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9923A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9923A
CN114639923A CN202011362605.7A CN202011362605A CN114639923A CN 114639923 A CN114639923 A CN 114639923A CN 202011362605 A CN202011362605 A CN 202011362605A CN 114639923 A CN114639923 A CN 114639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tab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26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9923B (zh
Inventor
姜利文
方伍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26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9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9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9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9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9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该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件的端部的极耳;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极耳,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用于定位所述电极组件的定位部。通过带有定位部的连接部件,简单有效地将电极组件和连接部件定位,降低因连接部件与电极组件偏移而造成短路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池领域中,电池单体通常包括壳体、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连接部件,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电极组件通过连接部件连接至电极端子,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将电极组件产生的电能引出到壳体外。
在电池的发展中,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增强电池的安全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以提高电池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设置于电极组件的端部的极耳;和
连接部件,连接于极耳,连接部件包括用于定位电极组件的定位部。
一方面,通过带有定位部的连接部件,可以简单有效地将电极组件和连接部件定位,降低因连接部件与电极组件偏移而造成的短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定位部使得连接部件与电极组件定位更准确,从而可以节省电池单体内的空间,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再一方面,连接部件与电极组件定位更准确可以保证连接部件与极耳的连接面积,从而保证电池单体的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沿电极组件的轴向延伸,以至少部分地包住极耳。
通过包住电极组件极耳的第一凸起,连接部件和电极组件的位置更加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位于连接部件的外周。
第一凸起位于连接部件的外周能节省电池单体内的空间,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通过焊接部连接至极耳,焊接部暴露于第一凸起的外周面。
一方面,焊接部可以增强电池单体的过流能力;另一方面,从第一凸起的外周面进行焊接,焊接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沿电极组件的轴向延伸的中心孔;
定位部还包括第二凸起,第二凸起设置在连接部件的中心且沿着电极组件的轴向延伸,以插入中心孔。
通过插入电极组件中心孔的第二凸起,可以提高连接部件和电极组件的定位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还包括连通至极耳的端面的通孔。
一方面,通孔增加了电解液渗入电极组件的路径,提高了浸润效率;另一方面,通孔的设置便于排出电极组件产生的气体,提高电池单体的电化学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还包括与定位部连接的基体部,基体部覆盖极耳的端面。
基体部覆盖极耳端面并且与定位部连接,使得定位部的安装更加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设置于基体部。
通孔设置于基体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浸润效率;另一方面,通孔的设置便于排出电极组件产生的气体,提高电池单体的电化学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包括沿电极组件的轴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电极组件;
至少两个电极组件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部件,两个电极组件通过两个连接部件电连接,两个连接部件的定位部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以定位相应的电极组件。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同时定位沿轴向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极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连接部件设有通孔,两个连接部件之间设有间隙,间隙通过通孔连通至每个极耳的端面。
在两个连接部件之间预留间隙,一方面,可以使得电解液进入两个连接部件之间,并通过每个连接部件的通孔进入对应的电极组件;另一方面,电极组件产生的气体经通孔排出后可以经间隙排到电池单体的壳体内,降低气体聚集在电极组件导致电池单体的电化学性能降低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件之间设有间隔件,以使两个连接部件之间形成间隙。
一方面,间隔件设置在两个连接部件之间,保证了间隙能稳定存在,使间隙正常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间隔件可以实现两个连接部件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与电极组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多个电极组件并排设置;
电池单体包括位于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极组件同侧的多个连接部件,多个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将多个连接部件相互固定,同时,可以使多个电极组件的位置相对固定,降低多个连接部件和多个电极组件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为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设置有极耳的电极组件;
提供具有定位部的连接部件,将连接部件装配至电极组件并使定位部定位电极组件;
将连接部件连接于极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省略壳体和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两个连接部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两个连接部件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两个连接部件的侧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V-车辆;
P-电池;
D-驱动电机;
C-控制器;
L-电池单体;
M1–第一箱体;
M2–第一箱体;
N–电池模块;
R–容纳腔;
