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7953A - 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7953A
CN114647953A CN202210356004.8A CN202210356004A CN114647953A CN 114647953 A CN114647953 A CN 114647953A CN 202210356004 A CN202210356004 A CN 202210356004A CN 114647953 A CN114647953 A CN 114647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ssion
area
target
pollutant
targe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60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47953B (zh
Inventor
鲁晓晗
王洋
秦东明
孙明生
易志安
黄正俭
马培翃
李诗瑶
杨朝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Cle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3Cle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Cle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3Cle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60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7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7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7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7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7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区域和目标区域周边的至少一个区域为模拟区域;确定使该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其中,第一排放清单包括至少一个区域中各个区域的排放清单;在模拟区域使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得到使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在模拟过程中,保持第一排放清单不变、并以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考虑了周边传输的影响,模拟结果更精准、更符合实际。并考虑了目标区域的减排潜力,实际可操作性更大。

Description

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大气环境容量是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累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核算大气环境容量的主要方法有A值法、线性优化法、模型模拟法等。
A值法基于箱式模型原理,假设环境容量与大气环境自净能力、地区面积呈正比关系,仅考虑自然因素,未反映排放源特征、化学转化过程,适用于核定理想状态下的大气环境容量,不适用于PM2.5、O3等达标约束下环境容量,优点是简单、方便。
线性优化方法是基于线性优化理论计算大气环境容量,将污染源及其扩散过程与控制点联系起来,以目标控制点的浓度达标作约束,通过多源模型与数学规划法等确定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模型模拟法是采用空气质量模型对污染源削减方案进行模拟,满足空气质量达标对应的污染源排放量即为区域大气环境容量。该方法可以兼顾气象、地形等自然因素和污染源等人为因素对于大气环境容量的影响,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可以反映复杂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
相关技术中的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存在准确度不高且实际可操作性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区域和目标区域周边的至少一个区域为模拟区域;确定使该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其中,第一排放清单包括该至少一个区域中各个区域的排放清单;在模拟区域使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得到使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在该模拟过程中,保持第一排放清单不变、并以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包括:对于目标区域内的每种污染物,在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到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时,削减目标区域内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使上述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包括:将模拟区域的第三排放清单输入空气质量模型,以输出至少一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值;判断至少一个区域中是否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如果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分别调整第三排放清单中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对应部分的排放量;将调整得到的第三排放清单作为新的第三排放清单,并返回将模拟区域的第三排放清单输入空气质量模型的步骤;如果不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将上述第三排放清单中该至少一个区域对应的部分作为第一排放清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多个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根据各个污染物的减排量对应的经济指数,确定各个第二排放清单对应的经济损失;根据各个第二排放清单对应的经济损失,从多个第二排放清单中选择第二排放清单作为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多个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包括:使用多个削减方案分别确定多个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每个削减方案对应一个第二排放清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目标为各个污染物浓度值达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区域和目标区域周边的至少一个区域为模拟区域;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使该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其中,第一排放清单包括至少一个区域中各个区域的排放清单;模拟模块,用于在模拟区域使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得到使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在该模拟过程中,保持第一排放清单不变、并以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拟模块,用于对于目标区域内的每种污染物,在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到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时,削减目标区域内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确定使目标区域周边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基于该第一排放清单确定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按照周边区域的实际数据,很多区域污染物浓度是超标的,如果周边区域污染物浓度过高,目标区域污染物浓度在调整过程中逐渐接近环境质量标准,那对于目标区域而言,传输占比逐渐增大,对目标区域自身环境容量的测算会有较大影响,基于使目标区域周边至少一个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排放清单,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弱周边传输情况对本地环境容量测算的影响,模拟结果更精准、更符合实际。并以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此时的环境容量(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可以通过相应减排措施达到的。如果不以当地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各类污染任意削减,最终达标时对应的污染物减排量可能已经超过实际可减排量,则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较小,而以各种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调整目标区域的排放清单,从而使污染物浓度达标,实际可操作性更大。
