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8958A - 差分信号模块及差分信号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差分信号模块及差分信号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28958A CN114628958A CN202210103273.3A CN202210103273A CN114628958A CN 114628958 A CN114628958 A CN 114628958A CN 202210103273 A CN202210103273 A CN 202210103273A CN 114628958 A CN114628958 A CN 1146289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differential signal
- module
- pair
- adjac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差分信号模块及差分信号连接器,该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外壳和装配在外壳中的至少两个差分信号模块,差分信号模块包括:模块绝缘体;至少两个以L0为间距间隔分布的信号对,相邻信号对之间无屏蔽结构;组成一个信号对的两个信号接触件间的间距恒为L2;屏蔽片,位于模块绝缘体与信号对排布方向垂直侧,用于屏蔽相邻差分信号模块的信号对,屏蔽片到信号对的垂直距离为L1;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同一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压接端的触头向模块的不同侧翘起。本发明取消了差分信号模块中信号对间的屏蔽结构,简化了差分信号模块的结构,实现了差分信号连接器的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差分信号模块及差分信号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外壳和层叠安装在外壳中的差分信号模块,差分信号模块包括模块绝缘体和封装在模块绝缘体中的接触件,接触件成对设置并形成信号对。差分信号连接器广泛应用与高速信号传输的场合。
授权公告号为CN102969621B、授权公告日为2016.03.2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差分接触件模块,差分接触件模块包括绝缘基体、装配在绝缘基体中的信号对、接地接触件,其中绝缘基体上在信号对和接地接触件的一侧设置有屏蔽板,通过屏蔽板和接地接触件减少相邻信号对之间的串扰。这种差分信号模块的插合部位需要考虑接地针的位置,差分信号模块对插部位结构复杂,导致差分信号连接器整体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分信号模块,用于解决目前的差分信号模块对插部分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的差分信号连接器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差分信号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外壳和装配在外壳中的至少两个差分信号模块,所述差分信号模块包括:模块绝缘体;至少两个以L0为间距间隔分布的信号对,相邻信号对之间无屏蔽结构,组成一个信号对的两个信号接触件间的间距恒为L2,且3mm≤L0≤4.5mm,信号接触件的料厚≤L2≤2倍的信号接触件料宽;屏蔽片,位于模块绝缘体与信号对排布方向垂直侧,用于屏蔽相邻差分信号模块的信号对,且屏蔽片到信号对的垂直距离恒为L1,0.2mm≤L1≤0.4mm;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同一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压接端的触头向模块的不同侧翘起。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的,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之间无任何介质存在,且至少一个差分信号模块的信号对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两相对侧均设有屏蔽片,以增强模块间信号对之间的屏蔽。
较佳的,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之间无任何介质存在,且至少一个差分信号模块的信号对仅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其中一侧设有屏蔽片,使得相邻差分信号模块之间共用屏蔽,减小差分信号模块的体积。
较佳的,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之间设有绝缘或导电的屏蔽片间介质,且至少一个差分信号模块的信号对仅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其中一侧设有屏蔽片。
较佳的,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之间设有绝缘或导电的屏蔽片间介质,且至少一个差分信号模块的信号对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两相对侧均设有屏蔽片。
较佳的,其中所述的屏蔽片间介质为与模块绝缘体材质一致的绝缘介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差分信号模块,包括:模块绝缘体;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信号对,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恒为L0,组成一个信号对的两个信号接触件间的间距为L2;屏蔽片,位于模块绝缘体与信号对排布方向垂直侧,用于屏蔽相邻差分信号模块的信号对,且屏蔽片到信号对的垂直距离为L1;相邻信号对之间无屏蔽,且3mm≤L0≤4.5mm,信号接触件的料厚≤L2≤2倍的信号接触件料宽,0.2mm≤L1≤0.4mm。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的,信号对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两相对侧均设有屏蔽片。
较佳的,信号对仅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其中一侧设有屏蔽片。
较佳的,相邻信号对压接端的触头向模块的不同侧翘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差分信号模块的相邻信号对之间无屏蔽结构,由绝缘介质填充,使得模块中的信号对和屏蔽结构分层布置,不需要考虑接地屏蔽件在插接端和压接端的布置,简化了差分信号模块插接端和压接端的结构,进而差分信号模块应用在差分信号连接器中时减小了差分信号连接器的体积,实现差分连接器的小型化,解决了目前的差分信号模块对插部分和压接部分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的差分信号连接器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且相邻差分信号模块中的相邻信号对错对布置,减小了相邻层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使同一信号模块中信号对的压接端触头向不同方向翘起,保证了信号对的压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差分信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差分信号模块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信号对与模块绝缘体、屏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7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1中差分信号模块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1中信号对与模块绝缘体、屏蔽片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11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11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11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结构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12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12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13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13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14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15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15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16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17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17中两个信号模块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18中信号接触件上的压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的组成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的插合状态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的插合区剖视图;
图37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的插合区的部分放大图;
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结构一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结构二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结构三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结构四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结构五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19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结构六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实施例20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区剖视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20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区部分放大图;