1-电极组件;
11-极耳;
12-中心孔;
13-本体部;
2-连接部件;
21-第一凸起;
22-第二凸起;
23-通孔;
24-基体部;
25-间隔件;
26-间隙;
27-第一连接部件;
28-第二连接部件;
3-壳体;
31-腔体;
32-开口;
4-端盖组件;
41-电极端子;
42-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过程中,为了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本说明书不可能对实际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均作详尽的描述。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正如在任意一个工程项目或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开发者的具体目标,为了满足系统相关的或者商业相关的限制,常常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具体决策,而这也会从一种实施方式到另一种实施方式之间发生改变。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也不限于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连接。“多个”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可以是车辆、储能电柜、船舶、小型飞机等移动设备,该用电装置包括动力源,该动力源用于为用电装置提供驱动力。其中,该用电装置的驱动力可全部为电能,也可包括电能和其他能源(例如机械能),该动力源可为电池单体(或电池),该动力源也可为电池单体(或电池)和发动机等。因此,只要能够使用电池单体(或电池)提供电能的用电装置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图1-图10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以下将结合图1-图10对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用电装置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V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V可为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可为纯电动汽车,也可为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其中,该车辆V可包括电池P和车辆主体,该电池P设置于车辆主体,该车辆V还设置有驱动电机D和控制器C,且驱动电机D经由控制器C与电池P电连接,控制器C用来控制电池P为驱动电机D的供电,由电池P提供电能,驱动电机D通过传动机构与车辆主体上的车轮连接,从而驱动车辆V行进。例如,在车辆V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电池P。电池P可以用于车辆V的供电,例如,电池P可以作为车辆V的操作电源,用于车辆V的电路系统,例如,用于车辆V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P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V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V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V提供驱动力。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P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L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P,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池单体L。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包括第一箱体M1和第二箱体M2,第一箱体M1和第二箱体M2形成容纳腔R,电池模块N设置在容纳腔R内。电池模块N包括多个电池单体L,其中,电池单体L可以为能够重复充放电使用的二次电池。多个电池单体L可以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N,多个电池模块N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P,混联是指既有串联又有并联。也就是说,多个电池单体L先组成电池模块N,电池模块N再组成电池P。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池单体L可以直接放置于容纳腔R中组成电池P,并在该内腔中相互堆叠设置,堆叠方向可为箱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箱体M2可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等固定件固定于第一箱体M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箱体的密封性,在第一箱体M1和第二箱体M2之间还可设置密封件(图中未示出)。
请继续参照图3,电池单体L包括电极组件1、端盖组件4和壳体3,端盖组件4包括电极端子41和端盖42,电极端子41设置于端盖42上。壳体3具有开口32,端盖组件4覆盖在开口32上并密封壳体3。壳体3可为六面体形(如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可为圆柱体等其他结构,且该壳体3内部形成腔体31,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和电解液。电极组件1可通过壳体3的开口32放置于壳体3的腔体31,腔体31内可设置有多个电极组件1,多个电极组件1相互堆叠。壳体3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或铝合金等,也可包括绝缘材料,例如塑胶等。
电极组件1包括本体部13和设置于本体部13两端的极耳11(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极耳11用于将本体部13产生的电能引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13由正极片(图中未示出)、负极片(图中未示出)、隔离膜(图中未示出)卷绕或层叠形成。电池单体L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
极耳11可以与本体部13一体成形。极耳11也可以与本体部13分别成形,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成一体;例如极耳11焊接至本体部13的金属部分,具体地,正极极耳焊接至正极集流体,负极极耳焊接至负极集流体。
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电池技术的发展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设计因素,例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放电容量、充放电倍率等性能参数,另外,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安全性。
发明人发现电池有短路现象后,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连接部件2与电极组件1的相对位置容易偏移,导致连接部件2容易与壳体3搭接。针对这一问题,发明人构思了带有定位部的连接部件2,将连接部件2与电极组件1的相对位置固定,降低因连接部件2与电极组件1偏移而造成的短路的可能性,以提高电池安全性。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L的连接部件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L包括电极组件1和连接部件2,其中,电极组件1包括设置于电极组件1的端部的极耳11;连接部件2连接于电极组件1的极耳11,连接部件2包括用于定位电极组件1的定位部。一方面,通过带有定位部的连接部件2,可以简单有效地将电极组件1和连接部件2定位,降低因连接部件2与电极组件1偏移而造成的短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定位部使得连接部件2与电极组件1定位更准确,从而可以节省电池单体L内的空间,提高电池单体L的能量密度;再一方面,连接部件2与电极组件1定位更准确可以保证连接部件2与极耳11的连接面积,从而保证电池单体L的过流能力。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包括第一凸起21,第一凸起21沿着电极组件1的轴向延伸,以至少部分地包住电极组件1的极耳11。需要注意的是,电极组件1的轴向指的是电极组件1的长度方向。例如,当电极组件1呈圆柱体时,电极组件1的轴向就是圆柱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当电极组件1呈截面为方形的柱体时,电极组件1的轴向就是柱体的长度方向。通过包住电极组件1的极耳11的第一凸起21,连接部件2和电极组件1的位置更加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11呈卷绕式结构,相邻两圈极耳11之间有空隙(图中未示出),第一凸起21沿着电极组件1的轴向延伸,并插入极耳11的空隙中。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1位于连接部件2的外周。第一凸起21位于连接部件2的外周能节省电池单体L内的空间,提高电池单体L的能量密度。
