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0968A - 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0968A
CN114630968A CN202080075520.2A CN202080075520A CN114630968A CN 114630968 A CN114630968 A CN 114630968A CN 202080075520 A CN202080075520 A CN 202080075520A CN 114630968 A CN114630968 A CN 114630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afety device
shutter
opening
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55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后藤贵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d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d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d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d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30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09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F16B45/027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and having position-locking means for the clos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F16B45/027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and having position-locking means for the closing member
    • F16B45/028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and having position-locking means for the closing member the position-locking means being pivotally connec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43Lifelines, lanyards, and anchors therefore
    • A62B35/0075Details of ropes or similar equipment, e.g. between the secured person and the lifeline or anch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F16B45/023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the closing member pivoting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hoo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F16B45/024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and having means biasing the closing member about the pivot
    • F16B45/026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and having means biasing the closing member about the pivot and including a coil type sp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防止由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所引起的无意图的连结状态的解除。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包括:框架,形成为使端部彼此相向的开曲线状,具有装入安全装置的连结部的开口;以及闸,以堵塞开口的方式设置,且由框架的一端部支撑,当与另一端部抵接时使所述开口变成闭状态,若与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则使所述开口变成开状态。框架在与开口相反侧具有脊,与脊的各端部连续的各框架部分之中,与框架的闸支撑部侧的端部连续的第一部分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形成得小,以可悬挂带状体。各框架部分之中,位于第一部分的相反侧,与脊中的开口侧的端部连续的第二部分的曲率形成得大,以抑制轴构件的移动。

Description

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是如钩环(carabiner)那样,以使一部分变成可开闭,由此可悬挂其他构件的方式构成的连结构件。作为一例,可列举钩环等。在一例中,这些连接器用作高空作业中所使用的救生索的连结部。作为其他例,有时也用作吊挂登山用品(登山绳等)、或码头装卸作业的绳的对象。
如上所述,在各种用途中使用连接器。连接器对应于使用用途来构成。
例如,连接器一般包括具有如C状那样的开口的框架。另外,在连接器的框架的开口的一端连结有闸(开闭构件)基端。闸将所述基端作为中心,前端进行转动。所述闸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进行转动来切换成开口已被堵塞的状态与已被打开的状态。但是,根据与连接器连结的物品,存在要求可容易地卸除的情况与要求无法容易地卸除的情况。如此,在以往通过改变闸前端相对于框架的位置来改变连接器的开闭状态的结构中,在闸设置有弹性体。弹性体朝框架的内侧对闸施力。在用户打开闸时,用户必须抗拒弹性体施加的力来使闸转动。在此种连接器中,提出有一种形成有引导部的连接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所谓引导部,是指使闸朝框架的内侧方向弯折来延长的部分。即,所述闸与以往相比,闸延长设置规定的长度。用户可将被连结的物品的一部分挂在闸的前端的延长部分来打开闸。即,用户可通过一个动作来打开闸。所述连接器使打开的简便性优先于闸的关闭状态的维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2204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中,必须不使连结状态被无意图地解除。存在仅设置闸的转动的锁定机构并不足够的情况。例如,存在连接器将救生索与身体束缚器具连结的情况。具体例为将系索(lanyard)与全身背带(full harness)、或救生绳与救生背带、登山绳与登山背带等连结的情况。这些的连结被突然解除也存在导致事故的产生之虞。
不论是救生索侧的连结部,还是身体束缚器具侧的连结部,均因安装者的移动或其他各种原因而相互移动。连接器有时在一方被救生索侧拉伸,在另一方被身体束缚器具侧拉伸,因此为了不破损而需要拉伸强度。另外,在连接器的结构上,拉伸强度、耐久性根据拉伸方向而不同。因此,若在难以确保连接器的强度的方向上承受拉伸负荷,则存在连接器自身破损之虞。另外,也存在救生索侧的连结部、或身体束缚器具侧的连结部为扁平形的纤维构件或带状体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也存在所述连结部的宽度方向的各端部因摩擦等而产生绽开或破裂之虞。即,也存在由即便连接器自身不破损,连接器的连结对象侧也破损所引起的连结状态的解除之虞。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形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防止利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连结状态被无意图地解除的状况。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包括:框架,形成为使端部彼此相向的开曲线状,具有自所述端部之间装入安全装置的连结部的开口;以及闸,以堵塞开口的方式设置,且由框架的一端部支撑,当与另一端部抵接时使所述开口变成闭状态,若与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则使所述开口变成开状态。
框架在与开口相反侧具有脊(spine),与脊的各端部连续的各框架部分之中,与框架的闸支撑部侧的端部连续的第一部分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形成得小,以可悬挂带状体。
各框架部分之中,位于第一部分的相反侧,与脊中的开口侧的端部连续的第二部分的曲率形成得大,以抑制包含轴构件的环状构件的移动。
另外,也可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至少朝框架的内侧突出,由此将开口侧及与所述开口相反侧的脊侧之间的区域缩小一部分,当将框架的一端部侧设为下方,将框架的另一端部侧设为上方时,所述突出部设置于脊的下方侧,与框架一体地形成。