图46是本发明实施例20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21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48是本发明实施例23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的插合示意图;
图49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对比例1的串扰仿真图;
图50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对比例2的串扰仿真图;
图51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对比例3的串扰仿真图;
图52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对比例4的串扰仿真图;
图53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对比例5的串扰仿真图;
图54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对比例6的串扰仿真图;
图55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对比例7的串扰仿真图;
图56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对比例8的串扰仿真图;
图57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效果例1的串扰仿真图;
图58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效果例2的串扰仿真图;
图59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效果例3的串扰仿真图;
图60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效果例4的串扰仿真图;
图61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效果例5的串扰仿真图;
图62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效果例6的串扰仿真图;
图63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效果例7的串扰仿真图;
图64是本发明模块双侧设屏蔽时效果例8的串扰仿真图;
图65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对比例1的串扰仿真图;
图66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对比例2的串扰仿真图;
图67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对比例3的串扰仿真图;
图68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对比例4的串扰仿真图;
图69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对比例5的串扰仿真图;
图70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对比例6的串扰仿真图;
图71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对比例7的串扰仿真图;
图72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对比例8的串扰仿真图;
图73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对比例9的串扰仿真图;
图74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效果例1的串扰仿真图;
图75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效果例2的串扰仿真图;
图76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效果例3的串扰仿真图;
图77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效果例4的串扰仿真图;
图78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效果例5的串扰仿真图;
图79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效果例6的串扰仿真图;
图80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效果例7的串扰仿真图;
图81是本发明模块单侧设屏蔽时效果例8的串扰仿真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外壳 2-差分信号模块 21-模块绝缘体 22-信号对
221-信号接触件 2211-导电接触面 2212-水平折弯 2213-第一触点
2214-90度折弯 2215-第二触点 222-第一信号对 223-第二信号对
23-屏蔽片 3-屏蔽片间介质 4-第一连接器 5-第二连接器
6-插合区 7-第一印制板 8-第二印制板 9-空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差分信号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外壳1和层叠装配在外壳1上的差分信号模块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差分信号模块2共设置八个,但并不限定于此。
所述差分信号模块2包括模块绝缘体21、信号对22和屏蔽片23,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包括四个信号对22,每个信号对22包括两个信号接触件221,该信号接触件221的线宽为W,料厚为H,每个信号接触件221均嵌在模块绝缘体21内,本实施例中的信号接触件221为弯式接触件。本实施例中,各信号对22的两信号接触件221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恒为L2。模块绝缘体21呈板状,差分信号模块2平行布置在外壳1上。多个差分信号模块2的布置方向与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上信号对22的布置方向相垂直。相邻差分信号模块2之间有厚度为L3的屏蔽片间介质3,该屏蔽片间介质3为绝缘介质或导电介质。本实施例中,屏蔽片间介质3为与模块绝缘体21材质相同的绝缘介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片间介质为绝缘介质时,与模块绝缘体的材质也可以不相同;所述屏蔽片间介质还可以为空气。当屏蔽片间介质3为固体时,该屏蔽片间介质的存在可有效防止差分信号模块2的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设置有两个屏蔽片23,两个屏蔽片23设置在模块绝缘体21垂直于信号对22布置方向上相对的两侧,用于屏蔽相邻差分信号模块上的信号对22。同一差分信号模块中的屏蔽片23到各信号对22中的信号接触件221的垂直距离为L1,即同一差分信号模块中的各信号接触件均位于模块绝缘体的中轴线上。
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的信号对22之间无屏蔽遮挡,该信号对22包括压接端触头、走线部分以及插接端触头,其中相邻信号对22的走线部分之间完全由绝缘介质填充,压接端触头和插接端触头之间由空气介质填充。
本实施例中,相邻信号对22走线部分之间的绝缘介质由模块绝缘体21的一部分形成,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信号对22之间没有屏蔽且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恒为L0。这样设置的差分信号模块2没有接地屏蔽件,不需要考虑差分连接器插接端接地屏蔽件的布置位置,极大的简化了差分连接器的结构,缩小了差分连接器的体积。此时,屏蔽片23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满足0.2mm≤L1≤0.4mm,同一信号对22内两个信号接触件之间的间距L2满足H≤L2≤2W,且同一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信号对22之间的间距L0满足3mm≤L0≤4.5mm。
本实施例中,信号接触件的压接端触头具有用于与电路板接触的导电接触面2211,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的各导电接触面2211朝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各信号对22的中心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上的信号对22与另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上相邻的信号对22在两个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正对布置,即在差分信号模块2的布置方向上,相邻层差分信号模块上的相应信号对22的中心线一一对应,无偏差。
