沿着所述引导沟朝向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存在有能够将用于使移动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运动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最小化的优点。
第十五、由于所述引导沟形成为贯通盖引导件的内外侧。因此,存在有能够牢固地结合于移动件引导件合,并且能够防止移动件引导件从引导沟分离出的优点。
第十六、由于所述移动件引导件从盖引导件的内侧朝向外侧插入,或者从外侧朝向内侧插入,因此存在有,在盖引导件进行旋转时,能够牢固地结合于移动件引导件,并且能够防止移动件引导件从引导沟分离出的优点。
第十九、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包括: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其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的左侧;以及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其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的右侧,由此存在有,通过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和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的运转来能够使门盖壳体的两侧均匀地进行上升的优点。
第二十、由于所述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和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以分散支撑门盖组件的荷重的方式进行支撑,因此,存在有能够使门盖组件位于正位置的优点。
第二十一、由于所述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和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和第二前面板侧部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内,因此,存在有能够使门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的优点。
第二十二、由于形成于所述左侧齿条的齿条齿形部和形成于所述右侧齿条的齿条齿形部以彼此面对的方式配置,因此,存在有左侧齿条和右侧齿条在两侧对门盖壳体进行加压,并且能够牢固地对上下移动的门盖壳体进行支撑的优点。
第二十三、由于是所述门盖壳体夹设于左侧齿条和右侧齿条之间的结构,因此,存在有能够抑制门盖组件朝向后方侧分离出的优点。
第二十四、由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多个所述齿轮中的任意一个齿轮使用结合于所述齿轮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的蜗杆齿轮,因此,存在有能够在齿轮驱动马达运转时使噪音的产生最小化的优点。
第二十五、由于配置有:上端位置传感器,其在所述门盖壳体上下移动时检测所述门盖壳体的上侧位置;以及下端位置传感器,其配置于所述面板模块,并且在所述门盖壳体上下移动时检测所述门盖壳体的上侧位置,因此,存在有能够防止门盖组件的过度移动,并且能够防止由过度移动所产生的碰撞噪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门盖后退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2的门盖组件下降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3的正面吐出口开放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4的风扇壳体组件前进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1的门盖组件的右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2的门盖组件的右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1的门组件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图2的门组件的俯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8的门盖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门盖组件的右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门盖组件的俯视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门盖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5的门组件上部的放大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门盖组件下降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图15的门壳体移动模块的放大图。
图18是表示图10的门壳体移动模块的结合结构的切开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0的门壳体移动模块的结合结构的放大图。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设置结构的门组件内部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相机模块的门组件上侧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图6的远距离风扇组件的部分切开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图22的远距离风扇组件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2的右侧视图。
图25是表示图22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在图25的后方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图25的风扇壳体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图27的前风扇壳体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端接近传感器和下端接近传感器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端位置传感器和下端位置传感器的门组件的后视图。
图31是表示图30的门盖组件朝向下侧移动了的状态的门组件的后视图。
图3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主要构成要素之间的控制关系的框图。
图3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部的内部构成的示意图。
图3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主要构成要素之间的控制关系的框图。
图3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主要构成之间的控制关系的框图。
图36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7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8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用于实现其的方法可以通过参照附图和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更加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多样的形态来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完整地公开本发明,从而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提示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门盖后退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图2的门盖组件下降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图3的正面吐出口开放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图4的风扇壳体组件前进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图1的门盖组件的右侧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2的门盖组件的右侧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室内机10;室外机(未图示),通过制冷剂配管与所述室内机10相连接并循环制冷剂。
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未图示),用于压缩制冷剂;室外热交换机(未图示),从所述压缩机供应到制冷剂并进行冷凝;室外风扇(未图示),向所述室外热交换机供应空气;贮存器(未图示),在供应到从所述室内机10吐出的制冷剂后,仅将气体制冷剂提供给所述压缩机。
所述室外机可以还包括用于使室内机按照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转的四通阀(未图示)。当以制冷模式运转时,在所述室内机10中,制冷剂进行蒸发而冷却室内空气。当以制热模式运转时,在所述室内机10中,制冷剂进行冷凝而加热室内空气。
<<室内机的构成>>
所述室内机10包括:箱体组件100,其正面呈开口,在其背面形成有吸入口101;门组件200,其组装于所述箱体组件100,覆盖所述箱体组件100的正面,并开闭所述箱体组件100的正面;风扇组件300、400,其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内部,将所述内部空间S的空气向室内吐出;热交换组件500,其配置于所述风扇组件300、400与箱体组件100之间,使吸入的室内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加湿组件800,其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用于向室内提供水分;过滤器组件600,其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背面,对流向所述吸入口101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移动清洁器700,其随着所述过滤器组件600沿着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并且分离并捕集所述过滤器组件600中的异物。
所述室内机10包括:吸入口101,其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背面;侧面吐出口301,其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侧面;正面吐出口201,其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正面。
所述吸入口101配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的背面。
所述侧面吐出口301对于所述箱体组件100分别配置在左侧及右侧。
所述正面吐出口201配置于所述门组件200,并且所述门组件200还包括门盖组件1200,所述门盖组件1200自动地对正面吐出口201进行开闭。
所述门盖组件1200在打开所述正面吐出口201之后,可以随着所述门组件200朝向下侧进行移动。所述门盖组件1200可以相对于门组件20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朝向下侧进行移动之后,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可以贯通所述门组件200并朝向前方进行移动。
所述风扇组件300、400由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构成。所述热交换组件500配置于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后方。
所述热交换组件500配置于箱体组件100的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吸入口101的内侧,所述热交换组件500覆盖所述吸入口101并竖直地配置。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配置于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前方。吸入到所述吸入口101的空气在穿过所述热交换组件500之后,流向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
所述热交换组件500制作成,其长度与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高度相对应。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可以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层积。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的上侧配置有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通过将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配置上侧,来能够将吐出空气流向室内的远处。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对于所述箱体组件100向侧方向吐出空气。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可以向用户提供间接风。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向箱体组件100的左侧及右侧同时吐出空气。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位于近距离风扇组件300的上侧,并配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内部上侧。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相对于箱体组件100朝向前方吐出空气。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向用户提供直接风。并且,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将空气吐出到室内空间的远处,从而提高室内空气的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仅在运转时向用户露出。在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运转时,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贯通门组件200并朝向用户露出。在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不进行运转时,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隐藏于箱体组件100的内部。
尤其,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可以控制空气的吐出方向。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可以以箱体组件100的正面为基准,朝向上侧、下侧、左侧、右侧或对角线方向吐出空气。
所述门组件200位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前方,并且组装于所述箱体组件100。
所述门组件200可以相对于门组件200沿着左右方向进行滑动移动,并且可以将所述箱体组件200的正面的一部分露出于外部。
所述门组件200可以着沿左侧方向或右侧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移动,由此打开内部空间S。此外,所述门组件200可以沿着左侧方向或右侧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移动,由此只打开所述内部空间S中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组件200以两段的开闭方式构成。
所述门组件200的一段开闭是只打开其一部分的情况,是用于向所述加湿组件800供水的,并且仅仅露出所述加湿组件800的水箱810能够露出程度的面积。
所述门组件200的二段开闭是打开为最大的情况,是用于设置和修理的。为此,所述门组件200包括用于限制所述二段开闭的门止挡结构。
所述过滤器组件600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背面。所述过滤器组件600可以在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背面的状态下,旋转到所述箱体组件100的侧部。用户可以从移动到所述箱体组件100侧部的过滤器组件600只分离出过滤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由两个部分构成,并且分别可以朝向左侧或右侧进行旋转。
所述移动清洁器700是用于清洁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的装置。所述移动清洁器700可以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的同时对所述过滤器组件600进行清扫。所述移动清洁器700可以进行移动的同时吸入空气,由此能够分离出附着于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的异物,并且,分离出的异物储藏到内部。
所述移动清洁器700设置成,在所述过滤器组件600进行旋转时不发生干涉的结构。
所述加湿组件800用于向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内部空间S提供水分,并且,所提供的水分可以经由所述风扇组件而吐出到室内。所述加湿组件800包括可分离的水箱8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800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内部下侧。所述热交换组件500、风扇组件300、400配置于所述加湿组件800的上侧。
<<近距离风扇组件的构成>>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是用于向所述箱体组件100的侧面吐出口301吐出空气的构成要素。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向所述侧面吐出口301吐出空气,并向用户提供间接风。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配置在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前方。在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中,多个风扇31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层积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310设置有三个,并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层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310使用斜流式离心风扇。所述风扇310沿着轴方向吸入空气,并沿着圆周方向吐出空气。
所述风扇310从后方吸入空气后,沿着圆周方向吐出空气,并且沿着所述圆周方向吐出的空气向前方侧流动。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包括:风扇外壳320(fan casing),其前方及后方呈开口形成,并结合在所述箱体组件100;多个风扇310,结合在所述风扇外壳320,并配置在所述风扇外壳320内部。
所述风扇外壳320制作为其正面及背面开放的盒体形态。所述风扇外壳320结合在所述箱体组件100。
所述风扇外壳320的正面以与所述门组件200相向的方式配置。所述风扇外壳320的背面以与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相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风扇外壳320的正面紧贴在所述门组件200而被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外壳320的侧面一部分向外部露出。在向所述外部露出的所述风扇外壳320形成有侧面吐出口301。在所述侧面吐出口302配置有能够控制空气的吐出方向的吐出叶片。所述侧面吐出口301分别配置在所述风扇外壳320的左侧及右侧。
所述风扇310配置在所述风扇外壳320内部。多个所述风扇310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对于上下方向以呈一列的方式进行层积。
由于所述风扇310使用斜流式离心风扇,在所述风扇外壳320的背面吸入空气后,将沿着前方侧的圆周方向吐出空气。
图8是表示图1的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1的门组件的后视图。图10是表示图2的门组件的俯视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8的门盖组件的主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的门盖组件的右视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门盖组件的俯视剖视图。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门盖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5的门组件上部的放大图。图16是表示图15的门盖组件下降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图15的门壳体移动模块的放大图。图18是表示图10的门壳体移动模块的结合结构的切开立体图。图19是表示图10的门壳体移动模块的结合结构的放大图。
<<<门组件的构成>>>
所述门组件200包括:前面板210,形成有正面吐出口201;面板模块1100,结合在所述前面板210的背面,形成有与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相连通的面板吐出口1101;门盖组件1200,配置在所述面板模块1100,用于开闭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及正面吐出口201;门滑动模块1300,配置在所述面板模块1100,使所述面板模块1100对于所述箱体组件100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相机模块1900,配置在所述面板模块1100上侧,用于拍摄室内的图像;线缆引导件1800,其上端与所述门盖组件120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下端与所述面板模块110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用于收纳与所述门盖组件1200相连接的线缆。
所述正面吐出口201配置在前面板210,并沿着前后方向开口。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配置在面板模块1100,并沿着前后方向开口。
正面吐出口201及面板吐出口1101的面积及形状相同。正面吐出口201位于比面板吐出口1101更前方的位置。
此外,所述门组件200还包括:显示器模块1500,设置在所述面板模块1100,并向所述前面板210以视觉方式提供室内机的信息。
所述显示器模块1500配置在所述前面板1100的背面,并可以透过所述前面板1100将视觉上的信息提供给用户。
与此不同地,所述显示器模块1500可以贯通所述前面板1100而露出其一部分,并通过露出的显示器将视觉上的信息提供给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形成在前面板210的显示器开口部202将显示器模块1500的信息传送给用户。
<<前面板的构成>>
所述前面板210配置在室内机的正面。前面板210包括:前面板主体212;正面吐出口201,沿着所述前面板主体212的前后方向开口;显示器开口部202,沿着所述前面板主体212的前后方向开口;第一前面板侧部214,配置在所述前面板主体212的左侧,并覆盖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左侧面;第二前面板侧部216,配置在所述前面板主体212的右侧,并覆盖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右侧面。
所述前面板210的上下长度相较于左右宽度更长地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与前面板210的左右宽度相比,上下长度为3倍以上。此外,所述前面板210的前后厚度相较于左右宽度更薄地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与所述前面板210的左右宽度相比,前后厚度为1/4以下。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器开口部202位于正面吐出口201的下侧。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显示器开口部202可以位于正面吐出口201上侧。
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及显示器开口部202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将正面吐出口201的中心和显示器开口部202的中心相连接的虚拟的中心线C垂直地进行配置。以所述中心线C为基准,所述前面板210的左右呈对称。
在所述中心线C上配置所述相机模块1900的相机1950。
正面吐出口201形成为圆形。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形状与吐出格栅450的正面形状对应。通过所述正面吐出口201使箱体组件100内部隐藏的吐出格栅450向外部露出。
在本实施例中,并不仅单纯地使正面吐出口201选择性地开放并露出吐出格栅450,而是使所述吐出格栅450贯通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并比所述前面板210更向前方凸出。
当所述吐出格栅450向前面板210前方凸出时,能够使通过吐出格栅450的空气与前面板210的干涉最小化,并能够使吐出空气更远地流动。
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214从前面板主体212的左侧边缘向后方侧凸出,并覆盖前面板主体212的背面固定的面板模块1100的左侧面。
所述第二前面板侧部216从前面板主体212的右侧边缘向后方侧凸出,并覆盖前面板主体212的背面固定的面板模块1100的右侧面。
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214及第二前面板侧部216阻断断面板模块1100的侧面露出到外部。
此外,还配置有从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214的后方侧的端部朝向第二前面板侧部216侧凸出的第一前面板端部215。还配置有从所述第二前面板侧部216的后方侧的端部朝向第一前面板侧部214侧凸出的第二前面板端部217。
第一前面板端部215及第二前面板端部217位于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背面。即,面板模块1100位于前面板主体212和前面板端部215、217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将前面板主体212和前面板端部215、217之间的间隔定义为前面板的内部间隔I。所述内部间隔I比前面板210的前后厚度更短。
此外,第一前面板端部215及第二前面板端部217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彼此隔开。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前面板端部215和第二前面板端部217之间的间隔定义为前面板的开放间隔D。所述前面板210的开放间隔D比前面板210的左右宽度W更短。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主体212及前面板端部215、217平行地配置。前面板主体212及前面板侧部214、216相交叉,在本实施例中相正交。所述前面板侧部214、216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前面板210的前面板主体212、前面板侧部214、216以及前面板端部215、217一体地进行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210全体由金属材质形成。尤其是,所述前面板210全体是铝材质。
因此,所述前面板侧部214、216从前面板主体212向后方侧弯折,前面板端部215、217从前面板侧部214、216向相反侧弯折。
为使其全体由金属材质形成的所述前面板210容易地弯折,在前面板主体212和第一前面板侧部214之间的弯折部位可以形成有第一弯曲槽(未图示),在前面板主体212和第二前面板侧部216之间的弯折部位形成有第二弯曲槽213a。
此外,在第一前面板侧部214和第一前面板端部215之间的弯折部位可以形成有第三弯曲槽(未图示),在第二前面板侧部216和第二前面板端部217之间的弯折部位形成有第四弯曲槽213b。
所述各弯曲槽可以沿着前面板210的上下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形成。所述各弯曲槽优选地位于弯折部位内侧。在未形成有所述第一、第二弯曲槽213a的情况下,不易将前面板主体212和前面板侧部的夹角形成为直角。并且,在未形成有所述第一、第二弯曲槽213a的情况下,前面板主体212和前面板侧部的弯折部分未能平坦地形成,而是在弯折过程中可能会向任意的方向凸出或变更。所述第三、第四弯曲槽213b也执行与第一、第二弯曲槽213a相同的功能。
在如上所述制作的前面板210的上侧分别形成有面板上开口部203及面板下开口部20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前面板210由将一个金属板弯折而制作,面板上开口部203及面板下开口部204由相同的面积及形状形成。
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厚度与前面板主体212和前面板端部215、217的间隔相同或更小。所述面板模块1100可以通过所述面板上开口部203或面板下开口部204插入。所述面板模块1100可以利用贯通前面板端部215、217的紧固构件(未图示)进行固定。
所述相机模块1900插入到所述面板上开口部203,并位于所述面板模块1100上侧。所述相机模块1900可以封闭所述面板上开口部203。
所述相机模块1900位于正面吐出口201上侧,并配置在所述前面板210背面。所述相机模块1900被前面板210隐藏。相机模块1900仅在运转时向前面板210上侧露出,并在不运转时隐藏在前面板210的背面。
所述前面板端部215、217包围相机模块1900的侧面及背面,紧固构件(未图示)贯通所述前面板端部215、217并紧固在相机模块1900。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上开口部203的左右宽度和相机模块1900的左右宽度相同地形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上开口部203的左右宽度和面板模块1100的左右宽度相同地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上开口部203的前后厚度和相机模块1900的前后厚度相同地形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上开口部203的前后厚度和面板模块1100的前后厚度相同地形成。
因此,所述相机模块1900及面板模块1100可以位于前面板主体212和前面板端部215、217之间,并支撑于前面板主体212及前面板端部215、217。
<<面板模块的结构>>
所述面板模块1100由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构成。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可以制作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面板210的上下长度相较于左右宽度更长地形成,在将面板模块1100制作为一个部分的情况下,将其通过前面板210的面板上开口部203或面板下开口部204插入时受到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100制作为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的两个,上面板模块1110通过面板上开口部203插入到前面板210的内部,下面板模块1120通过面板下开口部204插入到前面板210的内部。
在制作为两个部分的情况下,具有上面板模块1110或下面板模块1120的修理及更换容易的优点。一体化的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抑制所述前面板210被扭曲,并对外力提供刚性。
例如,在需要更换门盖组件1200的情况下,仅需要分离上面板模块1110,在需要更换门滑动模块1300的情况下,仅需要更换下面板模块1120。
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插入到前面板210的内部间隔I并支撑所述前面板210,从而防止所述前面板210的变形及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由射出物制作。由射出物制作的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与前面板主体212、各前面板侧部214、216以及各前面板端部215、217相接触。
由于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支撑前面板主体212、各前面板侧部214、216以及各前面板端部215、217,能够抑制由金属材质形成的前面板210的弯曲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支撑被频繁地施加外部冲击的第一前面板侧部214及第二前面板侧部216全部面。
此外,为了减小门组件200的全体荷重,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仅支撑前面板主体212的一部分面积,而不是支撑前面板主体212的全部面。即,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多个屈曲,并在前面板主体212的背面支撑一部分面积。
<上面板模块的构成>
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包括:上面板主体1130,配置在前面板210的背面;面板吐出口1101,沿着前后方向贯通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位于正面吐出口201的后方,并与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相连通。
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与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对应。在本实施例中,面板吐出口1101及正面吐出口201均形成为圆形。为了防止吐出空气泄漏,在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和正面吐出口201之间可以配置密封垫205。
所述密封垫205沿着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内侧面配置,并在所述密封垫205紧贴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在所述密封垫205的背面配置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
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与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面积相同或比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面积更大。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所述密封垫205的设置结构,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比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直径稍许更大地形成。所述密封垫205紧贴在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内侧面及面板吐出口1101的内侧面,并密闭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和前面板210之间。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吐出格栅450按顺序贯通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及正面吐出口201,并且比所述前面板210的正面更向前方凸出。