另外,闸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框架的一端部中可转动地得到支撑,若将所述一端部作为中心自闭状态进行转动,则与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而变成开状态。
另外,突出部也能够以不仅朝框架的内侧突出,也朝侧面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另外,将突出部中的内侧方向的突出端与基端连结的倾斜面之中,下方侧的倾斜角度也可为50°以上。
另外,将突出部中的内侧方向的突出端与基端连结的倾斜面之中,上方侧的倾斜角度也可为40°以下。
另外,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当闸转动而最远离框架的一端部时,相对于与框架的脊的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及将一端部与另一端部连结的第二方向,闸的延伸方向倾斜10°以上。
其他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包括:框架,形成为使端部彼此相向的开曲线状,具有自所述端部之间装入安全装置的连结部的开口;闸,以堵塞开口的方式设置,且由框架的一端部支撑,当与另一端部抵接时使所述开口变成闭状态,若与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则使所述开口变成开状态。
框架在与开口相反侧具有脊,并具有与所述脊的各端部连续的各框架部分之中,与框架的闸支撑部侧的端部连续的第一部分,进而具有将所述脊中的与第一部分侧的相反侧、与作为闸前端部抵接的部分的凸部(nose)连结的第二部分,当闸转动,其前端最远离所述框架的所述一端部时,在同一平面上观察自脊朝向闸侧的第一方向、及将一端部与另一端部连结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平面,所述闸的延伸方向倾斜10°以上。
另外,第一部分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形成得小,以可悬挂带状体,各框架部分之中,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相反侧,曲率也可形成得大,以抑制包含轴构件的环状构件的移动。
另外,也可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至少朝框架的内侧突出,由此将开口侧及与所述开口相反侧的脊侧之间的区域缩小一部分,当将框架的一端部侧设为下方,将框架的另一端部侧设为上方时,所述突出部设置于脊的下方侧或一端部附近,与框架一体地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在位于框架的闸支撑部侧的下方侧,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形成得小,以可悬挂带状体,在其相反侧,曲率形成得大,以抑制包含轴构件的环状构件的移动。因此,在下方侧防止带状体因摩擦等而劣化,并抑制挂在上方侧的环状构件的移动,因此可防止在连接器容易破损的方向上承受拉伸负荷。结果,可防止利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连结状态被无意图地解除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背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右侧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左侧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仰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分别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9是分别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背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背面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分别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15A是分别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背面图。
图15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概略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背面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右侧面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左侧面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仰视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卡合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23是分别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24是分别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背面图。
图25是分别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右侧面图。
图26是分别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左侧面图。
图27是分别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28是分别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仰视图。
图29是分别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3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3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3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背面图。
图3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右侧面图。
图3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左侧面图。
图3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3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仰视图。
图3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3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3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背面图。
图4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右侧面图。
图4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左侧面图。
图4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4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仰视图。
图44是分别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45是分别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开状态与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5,对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图7中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正面、背面、右侧面、左侧面、上表面、底面及立体的概略。
再者,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框架(本体部),形成用于使扁索(扁绳(带状构件)等插入的间隙,但将其作为“开口”来说明。另外,将框架中的与所述开口相反侧作为“脊”来说明。另外,将框架中的与所述开口相反侧作为“脊”来说明。另外,框架中的开口侧与脊侧朝框架的内部相向,为了方便说明,将其相向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另外,效仿所述定义,将与所述左右方向正交,穿过脊与开口之间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进而,将与所述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
