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5277A -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25277A CN114625277A CN202210318945.2A CN202210318945A CN114625277A CN 114625277 A CN114625277 A CN 114625277A CN 202210318945 A CN202210318945 A CN 202210318945A CN 114625277 A CN114625277 A CN 1146252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touch panel
- branch
- extension
- insulat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TYHJXGDMRRJCRY-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tin(4+) Chemical compound [O-2].[Zn+2].[Sn+4].[In+3] TYHJXGDMRRJCR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链,每个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间隔设置;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覆盖多个第一电极链,第一绝缘层上具有多个通孔,通孔对应第一电极片设置;多个连接件,多个第一电极链设置于第一绝缘层背离多个第一电极链的一侧,每个连接件用于通过通孔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以及至少一个延伸分支,延伸分支设于连接主体的一端,延伸分支包括第一分支,第一分支与连接主体弯折相连。本申请能够保证触控功能的有效性,提升触控面板的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电子设备都具有触控操作显示画面的功能,触控面板作为电子设备中一种主要的应用器件,是触控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现有的触控面板生产工艺下,触控面板时常发生因制程波动导致的触控屏良率损失等问题,如何提升触控面板的良率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以解决触控面板时常发生因制程波动导致的触控屏良率损失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链,每个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间隔设置;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片设置;及
多个连接件,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的一侧,每个连接件用于通过通孔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主体;以及
至少一个延伸分支,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连接主体的一端,所述延伸分支包括第一分支,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连接主体弯折相连。
其中,所述连接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二端。
其中,所述连接主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延伸分支中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一侧,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二侧;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延伸分支中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延伸分支中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二侧。
其中,所述延伸分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分支,所述第二分支设于所述第一分支上,且所述第二分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分支的延伸方向倾斜。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第二分支的宽度尺寸皆小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宽度尺寸。
其中,所述延伸分支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3μm-10μm,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连接主体的延伸方向。
其中,所述延伸分支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5μm-20μm,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其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承载基板,所述承载基板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
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链,所述多个第二电极链设置于所述承载面,每个所述第二电极链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片电连接;
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背离所述承载基板的一侧;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多个连接件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链为发射电极链,且所述第二电极链为接收电极链;或者,所述第一电极链为接收电极链,且所述第二电极链为发射电极链。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所述触控面板以及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用于为所述触控面板提供光线。
本申请的触控面板中,每个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片,第一绝缘层的通孔对应第一电极片设置,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及至少一个延伸分支,延伸分支包括第一分支,第一分支与连接主体弯折相连,且延伸分支的第一分支可以使得连接件与通孔错位的情况下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具体的,当连接件的连接主体与通孔错位,连接件的延伸分支与通孔的位置对应并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保证触控功能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触控面板的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B-B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2结构图中隐去第一绝缘层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摄像区域及非摄像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摄像区域内连接件密度小于非摄像区域内连接件密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摄像区域内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宽度小于非摄像区域内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宽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摄像区域内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密度小于非摄像区域内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密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背光模组为侧入光式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集成于具有侧入光式背光模组的发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集成于具有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发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集成于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的发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0(a)~图20(f)为图19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标号说明:触控面板-1、第一导电层-1020、第一电极链-10、第一电极片-11、第二电极链-20、第二电极片-21、第一绝缘层-30、通孔-31、第二导电层-400、连接件-40、连接主体-41、第一端-411、第二端-412、第一侧-413、第二侧-414、延伸分支-42、第一分支-421、第二分支-422、承载基板-50、第二绝缘层-60、显示面板-100、摄像区域-101、非摄像区域-102、发光模组-2、背光模组-201、液晶显示模组-202、粘结件-203、光源-2011、导光板-2012、入光面-2012a、出光面-2012b、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薄膜晶体管-2041、有机发光层-205、有机发光二极管-2051、封装层-206、液晶层-207、彩膜基板-208、第二连接件-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包含触控屏(Touch Screen Panel)的显示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触控屏分为:电容式触控屏,电阻式触控屏,红外线触控屏等。由于电容式触控屏具有支持多点触控,抗噪声能力强,技术成熟,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流技术。然而现有触控生产工艺,时常发生因制程波动导致的触控屏良率损失。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用以改善触控屏方案整体设计。