本发明通过该屏蔽方式能够在差分信号模块2中信号对22的两侧形成完全屏蔽,避免相邻差分信号模块之间的干扰,达到更好的屏蔽效果。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的相邻差分信号对22之间无屏蔽结构,能够在产品插合端设计时更加具有灵活性,实现产品的小型化。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对22采用注塑的方式与绝缘体固定,通过取消接地屏蔽件可以方便注塑加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8和图7所示,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信号对22的压接端触头向差分信号模块的不同侧翘起,由此使得相邻信号对22的信号接触件压接端触头上的导电接触面2211朝向相反,保证压接端在振动环境下的接触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10和图9所示,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的信号对22与另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相邻的信号对22在两个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且两个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的相邻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布置方向上的错开距离L4为1mm-1.5mm,在该实施例中,所述L4为1mm。即在差分信号模块2的布置方向上,相邻层差分信号模块2上的相应信号对22的中心线之间有1mm的偏差,从而减小相邻层差分信号模块上相邻的信号对之间的影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11所示,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的信号对22与另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相邻的信号对22在两个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在该实施例中错开距离L4为1.25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区别仅在于: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2之间共用一个屏蔽片,无屏蔽片间介质存在。如图13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八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其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为双屏蔽片信号模块,双屏蔽片信号模块在差分信号模块2排列方向上处于端部,其他差分信号模块为单屏蔽片信号模块,屏蔽片23固定在模块绝缘体21的一侧,在差分信号模块进行叠放时,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的信号对22之间共用一个屏蔽片23。其他实施例中,各差分信号模块也可以均仅设置一个屏蔽片,差分信号模块在装配时另外装配一个屏蔽片即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5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14所示,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信号对22的信号接触件221上的导电接触面2211朝向相反,分别位于模块中轴线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信号对的信号接触件的压接端触头向差分信号模块的不同侧翘起。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5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16和图15所示,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的信号对22与另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相邻的信号对22在两个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在该实施例中错开距离L4为1.5m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6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17所示,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的信号对22与另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相邻的信号对22在两个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在该实施例中错开距离L4为1.5mm。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区别仅在于: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的相邻信号对之间由模块绝缘体和空气填充。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区别仅在于:信号接触件是直接触件。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18至22所示,本实施例中差分信号模块2仅在模块绝缘体的一侧设置一个屏蔽片23,多个差分信号模块在外壳上叠放完成后,在位于端部的差分信号模块的另一侧装配一个屏蔽片,此时屏蔽片23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满足0.2mm≤L1≤0.4mm,同一信号对22内两个信号接触件之间的间距L2满足H≤L2≤2W,且同一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信号对22之间的间距L0满足3mm≤L0≤4.5mm。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1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24和图23所示,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信号对22的信号接触件221上的导电接触面2211朝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信号对的信号接触件的压接端触头向差分信号模块的不同侧翘起。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2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26和图25所示,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的信号对22与另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相邻的信号对22在两个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且两个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的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布置方向上的错开距离L4为1mm-1.5mm,在该实施例中,所述L4为1mm。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1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27所示,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的信号对22与另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相邻的信号对22在两个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且两个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的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布置方向上的错开距离L4为1.5mm。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1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29和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差分信号模块之间无屏蔽片间介质,即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共用一个屏蔽片23,除端部的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外,其他差分信号模块仅一侧设置屏蔽片23。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5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30所示,同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信号对22的信号接触件221上的导电接触面2211朝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信号对的信号接触件的压接端触头向差分信号模块的不同侧翘起。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5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32和图31所示,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的信号对22与另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相邻的信号对22在两个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且两个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中的相邻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布置方向上的错开距离L4为1.25mm。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6中的区别仅在于:如图33所示,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中,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的信号对22与另一个差分信号模块上相邻的信号对22在两个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且两个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中的相邻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布置方向上的错开距离L4为1.25mm。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插合的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第一连接器4可以为实施例1-8、11-1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第二连接器5与实施例1-8以及11-18中所述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的区别在于:第二连接器内的信号接触件为直接触件;由于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中同一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均不设屏蔽结构,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5在插合时,对应差分信号模块的屏蔽片互相接触,形成插合区屏蔽空腔,对应差分信号模块内的信号对插接端触头在该插合区屏蔽空腔内接触导通,且相邻信号对的插接端触头间无屏蔽。