连接部件2的“外周”是指连接部件2沿连接部件2的径向的最外侧,不包括连接部件2的轴向端面,连接部件2的径向和轴向与电极组件1的径向和轴向一致。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1通过焊接部(图中未示出)连接至极耳11,焊接部暴露于第一凸起21的外周面。一方面,焊接部可以增强电池单体L的过流能力;另一方面,从第一凸起21的外周面进行焊接,焊接操作方便。焊接部暴露于第一凸起21的外周面,可以使得焊接操作容易进行。第一凸起21的外周面指的是位于第一凸起21的径向的外周面。焊接部指的是将两个部件(如第一凸起21和极耳11)焊接在一起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称之为焊缝。第一凸起21的径向与电极组件1的径向一致。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1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可以增大第一凸起21与极耳11的焊接面积,从而提高过流能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1呈离散的多个小凸起形式,多个小凸起的形式可以降低连接部件2的重量。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1沿电极组件1轴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极耳11沿电极组件1的轴向的高度。也就是说,第一凸起21不能延伸超过极耳11,以降低与本体部13干涉造成短路的风险。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电极组件1的本体部13的直径,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减小连接部件2占用的空间,提高能量密度;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连接部件2与壳体3搭接的可能性。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包括沿电极组件1的轴向延伸的中心孔12。中心孔12可以贯穿电极组件1的整个长度。定位部还包括第二凸起22,第二凸起22设置在连接部件2的中心且沿着电极组件1的轴向延伸,以插入电极组件1的中心孔12。通过插入电极组件1的中心孔12的第二凸起22,可以提高连接部件2和电极组件1的定位效果。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包括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第一凸起21设置在连接部件2的外周且沿着电极组件1的轴向延伸,以至少部分地包住电极组件1的极耳11;第二凸起22设置在连接部件2的中心且沿着电极组件1的轴向延伸,以插入电极组件1的中心孔12。通过插入电极组件1的中心孔12的第二凸起22,结合包住电极组件1的极耳11的第一凸起21,连接部件2和电极组件1的位置更加确定。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用于连接电极组件1与电极端子41,以将电极组件1的电能导出至电池单体L外部。可以理解的,连接部件2包括正极连接部件和负极连接部件,电极端子41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正极极耳和正极端子,负极连接部件用于连接负极极耳和负极端子。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还包括连通至极耳11的端面的通孔23。一方面,通孔23增加了电解液渗入电极组件1的路径,提高了浸润效率;另一方面,通孔23的设置便于排出电极组件1产生的气体,提高电池单体L的电化学性能。其中,极耳11的“端面”是指极耳11的轴向端面,也即电极组件1的轴向端面。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还包括与定位部连接的基体部24,基体部24覆盖极耳11的端面。基体部24覆盖极耳11的端面并且与定位部连接,使得定位部的安装更加稳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焊接部暴露于基体部24的沿电极组件1的轴向的端面,即焊接部连接基体部24和极耳11。一方面,焊接部可以增强电池单体L的过流能力;另一方面,从基体部24的端面进行焊接,焊接操作方便。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接部件2用于连接电极组件1与电极端子41时,基体部24的一个端面暴露于电极组件1的外侧,没有被电极组件1挡住,因此在焊接操作时,可以从基体部24的一侧对基体部24和极耳11进行焊接,从而使得焊接部暴露于基体部24的沿电极组件1的轴向的端面,操作方便。当然,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沿第一凸起21的外周面对第一凸起21和极耳11进行焊接,从而使得焊接部暴露于第一凸起21的外周面。
如图5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连接部件2位于两个电极组件1之间的情况下,可以沿第一凸起21的外周面对第一凸起21和极耳11进行焊接,从而使得焊接部暴露于第一凸起21的外周面,这样焊接操作也容易进行。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23设置于基体部24。基体部24与极耳11的端面相对设置,而极耳11的端面具有空隙,通孔23设置于基体部24,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少电解液的浸润路径,提高浸润效率;另一方面,通孔23设置于基体部24,更便于排出电极组件1产生的气体,提高电池单体L的电化学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通孔23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凸起21。通孔23设置于第一凸起21,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浸润效率;另一方面,通孔23的设置便于排出电极组件1产生的气体,提高电池单体L的电化学性能。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基体部24和第一凸起21可以都设置通孔23。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具有多个连通至相邻极耳11的端面的通孔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部件2具有四个连通至相邻极耳11的端面的通孔23,每个通孔23沿电极组件1的轴向的投影呈基本直角扇形。通过多个通孔23,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浸润效率;另一方面,多个通孔23的设置便于排出电极组件1产生的气体,提高电池单体L的电化学性能。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在其垂直于电极组件1轴向的截面上是旋转对称结构。旋转对称结构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L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L省略壳体3和端盖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L的两个连接部件2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L的两个连接部件2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L的连接部件2的侧视图。如图5-图9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L包括沿电极组件1的轴向设置的两个电极组件1;两个电极组件1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部件2,每个连接部件2对应一个电极组件1,两个电极组件1通过两个连接部件2电连接。两个连接部件2均设置有定位部,两个连接部件2的定位部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以定位相应的电极组件1。一方面,两个电极组件1通过两个连接部件2连接,可以提高电池单体L的容量或电压;另一方面,两个连接部件2分别设置有定位部可以同时定位沿轴向相互连接的两个电极组件1。