请一并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B-B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链10、第一绝缘层30以及多个连接件40。每个第一电极链1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片11,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1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30覆盖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10,所述第一绝缘层30上具有多个通孔31,所述通孔31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片11设置。所述多个连接件40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30背离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10的一侧,每个连接件40用于通过通孔31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11,所述连接件40包括连接主体41以及至少一个延伸分支42。所述延伸分支42设于所述连接主体41的一端,所述延伸分支42包括第一分支421,所述第一分支421与所述连接主体41弯折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对本申请进行更加清晰的阐述,图3的剖面示意图中只显示上述已阐述的结构,其他未引出的结构暂时隐去。
请参照图1至图4,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链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同样沿所述第一方向D1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10沿着第二方向D2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D2与所述第一方向D1不同。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垂直。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方向为X方向,所述第二方向D2为Y方向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D1也可以为Y方向,所述第二方向D2也可以为X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只要满足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不同即可。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片11材质为导电材质,比如,所述第一电极片11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质,比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或氧化铟锡锌(Indium Tin ZincOxide,ITZO)等。所述第一电极片11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菱形、正方形、矩形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有机绝缘材料、无机绝缘材料或混合绝缘材料,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氧化硅或氮化硅等。
所述第一绝缘层30上设置多个通孔31,所述多个通孔31对应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片11设置。对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第一电极片11而言,一个端部的所述第一电极片11对应一个所述通孔31,对于其余非端部的所述第一电极片11而言,一个所述电极片11对应两个所述通孔31,两个所述通孔31均用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其他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片11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30上设置有所述多个通孔31,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电极片11显露出来,便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之间进行电连接。
所述连接件40用于通过所述通孔31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11。具体地,所述连接件40的一端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中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对应的所述通孔31,所述连接件40的另一端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对应的所述通孔31,以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4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可导电材质,比如,导电金属材料,或可导电的金属氧化物材料、或可导电的复合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40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料,比如,钼,或银。所述连接件40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质时,具有较好的电连接性能。
所述延伸分支42的材质可以与所述连接主体41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与所述连接主体41的材质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定。
所述第一分支421与所述连接主体41弯折相连,在一实施方式中中,所述连接主体41沿第一方向D1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分支421沿第二方向D2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不同。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垂直。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方向D1既可以为X方向,所述第二方向D2为Y方向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D1也可以为Y方向,所述第二方向D2也可以为X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只要满足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不同即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30对应所述通孔31内的周侧壁可以设有所述连接件40,且所述通孔31未被填充满。换而言之,所述连接件40位于所述通孔31内的部分形成导电通孔。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30对应所述通孔31内也可以被所述连接件40完全填充,从而保证所述连接件40能够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
由于制程公差或误差等,所述连接件40和所述通孔3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如下几种。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连接主体41的部分设置于所述通孔31内,所述延伸分支42位于所述通孔31外;或者,所述连接件40的连接主体41的部分设置于所述通孔31内,且至少部分所述延伸分支42设置于所述通孔31内;或者,所述连接件40的连接主体41完全设置于所述通孔31外,所述延伸分支4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通孔31内。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只要满足所述连接件40能够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即可。
现有技术中的触控面板,连接件用于通过通孔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由于工艺制程的波动,连接件与通孔的位置经常性错位,导致触控驱动通道无法上下导通(即第一电极链无法正常导通),使得生产出的触控面板产生良率损失甚至成为废品。
本申请的所述触控面板1中,所述连接件40包括所述连接主体41及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42,所述延伸分支42包括所述第一分支421,所述第一分支421与所述连接主体41弯折相连,且所述延伸分支42的所述第一分支421可以使得所述连接件40与所述通孔31错位的情况下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具体的,当所述连接件40的连接主体41与所述通孔31错位,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延伸分支42与所述通孔31的位置对应并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保证触控功能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所述触控面板1的产品良率。