附图说明
在下面结合附图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更多细节、特征和优点被公开,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得到使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经济价值确定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示出了能够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方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步骤S101,确定目标区域和目标区域周边的至少一个区域为模拟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可为任意的地理范围。通常,目标区域为行政划分的地理范围,例如,县(区)、市、或省等。
作为一种示例,目标区域为单个城市,以对单个城市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模拟。
作为另一个示例,目标区域为地理上相邻且行政上关联的多个城市,以对多个城市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模拟。
本实施例对目标区域的地理范围划分方式不作限定。
作为一个例子,目标区域可为北京市,周边的区域可包括天津市、廊坊市、张家口市、保定市和廊坊市中的至少一个城市。
步骤S102,确定使上述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其中,第一排放清单包括上述至少一个区域中各个区域的排放清单。
在本实施例中,环境目标为各个污染物浓度值达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S102中,可使用空气质量模型分别对上述至少一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进行空气质量模拟,得到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并基于模拟结果与环境目标的比较调整区域的排放清单,直到该区域的模拟结果满足环境目标,将使得模拟结果满足环境目标的排放清单作为第一排放清单中该区域对应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质量模型可包括但不限于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NAQPMS)、第三代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系统(third-Generation Air Quality Modeling System,CMAQ)、气象模式和化学模式耦合(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with Chemistry.,WRF-Chem)、或扩展综合空气质量模型(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with extensions,CAMx)等。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S102中,在模拟区域内,使用空气质量模型对上述至少一个区域中的各个区域进行空气质量模拟。
在步骤S102中,以模拟区域的排放清单作为空气质量模型的输入,由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模拟,输出排放清单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值。基于污染物浓度值与环境目标的比较,不断调整排放清单,得到使该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排放清单。模拟区域的排放清单包括上述至少一个区域对应的部分和目标区域对应的部分。作为一种示例,在空气质量模拟过程中,保持目标区域对应的部分不变,并调整该至少一个区域中各个区域对应的部分。
在步骤S102中,模拟区域的初始排放清单包括目标区域和上述至少一个区域的排放清单。目标区域和上述至少一个区域的排放清单可来自同一数据源,例如来自中国多尺度排放清(MEIC)。目标区域和上述至少一个区域的排放清单可来自不同的数据源,例如各个区域自行编制的排放清单。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得到使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5。由此实现对周边区域进行协同且差异化减排。
步骤S201,将模拟区域的第三排放清单输入空气质量模型,以输出至少一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值。
在步骤S201中,在初始状态,模拟区域第三排放清单包括目标区域和上述至少一个区域初始的排放清单。目标区域和上述至少一个区域的排放清单可来自同一数据源,例如来自中国多尺度排放清(MEIC)。目标区域和上述至少一个区域的排放清单可来自不同的数据源,例如各个区域自行编制的排放清单等。
步骤S202,判断至少一个区域中是否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如果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进入步骤S203。如果不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进入步骤S205。
步骤S203,分别调整第三排放清单中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对应部分的排放量。
步骤S204,将调整得到的第三排放清单作为新的第三排放清单,返回步骤S201。
步骤S205,将上述第三排放清单中上述至少一个区域对应的部分作为上述第一排放清单。
在步骤S203中,可保持目标区域的排放清单不变。此时,步骤S205中得到的第三排放清单包括目标区域初始的排放清单,以及上述第一排放清单(也就是调整所得的上述至少一个区域对应的部分)。可将步骤S205中得到的第三排放清单作为步骤S103中空气质量模型的输入。
在步骤S203中,可调整目标区域的排放清单。此时,步骤S205中得到的第三排放清单包括目标区域调整后的排放清单,以及上述第一排放清单(也就是调整所得的上述至少一个区域对应的部分)。可将步骤S205中得到的第三排放清单中目标区域对应的部分替换为目标区域初始的排放清单,然后作为步骤S103中空气质量模型的输入。
步骤S103,在模拟区域使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得到使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在模拟过程中,保持上述第一排放清单不变、并以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可作为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在步骤S103中,第二排放清单为模拟区域的排放清单中目标区域对应的部分。
在步骤S103中,输入空气质量模型的排放清单包括上述第一排放清单和目标区域初始的排放清单。上述第一排放清单也就是上述至少一个区域中各个区域经前述调整所得的排放清单。通常,输入空气质量模型的数据还包括气象背景场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气象数据模拟气象背景场数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步骤S103中,如果按照上述至少一个区域的实际数据,很多区域污染物浓度是超标的。如果周边区域污染物浓度过高,目标区域污染物浓度在调整过程中逐渐接近环境质量标准,那对于目标区域而言,传输占比逐渐增大,对目标区域自身环境容量的测算会有较大影响。而上述第一排放清单,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弱周边传输情况对本地环境容量测算的影响。同时,模拟过程中正常的传输是考虑的,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考虑了测算目标区域环境容量时传输影响的变化。
