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7093B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7093B
CN114637093B CN202011481740.3A CN202011481740A CN114637093B CN 114637093 B CN114637093 B CN 114637093B CN 202011481740 A CN202011481740 A CN 202011481740A CN 114637093 B CN114637093 B CN 114637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side
refractive power
surface facing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17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7093A (zh
Inventor
许荣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17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7093B/zh
Priority to US17/543,868 priority patent/US2022018756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637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7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7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7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spherical lense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透镜。第一、第五及第十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及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及十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间包括空气间隔,该第八透镜与该第九透镜间包括空气间隔。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现今的成像镜头的发展趋势,除了不断朝向小型化、大光圈及高分辨率发展外,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还需具备抗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已知的成像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大光圈、高分辨率及抗环境温度变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成像镜头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光圈值较小、分辨率较高、抗环境温度变化,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及第十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具有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八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九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十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及第十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间包括空气间隔,该第八透镜与该第九透镜间包括空气间隔。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可更包括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该第一透镜群包括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以及该第二透镜群包括该第六透镜、该第七透镜、该第八透镜、该第九透镜以及该第十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三透镜为双凹透镜,第六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为弯月型透镜,第八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九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第十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其中第四透镜可更包括一凹面或一凸面朝向物侧,第五透镜可更包括一凹面或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九透镜可更包括一凹面或一凸面朝向像侧,第十透镜可更包括一凹面或一凸面朝向像侧。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任一条件:-10mm<fe-fk<10mm;-4.3<(R41-R92)/f4<25;-5.2<(Rk2-Rm2)/fe<37.6;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e为第二透镜群中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k为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R41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2为第九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k2为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m2为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任一条件:10mm<f4-Rk2<56.5mm;0.4<R11/R12<0.8;48mm<f1+f4<108mm;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k2为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任一条件:-2.2<Rk2/(f1+fk)<0.13;-22<(Rm2+f1)/fk<-1;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k为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Rk2为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m2为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任一条件:2.4<TTL/fr<2.7;50mm<f1-fk<100mm;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k为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r为第二透镜群的有效焦距,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任一条件:-0.3<R31/f1<-0.13;3.1<R11+R31<12.2;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实施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光圈值较小、分辨率较高、抗环境温度变化,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2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像差(LongitudinalAberration)图。
图2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2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4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像差图。
图4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场曲图。
图4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6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像差图。
图6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场曲图。
图6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及第十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中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其中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其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中第七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七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其中第八透镜具有屈光力;其中第九透镜具有屈光力;其中第十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及第十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间包括空气间隔,该第八透镜与该第九透镜间包括空气间隔。
请参阅底下表一、表三及表五,其中表一、表三及表五分别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图1、3、5分别为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二、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其中第一透镜群LG11包括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及第五透镜L15,第二透镜群LG12包括第六透镜L16、第七透镜L17、第八透镜L18、第九透镜L19及第十透镜L110;第一透镜群LG21包括第一透镜L21、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及第五透镜L25,第二透镜群LG22包括第六透镜L26、第七透镜L27、第八透镜L28、第九透镜L29及第十透镜L210;第一透镜群LG31包括第一透镜L31、第二透镜L32、第三透镜L33、第四透镜L34及第五透镜L35,第二透镜群LG32包括第六透镜L36、第七透镜L37、第八透镜L38、第九透镜L39及第十透镜L310。