另外,有时将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前侧的面作为“正面”来说明,将正面的相反侧的面作为“背面”来说明。但是,所述各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实施方式而设定,并非想要特别规定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使用状态等,上下、前后、左右及正面、背面可根据使用时的状态而适宜变更。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实施物品,可列举钩环作为一例。再者,所谓闸,是指用于切换其前端侧已与框架的开口的一端抵接的闭状态、及其前端侧已自所述一端分离(开状态)的闭状态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一构成部分。
(整体结构的概要)
如图1~7所示,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包含框架110及闸120来构成。框架110是以端部彼此不接触的方式(呈开曲线状)、及以面对开口的方式形成有轴状构件(或棒状构件、柱状构件等)的框架110。若换种说法,则框架110的各端部以包夹所述开口的方式形成。若将“面对开口”状态换种说法,则为C字等。由框架110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包夹的开口空开规定间隔(参照图8、9的开口114),在所述间隔设置闸120。闸120堵塞框架110中的间隔,由此将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划分(区分)整体的内侧与外侧。再者,图1中所示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整体为凸图形,但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包含凹部分。
(框架110)
作为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形状的具体例,列举图1~图9。但是,脊弯曲的形状也包含于本实施方式中。另外,在框架上方(后述的第二部分118)包含直线状部分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也包含于本实施方式中。图1~图9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但其形状是本实施方式中特有的形状。所述形状是包括包含脊112的一边、包含第一部分116的一边、以及将框架110的各端部及闸120组合而成的一边,使角部变成曲线状的类似于三角形的形状。再者,在各图中,所述各边为直线状,但若曲率低,则也可为曲线状。
在图1中的框架110中,支撑闸120的端部侧,即下方侧的宽度若与上方侧进行比较,则更宽(左右方向的长度更长)。即,所谓下方侧,是指将对于钩环而言的主轴(majoraxis)大概看作上下方向的情况下的闸支撑部侧。但是,理想的是将挂在下方侧部分的可能性高的带状体的宽度作为基准,带状体相对于下方侧部分不在左右方向上过度移动的宽度。另外,下方侧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小的曲线状。
另外,在框架110中,存在通过与闸120接触而变成关闭状态的端部侧(凸部侧)的上方侧部分。上方侧部分以宽度限制D环等环状构件的移动的方式形成得窄。所谓“窄”,是指与挂在下方侧的可能性高的带状体的带宽或上方侧部分相比,长度更短。另外,横跨框架110中的下方侧(符号116)与上方侧(118)之间设置脊112,在各图的例子中,脊112形成为直线状。
另外,在图1的框架110中,大概沿着上下方向的脊112的下端侧朝右下方向弯曲。已朝右下弯曲的脊112下端进而朝右上方向弯曲。脊112的已朝右上方向弯曲的顶端成为框架110的下部(后述的第一部分116)。图1的框架下部在右上方向上形成为直线状。再者,关于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如下所述。
即,不论脊112为直线状,还是包含曲线部分,均可定义将脊112的一端与另一端连结的第一方向(例如主轴)。图1的上下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来表示,以下的说明也对其进行效仿(图1~3、7等)。另外,图1是大概在同一平面上观察将闸120(或框架110)的以包夹开口的方式设置的一端与另一端连结的第二方向、及所述“上下方向”的视点(图1、图2的视线方向)。再者,关于开口,例示为图8、9的开口114。关于一端,例示为图8、9的凸部114a。将沿着所述平面上、且与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
另外,对框架110中的圆周方向,即相对于轴方向(长边方向及各图中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剖面的形状(轮廓形状)进行说明。如图3~7所示,框架110中的外侧的轮廓在框架110的剖面的宽度方向上,自中央侧朝各端侧下降倾斜。此种结构例如可通过朝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分别压缩框架110的宽度方向的各端侧而获得。由此,使金属组织变得紧密,可提高对于拉伸负荷的耐受性、耐冲击性、疲劳强度。
<第一部分116>
另外,在所述平面中,假设在将自脊112的一端至另一端为止设为上下方向,将连结脊112与闸120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的情况下,在所述方向上对第一部分116进行说明。第一部分116是自横跨上下方向的脊112的下端起弯曲的顶端的部分。第一部分116以自脊112的下端横跨左右方向的方式设置。
在基于图1的例子的框架110的结构中,第一部分116自脊112的下端朝向右上。再者,在图1、图2中,第一部分116相对于脊112的倾斜角度大概为74°~76°。但是,倾斜角度也可为50°~130°的范围的任一角度。进而,就框架110的小型化与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物品的进出容易性的平衡的观点而言,所述倾斜角度优选为60°~110°的范围。
另外,第一部分116的长度只要根据设想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物品、与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来决定即可。所谓接触部分,是指此种预定使用的物品与第一部分116的可接触的部分的长度(宽度)。在图1中,作为一例,第一部分116具有与作为坠落制止用器具的系索的带状体(通称:扁绳)的宽度对应的长度。此处所谓“对应的长度”,例如是指与带状体的带宽相比而比例为-20%~+30%的范围的长度范围的长度。
<第二部分118>
在将脊112看作左侧,将闸120看作右侧的图1的框架110的结构中,位于脊112的上方侧的第二部分118形成为朝外侧凸出的曲线状(例如大致圆弧状)。即,如图1所示,第二部分118自脊112的上端朝右上方向弯曲后,朝右下方向弯曲。再者,若所述圆弧状的第二部分118的曲面的曲率小,则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上方的如D环那样的轴状构件晃动(D环滑动)。另外,导致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整体大型化。另外,第二部分118也可并非大致圆弧状。另外,只要不明显长于如D环那样的连结对象的轴部分的直径,则也可包含直线部分。
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中,以在脊112的轴方向或自第二部分118朝第一部分116下降的垂线方向(所谓的主轴)上,断裂强度变成最高的方式形成。即,一般而言,基本上在所述方向上确保钩环等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耐久性。
在一例中,列举用于登山的钩环。作为本例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钩环的纵向的拉伸强度或断裂强度比横向高10倍以上。在某一钩环中,也存在横向的拉伸强度为2KN,相对于此,纵向的拉伸强度为25KN的情况。在转动的闸的结构上,横向的拉伸负荷对于拉伸负荷的耐久性低,相对于此,脊对于拉伸负荷的耐久性高,由此产生所述差。
但是,如扁索那样的带状体等根据使用状态等,未必留在连接器的内侧的一部分。即,在以往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中,也存在根据其使用状态而带状体等朝脊侧移动的情况。另外,若在用于系索的钩环的例子中进行说明,则以金属环(例如全身背带的D环)位于钩环的上侧、带状构件位于下侧的前提来使用(参照图10)。
在此状态下,在D环侧穿上了全身背带的用户在带状构件侧具有救生索(上下变成与图1相反)。而且,当用户已在此种状况下坠落时,通过全身背带侧的金属环与系索侧的带状构件来分别朝相反的方向相互拉伸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
