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6134A -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6134A
CN114626134A CN202210362183.6A CN202210362183A CN114626134A CN 114626134 A CN114626134 A CN 114626134A CN 202210362183 A CN202210362183 A CN 202210362183A CN 114626134 A CN114626134 A CN 114626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dimensional
target
compon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21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6134B (zh
Inventor
李怀远
刘阳
尚东日
魏宏彬
张陈信
蔡正咏
刘非璞
曹克凡
宋垚
张伟超
崔红娟
李楠
杨佳祺
张帅康
刘京
周肃京
王晗
杨建超
严维岗
郭腾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21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6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6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6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6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6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4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获取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然后在三维管线排布图中生成二维管线构件对应的第一三维管线构件,并确定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以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若不满足,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然后确定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信息,然后基于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的语义信息,然后基于语义信息、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改动策略,然后基于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Description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图像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以及节能性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机电系统增多、管线种类愈加复杂也是理所当然的。传统模式下,一般是使用譬如CAD等二维软件绘制综合图纸,以对管线进行规划。但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保证管线设置一定合理,因为管线设置不合理常常需要返工,耽误工程进度,增加人力物力消耗。
在相关技术中,在工程师绘制二维管线排布图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通过经验确定绘制的二维管线是否符合特定的要求,以及在通过经验人为确定出当前绘制的二维管线不符合特定的要求时,一般情况下也是通过人为经验对不符合要求的二维管线进行调整。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通过人为经验等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判断当前绘制的二维管线是否符合特定的要求以及对当前绘制的二维管线进行调整的准确度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以上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获取所述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
在三维管线排布图中生成所述二维管线构件对应的第一三维管线构件,并确定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构件类型以及构件尺寸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为第一三维管线构件与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为所述绘制操作之前已绘制的二维管线构件所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
基于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
若不满足,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为当前管线排布所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的语义信息,所述语义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区域的功能信息;
基于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改动策略,所述改动策略用于表征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基于所述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并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确定目标三维区域模型,所述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为所述区域所对应三维区域模型;
从所述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中识别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包括:窗户构件以及门构件中的至少一项;
确定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
基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确定出的改动策略为至少两种,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各个改动策略;
其中,基于所述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改动策略的选择操作指令;
基于所述选择操作指令确定目标改动策略;
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之前还包括:
生成各个改动策略分别对应的二维管线排布图;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包括:
获取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所述目标管线排布图为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所生成的二维管线排布图;
将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替换为所述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以实现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所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为绘制结束后二维管线排布图对应的三维管线排布图;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确定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在所述目标建筑模型中添加对应的虚拟元器件;
将添加虚拟元器件后的目标建筑模型推送至对应的用户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添加虚拟元器件后的目标建筑模型推送至对应的用户端,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针对虚拟元器件的调整指令时,确定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调整所述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目标建筑模型,预测各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施工进度;
当达到预设时间段,获取当前管线施工图像,所述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用于表征当前管线实际施工情况;
基于所述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生成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
基于所述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建筑模型,生成管线施工进度模型;
将所述管线施工进度模型推送至对应的客户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获取所述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三维管线排布图中生成所述二维管线构件对应的第一三维管线构件;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构件类型以及构件尺寸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为第一三维管线构件与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为所述绘制操作之前已绘制的二维管线构件所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不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时,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为当前管线排布所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的语义信息,所述语义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区域的功能信息;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改动策略,所述改动策略用于表征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改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并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确定目标三维区域模型,所述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为所述区域所对应三维区域模型;