当所述吐出格栅450向外部凸出时,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风扇壳体430前方侧的端可以紧贴在所述密封垫205。当所述风扇壳体430的前方侧的端紧贴在密封垫205时,能够切断风扇壳体430内部流动的空气向门组件200泄漏。
在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吐出空气向门组件200的内部泄漏的情况下,在所述门组件200内部可能会产生结露。
尤其是,由于所述前面板210由金属材质形成,当制冷时,向门组件200内部泄漏的吐出空气冷却正面吐出口201周边,并可能会在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周边诱发大量的结露。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面板模块1110设置门盖组件1200及显示器模块1500。
所述门盖组件1200及显示器模块1500均在组装在上面板模块1110的状态下位于前面板210厚度内。
为此,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配置有显示器设置部1113,显示器模块1500设置在所述显示器设置部1113。通过所述显示器设置部1113使显示器模块1500从上面板主体1130向前方凸出的情形最小化。
所述显示器设置部1113可以在前后方向上贯通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的方式配置。
显示器模块1500在组装在上面板模块1110的状态下,其一部分通过前面板210的显示器开口部202向外部露出。在显示器模块1500通过所述显示器开口部202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显示器模块1500的显示器1510与前面板210的正面形成连续的面。
即,显示器模块1500的显示器1510正面并不比前面板210更向前方凸出,而是与所述前面板210的正面形成连续的平面。
所述显示器模块1500通过贯通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的线缆收发电源及电信号。
所述门盖组件1200配置在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的背面,并可以沿着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的背面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开放正面吐出口201后,当其向下侧移动时,门盖组件1200可以位于与所述显示器模块1500相同的高度。
所述门盖组件1200不与所述面板模块1100相结合。所述门盖组件1200对于所述面板模块1100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层积。尤其是,由于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在所述前面板210内部彼此进行组装,当门组件200的滑动移动时,使晃动或运转噪音最小化。
为此,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可以过盈配合形态进行组装。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中的一个形成有向相对侧凸出的面板凸出部,其余一个形成有供所述凸出夹入部容置的面板夹入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面板模块1110形成有面板凸出部1113。所述面板凸出部1113从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的下侧面向下侧凸出。
为了容置所述面板凸出部1113,并与所述面板凸出部1113以过盈配合形态进行组装,在所述下面板模块1120形成有面板夹入部1123。
所述面板夹入部1123形成在下面板模块1120的上侧面。
<下面板模块的构成>
所述下面板模块1120设置在前面板210的背面。所述下面板模块1120设置在前面板210的内部间隔I内侧。下面板模块1120位于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下侧,支撑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并与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进行组装。
下面板模块1120设置在所述前面板210内侧,并用于防止前面板210的变形。下面板模块1120与上面板模块1110以过盈配合方式相结合,并从下侧支撑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
所述下面板模块1120包括组装在所述前面板210的下面板主体1122。在所述下面板主体1122上侧形成有面板夹入部1123,所述面板夹入部1123在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与面板凸出部1113彼此夹入结合。所述面板夹入部1123向下侧凹入形成。
在所述下面板模块1120设置有门滑动模块1300的驱动部。
利用分别贯通所述第一前面板端部215及第二前端部217的紧固构件(未图示),所述下面板模块1120固定在前面板210。
为了固定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及下面板模块1120,紧固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前面板端部215及第二前端部217的背面,因此,所述门组件200的紧固结构不向外部露出而被隐藏。
尤其是,在由金属材质形成的前面板210的外部面,紧固构件或用于紧固的孔不露出而被隐藏。
<<门盖组件的构成>>
所述门盖组件1200是用于开闭配置在门组件200的正面吐出口201的构成要素。
所述门盖组件1200开放所述正面吐出口201来扩展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移动路径。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可以通过开放的正面吐出口201向门组件200外部凸出。
所述门盖组件1200位于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移动路径上,当开放所述正面吐出口201时,所述门盖组件1200向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移动路径外侧移动。
所述门盖组件1200包括:门盖1210,配置在所述正面吐出口201,沿着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前后方向移动并开闭所述正面吐出口201;门盖壳体1220,位于所述门盖1210的后方,配置在所述门组件200;门盖移动模块1600,设置在所述门盖壳体1220,位于所述门盖壳体1220和门盖1210之间,组装在所述门盖1210的背面,使所述门盖121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配置在所述门盖壳体1220或门组件200中的一方,使所述门盖壳体122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门盖1210插入到正面吐出口201,并与所述前面板210提供连续的面。利用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的运转,所述门盖1210可以向后方移动。在所述门盖1210从正面吐出口201分离后,可以通过运转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来使门盖组件1200整体朝向下侧移动。
当利用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使门盖1210向下侧移动时,所述正面吐出口201沿着前后方向开口。
为了说明上的便利,将利用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使门盖1210从正面吐出口201向后方移动,并使所述前面板210和门盖1210在前后方向上被隔开的状态定义为第一正面开放。
当所述第一正面开放时,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被所述门盖1210遮挡,并且不向用户露出。当所述第一正面开放时,箱体内部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门盖1210和前面板210之间的间隙向室内吐出。
当所述第一正面开放时,在所述门盖1210的后方配置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当所述第一正面开放时,所述门盖1210位于比前面板主体212更后方的位置。
此外,将利用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使所述门盖1210从正面吐出口201的后方向正面吐出口201下侧移动,并使正面吐出口201不被门盖1210遮挡的状态定义为第二正面开放。
当所述第二正面开放时,所述门盖1210位于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及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下侧。当所述第二正面开放时,所述门盖1210位于比前面板主体212更后方的位置。
当所述第二正面开放时,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通过正面吐出口201向用户露出。当所述第二正面开放时,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向前方移动,并可以向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外侧凸出,在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向前面板210外侧凸出的状态下,可以朝向室内吐出空气。
当所述第二正面开放时,所述门盖壳体1220或门盖1210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显示器1500后方。当所述第二正面开放时,即使所述门盖1210向下侧移动,也不会与所述显示器1500产生干涉。当所述第二正面开放时,所述门盖1210及显示器1500的背面被隔开预定间隔。
即,当所述第一正面开放时,所述门盖1210需要比所述前面板210厚度更多地向后方移动,才能在所述第二正面开放动作时防止与所述门盖1210及显示器1500发生干涉。
所述门盖1210包括:外门盖1212,与前面板210形成连续的面;内门盖1214,结合在所述外门盖1212的背面,组装在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利用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的驱动力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移动件1230,配置在所述内门盖1214,从所述内门盖1214向后方凸出,通过与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彼此干涉而从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传递到驱动力,利用所述彼此干涉而传递到所述内门盖1214的前进或后退所需的驱动力。
所述移动件1230与后述的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的盖引导件1640进行组装。所述移动件1230在所述盖引导件1640旋转时彼此干涉,并使与所述移动件1230相结合的门盖1210前进或后退。
所述外门盖1212与正面吐出口201的面积及形状相同。
所述内门盖1214并不限定于正面吐出口201的面积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内门盖1214比外门盖1212更宽地形成。
因此,当所述外门盖1212插入到正面吐出口201时,所述内门盖1214紧贴在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及外门盖1212形成为直径及形状相同的圆形,所述内门盖1214形成为其直径大于正面吐出口201的圆形。尤其是,所述内门盖1214的外侧边缘沿着上下方向平坦地形成,并覆盖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和外门盖1212之间的边界。
所述外门盖1212可以由与所述前面板210的材质相同的材质形成。外门盖1212全体可以由铝金属材质形成。所述外门盖1212也可以仅有正面利用金属材质涂覆。在仅有正面利用金属材质涂覆的情况下,能够减小门盖1210的荷重,并能够减小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及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的运转负荷。
所述外门盖1212与前面板主体212的厚度相同地形成,当插入到所述正面吐出口201时,可以与前面板主体212的正面及背面形成连续的面。
所述内门盖1214紧贴在所述外门盖1212的背面,结合在所述外门盖1212的背面,并且比所述外门盖1212的直径更宽地形成。
所述内门盖1214的中心和外门盖1212的中心相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内门盖1214形成为圆盘形态。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内门盖1214在中心形成为在空间形成的环形态也无妨。
所述内门盖1214包括:芯门盖1215,位于中心,并紧贴在外门盖1212的背面;边缘门盖1216,位于比所述芯门盖1215在半径方向上更外侧的位置,紧贴在所述外门盖1212的外侧边缘;连接门盖1217(connect),将所述芯门盖1215及边缘门盖1216相连接,与所述外门盖1212相隔开而形成空间1119;连接筋1218,将所述芯门盖1215、连接门盖1217以及边缘门盖1216相连接,从所述连接门盖1217向所述外门盖1212侧凸出。
所述连接筋1218从内门盖1214的中心朝向半径方向外侧配置。连接筋1218配置有多个,并且对于所述内门盖1214的中心按等角度进行配置。
所述连接筋1218的正面可以紧贴在所述外门盖1212的背面。所述连接筋1218的背面与所述连接门盖1217一体地进行制作。所述连接筋1218的内侧面与所述芯门盖1215相连接,外侧面与所述边缘门盖1216相连接。
所述空间1119形成在所述芯门盖1215、边缘门盖1216以及多个连接筋1218之间。
所述空间1119以所述内门盖1214的中心为基准有多个以呈放射状的方式配置,多个空间1119按等角度进行配置。利用所述连接筋1218及空间1119的结构来提高所述内门盖1214的刚性。
所述芯门盖1215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形,所述边缘门盖1216形成为环形。
在所述芯门盖1215形成有用于使门盖移动模块1600的一部分构成插入的芯开口部1211。由于在所述芯开口部1211插入有门盖移动模块1600的一部分构成,因此能够使门盖组件1200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最小化。
所述边缘门盖1216与所述外门盖1212平行地形成。所述边缘门盖1216包括比所述外门盖1212的外侧边缘更向外侧凸出的边缘凸缘1213。
所述外门盖1212及内门盖1214可以一体地进行制作。在此情况下,所述边缘凸缘1213形成在所述门盖1210的外侧边缘。
所述边缘凸缘1213位于比内门盖1214更后方侧的位置。边缘凸缘1213比内门盖1214更沿着半径方向外侧凸出。
在本实施例中,边缘凸缘1213沿着外门盖1214的外侧边缘形成为圆形。
当所述门盖1210插入到前面板210的正面吐出口201时,所述边缘凸缘1213紧贴在前面板210的背面,并紧贴在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和外门盖1212之间的边界。
所述边缘凸缘1213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环形状。在所述边缘凸缘1213可以配置密封垫(未图示)。所述密封垫可以紧贴在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和外门盖1212之间的边界。
当所述门盖1210紧贴在前面板210时,所述密封垫可以减小接触噪音,并密闭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和外门盖1212之间的边界。
当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不运转而仅有近距离风扇组件运转时,如果冷气通过所述边界泄漏,则在所述边界部分可能会产生结露。
在所述边缘凸缘1213的正面向后方凹入形成槽1213a。所述槽1213a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环形状。在所述槽1213a可以插入所述密封垫进行设置。
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厚度在所述门组件200的厚度中占据大部分。因此,将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前后方向厚度最小化是使门组件200的厚度最小化的重要的要素。当使所述门组件200的厚度最小化时,能够使门滑动模块1300的运转负荷最小化。
所述芯开口部1211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外门盖1214。在所述芯开口部1211插入后述的门盖移动模块1600的马达。
所述移动件1230配置在所述内门盖1214。移动件1230也可以与内门盖1214一体地进行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1230在额外地进行制作后,组装在内门盖1214。因此,所述移动件1230配置有用于与内门盖1214进行组装的组装结构。
所述移动件1230包括:移动件主体1232,从内门盖1214向后方侧凸出配置;移动件引导件1234,从所述移动件主体1232向内侧或外侧凸出,并插入到后述的盖引导件1640的引导沟1650。
所述移动件主体1232从正面观察时,其整体上的形状形成为环形态。
在所述移动件主体1232形成有与所述内门盖1214相紧固的移动件紧固部1236。所述移动件紧固部1236向移动件主体1232的内侧凸出。所述移动件紧固部1236的凸出方向与移动件引导件1234的凸出方向相反。
在所述内门盖1214形成有与所述移动件紧固部1236对应的紧固部1214a。所述紧固部1214a向芯开口部1211凸出形成。所述紧固部1214a向移动件主体1232的内部插入。
在所述移动件主体1232的内周面配置有支撑所述芯门盖1215的后端的移动件主体支持件1233。
所述移动件主体1232及移动件引导件1234一体地进行制作。所述移动件主体1232从门盖1210向后方侧凸出配置。所述移动件主体1232延伸至能够与后述的盖引导件1640发生干涉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与所述移动件主体1232相正交。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可以沿着与前面板主体212平行的方向配置。
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的凸出方向可以随着与所述盖引导件1640的结合而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移动件主体1232插入到盖引导件1640的内部,移动件引导件1234从移动件主体1232向外侧凸出。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在移动件主体1232位于盖引导件1640的外部的情况下,引导凸起向移动件主体1232的内侧凸出。
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组装在后述的盖引导件1640的引导沟1650,当所述盖引导件1640旋转时,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可以沿着所述引导沟1650前进或后退。
另外,所述门盖壳体1220可以沿着上面板111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门盖壳体1220包括:门盖壳体主体1222,沿着所述上面板111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门盖收纳部1223,配置在所述门盖壳体主体1222,朝向前方开口,所述门壳体主体1222选择性地容置在所述门盖收纳部1223;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配置在所述门盖壳体主体1222,朝向前方开口,与所述门盖收纳部1223相连通,配置在比所述门盖收纳部1223更后方侧的位置,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设置在所述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
所述门盖壳体1220位于所述前面板210的内部间隔I。门盖壳体1220的左侧及右侧位于所述内部间隔I内侧,大部分通过所述开放间隔D露出。
所述门盖壳体1220的左侧及右侧位于各前面板端部215、217前方,所述各前面板端部215、217对于门盖壳体1220的前后方向形成彼此卡止,并防止门盖壳体1220向后方分离。门盖壳体1220能够沿着上下方向进行滑动移动,并且其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门盖壳体主体1222可以沿着分别形成在前面板210的左侧及右侧的内部间隔I沿着上下方向移动。门盖壳体主体1222利用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门盖壳体主体1222的前后方向厚度比所述内部间隔I更小地形成。
当门盖移动模块1600运转时,门盖1210向后方侧移动,并可以收纳在所述门盖收纳部1223。当封闭所述正面吐出口201时,所述门盖1210位于比门盖壳体1220更前方的位置,并与前面板210位于同一平面上。
门盖收纳部1223的前方呈开口以容置门盖1210,并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形。门盖收纳部1223从门盖壳体1222向后方凹入形成。
所述门盖壳体主体1222的顶面1222a形成为曲面,并以包围所述门盖1210的边缘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顶面1222a下侧可以配置所述门盖1210。在所述顶面1222a下侧配置所述门盖收纳部1223。
所述顶面1222a的曲率中心可以与所述门盖1210的曲率中心相一致。所述顶面1222a位于所述门盖1210的半径方向外侧。
此外,在上面板主体1130配置有与门盖壳体1220彼此干涉,并限制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移动的门盖顶壁1114。
所述门盖顶壁1114从上面板主体1130向后方侧凸出。
所述门盖顶壁1114可以形成为与门盖壳体1220的上侧面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门盖壳体1220的上侧面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弧形状,所述门盖顶壁1114形成为其直径比所述门盖壳体1220更大的弧形状。
所述门盖顶壁1114以包围门盖壳体1220的上侧面全体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门盖顶壁1114的下侧面紧贴有门盖壳体1220,并能够切断箱体内部空气泄漏。
所述门盖顶壁1114可以形成有与面板吐出口1101相同的曲率中心。所述门盖顶壁1114形成为比面板吐出口1101更大的曲率半径。
门盖顶壁1114可以切断箱体内部空气向相机模块1900侧流动。在箱体组件100的冷气向所述相机模块1900侧直接供应的情况下,在相机模块1900可能会产生结露。
为了限制门盖组件1200的上侧移动,门盖顶壁1114优选地位于比面板吐出口1101更上侧的位置。
当所述门盖组件1200向上侧移动而使顶面1222a与门盖顶壁1114相接触时,门盖1210、面板吐出口1101以及正面吐出口201对于前后方向以呈一列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未上升至正位置的情况下,门盖1210被上面板主体1130卡止而无法向正面吐出口201移动。
所述门盖壳体主体1222的各侧面1222b与前面板210的各前面板端部215、217对向。所述侧面1222b位于前面板210的内部间隔I,并可以沿着所述内部间隔I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从门盖壳体主体1222向后方凹入形成。所述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与门盖收纳部1223相连通,并位于比门盖收纳部1223更后方侧的位置。
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的前方呈开口,并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形。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比门盖1210的面积更小地形成,并位于门盖1210的后方侧。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的前后方向厚度小于门盖壳体1220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形。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的中心和门盖1210的中心相一致。
此外,在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配置门盖移动模块1600的大部分构成要素。
<<门盖移动模块的构成>>
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是用于使所述门盖121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构成要素。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是用于实现第一正面开放的构成要素。
所述门盖1210可以通过多样的方法沿着前后方向移动。例如,门盖1210可以与诸如液压缸筒的致动器相连接,并通过所述液压缸筒的活塞沿着前后方向移动。作为另一例,所述门盖1210可以通过马达及多节联接件结构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但是,由于诸如联接件结构及液压缸筒的结构需要配备向箱体组件100的前方移动或旋转的结构,将不可避免地增加门组件200的前后方向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门盖移动模块1600通过彼此干涉来变换门盖马达的旋转力,以使所述门盖121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这样的门盖移动模块1600的结构能够使门组件200的前后方向厚度最小化。
所述门盖移动模块1600包括:门盖马达1610,位于门盖1210的后方,设置在门盖壳体1220,门盖马达轴1611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门盖马达1610;太阳齿轮1620,与所述门盖马达进行轴结合,利用所述门盖马达的运转而进行旋转;多个行星齿轮1630,与所述门盖壳体12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组装,与所述太阳齿轮1620啮合,配置在所述太阳齿轮1620的半径方向外侧;盖引导件1640,配置在所述门盖壳体1220和门盖1210之间,多个所述行星齿轮1630位于所述盖引导件1640的内侧,与多个所述行星齿轮1630分别啮合,当所述行星齿轮1630旋转时,所述盖引导件1640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通过与所述门盖1210的彼此干涉使所述门盖1210前进或后退。
所述太阳齿轮1620是小齿轮,其在外侧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齿形。
所述行星齿轮1630是小齿轮,其在外侧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齿形。在本实施例中,行星齿轮1630配置有三个。三个行星齿轮1630分别与太阳齿轮1620的外侧面啮合,并在所述太阳齿轮1620旋转时同时进行旋转。
多个行星齿轮1630及太阳齿轮1620插入到门盖壳体1220的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在所述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配置用于设置所述太阳齿轮1620的太阳齿轮设置部1225和用于设置各行星齿轮1630的各个行星齿轮设置部1226。
在所述太阳齿轮设置部1225可以插入太阳齿轮1620的转轴,所述太阳齿轮1620可以在组装在太阳齿轮设置部1225的状态下进行原地旋转。
所述门盖马达1610位于比所述太阳齿轮1620更前方的位置。所述门盖马达1610位于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内部。
门盖马达1610的门盖马达轴1611从前方朝向后方侧配置,并与配置在门盖马达1610的后方的太阳齿轮1620相结合。
为了将所述门盖马达1610固定在门盖壳体1220,还配置有马达壳体1660。在所述门盖马达1610位于门盖壳体1220的背面的情况下,门盖马达1610可以直接紧固在门盖壳体1220。
由于如上所述的结构增加门盖组件1200的前后方向厚度,在本实施例中,使门盖马达1610位于门盖壳体1220内部,并配置用于固定所述门盖马达1610的马达壳体1660。
所述马达壳体1660可以组装在门盖壳体1220。在本实施例中,马达壳体1660以组装有门盖马达1610的状态插入到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内部。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使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前后方向厚度最小化。
此外,马达壳体1660位于盖引导件1640的内部,盖引导件1640呈包围马达壳体1660的外侧的形态。
从正面观察时,在门盖马达1610和盖引导件1640之间配置所述马达壳体1660。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在门盖壳体1220和门盖1210之间配置马达壳体1660。
为了在组装所述门盖马达1610和所述马达壳体1660时的前后方向长度最小化,门盖马达1610以贯通所述马达壳体1660的形态进行组装。
为此,马达壳体1660形成有供所述门盖马达1610贯通的马达贯通部1662。所述马达贯通部1662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所述马达贯通部1662位于所述内门盖1214的芯开口部1211后方。在组装在所述马达壳体1660的状态下,所述门盖马达1610贯通所述马达贯通部1662,并插入到所述芯开口部1211。
门盖马达1610不仅插入到作为进行组装的结构物的马达壳体1660,还插入到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门盖1210的结构物内部,因此,能够使门组件200的前后方向厚度最小化。
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盖引导件1640配置在门盖壳体1220和门盖1210之间。从正面观察时,所述盖引导件1640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开口的环形态。
所述盖引导件1640可以从所述行星齿轮1630传递到旋转力进行旋转。所述盖引导件1640从正面观察时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所述盖引导件1640及门盖1210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组装,当所述盖引导件1640旋转时,能够通过彼此干涉使所述门盖1210前进或后退。
所述盖引导件1640包括:盖引导件主体1640,形成为环形态;引导齿轮1642,沿着所述盖引导件主体1640的内周面配置,与多个所述行星齿轮1630啮合;引导沟(guideway)1650,沿着所述盖引导件主体1640的圆周方向配置,与所述盖干涉部1230(本实施例中为移动件引导件1234)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进行组装,当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与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的彼此干涉来使所述门盖1210前进或后退。
当所述盖引导件1640利用行星齿轮1630的运转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门盖1210的移动件1230与所述盖引导件1640产生彼此干涉。当所述彼此干涉时,虽然移动件引导件1234不进行旋转,但是由于所述盖引导件1640进行旋转,移动件引导件1234沿着所述引导沟1650移动。
所述引导齿轮1642呈环齿轮形态。所述引导齿轮1642配置在盖引导件主体1640的内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沟1650以贯通所述盖引导件主体1642的方式形成。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引导沟1650可以形成为槽形态。在本实施例中,为使盖引导件1640的厚度最小化,引导沟1650以贯通盖引导件1640的内外侧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插入到所述引导沟16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沟1650的贯通方向与所述前面板210的正面平行。所述引导沟1650及移动件引导件1234的结合方向是与前后方向相交叉的方向。
所述引导沟1650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与所述引导沟1650彼此干涉,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利用所述彼此干涉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引导沟1650沿着所述盖引导件主体1642的圆周方向较长地延伸形成,并从所述盖引导件主体1642的后方向前方形成缓慢的曲线。所述门盖1210可以按所述引导沟1650的前后方向长度大小前进或后退。
引导沟1650形成在多处,本实施例中配置有三个。三个引导沟1650优选地以盖引导件1640的中心为基准按等间隔进行配置。
当所述盖引导件1640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引导沟1650及移动件引导件1234产生彼此干涉。
由于所述引导沟1650沿着盖引导件1640的圆周方向在前后方向上进行配置,当所述盖引导件1640旋转时,虽然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不进行旋转,但是所述移动件引导件1234沿着所述引导沟1650前进或后退。
所述盖引导件1640的轴中心与所述太阳齿轮1620的轴中心相一致。所述盖引导件1640插入到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并在所述移动模块设置部1224内部进行旋转。
所述引导齿轮1642沿着盖引导件主体1642的内周面配置为圆形。所述引导齿轮1642以朝向盖引导件1640的轴中心的方式形成有齿形。
在所述盖引导件1640的内侧配置所述门盖马达1610、多个行星齿轮1630以及太阳齿轮1620,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使门盖移动模块1600的前后方向厚度最小化。
<<门壳体移动模块的构成>>
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是使门盖组件1200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并用于使配置在前面板210的正面吐出口201设定为第二正面开放状态的构成要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分别配置在门盖壳体1220的左侧及右侧。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也可以仅配置有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兼起到固定门盖组件1200的上下位置的功能,为了分散门盖组件1200的支撑荷重,将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左右配置两个。
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可以使门盖组件1200沿着前面板21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尤其是,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可以使结合有门盖1210的门盖壳体1220全体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门盖组件1200沿着前面板210的内部间隔I移动。由于配置在所述前面板210内部,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的设置空间优选地配置为所述内部间隔I以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提供用于设置为前面板210的厚度以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的前后方向厚度为所述前面板210的厚度以下。
所述门盖壳体1220可以利用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向所述正面吐出口201下侧移动,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可以实现所述第二正面开放。
配置在朝向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移动路径的门盖1210可以利用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的运转而向正面吐出口201下侧移动。