在步骤S103中,在目标区域初始的排放清单上削减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步骤S103中,以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包括:对于目标区域内的每种污染物,在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到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时,削减目标区域内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一种示例,如果PM2.5最大减排量为原始排放量的10%,在设置削减方案时,当PM2.5已经削减10%,则不能再继续削减,而通过削减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来使污染物浓度达标。
在步骤S103中,可预设每种污染物的削减比例。作为一种示例,可以是同比例削减,例如每次削减时,在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约束下,每种污染物均同比例削减,例如SO2、NOx、PM2.5、PM10、NH3、VOCs分别削减10%、10%、10%、10%、10%、10%。作为另一种示例,也可以是不同比例削减,在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约束下,SO2、NOx、PM2.5、PM10、NH3、VOCs分别削减5%、10%、15%、20%、5%、10%。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对削减方案不作限定,在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约束下,其他削减方式也是可行,例如,每种污染物的削减量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穷举。
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为多种污染物排放量的组合。由于不同的污染物排放量组合,对应于不同的减排量组合,且不同的减排量组合对应的经济价值不同。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基于经济价值确定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经济价值确定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3。
步骤S301,确定多个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确定多个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包括:使用多个削减方案分别确定多个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每个削减方案对应一个第二排放清单。作为一种示例,在不同的削减方案中,不同污染物的削减比例不同。作为另一种示例,在不同的削减方案中,不同污染物的削减量不同。作为又一个示例,不同的削减方案中,包括不同比例和/或不同削减量。
步骤S302,根据各个污染物的减排量对应的经济指数,确定各个第二排放清单对应的经济损失。
在步骤S302中,基于目标区域的原始排放清单与第二排放清单的比较,可以确定各个污染物的减排量。可预先设置每个污染物单位减排量的经济指数。基于第二排放清单对应的减排量和经济指数可确定经济损失。
作为一种示例,污染物表示为A、B和C,Ma、Nb和Pc分别表示污染物A、B和C的减排量,Qa、Qb和Qc分别表示污染物A、B和C对应的经济指数,可确定经济损失为:Ma*Qa+Nb*Qb+Pc*Qc。
步骤S303,根据各个第二排放清单对应的经济损失,从多个第二排放清单中选择第二排放清单作为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在步骤S303中,可选择经济损失最小的第二排放清单作为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对该示例进行描述。
根据需要确定模拟时段,利用WRF气象模式模拟气象数据。模拟时段可任意选择,比如选择一个重污染过程或者更长的时间段来实现。
保持目标区域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不变,对目标区域相邻省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进行调整,进行协同且差异化减排,得到周边区域均达标时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作为大气环境容量模拟的排放输入数据。
上述气象数据和上述排放数据输入空气质量型(例如NAQPMS),对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模拟,得到一组污染物浓度(SO2、NOx、PM2.5、PM10、NH3、VOCs等)。将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达标浓度进行对比,若达标,则该组模拟结果对应的污染物排放量即为环境容量;若不达标,以目标区域各污染物的减排潜力(也就是最大减排量)为约束设置减排方案,针对每组减排方案调整目标区域中的排放清单,得到一组新的减排清单,将处理后的减排清单数据和气象数据输入空气质量型,对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模拟,得到一组污染物浓度。重复进行削减和模拟,直到达标。
以减排潜力为约束设置减排方案是指:如果PM2.5最大减排潜力为原始排放量的10%,在设置削减方案时,当PM2.5已经削减10%,则不能再继续削减,而只能通过削减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来使污染物浓度达标。其他污染物类似。
基于上述过程最终得到在周边区域均达标且目标区域各污染物的减排量均不超过最大减排潜力情况下的大气环境容量。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装置。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510,用于确定目标区域和目标区域周边的至少一个区域为模拟区域;第二确定模块520,与第一确定模块510相连,用于确定使该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其中,第一排放清单包括至少一个区域中各个区域的排放清单;模拟模块530,与第二确定模块520相连,用于在模拟区域使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得到使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在模拟过程中,保持第一排放清单不变、并以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拟模块530,用于对于目标区域内的每种污染物,在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到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时,削减目标区域内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520用于:将模拟区域的第三排放清单输入空气质量模型,以输出至少一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值;判断至少一个区域中是否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如果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分别调整第三排放清单中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对应部分的排放量;将调整得到的第三排放清单作为新的第三排放清单,并返回将模拟区域的第三排放清单输入空气质量模型的步骤;如果不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将第三排放清单作为使上述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用于:确定多个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根据各个污染物的减排量对应的经济指数,确定各个第二排放清单对应的经济损失;根据各个第二排放清单对应的经济损失,从多个第二排放清单中选择第二排放清单作为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拟模块530确定多个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包括:使用多个削减方案分别确定多个使得目标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每个削减方案对应一个第二排放清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目标为各个污染物浓度值达标。