从所述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中识别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包括:窗户构件以及门构件中的至少一项;
确定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
基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确定出的改动策略为至少两种时,所述装置还包括:输出模块,其中,
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各个改动策略;
其中,所述改动模块在基于所述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时,具体用于:
接收用户针对改动策略的选择操作指令;
基于所述选择操作指令确定目标改动策略;
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生成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各个改动策略分别对应的二维管线排布图;
其中,所述改动模块在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时,具体用于:
获取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所述目标管线排布图为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所生成的二维管线排布图;
将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替换为所述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以实现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第六确定模块、添加模块以及第一推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所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为绘制结束后二维管线排布图对应的三维管线排布图;
所述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确定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
所述添加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在所述目标建筑模型中添加对应的虚拟元器件;
所述第一推送模块,用于将添加虚拟元器件后的目标建筑模型推送至对应的用户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七确定模块以及调整模块,其中,
所述第七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针对虚拟元器件的调整指令时,确定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调整所述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预测模块、第四获取模块、第三生成模块、第四生成模块以及第二推送模块,其中,
所述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目标建筑模型,预测各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施工进度;
所述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当达到预设时间段,获取当前管线施工图像,所述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用于表征当前管线实际施工情况;
所述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生成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
所述第四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建筑模型,生成管线施工进度模型;
所述第二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管线施工进度模型推送至对应的客户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对应的操作。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相关技术相比,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通过将当前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生成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并通过该三维构建的属性以及已绘制的二维构件所对应的三维构件的位置关系,能够确定该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管线排布规则,以及能够根据三维构件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符合预设管线排布规则,由于三维图中更容易直观准确地确定位置关系,从而根据三维图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绘制的二维管线布局图是否合理;再者,在不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时,能够根据当前管线排布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准确确定出各个区域对应的语义信息,然后根据语义信息、当前各个管线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位置关系,确定出改动策略,以根据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从而可以提高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1、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获取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用户在二维绘制软件中绘制二维管线排布图,电子设备可以检测用户的绘制操作,当检测到用户绘制了某条管线时,可以获取该条管线所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的过程中主要获取该二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该二维管线构件与已绘制的其他二维管线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二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一般是根据用户在绘制的二维管线构件的标注信息中获得。
步骤S102、在三维管线排布图中生成二维管线构件对应的第一三维管线构件,并确定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在获取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该二维管线与已绘制的其他二维管线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之后,在对应的三维管线排布图中生成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并确定出该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
其中,属性信息包括:构件类型以及构件尺寸信息,第一位置关系为第一三维管线构件与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为绘制操作之前已绘制的二维管线构件所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
例如,当前绘制操作的二维管线构件所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为三维管线构件1,该绘制操作之前所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所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可以包括:三维管线构件2、三维管线构件3以及三维管线构件4,也即在生成三维管线构件1后,获取该三维管线构件1所对应的类型以及尺寸等属性信息,并确定出该三维管线构件1分别与三维管线构件2、三维管线构件3以及三维管线构件4之间的位置关系。
步骤S103、基于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预设管线排布规则可以为预先设置的管线排布规则,也可以为用户输入的管线排布规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预设管线排布规则可以包括碰撞规则,还可以包含人工设定的其他规则,该其他规则可以包括基于目标建筑模型所设定的其他规则。
进一步地,若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则可以输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绘制操作所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也可以不输出任何信息。
步骤S104、若不满足,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
其中,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为当前管线排布所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从预设数据库(本地数据库)中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也可以从云端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还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也可以从其他设备中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步骤S105、基于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信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检测到不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时,确定当前绘制操作所绘制的管线在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信息可以指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目标三维建筑模型所对应的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三维管线排布图与三维建筑模型之间的位置转换关系,确定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信息。
步骤S106、基于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的语义信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各个区域分别对应的语义信息可以为用户标注的,也可以是从其他设备中获取的携带语义信息的目标三维建筑模型,当然还可以为从云端中获取的携带有语义信息的目标三维建筑模型。