当所述门盖1210向垂直方向下侧移动时,所述门盖1210的任何部分也不会与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相重叠。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使所述门盖壳体1220向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移动路径外侧移动。
当所述第二正面开放时,可以使所述吐出格栅450通过所述正面吐出口201露出。
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包括: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配置在所述门盖壳体的左侧;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配置在所述门盖壳体的右侧。
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及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是相同的构成要素,并且呈左右对称。
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包括:齿条1710,配置在所述前面板210或面板模块1100,并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齿轮组件1730,配置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与所述齿条1710啮合,并在旋转时沿着所述齿条1710移动;齿轮驱动马达1720,配置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向所述齿轮组件1730提供驱动力;上下移动轨道1790,配置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及齿条1710,引导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移动。
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可以还包括用于设置齿轮组件1730及齿轮驱动马达1720的齿轮壳体1780。在未配置所述齿轮壳体1780的情况下,所述齿轮组件1730及齿轮驱动马达1720直接设置在门盖壳体122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容易地进行组装及修理,在齿轮壳体1780组装齿轮组件1730及齿轮驱动马达1720后,将齿轮壳体1780组装在门盖壳体1220。
所述齿条1710沿着所述前面板210的上下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所述齿条1710配置在所述前面板210的内部间隔I。
所述齿条1710可以配置在所述前面板210或面板模块1100中的一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前面板210由金属材质形成,在直接设置所述齿条1710的情况下,需要形成有将由金属材质形成的所述前面板210贯通的孔。在此情况下,冷气可能会通过孔泄漏,外部的杂质也可能会向所述前面板210内部流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形,在不是前面板210的面板模块1100配置齿条17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条1710组装在上面板模块1110。所述齿条1710设置在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中插入到所述内部间隔I的部分。
所述齿条1710与前面板侧部214、216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条1710配置有两个,各齿条1710分别配置在前面板210的左侧及右侧配置的内部间隔I。当需要区分多个齿条1710时,将从正面观察时配置在前面板210的左侧的齿条定义为左侧齿条,将配置在右侧的齿条定义为右侧齿条。所述左侧齿条和右侧齿条呈左右对称。
<齿条的构成要素和设置结构>
所述齿条(rack)1710包括:齿条主体1712,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形成;齿条齿形部1711,配置在所述齿条主体1712,配置在所述前面板21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为第二前面板侧部)内部间隔I,朝向所述前面板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为第一前面板侧部)配置,并沿着所述齿条主体1712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
所述齿条齿形部1711从所述齿条主体1712朝向相反侧的前面板侧部凸出。所述齿条齿形部1711可以额外地进行制作并组装在所述齿条主体17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条齿形部1711及齿条主体1712一体地进行制作。
所述齿条齿形部1711的齿形水平地进行配置。多个齿条齿形部1711沿着上下方向排列。所述齿轮组件与所述齿条齿形部1711彼此咬合,并可以沿着所述齿条齿形部1711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齿条1710包括:齿条紧贴部1713,配置在所述齿条主体1712,紧贴在所述前面板端部217;齿条卡止部1714,配置在所述齿条主体1712,与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进行组装,与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形成彼此卡止;轨道设置部1719,配置在所述齿条主体1712,上下移动轨道1790配置在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
在本实施例中,齿条齿形部1711、齿条主体1712、齿条紧贴部1713、齿条卡止部1714以及轨道设置部1719通过射出成型一体地进行制作。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也可以将齿条齿形部1711、齿条主体1712、齿条紧贴部1713、齿条卡止部1714或轨道设置部1719中的一部分额外地制作后进行组装。
所述齿条紧贴部1713配置在前面板210的内部间隔I,并紧贴在所述前面板端部217的内侧面。用于固定所述齿条1710的紧固构件贯通所述前面板端部217及齿条紧贴部1713进行紧固。
所述齿条紧贴部1713与齿条主体1712相交叉,本实施例中相正交。所述齿条紧贴部1713与前面板210的正面以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齿条主体1712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在齿条主体1712形成为凹入的槽形态。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从齿条主体1712向前面板侧部216侧凹入形成。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朝向相反侧的前面板侧部215开放。
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沿着齿条1710的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插入到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进行设置。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可以位于齿条紧贴部1713的左右宽度内。
由于在凹入形成的轨道设置部1719内配置上下移动轨道1790,能够使所述齿条1710及上下移动轨道1790的设置空间最小化。
由于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从齿条主体1712向第二前面板侧部216侧凹入形成,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可以位于内部间隔I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形成为“匚”形状,并朝向相反侧的前面板侧部呈开口。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插入到呈开口的部分。
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包括:第一轨道设置壁1719a,与所述齿条主体1712相连接;第二轨道设置壁1719b,与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壁1719a相交叉,沿着前后方向配置,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固定在所述第二轨道设置壁1719b;第三轨道设置壁1719c,与所述第二轨道设置壁1719b相交叉,并以与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壁1719a对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形成有被第一轨道设置壁1719a、第二轨道设置壁1719b以及第三轨道设置壁1719c包围的轨道设置空间1719d。所述轨道设置空间1719d朝向相反侧的前面板侧部呈开口。
第一轨道设置壁1719a沿着左右方向配置,并与齿条紧贴部1713对向。第二轨道设置壁1719b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并与前面板侧部216、217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轨道设置壁1719a及第二轨道设置壁1719b相正交。
在齿条紧贴部1713、第一轨道设置壁1719a以及第二轨道设置壁1719b之间可以形成有齿条空间1710a。由于所述齿条1710通过射出成型将齿条紧贴部1713、第一轨道设置壁1719a、第二轨道设置壁1719b、第三轨道设置壁1719c以及齿条卡止部1714一体地进行制作,各构成要素优选地形成为相似的厚度。
所述齿条空间1710a向前面板侧部216、217侧开口。所述齿条空间1710a的开口方向和所述轨道设置空间1719d的开口方向彼此相反。所述轨道设置空间1719d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齿条齿形部1711的凸出方向相同。
所述齿条空间1710a朝向所配置的前面板侧部216开口,轨道设置空间1719d朝向未配置的相反侧的前面板侧部217开口。
所述齿条卡止部1714从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向上面板模块1110侧凸出。所述齿条卡止部1714插入到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的背面,并抑制所述齿条1710沿着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齿条卡止部1714包括:第一齿条卡止部1714a,从所述第三轨道设置壁1719c向前方凸出;第二齿条卡止部1714b,从所述第一齿条卡止部1714b沿着左右方向凸出。
所述第一齿条卡止部1714a及第二齿条卡止部1714b相交叉,在本实施例中弯折为“「”形状。所述第二齿条卡止部1714b可以与上面板模块1110以过盈配合形态进行组装。
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提供能够容置所述齿条1710的结构。
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包括:上面板主体1130,配置在前面板210的背面;面板吐出口1101,沿着前后方向贯通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位于正面吐出口201的后方,并与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相连通。
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包括:上面板前部1132,位于前面板210背面,并形成有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上面板侧部1134,与所述上面板前部1132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前面板210的侧面内侧。
所述上面板前部1132位于门盖壳体1220和前面板210之间。
所述上面板侧部1134位于所述齿条1170和前面板210的侧面(本实施例中为前面板侧部)之间。所述上面板侧部1134支撑齿条1170,并可以与所述齿条1170进行组装。
上面板侧部1134可以配置在所述前面板210的第一前面板侧部214或第二前面板侧部216中的一方。
所述上面板前部1132及上面板侧部1134可以额外地制作后进行组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面板前部1132及上面板侧部1134通过射出成型一体地进行制作。
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包括:面板前支撑部1135,形成在所述上面板前部1132,紧贴在所述前面板主体212的背面,支撑所述前面板主体212的背面;面板前结合部1136,形成在所述上面板前部1132,与配置在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的密封垫205相结合;面板前插入部1137,形成在所述上面板前部1132,与所述齿条1710进行组装以形成彼此卡止。
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包括:第一面板侧部支撑部1138,形成在所述上面板侧部1134,紧贴在所述前面板210的前面板侧部214、126,支撑所述前面板210的前面板侧部;第二面板侧部支撑部1139,形成在所述上面板侧部1134,支撑所述前面板210的前面板端部215、217。
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形成为整体上平坦的板形状,并沿着前后方向形成为屈曲。
所述面板前结合部1136形成面板吐出口1101的边缘。所述面板前结合部1136从上面板主体1130凸出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前结合部1136可以向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侧凸出。
所述面板前支撑部1135从上面板主体1130向前方凸出,并紧贴在所述前面板210的背面。
所述面板前插入部1137从上面板主体1130向前方凸出,并可以紧贴在所述前面板210的背面。
面板前插入部1137从上面板主体1130向前方凸出,从而在后方侧形成供齿条卡止部1714插入的空间。
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对于前面板210的左右方向支撑至少两个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还一同提供使所述面板前插入部1137支撑前面板210的功能。
与所述面板前插入部1137相比,所述面板前支撑部1135向面板吐出口1101侧更靠近地配置。所述面板前插入部1137可以配置在前面板210的内部间隔I内。
所述面板前支撑部1135及面板前插入部1137从上面板前部1132向前方凸出,并在所述面板前支撑部1135、面板前插入部1137以及上面板前部1132之间形成有空间。所述空间位于上面板前部1132和前面板210的背面之间。
所述上面板侧部1134可以与前面板侧部214、126的内侧面对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一面板侧部支撑部1138从上面板侧部1134朝向前面板侧部凸出,并支撑所述前面板侧部的内侧面。
所述第二面板侧部支撑部1139从上面板侧部1134朝向前面板端部凸出,并支撑所述前面板端部的内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通过面板前支撑部1135、面板前插入部1137、第一面板侧部支撑部1138以及第二面板侧部支撑部1139支撑前面板210,并使所述上面板主体1130及前面板210的接触面积最小化。
<上下移动轨道的构成>
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配置在被第一轨道设置壁1719a、第二轨道设置壁1719b以及第三轨道设置壁1719c包围的轨道设置空间1719d。
上下移动轨道1790引导门盖组件1200的上下移动。尤其是,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组装在门盖壳体1220,并引导所述门盖壳体1220的上下移动。
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配置在齿条1710和门盖壳体1220之间。更具体而言,上下移动轨道1790配置在轨道设置部1719和门盖壳体1220之间。
上下移动轨道1790对于门盖组件1200分别配置在左侧及右侧。上下移动轨道1790位于门盖壳体1220的侧面外侧。通过将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配置在门盖组件1200的侧面,能够使门组件200的前后方向厚度最小化。
上下移动轨道1790包括:第一轨道1792,设置在齿条1710;第二轨道1794,设置在所述门盖壳体1220。
所述第一轨道1792设置在所述轨道设置部1719,并容置在所述轨道设置空间1719d。由于第一轨道1792容置在轨道设置空间1719d,其不向所述齿条1710外侧凸出。
所述第二轨道1794与所述第一轨道1792进行组装,并沿着所述第一轨道1792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第一轨道1792和第二轨道1794之间配置多个轴承,所述轴承减小第一轨道1792及第二轨道1794的摩擦。
所述第二轨道1794的一部分为了与所述第一轨道1792进行组装,其一部分可以插入到所述轨道设置空间1719d。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轨道1794对于左右方向不向齿条齿形部1711外侧凸出,从背面观察时,第二轨道1794被所述齿条齿形部1711遮挡。
所述第二轨道1794组装在所述门盖壳体1220的侧面。所述第一轨道1792及第二轨道1794能够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当所述门盖组件1200进行上下移动时,所述第一轨道1792及第二轨道1794引导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上下移动并减小摩擦。
<齿轮组件和齿轮驱动马达的构成>
所述门盖组件1200利用所述齿轮组件1730及齿条1710的咬合来调节其高低。利用所述齿轮组件1730及齿条1710的咬合来维持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上下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不包括用于维持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高低的额外的构成要素。
所述齿轮组件1730不仅将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齿条1710,还支撑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荷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组件1720提供能够有效地支撑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荷重的结构。
所述齿轮组件1730包括:第一齿轮1740,配置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在外周面形成有第一齿形部1741,通过所述第一齿形部1741与所述齿条1710啮合,在与所述齿条1710啮合的状态下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第二齿轮1750,配置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包括以彼此不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的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通过所述第2-1齿形部1751与所述第一齿轮1740的第一齿形部1741啮合;第三齿轮1760,配置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包括以彼此不同的齿形形成的第3-1齿形部1761及第3-2齿形部1762,通过所述第3-1齿形部1761与所述第二齿轮1750的第2-2齿形部1752啮合;蜗杆齿轮1770,配置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与所述第3-2齿形部1762啮合,与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相连接而进行旋转,并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的马达轴1721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的马达轴1721贯通所述蜗杆齿轮1770。所述蜗杆齿轮1770的轴中心与所述马达轴1721配置在同一线上。
所述第一齿轮1740与齿条1710及第二齿轮1750分别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1750与所述第一齿轮1740及第三齿轮1760分别啮合。
所述第三齿轮1760与所述第二齿轮1750及蜗杆齿轮1770分别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1740、第二齿轮1750以及第三齿轮1760的各齿形形成为小齿轮(pinion gear)类型。所述第一齿轮1740、第二齿轮1750以及第三齿轮1760的各转轴沿着前后方向形成。
所述第一齿形部1741从正面或背面观察时配置为圆形。
第一齿形部1741及齿条齿形部1711啮合的位置和所述第一齿形部1741及第2-1齿形部1751啮合的位置彼此不同。
第一齿形部1741、齿条1710的齿条齿形部1711以及第2-1齿形部1751均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及形态的齿形。
第一齿形部1741、齿条1710的齿条齿形部1711以及第2-1齿形部1751均形成为相同的小齿轮齿形。
所述第二齿轮1750及第三齿轮1760的转轴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并形成为小齿轮类型。
与第一齿轮1740相同地,所述第二齿轮1750及第三齿轮1760配置有彼此不同的两个齿形,而不是配置有一个齿形。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齿轮1750配置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沿着第二齿轮1750的转轴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前后方向)排列。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沿着前后方向排列。
在所述第二齿轮1750中,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形成为彼此不同的齿形。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均形成为小齿轮齿形。
从正面观察时,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分别配置为直径不同的圆形。
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中的一个可以配置在前方侧,其余一个位于后方侧。在本实施例中,第2-1齿形部1751位于比第2-2齿形部1752更后方侧的位置。第2-1齿形部1751位于与所述第一齿形部1741及第3-2齿形部1762同一平面上。
此外,由于所述第二齿轮1750维持与第一齿轮1740及第三齿轮1760同时啮合的状态,与所述第二齿轮1750相同的齿形还配置在所述第一齿轮1740及第三齿轮1760。因此,所述第2-2齿形部1352、第一齿形部1341以及第3-1齿形部1361具有相同的规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1750的第2-2齿形部1752的直径大于第2-1齿形部1751的直径。通过使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的直径不同地配置,提供与第一齿轮1740及第三齿轮1760同时啮合的咬合结构。
当所述第一齿轮1740及第二齿轮1750处于啮合的状态时,所述第一齿轮1740位于比所述第2-2齿形部1752更后方侧的位置。这是因为,所述第2-1齿形部1751位于比第2-2齿形部1752更后方侧的位置。
与本实施例不同地,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的前后方向配置也可以相反。
在所述第二齿轮1750中,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形成为彼此不同的齿形。第2-1齿形部1751及第2-2齿形部1752均是小齿轮形态的齿形。
所述第三齿轮1760包括第3-1齿形部1761及第3-2齿形部1762。第3-1齿形部1761及第3-2齿形部1762中的一个与所述蜗杆齿轮1770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3-1齿形部1761及第3-2齿形部1762的直径不同地形成。与所述蜗杆齿轮1770啮合的第3-2齿形部1762的直径可以比第3-1齿形部1761更大地形成。
由于所述第3-2齿形部1762与蜗杆齿轮齿形部1771啮合,在所述第3-2齿形部1762的直径比第3-1齿形部1761更小地形成的情况下,所述蜗杆齿轮齿形部1771和第3-1齿形部1761可能会发生干涉。所述第3-2齿形部1762及蜗杆齿轮齿形部1771以蜗杆齿轮方式啮合,通过蜗杆齿轮咬合能够使运转噪音最小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3-2齿形部176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3-1齿形部1761。
为使与蜗杆齿轮1770的干涉最小化,所述第3-2齿形部1762位于比所述3-1齿形部1761更后方侧的位置。
所述第三齿轮1760的转轴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第3-1齿形部1761及第3-2齿形部1762沿着前后方向排列。第3-1齿形部1761位于比第3-2齿形部1762更前方的位置。
第3-1齿形部1761与第2-2齿形部175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3-2齿形部1762与第2-1齿形部1751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3-2齿形部1762与蜗杆齿轮1770啮合,所述第3-2齿形部1762的齿形形成为蜗杆齿轮齿形。
由于所述第3-1齿形部1761与所述第2-2齿形部1752啮合,所述第3-1齿形部1761形成为小齿轮齿形。
所述蜗杆齿轮1770的整体上的形状呈圆筒形,其转轴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所述蜗杆齿轮1770在外周面形成有蜗杆齿轮齿形1771,并在上下方向上呈螺旋形态。
由于所述蜗杆齿轮1770的转轴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所述蜗杆齿轮齿形1771能够支撑垂直方向的外力。
在所述蜗杆齿轮1770的转轴倾斜地配置或沿着水平方向配置的结构中,当施加有垂直方向的外力时,所述蜗杆齿轮1770将可能会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蜗杆齿轮1770的转轴沿着上下方向配置,能够支撑向第三齿轮1760施加的垂直方向外力。通过这样的蜗杆齿轮1770的配置,无需实现额外的止挡件等,也能够防止所述门盖组件1200因自重而向下侧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自重可以支撑于齿条1710及第一齿轮1740的咬合和蜗杆齿轮1770及第三齿轮1760的咬合。
所述蜗杆齿轮1770与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的马达轴1721直接连接。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的马达轴1721沿着上下方向贯通所述蜗杆齿轮1770的旋转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使用步进马达,其能够利用向所述第三齿轮1760施加的外力来使所述蜗杆齿轮1770进行旋转。
在所述齿轮壳体1780组装第一齿轮1740、第二齿轮1750、第三齿轮1760、蜗杆齿轮1770以及齿轮驱动马达1720。
所述齿轮壳体1780提供第一齿轮1740、第二齿轮1750以及第三齿轮1760的转轴。在形成在所述齿轮壳体1780的各凸柱1742组装第一齿轮1740、第二齿轮1750以及第三齿轮176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壳体1780包括第一齿轮壳体1781及第二齿轮壳体1782。
在第一齿轮壳体1781和第二齿轮壳体1782之间配置第一齿轮1740、第二齿轮1750、第三齿轮1760、蜗杆齿轮1770以及齿轮驱动马达1720。
从第一齿轮壳体1781及第二齿轮壳体1782中的一个凸出有提供第一齿轮1740、第二齿轮1750以及第三齿轮1760的转轴的各凸柱1742。所述凸柱1742从第一齿轮壳体1781向后方侧凸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壳体1781位于比第二齿轮壳体1782更前方的位置。所述第一齿轮壳体1781组装在门盖壳体1220的背面。
在所述齿轮组件1730的齿轮中,仅有所述第一齿轮1740向所述齿轮壳体1780外侧凸出。所述第一齿轮1740贯通所述齿轮壳体1780的侧面,并且所述第一齿轮1740的一部分向外侧凸出。为使所述第一齿轮1740向外侧凸出,所述齿轮壳体1780的侧面一部分呈开口。
向所述齿轮壳体1780外侧凸出的所述第一齿轮1740的第一齿形部1741与所述齿条1710的齿条齿形部1711啮合。由于第一齿形部1741及齿条齿形部1711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维持彼此咬合的状态。
在第一齿形部1741及齿条齿形部1711前方配置上下移动轨道1790。所述上下移动轨道1790对于前后方向位于配置有所述第二齿轮1750的平面。
<线缆引导件的构成>
由于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与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相连接的线缆也不可避免地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由于所述门组件200的前后方向厚度相较于宽度很小,当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上下进行移动时,将可能发生线缆的缠结。
并且,线缆可能会被夹入在上下进行移动的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和面板模块1100之间,从而限制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的运转。可以配置有用于使如上所述的问题最小化的线缆引导件1800。
所述线缆引导件1800的上侧端组装在门盖组件1200,下侧端组装在面板模块1100。
所述线缆引导件1800包括: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在门盖组件1200;第二线缆引导件182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在所述面板模块1100;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组装在所述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及第二线缆引导件1820。
所述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包括:线缆引导件主体1815;线缆插入空间1813,配置在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15的内侧,线缆插入到所述线缆插入空间1813;第1-1旋转部1811,配置在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15的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门盖组件1200(本实施例中为门盖壳体)进行组装;第1-2旋转部1812,配置在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15的另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进行组装。
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15的长度比宽度更长地形成。与线缆引导件主体1815的长度方向相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形态,并在内侧形成有所述线缆插入空间1813。所述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的线缆插入空间1813朝向上侧开口。
第1-1旋转部1811从线缆引导件主体1815的上侧端朝向上侧凸出。第1-1旋转部1811与门盖壳体1220进行铰链连接,并可以与、所述门盖壳体1220进行相对旋转。
当所述门盖壳体1220向上侧或下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以所述第1-1旋转部1811为中心进行相对旋转。
第1-2旋转部1812与所述第1-1旋转部1811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1-2旋转部1812从线缆引导件主体1815的下侧端朝向下侧凸出。第1-2旋转部1812与所述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的上侧进行铰链连接,并可以与所述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进行相对旋转。
所述第二线缆引导件1820包括:线缆引导件主体1825;线缆插入空间1823,配置在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25的内侧,线缆插入到所述线缆插入空间1823;第2-1旋转部1821,配置在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25的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进行组装;第2-2旋转部1822,配置在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25的另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面板模块1100(本实施例中为上面板模块)进行组装。
由于第二线缆引导件1820与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具有相似的构成要素,详细的说明将由附图代替。
所述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包括:线缆引导件主体1835;线缆插入空间1833,配置在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35的内侧,线缆插入到所述线缆插入空间1833;第3-1旋转部1831,配置在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35的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进行组装;第2-2旋转部1832,配置在所述线缆引导件主体1835的另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二线缆引导件1820进行组装。
由于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具有与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相似的构成要素,详细的说明将由附图代替。配置有使所述第1-1旋转部1811及门盖壳体122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第一销1841。配置有使所述第1-2旋转部1812及第2-1旋转部1821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第二销1842。配置有使所述第2-2旋转部1822及第3-1旋转部1831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第三销1843。配置有使所述第3-2旋转部1832及上面板模块111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第四销1844。
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和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形成180度以内的夹角,当所述门盖组件1200下降时,所述第一线缆引导件1810和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的夹角变小。
第二线缆引导件1820和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形成180度以内的夹角,当所述门盖组件1200下降时,所述第二线缆引导件1820和连接线缆引导件1830的夹角变小。
由于所述第2-2旋转部1822设置在上面板模块1110,其位置被固定而不进行移动。