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在插合端还具有以下特征:如图34-43,定义第一连接器4内的信号对为第一信号对222,该第一信号对222的插接端触头料厚为H1、宽度为W1,相邻两个插接端触头之间的间距为D1;第二连接器5内的信号对为第二信号对223,该第二信号对223的插接端触头厚度为H2、宽度为W1,相邻两个插接端触头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第一信号对222的插接端触头厚度方向与差分信号模块的厚度方向一致,第二信号对223的插接端触头厚度方向与差分信号模块的厚度方向垂直,使得第一信号对沿厚度方向的壁面与第二信号对沿宽度方向的壁面接触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对的两插接端触头之间的间距D1小于第二信号对的两插接端触头之间的间距D2,由此使得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插合时第二信号对223的触头整体位于第一信号对222的触头外侧,并夹持第一信号对222的插接端触头,实现两插接端的可靠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对223的插接端触头与第一信号对222的插接端触头的具体插合结构包括以下几种:
结构一,如图38,第一信号对222在插合区无弯折,且两插接端触头均在与料厚相垂直的方向上向外侧凸出形成有第一触点2213;第二信号对223的两插接端触头形成用于夹持第一信号对222的夹持腔,且该夹持腔的宽度小于第一信号对222上设有第一触点2213处的宽度,由此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信号对的可靠接触。所述第二信号对223的插接端触头根部设计有水平弯折结构2212,以满足夹持腔的宽度需求和封装要求。
所述第二信号对223的两插接端触头前端内侧还弯折形成有第二触点2215,该第二触点2215能够与第一信号对插接端触头沿厚度方向的壁面接触,增强两插接端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结构二,如图39,第一信号对的两插接端触头在插合区无弯折,且在与料厚相垂直的方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一触点2213,同一信号对上的两个第一触点2213呈相背分布;第二信号对223的两插接端触头为直针结构,第二信号对的两直针形成供第一信号对两插接端触头插入的夹持腔,第一触点2213的设置保证二者的可靠接触。
结构三,如图40,第一信号对的两插接端触头在插合区无弯折,且在与料厚相垂直的方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一触点2213,同一信号对上的两个第一触点2213呈相背分布;第二信号对223的插接端触头的料厚方向与差分信号模块的厚度方向垂直,第二信号对的其他部位的料厚方向与差分信号模块的厚度方向一致,该第二信号对223的插接端触头是由根部经90度折弯后形成,折弯后的两插接端触头形成用于夹持第一信号对两插接端触头的插孔结构。同一第二信号对223的两插接端触头的折弯方向一致。
结构四,该插合结构与结构三的区别在于:如图41所示,同一第二信号对的两插接端触头的折弯方向相反。
结构五,该插合结构与结构三的区别在于:如图42所示,第二信号对的两插接端触头前端还向内翻折形成有第二触点2214,第一信号对222插入第二信号对223的夹持腔内,第一信号对222前端外侧的第一触点2213与第二信号对接触,第二信号对前端内侧的第二触头2214与第一信号对触头外壁接触,该插合结构将信号接触件之间的单触点接触改为双触点接触,不仅增加了插孔的夹持力,而且增加了接触面积,使接触更加可靠。
结构六,该插合结构与结构四的区别在于:如图43所示,第二信号对的两插接端触头前端还向内翻折形成有第二触点2214,第一信号对222插入第二信号对223的夹持腔内,第一信号对222前端外侧的第一触点2213与第二信号对接触,第二信号对前端内侧的第二触头2214与第一信号对触头外壁接触,该插合结构将信号接触件之间的单触点接触改为双触点接触,不仅增加了插孔的夹持力,而且增加了接触面积,使接触更加可靠。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9的区别在于:如图44-46所示,第一信号对222的插接端触头整体位于第二信号对223的插接端触头外侧,并夹持第二信号对223的插接端触头,实现两插接端的可靠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对222的两插接端触头之间形成插孔结构的夹持腔、且两插接端触头在与料厚垂直方向相对设置有第一触点2213,第二信号对223的插接端触头呈直针结构,其插入第一信号对前端的夹持腔内且与第一触点2213接触。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9的区别在于:如图47所示,第一信号对的两个插接端触头均在与料厚垂直的方向上分叉形成独立的插孔,且每个分叉内侧均形成有第一触点2213,第二信号对223的两个插接端触头均为与相应第一信号对的单个插接端触头前端的插孔适配的直针,单个直针与单个插孔插合适配。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1的区别在于:第二信号对223的两插接端触头经过90度弯折后呈厚度方向与差分信号模块厚度方向垂直的状态。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9的区别在于:如图48所示,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内的信号接触件均为弯式接触件,且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插合后实现印制板间的正交连接。且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对和第二信号对之间的插合结构可以为实施例19中的插合结构一和插合结构二,也可以为实施例20或实施例21中的插合结构。
实施例24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9-23任一个的区别在于:同一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的信号对22仅在插接端触头处无屏蔽遮挡,其他部分均有屏蔽遮挡。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合时,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的屏蔽片26接触导通形成插合区屏蔽空腔,位于同一插合区屏蔽空腔内的相邻信号对插接端触头间无屏蔽,此时组成一个信号对22的两信号接触件221插接端触头之间的间距L2、每个信号接触件221插接端触头距两侧屏蔽片23的距离L1以及位于插接端的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满足:0.2mm≤L1≤0.4mm,H≤L2≤2W,3mm≤L0≤4.5mm。本发明差分信号模块通过沿垂直于信号对布置方向分布的屏蔽片实现信号对之间的屏蔽,相邻信号对由压接端触头到插接端触头之间均无任何屏蔽遮挡,仅在走线部分之间填充绝缘介质以保持模块结构,该种方式在注塑加工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可制造性。最终得到的单个wafer片的封装为差分信号对在中间,地针在两边。差分信号对之间无屏蔽结构,能够时产品插合端设计时更加具有灵活性,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应用该差分信号模块的连接器则更能满足小型化的需求。
特性阻抗是与高速数据系统所有性能特征相互关联的主要参数,连接器的特性阻抗与系统链路的阻抗值相匹配时,信号在连接器中的损耗和反射、振荡等影响因素影响越小,越容易获得较高的传输速率。为了达到差分阻抗的设计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来调整传输模型的结构尺寸,保证产品的特性阻抗要求。通过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得到该模型的串扰和插入损耗仿真结果。
下面以由三排差分信号模块的组成的连接器为例,结合对比例和具体的效果例对本发明差分信号连接器的性能进行说明。
(一)在高速连接器技术领域,差分信号模块两侧均设有屏蔽片的连接器一般应用于0-50GHz的频率范围内,且要求在0-20GHz频率范围内,信号对的串扰小于-60dB,在20-30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的串扰小于-55dB。在以下对比例和效果例中,每个差分信号模块两侧均设有屏蔽片,每个差分信号模块均包括3对间隔布置的信号对,其中位于该连接器最中间的信号对要受到周围信号对的影响,每个对比例和效果例的性能模拟均是针对最中间的信号对进行的。
对比例1:在该对比例中,同一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设有地针,且三排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正对布置,即L4=0。此时,信号对之间的地针与屏蔽片之间无连接,同一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取2mm,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5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3倍的线宽W。由图49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55dB,能够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其中图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幅值,PSXT表示途中的曲线为串扰和。