第一透镜L11、L21、L31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S21、S31为凸面,像侧面S12、S22、S32为凹面,物侧面S11、S21、S31与像侧面S12、S22、S32皆为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12、L22、L32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3、S23、S33为凸面,像侧面S14、S24、S34为凹面,物侧面S13、S23、S33与像侧面S14、S24、S34皆为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13、L23、L33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5、S25、S35为凹面,像侧面S16、S26、S36为凹面,物侧面S15、S25、S35与像侧面S16、S26、S36皆为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14、L24、L34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8、S28、S38为凸面,物侧面S17、S27、S37与像侧面S18、S28、S38皆为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15、L25、L35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9、S29、S39为凸面,物侧面S19、S29、S39与像侧面S110、S210、S310皆为球面表面。
第六透镜L16、L26、L36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2、S212、S312为凹面,像侧面S113、S213、S313为凹面,物侧面S112、S212、S312与像侧面S113、S213、S313皆为球面表面。
第七透镜L17、L27、L37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4、S214、S314为凹面,像侧面S115、S215、S315为凸面,物侧面S114、S214、S314与像侧面S115、S215、S315皆为球面表面。
第八透镜L18、L28、L38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6、S216、S316为凸面,像侧面S117、S217、S317为凸面,物侧面S116、S216、S316与像侧面S117、S217、S317皆为球面表面。
第九透镜L19、L29、L39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8、S218、S318为凹面,物侧面S118、S218、S318与像侧面S119、S219、S319皆为球面表面。
第十透镜L110、L210、L310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20、S220、S320为凸面,物侧面S120、S220、S320与像侧面S121、S221、S321皆为球面表面。
另外,成像镜头1、2、3至少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10mm<fe-fk<10mm; (1)
-4.3<(R41-R92)/f4<25; (2)
-5.2<(Rk2-Rm2)/fe<37.6; (3)
10mm<f4-Rk2<56.5mm; (4)
0.4<R11/R12<0.8; (5)
48mm<f1+f4<108mm; (6)
-2.2<Rk2/(f1+fk)<0.13; (7)
-22<(Rm2+f1)/fk<-1; (8)
2.4<TTL/fr<2.7; (9)
50mm<f1-fk<100mm; (10)
-0.31<R31/f1<-0.13 (11)
3.1<R11+R31<12.2 (12)
其中,f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的有效焦距,f4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14、L24、L34的有效焦距,fe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群LG12、LG22、LG32中最靠近物侧的透镜L11、L21、L31的有效焦距,fk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L19、L29、L39的有效焦距,fr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群LG12、LG22、LG32的有效焦距,R1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的物侧面S11、S21、S31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的像侧面S12、S22、S32的曲率半径,R3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13、L23、L33的物侧面S15、S25、S35的曲率半径,R4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14、L24、L34的物侧面S17、S27、S37的曲率半径,R9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九透镜L19、L29、L39的像侧面S119、S219、S319的曲率半径,Rk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L19、L29、L39的像侧面S119、S219、S319的曲率半径,Rm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最靠近像侧的透镜L110、L210、L310的像侧面S121、S221、S321的曲率半径,TT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的物侧面S11、S21、S31分别至成像面IMA1、IMA2、IMA3于光轴OA1、OA2、OA3上的间距。使得成像镜头1、2、3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当满足条件(1):-10mm<fe-fk<10mm时,能有效修正慧差及修正场曲与像面弯曲;当满足条件(2):-4.3<(R41-R92)/f4<25时,能有效修正横向色差;当满足条件(3):-5.2<(Rk2-Rm2)/fe<37.6时,能有效修正高阶系统像差及横向色差;当满足条件(4):10mm<f4-Rk2<56.5mm时,能有效修正横向色差;当满足条件(5):0.4<R11/R12<0.8时,能有效修正畸变及提升成像镜头组装良率;当满足条件(6):48mm<f1+f4<108mm时,藉由第一和第四透镜的高屈光力,能有效缩小成像镜头体积;当满足条件(7):-2.2<Rk2/(f1+fk)<0.13时,能有效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及像散;当满足条件(8):-22<(Rm2+f1)/fk<-1时,能有效缩小成像镜头体积并降低系统敏感度;当满足条件(9):2.4<TTL/fr<2.7时,能有效确保最短的成像镜头总长度;当满足条件(10):50mm<f1-fk<100mm时,能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的像散;当满足条件(11):-0.31<R31/f1<-0.13时,有助于改善畸变收差、修正轴外色差;当满足条件(12):3.1<R11+R31<12.2时,有助于修正轴外色差。全球面玻璃的设计有助于使上述条件达到功效,让成像镜头在高或低温的环境下保有高性能。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成像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11、光圈ST1及第二透镜群LG12。第一透镜群LG1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及第五透镜L15,第二透镜群LG12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六透镜L16、第七透镜L17、第八透镜L18、第九透镜L19及第十透镜L110。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十三段落,其中:
第四透镜L14物侧面S17为凸面;第五透镜L15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110为凹面;第九透镜L19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119为凸面;第十透镜L110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121为凹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1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12)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1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一为图1中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一
表二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12)的计算值,由表二可知,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12)的要求。
表二
fr 14.45mm
fe-fk 8.62mm (R41-R92)/f4 24.56 (Rk2-Rm2)/fe 37.13
f4-Rk2 45.16mm R11/R12 0.55 f1+f4 48.35mm
Rk2/(f1+fk) -2.13 (Rm2+f1)/fk -21.28 TTL/fr 2.42
f1-fk 54.93mm R11+R31 3.24mm R31/f1 -0.30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纵向像差介于-0.0035mm至-0.0010mm之间。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场曲介于-0.025mm至0.00mm之间。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畸变介于-8%至0%之间。
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3,成像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21、光圈ST2及第二透镜群LG22。第一透镜群LG21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21、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及第五透镜L25,第二透镜群LG2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六透镜L26、第七透镜L27、第八透镜L28、第九透镜L29及第十透镜L210。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十三段落,其中:
第四透镜L24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27为凹面;第五透镜L25像侧面S210为凸面;第九透镜L29像侧面S219为凹面;第十透镜L210像侧面S221为凸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2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12)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2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三为图3中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三
表四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12)的计算值,由表四可知,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12)的要求。
表四
fr 13.40mm
fe-fk -9.51mm (R41-R92)/f4 -3.89 (Rk2-Rm2)/fe -4.73
f4-Rk2 10.21mm R11/R12 0.795 f1+f4 107.27mm
Rk2/(f1+fk) 0.12 (Rm2+f1)/fk -1.34 TTL/fr 2.61