当所述门盖组件1200下降时,第1-1旋转部1811、第1-2旋转部1812、第3-1旋转部1831、第3-2旋转部1832、第2-1旋转部1821的位置可以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线缆与门盖组件1200的门盖马达1610、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的齿轮驱动马达1720相连接。所述线缆可以向门盖马达1610或齿轮驱动马达1720分别提供电源及控制信号。
<门滑动移动模块的构成>
所述门滑动模块1300用于使门组件200沿着箱体组件100的左右方向移动。门滑动模块1300能够使门组件200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门滑动模块1300设置在门组件200或箱体组件100中的一方,并与其余一方通过彼此干涉来实现滑动移动。
所述门滑动模块1300包括:齿条1310,配置在所述门组件200,并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齿轮组件1330,配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侧的结构物,与所述齿条1310啮合,在旋转时沿着所述齿条1310移动;齿轮驱动马达1320,配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侧的结构物,向所述齿轮组件1330提供驱动力;齿轮壳体1380,配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侧的结构物,所述齿轮组件1330及齿轮驱动马达1320设置在所述齿轮壳体1380。
所述箱体组件100侧的结构物,只要是固定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结构,就可以是任何构成要素。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90配置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前方。所述固定板19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大于其宽度。
所述齿条1310沿着左右方向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条1310水平地配置。
所述齿条(rack)1310包括:齿条主体1312,其沿着左右方向长长地延伸形成;齿条齿形部1311,其配置于所述齿条主体1312,并且从所述齿条主体1312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所述齿条齿形部1311沿着所述齿条主体131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所述齿条齿形部1311可以形成为朝向上侧,或者形成为朝向下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条齿形部1311从齿条主体1312朝向下侧凸出。
所述齿条齿形部1311可以另行地制作并组装于所述齿条主体13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条齿形部1311和齿条主体1312制作成一体。
所述齿条齿形部1311的齿形朝向前后方向配置。多个齿条齿形部1311沿着左右方向排列。所述齿轮组件与所述齿条齿形部1311彼此啮合,可以沿所述齿条齿形部1311沿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齿轮组件1330包括:第一齿轮1340,配置于所述齿轮壳体1380,在外周面形成有第一齿形部1341,通过所述第一齿形部1341与所述齿条1310啮合,在与所述齿条1310啮合的状态下能够沿着左右方向能够移动;第二齿轮1350,配置于所述齿轮壳体1380,包括以彼此不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的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通过所述第2-1齿形部1351与所述第一齿轮1340的第一齿形部134啮合;第三齿轮1360,其配置于所述齿轮壳体1380,包括以彼此不同的齿形形成的第3-1齿形部1361和第3-2齿形部1362,通过所述第3-1齿形部1361与所述第二齿轮1350的第2-2齿形部1352啮合;蜗杆齿轮1370,其配置于所述齿轮壳体1380,与所述第3-2齿形部1362啮合,所述蜗杆齿轮1370与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320连接并旋转。
所述第一齿轮1340、第二齿轮1350以及第三齿轮1360的各个齿形由小齿轮类型形成。
所述第一齿轮1340、第二齿轮1350以及第三齿轮1360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地配置。即,所述第一齿轮1340、第二齿轮1350以及第三齿轮1360与前面板210的前主体212平行地配置。
所述所述第一齿轮1340、第二齿轮1350以及第三齿轮1360的各自旋转轴均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本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320的马达轴1321贯通所述蜗杆齿轮1370。所述蜗杆齿轮1370的旋转轴与所述马达轴1321配置于同一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从正面或背面观察时,所述马达轴1321以对角线的方式配置。所述马达轴1321的方向和齿条1310的配置方向交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马达轴1321的方向和齿条1310的配置方向形成为超过0度且小于90度。
所述的第一齿轮1340设置于所述齿轮壳体1380,并且其一部分朝向向所述齿轮壳体1380的外部凸出。凸出到所述齿轮壳体1380外侧的部分与所述齿条1310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1340分别与齿条1310和第二齿轮1350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1350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1340和第三齿轮1360啮合。
所述第三齿轮1360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1350和蜗杆齿轮1370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1340是其旋转轴沿着前后方向而形成的小齿轮。
从正面或者背面观察时,所述第一齿形部1341配置成圆形。
第一齿形部1341和齿条齿形部1311的啮合的位置,与第一齿形部1341和第2-1齿形部1351啮合的位置彼此不同。第一齿形部1341、齿条1310的齿条齿形部1311以及第2-1齿形部1351均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和形状的齿形。
第一齿形部1341、齿条1310的齿条齿形部1311以及第2-1齿形部1351均形成为相同的小齿轮齿形。
所述第二齿轮1350和第三齿轮1360的各自的旋转轴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并且以小齿轮类型形成。
与第一齿轮1340相同地,所述第二齿轮1350和第三齿轮1360配置有彼此不同的两个齿形,而不是配置有一个齿形。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齿轮1350配置有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沿着第二齿轮1350的旋转轴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前后方向)排列。
即,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沿着前后方向排列。
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均由小齿轮类型的齿形形成,但是,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由彼此不同的齿形形成。
从正面观察时,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分别配置成直径不同的圆形。
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中的任意一个配置于前方侧,剩余一个可以位于后方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2-1齿形部1351位于比第2-2齿形部1352靠向前方的位置。
第2-1齿形部1351与所述第一齿形部1341和第3-2齿形部1362位于同一平面上。
并且,由于所述第二齿轮1350与第一齿轮1340和第三齿轮1360保持同时啮合的状态,因此,在第一齿轮1340和第三齿轮1360也配置有与第二齿轮1350相同的齿形。通过这种结构,所述第2-2齿形部1352、第一齿形部1341以及第3-1齿形部1361为相同的规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1350中,第2-1齿形部1351的直径大于第2-2齿形部1352的直径。使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的直径配置成不同,从而提供与第一齿轮1340和第三齿轮1360同时啮合的啮合结构。
当所述第一齿轮1340和第二齿轮1350处于啮合的状态时,所述第一齿轮1340位于比所述第2-2齿形部1352靠近前方侧的位置。这是因为,所述第2-1齿形部1351位于比第2-2齿形部1352靠近前方侧的位置。
与本实施例不同,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的前后方向上的配置可以形成为相反。
在所述第二齿轮1350中,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由不同的齿形形成。第2-1齿形部1351和第2-2齿形部1352均为小齿轮形状的齿形。
所述第三齿轮1360包括第3-1齿形部1361和第3-2齿形部1362。第3-1齿形部1361和第3-2齿形部1362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蜗杆齿轮1370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3-1齿形部1361和第3-2齿形部1362的直径形成为不同。例如,与蜗杆齿轮1370啮合的第3-2齿形部1362的直径可以大于第3-1齿形部1361的直径。
由于所述第3-2齿形部1362与蜗杆齿轮齿形部1371啮合,因此,如果所述第3-2齿形部1362的直径比第3-1齿形部1361的直径形成较小,则可能会发生干涉。
所述第三齿轮1360的旋转轴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第3-1齿形部1361和第3-2齿形部1362沿着前后方向排列。第3-1齿形部1361位于比第3-2齿形部1362靠近后方的位置。
第3-1齿形部1361与第2-2齿形部135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3-2齿形部1362与第2-1齿形部1351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3-2齿形部1362与蜗杆齿轮1370啮合,所述第3-2齿形部1362的齿形由小齿轮类型形成。
由于所述第3-1齿形部1361与第2-2齿形部1352啮合,因此,所述第3-1齿形部1361由小齿轮齿形来形成。
所述蜗杆齿轮1370的整体形状为圆筒形,其旋转轴配置成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所述蜗杆齿轮1370在其外周面形成有蜗杆齿轮齿形部1371,其为螺旋形状。
所述蜗杆齿轮1370的旋转轴沿着倾斜方向配置,并位于所述第三齿轮1360的下侧。
所述蜗杆齿轮1370直接与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320的马达轴1321连接。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320的马达轴1321贯通所述蜗杆齿轮1370的旋转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320采用步进马达。
第一齿轮1340、第二齿轮1350、第三齿轮1360、蜗杆齿轮1370以及齿轮驱动马达1320组装于所述齿轮壳体1380。
所述齿轮壳体1380提供第一齿轮1340、第二齿轮1350以及第三齿轮1360的旋转轴。第一齿轮1340、第二齿轮1350以及第三齿轮1360组装到形成于所述齿轮壳体1380的各凸柱134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壳体1380包括第一齿轮壳体1381和第二齿轮壳体1382。
在第一齿轮壳体1381和第二齿轮壳体1382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1340、第二齿轮1350、第三齿轮1360、蜗杆齿轮1370以及齿轮驱动马达1320。
用于提供第一齿轮1340、第二齿轮1350、第三齿轮1360的旋转轴的各凸柱1342,从第一齿轮壳体1381和第二齿轮壳体1382中的任意一个凸出。所述凸柱1342从第一齿轮壳体1381朝向前方侧凸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壳体1381位于比第二齿轮壳体1382靠近后方的位置。所述第一齿轮壳体1381组装于固定板190的正面。
在所述齿轮组件1330的齿轮中,只有所述第一齿轮1340朝向所述齿轮壳体1380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一齿轮1340贯通所述齿轮壳体1380的顶面,所述第一齿轮1340的一部分朝向外侧凸出。所述齿轮壳体1380的顶面一部分呈开口,使得所述第一齿轮1340朝向外侧凸出。
朝向所述齿轮壳体1380外侧凸出的所述第一齿轮1340的第一齿形部1341,与所述齿条1310的齿条齿形部1311啮合。
由于齿轮壳体1380组装于箱体组件100侧的结构物,因此,在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320运转时,第一齿轮1340在原地进行旋转,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1340啮合的所述齿条1310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门滑动移动模块1300位于门组件200的中间高度。这与门组件200的重量中心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于使门组件200进行移动的齿轮驱动马达1320只设置有一个,因此,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320优选设置于与离门组件200的重量中心较近的位置。
与此不同,如果在门组件200的上侧或者下侧配置有门滑动移动模块1300,则只有配置有齿条的部分进行移动,而相反侧可能会不进行移动。这是因为,本发明的门组件200的高度与其宽度相比形成为非常长而发生的问题。
如果在包括金属材质的前面板210的门组件200下侧配置齿条,则只有下侧通过齿轮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来进行移动,而上侧通过门组件200的自重而不进行移动,或者移动地较晚。
如此,在门组件200进行移动时,如果出现延迟,则在门组件200进行移动时可能会产生运转噪音,可能会发生门组件200暂时停止之后再移动的现象。
在本申请发明中,由于在门组件200的相对于上下高度的中间部分配置有齿条1310,因此,即使只运转一个齿轮驱动马达1320,也能使上侧和下侧的门组件200的整体均匀地进行移动。
<<侧移动组件>>
此外,本实施例的室内机可以还配置有侧移动组件1400,所述侧移动组件1400引导所述门组件200的左右滑动,并支撑所述门组件200的荷重。
所述侧移动组件1400配置在所述门组件200及所述箱体组件100,并引导所述门组件200的左右移动。
当门滑动模块1300运转时,侧移动组件1400引导门组件200的滑动移动。虽然仅利用所述门滑动模块1300的齿条1310及齿轮组件1330的运转便能够实现门组件200的滑动移动,但是在实现自然的滑动移动方面存在有局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移动组件1400分别配置在门组件200的上侧、中间以及下侧。
所述侧移动组件1400包括:顶轨道1410,配置在门组件200的上侧;中间轨道1420,配置在所述门组件200的中间;底轨道1430,配置在所述门组件200的下侧;顶支持件1440,组装在所述门组件200,配置在所述门组件200的上侧,并搭设在所述箱体组件100的上侧;底支持件1450,组装在所述箱体组件100,配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的下侧,所述门组件200的下端搭设在所述底支持件1450。
所述顶轨道1410、中间轨道1420以及底轨道1430均沿着左右方向配置。所述顶轨道1410、中间轨道1420以及底轨道1430配置在门组件200和箱体组件100之间。
所述顶轨道1410包括第一顶轨道1412及第二顶轨道1414。
所述第一顶轨道1412配置在门组件200的背面。第一顶轨道1412沿着左右方向配置。所述第一顶轨道1412可以在门组件200中配置在上面板模块1110的背面。
所述第二顶轨道1414组装在箱体组件100的正面,并可以对于所述第一顶轨道1412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轨道1414与顶支持件1440相结合,所述顶支持件1440固定在所述箱体组件100。
第一顶轨道1412及第二顶轨道1414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组装。在第一顶轨道1412和第二顶轨道1414之间可以配置轴承1415,所述轴承在第一顶轨道1412及第二顶轨道1414的相对移动时能够减小摩擦力。
所述中间轨道1420包括第一中间轨道1422及第二中间轨道1424。
所述第一中间轨道1422配置在门组件200的背面。第一中间轨道1422沿着左右方向配置。所述第一中间轨道1422可以在门组件200中配置在下面板模块1120的背面。
所述第二中间轨道1424组装在箱体组件100的正面,并可以对于所述第一中间轨道1422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第一中间轨道1422及第二中间轨道1424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组装。在第一中间轨道1422和第二中间轨道1424之间可以配置轴承(未图示),所述轴承在第一中间轨道1422及第二中间轨道1424的相对移动时能够减小摩擦力。
所述底轨道1430包括第一底轨道1432及第二底轨道1434。
所述第一底轨道1432配置在门组件200的背面。第一底轨道1432沿着左右方向配置。所述第一底轨道1432可以在门组件200中配置在下面板模块1120的背面。
所述第二底轨道1434组装在箱体组件100的正面上配置的结构物(本实施例中为底支持件),并可以对于所述第一底轨道1432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第一底轨道1432及第二底轨道1434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组装。在第一底轨道1432和第二底轨道1434之间可以配置轴承(未图示),所述轴承在第一底轨道1432及第二底轨道1434的相对移动时能够减小摩擦力。
当利用所述门滑动模块1300使门组件200沿着左右方向移动时,所述顶支持件1440及底支持件1450以支撑门组件200的荷重的状态位于原位置。
顶支持件1440将门组件200的荷重向所述箱体的上侧分散。底支持件1450支撑所述门组件200的下侧,并在所述门组件200的左右滑动移动时减小摩擦。
所述顶支持件1440包括:顶固定部1442,组装在门组件200侧的结构物(本实施例中为第二顶轨道1414);顶层部1444,从所述顶固定部1442向箱体组件100侧凸出,并搭设在所述箱体组件100;顶卡止部1446,配置在所述顶层部1444,并与所述箱体组件100对于前后方向形成彼此卡止。
所述顶固定部1442沿着门组件200的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顶固定部1442可以紧贴在门组件200进行组装。在本实施例中,顶固定部1442组装在门组件200侧的结构物,在本实施例中,顶固定部1442紧固在第二顶轨道1414。
在所述第二顶轨道1414的后方配置所述顶固定部1442。
所述顶层部1444及顶固定部1442一体地进行制作。可以将一个板进行弯折来制作所述顶固定部1442及顶层部1444。
所述顶层部1444从顶固定部1442向后方侧凸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层部1444从所述顶固定部1442的上侧边缘向后方侧凸出。
所述顶层部1444可以固定在所述箱体组件100的上侧。
当门组件200的左右移动时,顶层部1444及第二顶轨道1414位于原位置,而仅有第一顶轨道1412及门组件200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所述顶卡止部1446沿着左右方向形成,并沿着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前后方向形成卡止。
顶卡止部1446从顶层部1444向下侧凸出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顶卡止部1446呈朝向下侧凹入的槽的形态,并沿着所述顶层部1444的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顶卡止部1446形成有朝向上侧呈开口的卡止部槽1446a,所述卡止部槽1446a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
所述顶层部1444包括:第一顶层部1444a,对于所述顶卡止部1446位于前方侧;第二顶层部1444b,对于所述顶卡止部1446位于后方侧。
在所述第一顶层部1444a和第二顶层部1444b之间配置所述顶卡止部1446。
在所述箱体组件100的上侧配置顶支持件设置部(未图示),所述顶卡止部1446插入到所述顶支持件设置部,所述顶支持件设置部与所述顶卡止部1446形成彼此卡止。
所述底支持件1450固定于箱体组件100侧的结构物,并支撑门组件200的下端,由此在所述门组件200进行移动时使摩擦最小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支持件1450与固定板190结合。所述固定板190是固定于箱体组件100的结构物,在本实施例中,门滑动移动模块130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90。
所述底支持件1450包括:底支持件主体1460,其配置于门组件200和箱体组件100之间,并且与所述门组件200的背面平行地配置,而且组装于所述箱体侧的结构物(本实施例中,为固定板190);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其配置于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并且与所述固定板190彼此卡止;底部轮1456,其配置于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所述门组件200的下端搭设于所述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并支撑所述门组件200,所述底部轮1456配置成与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能够进行相对旋转;传感器设置部1458,其配置于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并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门组件200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包括:支持件板1470,其组装于所述箱体侧的结构物(本实施例中,为固定板190);以及支持件主体1480,其结合于所述支持件板1470,并设置有所述底部轮145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持件板1470将金属材质的板弯折而制作,而所述支持件主体1480是通过射出合成树脂制作的。
与本实施例不同,支持件板1470和支持件主体1480均可以利用射出成型制作也无妨。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强度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底部支撑部1450需要对门组件200的荷重进行支撑,因此,如果将底部支撑部1450整体由合成树脂制作,则可能会因强度的低下而发生破损或弯曲变形的现象。
尤其,门组件200并不是通过旋转被开放,而是左右进行滑动移动的结构,因此,所述底支持件1450应当始终对门组件200的荷重进行支撑。
另外,如果将底支持件1450整体由金属材质制作,则对支持件轮1456的设置结构和传感器设置部1458的设置结构的制作会存在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底支持件主体1460位于固定板190的后方。底支持件主体1460紧固固定于固定板190的背面。
所述支持件板1470包括:支持板主体1472,其紧贴于作为箱体侧结构物的固定板190;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其形成于所述支持板主体1472,并朝向所述固定板190弯折,所述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与所述固定板190相对于左右方向形成彼此卡止;以及支持件主体设置部1474,其设置有形成于所述支持板主体1472的所述支持件主体1480。
所述支持件板1470与固定板190平行地配置,并紧固于固定板190。在所述支持件板1470配置有多个紧固孔1471,多个所述紧固孔1471用于与所述固定板190进行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形成于所述支持件板1470。通过弯折支持件板1470来形成所述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
在本实施例中,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紧贴于固定板19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朝向固定板190弯折。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并且相对于左右方向与所述固定板190形成彼此卡止。与本实施例不同,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形成于支持件主体1480也无妨。
在所述固定板190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插入的固定板插入部191。
所述固定板插入部191从固定板190朝向后方侧弯折而形成。所述固定板插入部191的上侧面被堵住,而其下侧和左右侧被开放。
在所述固定板插入部191和固定板190背面之间,形成有间隙(gap)192。
因此,底支持件主体1460可以从所述固定板插入部191的下侧插入。在本实施例中,底支持件主体1460的上端插入到所述间隙192,固定板插入部191对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的上侧移动进行限制。
当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组装于固定板190时,所述固定板插入部191和底支持件卡止部1454对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制。因此,如果所述底支持件主体1460插入到固定板插入部191,则形成于固定板190和底支持件主体1460的各个紧固孔1471以能够紧固的方式对齐。
通过弯折所述支持板主体1472来形成所述支持件主体设置部1474。所述支持件主体1480组装在支持件主体设置部1474。
所述支持件主体设置部1474从支持板主体1472朝向后方侧弯折,并且确保支持件主体1480的设置空间。
所述支持件主体1480位于与门组件200相比更靠向后方侧的位置,所述底部轮1456优选配置于所述门组件200的下侧。
在支持件主体1480设置有至少两个底部轮1456。为此,支持件主体1480沿着左右方向长长地形成,所述底部轮1456沿着左右方向排列。
所述支持件主体1480包括:轨道插入部1486,其朝向后方侧凹陷形成,门组件200的下端轨道206插入于所述轨道插入部1486;以及旋转轴孔1481,所述底部轮1456的滚轮轴1483插入于所述旋转轴孔1481。
轨道插入部1486沿着左右方向形成。所述轨道插入部1486位于比底部轮1456更靠近后方侧的位置。从正面观察时,所述底部轮1456的上端与轨道插入部1486重叠。
所述底部轮1456的上端低于所述轨道插入部1486的上端1486a,并且高于所述轨道插入部1486的下端1486b。
所述转轴孔1481位于比所述轨道插入部1486的下端1486b更低的位置。
所述门组件200的下端轨道206插入到所述轨道插入部1486,并支撑于所述底部轮1456的上端。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使门组件200和底支持件1450之间的间隔最小化。
如果门组件200和底支持件1450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变远,则施加于所述底支持件1450的荷重将会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门组件200和底支持件1450的前后方向上的隔开距离最小化,据此,可以使施加于底部轮的荷重最小化,也可以使施加于所述底支持件1450的荷重最小化。
所述底部轮1456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呈圆形的形状,沿着所述底部轮1456的外周面形成有轮槽1456a。所述下端轨道206放置于所述轮槽1456a。
还包括旋转轴1457,其配置于所述底部轮1456并沿着前后方向凸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1457从底部轮1456朝向后方侧凸出。所述旋转轴1457和底部轮1456制作成一体。
所述滚轮轴1483贯通所述旋转轴1457。所述底部轮1456可以在组装于所述滚轮轴1483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所述滚轮轴1483贯通所述底部轮1456和旋转轴1457,并贯通支持件主体1480的旋转轴孔1481而设置。
在所述支持件主体1480的后方侧,配置有用于与所述滚轮轴1483紧固的轴固定构件1485。所述支持件主体1480形成有轴固定构件槽1484,所述轴固定构件槽1484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凹陷形成。
所述滚轮轴1483贯通所述支持件主体1480并固定于轴固定构件1485,所述底部轮1456可以以贯通所述滚轮轴1483的状态进行旋转。
所述传感器设置部1458配置于支持件主体148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设置部1458形成为贯通所述支持件主体1480。门感知传感器207配置于所述传感器设置部1458。
所述门感知传感器207对门组件200的滑动移动距离进行检测。所述位置感知因子208配置于所述门组件200。
所述位置感知因子208与所述门感知传感器207相对应。所述位置感知因子208配置于门组件200的背面,具体设置于底面板模块1120的背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检测门组件200的左右移动距离,使用霍尔传感器和永久磁铁。因此,所述门感知传感器207使用霍尔传感器,所述位置感知因子208使用永久磁铁。
与本实施例不同,作为所述门感知传感器使用了光传感器,作为位置感知因子使用了配置于门组件的肋(rib)也无妨。在所述光传感器的光信号被所述肋遮断的情况下,可以判断所述门组件的左右移动距离。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设置结构的门组件内部的主视图。图21是表示图20的相机模块的门组件上侧的背面侧立体图。
<<相机模块的构成>>
所述相机模块1900配置于门组件200(在本实施例中,为上面板模块1110),并且选择性地进行运转。相机模块1900只有在运转时才露出于门组件200的外部,而在不运转时隐藏于门组件200的内部。
所述相机模块1900包括:相机模块壳体1910,其配置于门组件200,并且形成有朝向上侧呈开口的摄像头开口部1911;摄像头1950,其配置于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相对于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并且经由所述摄像头开口部1911选择性地露出;摄像头主体1920,其配置于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所述摄像头1950配置于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摄像头控制部1930,其配置于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并与所述摄像头1950电连接,并且用于控制所述摄像头1950;摄像头移动模块1960,其配置于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用于使设置有摄像头1950的摄像头主体192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可以是上面板模块1110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块壳体1910与上面板模块1110单独制作,并配置于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的上侧。
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用于覆盖面板上开口部203。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的顶壁1912位于前面板210的内部,并且用于封闭所述面板上开口部203。
摄像头开口部1911形成于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的顶壁1912。所述摄像头开口部1911沿着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的顶壁1912。
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包括:壳体顶壁1912,其形成有所述摄像头开口部1911,并且形成门组件200的上侧面;壳体左壁1913,其从所述壳体顶壁1912朝向下侧延伸,并紧贴于所述前面板210的左侧面;壳体右壁1914,其从所述壳体顶壁1912朝向下侧延伸,并紧贴于所述前面板210的右侧面;壳体内壁1915,其从所述壳体顶壁1912朝向下侧延伸,并使所述壳体左壁1913和壳体右壁1914相连接。
所述壳体左壁1913紧贴于所述前面板210的第一前面板侧部214的内侧面。所述壳体右壁1914紧贴于所述前面板210的第二前面板侧部216的内侧面。
所述壳体左壁1913和壳体右壁1914沿着前后方向配置。所述壳体左壁1913和壳体右壁1914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壳体内壁1915沿着左右方向配置,并位于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上侧。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内壁1915配置于门盖顶壁1114的上侧。
即,壳体内壁1915配置于以所述上面板模块1110的门盖顶壁1114为基准的上侧,而在下侧设置有门盖壳体1220。
壳体内壁1915的下侧端制作成与所述门盖顶壁1114相对应的形状。
由于所述门盖顶壁1114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的具有规定曲率半径的弧形状,因此,所述壳体内壁1915的下侧端1916也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的具有规定曲率半径的弧形状。
由于所述壳体内壁1915的下侧端1916形成为朝向上侧凹陷的弧形状,因此,可以使所述相机模块壳体1910的设置空间最小化。
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设置于相机模块壳体1910。
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可以配置于相机模块壳体1910的前方或者后方。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可以通过所述摄像头移动模块196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摄像头1950设置于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1950的上端比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的上端配置成更高。
在所述摄像头移动模块1960运转时,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位于顶壁1912的下侧,而所述摄像头1950露出于所述顶壁1912的外部。
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的上端1921紧贴于所述顶壁1912的底面,所述顶壁1912兼备用于对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的上升进行限制的止挡件的功能。
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包括具备所述摄像头控制部1930的摄像头控制设置部1922。
使形成于所述前面板210的正面吐出口201的中心和显示器开口部202的中心相连接的假想的中心线C垂直配置。
所述相机模块1900的摄像头1950配置于所述中心线C上。
所述摄像头控制设置部1922配置成从中心线C朝向左侧或右侧倾斜。
另外,摄像头主体1920的下侧端1926与所述壳体内壁1915的下侧端1916一样,也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的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弧形状。