此时,如图10所示,若相互拉伸的方向沿着连接器的上下方向,则连接器沿着最能够确保强度的方向被拉伸。因此,只要连接器是具有规定的断裂强度的结构,则连接器不会断裂(破损)。相对于此,如所述那样力作用于连接器进行旋转的方向,由此带状构件想要朝闸或脊的方向移动。若带状构件实际上偏移,则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断裂的危险变高。其原因在于:连接器的左右方向的强度一般与上下方向相比大幅度地下降。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第一部分116的宽度对应于挂在第一部分116的可能性高的带状构件的宽度来设定。另外,第一部分116的形状为直线状或曲率小。因此,即便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进行旋转,第一部分116与带状构件的密接度也高,难以因摩擦等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另外,即便带状构件想要朝脊112移动,也可抵接于脊112来阻止其移动。另外,第二部分118侧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全身背带的金属环也留在第二部分118的内侧。因此,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即便产生通过全身背带侧的金属环、及系索侧的带状构件来分别朝相反的方向相互拉伸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状况,也防止产生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变得容易断裂的状况。
<闸支撑部123>
在以横跨左右的方式形成于框架110的下端侧的第一部分116中,与脊112相反侧的端部朝第二部分118的方向弯曲。所述朝第二部分118弯曲的顶端朝向第二部分118侧的同时中断。所述中断的部分的前端为框架110的一端部,将其设为闸支撑部123。闸支撑部123相对于脊112倾斜的角度为15°~60°左右。关于所述角度的一例,示于图1的所述部分。在图1的例子中,所述闸支撑部123相对于脊112的倾斜决定闸120相对于脊112的倾斜。
在闸支撑部123中的弯曲的顶端的直线状的部分中,存在与后述的闸120的边界。另外,通过所述闸支撑部123的直线状的部分来支撑闸120。如后述那样,闸120包含朝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内侧(脊112侧)转动的结构,除此以外,也可采用任意的结构。但是,在任一种结构中,第一实施方式的闸支撑部123均在比与第一部分116的边界更前端侧支撑闸120。
作为一例,对闸120朝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内侧(脊112侧)转动的结构中的闸支撑部123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7所示,闸支撑部123中的所述直线状的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116,大概在前后方向上宽度形成得窄。如此,在闸支撑部123中压缩宽度来使其变窄,由此使构成框架110的金属变得紧密来提升强度。
<凸部114a>
将形成为圆弧状的第二部分118中的与脊112相反侧的端部,即朝向闸支撑部123形成为直线状的前端侧(框架110的另一端部)设为凸部114a。凸部114a是闸120与框架110的接触点之一。另外,在凸部114a已与闸120的端部接触的状态下,变成连接器的关闭状态。相对于此,在非接触的状态下,变成连接器的打开状态。
另外,凸部114a以与设置于闸120的凹部卡合的方式形成。其形状例如为如与所述凹部吻合的凸型。另外,凸部114a形成为沿着闸120的转动方向的凸型。
在图4、5、7~9中所示的连接器的一例中,闸120是由闸支撑部123可转动地支撑,朝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内侧转动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闸120朝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内侧方向转动,由此凸部114a与闸120的接触被解除。另外,若自两者的非接触状态,闸120朝外侧转动,则凸部114a与闸120接触。闸120由闸支撑部123可转动地支撑,但通过与凸部114a接触并卡合,而阻止闸120朝比所述位置更外侧转动。即,凸部114a规定闸120的转动范围。
<闸120>
闸120是用于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中切换所述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的部分。如图8、9所示,闸12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基端已由闸支撑部123支撑的状态下,前端可在对凸部114a进行接触的方向与变成非接触的方向之间往返移动。闸120由未图示的施力构件朝外侧施力。即,闸120的前端的凹部被朝凸部114a侧施力,以与凸部114a接触。
在此种结构中,作为一例,在闸120内部设置板弹簧或螺旋弹簧(未图示)。所述弹簧构件由闸支撑部123的转动轴P(图8)侧保持。另外,弹簧构件以大概沿着闸120的轴方向的方式,朝向闸120的前端来配置。若抗拒弹簧构件施加的力来按压闸120而使其朝脊112侧转动,则闸120朝按压的方向弯曲。相对于此,若按压闸120的力被解除、或按压力比弹簧构件施加的力更弱,则闸120的前端因弹簧构件施加的力而朝凸部114a侧转动。
图8、9中所示的闸120是所谓的扭转锁定(自动锁定)机构。闸120具有如所述那样进行转动的闸本体122、及锁定盖121。锁定盖121以沿着堵塞框架110的开口114(参照图8、9)的闸本体122的轴方向,覆盖闸本体122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另外,锁定盖121以可环绕闸本体122的轴旋转的方式设置。
进而,在锁定盖121,在与闸本体122中的收容凸部114a的凹部对应的位置设置前端侧狭缝S1(参照图7、图8)。前端侧狭缝S1在闸本体122的轴方向上具有至少与凸部114a的一部分接触的长度。另外,前端侧狭缝S1的宽度至少比凸部114a的最宽的宽度更宽。
进而,在锁定盖121,在闸本体122与闸支撑部123重叠的位置设置基端侧狭缝S2(参照图7、图8)。即,所述位置是自前端侧狭缝S1沿着轴方向朝闸支撑部123侧下降的闸120的基端侧的位置。基端侧狭缝S2具有在闸本体122的轴方向上至少与闸支撑部123的外侧的面的一部分接触的长度。另外,基端侧狭缝S2的宽度至少比闸支撑部123的最宽的宽度更宽。
另外,在锁定盖121,在相对于基端侧狭缝S2,在锁定盖121的旋转方向上仅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上具有凹型的切口部。在图8的例子中,所述切口部是在基端侧狭缝S2的左侧接触转动轴P的部分。所述切口部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的长度(宽度)以比前端侧狭缝S1略微变宽的方式形成。如此,锁定盖121的切口部的宽度方向的各端部抵接于自闸支撑部123突出的转动轴P的一侧面或另一侧面的任一者,由此限定锁定盖121的旋转范围。
若锁定盖121进行旋转,如图4所示,来到凸部114a与前端侧狭缝S1重叠的位置,则凸部114a通过前端侧狭缝S1而露出,同时闸支撑部123通过基端侧狭缝S2而露出,闸本体122可进行转动。此时,如图8所示,锁定盖121的切口部的一端与转动轴P抵接,由此如图7所示,可使锁定盖121不超出所述露出状态而过度旋转,并容易地维持解除状态。
另外,在锁定盖121覆盖凸部114a及闸支撑部123的状态下,即便闸本体122想要进行转动,锁定盖121也抵接于凸部114a与闸支撑部123。即,锁定盖121限制闸120的转动。为了方便说明,将其设为“锁定状态”。锁定盖121的所述切口部的宽度形成得比前端侧狭缝S1的宽度略宽。由此,为了自锁定状态解除锁定状态(以下,适宜设为“解除状态”),可尽可能减少使锁定盖121旋转的量。所谓解除状态,是指锁定盖121的所述各狭缝(S1、S2)已分别使凸部114a与闸支撑部123露出的状态。
相对于此,可自解除状态,使锁定盖121进行旋转,而切换成通过锁定盖121来覆盖凸部114a、闸支撑部123的状态,即锁定状态。此时,若朝所述旋转方向(前方)过度转动,则当接下来用户切换成解除状态时,必须使锁定盖121大幅度转动。但是,锁定盖121的切口部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一端的另一端)与转动轴P抵接,由此可使锁定盖121不过度旋转,且为了接下来切换成解除状态,而将旋转量控制得尽可能少。即,锁定状态的解除变得容易,有助于作业效率的提升。
另外,在锁定盖121的内周面侧,设置朝变成锁定状态的旋转方向对锁定盖121施力的施力构件(未图示)。具体而言,如下所述。首先,通常通过施力构件来形成锁定状态。相对于此,若锁定盖121抗拒施力构件施加的力而朝变成解除状态的方向旋转,则切换成解除状态。若使锁定盖121旋转的力被解除、或所述力比施力构件施加的力更弱,则锁定盖121被朝分别覆盖凸部114a、闸支撑部123的方向施力并旋转。如此,再次变成锁定状态。
再者,图8、9等中的扭转锁定机构是闸120的一例,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即,闸120只要是可切换成已将框架110的开口114关闭的状态、及已将框架110的开口114打开的状态的结构,则可为任何结构。例如,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闸120的前端相对于位于凸部114a的框架110的一端在轴方向上进行滑动移动,由此所述前端可相对于框架110的一端接触/分离。在所述变形例的闸120的前端进行滑动的结构中,也能够以滑动构件在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与闸120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旋转并可锁定滑动的方式构成。
(作用与效果)
对以上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参照图10。