对比例2:该对比例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在该对比例中信号对之间的地针与屏蔽片连接。请参阅图50,该性能图是该对比例具有8个攻击对的信号对的性能图,由该图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80dB,能够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3:该对比例与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直接将相邻信号对之间的地针去除,相邻信号对之间无任何屏蔽遮挡。由图51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高达-20dB,无法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4: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中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3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1.4倍的料厚H。图52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高达-35dB,不能够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5: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中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取4.mm,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6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1.4倍的料厚H。由图53可知在10G-30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高达-20dB,串扰过大,无法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6,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仅在于,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6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1.4倍的料厚H。由图54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高达-28dB,串扰过大,不能够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7,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仅在于,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3mm。由图55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高达-25dB,串扰过大,不能够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8,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仅在于,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取4mm,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6mm。由图56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高达-30dB,串扰过大,不能够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由上述对比例可知,现有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高速连接器,在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将其地针直接去除后,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即直接去除现有高速连接器的地针,无法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且L0、L1及L2中任一个不在本发明的限定范围内的无地针高速连接器,均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效果例1: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同一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取3mm,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4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1.4倍的料厚H。由图57可知在0-20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60dB,在20-3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55dB,能够满足现有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
效果例2: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同一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取4mm,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2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2倍的线宽W。由图58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60dB,能够满足现有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
效果例3: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同一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取4mm,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3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料厚H。由图59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65dB,能够满足现有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
效果例4: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同一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取4.5mm,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3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1.4H。由图60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65dB,能够满足现有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
效果例5: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同一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取4mm,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3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1.4H。由图61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68dB,能够满足现有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
效果例6:该效果例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三排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对布置,错开距离L4=1mm,由图62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78dB,能够满足现有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本效果例整个频段串扰幅值小于效果例5的串扰幅值,性能更好。
效果例7:该效果例与对比例5的区别仅在于:错开距离L4=1.25mm,有图63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85dB,性能更优。
效果例8:该效果例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错开距离L4=1.5mm,由图64可知在0-5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85dB,能够满足现有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且本效果例整个频段串扰幅值小于效果例5的串扰幅值,性能更好。
由上述对比例和效果例可知,现有的两侧设有屏蔽的高速连接器直接去除地针是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而本发明高速连接器取消地针的设计克服了高速连接器领域的技术偏见,通过去除现有连接器中的地针,同时将L1、L2和L0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使其能够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二)差分信号模块仅其中一侧设置屏蔽片的高速连接器一般应用于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且要求在该频率范围内信号对的串扰小于-45dB。在以下对比例和效果例中,每个差分信号模块仅其中一侧设有屏蔽片,每个差分信号模块均包括3对间隔布置的信号对,每个对比例和效果例的性能模拟均是针对最中间的信号对进行的。
对比例1:在该对比例中,同一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设有地针,且三排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正对布置,即L4=0。此时,信号对之间的地针与屏蔽片之间无连接,同一模块中相邻信号对之间的间距L0取2mm,屏蔽片到信号接触件的垂直距离L1取0.5mm,信号对内两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L2取3倍的线宽W。由图65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45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2:该对比例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信号对之间的地针与屏蔽片连接。