由于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的下侧端1926形成为朝向上侧凹陷的弧形状,因此,当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时,能够防止与所述门盖顶壁1114之间的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的下侧端1926的曲率半径与壳体内壁1915的下侧端1916的曲率半径相同。
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在朝向下侧进行移动时,支撑于所述门盖顶壁1114,并且其移动可以被限制。所述门盖顶壁1114起到对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止挡件功能。
所述摄像头1950配置于摄像头主体1920,并且朝向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的上侧凸出。所述摄像头1950通过摄像头移动模块1960的运转来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并且可以贯通所述摄像头开口部1911并露出于所述门组件200的外部。
在所述摄像头1950不运转时,所述摄像头开口部1911移动到下侧,并且从用户的视线中隐藏。
所述摄像头开口部1911和摄像头1950位于中心线C上,并可以沿着所述中心线C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摄像头1950的上侧面1951可以覆盖所述摄像头开口部1911。在不进行运转时,所述摄像头1950的上侧面1951形成与所述摄像头哦模块壳体1910的上侧面(在本实施例中为顶壁1912)连续的平面。
所述摄像头移动模块1960是,用于使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的构成要素。
所述摄像头移动模块1960包括: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其配置于所述摄像头主体1920,并沿着所述摄像头1950的移动方向较长地延伸而配置;摄像头齿轮1964,其与所述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啮合;摄像头移动马达1966,其配置在固定于所述门组件200的结构物,并向所述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提供旋转力。
所述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形成有多个齿形,各个所述齿形沿着上下方向排列。所述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齿轮1964是小齿轮。所述摄像头齿轮1964结合于摄像头移动马达1966的马达轴1967。
在所述摄像头移动马达1966运转时,所述摄像头齿轮1964在自身位置上进行旋转,所述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在与摄像头齿轮1964啮合的状态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摄像头主体1920的左右均匀地进行上升,所述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分别配置于中心线C的左侧和右侧。
配置于所述中心线C的左侧的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定义为第一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a,而配置于右侧的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定义为第二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b。由于在配置方面上不同,而其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配置于所述中心线C左侧的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定义为第一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a,而配置于右侧的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定义为第二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b。由于在配置方面上不同,而其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一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a和第二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b的旋转轴沿着左方向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一个摄像头移动马达1966使第一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a和第二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b进行旋转。为此,配置有移动齿轮轴1965,第一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a和第二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b结合于所述移动齿轮轴1965。
第一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a组装于所述移动齿轮轴1965的左侧,而第二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b组装于所述移动齿轮轴1965的右侧。
移动齿轮轴1965水平地配置。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齿轮轴1965的旋转轴和摄像头移动马达1966的马达轴1967配置成一列。
所述摄像头移动马达1966设置在固定于箱体组件100侧的结构物。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移动马达1966固定于相机模块壳体1910。与本实施例不同,所述摄像头移动马达1966可以固定于用于构成门组件200的上面板模块1110或者前面板210等的结构物。
进一步,与本实施例不同,也可以将摄像头移动马达1966和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的设置位置颠倒。
为了使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配置的摄像头主体1920的两端均匀地进行上升,
所述第一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a和第二摄像头移动齿条1962b以中心线C为基准形成为左右对称。另外,第一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a和第二摄像头移动齿轮1964b也以中心线C为基准形成为左右对称。
图22是表示图6的远距离风扇组件的部分切开立体图。图23是表示图22的远距离风扇组件的主视图。图24是表示图22的右侧视图。图25是表示图22的分解立体图。图26是表示在图25的后方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27是表示图25的风扇壳体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8是表示图27的前风扇壳体的立体图。
<<远距离风扇组件的构成>>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对于所述箱体组件10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向门组件200的前方吐出空气,并向室内提供直接风。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仅在运转时贯通门组件200的正面吐出口201,并比门组件200的正面200a更向前方凸出而形成凸出状态。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配置在箱体组件100的内部,并仅在运转时在所述箱体组件100内部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配置在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前方,并配置在门组件200的后方。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配置在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的上侧,并位于比所述箱体组件100的上侧壁更向下侧的位置。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贯通所述门组件200上形成的正面吐出口201来吐出空气,并且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转向格栅3450位于比正面吐出口201更前方的位置。
通过将所述转向格栅3450位于正面吐出口201外侧,能够使因箱体组件100或门组件200等结构物引起的空气阻力最小化。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提供能够向上、下、左、右或对角线方向倾斜的结构。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向室内空间的远侧吐出空气,并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循环。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包括:引导壳体(本实施例中为后述的上引导壳体及下引导壳体),配置在所述箱体组件的内部;风扇壳体组件340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组装在所述引导壳体,并将所述内部空间S的空气向所述正面吐出口吐出;致动器3470,配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或引导壳体中的一方,并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沿着所述引导壳体移动。
所述引导壳体包括:上引导壳体3520,配置在所述热交换组件500前方,形成有通过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空气流入的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下引导壳体3460,与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进行组装,在上侧配置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并引导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包括:后风扇壳体3410,形成有与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相连通的风扇吸入口3411,配置在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内部;风扇3420,配置在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前方,将从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吸入的空气沿着斜流方向吐出;前风扇壳体3430,配置在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的前方,与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相结合,配置在所述风扇3420的前方,所述风扇3420组装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将被所述风扇3420施压的空气沿着斜流方向引导;风扇马达3440,配置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前方,其马达轴3441贯通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而与所述风扇3420进行组装,并使所述风扇3420进行旋转;转向格栅3450,位于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及风扇马达3440前方,对于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能够向任意的方向倾斜,控制通过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引导的空气的吐出方向;转向组件1001、1002,配置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和转向格栅3450之间,通过推动或拉动所述转向格栅3450来使所述转向格栅3450以所述转向格栅3450的中心轴C1为基准倾斜(tilting)。
所述致动器3470配置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或下引导壳体3460中的一方,并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前后方向移动时提供驱动力。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还包括:空气引导件3510,沿着前后方向开口,将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及上引导壳体3520相连接,将从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吸入的空气向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引导,由弹性材质形成,并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前后方向移动时进行扩张或收缩。
为了说明上的便利,将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中利用致动器347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组装体定义为风扇壳体组件3400。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包括后风扇壳体3410、前风扇壳体3430、风扇3420、转向格栅3450、风扇马达3440以及转向组件1001、1002。
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可以利用致动器347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为了顺畅地实现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滑动移动,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和下引导壳体3460之间可以还配置第一导轨3480及第二导轨3490。
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及上引导壳体3520是被固定的结构物,其可以固定在所述箱体组件100或近距离风扇组件300中的一方。
通过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空气在通过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风扇吸入口3411、风扇3420以及前风扇壳体3430后,从所述转向格栅3450吐出。
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及下引导壳体3460可以一体地进行制作。可以将一体地制作的上引导壳体3520和下引导壳体3460定义为引导壳体。
所述引导壳体为了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后方向移动而其正面呈开口,并为了空气吸入而在背面配置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使风扇壳体组件340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结构,分别制作为上引导壳体3520和下引导壳体3460后进行组装。
<<上引导壳体的构成要素>>
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构成引导壳体的上部。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是用于包围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构成要素。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是用于将通过热交换组件500的空气向风扇壳体组件3400引导的构成要素。
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切断通过热交换组件500的空气通过除了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以外的其他流路向所述转向格栅3450流动。
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提供将被冷却的空气向转向格栅3450引导的单一化的流路,通过这样的结构使被冷却的空气接触到门组件200的情形最小化。
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优选地形成为能够覆盖热交换组件500的正面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配置有近距离风扇组件300,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形成为能够覆盖未被近距离风扇组件300覆盖的上侧其余面积的形态及面积。
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组装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并配置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上侧。通过紧固使上引导壳体3520及下引导壳体3460呈一体化。
在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及下引导壳体3460的内侧配置所述风扇壳体组件,所述所述风扇壳体组件被配置为,对于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及下引导壳体346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的整体上的形状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其正面及背面呈开口。
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包括:后壁3522,形成有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左壁3523及右壁3524,从所述后壁3522的侧面边缘向前方凸出;顶壁3525,从所述后壁3522的上侧边缘向前方凸出。
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后壁3522。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形。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形成为大于风扇吸入口3411。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也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形。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的直径大于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的直径。
所述左壁3523从正面观察时位于左侧,右壁3524位于右侧。所述左壁3523及右壁3524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顶壁3525将所述后壁32522、左壁3523以及右壁3524相连接。在所述顶壁3525下侧配置所述风扇壳体组件。
在未运转时,在所述左壁3523、右壁3524以及顶壁3525之间配置风扇壳体组件。在运转时,所述风扇壳体组件向前方移动。
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最大前进时,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也优选地位于上引导壳体3520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最大前进时,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的后端3410b位于比所述左壁3523及右壁3524的前方侧的端3523a、3524a更后方侧的位置。
在运转时,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偏离上引导壳体3520的情况下,当在返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受到外部冲击时,可能会与上引导壳体3520形成卡止,并由此可能无法返回到初始位置。
并且,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偏离上引导壳体3520的情况下,从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向风扇吸入口3411流动的空气的流动距离可能会增加。
在所述后壁3522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的固定部3526。所述固定部3526从后壁3522的正面向前方凸出。所述固定部3526配置有多个,各固定部3526位于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3526配置在四个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的底面3527呈开口。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底面3527也可以制作为被封闭的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上引导壳体3520下侧配置下引导壳体3460,并且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封闭所述底面3527,将所述底面3527制作为开放的形态也无妨。
所述后壁3522比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左右宽度更宽地形成,并优选地使通过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空气仅向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流入。
在所述后壁3522的宽度窄于热交换组件500的宽度的情况下,通过热交换组件500的空气可以通过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外侧向门组件200侧流动。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进行制冷时冷气可能会冷却门组件200而产生结露。
使所述后壁3522及热交换组件500的正面彼此对向,并优选地使所述后壁3522最大程度紧贴在所述热交换组件500正面。将所述后壁3522紧贴在热交换组件500正面有利于使被热交换的空气向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流动。
将所述左壁3523、右壁3524以及顶壁3525的前后方向长度定义为F1。
在所述左壁3523或右壁3524中的至少一方分别形成有引导槽3550。所述引导槽3550沿着前后方向形成。
所述引导槽3550支撑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并引导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后移动。
将形成在所述左壁3523的引导槽3550定义为第一引导槽3551,将形成在所述右壁3524的引导槽3550定义为第二引导槽3552。
所述第一引导槽3551从所述收纳空间S1朝向左壁3523侧凹入形成。所述第二引导槽3552从所述收纳空间S1朝向右壁3524侧凹入形成。
所述第一引导槽3551形成在所述左壁3523的内侧面,沿着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并朝向所述内部空间S1开放。所述第二引导槽3552形成在所述右壁3524的内侧面,沿着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并朝向所述内部空间S1开放。
所述第一引导槽3551包括底面3551a、侧面3551b以及顶面3551c,所述第二引导槽3552包括底面3552a、侧面3552b以及顶面3552c。
所述第一引导槽3551的底面3551a及所述第二引导槽3552的底面3552a支撑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荷重。
后述的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第一引导滚轮3553及第二引导滚轮3554沿着所述第一引导槽3551及第二引导槽3552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引导槽3551及第二引导槽3552提供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及第二引导滚轮3554的移动空间,并支撑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及第二引导滚轮3554。
<下引导壳体的构成>
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构成引导壳体的下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放置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并引导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形状不存在特别的限制,只要是能够放置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并引导其前后方向移动的形状即可。
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与上引导壳体3520进行组装,并在内部形成用于收纳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收纳空间S1。在本实施例中,仅有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后方侧被收纳,其前方侧可以向收纳空间S1外侧露出。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收纳空间S1为能够收纳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全体的足够大的空间也无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配置在风扇外壳320上部。
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前后方向长度比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更长地形成。这是因为,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支撑风扇壳体组件3400,并引导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后方向移动。将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前后方向长度定义为F2。所述下引导壳体壳体3460的前后方向长度F2长于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的前后方向长度F1。
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封闭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的底面,并在上侧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放置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在放置在下引导壳体3460的状态下,能够利用致动器347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包括:壳体底座3462,配置在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下部;左侧壁3463及右侧壁3464,从所述壳体底座3462的两侧边缘向上侧延伸;止挡件3465,配置在所述壳体底座3462、左侧壁3463以及右侧壁3464中的至少一方,用于限制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方移动;底座引导件3467,配置在所述壳体底座3462,与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本实施例中为前风扇壳体)彼此干涉,并引导所述风扇壳体3400的前后方向移动;线缆贯通部3461,配置在所述左侧壁3463及右侧壁3464中的至少一方,呈沿着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的长孔形态,与所述致动器3470相结合的线缆(未图示)贯通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包括:壳体后壁3466,将壳体底座3462、左侧壁3463以及右侧壁3464相连接,并配置在壳体底座3462、左侧壁3463以及右侧壁3464的后方侧。所述壳体后壁3466提供用于限制风扇壳体组件3400向后方侧移动的止挡件的功能。
所述壳体后壁3466与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的后壁3522对向,并位于比所述后壁3522更前方的位置。
所述壳体后壁3466的上侧端3466a以与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相同的线形成。即,所述壳体后壁3466的上侧端3466a以与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所述壳体后壁3466的上侧端3466a对于前后方向以不遮挡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的方式形成。
所述壳体后壁3466将壳体底座3462、左侧壁3463以及右侧壁3464相连接,以提高下引导壳体3460的刚性,并切断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向后方侧过度地移动。
所述止挡件3465配置在比所述壳体后壁3466更前方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止挡件3465分别配置在壳体底座3562的左侧及右侧。所述止挡件3465中的一个被配置为将壳体底座3462及左侧壁3463相连接,另一个被配置为将壳体底座3462及右侧壁3464相连接。
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过度地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其支撑于所述止挡件3465,并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移动停止。
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将引导壳体的外部和内部的收纳空间S1相连通。
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分别形成在左侧壁3463及右侧壁3464。所述各线缆贯通部3461沿着左右方向贯通左侧壁3463及右侧壁3464。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沿着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提供使线缆能够与风扇壳体组件3400一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线缆贯通部3461形成为与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后移动距离对应的长度。
在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形成为无法与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移动距离对应的短的长度的情况下,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与致动器3470的连接将可能被断开。
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沿着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形成,并将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内侧及外侧相连通。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提供空间,从而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移动时,与引导马达相连接的配线也能够一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由于配线能够沿着所述线缆贯通部3461移动,提供与所述引导马达3472的结线可靠性。
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的风扇外壳320相结合的紧固部3468。所述紧固部3468形成在所述壳体底座3462。
所述底座引导件3467沿着作为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形成。所述底座引导件3467配置有两个,其中一个配置在左侧壁3463侧,另一个配置在右侧壁3464侧。
所述底座引导件3467从壳体底座3462的上侧面朝向上侧凸出。所述底座引导件3467插入到形成于前风扇壳体3430底面的槽。所述底座引导件3467用于限制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左右移动。
<后风扇壳体的构成>
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形成风扇壳体组件的背面。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配置在热交换组件500的前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位于上引导壳体3520的前方,更详细而言位于后壁3522的前方。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位于上引导壳体3520内部。
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包括:后风扇壳体主体3412,覆盖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背面;风扇吸入口3411,配置在所述后风扇壳体主体3412的内侧,并沿着前后方向贯通;紧固部3414,配置在所述后风扇壳体主体3412,并与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相结合。
所述紧固部3414为了与前风扇壳体3430进行组装而配置有多个。所述紧固部3414从后风扇壳体主体3412向半径方向外侧凸出。
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从正面观察时呈在内部形成有风扇吸入口3411的圆环形状。尤其是,后风扇壳体主体3412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环形状。
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是与前风扇壳体3430一同包围风扇3420的构成要素。在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和前风扇壳体3430之间配置所述风扇3420。
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覆盖前风扇壳体3430的背面,并组装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后端。
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对于地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以与热交换组件500的正面相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与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平行,并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风扇吸入口3411的直径小于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的直径。为了连接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及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配置有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以朝向热交换组件500的正面的方式配置。