根据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将脊112与闸支撑部123之间连结的第一部分116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形成得小,挂在第一部分116的可能性高的带状体难以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可防止由带状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所引起的带状体端部的绽开、破裂等劣化。第一部分116侧的面相对于脊112,倾斜角度大,并以留下挂在第一部分116侧的物品的方式构成。另外,第二部分118形成为圆弧状、或曲率形成得比第一部分116更大。这样的话,可防止挂在第二部分118的可能性高的轴状构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所谓的晃动)。
根据此种结构,可防止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物品因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使用状态等,而朝容易使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破损的位置移动。
另外,通过第一部分116的形状,挂在第一部分116的带状体与第一部分116的密接度变高。另外,第一部分116的宽度对照挂在第一部分116的带状体的宽度来设定。通过这些来抑制带状构件朝左右方向的移动。结果,可防止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绽开、破裂等。
另外,第二部分118的宽度对照挂在第二部分118的轴状构件的宽度来设定。例如,相对于被认为直径最大的轴状构件(例如直径为13mm的D环),将第二部分118的宽度形成得仅比其宽0.5mm~几mm,由此,通过这些抑制带状构件朝左右方向的移动。由此,抑制挂在第二部分118的轴状构件朝左右方向的移动。结果,可防止如在短轴(minor axis)上承受拉伸强度那样的轴状构件的移动,且当用户瞬间大幅度移动时(落下时等)轴状构件瞬间密接于框架110,可谋求对于用户的恐惧感的减少。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11~15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再者,在图11~15B中,为了容易识别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的框架110的外形与突起112P,利用实线来表示两者,利用虚线来表示其他部分。
<突起112P>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1~15等所示,在框架110中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央略微下方侧、且脊112的内侧设置突起112P。若对所述位置换种说法,则为脊112的圆周面中的闸120侧、且与上下方向上的闸120的转动轴P侧或闸支撑部123侧对应的位置。
所述突起112P与框架110一体地设置。另外,突起112P具有基端部112a、突端部112b、以及自所述突端部112b朝向上侧朝脊112的圆周面倾斜的上侧倾斜面112c。基端部112a位于与脊112的边界部分。
另外,如图13等所示,突端部112b是在突起112P中突出的端面,形成为曲面状,即以使角部变圆的方式形成。另外,如图11、12等所示,突端部112b的突出方向以如下方式形成:上侧倾斜面112c相对于基端部112a的坡度缓,相对于此,自突端部112b朝下侧(第一部分116侧)的坡度为相对陡的坡度。通过所述突起112P而将例如扁索(带状构件)等留在第一部分116侧。
为了谋求此种效果,理想的是确保自突端部112b朝下侧的倾斜面的高度与坡度。另外,通过尽可能抑制上侧倾斜面112c的坡度,而容易将带状构件朝第一部分116侧引导。作为为了所述目的的结构,低坡度的上侧倾斜面112c确保规定的长度。所述长度相对于下侧的倾斜面,例如为2倍~7倍。其原因在于:若为低坡度且所述长度短,则无法确保突端部112b的高度。
另外,留在第一部分116侧的物品可存在各种形态。例如,存在所述物品是具有厚度的带状构件的情况,也存在所述物品是通常的厚度的带状构件的情况。因此,为了广泛地应对这些物品,理想的是突起112P的下侧的倾斜面的基端位置位于自脊112的下端至8mm以下的高度为止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在脊112中的第一部分116侧具有突起112P。而且,所述突起112P中的第一部分116侧的坡度为相对陡的坡度。因此,即便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想要旋转且带状构件想要朝脊112移动,也可抵接于突起112P的下侧的面来阻止其移动。
另外,第二部分118侧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全身背带的金属环也留在第二部分118的内侧。因此,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即便产生通过全身背带侧的金属环、及系索侧的带状构件来分别朝相反的方向相互拉伸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状况,也防止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100中产生变得容易断裂的状况。再者,以下的实施方式在包括突起112P的前提下记载,但也可为在脊112中不包括突起的结构。
另外,为了谋求连结环100的小型化,突起112P的高度对照扁索的宽度与第一部分116的宽度的比来决定突出高度。
[第二实施方式]
继而,参照图16~图29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200进行说明。再者,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通用的部分,适宜省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20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包含框架210、闸220来构成。框架2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脊212的下部设置第一部分216,在上部设置第二部分218。另外,在第一部分216的前端设置闸支撑部223,在第二部分218的前端设置开口214。这些部分的形状、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闸支撑部223、凸部214a>
但是,如图23~29所示,为了使后述的闸220的转动方向倾斜,闸支撑部223相对于脊212,大概与闸220的倾斜角度相应地倾斜。同样地,凸部214a也同样地倾斜来构成。
<闸220>
闸220包含由闸支撑部223的转动轴P可转动地支撑的闸本体222、及设置于闸本体222的周围的锁定盖221来构成。关于所图示的闸220的扭转锁定机构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转动轴P不同,因此以下说明概要。
《转动轴P'》
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轴P以相对于将凸部114a(参照图22~23等)与闸支撑部123的前端连接的第二方向、及将脊112的一端与另一端连接的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式设置。当假定在同一平面上观察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时,由转动轴P枢动支撑的闸120与所述平面平行地转动。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闸220相对于所述假定的平面倾斜地转动。因此,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轴P,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转动轴P'为了使闸220朝规定的倾斜角度转动而倾斜地设置。关于所述倾斜角度,在以下的闸220转动方向的说明中进行详述。
《转动方向》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闸220(例如图16~图22)以相对于所述假定的平面仅倾斜规定角度的角度进行转动。参照图26、图29对所述规定角度进行说明。如图26、图29中的上图所示,转动方向相对于所述平面倾斜的角度是闸220的前端的前部(图26的视点中的左侧)接近脊212的后方侧的角度。在这些图中,已朝最远离凸部214a的位置转动的闸220前端缘中的左前部接近脊212的突起212P的后方。所述规定角度为此种角度。
以往,必须与自闸的基端至前端为止的长度相应地确保框架的内侧区域的广度。因此,第二部分(118、218)在左右方向上扩展,无法谋求防止位于第二部分(118、218)的轴构件(D环等)的晃动。另外,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与广度相应地大型化,重量变重。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转动方向倾斜来使闸220的前端朝框架210外错开,由此无需与自闸的基端至前端为止的长度相应地确保框架的内侧区域的广度。由此,可谋求晃动的防止与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小型化,结果,也可谋求轻量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使闸220的前端朝框架210外错开,而且闸220变成如下的转动方向:在最倒向脊212侧的状态下,闸220前端缘中的左前部接近突起212P的后方。其原因在于:理想的是闸220倾斜并朝脊212侧转动。例如,经常进行使扭转锁定机构变成解除状态而由用户使闸220转动。其原因在于:若设想所述情况,则将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物品挤压于闸220来朝框架210的内侧方向转动的方法容易悬挂。