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参考图6,现将描述可以作为本公开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电子设备600的结构框图,其是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硬件设备的示例。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电子的计算机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包括计算单元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可存储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电子设备6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输入单元606、输出单元607、存储单元608以及通信单元609。输入单元606可以是能向电子设备600输入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输入单元606可以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和/或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单元607可以是能呈现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扬声器、视频/音频输出终端、振动器和/或打印机。存储单元608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光盘。通信单元609允许电子设备6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卡、红外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或芯片组,例如蓝牙设备、WiFi设备、WiMax设备、蜂窝通信设备和/或类似物。
计算单元6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6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6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6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602和/或通信单元6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6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单元6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如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Claims (10)

1.一种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和所述目标区域周边的至少一个区域为模拟区域;
确定使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其中,所述第一排放清单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各个区域的排放清单;
在所述模拟区域使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所述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得到使所述目标区域满足所述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在所述模拟过程中,保持所述第一排放清单不变、并以所述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所述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所述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包括:
对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每种污染物,在所述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到所述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时,削减所述目标区域内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使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包括:
将所述模拟区域的第三排放清单输入所述空气质量模型,以输出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值;
判断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是否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
如果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所述环境目标的区域,分别调整所述第三排放清单中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目标的区域对应部分的排放量;将调整得到的第三排放清单作为新的第三排放清单,并返回所述将所述模拟区域的第三排放清单输入所述空气质量模型的步骤;
如果不存在污染物浓度值不满足所述环境目标的区域,将所述第三排放清单中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对应的部分作为第一排放清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多个使得所述目标区域满足所述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
根据各个污染物的减排量对应的经济指数,确定各个第二排放清单对应的经济损失;
根据各个第二排放清单对应的经济损失,从所述多个第二排放清单中选择第二排放清单作为所述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多个使得所述目标区域满足所述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包括:
使用多个削减方案分别确定多个使得所述目标区域满足所述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每个削减方案对应一个第二排放清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目标为各个污染物浓度值达标。
7.一种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区域和所述目标区域周边的至少一个区域为模拟区域;
第二确定模块,确定使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满足环境目标的第一排放清单,其中,所述第一排放清单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各个区域的排放清单;
模拟模块,用于在所述模拟区域使用所述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所述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得到使所述目标区域满足所述环境目标的第二排放清单,其中,在所述模拟过程中,保持所述第一排放清单不变、并以所述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为约束削减所述目标区域内各个污染物的排放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模块,用于对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每种污染物,在所述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到所述污染物的最大减排量时,削减所述目标区域内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356004.8A 2022-04-06 2022-04-06 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647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6004.8A CN114647953B (zh) 2022-04-06 2022-04-06 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6004.8A CN114647953B (zh) 2022-04-06 2022-04-06 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7953A true CN114647953A (zh) 2022-06-21
CN114647953B CN114647953B (zh) 2022-10-11

Family