所述后风扇壳体主体3412从前方向后方侧凹入形成。
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配置在后风扇壳体3410的后方,并结合在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的背面。尤其是,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组装在后风扇壳体主体3412,并以包围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的方式配置。
<前风扇壳体的构成>
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形成为圆筒形,沿着前后方向呈开口,并提供将利用所述风扇3420流动的空气向转向格栅3450引导的流路结构。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马达3440组装在前风扇壳体3430,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提供用于设置风扇马达3440的设置结构。
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前方配置风扇马达3440,在后方配置所述风扇3420,在下侧配置下引导壳体3460。
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组装在下引导壳体3460,并对于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包括:外风扇壳体3432,沿着前后方向呈开口,并形成为圆筒形状;内风扇壳体3434,朝向前方呈开口,配置在所述外风扇壳体3432的内侧,所述风扇马达3440设置在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叶轮3436,将所述外风扇壳体3432及内风扇壳体3434相连接;马达设置部3448,配置在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所述风扇马达3440组装在所述马达设置部3448。
所述外风扇壳体3432形成为其正面及背面呈开口的圆筒形,并在内部配置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所述外风扇壳体3432从所述致动器3470提供到驱动力并可以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将所述外风扇壳体3432的呈开口的正面定义为第一风扇开口面34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开口面3431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形。所述转向格栅3450的后端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一风扇开口面3431。
将沿着前后方向呈开口的所述外风扇壳体3432的内部定义为空间S2。所述第一风扇开口面3431形成所述空间S2的正面。
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的正面呈开口,并呈从前方向后方侧凹入的碗(bowl)形状。将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的向内侧凹入的内部定义为空间S3。所述风扇马达3440配置在所述空间S3,并与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进行紧固固定。
将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的呈开口的正面定义为第二风扇开口面3433。所述第二风扇开口面3433可以形成为多样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空气的流动,将所述第二风扇开口面3433形成为圆形。
所述第二风扇开口面3433形成所述空间S3的正面。所述第一风扇开口面3431位于比所述第二风扇开口面3433更前方的位置。所述第二风扇开口面3433位于所述第一风扇开口面3431的内侧。
所述第一风扇开口面3431及第二风扇开口面3433沿着前后方向被隔开,通过这样的结构提供能够使所述转向格栅3450进行倾斜的空间。所述转向格栅3450的后端可以位于所述第一风扇开口面3431和第二风扇开口面3433之间。
为了紧固固定所述风扇马达3440,在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配置马达设置部3438。
所述马达设置部3438配置在所述空间S3,并从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朝向前方凸出。所述风扇马达3440还包括马达固定件3442,所述马达固定件3442紧固在所述马达设置部3438。
所述马达设置部3438配置在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所述马达设置部3438以中心轴C1为基准按等间隔进行配置。
所述风扇马达3440的马达轴贯通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并朝向后方配置,其与配置在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的后方的风扇3420相结合。在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形成有供所述风扇马达3440的马达轴贯通的轴孔3437。
由于所述风扇马达3440配置在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的前方,并插入到所述空间S3而配置,能够使其与所述吐出空气的干涉最小化。
尤其是,后述的转向底座1070结合在内风扇壳体3434,并封闭所述空间S3。由于所述风扇马达3440配置在吐出空气的流路外侧,能够使其与吐出空气的阻力最小化。尤其是,由于所述风扇马达3440位于内风扇壳体3434的前方,还能够排除其与从后方吸入的空气的阻力。
在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形成有紧固凸柱3439,所述紧固凸柱3439用于固定所述转向底座1070,并支撑所述转向底座1070。所述紧固凸柱3439配置在三个位置,并对于所述中心轴C1按等间隔进行配置。
所述紧固凸柱3439及马达设置部3438配置在所述空间S3内部。在组装所述转向底座1070及所述紧固凸柱3439时,所述马达设置部3438被所述转向底座1070隐藏。
所述内风扇壳体3434及外风扇壳体3432彼此隔开预定间隔进行配置,所述叶轮3436将所述外风扇壳体3432及内风扇壳体3434一体地进行连接。
所述外风扇壳体3432、内风扇壳体3434以及叶轮3436向从所述风扇3420吐出的空气赋予直前性。
另外,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外部配置第一引导滚轮3553及第二引导滚轮3554。
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及第二引导滚轮3554沿着配置在所述上引导壳体3520的第一引导槽3551及第二引导槽3552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插入到所述第一引导槽3551,沿着所述第一引导槽3551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并支撑于所述第一引导槽3551。
所述第二引导滚轮3554插入到所述第二引导槽3552,沿着所述第二引导槽3552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并支撑于所述第二引导槽3552。
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包括:滚轮轴,与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相结合;滚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在所述滚轮轴。所述滚轮轴沿着左右方向配置。
所述第二引导滚轮3554包括:滚轮轴,与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相结合;滚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在所述滚轮轴。所述滚轮轴沿着左右方向配置。
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的滚轮轴和所述第二引导滚轮3554的滚轮轴以呈一列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配置在前风扇壳体3430的左侧,所述第二引导滚轮3554配置在前风扇壳体3430的右侧。
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被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及第二引导滚轮3554支撑,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下端与下引导壳体3460的壳体底座3462隔开。
在缺少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及第二引导滚轮3554的情况下,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荷重转移施加到致动器3470,所述致动器3470需要在支撑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荷重的状态下,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前进或后退。
由于利用所述第一引导滚轮3553及第二引导滚轮3554的支撑来使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下端被隔开,能够减小所述致动器3470的运转负荷。
<风扇的构成>
所述风扇3420配置在后风扇壳体3410和前风扇壳体3430之间。所述风扇3420配置在组装的后风扇壳体3410及前风扇壳体3430内部,并在所述内部进行旋转。
所述风扇3420将通过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吸入的空气沿着斜流方向吐出。所述风扇3420通过配置在后方的风扇吸入口3411吸入空气,并沿着圆周方向吐出空气。其中,通过所述风扇壳体组件吐出的空气的吐出方向为斜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流方向表示前方和圆周方向之间。
<空气引导件及空气引导件支架的构成>
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将风扇壳体组件3400及引导壳体(本实施例中为上引导壳体)相结合,并将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及风扇吸入口3411相连接。
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沿着前后方向呈开口,空气向其内部流动。具体而言,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将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及上引导壳体3520相连接,并将从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吸入的空气向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引导。
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由弹性材质形成,并可以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的前后方向移动时扩张或收缩。
由于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为弹性材质,为了将其固定在所述引导壳体及风扇壳体组件3400而需要配备额外的构成要素。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还包括:第一空气引导件支架3530,用于将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固定在所述引导壳体(本实施例中为上引导壳体);第二空气引导件支架3540,用于将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固定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本实施例中为后风扇壳体)。
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为弹性材质,并可以形成为圆筒形。
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在前方侧(本实施例中为风扇壳体组件侧)形成有空气引导件出风口3511,在后方侧(本实施例中为引导壳体侧)形成有空气引导件进风口3513。
所述空气引导件出风口3511的直径可以形成为G1,所述空气引导件进风口3513的直径形成为G2。所述G1及G2可以相同,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G2大于G1。
所述G1的大小与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的大小对应,所述G2的大小与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的大小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G1大于风扇吸入口3411的直径,所述风扇吸入口3411全体优选地位于所述空气引导件出风口3511内部。
同样地,所述G2优选地大于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的直径G4。
所述第一空气引导件支架3530将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的后端3514固定在所述引导壳体(本实施例中为上引导壳体)。所述第二空气引导件支架3540将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的前端3512固定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
所述第一空气引导件支架3530包括:支架主体3532,形成为环形态;支架紧固部3534,配置在所述支架主体3532,并从所述支架主体3532向外侧凸出。
所述支架主体3532形成为圆形,并将所述支架主体3532的直径定义为G3所述支架主体3532的直径G3小于空气引导件进风口3513的直径G2,并且大于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的直径G4。
所述空气引导件的后端3513通过所述引导壳体吸入口3521并位于后壁3522背面,所述支架主体3532使所述空气引导件的后端3513紧贴在所述后壁3522。
紧固构件(本实施例中为螺钉)贯通支架紧固部3534而紧固在后壁3522。
在所述后壁3522的背面配置第一支架设置部3522a,所述支架紧固部3534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设置部3522a。所述第一支架设置部3522a凹入形成,所述支架紧固部3534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架设置部3522a,作业者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支架设置部3522a对齐支架紧固部3534的组装位置。
所述支架紧固部3534配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配置有四个。所述支架紧固部3534以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中心轴C1为基准向半径方向外侧凸出,并以所述中心轴C1为基准按等间隔进行配置。
由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件支架3530固定在后壁3522的背面,在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后移动时,能够防止空气引导件3510的后端3513分离。
并且,由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件支架3530组装在后壁3522的背面,具有容易地更换空气引导件3510的优点。
并且,由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件支架3530施压空气引导件3510的后端3513全体以将其紧贴在后壁3522,均匀地支撑空气引导件3510的后端3513全体,并能够防止在特定位置被撕裂。尤其是,由于固定所述第一空气引导件支架3530的紧固构件不贯通空气引导件3510,能够防止空气引导件3510受到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气引导件支架3540使用卡环(snap ring)。
为了安装卡环形态的第二空气引导件支架3540,在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的背面形成有第二支架设置部3415。
所述第二支架设置部3415从背面观察时形成为环形状,并配置在比风扇吸入口3411更外侧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架设置部3415是从后风扇壳体3410的背面向后方及外侧延伸的筋,在外侧形成有用于插入到所述第二空气引导件支架3540的槽3416。所述槽3416对于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中心轴C1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呈开口,并朝向所述中心轴C1凹入形成。
此外,在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将其收纳到所述空气引导件3510的正确的位置的引导壁3417。所述引导壁3417与第二插入壁3528b对向,并位于比所述第二插入壁3528b更前方的位置。
从所述后风扇壳体3410的后方观察时,所述引导壁3417形成为圆环形状。
<致动器的构成>
所述致动器3470提供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力。根据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所述致动器3470可以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在室内机运转时,所述致动器3470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前进,在室内机停止时,所述致动器3470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后退。
所述致动器3470只要是能够使风扇壳体组件340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构成要素即可。例如,所述致动器3470可以使用能够使风扇壳体组件340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液压缸筒或线性马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3470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从而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前进或后退。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配置在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第一引导滚轮3553及第二引导滚轮3554支撑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荷重,所述致动器3470能够使因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进或后退引起的运转负荷最小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中心轴C1和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中心相一致地配置。所述致动器3470沿着所述中心轴C1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前进或后退。
所述引导壳体(本实施例中为上引导壳体或下引导壳体)引导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后移动。
所述致动器3470包括:引导马达3472,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为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而提供驱动力;引导轴3474,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传递到所述引导马达3472的旋转力进行旋转;第一引导齿轮3476,结合在所述引导轴3474的左侧,与所述引导轴3474一同进行旋转;第二引导齿轮3477,结合在所述引导轴3474的右侧,与所述引导轴3474一同进行旋转;第一齿条3478,配置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与所述第一引导齿轮3476啮合;第二齿条3479,配置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与所述第二引导齿轮3477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马达3472、第一引导齿轮3476、第二引导齿轮3477以及引导轴3474设置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并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前进或后退时一同进行移动。
与所述第一引导齿轮3476啮合的所述第一齿条3478及与所述第二引导齿轮3477啮合的所述第二齿条3479配置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
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引导马达3472、第一引导齿轮3476、第二引导齿轮3477以及引导轴3474可以配置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所述第一齿条3478及第二齿条3479配置在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
利用所述齿条3478、3479及引导齿轮3476、3477的彼此咬合,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前进或后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马达3472使用一个,并为使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均匀地移动而配置引导轴3474。在所述引导轴3474的两端分别配置第一引导齿轮3476及第二引导齿轮3477。所述引导轴3474沿着左右方向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导齿轮3476配置在引导轴3474的左侧,第二引导齿轮3477配置在所述引导轴3474的右侧。
与所述各引导齿轮3476、3477啮合的齿条3478、3479分别配置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左侧及右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导齿轮3476及第二引导齿轮3477配置在第一齿条3478及第二齿条3479的上侧。第一引导齿轮3476及第二引导齿轮3477沿着第一齿条3478及第二齿条3479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齿条3478及第二齿条3479形成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壳体底座3462上侧面,并从所述壳体底座3462向上侧凸出。
所述第一齿条3478及第二齿条3479配置在所述引导齿轮3476、3477的下侧,并通过咬合来与所述引导齿轮3476、3477彼此干涉。
所述第一引导齿轮3476沿着所述第一齿条3478沿着前后方向滚动移动,所述第二引导齿轮3477也沿着所述第二齿条3479沿着前后方向滚动移动。
所述引导马达3472可以配置在前风扇壳体3430的左侧下部或右侧下部。所述引导马达3472的马达轴可以直接结合在所述第一引导齿轮3476或第二引导齿轮3477。
因此,当所述引导马达3472旋转时,在所述引导马达3472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引导齿轮3476及第二引导齿轮3477可以同时进行旋转,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左侧及右侧通过相同的里前进或后退。
所述引导马达3472与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一同移动,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引导马达3472移动的马达引导槽3469。所述马达引导槽3469沿着作为引导马达3472的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形成。
所述马达引导槽3469形成在下引导壳体3460的壳体底座3462,并从所述壳体底座3462向下侧凹入形成。
所述马达引导槽3469配置在第一齿条3478或第二齿条3479外侧。所述马达引导槽3469比第一齿条3478或第二齿条3479更向下侧凹入形成。
通过所述马达引导槽3469能够确保所述引导马达3472的设置及移动空间,并能够使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全体高度最小化。尤其是,通过使所述马达引导槽3469向下侧凹入形成,能够将所述引导马达3472直接结合在第一引导齿轮3476或第二引导齿轮3477,并能够使用于传动的部件最小化。
为了顺畅地实现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滑动移动,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本实施例中为前风扇壳体3430)和下引导壳体3460之间还配置第一导轨3480及第二导轨3490。
所述第一导轨3480将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左侧及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左侧相结合。所述第一导轨3480支撑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荷重,并引导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移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3480分别结合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左侧壁3463及前风扇壳体3430,并用于产生滑动。
所述第二导轨3490将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右侧及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右侧相结合。所述第二导轨3490支撑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荷重,并引导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移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轨3490分别结合在所述下引导壳体3460的右侧壁3464及前风扇壳体3430,并用于产生滑动。
所述第一导轨3480及第二导轨3490以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中心轴C1为基准呈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
由于所述第一导轨3480及第二导轨3490支撑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荷重中的一部分,能够顺畅地实现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前后移动。
所述第一导轨3480及第二导轨3490配置在比所述第一齿条3478及第二齿条3479更上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导轨3480及第二导轨3490支撑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左侧及右侧,并引导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左侧及右侧的移动方向。
由于所述第一导轨3480及第二导轨3490以中心轴C1为基准呈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能够使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左侧及右侧按相同的速度及距离移动。
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左侧或右侧的移动速度及距离不均匀的情况下,所述远距离组件400将可能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并且,在所述风扇壳体组件的左侧或右侧的移动速度及距离不均匀的情况下,转向格栅3450将可能无法准确地插入到正面吐出口201的内侧。
所述第一导轨3480及第二导轨3490通过滚动摩擦来使所述前风扇壳体3430移动时的摩擦最小化。
图3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主要构成之间的控制关系的框图。
参照图3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其包括:传感器部4215,其包括用于对各种数据进行检测的一个以上的传感器;存储部4256,其用于存储各种数据;通信部4270,其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控制部4240,其用于控制移动清洁器700、加湿组件800的整体动作;以及驱动部4280,其根据所述控制部4240的控制,对设置在箱体组件100内部的热交换器、阀门、风向调节单元等的动作进行控制。
例如,传感器部4215可以具备:一个以上的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室内外的温度;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以及灰尘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空气质量。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吸入口并测量室内温度,并设置于箱体组件100的内部而测量热交换温度,而且设置于吐出口的某一侧并测量吐出空气的温度,还设置于制冷剂配管而可以测量制冷剂温度。
根据实施例,传感器部4215可以包括一种以上的人体感知传感器。例如,传感器部4215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4217。
接近传感器4217可以检测靠近规定距离内的人或物体。
另外,接近传感器4217能够对用户的存在与否以及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接近传感器4217可以设置于箱体组件100的下部、底座130的正面部或者门组件200,另外,还可以邻接于显示器模块1500而设置。
在规定的物体或人接近于规定距离内的情况下,接近传感器4217可以向控制部4240输入接近信号。接近传感器4217检测用户靠近箱体组件100的情况下,并且可以生成与用户的接近相对应的信号并输出。
另外,传感器部4215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空调所包括的单元的位置。
并且,控制部4240基于由传感器部4215检测到的数据,可以控制空调的动作。
存储部4256用于记录空调进行动作时间所需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动作的控制数据、针对动作模式的数据、由传感器部4215检测到的数据、经由通信部收发的数据等。
存储部4256可以包括挥发性或者非挥发性记录介质。记录介质是利用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存储可读数据的媒体,包括:硬盘(HDD:Hard Disk Drive)、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isk Drive)、只读内存(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光盘驱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等。
另外,存储部4256可以存储用于语音识别的数据,控制部4240可以对经由音频输入部4220接收到的用户的语音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执行语音识别过程。
另外,简单的语音识别由空调执行,自然语处理等高层次的语音识别可以在语音识别服务器系统执行。
例如,在接收到包括已设定的呼出语的提醒(wake up)语音信号的情况下,空调可以转换成用于接收语音命令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空调只执行呼出语语音的输入与否为止的语音识别的过程,之后的针对用户语音输入的语音识别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服务器系统执行。
由于空调的系统资源有限,因此,复杂的自然语识别和处理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服务器系统执行。
根据实施例,在存储部4256可以存储用户输入的语音命令的音源文件,而被存储的音源文件可以经由通信部4270传送到语音识别服务器系统。此外,所述被存储的音源文件在经过已设定的时间或者执行已设定的动作之后可以被删除。
通信部4270具备一个以上的通讯模块,根据其他电子设备和规定的通信方式而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可以收发各种信号。
在此,规定通信方式可以是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通信方式。与此相应,空调所具备的通信模块可以是无线保真通信模块,但本发明不对通信方式进行限制。
并且,空调可以具备不同类型的通信模块或多个通信模块。例如,空调可以包括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模块、紫峰(ZigBee)通信模块、蓝牙(bluetoothTM)通信模块等。
空调可以通过无线保真通信模块等来可以连接到包括在语音识别服务器系统中的服务器或者外部规定的服务器、用户的手提终端等,并可以支援远程监控、遥控等智能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机确认有关空调的信息,或者控制空调。
此外,通信部4270可以与接入点(AP:access point)装置进行通信,通过接入点装置与无线网络连接并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另外,控制部4240可以通过通信部4270将空调的状态信息、用户的语音命令等传送到语音识别服务器等。
另外,如果通过通信部4270接收控制信号,则控制部4240可以将空调控制成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动作。
驱动部4280通过控制连接于室内风扇的马达的旋转,来可以控制吐出到室内的空气的量。例如,驱动部4280可以对设置于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循环风扇、连接于循环风扇下端的其他送风风扇的马达的旋转进行控制。
此外,驱动部4280还可以控制热交换器的驱动,从而使热交换器对供应到的制冷剂进行蒸发或者冷凝,由此与周边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驱动部4280对应于控制部4240的控制命令,可以控制设置于箱体组件100内部的阀门、风向调节构件等的动作。
根据实施例,控制部4240也可以直接对空调内的规定单元进行控制。
另外,驱动部4280可以包括马达驱动部,并且,为了驱动马达,可以包括逆变器等。
根据实施例,驱动部4280可以提供驱动力,使得风扇壳体组件3400进行旋转动作。另外,驱动部4280可以向循环器移动部(未图示)提供动力,从而使风扇壳体组件3400能够移动。另外,驱动部4280可以对设置于所述驱动部4280内部的阀门的开闭进行控制。根据情况,驱动部4280可以向门组件200提供驱动力,使得门组件200朝向左侧或右侧进行滑动移动。根据实施例,驱动部4280可以包括循环器驱动部、门组件驱动部。
移动清洁器700设置于过滤器部,可以清洁过滤器部的异物。移动清洁器700可以包括清扫机器人(未图示)。清扫机器人可以沿着过滤器部的表面进行移动的同时吸入过滤器部的异物。另外,清扫机器人在清扫过滤器部的同时,可以利用杀菌灯来对过滤器部进行杀菌。移动清洁器700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清扫机器人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加湿组件800接收水箱810的水,由此实施用于提供水分的加湿,并且将加湿空气吐出到外部。加湿组件800可以产生蒸汽并加湿空气,并切已被加湿的空气与空气调和了的空气一同经由吐出口吐出到室内。