由图66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45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3:该对比例与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区别在于:相邻信号对之间无任何屏蔽,由图67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大于-20dB,不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4: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3mm,L2取1.4H,由图68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大于-30dB,不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5: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6mm,L2取1.4H,L0取4mm,由图69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大于-45dB,不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6: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3mm,L2取4W,L0取4mm,由图70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大于-40dB,不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7: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6mm,L2取1.4H,L0取2mm,由图71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大于-30dB,不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8: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3mm,L2取3W,L0取2mm,由图72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大于-20dB,不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对比例9:该对比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6mm,L2取3W,L0取4mm,由图73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大于-30dB,不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效果例1: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4mm,L2取1.4H,L0取3mm,由图74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45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效果例2: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2mm,L2取2W,L0取4mm,由图75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50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效果例3: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3mm,L2取H,L0取4mm,由图76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50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效果例4: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3mm,L2取1.4H,L0取4.5mm,由图77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55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效果例5:该效果例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L1取0.3mm,L2取1.4H,L0取4mm,由图78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48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效果例6:该效果例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相邻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在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对布置,错开距离L4=1mm,由图79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55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效果例7:该效果例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错开距离L4=1.25mm,由图80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55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效果例8:该效果例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错开距离L4=1.5mm,由图79可知,在0-15GHz的频率范围内,信号对受到的串扰幅度小于-55dB,能够满足该高速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由上述对比例和效果例可知,现有的模块单侧设屏蔽片的高速连接器直接去除地针是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而本发明高速连接器取消地针的设计克服了高速连接器领域的技术偏见,其通过去除现有连接器中的地针,同时将L1、L2和L0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使其能够满足高速连接器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外壳(1)和装配在外壳(1)中的至少两个差分信号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信号模块(2)包括:
模块绝缘体(21);
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信号对(22),相邻信号对(22)之间无屏蔽结构;
屏蔽片(23),位于模块绝缘体(21)与信号对(22)排布方向垂直侧,用于屏蔽相邻差分信号模块的信号对(22);
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信号对(22)在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布置;
同一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信号对(22)压接端的触头向模块的不同侧翘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差分信号模块中,相邻信号对(22)之间的间距为L0,组成一个信号对(22)的两个信号接触件(221)间的间距为L2,屏蔽片到信号对(22)的垂直距离为L1,且0.2mm≤L1≤0.4mm,3mm≤L0≤4.5mm,信号接触件的料厚≤L2≤2倍的信号接触件料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之间无任何介质存在,且至少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的信号对(22)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两相对侧均设有屏蔽片(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之间无任何介质存在,且至少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的信号对(22)仅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其中一侧设有屏蔽片(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2)之间设有绝缘或导电的屏蔽片间介质(3),且至少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的信号对(22)仅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其中一侧设有屏蔽片(2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模块(2)之间设有绝缘或导电的屏蔽片间介质(3),且至少一个差分信号模块(2)的信号对(22)在垂直于排布方向的两相对侧均设有屏蔽片(2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相邻差分信号模块(2)中相邻的信号对(22)在差分信号模块的布置方向上错开距离为1mm-1.5mm。
8.一种差分信号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绝缘体(21);
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信号对(22);
屏蔽片(23),位于模块绝缘体(21)与信号对(22)排布方向垂直侧,用于屏蔽相邻差分信号模块的信号对(22)
相邻信号对(22)之间无屏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分信号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信号对(22)之间的间距为L0,组成一个信号对(22)的两个信号接触件(221)间的间距为L2,屏蔽片到信号对(22)的垂直距离为L1,且0.2mm≤L1≤0.4mm,3mm≤L0≤4.5mm,信号接触件的料厚≤L2≤2倍的信号接触件料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差分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信号对(22)压接端的触头向模块的不同侧翘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78674 | 2021-02-09 | ||
CN2021101786740 | 2021-02-09 | ||
CN2021101925669 | 2021-02-20 | ||
CN202110192566 | 2021-02-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28958A true CN114628958A (zh) | 2022-06-14 |
CN114628958B CN114628958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8162205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01804.5A Active CN114530731B (zh) | 2021-02-09 | 2022-01-27 | 无地针差分信号连接器 |