但是,倾斜角度也可为-90°~-15°或15°+90°的范围的任一角度。进而,就闸220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所述倾斜角度优选为-60°~-15°或15°~+60°的范围。若换种说法,则若闸220前端缘中的左前部或右后部来到中央侧,则撞上脊212。因此,不得不扩大第二部分218。结果,整体大型化且变重。另外,若超过-60°或60°来倾斜,则无法用单手握住来打开闸,操作性下降。因此,优选为所述角度。
(作用与效果)
对以上所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20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200,在脊212的内侧的面、且其轴方向上的闸220的转动轴P侧(下侧)设置突起212P。另外,将脊212与闸支撑部223之间连结的第一部分216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形成得小。突起212P中的所述第一部分216侧的面的倾斜角度大,并以留下挂在第一部分116侧的物品的方式构成。另外,第二部分218形成为圆弧状、或曲率形成得比第一部分216更大。
根据此种结构,可防止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200的物品因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200的使用状态等,而朝容易使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200破损的位置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闸220的前端朝框架210外错开,且闸220前端缘中的左前部不过度远离脊212的方式构成。根据此种结构,当用户使扭转锁定机构变成解除状态来使闸220转动时,可将物品挤压于闸220来转动,而变得容易悬挂。另外,可防止因此种结构而对耐久性产生影响。另外,使转动方向倾斜来使闸220的前端朝框架210外错开,由此无需与自闸的基端至前端为止的长度相应地确保框架的内侧区域的广度。由此,可谋求晃动的防止与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小型化,结果,也可谋求轻量化。
[第三实施方式]
继而,参照图30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300进行说明。再者,关于与第二实施方式通用的部分,适宜省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300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包含框架310、闸320来构成。框架3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脊312的下部设置第一部分316,在上部设置第二部分318。另外,在第一部分316的前端设置闸支撑部323,在第二部分318的前端设置凸部314a。这些部分的形状、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突起312P>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突起312P以自脊312的前方经由右方(框架310的内侧方向)而至后方为止,覆盖脊312内侧的面的方式设置。再者,关于突起312P的基端部312a、突端部312b为曲面状,上侧倾斜面312c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相同。
再者,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以自脊312的前方经由右方(框架310的内侧方向)而至后方为止,覆盖脊312内侧的面的方式设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种结构。例如,也能够以为了覆盖脊312的轴周围而旋转一圈的方式,将突起312P设置成圆锥台形状、或锥台形状。
(作用与效果)
通过以上所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也可防止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300的物品因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300的使用状态等,而朝容易使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300破损的位置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组合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当用户使扭转锁定机构变成解除状态来使闸320转动时,可将物品挤压于闸320来转动,而变得容易悬挂。另外,可防止因此种结构而对耐久性产生影响。
[第四实施方式]
继而,参照图31~36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300进行说明。再者,仅框架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关于其他部分,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包含框架及闸来构成。框架的脊的结构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但与脊312的下部连接的第一部分的形状、及与上部连接的第二部分的形状不同。再者,在第一部分的前端设置闸支撑部,在第二部分的前端设置凸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31~36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部分的形状与第二部分的形状调换。即,第一部分为圆弧状,第二部分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小的直线式的曲线状。
再者,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框架整体,也为通过将框架的各端侧分别朝中央侧压缩由此来使金属组织变得紧密的结构。由此,可提高对于拉伸负荷的耐受性、耐冲击性、疲劳强度。
(作用与效果)
通过以上所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也可防止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物品因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等,而朝容易使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破损的位置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不同,设想将如救生用绳、登山绳那样的直径也达到16mm、18mm的物品挂在第二部分侧,必须应对与如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的大小且直径至13mm为止的D环相比,不得不确保第二部分的宽度的状况。另外,在救生的情况下,必须极其迅速地进行救生绳的安装/卸除,因此宽度需要富余。
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及这些的变形例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可防止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物品因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等,而朝容易使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破损的位置移动。其结果,当用于登山或高空作业、救生中所使用的安全带与救生索的连结等时,可防止由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破损所引起的事故,且可对用户给予安心感。当用于容器、作业工具等时,也可防止由这些容器、工具等的落下所引起的事故,由这些的破损所引起的经济损失。
再者,所述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可适宜组合而获得各实施方式的效果、及获得组合时的相乘效应。
包括:框架,具有以自线状部分的一端折回的方式弯曲来形成的钩部,将自所述弯曲的前端至所述弯曲部分的内侧的区域设为悬挂区域;闸,由框架的所述直线状部分的另一端侧支撑,在相对于钩部的前端抵接的方向与分离的方向之间转动;闸的转动轴;孔部,相对于框架,在与转动轴的轴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被贯穿;以及锁定部,可沿着孔部往返移动,被朝框架的一侧施力,具有在所述一侧自孔部突出的抵接部。
[第五实施方式]