由于工艺制程的波动,所述连接件40与所述通孔31的位置经常性错位,导致触控驱动通道无法上下导通(即第一电极链10无法正常导通)。具体的,所述连接件40需要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即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连接主体41两端的位置皆有可能与对应所述通孔31的位置产生偏移,导致所述连接件40的无法通过所述连接主体41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
请再次参照图1至图4,所述连接主体4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42设于所述第一端411,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42设于所述第二端412。
具体的,所述第一端411的端部和所述第二端412的端部的位置皆对应于所述通孔31的位置,且所述第一端411和所述第二端412皆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42。即使在所述连接主体41的所述第一端411和所述第二端412皆与所述通孔31错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411的所述延伸分支42和所述第二端412的所述延伸分支42也可以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使得所述第一电极链10正常发出或接收信号,进而使得所述触控面板1正常工作。
具体的,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连接主体41与所述通孔31因制程波动错位的状态下,所述连接主体41既有可能朝向左边偏移导致错位,也有可能朝向右边偏移导致错位,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也包含对应的设置。
所述连接主体4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413和第二侧414;设置于所述第一端411的延伸分支42中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42设于所述第一侧413,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42设于所述第二侧414;设置于所述第二端412的延伸分支42中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42设于所述第一侧413,设置于所述第二端412的延伸分支42中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42设于所述第二侧414。
所述第一端411的所述第一侧413和所述第二侧414皆设有所述延伸分支42,所述第二端412的所述第一侧413和所述第二侧414同样设有所述延伸分支42。所述连接主体41的所述第一端411和\或所述第二端412朝向所述第一侧413或所述第二侧414偏移时(换言之,所述连接主体41的所述第一端411和\或所述第二端412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偏移),设于所述第一侧413或所述第二侧414的所述延伸分支42可以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
具体的,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连接主体41与所述通孔31因制程波动错位的状态下,所述连接主体41既有可能朝向上方偏移导致错位,也有可能朝向下方偏移导致错位,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也包含对应的设置。
请再次参照图1至图4,所述延伸分支4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分支422,所述第二分支422设于所述第一分支421上,且所述第二分支42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分支421的延伸方向倾斜。
所述第一端411和所述第二端412的所述延伸分支42上皆设有所述第二分支422,且所述第二分支422的延伸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为朝向上方倾斜延伸或下方倾斜延伸。所述连接主体41朝向上方或下方偏移时(换言之,所述连接主体41沿所述第一方向发生偏移),设于所述第一端411和所述第二端412的所述延伸分支42上的所述第二分支422可以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延伸分支42包括所述第一分支421和所述第二分支422,所述第一分支421可在所述第一端411和\或所述第二端412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偏移时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所述第二分支422可在所述连接主体41沿所述第一方向发生偏移时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所述第一分支421和所述第二分支422的配合关系可以使得所述连接主体41无论是往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偏移都能电连接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片11,保证触控功能有效性,大幅提高所述触控面板1的良率。
请再次参照图1至图4,所述第一分支421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第二分支422的宽度尺寸皆小于所述连接主体41的宽度尺寸。防止所述第一分支421及所述第二分支422的设置对所述触控面板1的开口率(即,透光率)有影响,使得触控面板1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请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二,所述延伸分支42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尺寸G1为3μm-10μm。具体的,所述延伸分支42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尺寸G1大于或等于3μm能提高所述连接件40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的可靠性,所述延伸分支42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尺寸G1小于或等于10μm可以防止所述连接件40连接其他所述第一电极片11。
请参照图5,所述延伸分支42沿所述第二方向D2的尺寸G2为5μm-20μm。具体的,所述延伸分支42沿所述第二方向D2的尺寸G2大于或等于5μm能提高连接件40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的可靠性,所述延伸分支42沿所述第二方向D2的尺寸G2小于或等于20μm可以防止连接件40连接其他所述第一电极片1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40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尺寸大于两个所述通孔31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连接主体41中每一端比所述通孔31凸出8-10μm,既可保证所述连接件40的电连接效果,此外,也避免所述连接件40过长导致所述触控面板1透光率下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所述连接件40的透光率,所述通孔31的直径为5um;所述金属连接件40中所述连接主体41的宽度为3μm。
请参照图1至图6,图6为图2中隐去所述第一绝缘层30和所述连接件4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1还包括承载基板50以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链20。所述承载基板50具有承载面51,所述承载面51用于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10。所述多个第二电极链20设置于所述承载面51,每个第二电极链2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片2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片21电连接。
请再次参照图1至图6。所述第一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10背离所述承载基板50的一侧,其中,所述承载基板50为透明基板,比如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等,也可以为柔性基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链10为发射电极链,且所述第二电极链20为接收电极链,此时,所述第一电极片11为发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片21为接收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链10为接收电极链,且所述第二电极链20为发射电极链,此时,所述第一电极片11为接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片21为发射电极。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片21材质为导电材质,比如,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质,比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或氧化铟锡锌(Indium Tin ZincOxide,ITZO)等。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菱形、正方形、矩形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所述第一电极链10和所述第二电极链20组成的整个触控层是网状结构。