其中,语义信息用于表征区域的功能信息。例如,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包含四个区域,区域1、区域2、区域3以及区域4,其中,区域1对应的语义信息为客厅、区域2对应的语义信息为厨房,区域3对应的语义信息为阳台,以及区域4对应的语义信息为卧室。若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出当前绘制的区域为区域3,则当前绘制区域的语义信息为阳台。
步骤S107、基于语义信息、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改动策略。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7之前还可以包括:获取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得到当前绘制区域所对应的语义信息、第一位置信息、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后,可以通过训练后的网络模型确定出符合预设管线排布规则的改动策略,还可以不通过网络模型确定符合管线排布规则的改动策略。
其中,改动策略用于表征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出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后,可以通过不同的标注在对应的三维管线排布图和/或二维管线排布图中进行标注,以使得用户可以清晰的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
进一步地,在确定出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后,可以弹出确认窗,以使得用户再次确定是否按照确定出改动策略对当前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进一步地,当检测到用户的确认操作后,执行步骤S108,也即根据确定出的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步骤S108、基于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通过将当前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生成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并通过该三维构建的属性以及已绘制的二维构件所对应的三维构件的位置关系,能够确定该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管线排布规则,以及能够根据三维构件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符合预设管线排布规则,由于三维图中更容易直观准确地确定位置关系,从而根据三维图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绘制的二维管线布局图是否合理;再者,在不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时,能够根据当前管线排布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准确确定出各个区域对应的语义信息,然后根据语义信息、当前各个管线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位置关系,确定出改动策略,以根据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从而可以提高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步骤S101-步骤S106具体可以详见上述实施例。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确定出的改动策略的准确性,步骤S107中基于语义信息、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获取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并从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确定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从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中识别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基于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语义信息、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和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从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确定出目标三维区域模型后,可以通过进行拆分得到目标三维区域模型。
其中,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为区域所对应三维区域模型。
进一步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为可能会对管线排布造成影响的三维构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是用户输入的,还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训练后的构建识别模型从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中识别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管线构件。
其中,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包括:窗户构件以及门构件中的至少一项;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属性信息可以包括: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类型信息以及尺寸信息。
接上例,当前绘制操作所对应的区域为区域3,从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确定区域3所对应的三维区域模型中识别出窗口构件1以及门构件2,并确定出窗户构件1以及门构件2分别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进一步地,若确定出的改动策略为至少两种,则方法还包括:输出各个改动策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出各个改动策略的步骤可以在步骤S107之后执行。
进一步地,在得到各个改动策略后,可以通过文本方式输出各个改动策略,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标识在当前二维管线排布图和/或三维管线排布图中标注各个改动策略。
进一步地,在输出各个改动策略的同时还可以输出各个改动策略所对应的改动原因信息,其中,该改动原因信息中可以包括:改动后管线排布的成本信息和/或改动后管线排布的施工难度信息。
进一步地,当输出各个改动策略后,用户还可以输入筛选条件或者排序条件,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筛选条件后,筛选出满足该筛选条件的改动策略;或者,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排序条件后,基于该排序条件对各个改动策略进行排序。
例如,用户输入的筛选条件可以为成本不超过预设成本,则从各个改动策略中筛选出管线排布成本不超过预设成本的改动策略;又例如,用户输入的排序条件为按照施工难度由高到低排序,则将各个改动策略按照施工难度由高到低排布。
进一步地,若确定出的改动策略为至少两个,并输出各个改动策略后,步骤S108中基于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具体可以包括:接收用户针对改动策略的选择操作指令;基于选择操作指令确定目标改动策略;基于目标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输出各个改动策略后,用户可以基于选择操作,从输出的各个改动策略中选择目标改动策略,以使得电子设备基于该目标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进一步地,若确定出的改动策略为至少两个,步骤S108中基于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具体还可以包括: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时,确定该确认操作所对应的改动策略,并基于该确认操作所对应的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其中,一个改动策略对应一个确认按钮。
进一步地,在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后,对三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又或者,在对基于目标改动策略对三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后,再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又或者,在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的同时对三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降低获得改动后的二维管线排布图的时间,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基于目标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之前还可以包括:生成各个改动策略分别对应的二维管线排布图。也即,在确定出各个改动策略之后,可以先根据各个改动策略分别生成各自对应的二维管线排布图,并预先存储在本地或者云端中。
例如,确定出的改动策略包括:改动策略1以及改动策略2,可以预先根据改动策略1和改动策略2分别对二维管线排布图,生成各自对应的改动后的二维管线排布图,并预先存储在本地中。
进一步地,在基于上述实施例生成各个改动策略分别对应的二维管线排布图后,基于目标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具体可以包括:获取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将二维管线排布图替换为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以实现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用户选择的改动策略(也即目标改动策略)时,从本地存储或者云端中获取目标管线排布图,替换当前显示的二维管线排布图,以实现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进。
其中,目标管线排布图为基于目标改动策略所生成的二维管线排布图。
接上例,若用户选择的改动策略为改动策略2,则从本地存储或者云端中获取预先生成的改动策略2所对应的二维管线排布图,并将其作为改动后的二维管线排布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a(图中未示出)、步骤Sb(图中未示出)、步骤Sc(图中未示出)以及步骤Sd(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a、获取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