继而,参照图37~图45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500进行说明。再者,关于与第二实施方式通用的部分,适宜省略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500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包含框架510、闸520来构成。框架510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脊512的下部设置第一部分516,在上部设置第二部分518。另外,在第一部分516的前端设置闸支撑部523,在第二部分518的前端设置突部514a。这些部分的形状、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脊512>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不设置突起212P。
(作用与效果)
通过以上所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也可防止挂在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500的物品因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500的使用状态等,而朝容易使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500破损的位置移动。
另外,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当用户使扭转锁定机构变成解除状态来使闸520转动时,可将物品挤压于闸520来转动,而变得容易悬挂。另外,可防止因此种结构而对耐久性产生影响。另外,使转动方向倾斜来使闸520的前端朝框架510外错开,由此无需与自闸的基端至前端为止的长度相应地确保框架的内侧区域的广度。由此,可谋求晃动的防止与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的小型化,结果,也可谋求轻量化。
(附记)
[技术方案A]
一种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包括:
框架,形成为使端部彼此相向的开曲线状,具有自所述端部之间装入安全装置的连结部的开口;以及
闸,以堵塞所述开口的方式设置,且由所述框架的一端部支撑,当与另一端部抵接时使所述开口变成闭状态,若与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则使所述开口变成开状态,
所述框架在与所述开口相反侧具有脊,
具有与所述脊的各端部连续的各框架部分之中,与框架的闸支撑部侧的端部连续的第一部分,
进而具有将所述脊中的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侧的相反侧、与作为所述闸前端部抵接的部分的凸部连结的第二部分,
在所述闸转动,其前端最远离所述框架的所述一端部的情况下,当在同一平面上观察自所述脊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第一方向、及将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连结的第二方向时,相对于所述平面,所述闸的延伸方向倾斜10°以上。
[技术方案B]
根据技术方案A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形成得小,以可悬挂带状体,
各框架部分之中,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相反侧,曲率形成得大,以抑制包含轴构件的环状构件的移动。
[技术方案C]
根据技术方案A或B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至少朝框架的内侧突出,由此将所述开口侧及与所述开口相反侧的脊侧之间的区域缩小一部分,
当将所述框架的一端部侧设为下方,将所述框架的另一端部侧设为上方时,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脊的所述下方侧或所述一端部附近,与所述框架一体地形成,
所述闸由所述框架的一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撑,若将所述一端部作为中心自所述闭状态进行转动,则与所述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而变成所述开状态。
[技术方案D]
根据技术方案A至C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脊。
[技术方案E]
根据技术方案A至D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以不仅朝所述框架的内侧突出,也朝侧面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技术方案F]
根据技术方案A至E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的倾斜角度为-90°~-15°或15°+90°的范围的任一角度。
[技术方案G]
包括:框架,形成为使端部彼此相向的开曲线状,具有自所述端部之间装入安全装置的连结部的开口;以及闸,以堵塞开口的方式设置,且由框架的一端部支撑,当与另一端部抵接时使所述开口变成闭状态,若与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则使所述开口变成开状态。
也可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至少朝框架的内侧突出,由此将开口侧及与所述开口相反侧的脊侧之间的区域缩小一部分,当将框架的一端部侧设为下方,将框架的另一端部侧设为上方时,所述突出部设置于脊的下方侧,与框架一体地形成。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来提示的实施方式,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可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于专利申请的范围中记载的发明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符号的说明
100、200、300: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
110、210、310:框架
112、212、410:脊
112a、212a、312a:基端部
112b、212b、312b:突端部
112c、212c、312c:上侧倾斜面
114、214、314:开口
114a、214a、314a:凸部
116、216、316:第一开口
118、218、318:第二开口
120、220、320:闸
121、221、321:锁定盖
122、222、322:闸本体
123、223、323:闸支撑部
S1:前端侧狭缝
S2:基端侧狭缝
P、P':转动轴

Claims (9)

1.一种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形成为使端部彼此相向的开曲线状,具有自所述端部之间装入安全装置的连结部的开口;以及
闸,以堵塞所述开口的方式设置,且由所述框架的一端部支撑,当与另一端部抵接时使所述开口变成闭状态,若与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则使所述开口变成开状态,
所述框架在与所述开口相反侧具有脊,
与所述脊的各端部连续的各框架部分之中,与框架的闸支撑部侧的端部连续的第一部分形成为直线状或曲率形成得小,以能够悬挂带状体,
各框架部分之中,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相反侧,与所述脊中的所述开口侧的端部连续的第二部分的曲率形成得大,以抑制包含轴构件的环状构件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至少朝框架的内侧突出,由此将所述开口侧及与所述开口相反侧的脊侧之间的区域缩小一部分,
当将所述框架的一端部侧设为下方,将所述框架的另一端部侧设为上方时,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脊的所述下方侧或所述一端部附近,与所述框架一体地形成,
所述闸在所述框架的一端部中能够转动地得到支撑,若将所述一端部作为中心自所述闭状态进行转动,则与所述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而变成所述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以不仅朝所述框架的内侧突出,也朝侧面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突出部中的内侧方向的突出端与基端连结的倾斜面中的所述下方侧的面、与所述框架形成的角度为5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突出部中的内侧方向的突出端与基端连结的倾斜面中的所述上方侧的面、与所述框架形成的角度为4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闸转动,其前端最远离所述框架的所述一端部的情况下,当在同一平面上观察所述第一方向、及将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连结的第二方向时,相对于所述平面,所述闸的延伸方向倾斜1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下方侧形成得比所述上方侧更长。
9.一种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形成为使端部彼此相向的开曲线状,具有自所述端部之间装入安全装置的连结部的开口;
闸,以堵塞所述开口的方式设置,且由框架的一端部支撑,当与另一端部抵接时使所述开口变成闭状态,若与另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则使所述开口变成开状态;以及