请再次参照图1至图6,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链20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片21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片21通过第二连接件80电连接。可选的,同一个所述第二电极链20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片21也可以直接点对点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80是与所述第二电极链20一体成型,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一道光罩中图案化形成的,但第二连接件8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电极链20的宽度。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链10的第一电极片11和所述第二电极链20设置在同一层,并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如由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材料层形成,从而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简化工艺。
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1还包括第二绝缘层60,所述第二绝缘层60设置于所述多个连接件40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60的材料同样包括但不限于为有机绝缘材料、无机绝缘材料或混合绝缘材料,所述第二绝缘层6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氧化硅或氮化硅等。
所述第二绝缘层60设于所述连接件40层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60用于隔离所述连接件40和外界空气,防止所述连接件40受到外界水汽的侵蚀,保证所述连接件40与所述第一电极片11的连接正常,使得所述触控面板1正常工作。
请参照图1及图8,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摄像区域及非摄像区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1具有摄像区域101及非摄像区域102。所述摄像区域101用于对应摄像头设置。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为除了所述摄像区域101之外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摄像区域101的单个所述连接件40在所述承载基板5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位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的单个所述连接件40在所述承载基板50上的投影面积。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40在不同的区域下的宽度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连接主体41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中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连接主体41的宽度尺寸,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第一分支421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中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第一分支421的宽度尺寸,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第二分支422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中所述连接件40的所述第二分支422的宽度尺寸。减小所述触控面板1所述摄像区域101所述连接件40的宽度,从而有效提升所述触控面板1所述摄像区域101光线透过率,成像效果更佳。
请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摄像区域内连接件密度小于非摄像区域内连接件密度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连接件40的密度小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中所述连接件40的密度。具体地,通过调节所述摄像区域101的最边缘区域中所述连接件40的位置,减小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连接件40的密度。减小所述触控面板1所述摄像区域101所述连接件40的密度,从而有效提升所述触控面板1所述摄像区域101光线透过率,成像效果更佳。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摄像区域101的单个所述连接件40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位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的单个所述连接件40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投影面积;且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连接件40的密度小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中所述连接件40的密度。进一步的提升所述触控面板1所述摄像区域101光线透过率,成像效果更佳。
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摄像区域内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宽度小于非摄像区域内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宽度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宽度小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宽度。通过减小所述触控面板1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宽度,从而有效提升所述触控面板1所述摄像区域101光线透过率,成像效果更佳。
请参照图11,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摄像区域内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密度小于非摄像区域内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密度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密度小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密度。通过减小所述触控面板1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密度,从而有效提升所述触控面板1所述摄像区域101光线透过率,成像效果更佳。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可以为集成关系:位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宽度小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宽度;所述摄像区域101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密度小于所述非摄像区域102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密度。进一步的提升所述触控面板1所述摄像区域101光线透过率,成像效果更佳。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所述触控面板1以及发光模组2,所述发光模组2用于为所述触控面板1提供光线。所述触控面板1可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模组2的一侧(请参照图12),或所述触控面板1的部分内嵌于发光模组2中(请参照图13和图14)。下面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背光模组为侧入光式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发光模组2包括背光模组201及液晶显示模组202。所述背光模组201用于提供面光线,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与所述背光模组201层叠设置,根据所述背光模组201的面光线进行显示。所述触控面板1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背离所述背光模组201的一侧。比如,所述触控面板1通过粘结件203(比如光学胶、或双面胶等)粘结与于所述背光模组201。
请继续参阅图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201为侧入光式背光模组。具体地,所述背光模组201包括多个光源2011及导光板2012。所述多个光源2011用于发出光线。所述导光板2012具有相连的入光面2012a及出光面2012b。所述入光面2012a邻近所述光源2011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光源2011发出的光线。所述光源2011发出的光线由所述入光面2012a进入到所述导光板2012,并在所述导光板2012内传导之后经由所述出光面2012b出射,以形成所述面光线。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201,入光面2012a为所述导光板2012的侧面,由此,所述背光模组201也被称为侧入光式背光模组。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201,由于光源2011设置在导光板2012的侧面,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201的厚度较薄。