f1-fk 95.95mm R11+R31 4.58mm R31/f1 -0.14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4A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纵向像差介于-0.01mm至0.03mm之间。由图4B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场曲介于-0.03mm至0.00mm之间。由图4C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畸变介于-8%至0%之间。
显见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5,成像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31、光圈ST3及第二透镜群LG32。第一透镜群LG31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31、第二透镜L32、第三透镜L33、第四透镜L34及第五透镜L35,第二透镜群LG32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六透镜L36、第七透镜L37、第八透镜L38、第九透镜L39及第十透镜L310。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3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十三段落,其中:
第四透镜L34其物侧面S37为凹面;第五透镜L35像侧面S310为凸面;第九透镜L39像侧面S319为凸面;第十透镜L310像侧面S321为凸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3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12)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3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五为图5中成像镜头3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五
表六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12)的计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12)的要求。
表六
fr 14.26mm
fe-fk 9.87mm (R41-R92)/f4 0.51 (Rk2-Rm2)/fe -0.14
f4-Rk2 56.08mm R11/R12 0.47 f1+f4 78.63mm
Rk2/(f1+fk) -0.93 (Rm2+f1)/fk -1.06 TTL/fr 2.45
f1-fk 74.07mm R11+R31 12.16mm R31/f1 -0.19
另外,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6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纵向像差介于-0.012mm至0.00mm之间。由图6B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场曲介于-0.03mm至0.005mm之间。由图6C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畸变介于-8%至0%之间。
显见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5)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具有屈光力的透镜有十片,依序为:
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以及第十透镜;
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该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七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
其中该第八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该第九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该第十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该第六透镜、该第七透镜、该第八透镜、该第九透镜以及该第十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间包括空气间隔,该第八透镜与该第九透镜间包括空气间隔;
该成像镜头至少满足以下其中一条件:
3.1mm<R11+R31<12.2mm;
-0.31<R31/f1<-0.13;
-10mm<fe-fk<10mm;
2.4<TTL/fr<2.7;
-5.2<(Rk2-Rm2)/fe<37.6;
10mm<f4-Rk2<56.5mm;
-4.3<(R41-R92)/f4<25;
0.4<R11/R12<0.8;
-2.2<Rk2/(f1+fk)<0.13
50mm<f1-fk<100mm;
48mm<f1+f4<108mm;
-22<(Rm2+f1)/fk<-1;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e为该第二透镜群中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k为第二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r为该第二透镜群的有效焦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Rk2为第二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m2为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k2为第二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2为该第九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二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三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四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该第六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七透镜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八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九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
该第十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3.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四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或凸面朝向该物侧;
该第五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或凸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九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或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该第十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或凸面朝向该像侧。
4.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该第一透镜群包括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以及
该第二透镜群包括该第六透镜、该第七透镜、该第八透镜、该第九透镜以及该第十透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CN202011481740.3A 2020-12-16 2020-12-16 成像镜头 Active CN114637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1740.3A CN114637093B (zh) 2020-12-16 2020-12-16 成像镜头
US17/543,868 US20220187569A1 (en) 2020-12-16 2021-12-07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1740.3A CN114637093B (zh) 2020-12-16 2020-12-16 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7093A CN114637093A (zh) 2022-06-17
CN114637093B true CN114637093B (zh) 2023-10-03

Family

ID=8194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1740.3A Active CN114637093B (zh) 2020-12-16 2020-12-16 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709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2499A (ja) * 1998-11-27 2000-06-16 Fuji Xerox Co Ltd 結像レンズ系および記録光学装置
KR100530762B1 (ko) * 1999-01-15 2005-11-23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광각 기능을 갖는 광학계
JP2002365541A (ja) * 2001-06-05 2002-12-18 Chinontec Kk 投写レンズ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8318994B (zh) * 2018-01-10 2020-09-08 佛山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低畸变镜头
TWI676835B (zh) * 2018-09-26 2019-11-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廣角鏡頭(十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7093A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5447B (zh) 广角镜头
CN111487744B (zh) 成像镜头
CN111722356B (zh) 成像镜头
US10955645B2 (en) Wide-angle lens assembly
CN110879458B (zh) 广角镜头
CN112946865B (zh) 广角镜头
CN112462485B (zh) 成像镜头
CN114637093B (zh) 成像镜头
CN112946860A (zh) 广角镜头
CN113009678B (zh) 广角镜头
CN115728918A (zh) 广角镜头
TWI759013B (zh) 成像鏡頭(五十一)
CN114859506B (zh) 成像镜头
CN112987245B (zh) 广角镜头
CN113740996B (zh) 广角镜头
CN114647060B (zh) 成像镜头
CN114967041B (zh) 成像镜头
CN112485883B (zh) 成像镜头
CN111722359B (zh) 成像镜头
TWI722559B (zh) 成像鏡頭(三十七)
US20220171161A1 (en) Lens Assembly
CN114690386B (zh) 光学变倍系统
CN115774323A (zh) 广角镜头
CN115586619A (zh) 广角镜头
CN117130137A (zh) 广角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