突出部,至少朝框架的内侧突出,由此将所述开口侧及与所述开口相反侧的脊侧之间的区域缩小一部分;
当将所述框架的一端部侧设为下方,将所述框架的另一端部侧设为上方时,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脊的所述下方侧或所述一端部附近,与所述框架一体地形成。
CN202080075520.2A 2019-08-30 2020-08-31 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 Pending CN1146309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9159 2019-08-30
JP2019-159159 2019-08-30
JP2019-192333 2019-10-21
JP2019192333 2019-10-21
PCT/JP2020/032963 WO2021040051A1 (ja) 2019-08-30 2020-08-31 安全装置連結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0968A true CN114630968A (zh) 2022-06-14

Family

ID=74683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5520.2A Pending CN114630968A (zh) 2019-08-30 2020-08-31 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035742A4 (zh)
JP (1) JPWO2021040051A1 (zh)
CN (1) CN114630968A (zh)
TW (1) TW202126921A (zh)
WO (1) WO2021040051A1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931817Y1 (zh) * 1963-04-30 1964-11-28
JPS49106200U (zh) * 1972-12-28 1974-09-11
JPS63187717U (zh) * 1987-05-26 1988-12-01
US4819304A (en) * 1986-03-29 1989-04-11 Stubai-Werkzeugindustrie Rgenmbh Snap hook, especially for mountain climbers
US6606769B1 (en) * 2002-04-19 2003-08-19 Harris James A Carabiner for use with strap
JP2004204961A (ja) * 2002-12-25 2004-07-22 Ito Seisakusho:Kk 連結環
JP2007046743A (ja) * 2005-08-11 2007-02-22 Ito Seisakusho:Kk 平バンド付連結具
US20090144950A1 (en) * 2007-12-07 2009-06-11 Archer Jr James Blaine Carabiner
TWM396889U (en) * 2010-06-07 2011-01-21 Aerohook Technology Co Ltd Lock hook ring reinforced structure
JP2012035069A (ja) * 2010-07-14 2012-02-23 Koji Ichikawa 被介護者と介護者とを補助する補助介護用具、および介護用具を取り付け容易にする浴室
US20130247339A1 (en) * 2010-12-07 2013-09-26 Franz Wurzer Carabiner
JP2016006342A (ja) * 2014-06-20 2016-01-14 モリト株式会社 カラビナ
JP2018119616A (ja) * 2017-01-26 2018-08-02 由樹 山崎 カラビナ
EP3453915A1 (en) * 2017-09-07 2019-03-13 DMM International Ltd Carab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175083C (no) * 1992-05-26 1994-08-31 Per H Hystad Anordning ved snurpering
US5505013A (en) * 1995-02-16 1996-04-09 Gois; John F. Purse ring
JPH10220456A (ja) 1997-02-06 1998-08-21 Toei Kanamono Kk 連結環
DE69905374T2 (de) * 1999-11-18 2003-12-18 Sherman Johnson Co C Karabinerhaken-Vorrichtung, besonders für Boote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931817Y1 (zh) * 1963-04-30 1964-11-28
JPS49106200U (zh) * 1972-12-28 1974-09-11
US4819304A (en) * 1986-03-29 1989-04-11 Stubai-Werkzeugindustrie Rgenmbh Snap hook, especially for mountain climbers
JPS63187717U (zh) * 1987-05-26 1988-12-01
US6606769B1 (en) * 2002-04-19 2003-08-19 Harris James A Carabiner for use with strap
JP2004204961A (ja) * 2002-12-25 2004-07-22 Ito Seisakusho:Kk 連結環
JP2007046743A (ja) * 2005-08-11 2007-02-22 Ito Seisakusho:Kk 平バンド付連結具
US20090144950A1 (en) * 2007-12-07 2009-06-11 Archer Jr James Blaine Carabiner
TWM396889U (en) * 2010-06-07 2011-01-21 Aerohook Technology Co Ltd Lock hook ring reinforced structure
JP2012035069A (ja) * 2010-07-14 2012-02-23 Koji Ichikawa 被介護者と介護者とを補助する補助介護用具、および介護用具を取り付け容易にする浴室
US20130247339A1 (en) * 2010-12-07 2013-09-26 Franz Wurzer Carabiner
JP2016006342A (ja) * 2014-06-20 2016-01-14 モリト株式会社 カラビナ
JP2018119616A (ja) * 2017-01-26 2018-08-02 由樹 山崎 カラビナ
EP3453915A1 (en) * 2017-09-07 2019-03-13 DMM International Ltd Carab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40051A1 (ja) 2021-03-04
EP4035742A1 (en) 2022-08-03
EP4035742A4 (en) 2023-12-20
JPWO2021040051A1 (zh) 2021-03-04
TW202126921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7354B1 (en) Double-lock carabiner
EP2777675B1 (en) Sling bar for patient lift with hook
US8443495B2 (en) Carabiner with anti-cross loading feature
US8240727B2 (en) Hook
US20080022497A1 (en) Carabiner having dual gat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10072595B (zh) 具有制动系统的坠落保护设备
US20160129288A1 (en) Safety Line Traveller
EP2796172B1 (en) Fall arrest device
EP2731680B1 (en) Personal fall limiter arrangement and user connection arrangement therefor
WO2011135739A1 (ja) 動物用連結具
CN114630968A (zh) 安全装置连结用连接器
CN117179425A (zh) 倾斜门型锁环
JP5009741B2 (ja) 転落防止装置
EP2042401B1 (en) Pulley block
JP2021065372A (ja) 安全装置連結用コネクタ
CN215101473U (zh) 一种卸扣用适配接头
AU2012283142B2 (en) Personal fall limiter arrangement and user connection arrangement therefor
KR20230034567A (ko) 죔줄용 안전 손잡이
WO2019227108A1 (en) A descender
GB2417286A (en) Gated hook with rope guide
EP0956455A1 (en) A coupling link
MX2007013122A (en) Slide for a lifel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