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201的出光面2012b的一侧。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用于进行显示。具体地,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液晶层207及彩膜基板208。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与所述彩膜基板208相背且间隔设置,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液晶层207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相较于所述彩膜基板208邻近所述导光板2012的出光面2012b设置。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201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具体地,所述背光模组201包括多个光源2011及导光板2012。所述多个光源2011用于发出光线。所述导光板2012具有相背设置的入光面2012a及出光面2012b。所述入光面2012a邻近所述光源2011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光源2011发出的光线。所述光源2011发出的光线由所述入光面2012a进入到所述导光板2012,并在所述导光板2012内传导之后经由所述出光面2012b出射,以形成所述面光线。本实施提供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201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因此,所述背光模组201各处出射的光线的亮度较为均匀。当所述背光模组201应用于显示面板100时,所述显示面板100各处显示的亮度较为均匀。
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201的出光面2012b的一侧。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用于进行显示。具体地,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包括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所述液晶层207及所述彩膜基板208。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与所述彩膜基板208相背且间隔设置,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液晶层207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相较于所述彩膜基板208邻近所述导光板2012的出光面2012b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15,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集成于具有侧入光式背光模组的发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面板1集成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内。所述触控面板1的承载基板50可以为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中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或者为所述彩膜基板208,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触控面板1的承载基板50为所述彩膜基板208为例进行示意。所述承载基板50的承载面51可以为背离所述液晶层207的表面。可以理解地,不应当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限定。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触控面板1集成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内示意时,以所述背光模组201为侧入光式背光模组为例进行示意。
请参阅图3和图16,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集成于具有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发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集成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内,且所述背光模组201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触控面板1的承载基板50可以为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2中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或者为所述彩膜基板208,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触控面板1的承载基板50为所述彩膜基板208为例进行示意。所述承载基板50的承载面51可以为背离所述液晶层207的表面。可以理解地,不应当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限定。
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换而言之,所述发光模组2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模组2。具体地,所述发光模组2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有机发光层205以及封装层206。所述有机发光层205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2051,并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4上的薄膜晶体管2041的控制下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面板1设置于所述发光模组2的一侧。比如,所述触控面板1通过粘结件203(比如光学胶、或双面胶等)粘结于所述发光模组2。
请参阅图18,图18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集成于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的发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1集成于所述发光模组2内,所述封装层206可以做为所述触控面板1的所述承载基板50。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制备方法,所述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可制备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面板;相应地,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面板可由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请参照图19及图20(a)~图20(f),图19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20(a)~图20(f)为图19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制备方法,所述触控面板1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0、S200、S300和S400,关于步骤S100、S200、S300和S400的详细描述如下。
S100:提供承载基板50。
请参阅图20(a)。其中,所述承载基板50为透明基板,比如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等,也可以为柔性基板。
S200:在所述承载基板50上设置第一导电层1020。
请参阅图20(b)。所述第一导电层1020的材质为导电材质,比如,所述第一导电层1020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质,比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或氧化铟锡锌(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等。
S300:对所述第一导电层1020进行图案化,以形成第一电极链10的第一电极片11以及第二电极链20。
请参阅图20(c),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链20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21。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菱形、正方形、矩形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所述第一电极链10和所述第二电极链20组成的整个触控层是网状结构。
S400:在图案化的第一导电层1020上形成第一绝缘层30,并在所述第一绝缘层30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片11处形成通孔31。
请参阅图20(d),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有机绝缘材料、无机绝缘材料或混合绝缘材料,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氧化硅或氮化硅等。
S500:在所述第一绝缘层30背离图案化的第一导电层1020上形成第二导电层400。
请参阅图20(e)。所述第二导电层400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料,比如,钼,或银。所述第二导电层400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质时,具有较好的电连接性能。
S600:对所述第二导电层400进行图案化,以形成多个连接件40。其中,所述连接件40包括连接主体41以及至少一个延伸分支42。
请参阅图20(f),每个连接件40用于通过通孔31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11。
本申请只需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对所述连接件40的掩膜(Mask)进行改善设计,具体的,若掩膜(Mask)不镂空的部分和金属连接桥的结构一样,则照射光阻为正的;若掩膜(Mask)镂空的部分和金属连接桥的结构一样,则照射光阻为负的。本申请只需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对所述连接件40的掩膜(Mask)进行改善设计,不增加制造成本,不改变工艺制程,可行性非常高,大幅提升所述触控面板1的良率。
请参照图21,所述触控面板1制备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包括S100、S200、S300、S400、S500、S600及S700。S100、S200、S300、S400、S500、S600详见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关于S700详细描述如下。