可以理解的,两个电极组件1之间设置的连接部件2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2。
可以理解的,两个电极组件1之间设置的两个连接部件2分别是正极连接部件和负极连接部件,正极连接部件用于连接至一个电极组件1的正极极耳,负极连接部件用于连接至另一个电极组件1的负极极耳。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L包括沿电极组件1的轴向设置的多个(例如三个、四个、五个等)电极组件1;每两个电极组件1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部件2,每两个电极组件1通过两个连接部件2电连接,两个连接部件2的定位部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以定位相应的电极组件1。一方面,多个电极组件1通过多个连接部件2连接,可以提高电池单体L的容量或电压;另一方面,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2可以同时定位沿轴向相互连接的多个电极组件1。如图5-图9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连接部件2设有通孔23,两个连接部件2之间设有间隙26,间隙26通过连接部件2的通孔23连通至极耳11的端面。在两个连接部件2之间预留间隙26,一方面,可以使得电解液进入两个连接部件2之间,并通过每个连接部件2的通孔23进入对应的电极组件1;另一方面,电极组件1产生的气体经通孔23排出后可以经间隙26排到电池单体L的壳体3内,降低气体聚集在电极组件1导致电池单体L的电化学性能降低的风险。
如图5-图9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件2之间设有间隔件25,以使两个连接部件2之间形成间隙26。一方面,间隔件25设置在两个连接部件2之间,保证了间隙26能稳定存在,使间隙26正常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间隔件25可以实现两个连接部件2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L中包括至少两种连接位置不同的连接部件2,一种是用于连接电极组件1与电极端子41的连接部件,称之为第一连接部件;另一种是设置于两个电极组件1之间,用于连接电极组件1与电极组件1的连接部件,称之为第二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的至少一者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2。
如图5-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件27用于连接电极组件1与电极端子41,以将电极组件1的电能导出至电池单体L外部,第一连接部件27采用片状结构或折叠结构(图未示出)。第二连接部件28设置于两个电极组件1之间,用于连接电极组件1与电极组件1,第二连接部件28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2。
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部件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2,第二连接部件可以采用片状结构或折叠结构。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2。
图10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L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与电极组件1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多个电极组件1并排设置;电池单体L包括位于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极组件1同侧的多个连接部件2,多个连接部件2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将多个连接部件2相互固定,同时,可以使多个电极组件1的位置相对固定,降低多个连接部件2和多个电极组件1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电池单体L的安全性。
如图10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连接部件2之间的相邻区域可以挖空,以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如图10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连接部件2可以一体成型,以方便加工。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体L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L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1、提供设置有极耳11的电极组件1;
S102、提供具有定位部的连接部件2,将连接部件2装配至电极组件1并使定位部定位电极组件1;
S103、将连接部件2连接于极耳11。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件的端部的极耳;和
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极耳,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用于定位所述电极组件的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电极组件的轴向延伸,以至少部分地包住所述极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通过焊接部连接至所述极耳,所述焊接部暴露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外周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沿所述电极组件的轴向延伸的中心孔;
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中心且沿着所述电极组件的轴向延伸,以插入所述中心孔。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连通至所述极耳的端面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与所述定位部连接的基体部,所述基体部覆盖所述极耳的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基体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沿所述电极组件的轴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电极组件;
至少两个所述电极组件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件,所述两个电极组件通过所述两个连接部件电连接,所述两个连接部件的所述定位部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以定位相应的所述电极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部件设有通孔,所述两个连接部件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通过所述通孔连通至每个所述极耳的端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部件之间设有间隔件,以使所述两个连接部件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电极组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多个所述电极组件并排设置;
所述电池单体包括位于多个并排设置的所述电极组件同侧的多个所述连接部件,所述多个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13.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14.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15.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设置有极耳的电极组件;