ID=8199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6004.8A Active CN114647953B (zh) 2022-04-06 2022-04-06 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795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7190A1 (ja) * 2007-10-29 2009-05-07 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気象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方法
JP2016140808A (ja) * 2015-01-30 2016-08-08 シンコ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地球環境改善機器
CN106649960A (zh) * 2016-10-12 2017-05-10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大气多污染物环境容量三维迭代计算方法
CN107871210A (zh) * 2017-11-03 2018-04-03 南开大学 一种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
US20180210470A1 (en) * 2017-01-26 2018-07-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emission discharge reduction
CN109446696A (zh) * 2018-11-08 2019-03-08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基于cmaq模型的快速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
WO2021208393A1 (zh) * 2020-04-15 2021-10-2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反演估算方法
CN114266128A (zh) * 2020-09-22 2022-04-01 李怀宇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大气环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7190A1 (ja) * 2007-10-29 2009-05-07 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気象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方法
JP2016140808A (ja) * 2015-01-30 2016-08-08 シンコ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地球環境改善機器
CN106649960A (zh) * 2016-10-12 2017-05-10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大气多污染物环境容量三维迭代计算方法
US20180210470A1 (en) * 2017-01-26 2018-07-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emission discharge reduction
CN107871210A (zh) * 2017-11-03 2018-04-03 南开大学 一种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
CN109446696A (zh) * 2018-11-08 2019-03-08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基于cmaq模型的快速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
WO2021208393A1 (zh) * 2020-04-15 2021-10-2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反演估算方法
CN114266128A (zh) * 2020-09-22 2022-04-01 李怀宇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大气环评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ONGQUAN YIN: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n Shandong Rencheng Economic", 《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
周昊等: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及二氧化硫总量平衡分配研究", 《气象与环境学报》 *
常嘉成等: "基于WRF-Chem模拟的玉溪市大气环境容量精细估算", 《环境科学学报》 *
高婵娟: "基于修正A值法的吉林市城区控制区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7953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882321B (zh) 气象影响量化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819696B (zh) 确定污染物浓度影响因素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00339A (zh) 一种节点带宽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65190B (zh) 预测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58495A (zh) 交通信号灯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47953B (zh) 测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39271A (zh) 一种大气污染预警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453661A (zh) 气象预报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986552B (zh) 地图数据质量鲜度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70013A (zh) 评估活动期间减排措施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859808A (zh) 一种泵组工作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79975A (zh) 基于用电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的电力零售套餐制定方法
CN114066059B (zh) 一种预测环境污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35718A (zh) 玻璃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47034A (zh) 一种路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83414A (zh) 场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产品
CN114048614B (zh) 一种预测环境污染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52652B (zh) 降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577980B (zh) 电力设备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5712813B (zh) 确定非点源的污染负荷输出系数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58406A (zh) 资源数据处理方法、资源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和装置
CN115392579A (zh) 风机发电lcoe指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506270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470626A (zh) 一种制动系统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27731A (zh) 负荷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