加湿组件800可以采用利用振动的振动式、加热式、喷水的喷射方式,此外可以采用各种加湿方式。
控制部4240可以处理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存储到存储部4256,并且可以控制成经由通信部4270收发数据。
控制部4240可以根据经由显示器模块1500、操作部4230等的输入而将空调控制成进行动作,并与室外设备进行收发数据而将驱动部4280控制成,将被从室外设备供给的制冷剂空气调和了的冷空气排出到室内。
控制部4240基于从设定的动作模式或由传感器部4215检测到的数据,可以将风扇壳体组件3400控制成朝向外部吐出空气。
另外,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移动清洁器700,以吐出通过加湿组件800的动作来加湿了的空气,并清扫过滤器。
控制部4240可以通过传感器部4215或视觉(vision)模块1900来感知位于室内的人员,并基于检测到的室内人员的位置信息而控制气流。
控制部4240可以监控各个模块的运转状态,并且根据施加的数据可以控制成动作状态经由显示器模块1500输出。
参照图3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还可以包括:电源部4299;视觉模块1900;音频输入部4220,其接收用户的语音命令;显示器模块1500,其将规定信息以图像的形式显示;以及音频输出部4291,其以音频的形式输出规定信息。
电源部4299可以向空调的各个单元供应动作电源。电源部4299通过对连接的使用电源进行整流和平滑,来可以生成并供应各个单元所需的电压。另外,电源部4299可以防止涌入电流,并产生静电压。另外,电源部4299可以向室外机(未图示)提供动作电源。
音频输入部4220可以接收外部的音频信号和用户语音命令。为此,音频输入部4220可以具备一个以上的麦克风(MIC)。此外,为了更准确地接收到用户的语音命令,音频输入部4220可以具备多个麦克风。多个麦克风可以在彼此不同的位置上隔开配置,并且获取外部的音频信号并将其处理为电信号。
音频输入部4220可以包括用于将模拟声音转换为数字数据的处理部,或者,音频输入部4220可以与处理部连接并对由用户输入的语音命令进行数据化,从而能够在控制部4240或者规定的服务器上识别到。
另外,音频输入部4220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去除杂音的算法,以去除在接收用户的语音命令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杂音(noise)。
另外,音频输入部4220可以包括用于处理音频信号的构成要素,例如为:从由各麦克风接收到的音频信号中去除噪音的过滤器;增幅并输出从过滤器输出的信号的放大器等。
显示器模块1500可以以图像的形式显示:与用户的输入命令相对应的信息;与用户的输入命令相对应的处理结果、动作模式、动作状态、错误状态等。
根据实施例,显示器模块1500可以与触摸板形成相互分层结构,由此构成触摸屏。在这种情况下,除输出装置之外,显示器模块1500还可以用作通过用户的触摸来能够输入信息的输入装置。
根据实施例,显示器模块1500可以包括照明部,所述照明部根据点灯与否、点灯色相、灭灯与否等情况而输出动作状态。
根据实施例,空调还可以包括额外的操作部4230。操作部4230可以包括按钮、开关、触摸输入构件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向空调输入用户命令或规定的数据。
另外,音频输出部4291根据控制部4240的控制可以以音频的形式输出:警告音、动作模式、动作状态、错误状态等的通知信息;与用户的输入命令相对应的信息;与用户的输入命令相对应的处理结果等。
另外,音频输出部4291可以将来自控制部4240的电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并输出。为此,可以具备扬声器等。
视觉模块1900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从而可以拍摄室内环境。摄像头是对空调的周边、外部环境等进行拍摄的,为了提高摄像效率,这样的摄像头也可以按照各个部位设置有多个。
例如,摄像头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例如,影像感测器(CMOSimage sensor),其包括根据透过光学镜头的光产生图像的多个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例如,像素(pixel))而构成;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其根据从光电二极管输出的信号构成图像。数字信号处理器不仅可以产生静止影像,还可以产生由静止影像构成的图像帧来形成的视频。
另外,由摄像头拍摄而获得的图像可以存储于存储部4256。
根据实施例,基于从视觉模块1900获得的图像,可以检测用户的位置。
视觉模块1900设置于门组件200,根据情况,可以设置于箱体的上侧面板。并且,视觉模块1900也可以在未运转时容纳于箱体组件100的内部,并且在升降后进行动作。
图3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部的内部构成的示意图。
控制部4240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构成。
参照图33,控制部4240可以根据功能包括:主控制部4241、视觉模块控制部4242、供电控制部4243、照明控制部4244、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加湿组件控制部4246、移动清洁器控制部4247等。
各控制部4241-4247可以由一个微处理器构成,可以分别设置于各个模块上。例如,通过一个微处理器来可以控制视觉模块1900、移动清洁器700、加湿组件800。
根据实施例,主控制部4241向剩余的控制部4242-4247施加控制命令,并且从各个控制部接收数据并进行处理。主控制部4241和剩余的控制部4242-4247可以以母线(BUS)形式连接并收发数据。
根据实施例,在各个模块设置有微处理器,可以更快地处理该模块自身的动作。例如,在显示器模块1500设置有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在加湿组件800设置有加湿组件控制部4246,由此可以控制这些自身的动作。
另外,在图33中所示的控制部4240的框图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框图。框图的各个构成要素根据实际实现的控制部4240和空调内的单元的试样,可以统合、追加或者省略。即,根据需要,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合并成一个构成要素,或者一个构成要素细分为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另外,在各个执行的功能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体的动作或者装置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图3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主要构成之间的控制关系的框图。
参照图34,空调可以包括:视觉模块1900;传感器部4215,其感测各种数据;音频输入部4220,其接收用户的语音命令;操作部4230;存储部4256,其用于存储各种数据;通信部4270,其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驱动部4280,其用于执行空调中所实现的动作;显示器模块1500,其用于将规定信息以图像的形式显示;音频输出部4291,其将规定信息以音频的形式输出;控制部4240,其用于控制加湿组件800、移动清洁器700的整体动作;以及处理器4260。
图34的空调的内部框图与图32相似,但其差异在于,还具备处理器4260,音频输入部4220、音频输出部4291、通信部4270以及处理器4260设置于作为一个单一模块的语音识别模块4205内。
根据实施例,所述语音识别模块4205可以包括通信部4270和处理器4260,所述音频输入部4220和音频输出部4291可以以额外的一体型模块构成。
另外,处理器4260可以对音频输入部4220、音频输出部4291、通信部4270等进行控制。
以下,以与图32的差异为中心进行描述。
处理器4260可以对经由音频输入部4220接收的用户的语音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执行语音识别过程。
例如,如果接收到包含已设定的呼出语的提醒(wake up)语音信号,则处理器4260可以转换为用于接收语音命令语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4260只执行呼出语音输入与否为止的语音识别过程,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服务器系统来执行之后的用户语音输入的语音识别。
处理器4260可以控制成,通过通信部4270将在识别提醒(wake up)语音信号之后所输入的用户的语音命令传送到语音识别服务器系统。
此外,处理器4260可以通过通信部4270来将空调的状态信息、用户的语音命令等传送到语音识别服务器系统。
另外,如果通过通信部4270接收到控制信号,则处理器4260将控制信号传送到控制部4240,控制部4240可以将空调控制成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而进行动作。
最终,通过语音识别模块4205可以执行语音数据的获取,与服务器系统之间的通信以及对应的声音输出。
另外,除了空调之外,语音识别模块4205可以附着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或者,在没有附着于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作另行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可以接收用户的语音输入,语音识别服务器系统可以对用户的输入语音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控制空调。
因此,用户即使不操作便携终端、遥控装置也能控制空调。
图3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主要构成之间的控制关系的框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可以包括:门组件200,其形成正面部的外观;门盖1210,其配置于所述门组件200,通过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来被开闭;齿轮驱动马达1720,其用于向所述门盖1210提供动力;位置传感器4840,其配置于所述门组件200的内侧面,并且包括对所述门盖1210的移动进行检测的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以及控制部4240,其基于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的检测数据,对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的旋转进行控制。
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可以检测门盖组件1200(在本实施例中,为门盖1210或门盖壳体1220)。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可以采用限位开关(limit switch)、霍尔传感器或者光传感器等。
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可以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有两个。
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包括:第一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a,其在门盖组件1200上下进行移动时首先对检测所述门盖组件1200;以及第二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b,其在所述第一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a检测之后检测所述门盖组件1200。
在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的情况下,第一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a配置于比第二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b更靠向下侧的位置。
由于第一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a和第二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b以形成上下高度差的方式配置,因此,在第一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a检测之后,可以使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移动速度降低或停止。
在第一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a检测之后,降低齿轮驱动马达1720的旋转速度,而在所述第二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b检测之后,可以停止齿轮驱动马达1720。
所述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也可以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有两个。
所述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包括:第一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a,其在门盖组件1200进行上下移动时首先检测所述门盖组件1200;以及第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b,其在所述第一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a检测之后检测所述门盖组件1200。
在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的情况下,第一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a配置于比第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b更靠向上侧的位置。
由于第一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a和第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b以形成上下高度差的方式配置,因此,在第一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a检测之后,可以使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移动速度降低或停止。
在第一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a检测之后,降低齿轮驱动马达1720的旋转速度减速,而在所述第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b检测之后,可以停止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停止。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可以设置有移动单元(未图示),其用于使所述门盖1210进行移动。在门组件200的内侧的一表面,可以设置有用于使门盖1210进行移动的移动单元(未图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可以利用步进(Step)马达来使机构结构物进行移动。步进马达与脉动数量成比例地进行旋转,并且与输入频率成比例地使旋转速度发生变化。因此,机构结构物的移动量与脉冲数量成比例,从而具有控制简便且价格低廉的优点。
因此,作为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可以采用步进马达。此时,齿轮驱动马达1720可以命名为门盖步进马达850。
此外,门组件200的内侧的一表面可以包括:门盖步进马达850;齿轮构件,其通过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旋转来使所述门盖1210沿着上侧方向或下侧方向进行移动;轨道构件;止挡件(Stopper)构件等。
所述控制部4240可以使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进行旋转,从而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门盖1210。
控制部4240可以基于产品的打开(on)命令而控制成所述门盖1210朝向下侧方向进行移动并被开启,并且,基于产品的关闭(off)命令而控制成所述门盖1210朝向上侧方向进行移动并被关闭。
在本说明书中,产品的关闭(off)命令可以是,用于关掉空调的电源的关闭电源(power off)输入。或者,产品的关闭(off)命令可以是,与风扇壳体组件3400不进行动作,并且门盖1210已被关闭的特定模式相对应的命令。
在本说明书中,产品的打开(on)命令可以是,向空调施加电源的打开电源(poweron)输入。或者,产品的打开(on)命令可以是,与门盖1210被打开且风扇壳体组件3400进行动作的特定模式相对应的命令。
另外,当门盖121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滑动(sliding)移动并进行打开或关闭时,过度摆动(overswing)时连止挡件(stopper)也可能会产生噪音。
这种噪音的产生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快感,并且可能会降低产品的可信度。因此,本发明提出,在门盖121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滑动移动时能够简便地掌握位置并准确地进行控制的方案。
为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包括:位置传感器4840,其配置于所述门组件200的内侧面,并且包括用于对所述门盖1210的移动进行检测的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
本发明不限于位置传感器4840的检测方式,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的传感器。
例如,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可以由红外线(IR)收发信模块构成。通过在门盖1210的移动起点(最高点)、移动终点(最低点)上设置红外线IR收发信模块,来检测门盖1210的位置,控制部4240可以基于检测到的位置信息而控制门盖步进马达850。
或者,位置传感器4840可以利用霍尔集成电路(Hall IC)、触发开关(triggerswitch)、旋转开关(rotary switch)等来对门盖1210的开闭与否和/或门盖1210的位置进行检测。
传感器部4215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4840,所述控制部4240可以基于位置传感器4840的检测数据而控制空调。
根据实施例,控制部4240可以包括:第一控制部4245,其用于控制位置传感器484和门盖1210的移动;以及第二控制部4241,其用于控制风扇壳体组件3400。
根据实施例,第一控制部4245可以是用于控制显示器模块1500的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
最接近于配置在所述门组件200内侧面的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以及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板可以是,设置于显示器模块1500的板(board)。
因此,设置于显示器模块1500的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可以接收由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检测到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并其对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旋转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单地构成连接结构,并且能够提高处理速度。
另外,第二控制部4241可以是主控制部4241。主控制部4241可以对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风扇驱动、移动、旋转进行控制。根据实施例,驱动部4280根据主控制部4241的控制而可以对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风扇驱动、移动、旋转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控制。
风扇壳体组件3400可以包括:转向组件1001、1002,其以至少改变循环风扇810朝向的方向的方式使循环风扇810进行旋转;以及循环器移动部830,其至少能够使循环风扇810进行移动。
转向组件1001、1002可以包括双轴旋转结构,其利用二重接头、齿轮齿条结构。因此,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整体或者至少一部分可以以循环风扇810朝向的方向形成为多种方向的方式至少使循环风扇810自由地进行旋转。
循环器移动部830可以包括:马达,其用于使风扇壳体组件3400进行前进或后退;以及仪器结构物。例如,循环器移动部830可以包括:步进(step)马达;齿轮构件,其通过所述步进马达的旋转来使风扇壳体组件3400进行移动;以及轨道构件等。
所述风扇壳体组件3400可以随着主控制部4241的控制而进行运转。主控制部4241根据由上端接近传感器和/或视觉模块1900检测到的用户位置,可以智能(smart)地控制风扇壳体组件3400。
例如,如果在远距离上感测到用户时,风扇壳体组件3400旋转成朝向上侧,之后控制成使循环风扇810进行驱动,由此在制冷、净化空气时将空气吐出到更远,从而吹送成更靠近于用户。
风扇壳体组件3400可以基于产品的关闭命令而进行后退移动,并且基于产品的打开(on)命令而进行前进移动。
控制部4240基于产品的打开(on)命令而将所述门盖1210控制成朝向下侧方向进行移动并开启,并且基于产品的关闭(off)命令而将所述门盖1210控制成朝向上侧方向进行移动并关闭。
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可以基于产品的打开(on)命令而将所述门盖1210控制成朝向下侧方向进行移动并开启,并且可以基于产品的关闭(off)命令而将所述门盖1210控制成朝向上侧进行移动并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风扇壳体组件3400可以在门盖1210打开之后前进并进行动作。
如果通过语音输入或者显示器模块1500的触摸输入来接收到用户的产品关闭(off)命令,则风扇壳体组件3400可以后退并容纳于箱体组件100的内部。
另外,控制部4240在门盖1210和风扇壳体组件3400进行移动之前,确认位置传感器4840的检测数据,从而可以判断门盖1210的当前位置。
例如,如果仅仅由配置于门盖1210的移动起点(最高点)的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检测到了门盖1210或门盖壳体1220,则控制部4240可以判断为门盖1210处于关闭状态。
另外,根据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的检测值,控制部4240可以对门盖1210与门盖1210的移动起点(最高点)隔开多少进行判断。
另外,如果仅仅由配置于门盖1210的移动终点(最高点)的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检测到了门盖1210或门盖壳体1220,则控制部4240可以判断为门盖1210处于开启状态。
另外,根据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的检测值,控制部4240可以对门盖1210与门盖1210的移动终点(最高点)隔开多少进行判断。
控制部4240根据门盖1210的当前位置和动作命令,可以使门盖121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滑动移动。
例如,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根据从显示器模块1500输入的产品开通触摸命令,可以门盖1210控制成朝向下侧进行移动而开启。
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根据从显示器模块1500输入的产品关闭触摸命令,可以将门盖1210控制成朝向上侧进行移动而关闭。
另外,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根据主控制部4241的控制,可以对门盖1210的移动进行控制。
另外,如果控制部4240在基于打开/关闭动作的一定位置上检测到门盖1210,则控制部240控制成降低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旋转速度,如果门盖1210到达至已设定的起点(最高点)或终点(最低点),则控制成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旋转最终停止。
如果控制部4240接收到产品的打开(on)命令,并且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则控制部240可以将门盖1210控制成朝向下侧方向进行移动。
即,根据产品的打开(on)命令,在门盖1210开始进行打开(open)动作之前,控制部4240判断门盖1210的初始位置,如果没有异常,则可以开始进行打开(open)动作。
控制部4240在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期间,可以将门盖步进马达850控制成以已设定的最大设定值进行旋转。控制部4240可以驱动成,使门盖1210的由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所产生的移动量形成为最大(Max)。此外,可以将由门盖步进马达850所产生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量以最大值(Max)进行驱动。
另外,根据产品的打开(on)命令,在门盖1210开始进行开启(open)动作之后,如果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则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降低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旋转速度。
此外,如果所述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到达至已设定的最低点,则所述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停止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
如果所述门盖1210突然停止,则可能会在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产生噪音。
另外,由于所述门盖1210将止挡件过度地继续推进,因此可能会产生噪音。
因此,通过在所述门盖1210完全被打开之前减速,来可以进一步降低过度摆动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如果接收到关闭(off)命令,并且所述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则控制部4240可以将所述门盖1210控制成朝向上侧方向进行移动。
即,根据产品的关闭(off)命令,在门盖1210开始进行关闭(close)动作之前,控制部4240对门盖1210的初始位置进行判断,如果没有异常,则可以开始进行关闭(close)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4240也可以在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期间,可以将门盖步进马达850控制成以已设定的最大设定值进行旋转。控制部4240可以驱动成,门盖1210的由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所产生的移动量形成为最大(Max)。此外,可以利用将由门盖步进马达850所产生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量以最大值(Max)进行驱动。
另外,根据产品的关闭(off)命令,在门盖1210开始进行关闭(close)动作之后,如果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则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降低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旋转速度。
此外,如果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检测到了所述门盖1210到达至已设定的最高点,则所述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停止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
通过在所述门盖1210完全关闭之前减速,来能够进一步降低过度摆动和噪音的发生可能性。
此外,通过在所述门盖1210完全关闭之前提供用户能够拔出手的时间和机会,来能够进一步降低手被夹住的事故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在打开门盖1210的动作中,如果下方位置传感器4842开始检测门盖1210,则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可以降低门盖步进马达850的转速(RPM)。另外,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可以将门盖1210控制成停止在终点(最低点)位置上。
在关闭门盖1210的动作中,如果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开始检测到门盖1210,则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可以降低门盖步进马达850的转速(RPM)。另外,显示器模块控制部4245可以将门盖1210控制成停止在起点(最高点)位置上。
因此,能够进行门盖1210的正确位置的控制和防止过度摇摆的设计,并且可以防止、降低在开闭门盖1210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噪音。
另外,通过在开闭门盖1210的过程中在特定位置上减速,来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例如,在关闭门盖1210的过程中,从与最终关闭位置的起点(最高点)位置隔开的规定位置开始降低门盖步进马达850的转速(RPM),由此能够降低手被夹住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另外,在根据产品的打开/关闭动作命令而确认门盖1210的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无法检测门盖1210的异常情况。这种异常情况可能是因停电、初始化、机构卡止等原因而发生的。
在确认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如果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所述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未能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则所述控制部4240将所述门盖1210控制成沿着上侧方向进行移动。
即,如果隔开而配置的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所述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均未能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则所述控制部4240将所述门盖1210控制成朝向上侧方向进行移动,并且可以对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针对所述门盖1210的检测与否进行确认。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4240可以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控制成以已设定的最大设定值进行旋转。
另外,如果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随着所述门盖1210沿着所述上侧方向进行移动而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则所述控制部4240控制成降低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旋转速度,从而能够降低在异常状况的应对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过度摆动和噪音。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到达至已设定的最高点,则所述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停止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
另外,如果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随着所述门盖1210沿着所述上侧方向进行移动而也未能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则所述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停止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
即,为了重新对所述门盖1210进行检测,即使将所述门盖1210沿着上侧方向移动了最大值,针对所述门盖1210的检测失败的情况下,可以无需使所述门盖1210进一步进行移动。
可以将这种状况可以判断为传感器的故障。在这种情况下,音频输出部4291可以以声音的方式输出用于引导所述位置传感器4840发生了故障的信息。另外,显示器模块1500可以显示用于引导所述位置传感器4840发生了故障的信息。
因此,可以灵活地应对停电、初始化、机构卡止等的变数,从而能够改善机构过度摆动的噪音。
同时,在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最大值(Max)步进之后,未获得位置信号的位置传感器4841、4842发生故障时,通过停止门盖步进马达850来可以应对额外的噪音产生和故障模式。
另外,可以向用户告知传感器发生了故障。
另外,在门盖1210被关闭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用户的手被吐出口和正被关闭的门盖1210之间夹住的安全事故。
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还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未图示),其配置于所述门组件200,用于感测用户的接近与否。并且,通过包括一个以上摄像头的视觉模块1900来可以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部4240基于由接近传感器和/或视觉模块1900检测到的数据,可以对所述门盖1210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
另外,所述控制部4240基于由接近传感器和/或视觉模块1900检测到的数据,可以控制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基于用户位置而对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驱动、移动、旋转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实现针对用户位置的最佳气流控制。
图36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36,空调可以接收产品的打开(on)动作命令(S910)。
用户利用基于语音输入或者显示器模块1500的触摸输入或者遥控器操作等方法,来可以输入产品的打开(on)动作命令。
根据产品的打开(on)动作命令,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可以检测门盖1210的初始位置(S920)。
即,根据产品的打开(on)动作命令,控制部4240确认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的检测数据(S920),如果没有异常,则可以控制成开始进行打开(open)动作(S930)。
此时,控制部4240可以在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期间,可以将门盖步进马达850控制成以最大(Max)步进进行驱动(S930)。例如,控制部4240可以驱动成,门盖1210的由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所产生的移动量形成为最大(Max)。