S700,形成第二绝缘层60。
请一并参照图7,所述第二绝缘层60设置于所述多个连接件40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60的材料同样包括但不限于为有机绝缘材料、无机绝缘材料或混合绝缘材料,所述第二绝缘层6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氧化硅或氮化硅等。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链,每个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片设置;及
多个连接件,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的一侧,每个连接件用于通过通孔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主体;以及
至少一个延伸分支,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连接主体的一端,所述延伸分支包括第一分支,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连接主体弯折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延伸分支中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一侧,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二侧;
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延伸分支中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延伸分支中至少一个所述延伸分支设于所述第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分支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分支,所述第二分支设于所述第一分支上,且所述第二分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分支的延伸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第二分支的宽度尺寸皆小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宽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分支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3μm-10μm,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连接主体的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分支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5μm-20μm,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承载基板,所述承载基板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
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链,所述多个第二电极链设置于所述承载面,每个所述第二电极链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片电连接;
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链背离所述承载基板的一侧;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多个连接件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链为发射电极链,且所述第二电极链为接收电极链;或者,所述第一电极链为接收电极链,且所述第二电极链为发射电极链。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以及
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用于为所述触控面板提供光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18945.2A CN114625277B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18945.2A CN114625277B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25277A true CN114625277A (zh) | 2022-06-14 |
CN114625277B CN114625277B (zh) | 2023-03-10 |
Family
ID=8190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18945.2A Active CN114625277B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2527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82008A (zh) * | 2017-12-29 | 2018-06-1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触控面板及oled触控装置 |
CN109426389A (zh) * | 2017-09-05 | 2019-03-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
CN111651092A (zh) * | 2020-06-28 | 2020-09-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
US20210191546A1 (en) * | 2019-12-23 | 2021-06-24 |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
-
2022
- 2022-03-29 CN CN202210318945.2A patent/CN1146252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26389A (zh) * | 2017-09-05 | 2019-03-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
CN108182008A (zh) * | 2017-12-29 | 2018-06-1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触控面板及oled触控装置 |
US20210191546A1 (en) * | 2019-12-23 | 2021-06-24 |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1651092A (zh) * | 2020-06-28 | 2020-09-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25277B (zh) | 2023-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39699B2 (en) | Displays with bent signal lines | |
JP4321537B2 (ja) | 液晶装置及び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9110320B2 (en) | Display with bent inactive edge regions | |
CN101320142B (zh) | 液晶显示器 | |
US6407781B2 (en) | LCD device having electronic formed within concave portion of a reflector | |
CN106200162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471219B (zh) | Led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1162324A (zh) | 背光组件及其形成方法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 |
CN101772255B (zh) | 用于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 |
TW200837679A (en) |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KR101830242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WO2021115347A1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KR20160090986A (ko) | 스피커 및 마이크 일체형 표시패널 | |
CN114625277B (zh) |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 |
CN110082958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0738936A (zh) | 元件基板及拼接电子装置 | |
US20230275102A1 (en) | Curved light-emitting substrate | |
US11768399B2 (en) |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2192957B1 (ko) | 발광소자 어레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 |
KR20120097980A (ko) | 휴대용 통신장치 | |
US8520161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bended signal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 |
CN212969730U (zh) | 导光装置及终端设备 | |
US11651711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TWI808720B (zh) | 太陽能觸控面板、太陽能觸控裝置的製造方法以及包括其的太陽能觸控裝置 | |
CN115857207B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