其中,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为绘制结束后二维管线排布图对应的三维管线排布图。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检测到用户对二维管线排布图绘制结束后,直接获取该二维管线排布图对应的三维管线排布图,也可以当检测用户的预设请求时,获取该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其中,用户的预设请求可以包括:三维管线排布图的查看请求以及元器件安装效果请求等。
步骤Sb、基于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确定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所对应的坐标系和目标建筑模型所对应的坐标系之间存在转换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得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后,预测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具体地,可以通过元器件预测模型对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进行预测。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元器件可以包括灯具、排风扇以及插座等。
步骤Sc、基于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在目标建筑模型中添加对应的虚拟元器件。
步骤Sd、将添加虚拟元器件后的目标建筑模型推送至对应的用户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对应的位置处添加对应的虚拟元器件,并将添加虚拟元器件的目标建筑模型推送至用户端,以使得用户可以清楚直观地确定虚拟元器件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以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将添加虚拟元器件后的目标建筑模型推送至对应的用户端,之后还可以包括:当接收到用户针对虚拟元器件的调整指令时,确定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基于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调整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二维管线排布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输入调整建议,以生成用户针对虚拟元器件的调整指令;还可以通过文本方式输入调整建议,以生成虚拟元器件的调整指令;用户还可以在接收到的添加虚拟元器件的目标建筑模型中调整虚拟元器件的位置和/或类型等以生成针对虚拟元器件的调整指令。
进一步地,在接收到用户针对虚拟元器件的调整指令时,判断基于调整指令对虚拟元器件进行调整的复杂度、成本以及施工难度等,并可以输出确定出的管线排布调整的复杂度、成本以及施工难度等,以使得用户根据管线排布调整的复杂度、成本以及施工难度等确定是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用户对二维管线排布图绘制结束,以得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后,还可以根据绘制的管线排布图确定施工进度,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图中未示出)、步骤S2(图中未示出)、步骤S3(图中未示出)、步骤S4(图中未示出)以及步骤S5(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1、基于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目标建筑模型,预测各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施工进度。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得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后,可以通过施工进度预测模型预测各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施工进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测各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管线施工进度。也可以预测出与建筑施工可以同时施工的管线部分,以及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可再进行施工的部分管线。
进一步地,在预测得到各个时间段分别对应施工进度后,可以生成各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施工进度模型,任一时间段对应的施工进度模型用于表征该时间段所可以实现的施工情况。
例如,时间段1对应施工进度模型1,时间段2对应施工进度模型2,施工进度模型1表征达到时间段1时具体的施工进度,施工进度模型2用于表征达到时间段2时具体的施工进度。
步骤S2、当达到预设时间段,获取当前管线施工图像。
其中,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用于表征当前管线实际施工情况。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在达到预设时间段时可以基于自身携带的摄像头采集当前管线施工图像,也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当前管线施工图像,也可以从其他采集设备中获取当前管线施工图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步骤S3、基于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生成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在得到当前管线施工图像后,对当前管线施工图像进行识别以得到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施工进度识别模型识别当前管线实际进度信息。
步骤S4、基于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以及目标建筑模型,生成管线施工进度模型。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在得到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后,为了更为直观地确定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将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生成管线施工进度模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训练后的网络模型,并基于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以及目标建筑模型生成管线施工进度模型,也可以不通过网络模型生成管线施工进度模型。
步骤S5、将管线施工进度模型推送至对应的客户端。
进一步地,在得到管线施工进度模型后,可以直接推送至对应的客户端,还可以将检测到某个客户端的请求操作后,将管线施工进度模型推送至请求方客户端,还可以将当前管线实际进度信息不符合预设的进度信息时,将当前管线施工进度模型推送至对应的客户端。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了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的角度介绍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装置,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装置,如图2所示,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装置20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1、第一生成模块22、第一确定模块23、第二确定模块24、第二获取模块25、第三确定模块26、第四确定模块27、第五确定模块28以及改动模块29,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获取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
第一生成模块22,用于在三维管线排布图中生成二维管线构件对应的第一三维管线构件;
第一确定模块23,用于确定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属性信息包括:构件类型以及构件尺寸信息,第一位置关系为第一三维管线构件与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为绘制操作之前已绘制的二维管线构件所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
第二确定模块24,用于基于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
第二获取模块25,用于当不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时,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为当前管线排布所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
第三确定模块26,用于基于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27,用于基于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的语义信息,语义信息用于表征区域的功能信息;
第五确定模块28,用于基于语义信息、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改动策略,改动策略用于表征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改动模块29,用于基于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通过将当前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生成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并通过该三维构建的属性以及已绘制的二维构件所对应的三维构件的位置关系,能够确定该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管线排布规则,以及能够根据三维构件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符合预设管线排布规则,由于三维图中更容易直观准确地确定位置关系,从而根据三维图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绘制的二维管线布局图是否合理;再者,在不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时,能够根据当前管线排布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准确确定出各个区域对应的语义信息,然后根据语义信息、当前各个管线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位置关系,确定出改动策略,以根据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从而可以提高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五确定模块28在基于语义信息、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时,具体用于:
获取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并从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确定目标三维区域模型,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为区域所对应三维区域模型;
从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中识别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包括:窗户构件以及门构件中的至少一项;
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
基于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语义信息、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和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确定出的改动策略为至少两种时,装置20还包括:输出模块,其中,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各个改动策略;
其中,改动模块29在基于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时,具体用于:
接收用户针对改动策略的选择操作指令;
基于选择操作指令确定目标改动策略;
基于目标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第二生成模块,其中,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各个改动策略分别对应的二维管线排布图;
其中,改动模块29在基于目标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时,具体用于:获取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目标管线排布图为基于目标改动策略所生成的二维管线排布图;将二维管线排布图替换为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以实现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第六确定模块、添加模块以及第一推送模块,其中,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为绘制结束后二维管线排布图对应的三维管线排布图;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确定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
添加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在目标建筑模型中添加对应的虚拟元器件;
第一推送模块,用于将添加虚拟元器件后的目标建筑模型推送至对应的用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第七确定模块以及调整模块,其中,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针对虚拟元器件的调整指令时,确定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调整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二维管线排布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预测模块、第四获取模块、第三生成模块、第四生成模块以及第二推送模块,其中,
预测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目标建筑模型,预测各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施工进度;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当达到预设时间段,获取当前管线施工图像,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用于表征当前管线实际施工情况;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生成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
第四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以及目标建筑模型,生成管线施工进度模型;
第二推送模块,用于将管线施工进度模型推送至对应的客户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相连,如通过总线3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3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3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3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3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3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3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通过将当前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生成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并通过该三维构建的属性以及已绘制的二维构件所对应的三维构件的位置关系,能够确定该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管线排布规则,以及能够根据三维构件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符合预设管线排布规则,由于三维图中更容易直观准确地确定位置关系,从而根据三维图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绘制的二维管线布局图是否合理;再者,在不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时,能够根据当前管线排布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准确确定出各个区域对应的语义信息,然后根据语义信息、当前各个管线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位置关系,确定出改动策略,以根据改动策略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从而可以提高对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的准确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获取所述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
在三维管线排布图中生成所述二维管线构件对应的第一三维管线构件,并确定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构件类型以及构件尺寸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为第一三维管线构件与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为所述绘制操作之前已绘制的二维管线构件所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
基于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
若不满足,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为当前管线排布所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的语义信息,所述语义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区域的功能信息;
基于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改动策略,所述改动策略用于表征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基于所述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并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确定目标三维区域模型,所述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为所述区域所对应三维区域模型;
从所述目标三维区域模型中识别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包括:窗户构件以及门构件中的至少一项;
确定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
基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三维构件的位置信息以及属性信息、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确定出的改动策略为至少两种,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各个改动策略;
其中,基于所述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改动策略的选择操作指令;
基于所述选择操作指令确定目标改动策略;
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之前还包括:
生成各个改动策略分别对应的二维管线排布图;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包括:
获取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所述目标管线排布图为基于所述目标改动策略所生成的二维管线排布图;
将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替换为所述目标二维管线排布图,以实现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所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为绘制结束后二维管线排布图对应的三维管线排布图;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确定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各个元器件在目标建筑模型中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在所述目标建筑模型中添加对应的虚拟元器件;