CN202210103273.3A Active CN114628958B (zh) | 2021-02-09 | 2022-01-27 | 差分信号模块及差分信号连接器 |
CN202210103274.8A Active CN114628959B (zh) | 2021-02-09 | 2022-01-27 | 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 |
CN202210101818.7A Active CN114530732B (zh) | 2021-02-09 | 2022-01-27 | 差分信号连接器 |
CN202210101826.1A Active CN114530733B (zh) | 2021-02-09 | 2022-01-27 | 实现印制板间垂直互联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01804.5A Active CN114530731B (zh) | 2021-02-09 | 2022-01-27 | 无地针差分信号连接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03274.8A Active CN114628959B (zh) | 2021-02-09 | 2022-01-27 | 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 |
CN202210101818.7A Active CN114530732B (zh) | 2021-02-09 | 2022-01-27 | 差分信号连接器 |
CN202210101826.1A Active CN114530733B (zh) | 2021-02-09 | 2022-01-27 | 实现印制板间垂直互联的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5) | CN114530731B (zh)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09399A (en) * | 1993-12-08 | 1995-04-25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CN1378713A (zh) * | 1999-11-24 | 2002-11-06 | 泰拉丁公司 | 差分信号电接插件 |
JP2004031334A (ja) * | 2002-04-26 | 2004-01-29 |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とペアコンタクト |
CN201336412Y (zh) * | 2008-10-15 | 2009-10-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611521A (zh) * | 2006-12-19 | 2009-12-23 | Fci公司 | 无屏蔽、高速、低串音电连接器 |
CN201498639U (zh) * | 2009-07-28 | 2010-06-02 | 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 并行总线连接器 |
CN101926051A (zh) * | 2008-01-25 | 2010-12-22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改进的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 |
CN202142670U (zh) * | 2010-12-31 | 2012-02-08 |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防止插孔端子与插针端子安装时发生偏移的连接器插座 |
CN102760986A (zh) * | 2011-02-18 | 2012-10-31 | 安费诺公司 | 高速、高密度的电连接器 |
CN105932486A (zh) * | 2016-06-23 | 2016-09-0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及使用该信号传输结构的连接器 |
CN106207546A (zh) * | 2016-06-23 | 2016-12-0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模型及使用该信号传输模型的连接器 |
CN109546384A (zh) * | 2018-12-17 | 2019-03-29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接地板 |
CN209418902U (zh) * | 2019-03-29 | 2019-09-20 |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屏蔽组件、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
CN110391550A (zh) * | 2019-07-22 | 2019-10-2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CN110474184A (zh) * | 2018-05-09 | 2019-11-19 | 陈松佑 | 用于内存模块卡的卡缘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
US20200014136A1 (en) * | 2018-07-03 | 2020-01-09 |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 Card edge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solder balls on contac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31392B1 (en) * | 1997-10-01 | 2001-05-15 | Berg Technology, Inc. | Cable interconnection |
US6293827B1 (en) * | 2000-02-03 | 2001-09-25 | Teradyne, Inc. | Differential sig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692272B2 (en) * | 2001-11-14 | 2004-02-17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899566B2 (en) * | 2002-01-28 | 2005-05-31 | Erni Elektroapparate Gmbh | Connector assembly interface for L-shaped ground shields and differential contact pairs |
CN100576651C (zh) * | 2002-05-06 | 2009-12-30 | 莫莱克斯公司 | 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 |
US7494379B2 (en) * | 2005-09-06 | 2009-02-24 | Amphenol Corporation | Connector with reference conductor contact |
US7407413B2 (en) * | 2006-03-03 | 2008-08-05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Broadside-to-edge-coupling connector system |
CN100593267C (zh) * | 2007-03-08 | 2010-03-03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屏蔽的高速高密度电连接器 |
CN201196992Y (zh) * | 2008-01-29 | 2009-02-1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7862344B2 (en) * | 2008-08-08 | 2011-01-04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versed differential pairs |
CN201562814U (zh) * | 2008-09-09 | 2010-08-25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 |
EP2178175A2 (en) * | 2008-10-15 | 2010-04-21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sisting structure to ensure reliable contacting between ground shields thereof |
US8920194B2 (en) * | 2011-07-01 | 2014-12-30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Connection footpri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rinted wiring board |
CN103296510B (zh) * | 2012-02-22 | 2015-11-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端子模组及端子模组的制造方法 |
CN102801053B (zh) * | 2012-08-13 | 2015-03-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连接器以及使用该通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
CN103682837A (zh) * | 2012-09-26 | 2014-03-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2946030A (zh) * | 2012-10-29 | 2013-02-27 | 安费诺(常州)高端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用于信号传输的连接装置 |
US20160093985A1 (en) * | 2013-02-20 | 2016-03-31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connector assembly |
CN104022402B (zh) * | 2013-03-01 | 2017-02-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134881B (zh) * | 2013-05-15 | 2017-11-10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差分连接器传输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差分连接器 |
US9608383B2 (en) * | 2015-04-17 | 2017-03-28 | Amphenol Corporation |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 plate louvers |