然后,如果所述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则所述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降低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的转速(RPM)(S950)。
此外,如果所述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到达至已设定的最低点,则所述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停止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S960)。
据此,能够防止在门盖1210的打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过度摆动和噪音。
图3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的门盖1210关闭(close)至起点(最高点)、即关闭最终位置(完全关闭时的位置)的图;图3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门盖1210打开(open)至终点(最低点)、打开最终位置(完全打开时的位置)的图。
上端接近传感器1010和/或视觉模块1900可以检测用户的接近与否。
根据实施例,可以设置成视觉模块1900只有在空调的动作过程中上升并进行动作。根据情况,根据产品的关闭(off)动作命令,视觉模块1900也可以下降并容纳于箱体组件100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更优选地,由上端接近传感器1010执行用于防止手被夹住等安全事故的人体感知。
上端接近传感器1010可以适用光传感器、人体红外(PIR)传感器、多普勒传感器等能够感知人体的传感器。
另外,上端接近传感器1010可以配置于显示器模块1500。通过上端接近传感器1010配置于显示器模块1500,来能够准确、快速地对即使用户输入了产品的关闭命令也没有进行后退的情况等进行检测。
并且,由于用于实现上端接近传感器1010的电路元件等可设置于在显示器模块1500设置的板(board),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单地构成电路、连接线。
门盖1210可以设置成,可开闭正面吐出口4201,并且可以设置成空调中被处理的空气、例如热交换了的空气、净化了的空气等吐出到外部。
门盖1210在箱体组件进行动作时被打开,由此风扇壳体组件3400露出于外部,从而空气从正面吐出口4201吐出空气,或者,风扇壳体组件3400经由正面吐出口4201进行前进移动,当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动作结束,则能够封闭正面吐出口4201。在门组件200的内侧或者背面可以设置有打开正面吐出口4201时用于容纳门盖1210的空间。
在门组件200的内侧一面可以设置有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其用于使门盖1210进行移动。
门盖1210可以构成为,在箱体组件100的内侧朝向上侧方向或下侧方向进行移动并被打开。由于门盖1210配置于箱体组件100的门组件200的上侧,因此,从利用空间的方面看,门盖1210构成为沿下侧方向进行移动并被打开是更优选的。
并且,门盖1210可以构成为,在朝向箱体组件100的内侧进行后退移动之后,沿着上侧方向或下侧方向进行移动并被打开。在这种情况下,从利用空间的方面看,门盖1210构成为朝向箱体组件100的内侧进行后退移动之后,沿着下侧方向进行移动并被开启是更优选的。
如果门盖1210被打开,则风扇壳体组件3400可以沿着朝向门组件200的前方方向进行前进移动并吐出空气。风扇壳体组件34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穿过正面吐出口4201并露出于外部。
另外,如果动作结束,则风扇壳体组件3400朝向箱体组件100的内侧方向进行后退移动,通过门盖1210的移动来可以封闭吐出口。
作为用于使门盖1210进行移动的门壳体移动模块1700的一例,可以包括:齿轮驱动马达1720;小齿轮,其从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接收旋转力;轴(shaft),在其两端部配置有一对小齿轮;以及齿条1710等。
作为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可以使用步进马达。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齿轮驱动马达1720可以是门盖步进马达850。
门盖步进马达850的旋转角度可以根据输入脉冲的数量决定。在针对360个输入脉冲旋转一圈的步进马达的情况下,每输入一个脉冲就可以旋转一度左右。
步进马达具有价格低廉且容易进行正确的角度(位置)控制的优点。
步进马达的驱动方式,可以以电流方向为基准,划分为单极(unipolar)驱动和双极(bipolor)驱动。另外,步进马达的驱动方式可以以磁化电流的控制方法为基准,划分为静电压驱动、电压变换驱动、静电流驱动。
本发明不限于步进马达的驱动方式。此外,用于使移动门盖1210进行移动的移动构件也可以与上述例子不同的结构构成。
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可以配置于轴的两侧端部或一侧端部,从而提供旋转力。
如果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旋转,则门盖1210可以沿着所述齿条1710进行移动。
另外,如果输入产品的关闭(off)动作命令,则控制部4240可以确认上端接近传感器1010和/或视觉模块1900的检测数据。如果在基准距离以内未感测到用户,控制部4240可以将门盖1210控制成进行移动并关闭。因此,在门盖1210的关闭动作中,能够防止夹手事故等安全事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可以包括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其配置于所述门组件200的内侧面,并且对所述门盖1210的移动检测。
例如,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分别在门盖1210的移动起点(最高点)、移动终点(最低点)设置有红外线(IR)收发信模块,由此可以感测门盖1210的位置。
在正常运转时,所述门盖1210可以被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中的任意一个传感器感测到。
例如,处于关闭状态的门盖1210可以被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感测到,而处于开启状态的门盖1210可以被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感测到。
根据产品的打开/关闭动作命令,控制部4240确认门盖1210的初始位置,并且可以使门盖1210朝向相反位置进行移动。
从初始位置朝向相反位置进行移动时,如果相反位置上的感知传感器开始进行检测,则控制部4240可以使门盖步进马达850进行加速运转。
此外,如果门盖1210达到目标地点(最高点或最低点),则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停止盖步进马达850。
另外,即使门盖1210不在准确的初始位置,只要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或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检测到了门盖1210,控制部4240就可以基于门盖1210的位置信息而对门盖1210的移动进行控制。
但是,可能会发生:在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之间,两个传感器4841、4842均无法感测到门盖1210的非正常的动作条件。
例如,当门盖1210处于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之间的中间位置区域时,若电源关闭(off)或发生停电,则可能会发生这种非正常的动作条件。
如果发生非正常的动作条件,则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进行补偿运转。
控制部4240可以以关闭动作进行初始化补偿运转,以能够在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中感测到门盖1210。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4240可以将门盖步进马达850控制成以最大(Max)步进进行动作。
之后,如果在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中感测到门盖1210,则控制部4240可以基于感测到的位置信息而控制门盖1210。
另外,如果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未感测到门盖1210,则控制部4240可以无条件地使门盖1210停止,并且以传感器故障模式应对。在传感器故障模式下,控制部4240可以将音频输出部4291和/或显示器模块1500控制成能够输出用于引导传感器故障的通知。
图37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37,空调可以接收产品的关闭(off)动作命令(S1410)。
用户可以以基于语音输入或显示器模块1500的触摸输入、或遥控器操作等方法,输入产品的关闭(off)动作命令。
根据产品的关闭(off)动作命令,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可以检测门盖1210的初始位置(S1420)。
即,根据产品的关闭(off)动作命令,控制部4240确认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的检测数据(S1420),如果没有异常,则可以控制开始进行关闭(close)动作(S1430)。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4240在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期间,可以将门盖步进马达850控制成以最大(Max)步进进行驱动(S1430)。例如,控制部4240可以驱动成,门盖1210的由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所产生的移动量形成为最大(Max)。
然后,如果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检测到门盖1210(S1240),则所述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降低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的转速(RPM)(S1450)。
此外,如果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到达至已设定的最高点,则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停止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S1460)。
因此,能够防止门盖1210的关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过度摆动和噪音发生。
图38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例示了紧急状况时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参照图38,当门盖1210位于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之间的中间位置的区域时,如果电源关闭(off)或发生停电,或者初始化复位等紧急情况,则可能会发生非正常的动作条件(S1510)。
在这种非正常的动作条件下,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和下端位置传感器4842均无法检测到门盖1210(S1520)。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4240可以以关闭动作进行初始化补偿运转,以能够在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中检测到门盖1210。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4240可以将门盖步进马达850控制成以最大(Max)步进进行动作。
如果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开始检测门盖1210(S1540),则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降低所述门盖步进马达850的转速(RPM)(S1550)。
此外,如果所述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检测到所述门盖1210到达至已设定的最高点,则控制部4240可以控制成停止门盖步进马达850(S1560)。
另外,如果上端位置传感器4841未检测到门盖1210,则控制部4240可以无条件地使门盖1210停止,并其以传感器故障模式应对。在传感器故障模式下,控制部4240可以将音频输出部4291和/或显示器模块1500控制成能够输出用于引导传感器故障的通知。
因此,也可以有效地应对紧急状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提供能够防止噪音和安全事故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在打开/关闭产品时,利用由上端位置传感器和下端位置传感器依次检测到的检测数据,来能够有效地控制齿轮驱动马达。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项,可以有效地应对在上端位置传感器和下端位置传感器未感知到门盖的异常情况。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有效地控制气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提供语音识别功能、加湿功能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在未进行动作时,可以将多个模块清洁、安全地容纳在内部并进行管理。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检测到的用户位置信息而进行动作,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如上所述进行说明的实施例的构成和方法并非限定地适用,而是各个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选择性地组合构成,从而使所述实施例实现多种多样的变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处理器可读的记录媒体中以处理器可读的编码来实现。处理器可读的记录媒体包括可以存储通过处理器可读取的数据的所有种类的记录装置。处理器可读的记录媒体,例如,ROM、RAM、CD-ROM、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等,另外,包括以载波形式实现的如,利用网络的传送等。此外,处理器可读的记录媒体分散在连接于网络的计算机系统中,以分散方式存储并实行处理器可读的编码。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彼此不同的多样的形态来制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可以以其他具体的形态来实施。因此,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上均为例示性的而并不是限定性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箱体组件 200:门组件
300:近距离风扇组件 400:远距离风扇组件
500:热交换组件 600:过滤器组件
1000:箱体组件 1100:面板模块
1200:门盖组件 1300:门滑动移动模块
1400:侧移动组件 1500:显示器模块
1600:门盖移动模块 1700:门壳体移动模块
1800:线缆引导件 1900:相机模块
3400:风扇壳体组件

Claims (20)

1.一种空调的室内机,其中,包括:
箱体,形成有吸入口,所述吸入口使所述箱体的内部和室内连通;
前面板,配置于所述箱体的前方,并且形成有使所述箱体的内部和室内连通的吐出口;以及
门盖组件,沿着所述前面板能够进行移动,并且包括用于开闭所述吐出口的门盖,
所述门盖组件包括:
门盖壳体,位于所述门盖的后方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门盖的门盖容纳部;
门盖移动模块,配置在所述门盖壳体和所述门盖之间,并且以所述门盖处于插入到所述吐出口的状态的方式使所述门盖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或者以所述门盖处于容纳于所述门盖容纳部的状态的方式使所述门盖朝向后方进行移动;以及
门壳体移动模块,若所述门盖容纳于所述门盖容纳部,则使所述门盖壳体与所述门盖一同朝向下侧方向进行移动并移动到所述吐出口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前面板包括:
前面板主体,形成有所述吐出口;
第一前面板侧部,从所述前面板主体的左侧边缘朝向后方侧延伸;以及
第二前面板侧部,从所述前面板主体的右侧边缘朝向后方侧延伸,
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使所述门盖壳体在由所述前面板主体、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以及所述第二前面板侧部形成的空间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在所述吐出口开放时,所述门盖移动模块使所述门盖朝向后方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前面板主体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在所述吐出口关闭时,所述门盖移动模块使所述门盖进行前进,使得所述门盖插入并设置于所述吐出口,并且形成与所述前面板的正面连续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门盖移动模块包括:
门盖马达,位于所述门盖的后方并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并且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门盖马达轴;
太阳齿轮,与所述门盖马达轴结合并配置在所述门盖和所述门盖壳体之间,并且通过所述门盖马达的运转进行旋转;
多个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并配置于所述太阳齿轮的半径方向的外侧;以及
盖引导件,以能够进行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门盖壳体和所述门盖之间,并分别与多个所述行星齿轮啮合,多个所述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盖引导件的内侧,所述盖引导件在多个所述行星齿轮进行旋转时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使得所述门盖进行前进或后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门盖马达、所述太阳齿轮以及多个所述行星齿轮配置于所述盖引导件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在所述盖引导件的内周面配置有分别与多个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引导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门盖包括:
外门盖,在所述吐出口关闭时,插入于所述吐出口,并形成与所述前面板连续的面;
内门盖,结合于所述外门盖的背面;以及
移动件,配置于所述内门盖,并且通过与所述盖引导件的彼此干涉来传递所述内门盖进行前进或后退时所需的驱动力;
芯开口部,形成于所述内门盖,并沿着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内门盖,
在所述吐出口开放时,所述门盖马达、所述太阳齿轮以及多个所述行星齿轮配置于所述芯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在所述门盖壳体形成有从正面朝向后方凹陷而成的移动模块设置部,
所述盖引导件配置于所述移动模块设置部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从正面观察时,所述盖引导件形成为环形状,在所述盖引导件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形成有引导沟,所述引导沟沿着所述盖引导件的圆周方向长长地延伸而形成,所述引导沟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件引导件,所述移动件引导件以能够进行移动的方式插入于所述引导沟,
当所述盖引导件进行旋转时,所述移动件引导件和所述引导沟发生彼此干涉,所述移动件引导件通过所述彼此干涉来沿着所述引导沟朝向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从正面观察时,所述盖引导件形成为环形状,并形成有贯通所述盖引导件的内外侧的引导沟,所述引导沟沿着所述盖引导件的圆周方向长长地延伸而形成,所述引导沟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所述移动件还包括移动件引导件,所述移动件引导件以能够进行移动的方式插入于所述引导沟,
当所述盖引导件进行旋转时,所述移动件引导件和所述引导沟发生彼此干涉,所述移动件引导件通过所述彼此干涉来沿着所述引导沟朝向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移动件还包括移动件主体,所述移动体主体以从所述内门盖朝向后方侧凸出的方式配置,
所述移动件引导件从所述移动件主体朝向内侧或外侧凸出,并插入于所述盖引导件的引导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从正面观察时,所述移动件形成为环形状,并配置于所述盖引导件的内侧,所述移动件引导件从所述移动件主体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从正面观察时,所述移动件形成为环形状,所述盖引导件配置于所述移动件的内侧,所述移动件引导件从所述移动件主体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包括:
齿条,配置于所述前面板,并且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长长地延伸而成的齿条齿形部;
齿轮组件,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并与所述齿条啮合,并且随着所述齿条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以及
齿轮驱动马达,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并向所述齿轮组件提供驱动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门壳体移动模块包括:
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的左侧;以及
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配置于所述门盖壳体的右侧,
所述前面板包括:
前面板主体,形成有所述吐出口;
第一前面板侧部,从所述前面板主体的左侧边缘朝向后方侧延伸;以及
第二前面板侧部,从所述前面板主体的右侧边缘朝向后方侧延伸,
所述左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和所述右侧门壳体移动模块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和所述第二前面板侧部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齿条包括:
左侧齿条,配置于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并配置成朝向所述门盖壳体的左侧面;以及
右侧齿条,配置于所述第二前面板侧部,并配置成朝向所述门盖壳体的右侧面,
形成于所述左侧齿条的齿条齿形部和形成于所述右侧齿条的齿条齿形部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
多个所述齿轮中的任意一个为结合于所述齿轮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的蜗杆齿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前面板还包括:
前面板主体,形成有所述吐出口;
第一前面板侧部,从所述前面板主体的左侧边缘朝向后方侧弯折;
第二前面板侧部,从所述前面板主体的右侧边缘朝向后方侧弯折;
第一前面板端部,从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的后方侧端朝向所述第二前面板侧部侧弯折;以及
第二前面板端部,从所述第二前面板侧部的后方侧端朝向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侧弯折,并且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前面板端部相向,而且与所述第一前面板端部形成开放间隔,
所述齿条包括:
左侧齿条,配置于所述第一前面板侧部,并配置成朝向所述门盖壳体的左侧面;以及
右侧齿条,配置于所述第二前面板侧部,并配置成朝向所述门盖壳体的右侧面,
所述左侧齿条配置在所述前面板主体和所述第一前面板端部之间,所述右侧齿条配置在所述前面板主体和所述第二前面板端部之间,
形成于所述左侧齿条的齿条齿形部和形成于所述右侧齿条的齿条齿形部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空调的室内机还包括面板模块,所述面板模块配置在所述前面板主体和所述门盖壳体之间,并组装于所述第一前面板端部和所述第二前面板端部,
所述左侧齿条组装于所述面板模块的左侧,所述右侧齿条组装于所述面板模块的右侧,
所述门盖壳体配置在所述左侧齿条和所述右侧齿条之间,并且随着所述左侧齿条和所述右侧齿条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空调的室内机还包括:
面板模块,配置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门盖壳体之间,并组装于所述前面板;
上端位置传感器,配置于所述面板模块,在所述门盖壳体上下移动时检测所述门盖壳体的上侧位置;以及
下端位置传感器,配置于所述面板模块,在所述门盖壳体上下移动时检测所述门盖壳体的上侧位置。
CN202210348533.3A 2018-03-07 2019-03-07 空调的室内机 Active CN1146591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8533.3A CN114659166B (zh) 2018-03-07 2019-03-07 空调的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26954 2018-03-07
KR20180026954 2018-03-07
KR10-2019-0017487 2019-02-14
KR1020190017487A KR102661384B1 (ko) 2018-03-07 2019-02-14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01980017594.8A CN111886449B (zh) 2018-03-07 2019-03-07 空调的室内机
CN202210348533.3A CN114659166B (zh) 2018-03-07 2019-03-07 空调的室内机
PCT/KR2019/002676 WO2019172690A1 (ko) 2018-03-07 2019-03-07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7594.8A Division CN111886449B (zh) 2018-03-07 2019-03-07 空调的室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9166A true CN114659166A (zh) 2022-06-24
CN114659166B CN114659166B (zh) 2024-05-10

Family

ID=678473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8533.3A Active CN114659166B (zh) 2018-03-07 2019-03-07 空调的室内机
CN201980017594.8A Active CN111886449B (zh) 2018-03-07 2019-03-07 空调的室内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7594.8A Active CN111886449B (zh) 2018-03-07 2019-03-07 空调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2) KR20240060544A (zh)
CN (2) CN114659166B (zh)
WO (1) WO20191726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79407B1 (ko) * 2019-11-07 2021-07-20 주식회사 엔이알 환기형 공기청정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0264A (en) * 1977-11-30 1980-12-23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nterior unit of a split typ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1109562A (zh) * 2006-12-08 2008-0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
CN101178198A (zh) * 2006-11-09 2008-05-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排出导向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机
KR20100086313A (ko) * 2009-01-22 2010-07-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120064492A (ko) * 2010-12-09 2012-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03712282A (zh) * 2012-10-08 2014-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单元和控制该室内单元的方法
KR20150055740A (ko) * 2013-11-14 2015-05-22 이재부 하우스 환풍기
US20150338111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Lennox lndustries lnc. Variable Speed Outdoor Fan Control
KR20170010293A (ko) * 2015-07-17 2017-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25750B1 (ko) * 1993-12-16 1998-04-01 김광호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구개폐방법
KR100215048B1 (ko) * 1996-03-21 1999-08-16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구 개폐장치
KR20040084281A (ko) * 2003-03-27 2004-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1191413B1 (ko) 2009-08-18 2012-10-16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멀티 토출형 공기조화기
KR20140012437A (ko) * 2012-07-20 2014-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140019106A (ko) * 2012-08-03 2014-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03964297U (zh) * 2014-03-28 2014-11-2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KR101633782B1 (ko) * 2015-01-13 2016-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2541386B1 (ko) * 2015-07-17 2023-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0264A (en) * 1977-11-30 1980-12-23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nterior unit of a split typ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1178198A (zh) * 2006-11-09 2008-05-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排出导向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机
CN101109562A (zh) * 2006-12-08 2008-0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
KR20100086313A (ko) * 2009-01-22 2010-07-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120064492A (ko) * 2010-12-09 2012-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03712282A (zh) * 2012-10-08 2014-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单元和控制该室内单元的方法
KR20150055740A (ko) * 2013-11-14 2015-05-22 이재부 하우스 환풍기
US20150338111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Lennox lndustries lnc. Variable Speed Outdoor Fan Control
KR20170010293A (ko) * 2015-07-17 2017-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449B (zh) 2022-04-19
KR20240063075A (ko) 2024-05-09
WO2019172690A1 (ko) 2019-09-12
CN111886449A (zh) 2020-11-03
KR20240060544A (ko) 2024-05-08
CN114659166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6138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1819396B (zh) 空调的室内机
EP2746691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EP2746690B1 (en) Indoor air-conditioner
CN111868444B (zh) 空调设备的室内机
KR2024006054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4992716B (zh) 空调设备
KR101431751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0243018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S5915735A (ja) 開口部装置
CN215175633U (zh) 空气净化器与冰箱一体机
CN106225079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US12098862B2 (en)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CN108613296B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KR10228239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399913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27199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415809A (zh)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计算机设备
CN220390924U (zh) 适于自动开合的通风装置
CN215175632U (zh) 空气净化器与冰箱一体机
CN2127199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28245U (zh) 一种防尘通风控制柜
CN219713578U (zh) 一种新风系统用空气循环装置
JP5405134B2 (ja) 建物
CN111886450B (zh) 空调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