将添加虚拟元器件后的目标建筑模型推送至对应的用户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添加虚拟元器件后的目标建筑模型推送至对应的用户端,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针对虚拟元器件的调整指令时,确定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虚拟元器件的属性信息和/或位置信息,调整所述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管线排布图以及目标建筑模型,预测各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施工进度;
当达到预设时间段,获取当前管线施工图像,所述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用于表征当前管线实际施工情况;
基于所述当前管线施工图像生成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
基于所述当前管线实际施工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建筑模型,生成管线施工进度模型;
将所述管线施工进度模型推送至对应的客户端。
8.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在二维管线排布图中的绘制操作时,获取所述绘制操作对应的二维管线构件;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三维管线排布图中生成所述二维管线构件对应的第一三维管线构件;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构件类型以及构件尺寸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为第一三维管线构件与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为所述绘制操作之前已绘制的二维管线构件所对应的三维管线构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位置关系,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不满足预设管线排布规则时,获取目标三维建筑模型,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为当前管线排布所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当前管线绘制区域在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中的位置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三维建筑模型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区域的语义信息,所述语义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区域的功能信息;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语义信息、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三维管线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改动策略,所述改动策略用于表征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
改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改动的管线以及改动后的管线信息,对所述二维管线排布图进行改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线优化方法。
CN202210362183.6A 2022-04-07 2022-04-07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26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2183.6A CN114626134B (zh) 2022-04-07 2022-04-07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2183.6A CN114626134B (zh) 2022-04-07 2022-04-07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6134A true CN114626134A (zh) 2022-06-14
CN114626134B CN114626134B (zh) 2023-03-24

Family

ID=81905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2183.6A Active CN114626134B (zh) 2022-04-07 2022-04-07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61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9968A (zh) * 2023-03-29 2023-05-02 壹仟零壹艺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线综合断面排布图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272490A (zh) * 2023-11-21 2023-12-22 江西少科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im模型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0410A (zh) * 2017-03-30 2017-07-18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基于bim和gis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信息管理方法
US20190147250A1 (en) * 2017-11-15 2019-05-16 Uber Technologies, Inc. Semantic Segment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Dat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0410A (zh) * 2017-03-30 2017-07-18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基于bim和gis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信息管理方法
US20190147250A1 (en) * 2017-11-15 2019-05-16 Uber Technologies, Inc. Semantic Segment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Data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9968A (zh) * 2023-03-29 2023-05-02 壹仟零壹艺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线综合断面排布图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272490A (zh) * 2023-11-21 2023-12-22 江西少科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im模型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6134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6873B2 (en) Techniques for asynchronous rendering
CN114626134B (zh)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757743B (zh) 小程式產生方法以及裝置
US8832666B2 (en) Dynamic instrumentation
CN111163072B (zh) 机器学习模型中特征值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87880B (zh) 一种同类元素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07807841B (zh) 服务器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514207A (zh) 一种业务对象推送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4116065A (zh) 获取拓扑图数据对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824926A (zh) 一种动态选择调用外部系统接口的方法
CN104834759A (zh) 电子设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1427577A (zh) 代码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US9047300B2 (en) Techniques to manage universal file descriptor models for content files
WO2014078445A1 (en) Techniques to manage virtual files
CN114139161A (zh) 一种批量检测漏洞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7633080B (zh) 一种用户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57781B (zh) 资源更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077599A (zh) 一种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视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932198A (zh) 文件审核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70337734A1 (en) Self drawing tool for a computer-implemented automated design, modeling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CN112541645A (zh) 伴随车辆产品项目开发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Snell et al. HPC application support for GPU computing
CN112905931B (zh) 页面信息的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3108B (zh) 点击通过率的预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814029A (zh) 一种数据查询方法、系统及计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