CN205565177U (zh) * | 2016-02-25 | 2016-09-07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5565129U (zh) * | 2016-04-07 | 2016-09-07 | 通普康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9599729B (zh) * | 2017-09-30 | 2021-01-2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其接触模块 |
TWM591270U (zh) * | 2018-12-17 | 2020-02-21 | 大陸商歐品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 高速連接器組件、插座連接器及接地板 |
CN109659771B (zh) * | 2019-01-09 | 2023-10-10 |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屏蔽效果的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 |
CN210866667U (zh) * | 2019-08-30 | 2020-06-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CN110783774B (zh) * | 2019-09-30 | 2021-03-23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电连接器及接触件模块 |
CN210897857U (zh) * | 2019-10-24 | 2020-06-30 |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屏蔽板及电连接器 |
CN111755913B (zh) * | 2020-05-29 | 2021-11-23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短屏蔽路径式高速电连接器 |
CN111682367B (zh) * | 2020-06-19 | 2021-05-07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背板连接器 |
CN112164936A (zh) * | 2020-09-27 | 2021-01-01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传输速率信号模块结构 |
-
2022
- 2022-01-27 CN CN202210101804.5A patent/CN114530731B/zh active Active
- 2022-01-27 CN CN202210103273.3A patent/CN114628958B/zh active Active
- 2022-01-27 CN CN202210103274.8A patent/CN114628959B/zh active Active
- 2022-01-27 CN CN202210101818.7A patent/CN114530732B/zh active Active
- 2022-01-27 CN CN202210101826.1A patent/CN1145307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09399A (en) * | 1993-12-08 | 1995-04-25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CN1378713A (zh) * | 1999-11-24 | 2002-11-06 | 泰拉丁公司 | 差分信号电接插件 |
JP2004031334A (ja) * | 2002-04-26 | 2004-01-29 |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とペアコンタクト |
CN101611521A (zh) * | 2006-12-19 | 2009-12-23 | Fci公司 | 无屏蔽、高速、低串音电连接器 |
CN101926051A (zh) * | 2008-01-25 | 2010-12-22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改进的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 |
CN201336412Y (zh) * | 2008-10-15 | 2009-10-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498639U (zh) * | 2009-07-28 | 2010-06-02 | 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 并行总线连接器 |
CN202142670U (zh) * | 2010-12-31 | 2012-02-08 |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防止插孔端子与插针端子安装时发生偏移的连接器插座 |
CN102760986A (zh) * | 2011-02-18 | 2012-10-31 | 安费诺公司 | 高速、高密度的电连接器 |
CN105932486A (zh) * | 2016-06-23 | 2016-09-0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及使用该信号传输结构的连接器 |
CN106207546A (zh) * | 2016-06-23 | 2016-12-0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模型及使用该信号传输模型的连接器 |
CN110474184A (zh) * | 2018-05-09 | 2019-11-19 | 陈松佑 | 用于内存模块卡的卡缘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
US20200014136A1 (en) * | 2018-07-03 | 2020-01-09 |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 Card edge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solder balls on contacts |
CN109546384A (zh) * | 2018-12-17 | 2019-03-29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接地板 |
CN209418902U (zh) * | 2019-03-29 | 2019-09-20 |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屏蔽组件、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
CN110391550A (zh) * | 2019-07-22 | 2019-10-2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30731A (zh) | 2022-05-24 |
CN114628959A (zh) | 2022-06-14 |
CN114530733A (zh) | 2022-05-24 |
CN114628959B (zh) | 2024-05-14 |
CN114530732B (zh) | 2024-04-16 |
CN114628958B (zh) | 2024-04-16 |
CN114530733B (zh) | 2024-04-16 |
CN114530731B (zh) | 2024-04-09 |
CN114530732A (zh) | 202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47482B (zh) | 電纜線連接器 | |
CN109599690B (zh) | 一种转接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US6986682B1 (en) | High spee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aterally displaceable head portion | |
EP2250707B1 (en) | High-speed backplane connector | |
EP3761454B1 (en) | Plug and socket connectors | |
CN105659441B (zh) | 直接附着的连接器 | |
US6328602B1 (en) | Connector with less crosstalk | |
KR970002444B1 (ko) | 고속 보호된 캐비티 백플레인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6220896B1 (en) | Shielded header | |
US9490586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shield | |
EP1719210B1 (en) | Connector apparatus | |
US9472887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bracket | |
CN110247235B (zh) | 具有带有应变消除元件的接地端接部件的电气装置 | |
US20070207641A1 (en) | High-density orthogonal connector | |
US5860814A (en) | Electric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KR19980070470A (ko) | 전기 커넥터 | |
CN112928550B (zh) | 电缆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
CN102946029A (zh) | 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件 | |
CN110086018B (zh) | 电连接器 | |
US6184460B1 (en) | Modular box shield for forming a coaxial header | |
CN114628959B (zh) | 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 | |
CN214280340U (zh) | 具有改善串音功能的高频信号传输连接器 | |
US20220385010A1 (en) | Paddle c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he paddle card | |
CN111463600B (zh) | 具有带柔性部分的插头连接器的电气装置 | |
KR20230112695A (ko) | 리드 모듈, 전기적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컴포넌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