提供具有定位部的连接部件,将所述连接部件装配至所述电极组件并使所述定位部定位所述电极组件;
将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极耳。
CN202011362605.7A 2020-11-28 2020-11-28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639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2605.7A CN114639923B (zh) 2020-11-28 2020-11-28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2605.7A CN114639923B (zh) 2020-11-28 2020-11-28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9923A true CN114639923A (zh) 2022-06-17
CN114639923B CN114639923B (zh) 2024-05-10

Family

ID=81945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2605.7A Active CN114639923B (zh) 2020-11-28 2020-11-28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992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4182A (en) * 1986-12-03 1988-08-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 storage battery
JPH09298055A (ja) * 1996-04-30 1997-11-18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円筒型二次電池
US20110104549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Samsung Sdi Co., Ltd. High power secondary battery
CN102593391A (zh) * 2012-02-15 2012-07-1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软包装电池组的连接件
JP2017004845A (ja) * 2015-06-12 2017-01-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8596742U (zh) * 2018-08-08 2019-03-12 惠州市振邦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电池连接片
CN209626301U (zh) * 2019-04-29 2019-11-12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电池极耳连接件
CN110534690A (zh) * 2019-09-06 2019-12-03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极耳固定装置、极耳盖帽、电池及焊接方法
CN210743995U (zh) * 2019-11-06 2020-06-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装置
CN111883731A (zh) * 2020-07-08 2020-11-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4182A (en) * 1986-12-03 1988-08-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 storage battery
JPH09298055A (ja) * 1996-04-30 1997-11-18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円筒型二次電池
US20110104549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Samsung Sdi Co., Ltd. High power secondary battery
CN102593391A (zh) * 2012-02-15 2012-07-1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软包装电池组的连接件
JP2017004845A (ja) * 2015-06-12 2017-01-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8596742U (zh) * 2018-08-08 2019-03-12 惠州市振邦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电池连接片
CN209626301U (zh) * 2019-04-29 2019-11-12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电池极耳连接件
CN110534690A (zh) * 2019-09-06 2019-12-03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极耳固定装置、极耳盖帽、电池及焊接方法
CN210743995U (zh) * 2019-11-06 2020-06-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装置
CN111883731A (zh) * 2020-07-08 2020-11-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9923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5592B1 (ko) 수명 특성과 안전성이 우수한 고용량 전지셀
JP7484992B2 (ja) 蓄電素子
KR100786875B1 (ko) 전지 모듈
EP2779269B1 (en) Battery cell having a novel structure
EP1928044B1 (en) Connection cap for a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040054233A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유니트
KR20140014839A (ko) 이차전지
JP5621759B2 (ja) 蓄電装置用電極体及び蓄電装置並びに車両
CN113113692A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10690408B (zh) 电芯及其电池
EP4068452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refor, and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CN109565070B (zh) 可再充电电池
WO2012131760A1 (ja) 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6178028A (ja) 電極体、及び電極体を備える蓄電素子
KR101135492B1 (ko) 전극군과 이를 적용한 이차 전지
CN116387638A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4639923B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KR20230004603A (ko) 전지, 장치,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설비
CN219658741U (zh) 集流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JP4298245B2 (ja) 巻き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90112465A (ko) 냉각 효율 증대 카트리지
EP4071922A1 (en)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battery preparation method and battery preparation apparatus
WO2023231457A1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30223657A1 (en) Battery
WO2023004827A1 (zh) 外壳、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